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键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选择优良品种 近几年来,从国外引进优良品种有美国王鸽、贺姆鸽,欧洲的波得斯鸽、鸾鸽,法国卡奴鸽,瑞士蒙丹鸽,我国优良品种有中山石歧鸽、佛山鸽等。这些鸽种有白羽、银羽、灰羽和黑羽等颜色,具有遗传性稳定,繁殖力高,生长速度快,乳鸽生后30日龄体重可达500~650克,成年公鸽体重700~800克,母鸽体重650~750克,年产蛋12对以上。选购种鸽应有可靠的谱系记录,以此知道它们的年龄、配偶、产蛋数等,从而限制它们的近血。
2.注意配偶 鸽子是“一夫一妻”制,饲养群中雌雄比例要各占半数。凡不的雌鸽要分离除群,以免雄鸽间发生争斗。还应防止近亲血缘的,以提高鸽的体质。故应注意交换鸽种,或引进新的种鸽,进行血缘更新。
的年龄,以满10~12个月较理想,过早会导致所产卵孵化出来的小鸽先天不足体质衰弱。买鸽时必须选择配对的。
3.场地设备 鸽房应朝南,地势应高燥,房内务必通气适宜。鸽房宽畅能使鸽子安静舒适,管理也方便。若数量较多,应分别建配偶舍、幼鸽舍和中鸽舍等。鸽房不应砌在地上,应离地相当距离。鸽房内应备有配对用的巢箱、抱蛋、抱仔鸽用的石膏盘,或将干草切成16~19厘米长让鸽营巢。鸽还应有运动场,系铺19厘米厚的河沙,每年更换四五次。
4.喂养主要种类和比例是,豌豆25%,玉米30%,高粱20%,糙米25%;或玉米30%,高粱20%,豌豆、糙米、小麦各15%,夏季加10%~20%的绿豆作退火气之用。亲鸽在育雏期间应加10%至20%的葵花子。一般一对肉鸽每日约需饲料75克。此外还应喂一些新鲜洗净的蔬菜。
此外如砂粒、砺粉、炭屑、食盐和红土也可作饲料喂养(保健沙),将这些饲料混合后置浅盘内让鸽自由啄食。
每日早晨首先是清洁水盆,然后喂食。幼鸽在离巢之前的饮食全靠其父母供给,在6天后可混以谷物充食了。喂鸽后的一二小时内不宜去看母鸽喂幼鸽,因有搅扰会使幼鸽生长受影响。
5.管理鸽舍应1~3天清扫一次,7天大扫除一次,15~30天消毒一次。扫后底面上铺1厘米厚的沙,并撒以石灰。夏天应设浴盘,供鸽洗浴。
6.防治疾病
(1)鸽舍及食饮用具用3%高锰酸钾、5%来苏儿溶液定期消毒。
(2)冬季、早春和晚秋昼夜温差大,鸽易患感冒,应服土霉素每次1/2片,扑热息痛1/4片,每天2次,连服3~5天。
(3)肉鸽念珠菌病。用制霉菌素每次1/2片,每天2次,连服3~5天。
关键词 地震勘探;关键技术;资料采集;数据处理;数据解释
中图分类号P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1-0073-02
0引言
地震勘探是利用岩石的弹性性质研究并解决各类地质问题的一种地球物理方法,是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综合性高科技系统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为获得高质量的地震剖面,进行精细的地质解释,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地震勘探新方法、新技术成为人们不断追求的目标。
1 地震勘探的几种关键技术
地震勘探技术在发展过程中,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经历了持续发展和不断进步。下面就对其中的资料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解释这三种关键技术进行详细地分析。
1.1地震资料采集技术
这主要是对勘探区进行有效地资料采集,从地震激发条件、接收条件以及相关内容进行资料采集。在具体的作业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各种可能遇到的影响因素,及时地加以解决,提高资料采集的精确度与准确度。
1.1.1信噪比
原始资料的质量对于勘探精细程度是非常重要的,而其首要任务就是提高信号噪声比。根据地震有效信号的连贯性的特点和各种原始资料的随机噪声,现场通过多次叠加后,可以大大提高局部的信号噪声比。野外作业,一般沿地震测线间距来安排多个探测器接收地震信号。沿直线测量数据线的常规观测得到的资料是平面内的测线地震资料反映。
1.1.2分辨率
分辨率的大小,通常而言与频率是成正比的,同时也受带宽等因素的一定影响,因此,要求实现高频段噪声的地震资料采集。在具体的资料采集过程中,要选择最佳激发层,充分试验激发药量,除此之外,还要选择合理的仪器,合理组合检波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地震波主频宽度和高度,还能有效衰减低频噪音和压制噪音干扰。
可以说,进行深入细致的资料采集技术研究至关重要,是任何地震勘探过程中必须首先开展的重要工作。目前,地震资料采集技术的应用效果是不错的,但为了确保这项技术的进一步深入发展,仍需不断去研究,不断去完善。
1.2地震数据处理技术
地震数据处理技术可以说是地震勘探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这项技术在使用过程中能否达到理想的效果直接影响到整个勘探的成败。其主要任务是在加工处理完??地震原始数据之后,将其变成一种可识别的地质语言或构造图。经过分析和解释,以确定地下岩层的产状和构造的关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地震数据处理技术是在与噪声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其基础的技术大致可分为偏移成像、共中心点叠加、转换波多分量处理、小波变换、正交变换、提高分辨率等等。地震资料采集是在测量过程中从反射层逐步到反射波,而地震数据处理则是在计算过程中由反射波到反射层。应该说,地震数据处理的本质是偏移成像处理。下面就对地震数据处理技术中的偏移成像、共中心点叠加、转换波多分量处理进行详细地分析。
1.2.1偏移成像
偏移成像的概念与反射地震开始的时间一样早。在地震数据处理中,偏移成像占主导地位,对于它的研究也是一个不断进步、不断完善的过程。偏移的作用就是根据地震反射波数据确定层位的分布、幅度、位置以及形态等。对偏移的镜头早期勘探记录下来的是一种历史选择,而现代纪录波动方程偏移则是历史上的一种客观选择,因为它是一个真实的物理实验的反过程。今后对于偏移成像的研究,笔者认为一方面要继续重视改善成像的性能,另一方面要继续加强理论研究,提高偏移算法的精确度。
1.2.2共中心点叠加
一般情况下,共中心点叠加要具备两个条件,即相等的反射波时间和相同的反射点位置。在真实的共中心点上,叠加会使振幅得到增强。对于水平的地层或倾斜的地层,与反射波的时间相同的中心位置和偏移的关系,满足双曲线公式,正常时差视速度为每个反射波抵消移动到零偏移反射波,从而实现共中心点叠加。对于多个交叉地层反射波,虽然反射波来水平的动态校正,但具有不同的覆盖抑制反射波视速度的反射波,倾角时差校正的意义是不同地层处理反射波的倾角时差,反射波正常时差校正水平地层的动态校正倾斜。为了实现反射波的同相叠加,需要做反射波偏移成像算法结束以来的自激的速度分析、正常时差校正、倾角时差校正等。
多次覆盖不是一次覆盖的简单扩展,而是勘探技术的重大进步。从多次覆盖的被认可度,直至形成共中心点道集显示出的效果,引起了共中心点叠加及相关技术的发展,为现代地震勘探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因此,今后的任务是继续在此基础上去完善,以达到更突出的效果。
1.2.3转换波多分量处理
在与横向波多分量地震刺激的受震源和传播衰减的限制,而基于纵波激发为基础的转换波多分量,则可以避免这些问题,同时由于上下行波依然是纵波传播,所以对于横波传播衰减快的影响也可以得到有效减小,可以更可靠地预测岩性和油气分布。因此,转换波地震得到广泛认可,特别是以数字式传感器为代表的转换波地震被普遍接受。转换波多分量处理,可以说保留了横波在砂页岩识别、流体分布识别以及各向异性分析方面的优点。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三分量勘探中,根据其特性可识别和压制各种噪声,能够提高分辨率,全面保护有效信号。可以预见,相关的技术研究和开发必然引起地震勘探的新一轮技术进步。
1.3地震数据解释技术
地震数据解释,即以地震数据和理论为基础,利用相关工具把地震信息翻译成地质信息,作出正确的解释的一种技术,主要包括地震构造解释、岩性解释及地质解释。
【关键词】: 中幼林;抚育;设计;施工;技术
幼龄林抚育技术是营林共性技术,在森林培育和经营中占有重要的作用。森林抚育是培育森林的一项重要手段【1】,幼林抚育可提高幼林生长的速度,优化林分的结构,最终提高森林数量和质量,取得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森林的科学、可持续经营。南方林区的新造幼林前3―5年,一般植株较矮,根系不发达且入土不深,幼林地杂草生长快、草量多,易受杂草灌木等非目的树种的影响,不良环境因子容易侵害幼林,常常影响幼林的成活率、保存率、生长速度和林分质量。适时、适地开展幼林抚育,对提高造林质量、达到造林目的、巩固造林成果、非常必要。幼林集约抚育技术应该针对造林地的环境条件、造林树种生物学特性和造林方法等特点,开展针对性的除草技术、土壤管理和幼树管理,达到抚育技术的因地制宜和最佳成效。应用幼林抚育新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林地化学除草、保水技术、专用肥施用、修枝及其他抚育新技术),能加快调整现有的低效林业产业模式,使其从数量型向质量、安全、效益型调整,稳定并增加林业产值,推动林业科技与现实生产力相结合。
1 除草技术
除草技术应该根据目的树种情况、地形状况和其他相关因子,科学采用人工除草、化学除草和地膜覆盖除草。
1.1 人工除草技术
人工除草就是通过人工形式,对影响目的树种生长的杂草、杂灌及藤本通过人工的形式进行清理,使幼树生长有个良好的环境。人工除草要根据不同的地形及相关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一般有全铲、穴铲、带铲和劈草等。全铲就是全面铲除林地中的杂草,一般适宜目的树种生长较慢、经济价值较高的幼林。要求抚育地全面铲草,铲草须铲到土层不留草头。由于人工成本高,一般采用穴铲替代全铲。穴铲一般以目的树种为中心,在其四周1平方米范围内的杂草灌木用人工的方法清除,一般还要求适当松土和培土。带铲就是对目的树种的种植带内的杂草灌藤进行铲除,注意针对种植带规整的情况进行。由于铲草费时费工,现有对于许多幼林都采用劈草的形式进行,要求是将杂草、灌木及萌条全部劈落,草头离地面应控制在5cm以下,并将劈下的杂草归带,不伤苗,不压苗。
1.2 化学除草技术
化学除草比人工除草的无草期长、人工少和效果好。由于除草剂种类较多,根据不同的树种、植被类型、立地条件、地形坡度、取水难度、施工难度和杂草所处的生长阶段等综合考虑后选用不同的药剂和配比。以林业常见树种杉木化学除草为例,要选择风力3级以下的晴、阴天气,每亩用草甘膦和2,4-D按要求兑水32kg。选用喷口适中且根据情况装置定向喷雾罩,均匀适中喷施,避免药害保护好幼树。为加强药效和减少药害,幼树要高于杂草,一般选择在杂草生长旺季春夏季4―7月实施。此外,根据需要可选择助剂(增效展着剂、微肥或其他药剂);在作业林地提前挖蓄水穴(根据情况铺上塑料薄膜)贮存雨水,避免远距离背水。
1.3 地膜覆盖除草技术
地膜覆盖除草技术主要针对坡度较小的林地或平地进行,一般选用除草地膜(药膜)或黑膜,将需要除草部分在人工除草完成后马上进行覆盖。黑膜主要通过其遮光功能导致被覆盖杂草不能光合作用而枯死,新草也不能长出。药膜除遮光外,由于地膜本身含有除草药剂,药膜覆盖后经水药剂溶出达到除草的效果。
2 土壤管理技术
2.1改土技术
土壤改土技术就是在林地立地情况基础上,对林地土壤板结、土层贫瘠浅薄或土壤的酸碱度所采取的技术措施。一般常用的改土技术主要是整地技术、回填肥沃表土、施有机肥、采用菌根微生物肥等改善土壤肥力、酸碱性和土壤结构。整地一般用打大穴、通带和全面整地的方法,使土壤疏松,增加土壤透水性、透气性,使目的树种生长时根系易于穿透。由于改土后土壤结构的改变,土壤的保水能力及增强树盘吸水能力都会增强。
2.2 施肥技术
主要包括常规施肥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林木专用肥技术、缓释肥技术,除因土壤情况选择肥料种类配方外,也要根据施用难度、施用季节和气候条件等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施肥方法。常规情况一般采用中心培土施肥法,即在幼树植株中心的1m2范围内铲除杂草,在周边松土5-10cm、扩穴10cm,完成铲草松土、培土后,沿树冠垂直投影线方向挖深5-10cm的环形浅沟,按一定的施肥标准量,将肥料均匀地施放于沟内并盖土,防止流失肥料,提高肥料的使用效率。由于施肥的人工成本高,一般要选用高含量肥,有条件时选用缓释肥、长效肥,降低施肥成本。
2.3 保水技术
对于缺水干旱、不能满足目的树种对水的需求量的情况下,因地制宜采用科学的保水技术。在种植的时候用保水剂、黄泥浆对裸根苗进行根系处理。在种植穴采用保水剂技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水凝胶、混剂(吸水剂与土壤混匀(0.1%-1%))或吸水剂直施技术。对幼树除施保水剂外,还要进行树盘覆盖(将所铲除的杂草和松泥等覆盖在幼树树盘上),这样可以使地表温度降低、水分蒸发减少(斩断了土壤的毛细传输)和蓄水能力增强。
3 幼树管理技术
3.1 修枝
对于一些干性不强、易分枝的树种和密度大的林分要适度修枝。一般根据情况对干性不强的侧枝进行剪除以培育主干。对密度大的林分的枯死枝、不良生长侧枝和部分密枝进行去除。
3.2 除萌技术
许多树种如杉木、桉树和阔叶树在砍除后萌芽力很强,不及时处理会影响林分成林及其生长。如果是砍除后需要培育二代林的如杉木,一般根据其萌芽的生长情况,采用密度合适、去弱留强的原则,在原树根上留1―2枝粗壮萌芽。对非二代林地,要根据新的目的树种的需要进行除萌芽,一般要求将不需要保留的萌芽在保护好目的树种幼树的基础上清除干净。另外,对于新植的目的树种在根部长出的萌芽,也要除去,并且尽量培土覆盖,避免后续萌芽生长旺盛。除萌芽尽量做到除早,避免其消耗太多的林地养分。除萌要根据情况保护好需要保留的幼树,避免造成幼树的损伤。
3.3 修剪技术
对于部分药用林、经济林需要按要求进行整形修剪,以达到丰产、优质的目的。对于许多药用林,也要根据其取枝叶、取果还是取花的要求具体修剪。以蜜桃为例,每年都要进行冬季修剪和生长期修剪,修剪后树形为三主枝自然开心形,树体结构科学,成年树高度保持在2.5~3米左右。结果树修剪后要科学培养结果枝组,要求上下平衡适度修剪。常用的修剪方法包括短截、疏删、回缩、摘心、长放、圈枝和剪梢等。
3.4 有害生物防治技术
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包括检疫技术措施、营林技术措施、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其他措施。有害生物防治重点在防而不在于治,要严格落实执行国有相关的监测、调查、预测预报和检疫等相关规定。一是做好检疫,对检疫对象要明确,做好苗木检疫工作。二是采用综合的营林技术措施,以仿自然的方式营建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并维持它们的复杂性、多样性、稳定性和效益性。三是化学防治。但化学防治方法会导致环境污染、天敌减少、有害生物的抗(耐)药性不断地提高和成本不断上升等问题。因此,主要在病虫害局部爆期采用。四是生物防治,如采用绿僵菌剂、白僵菌剂和蚜小蜂等。利用有益生物控制病虫害,营造有利于有益生物(虫、菌、鸟、病毒等)生长的良好环境,运用生物调控病虫害的能力,达到控制病虫害的目的。
3.5 其他技术措施
为确保幼林抚育效果,还要做好林道维护、防火和防止人为破坏等。森林保护落实到人,加强护林和宣传工作,防止乱砍乱伐及有害林木培育行为的发生,并定期检查火灾隐患,做好林分病虫害的预测预报。
小结
幼林集约抚育关键技术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科学的组织安排。在实施前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好设计工作,按工序制订施工计划,并对计划执行进行严格管理。对于立项的幼林抚育项目要实行项目法人负责项目、招投标制、监理制和合同制,规范项目的质量、进度、资金、安全生产等管理。在幼林抚育过程中,要做好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加强领导,落实管理责任。按要求进行施工检查、竣工验收、成效监测和绩效评价工作,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摘要:本文以甘肃河西地区为例,从隔离区的选择、育苗、定植移栽、去杂、去花枝消毒、防虫、收获晾晒、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办法方面,具体介绍了花椰菜生产用种制种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花椰菜又名菜花,属十字花科芸薹属。原产地中海及北海沿岸,19世纪中叶传入我国。但是,制种技术是确保种子质量的关键,现将花椰菜制种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作以下探索。
1花椰菜繁种的生物学基础特性
1.1植物学特征
1.1.1花椰菜为1年或2年蔬菜,它的根系较强大,须根发达,多集中于土壤表层中,根系受伤后不易恢复。茎较结球甘蓝长而粗。叶狭长,有蜡粉,在将现花球时,心叶自然向中心弯曲或扭转,可保护花球免受阳光而变色或免受霜害。花球是营养贮藏器官,由主花茎、肉质花梗及绒球状花枝顶端聚合而成。当温度等条件适宜时,花球逐渐松散,花茎、花梗迅速发育而伸长,花枝顶端继续分化形成正常花蕾,继而开花坚固,由于花球是畸形发育,又加上组织致密,只有一部分花能正常开花。
1.1.2花椰菜的花为完全花,花萼4枚,绿色或黄绿色。花瓣4枚,黄色或乳黄色,“十”字形排列,雄蕊6枚,花丝4长2短,花丝顶端着生花药,成熟时纵裂散出花粉,雌蕊1枚,由柱头、花柱和子房构成,子房有2个心室。
1.1.3果实为长角果,成熟后易爆裂,每个角果含种子10余粒,千粒重3~3.50g。
1.2阶段发育和开花授粉习性
1.2.1阶段发育特性。花椰菜属于低温长日照和绿体春化植物。完成春化阶段发育的植株大小以及对温度的要求,因品种不同而不同。早熟品种需6~7片叶,中熟品种需11片叶,晚熟品种需14片叶,才能感受低温影响而通过春化阶段。对低温的要求是摘要:极早熟品种为20~23℃、早熟品种为17~20℃、中熟品种为12~15℃、晚熟品种为25℃左右。在上述温度条件下,一般经15~30d可完成春化的阶段发育。春化阶段完成后植株才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花球形成后,在适暖和长日照下,花枝开始伸长。
1.2.2开花授粉习性。花椰菜从花芽分化到花球充分长成,约需20~25d,从花球边缘松散到花茎伸长,约需10d左右;从花茎伸长到开花,在适温下需20d左右。复总状花序,各级花枝上的花由下而上陆续开放,整个花期大约1个月左右,从谢花到角果成熟,约需20~40d。
1.2.3花椰菜具有雌蕊先熟的特性,其雌蕊柱头在开花前4~5d至开花后2~3d都有接受花粉而受精的能力,开花前2d和开花后1d的花粉均有较强的生活力。
1.3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3.1温度花椰菜喜冷凉,属半耐寒性蔬菜,怕热又不耐霜冻。生育适温范围比较窄,栽培季节和品种选择比较严格。种子在2~3℃就能发芽,但以25℃发芽最快。营养生长适温为8~24℃,花球生育适温为15~18℃,低于8℃生长缓慢,高于25℃花球小而松散。在采种生产中导致发育不正常,花粉失去发芽力。适宜的开花坚固温度为15~19℃。
1.3.2光照花椰菜对光照长短要求不太严格,但喜光,少耐阴。
1.3.3水分花椰菜喜湿润,耐旱,耐涝能力较差。在整个生育期中要求充足的水分,尤其是在叶片旺盛生长和花瓣形成期需水更多。如水分不足,导致叶片少而小,提前形成小花球,降低产量和品质。如土壤水过多,会造成花球松散,花枝霉烂。
1.3.4土壤花椰菜喜肥沃疏松、土层深厚的壤土。全生育期都需要充足的氮肥,而在花球生长和抽薹开花期、坚固期需要大量的磷钾元素。适宜的土壤pH为5.50~6.50。
2常规品种种子生产
一般采用日光温室播种育苗,露地定植、采种的方法。
2.1隔离区的选择因花椰菜是常异花作物,隔离应选择四周没有同科类作物(如芥蓝、甘蓝、甘蓝型白菜等作物)的地块。距离必须达到1000m以上。
2.2育苗在日光温室内进行。
2.2.1播种播种期一般1月5~10日。育苗地要选前茬没种过“十”字花科蔬菜及土质疏松、土壤肥沃、排灌良好的地块。播种前先把配制好的营养土(优质农家肥、磷酸二铵、细砂掺匀)施入苗床,将苗床整平,浇透水。2d后,用耙子将苗床耙壤,把种子均匀地撒在苗床上,盖1cm厚的细土温度保持在15~25℃。
2.2.2分苗播种后根据气温的高低,25~30d后,即二叶一芯至三叶一芯时及时分苗。分苗时最好在阴天或傍晚进行,苗距0.10m见方。尽量减少对根系的损伤,将杂苗、病苗、过弱的小苗及时拔除。分苗后立即浇水,并遮阴4~5d,湿度保持在80%,温度保持在18~25℃,5~7d后再浇一次缓苗水。缓苗后,注重蹲苗。根据气温逐渐降低温度,加大通风量,温室白天温度控制在15~20℃,以提高幼苗的抗寒、抗旱及免疫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完成春化。
2.3定植移栽
2.3.1地块选择在隔离区内,应选择地力均匀、土层深厚、前茬没有种过“十”字花科的蔬菜作物,土质疏松、土壤肥沃、排灌良好、地势平坦的壤土或沙壤土地块作为制种田,前茬作物以小麦或未种过蔬菜的地块为宜。
2.3.2整地整地时,要施足基肥,一般每亩地施入优质农家肥5000kg,过磷酸钙30kg,N、P、K复合肥15kg。深耕后,整平、耙耱、镇压,然后起垄摘要:垄距1m,垄宽0.65m,垄高0.25~0.30m,平整垄面,拍实后铺农用地膜,一定要将地膜压实,以防止地膜被风吹掉。
2.3.3定植定植时间一般在4月1~10日。带土移栽要注重保护根系,尽量减少或避免机械损伤,对种株要进行严格选择,选用叶片厚而深绿,茎粗壮,根系发达的健壮苗,再次淘汰病苗、杂苗及弱苗。定植株距,根据不同品种,保持在0.60~0.70m。定植后立即灌水,3~4d后将倒伏的幼苗扶正。缓苗6~7d后灌水,并进行中耕,以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
2.4去杂、去花枝、消毒、防虫
2.4.1去杂在去花枝前,再次拔除僵苗、叶色、叶形、花球外形不同的和花球夹叶的植株。尽量做到逐株检查,确保种子纯度。
2.4.2去花枝去花枝时,花球大小把握在适合商品性采收的3~5d后。必须用手先将花枝的5个花枝掰掉,留第2层的花枝,呈三角外形,中间留一小主枝,其余全部掰除,所留花球大小直径不得超过1.50cm。
2.4.3消毒去除花枝后,进行消毒。以农用链霉素为主,其它防治细菌性病害的药剂也可使用。浓度把握在50%~60%,一般用药量在10~15kg/亩左右。然后灌水,同时追施N、P、K复合肥15kg/亩。
2.4.4防虫花期要加强田间管理,防止蚜虫、小菜蛾、甘蓝夜蛾的危害,一般每隔7d,喷施敌杀死、蚜虱净等防虫农药。盛花期适当降低用药浓度,以减少药剂对花粉的危害。
2.5收获晾晒
2.5.1收获收获期在9月15日左右,依蜡黄期的迟早分期采收。
2.5.2晾晒收获后,集中堆放5~7d再摊开晾晒,根据气温晾晒3~4d后,用木棍将种子敲落,筛选干净,用布袋装起来。放在通风干燥处,待收。
3杂交一代种子的生产
目前,花椰菜杂交制种,主要是通过自交不亲和系来进行繁育的。不同生态类型亲本系的种株培育及定植管理和常规种繁殖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摘要:
3.1如双亲亲和指数有较大差异时,可将亲和指数低的亲本系加大栽植比例,栽植行比为2摘要:1,如双亲生长势有较大差异时,也可按2摘要:1或2摘要:2栽植。
3.2双亲的花期要相遇,假如双亲花期不一致,可通过分期播种、分期定植、控制水肥等办法,使双亲花期相遇。
3.3为提高制种田的产量及杂交率,花期要采用放蜂等昆虫进行传粉、必要时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3.4要有良好的隔离条件。杂交制种田要和花椰菜不同品种的采种田及甘蓝、芥蓝等“十”字花科蔬菜种植田空间隔离2000m以上,以确保一代杂交种子的纯度。
3.5常用品种种子的提纯复壮。花椰菜是常异花作物,靠昆虫、风等媒介授粉,在制种过程中,一旦品种间互相杂交及采种方法不当,就会导致品种混杂退化。为保持品种的原有种性,既要保证不同品种间有良好的隔离条件,又要选择适宜的制种方法。对混杂退化的品种要进行提纯复壮,花椰菜提纯复壮主要采用混合选择法和改良混合选择法。
4病虫害的防治
危害花椰菜的主要病害有黑胫病、黑根病和霜霉病;主要虫害有菜青虫、蚜虫、小菜蛾、甘蓝夜蛾等。
4.1黑胫病也叫根朽病。苗期受害后,子叶、真叶及幼茎上出现黑灰色不规则形的病斑,病斑上散生很多小黑点,稍凹陷。严重时主侧根全部腐朽死亡,植株萎蔫,成株和种株受害后,多在较老的叶片上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灰色病斑,种荚病斑多发生在荚的尖端。潮湿多雨或雨后高温易发生此病。
防治方法摘要:
种子消毒用50℃的温水浸种20min,其次收获种子时,选择无病的植株进行采种,从而减少病菌的传播。轮作倒茬在育苗和定植时,一定要选择好地块。前茬作物以带田、大田玉米或小麦为宜。一般情况下,不能重茬。药物防治用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叶面喷雾或进行灌根。
4.2黑根病苗期受害重,主要侵染幼苗根茎部,致病部变黑或缢缩,潮湿时其上生白色霉状物,发病严重时可造成整株死亡。
一、规模
按规模大小FMS可分为如下4类:
1.柔性制造单元(FMC)
FMC的问世并在生产中使用约比FMS晚6~8年,它是由1~2台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及物料运送存贮设备构成,具有适应加工多品种产品的灵活性。FMC可视为一个规模最小的FMS,是FMS向廉价化及小型化方向发展和一种产物,其特点是实现单机柔性化及自动化,迄今已进入普及应用阶段。
2.柔性制造系统(FMS)
通常包括4台或更多台全自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与车削中心等),由集中的控制系统及物料搬运系统连接起来,可在不停机的情况下实现多品种、中小批量的加工及管理。
3.柔性制造线(FML)
它是处于单一或少品种大批量非柔性自动线与中小批量多品种FMS之间的生产线。其加工设备可以是通用的加工中心、CNC机床;亦可采用专用机床或NC专用机床,对物料搬运系统柔性的要求低于FMS,但生产率更高。它是以离散型生产中的柔性制造系统和连续生产过程中的分散型控制系统(DCS)为代表,其特点是实现生产线柔性化及自动化,其技术已日臻成熟,迄今已进入实用化阶段。
4.柔性制造工厂(FMF)
FMF是将多条FMS连接起来,配以自动化立体仓库,用计算机系统进行联系,采用从订货、设计、加工、装配、检验、运送至发货的完整FMS。它包括了CAD/CAM,并使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投入实际,实现生产系统柔性化及自动化,进而实现全厂范围的生产管理、产品加工及物料贮运进程的全盘化。FMF是自动化生产的最高水平,反映出世界上最先进的自动化应用技术。它是将制造、产品开发及经营管理的自动化连成一个整体,以信息流控制物质流的智能制造系统(IMS)为代表,其特点是实现工厂柔性化及自动化。
二、关键技术
1.计算机辅助设计
未来CAD技术发展将会引入专家系统,使之具有智能化,可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当前设计技术最新的一个突破是光敏立体成形技术,该项新技术是直接利用CAD数据,通过计算机控制的激光扫描系统,将三维数字模型分成若干层二维片状图形,并按二维片状图形对池内的光敏树脂液面进行光学扫描,被扫描到的液面则变成固化塑料,如此循环操作,逐层扫描成形,并自动地将分层成形的各片状固化塑料粘合在一起,仅需确定数据,数小时内便可制出精确的原型。它有助于加快开发新产品和研制新结构的速度。
2.模糊控制技术
模糊数学的实际应用是模糊控制器。最近开发出的高性能模糊控制器具有自学习功能,可在控制过程中不断获取新的信息并自动地对控制量作调整,使系统性能大为改善,其中尤其以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自学方法更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3.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及智能传感器技术
迄今,FMS中所采用的人工智能大多指基于规则的专家系统。专家系统利用专家知识和推理规则进行推理,求解各类问题(如解释、预测、诊断、查找故障、设计、计划、监视、修复、命令及控制等)。由于专家系统能简便地将各种事实及经验证过的理论与通过经验获得的知识相结合,因而专家系统为FMS的诸方面工作增强了柔性。展望未来,以知识密集为特征,以知识处理为手段的人工智能(包括专家系统)技术必将在FMS(尤其智能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人工智能在未来FMS中将发挥日趋重要的作用。目前用于FMS中的各种技术,预计最有发展前途的仍是人工智能。预计到21世纪初,人工智能在FMS中的应用规模将要比目前大4倍。智能制造技术(IMT)旨在将人工智能融入制造过程的各个环节,借助模拟专家的智能活动,取代或延伸制造环境中人的部分脑力劳动。在制造过程,系统能自动监测其运行状态,在受到外界或内部激励时能自动调节其参数,以达到最佳工作状态,具备自组织能力。故IMT被称为未来21世纪的制造技术。对未来智能化FMS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正在急速发展的领域是智能传感器技术。该项技术是伴随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人工智能而产生的,它使传感器具有内在的“决策”功能。
4.人工神经网络技术
人工神经网络(ANN)是模拟智能生物的神经网络对信息进行并行处理的一种方法。故人工神经网络也就是一种人工智能工具。在自动控制领域,神经网络不久将并列于专家系统和模糊控制系统,成为现代自支化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三、发展趋势
1.FMC将成为发展和应用的热门技术
这是因为FMC的投资比FMS少得多而经济效益相接近,更适用于财力有限的中小型企业。目前国外众多厂家将FMC列为发展之重。
2.发展效率更高的FML
多品种大批量的生产企业如汽车及拖拉机等工厂对FML的需求引起了FMS制造厂的极大关注。采用价格低廉的专用数控机床替代通用的加工中心将是FML的发展趋势。
3.朝多功能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