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技术管理

技术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技术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技术管理

技术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煤矿瓦斯;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TD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8-00-01

一、提高领导干部的安全意识

进一步贯彻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级领导要以党的先进性教育为契机,从讲政治、讲稳定的高度,以对矿工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加强对煤矿安全工作的领导,正确处理国有体制改革与安全、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真正把安全工作的中心转移到“以预防为主”的轨道上来,牢固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观念,进一步落实局、矿、井、队各级领导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进一步明确各级领导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对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要加大安全管理力度,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一是实行安全目标管理,局、矿、井各单位把安全目标、考核、奖罚等工作进行层层落实,并逐级签订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把安全指标、安全培训、安全效果与各级领导的责、权、利结合起来,并纳入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内容之一,实行安全一票否决制;二是落实各级业务保安责任制和职工自主保安责任制,充分发挥各级分管业务部门以及职工的作用;采取有效措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搞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安全管理工作:三是建立安全奖罚制度,坚持安全生产重奖重罚的原则,同时加大对各类事故及各种隐患的处罚力度,从而增强了各级领导及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

二、突出重点,把住瓦斯管理重要关口

集团公司都把“一通三防"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形成了局、矿以总工程师为核心的“一通三防”技术管理体系,强化了“一通三防”管理。针对鹤煤八矿是瓦斯突出矿井,多年来,为了减少和解除瓦斯突出对八矿安全生产的威胁,集团公司先后深入八矿进行指导,同时还引导其与有关院校合作,到兄弟单位取经,以它山之石,攻己之玉。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机械设备和自主创新等手段,将煤层中赋存或释放的瓦斯抽放出来,送到地面进行瓦斯发电。 抽放瓦斯不但可以减少开采时的瓦斯涌出量,从而减少瓦斯隐患和各种瓦斯事故,而且这是保证矿井日常安全生产的一项较好的预防性措施。 抽放瓦斯还可以减少通风负担,能够解除通风不易解决的瓦斯难题,降低通风费用。尤其针对八矿瓦斯涌出量大实际情况,因而强化瓦斯抽放技术上和经济上的投入力度十分必要。

(一)加强通风系统管理,杜绝瓦斯超限、积聚。

首先努力改善采区及回采工作面的巷道布置,保证采区双上山,回采工作面实施上、下分层同时掘送,构成通风系统后再进行回采,从根本上解决采区通风系统不稳定,采风通风能力不足及回采工作面单靠采空区串风而无负压风的问题,从而解决了回采工作面由于采空区冒严而造成瓦斯超限、积聚的现象;其次抓好巷修工作,优化矿井、采区通风网路,充分利用巷道实施并联通风,杜绝角联通风,降低通风阻力,保证矿井通风系统畅通。第三搞好通风质量达标,抓好通风设施、扇风机附属装置质量达标基础工作,利用节假日检修,减少漏风。

(二)加强局部通风管理,消除排放瓦斯的不安全隐患。

针对我局采掘工作面均使用局扇强制性通风的特点,进一步强化了局部通风管理。首先,每台局扇在设置前必须编制设计,选择合理的局扇和与之相匹配的风筒,对高瓦斯和长距离供风的采掘工作面,更换了大功率、高效对旋局扇,大直径风筒进行通风,从而保证了采掘工作面有足够的风量;其次,对瓦斯大的重点工作面双风机双电源自动转换装置,确保了局扇连续稳定的运转,进而解决了局扇由于停电、损毁等原因造成停风形成瓦斯超限和积聚问题,减少了矿井瓦斯排放次数,大大增加了矿井安全生产系数。第三,制定了排放瓦斯责任追查制度,对无计划停电、停风造成瓦斯积聚排放的,由安全矿长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追查处理,并对责任者实行重罚。

(三)边采边抽,搞好瓦斯抽放。

由于采煤工作面采取放顶煤,采后空区瓦斯聚存严重,完全利用通风方法难以将积存的瓦斯排出。因此,在每一个回采工作面建立一套移动式瓦斯抽放系统,即在回采第一个分层,选择好埋管地点将管路埋好,2个回采分层之间距离以采透为准。在第一个分层回采地点超过埋管地点时,将瓦斯管路埋在了空区,然后开始瓦斯抽放。随着回采地点变化,埋管地点不随其变化,属于整体采空区瓦斯抽放。通过多年实践证明,此法很有效,经过抽放的回采工作面既满足了正常生产需要,同时也杜绝了瓦斯超限,消除了重大的不安全隐患。为此,我们集团公司规定凡高瓦斯矿井、高瓦斯采区的回采工作面必须建立移动式瓦斯抽放系统,否则回采工作面不准生产。

(四)完善安全监控系统,增强了瓦斯管理手段

为了提高对瓦斯的管理,增强瓦斯管理手段,集团公司所属矿井全部装备了瓦斯监控系统,同时,全局装备了数字化远程安全监控系统,所有矿井全部实施了联网,对井下瓦斯超限的工作面实施全程跟踪监察,为有效的利用各矿现有安全监控系统的信息资源,正确反映各矿井安全监控系统的运行情况,为矿务局一级的统一调度、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便于及时分析和处理异常情况,对加强现场指导、增强统一指挥、保障安全生产起到重要作用。

技术管理范文第2篇

虽然我国在船舶技术管理上有了长足的进展,但是由于设备落后,技术人员匮乏等方面的原因也存在一些问题,大致分一下几种情况。

1.高素质船舶技术管理人员缺乏

船舶技术管理水平高低的最关键因素是人,尤其是高素质船舶技术管理人员他们将决定着整个技术水平的高低,但是由于我国航运事业发展较快,高等院校培养的技术人员数量有限,同时这些理论人员只有和实践相结合才能磨练出高水平高素质的高素质船舶技术管理人员。另一方面随着新型船舶的应用及各种新技术、新手段船舶管理中的应用这些都对船舶技术管理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显然目前的船舶技术管理人员还达不到这种要求。第三,同时船上生活比较单调、枯燥乏味,条件比较艰苦,易造成高素质船舶技术管理人员大量流失。

2.船舶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对船舶进行技术管理的过程中,涉及到多系统复杂的技术操作和技术要求,建立制度化是保障技术人员按照规范操作的必备条件之一,通过制度化规范操作,防止因不当操作导致的船舶事故发生。但是目前由于从事航运的技术人员文化水平不高,公司规模大小不一,企业制度建设不健全不完善,这些都影响到船舶管理技术水平的高低。

3.船舶技术管理提升资金投入少

船舶的设备正在不断更新,船舶相应的技术也在不断进步,给船舶技术的管理带来了困难和挑战,船舶管理技术的提升必须让技术管理人员进行进修和培训,这些培训都需要相应的资金,但是现在船舶公司并不太重视员工培训,对船舶技术管理提升资金投入少也影响技术的提升。

二、提高船舶技术管理水平的建议及对策

船舶技术管理涉及到船舶企业从企业组织结构到管理模式,从制度到个体等各个方面,提高船舶技术管理水平,可以通过改变传统船舶技术管理模式,创建管理新模式、加强船舶技术管理制度化建设、加大船舶技术提升的资金支持和培训机制建设、提高船舶技术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建立完善的提升船舶技术管理的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

1.改变传统船舶技术管理模式,创建管理新模式

传统的船舶技术管理模式往往缺乏统一性,经常管理混乱,经常出现问题分析不明、计划控制不力、人才缺乏、组织内部冲突等各种矛盾,使得船舶组织管理失去应有的活力。因此应打破各自为政的封闭式管理,构建开发新的技术管理模式。多项目船舶技术管理模式就是一种新的技术管理模式。多项目管理模式简单地说就是一个项目部门同时管理多个项目,采取组织、协调、调配等管理手段,协调现行船舶技术管理组织中所有的项目的筛选、评估、计划、执行与控制等各项工作,并将多个项目有机的组合起来,进行综合统计、分析、比较、协调和均衡统筹的项目管理方式。这既是一种思想,也是一种方法。通过创建新型的船舶技术管理模式能够实现让船舶技术管理的决策层,管理层,和基层之间建立双向互动的联系。实现船舶技术管理的计划性和资源平衡和共享,最终追求整个船舶技术管理水平的提升。

2.加强船舶技术管理制度化建设

制度能使工作规范化,保证船舶技术管理的正常进行避免杂乱无章和乱无头绪的状态。船舶技术管理制度建设应制定总指挥负责管理工作的总体协调与安排,审批船舶重点检修项目安全控制措施,指定专人对船舶的运行维修负责。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环保法规和条例,以及公司的各项安全环保规章制度。比如对船舶维修过程的技术管理应该制定详细、具体的方案,对每一步骤都要有明确的要求和安全环保注意事项,所有控制措施落实专人负责。同时要对检修项目进行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依照辨识和评价结果,根据安全环保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范、管理规定,参照以往事故案例、经验教训,制定科学合理的检修方案。

3.建立完善的提升船舶技术管理的激励机制

船员对提升船舶技术管理水平有一定的认知误区,也缺乏一定的能动性,只凭借自觉自愿有时很难达到应有的提升船舶技术水平的要求。应建立一套完善的提升船舶技术管理的激励机制,通过对船员者的激励,让他们自觉自愿的进行自身技术和能力的提升。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给船员提供提升船舶技术的经费和补助。通过资金扶植和奖励,能够让船舶从业者享受企业提供的进修机会和培训机会,用于自身能力的提高。这种方式要比简单的命令和硬性规定更能调动进修培训的积极性。

(2)建立相应的竞争机制。如果自由培训没有考核可能也会使培训流于形式,船舶公司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和技能比赛,一方面给参与进修的船舶从业者一个展示的平台,给没参加技术培养的人员以榜样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竞争性比赛对参与船舶进修和培训的人员来说也是一种宽松的考核方式,达到监督培训效果和提升业务能力的作用。

(3)激励机制要把精神奖励纳入激励范围。人的需求即有物质的,又有精神的。在建立激励机制的时候可以考虑建立必要的精神激励机制,通过各种表彰和技术能手称号等精神激励能让船舶技术能力强的船舶从业者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成就感,让员工认为自己的工作很有价值或很有创造性时往往会有很大的工作热情,同时对其它员工也有很好的引领作用。

4.加大船舶技术提升的资金支持和培训机制建设

船舶技术作为一个前沿领域从理论到技术上发展和变化很快,技术水平日新月异,因此要想提升船舶技术的管理水平必须要进行进修和培训,及时掌握先进的理论和技术,这些需要一定的财力支持和资金投入。在培训机制的建设时应建立健全人才培训机制,通过制度化的定期培训和不定期的业务培训,然后在结合船舶营运的周期性变化合理安全培训日程和内容。在培训时还要做到岗位培训与实践相结合,结合岗位的特点和所需要的知识和技术开展相应的培训后要融入日常工作中进行锻炼、磨合达到技术的提升。对职工定岗定责,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同时结合岗位技能进行培训和锻炼,进行规范化操作,达到的防止事故发生目的。

5.提高船舶技术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提高船舶技术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是提高船舶航运企业效率的重要途径。现代企业只有提升企业的效率才能获得良好的效益。通过船舶技术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能轻松的构建立体的综合的组织结构网络,让船舶航运企业内部的管理更顺畅也更便捷,也更有利于船舶技术管理水平的提升。在进行船舶技术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着力构建技术培训信息化,让培训技术和实际工作的结合,这样既不耽误工作又不耽误学习达到工作学习的双收益。提高船舶技术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的过程中还应该着力构建船舶航运企业内部各部门及各岗位的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建设能及时让管理者了解各个部门的工作状况并及时提出相应的决策,对于执行者也能及时了解高层的决策部署,调整工作部署和工作安排。

三、结语

技术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地铁施工 管线调查 洛阳铲 地质雷达 物探

1.管线现状概述

按照正常情况,地铁施工管钱探查迁改工作,按照业主提供的管线图纸进行挖掘,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但现状是:由于过去城市管理认识局限性和规划、设计、施工各个环节管理的不到位,导致现在地铁施工阶段,业主从市政、规划系统获取的管线图信息准确性比较差。往往出现实际探查结果和图纸信息不相符,偏差非常大,可靠性很差。

2.管线信息不准确原因探究

(1)施工偏差和地形变化,没有被录入档案资料。例如,设计显示天然气主管在西安地铁五号线岳家寨站施工范围内埋深1.2m,实际探查结果为车站南端头埋深1.2m,车站中间埋深2.8~5.8m,车站北端头埋深0.8m。造成这一原因是,原来管线施工时受到地面附着物影响无法挖沟直埋,最后采用顶管法进行施工,导致埋深出现一些偏差。之后的几年内,该区域地表陆续出现倾倒建筑垃圾,修建道路等人为活动改变了地貌,使得管道埋深偏差进一步加大,这些缓慢持续的变化最终并没有被录入档案资料。多年以后的今天,修建地铁调取的图纸资料,与实际情况已经不相符了。

(2)认识的局限性,导致采用的定位方法不先进。例如:设计图显示荣家寨站污水管在车站范围外1.5m处,实际探结果为在车站内3.5m处,偏差达到5m。出现这情况的原因,除过上述存在的因素,还存在一个因素是定位系y导致的。市政管道除过新埋设的天然气管道采用坐标定位外,过去大部分地埋管线都是采用道路中心线为参考,进行定位。例如,电力管沟位于某某南路中线以东4m处埋深9m,雨污水管道位于某某北侧路中线以东1m处埋深6m。而随着城市发展,道路经常进行改造,道路高程和位置也发生了变化,道路中心线也随之变化,但各部门信息沟通不顺畅等原因,使管道实际位置和档案资料出现偏差,地铁设计和施工时接收的信息是错误。

(3)城市道路下存在大量老旧管线和无规划无备案管线。过去一些城中村及单位,在当时看来比较荒僻的城市周边埋设用户管道,没有经过市政部门规划和备案。随着城市发展,地铁修建到这些区域时,过去埋设管道的相关人员已经很难找到,,没有人清楚地下管道的位置,导致信息中断丢失。例如:岳家寨站设计图显示管线8类8根,实际探查为9类18根,荣家寨站设计图显示管线4类9根,实际探查为4类16根。这些设计图上没有显示,现场走访调查阶段难以获得有效信息,临建与围护结构施工期间,非常容易发生管线事故。

2.1管线探查不准确导致后果

管线探查不准确,会导致以下几种情况:

(1)管线事故。因为探查不准确导致施工挖断破坏管道事故,在国内外多个城市施工中屡见不鲜。

(2)迁改延误,进而影响地铁施工总工期。由于无法快速准确找道地下管道,导致管道迁改无法按时开展,或者发生管线事故,导致停工抢险,都会延误工期。

(3)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无论是管线事故和工期延误,都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特别是天然气、自来水、电力、热力等高危管道,破坏后给城市居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甚至阻断交通,造成基坑坍塌,人员伤亡等重大事故,社会影响恶劣。

3.探查方法及步骤

(1)前期走访。项目开工前,对周边单位和城中村等走访调查,了解信息不全老旧管线和无规划无备案用户管线。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线工程师,会同管线各产权单位或原管线施工单位人员,到现场指认地下管线分布情况,形成各方签字确认的管线书面交底。

(2)现场踏勘核对数据。根据业主提供的本标段管线改迁施工图,安排技术、测量、作业人员对场地内既有管线检查井、井内管线走向、埋深及种类等数据进行摸排与采集,综合数据后以确定管线实际情况与设计是否一致。绘制初步地下管线分布实测图,如图1。

(3)洛阳铲钎探。对于场地内未探明管线的区段,宜先采用洛阳铲探查。地下常规管道一般埋深小于8m,所以洛阳铲探查深度为地面以下8m,探查孔位梅花形布设,孔径5cm,间距20cm,探孔沿基坑开挖轮廓线布设。通过观察洛阳铲取出的土体颜色和感受孔内障碍物,判断是否有管线。凡是发现回填土、黄砂或下探困难时,在该处周围增加探孔数量,确定存在异常时,可采用人工开挖或其它方法进一步确认。

3.1专业物探

对有偏差不确定的管线,或地下建筑垃圾较多洛阳铲无法探查情时,可采用专业物探进行探测。对于金属类管线,宜使用金属探测仪和地质雷达进行探查,能比较准确的测定管线埋深、走向;对于混凝土管和PE类管线,通过地质雷达扫描地层情况加以确认。由于地下建筑垃圾等因素影响,物探存在一定的误判情况,不能作为最终确认依据。

3.2人工挖探槽确认

对于调查阶段、洛阳铲探孔阶段、物探阶段发现的疑似管线,进行人工开挖探槽进行确认。由于地下管线信息的不可靠性,在该环节只能使用人工开挖,不允许使用机械开挖。开挖深度2m以内采用垂直不放坡开挖,深度超过2m时必须做好沟槽支护或放坡。发现不明管线应停止开挖,由技术人员采集管线坐标及高程后方可进一步处理。

3.3绘制管线现状图

由技术人员根据探查结果及时绘制管线现状图,形成一整套真实、准确的地下管线资料,为指导施工提供必要的依据。图中应包括设计未注明和与设计不符的管线走向、埋深、类型、材质、管径、使用状态及地面阀门井、检修井位置等内容。

4.管线事故案例分析

(1)2016年2月18日,在施工某车站右线围护桩时,旋挖钻钻至地下2.2m处,将一根DN600预埋自来水管打断。

原因分析:车站位于某规划十字路口,因未能完成征地,该段道路未施工,地貌为原城中村农田。根据业主提供的管线迁改图纸显示,该自来水管为规划管线还未施工,地铁土建施工单位就没有进行全面探查。但是原管道施工单位实际已经将该十字路口的管道埋设,但未告知产权单位,也未进行交工验收,地铁建设单位在市政管理部门提取的信息肯定不准确。

(2)根据业主提供的管线迁改图显示,在某车站左侧围护桩施工范围内无管线,为了确保安全,土建施工单位按照走访调查、洛阳铲探查、物探协助缩小范围、人工开挖确认的方式,在该区发现7根无规划无备案管道影响车站施工。分别为:一根原城中村DN600污水管;某单位DN400雨水、污水、自来水各1根;3年前市政施工单位在此预埋的未备案DN1200雨水管和DN1000污水管。经过全面排查,排除了该车站施工引发管线事故风险。

5.结论

(1)对图纸上显示的管线信息,必须通过洛阳铲探查或物探探查确定范围,然后通过人工开挖查明管道信息。

(2)图纸显示没有管线区域但是需要涉土作业的,也必须按照走访调查、洛阳铲探查、物探协助探查缩小范围、人工开挖确认的方式进行全面探查,确认管道信息。避免管线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晓丽,张顶立,王梦恕.既有地铁注浆抬升合理位置的确定[J].岩土工程学报,2008(05):712-717.

[2]陈伟珂,王兴华.地铁施工灾害预警指标体系的设计与分析[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7(10):25-29.

[3]房倩,张顶立.浅埋暗挖地铁车站下穿既有线结构施工方法研究[J].中国铁道科学,2007(05):71-77.

技术管理范文第4篇

林业育苗工作事关林业发展的潜力,是林业整体水平的重要标志,实现新时期对林业育苗工作科学而全面的技术管理已经成为一项核心的要点。文章分析了林业育苗技术管理环节中存在的意识滞后、技术落后和支持不足等实际问题,提出了更新林业育苗工作的观念,引进林业育苗的先进技术,提高对育苗工作的支持力度等措施。

关键词

林业育苗工作;技术;意识;观念;支持

研究林业育苗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典型性问题的深入剖析之上。要从复杂的林业育苗工作中形成全面而准确的认知,探讨林业育苗技术、管理和操作的内在规律和根本表现,进而形成科学的林业育苗工作观念。真正做到更新林业育苗工作观念,全面引进林业育苗先进技术,大力提高对林业育苗工作的支持,构筑新时期林业育苗工作的新平台、新基础和新保证。

1林企林业育苗工作中技术管理的典型性问题

1.1林业育苗工作意识滞后

从总体上看,当前林业育苗工作仍然处于粗放、模糊的阶段。林业育苗技术长期徘徊在低水平上,技术人员的育苗观念守旧[1],特别在林业育苗工作规划设计上、林业育苗工作的技术应用上,没有与当地的苗木生产、林业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重构等系统性目标加以整合,导致林业育苗工作处于落后的状态,严重制约林业育苗工作的开展[2]。

1.2林业育苗工作技术落后

当前国际上的优秀林业育苗技术并没有被我国借鉴和引进。新兴林业育苗技术的缺乏,使得我国林业发展体系并不够完善。一方面,我国在林业技术方面还缺乏高新的硬件设备,难以运用一些技术;另一方面,在当前的技术管理中,缺乏较优越的新技术引进机制,在对新技术的认知上缺乏一定的了解,所以不注重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

1.3林业育苗工作支持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林业生态建设的投入较少,特别是没有对新造林进行管理和保护投入,所以很难巩固建设成果;国家的林业建设政策没有充分地调动社会力量,加上参与到科技成果推广活动的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使得技术和科技推广速度比较慢,造成造林科技含量低,人力物力浪费现象严重[3]。

2解决林业育苗技术管理问题的基本对策

针对林业育苗工作中普遍存在的技术、管理、观念等重要问题,应该坚持从林业育苗的具体实际和细节工作出发,通过技术强化和管理提升整个林业育苗工作的质量,进而为处理和解决林业育苗相关的问题探寻科学、有效的策略与方法。

2.1更新林业育苗工作的观念

当前社会很多领域正处于更新换代的关键时期,林业育苗工作必须接受社会与林业发展的客观变化,需要从观念方面入手,紧跟林业与社会发展的步伐,积极推进林业育苗工作转变理念,以此科学全面地管理林业育苗工作,更好地应用林业育苗技术提供意识基础[4]。首先应该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要明确管理林业育苗的核心价值和重要意义,将林业育苗工作列为技术控制和科学管理的范畴,将复杂的林业育苗工作分解为一系列管理要点和技术应用规范,进而细致地将林业育苗进行剖析和分解,最终制定出林业育苗工作的新机制。在科学设计、合理规划、完整监督的前提下,确保林业育苗工作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为提升林业育苗质量,打造新时期林业育苗工作新模式提供基础。

2.2引进林业育苗的先进技术

进行林业育苗工作必须看到林业落后这一基本客观实际,要虚心向外界学习,引入先进技术和先进体系重构林业育苗工作的技术模式,进而为林业育苗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一方面,林企应该根据自身情况组织林业育苗人员对现有的技术进行研讨,形成具有操作性、先进性的林业育苗工作经验,从内部出发提升林业育苗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另一方面,要定期开展林业育苗人员的技术培训,将先进的林业育苗技术全面而彻底地传授到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手中,使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得到持续、全面的发展和提升。最后,林企要将愿意实现职业成长的林业育苗技术人员送到技术先进和经济发达的区域进行培训,使他们能够广泛接触到先进的林业育苗技术,进而提升他们的林业育苗技术与业务水平,达到对林业育苗工作人才与技术的根本保证。

2.3提高对林业育苗工作的支持力度

林业育苗需要林企、社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在社会舆论和资金投入上更应该探寻新的支撑点和发展热点,以此来推进林业育苗工作的深入发展与广泛提高。一方面,应该以政府为“龙头”建立起对林业育苗工作的支撑平台。建立起林业育苗发展基金,从产业政策和资金投入上做出根本保证,进而使林业育苗产业能够实现不断扩大和不断强化。另一方面,应该发挥社会资源的优势。引导社会资产、资本向林业育苗工作倾斜,形成林业育苗市场,让林业育苗工作的空间和领域得到进一步扩大。在投入大量资源的基础上,提升林业育苗的科技含量,进而控制林业育苗的成本和支出,建立起适于市场化发展的林业育苗工作新局面[5]。最后,应该以林企作为平台,建立起林业育苗管理的新机制,真正将林业育苗工作看作是所有林业工程的基础,优化和重构林企管理、技术、监督等部门的资源和能力,为林业育苗工作的全面、合理、科学开展提供新的载体。

3结语

育苗是林业工程和植树造林工作的重要先期工作。在林业工程和生态环境建设被提升到战略高度的今天,重视林业苗木的栽培和养育,实施全面、科学的育苗工作已经成为林业发展和环境恢复的关键。今后的育苗工作要将重点集中于技术应用和相关问题的处理之上,向管理要效率、向技术要质量,真正推进育苗工作向可持续、可量化、可控制的方面发展,进而为林业和生态工程带来强大而永久的资源基础和动力,创造林业发展新的空间与平台。

作者:张荣波 张鑫 石艳霞 单位: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

参考文献:

[1]张从明.浅析林业育苗技术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农技服务,2014(6):211-212

[2]王雄,孙俊青.林业育苗技术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园艺,2015(10):171-172

[3]刘大海.探析林业育苗技术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甘肃科技纵横,2015(7):76-77

技术管理范文第5篇

当前中国的煤矿机电技术管理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1],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a)煤矿机电技术管理体系不够健全,使矿井机电乃至生产管理中的秩序异常混乱;b)管理人员对机电设备的综合管理不到位,对准入关、调试关和检修关等各环节的把控不严格,致安全生产事故频发;c)机电技术操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不过硬,企业对相关从业者的技术培训和安全意识培养不到位,对优秀员工不够重视等现象,致使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不高,技术能力和安全生产效果都较差。

2煤矿技术管理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2.1煤矿机电技术管理为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提供有力保障煤矿企业有其自身的普遍特点,尚属于粗犷型劳动密集行业,其开采方式落后,设备操作从业人员的受教育水平较低,综合素质较差[2]。而一些私企的煤老板往往为了追求自身的效益最大化,会在设备的应用检修和人员的安全培训投资方面做手脚,对老旧的故障设备不及时更换维修,让设备和人员同时加班超负荷劳动等问题都较为突出,这些都加剧了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现象的高发。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加强,恰恰给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使其朝着良性方面发展。2.2煤矿机电技术管理能大大提高机电设备的规范使用在煤矿行业,机电设备的使用不规范不合理是最为常见的问题。在每年高发的矿难事故责任原因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很大一部分矿难起因都是源于对机电设备的检测不及时、操作使用不规范引发的。而煤矿机电设备技术管理对其使用规范性的新要求,能有效地减少设备在使用生产中的耗损,在操作安全的作业基础上,还能有效节约生存成本。足见,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2.3煤矿机电技术管理有利于提高机电从业者的技术水平在当代的煤矿企业中,机电设备作为煤炭生产的重要部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在不断被引进并应用到现实的生产开采中,但人作为劳动和智慧的主体,无论设备多么先进,始终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一旦所应用的机电设备与现有操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不平衡,就会引发安全隐患。杜绝这一现象出现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强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和业务、安全知识的学习。再配以适当的奖惩措施,会大大提高从业者的责任意识和学习能动性,对激发在岗人员的竞争意识和营造良好的生产环境会有很大的帮助。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能大幅提高机电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有利于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2.4煤矿机电技术管理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与企业的经济收益和未来发展前景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企业管理已经成为各行业中颇受重视的方面。而在煤矿行业,煤矿开采作为主要的利润点,其机电设备的技术管理则应成为主要的管理着眼点[3]。机电设备的合理使用和安全投入,能大大提高机电安全生产的效率,给企业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3煤矿机电管理的具体安全技术措施

3.1日常安全方面的技术管理措施坚持以预防为主的“三化”管理方针。即在新时期的煤矿机电管理中,坚持以预防生产中的安全问题隐患为主,将机电技术管理纳入规范化、程序化和周期化管理的方针战略。管理人员要对生产各环节进行严格查管,其程序包括机电设备工程的安装布置网络图调整拟定网络图进行安装和调试成功试产[4]。在煤矿开采生产监管中,管理者认真履行以下义务:a)对入井产品设备的防爆合格证和安全标志的检查;b)确保接线供电设计要求,电缆放置规范,开关整定值符合设计标准;c)确保电气设备完好,操作人员需技术达标,持证上岗,停电检修悬挂标志牌并上锁;d)综掘机开启、移动时要指派专人查看周围是否有人逗留,并妥善看管电缆;e)确保作业时不缺水,停机时必须关水。为了确保安全生产万无一失,在生产之前还需组建专门的生产管理小组并设定相关的主管技术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设备和人员操作技术规范等进行安全检修和检查,并每月定期召开会议,对实际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以维持设备正常运转,真正做到安全生产。此外,还应该加强对煤矿人员安全意识的培养和安全技术教育工作,杜绝违章作业,尤其应加强开采现场的管理检查工作,从设备的运行,到电缆和小型电器等各个方面进行定期的循环检查,应维持在每周至少两次的频率范围内,在检查之后并做好日检查记录报表,加强防范,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3.2综掘机司机操作安全技术管理措施综掘机司机的技术能力直接影响着整个煤矿的开采安全和效率。在对煤矿机电技术管理中,要特别重视该类人员的技术管理。无证人员不得上岗,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和设计开采流程进行,岗前要经过严格培训和技术交底,做好设备的日常检查,综掘机在移动或工作时,严禁任何人在巷道周边[5]。在对综掘机进行检修时,要确保停在无水干燥且支护完好的平整地面,然后方可断电检修。3.3停送电方面的技术管理措施停送电的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活中非常重要。进行停送电操作的人员必须是检修电钳工亲自操作,要持证上岗,确保一岗两人制,操作时要按照相关的技术操作规范程序进行,并悬挂警示牌。在操作高压电气设备过程中,一定要配备齐全经过打压实验合格的绝缘手套、绝缘靴和绝缘用具等防护用具,坚持谁停电谁送电的岗位责任制原则[6]。对以下情况严禁给送电:a)未查明故障原因及处理过的设备故障跳闸;b)未盖盖和经过防爆试验的已检修电气设备;c)停风后未进行瓦斯安全检查的工作面;d)保护失灵的电气设备和有故障的线路;e)在职煤矿企业针对自身实际情况规定的“停送电”制度。给送电必须做到“三无、四有。两齐、三全、三坚持”,即无鸡爪子,无羊尾巴,无明接头;有过电流和漏电保护装置,有螺钉和弹簧垫,有密封圈和挡板,有接地装置;电缆悬挂整齐,设备硐室清洁整齐;防护装置齐全,绝缘用具全,图纸资料全;坚持使用检漏继电器,坚持使用煤电钻,坚持使用照明和信号综合保护。3.4机电检修安全技术管理措施无论设备是否出现故障,都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设备机器进行安全检修。在对煤矿机电设备进行检修过程中,要掌握以下技术操作规范:a)移动或检修机电设备前必须先断电,停电上锁挂牌;b)由岗位专职人员专人操作,在确保没问题之后再进行给送电处理。除了上述的一些基本技术管理控制措施外,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安全生产中,还应注重对电气焊安全方面的技术管理措施,应严格按照“一焊一审批”制度执行。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