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设备管理论文

企业设备管理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设备管理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设备管理论文

企业设备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建立健全设备档案、管理制度及操作维修的SOP。内容包括;设备购置论证报告;授权采购指令;设施设备验证正书;设备台账;设备档案;设备操作规程;设备编号一览表;设备标示牌与设备状态标示牌;设备维修计划;设备维修和检定证书;设备使用记录,设备报废台账等。使设备的管理有档可查,执行有法可依,维护有据可查。使设备的管理标准化、系统化、制度化。建立信息收集制度。在收集掌握先进的药品生产技术信息的同时,积极收集国内外先进的制药设备信息。提高制药设备的机电一体化水平,可提高药品的生产效率和药品质量。由于现在国内制药企业的制药设备水平还较低,设备的机电一体化实施程度还不高,在药品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依赖程度较高,存在着相同的品种,相同的生产工艺,不同的工人生产出来的药品质量有差异。其原因一方面是生产工艺相对落后,但更主要的是设备的机电一体化实施程度低;为使制药生产设备能更好地满足药品生产的需要,企业应结合自已的实际情况,经过充分的论证考察引进先进的制药设备,逐步提高设备的机电一体化水平,采用计算机管理的设备控制生产工艺参数,减少在药品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依赖程度,提高药品加工精度,确保所生产的药品质量的更加稳定。

2在药品生产过程中,执行标准操作规程(SOP)管理

加强设备的岗前培训。GMP实施的原则,在药品生产过程中,任何与之相关的各项工作,都必须完全按照SOP进行。各岗位的员工必须具备规定的资格,每个岗位的职责必须界定。设备操作人员应经过岗前设备操作培训,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这样可规范岗位操作,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因人为原因造成工作失误,影响药品质量。在设备管理中,执行SOP管理,逐步完善设备管理程序。一方面,在设备日常管理工作中,便于跟踪管理,例如;制药生产设备各种运行记录的填写、收集、汇总、分析的SOP化,便于主管领导和生产计划部门对企业设备运行状况的掌握,以合理安排企业的药品生产;另一方面,在设备的生产运行过程中,可以规范工人的操作,提供操作技能,例如;设备操作的SOP化,可以提高生产工人对设备的操作技能,减少生产工人之间的技能差异,减少设备的故障率;设备维修的SOP化,可以提高维修工的工作效率,减少设备的停机时间,确保药品生产顺利进行。

3严格执行设备的维修计划,确保设备完好

为了确保药品生产的顺利进行,必须保证设备的完好。应制定设备仪器仪表检定。检修计划,规定设备检修,检定周期,并定期检修、检定,及时作好记录。对设备的维修计划,特别是大、中修计划,应同生产计划部门协商,切实落实执行;对设备管理部门,根据设备运行记录和设备状况,应于每年年初制定合理完善的年度设备大、中修计划,并根据维修计划,提前做好设备备件的采购和加工工作,以确保设备大、中修计划的实施。对于维修计划执行过程中,由于生产任务原因或其他原因造成计划无法实施时,设备管理部门应同生产计划部门协商,妥善安排实施时间。

4对设备的维护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强化预报,完善程序,科学安排,使设备由被动维修为主动维修

现行制药企业的设备维修主要以出现故障后在进行维修,该种维修方式由于是被动维修,它有诸多的缺陷,如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将直接影响药品生产,并容易产生交叉污染,影响药品质量。故在药品GMP的深入实施过程中,为保证药品生产正常进行,避免交叉污染,保证药品生产质量,必须改革现有的设备维修管理模式,以先进的技术进行日常维护替代故障后维修,即维护要逐步采用设备状态监测和现代故障诊断等技术,对设备各部位进行状态监测,预知设备故障的发生趋势,从而在设备故障还没有发生时,采取积极措施,排除故障隐患。这种日常维护模式由于是主动性的,可预知的,对保证药品正常生产具有指导作用,并可以有效地减少设备停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药品质量,作为设备管理部门,在实际实施时,可以首先对药品生产过程中的主要设备、各生产线等进行状态监测,实行主动维护,掌握生产的主动权。但是人是设备操作的主体。设备运行状态的好坏及故障率,与设备操作人员是否按该设备的SOP操作有着直接的联系。故设备日常维护也应当作操作规程的一部分,每个设备操作人员不仅要按设备的SOP进行操作,而且又是设备的维护主体。设备状态和维护情况应在每天工作完毕清场和生产准备阶段进行检查和记录。

5搞好制药生产设备的验证工作,满足药品生产的需要

企业设备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烟草企业;车间;设备管理;创新

近年来,我国烟草行业发展迅猛,使烟草的实际生产需求量骤然增加,此时做好烟草企业的车间设备管理的创新及实践等工作便显的尤为重要,成为进一步提高烟草企业实际生产效益的重中之重。在此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对于管理不规范等相关问题的解决,同时要制定长期的标准化管理方案,以便于保障烟草企业车间设备管理工作创新能够达到预期的管理实践效果。

一、实现烟草企业车间设备管理的制度创新

为了促使烟草设备的管理制度和相关的标准化体系能够更好地衔接,首先需要对工厂内近几年的相关设备进行管理,并总结近期的维修工作经验和工作教训,制定良好的企业设备的管理标准。以此来全面提升设备的管理和维修水平,就能够有效地使设备的管理的基础建设更加的科学化,也能够更加的符合实际,同时需要强化对于企业设备管理的各项考核工作,并将各项考核工作落实到工厂的各项政策和规定的范围内,以便于为烟草车间设备管理提供全面的准备基础支撑。

二、实现烟草企业车间设备维修费用管理工作的创新

首先需要将维修费用的考核落实到各项机台上,为了更好地做好成本控制管理工作,对于近年来的维修费用进行综合统计,并制定出相关标准,同时将相关费用指标直接下达到各个机组,这能够有效地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同时对维修换件进行有效的把控,烟草企业车间的设备如果出现问题需要进行维修,一般有较大问题需要更换相关部件,这需要有一定的费用支出,因此需要专门成立各个机型的工程师,并实际参与到维修工作当中,把握维修部件的更换工作,对于需要修复的零件需要及时挑出,而设备的应用程序和非正常损坏的,需要进行鉴定和处理,并据此制定相关的规定。同时也可以对废旧的一些机器零部件进行利用,提升变废为宝的应用价值,在提升维修工作费用的时候需要充分的对维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行调动,对于车间的废旧件的修复和零件的损坏,需要制定严格的奖罚规定。

三、实现烟草及车间设备管理以人为本的机制创新

烟草车间设备以人为本管理机制的运用与实现对于提高烟草企业管理规范性具有重要作用。不同的烟草车间生产环境对于设备的以人为本管理均有一定的影响,但就总体而言仍以以下四个管理要素作为主要依据。首先是烟草车间管理人员能力的提升。烟草车间管理人员是设备管理影响的最直接要素,其基本管理能力与素质水平对于烟草车间管理工作的开展影响巨大。因此在人员方面,要做好相关的培训及考核工作,对于未能达到考核标准的车间设备管理人员,应及时的进行基础管理项目的培训,而对于达到相关考核标准的管理人员,则应考虑提升其管理范围,从而在烟草车间的以人为本设备管理方面做好人尽其才与物尽其用。其次是设备管理标准的制定,设备运行本质上的差异是其管理方案无法统一,此时便要求相关管理人员可根据设备实际运行状况及特点进行分析,从而制定符合设备运行管理需要的标准,继而提高烟草车间以人为本设备管理实际应用的有效性。由于烟草设备运行特殊性较高,因此在标准的设立过程中,应避免对烟草实际生产产生影响,并及时的对相关标准信息进行共享,以便于相关生产人员能够按照标准对设备进行操作,这便能够为设备的实际管理提供一定的帮助。再次是烟草车间管理制度的确立,管理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烟草车间设备管理工作提供有利的约束,从而使烟草设备管理能够达到以人为本预期的目标。管理制度的确立不仅要符合烟草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同时也应与相关人员的实际利益密切相关,以便于使相关管理人员能够按照管理标准执行管理工作,此时便可降低烟草车间设备管理的实际难度,使管理工作迈向合理化及规范化的发展。最后是设备的维护与检查,定期进行设备检查不容忽视,可有效避免设备运行故障及提高设备运行效益。设备的检查应以3个工作日为宜,同时需在设备完成相关生产作业时,及时的进行设备清理工作,以此为设备检查工作的进行做好准备。通常设备的运转检查需按照设备实际使用标准进行,如某设备在短期内实际运行频率较高及时长较长,则应逐步提升设备检查的基本频率,这便能够确保设备生产运行的稳定,并降低了设备产生坏损问题的基本概率,使设备使用寿命有所提升。在设备的维修方面,应以10个工作日为宜。通常设备运行故障概率相对较低,其维修的核心也均以磨损相对严重的部件为主,同时故障频率较高的设备也是设备定期维修的重点。继而采用此方法为烟草设备的稳定运行与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烟草车间设备管理规范及制度的确立虽能够保障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但其实际落实问题却成为影响相关制度规范有效实施的重要要素,因此为进一步提高相关规范标准和制度的落实及执行效果,需及时启用责任管理模式开展有关工作,以便于相关管理人员可有效的按照标准进行制度的贯彻执行,这便为烟草车间以人为本管理工作的进行提供了人员管理方面的帮助。设备维修管理特殊情况的产生较为常见,易对车间设备的以人为本管理执行产生影响,所以人员的合理分配问题逐步成为烟草车间创新管理所需考虑的主要问题之一。在实际的人员分配过程中,应保障至少每三台设备有一名专业维修人员负责,并按照设备维修管理准则执行设备维修管理工作,同时要保证设备维修管理资金的充裕,以便于在设备出现特殊性的技术故障时,能够及时的购进相关配件对设备进行系统化维修,进而有效解决车间设备坏损等相关方面问题。设备管理资金节省及设备管理的专业化执行是烟草车间设备以人为本管理目标实现的必要条件,在此过程中设备管理资金的节省较大程度上均依赖于企业内部设备的自主管理工作开展,因此设备管理的自主性及实际技术水平直接决定了设备管理的基本成本,而在设备管理的专业化执行方面,则多依赖于技术人才的培养工作。技术人才的培养也是烟草车间以人为本设备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一环,技术人才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内部人员培训,应对具备一定的技术资质的人员进行更为深入的技术培养,以便于在复杂技术故障出现时能够及时的对设备采取维修措施。同时技术人才较为了解设备运行的基本机理,不仅在管理方面更加标准与规范,同时可为设备管理工作提供专业建议,以此能够为现有烟草车间设备的以人为本管理做好铺垫。烟草车间设备的以人为本管理虽在理论上比较好实现,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难度,这便需要在执行过程中能够有效协调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并通过有效的方法提高企业内部人员对于设备管理的认识,这样才能保证在规范的环境内更为深入的开展相关设备的管理工作。

四、结语

烟草企业车间设备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设备运行效益,同时可进一步延长相关设备的使用寿命,是现代烟草企业规范化管理工作开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烟草企业车间设备种类较多,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应选用不同的方法采取不同的措施来组织开展管理工作,以便于提高设备管理实际效果,以此为设备管理工作的长期有效开展创造便利条件。

作者:石磊 张丽 单位:贵州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贵阳卷烟厂

参考文献:

企业设备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机械设备管理日益受到各企业的重视,有效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1)工业生产要求生产过程流畅,设备出现故障往往要花费长时间去修理,会严重影响生产效率,而有效的机械设备管理是确保设备正常使用的重要手段。(2)提高生产效率除了要具备高素质的人才、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外,还要从最基础的机械设备维修和管理做起,检查机械设备各个部位是否出现故障,能够及时修正,最终实现降低事后维修费用的目的。(3)有效的机械设备管理可以降低施工事故的概率,为施工提供更安全的保障。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管理还可以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4)因为机械设备在企业总值中占有很大比例,所以有效管理机械设备是提高企业资金使用率和降低运营成本的有效途径。

2施工企业在机械设备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2.1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体系不完善

施工机械的使用、管理与施工建设过程的顺利进行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同时也与施工企业的组织管理体系密切相关。现阶段施工企业对机械设备的管理主要分为两个层级:第一层级是施工企业对机械设备的管理;第二层级是工程项目部对设备的管理。但是很多施工企业在这两个机械设备管理层级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这种情况在小规模的施工中影响不大,但是遇到大规模施工、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工程,这种管理方式就会对整个管理结构,以及管理体系造成极大的影响,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实现起到极大的负面作用。

2.2施工企业的机械管理能力相对较低

由于机械设备的所有者发生转变,施工企业在机械化施工中经常会采用租赁机械设备的方式。如果继续使用所有权与使用权相统一的模式进行管理,必然会造成机械设备的管理能效降低,既对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造成了影响,也不利于施工企业目标的实现。

2.3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的管理制度存在漏洞

目前,施工企业在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的工作机制以及决策机制上存在问题。由于受到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施工企业在机械设备的管理中并没有采用科学的决策制度,有时造成了机械设备在施工中不能正常使用,影响了性能的发挥。施工企业对机械设备的应用或是决策上也存在一定的漏洞,这都造成了在机械设备管理方面存在决策性的问题。尤其是在机械设备管理人才的使用方面,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很难制定出合适的人才选拔原则。

3对加强项目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3.1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管理机制是确保企业走向正规化的必备条件,成功企业的经验中可以发现,具备健全的管理机制是成功的内在条件。企业机械设备管理要坚持奖励多于惩罚的原则,对积极参与机械设备管理的员工要进行奖励,鼓励广大员工上报机械设备出现的问题。机械维修人员在整个设备管理中非常重要,企业应重视这部分员工,让他们认同企业文化,能够对自己应该履行的职责负责,充分发挥自身在机械设备管理方面的才能。

3.2深化组织机构改革

运行良好的组织机构是确保企业在机械设备管理职责明确的前提,让每一台机械设备都有专门的人员负责,这样可以提高员工参与设备管理的积极性。每个员工都是企业的一分子,个人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整体发展,每个员工都应参与到机械设备管理中,明白自身的发展与企业密不可分,树立集体主义思想。建立一个有效的团队是确保设备正常管理的关键,要加强团队间的监督、提醒,督促每位成员都树立团队合作意识。

3.3加强各类人员的培训

企业员工具备高素质是确保机械设备管理正规化的关键,特别是对技术和性能要求较高产品的部门更是如此。为了保证维修工作的正常开展,企业需要加强对各类人员的培训工作,努力培养那些可以身兼维修、保养和管理职责的复合型人才。另外,为应对机械设备复杂多样的特点,企业应该建立一支配套完善的管理团队,将员工的职业技能工资挂钩,这样会激发他们去学习和掌握机械设备的管理方法。培训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企业不断根据新形势的需求调整对员工的培训,使企业上下都能适应新机械设备的应用要求。

3.4规范设备管理

规范设备管理是最关键的环节,首先应该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从档案中可以查询到每台设备的使用情况、调动情况和维修记录,为后期机械设备管理提供历史依据。其次要加强对设备的保养,坚持谁主管谁保养的原则,在具体交班时要做到客观详细,仔细检查每一个问题,特别是对于设备潜在的风险更要认真检查。要特别加强对进口机械设备的管理,因为进口设备价格远远超过国产设备,零部件难以配备,维护时也要格外经心,避免出现贻误生产的情况。

4结语

企业设备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工程;机械设备;管理;问题;对策

科学技术进步、生产建设的需求,为工程机械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对设备管理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好机械设备的合理配置、科学使用、及时保养、适时维修,降低设备故障发生,提高机械设备的有效利用率,是对工程设备管理工作的主要要求,下面我就当前矿山企业在工程机械设备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提高工程机械管理的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相当一部分施工企业仍缺乏完整、严格的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对工程机械设备的台账、技术资料档案的建立等工作尚未完善,管理工作无章可循、管理无序,有的企业甚至在购买了新设备后,没有及时或根本不入账,造成管理工作相当被动,设备糊涂使用,不能明确工程机械管理和使用的责任主体。

2、舍不得智力投资

(1)虽然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都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设立了机务管理部门,但由于机构、人员更迭较为频繁,设备管理及维修人员接受专业教育时间短,管理人员对设备管理的整体认识尚较模糊,技术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2)而有些企业只是片面注重眼前利益,宁愿花耗大量资金用于购买先进设备,但在管理人才培训等智力投资方面却显得过分吝惜,舍不得花钱。这样,就算有再先进的设备,但管理跟不上、人员素质低劣,是很难适应机械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程度高的设备管理的需要。

3、工程机械设备的使用与保养相互脱节

(1)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虽然都实行定人定机制度,即每个操作人员固定使用一台机械设备,但却忽略了定人保养制度,没有把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落实到个人。正因为如此,操作人员往往只是“包用不包修”,维修人员也是马虎应付了事,每当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往往互相推卸责任。这样,不但影响了产量、质量,也增加了维修费用、运转费用以及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2)此外,不少项目负责人只考虑眼前利益,没有从长远打算,短期行为严重,只注意产值与效益挂钩,在设备管理使用上表现为“重用轻管”,为了赶工期、抢进度,而不惜拼设备,造成机械设备常常处于超负荷状况工作,或带“病”作业,甚至违章操作,其结果是该工程项目完工后,机械设备严重磨损老化,而调运到新工程又需花费大量的精力与费用进行整修,造成施工工期贻误,项目部之间在维修费用上互相推诿,固定资产无形流失。

4、工程机械设备维修“滞后”,浪费严重

(1)由于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还未能有效地实行点检制度等保养措施,设备维修管理往往局限于“事后维修”,“预防维修”意识不够重视,对设备的故障及劣化现象也就未能早期发觉、早期预防、早期修理,以致造成人力、物力、财力不必要的浪费。

(2)施工企业机械设备“浪费维修”的现象也十分严重,个别维修人员为了贪图方便,对一些仍有很大修复价值的旧件不加以修复利用,任凭其主观随意地报废,更有甚者,不考虑其它设备的整体性能,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得过且过,只要机械能动就交差了事,结果也只会是事倍功半。

二、提高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方法

1、在使用方面,设备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使用。任何设备都有规定的使用范围、条件及操作程序,只有正确的使用设备,才能保证安全生产。而设备使用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人员水平的高低。

所以在使用中,一是教育操作人员正确的使用和操作各种工程机械,不能在超过机械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下进行工作,尽量保证机械负荷的均匀加减,使机械处于较为平缓的负荷变动,具体地说,就是要较为均匀地加减油门,防止发动机、工作装置动作的大起大落。二是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素质,使操作人员做到懂构造、懂原理、懂性能,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从源头上减少和防止人为失误引起的机械故障。三是坚持实行包机责任制,责任到人,将个人经济利益与责任机械的维修费、燃油费相结合进行考核,奖罚并举,加强管理设备的责任心,调动爱护设备的积极性。

2、在保养方面,对设备实行定期保养是保持机械良好技术状况的基础。对于工程机械,保养工作中的重中之中就是保证对机械的合理。零件工作面的磨损、零件表面的腐蚀和材料的老化是正常使用条件下的机械零部件的3种主要失效形式,而零件工作面的磨损所引起的失效所占的比例最大。也就是说,机械的磨损是使其各种零部件走向极限技术状态的主要原因之一。那么,解决机械零部件的磨损问题,除了采用优良的材料、选择先进的制造工艺、设计合理的机械结构外,在使用过程中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保证对机械的合理。

据统计,工程机械的故障有一半以上是由不良引起的。由于工程机械各零部件配合的精密性,良好的可以使其保持正常的工作间隙和合适的工作温度,从而降低零件的磨损程度,减少机械故障。正常合理的是减少机械故障的有效措施之一。为此,一是要合理选用剂,要根据机械的种类和应用结构的不同选用正常的剂类别,根据机械的要求选用合适的质量等级,根据机械的工作环境和不同的季节选择合适的剂牌号。二是经常检查剂的数量和质量。数量不足要及时补充,质量不佳要及时更换。三是根据保养周期、设备技术状况、工作环境等因素,制定强制保养计划,到时间必须停机保养。

3、维修方面

机械在使用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在这些故障中,有些故障对机械设备的影响可能是很微小的,有些是比较严重的,甚至会造成机毁人亡的大事故。经验表明,严重机械故障往往是由一些较小的故障引发的。究其原因,就在于忽视了对小故障的及时处置。因此,在维修方面,一是重视小故障的及时处理,做到防患于未然。切不可小故障不影响使用,为了赶任务让设备带故障作业,最后小毛病拖成了大故障,不但延误工期,影响正常使用,还有可能造成设备突然报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出现的故障及时进行处理,就是减少和防止故障的一种有效措施。

企业设备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项目管理;薪酬;制度

湖南省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创建于1958年,属国有大型综合施工企业,公司主要从事机电安装、房屋建筑、市政工程的施工,在全国各地有20多家分支机构,公司组织架构自下而上由项目部、分公司、总公司构成。从湖南省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项目薪酬设置情况看,对职位和级别的高低比较重视,而对技术要素、劳动要素参与分配的重视程度不够,且较难兑现。对普通员工,尤其是项目经营者和核心骨干的长期激励缺乏必要的措施和方法,没有建立利益共享的机制,很难使员工为企业长远利益着想。

一存在的问题分析

1、薪酬缺乏竞争性

薪酬是企业对它的员工给企业所做的贡献,包括他们实现的绩效,付出的努力、时间、知识、技能、经验和创造的相应回报。薪酬的一个最基本原则就是对内具有公平性、对外具有竞争性。从内部公平性来看,薪酬结构的设置还没有摆脱计划经济的薪酬模式,基本上还是岗位技能工资制度。项目经营者的薪酬与项目普通职工的平均收入差距远远低于国内其它同行标准(一般在3倍左右,而国内其它同行一般在5倍左右)。核心员工、关键员工与普通员工的薪酬差距较小(基本没什么差距),激励作用很小。项目作业的工作场所一般都在离城镇较远的地方,工期紧,经常存在节假日加班情况。由于生活环境条件差,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少等原因,使得职工的相对可支配收入显得更少。

2、没有充分考虑项目环境的差别,对项目完成前后的薪酬衔接考虑不充分

施工项目管理的一个大特点就是工作环境差别大(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项目本身)。有的项目在城镇,无论物业生活条件或者精神生活条件,相对来说较好,有的项目在偏远的山区,交通不便利,甚至不通水,不通电,条件极其不好。所以劳动环境差别相当大。另外,对项目本身来说,项目工程量有大有小,工期有长有短,对项目作业者,尤其是经营者来说,完成一个项目所付出的努力是很不同的。

施工项目一般在开工的前后期工作任务小,而在中期工作任务大。所以项目薪酬的设置应考虑工作本身的阶段性特点。固有的薪酬结构对项目完成前后的薪酬衔接考虑不充分,一旦薪酬标准定下,从项目开始到结束都是这一个标准,降低了薪酬的激励作用。

3、部分岗位工资水平与市场价位脱节

目前该公司项目薪酬结构在工资水平方面,表现出“一高一低”的现象:即低级职位是领先型。一般职位的员工工资收入水平高于劳动力市场价位。而中高级职位是落后型。关键、重要职位员工的工资水平普遍低于劳动力市场价位。如图1所示(人民币元/月)

4、项目经营者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薪酬起不到激励作用

项目经理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项目经理个人综合素质的高低、决策能力的大小、约束和激励机制是否有效,将直接决定项目的质量、安全、进度及成本的大小、好坏,甚至影响到整个企业的信誉和效益。不能把经营者等同于一般的员工或管理者。

按照薪酬理论责权对等的原则,应对项目经理实行有别于其他人员的薪酬制度,体现出薪酬的激励性。但我们从前面企业对项目的薪酬分配方案中可以看出,项目经理的薪酬设计并没有完全与项目经理的贡献大小和所应承担的风险对应,这主要体现在项目经理的年薪总额太低,只有普通员工的2.5—3.5倍,显然与项目经理的贡献不成比例。虽然,公司对项目经理的工资设置依据了项目的大小来制定标准,但是工资标准制定的来源是在控制工资总量的前提下,这只是体现出了一种控制功能而非激励功能。

5分配方式仍然比较单一,收入差距过小,不能完全反映个人能力

岗薪工资制的分配方式重点突出岗位劳动要素的作用,而在对项目人员不同性质岗位的薪酬设置时,对于操作岗、管理岗、专业人员采取了基本统一的薪酬设计模式。结构基本相同,形式单一。公司的工资曲线是趋于平滑的,关键岗位和普通岗位、优秀员工与普通员工之间的薪酬差异小于工作本身的差异。它是引起关键劳动岗位、优秀员工不满和没有积极性的原因之一。

6.薪酬设计及运作中缺乏沟通.导致结果公平与程序性公平问题并存

公司对项目薪酬制度的制定或薪酬制度的改革措施主要依据其上级的薪酬分配政策,除效益工资外,项目部自主制定的权限相当有限,大多数只是被动执行而已。而对于效益工资的分配政策的出台更多的是单位领导和薪酬管理部门的事,而普通员工包括基层管理者只能被动地接受既定的方案,没有发言权,也不能对薪酬政策有任何实质性的影响,造成了基层员工对于企业薪酬制度的不了解、不理解。

二、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1、没有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

薪酬制度作为整个企业管理制度中的一环,它既是企业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企业其它制度的影响。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现代企业薪酬管理制度,要求企业管理制度在各个方面都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就该公司来说,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2、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不够先进

公司同其他许多企业一样,虽然在理论上认识到“人”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并不真正重视。在薪酬设计方面,更多的是沿用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工资设置理念,既把薪酬简单的看成一种劳动所得和保障因素,没有意识到薪酬可以作为一种激励因素。尤其是没有把企业的重要人才,如一线的高层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当作资本来看待。具体体现在薪酬的设计存在着“平衡”的思想,各个岗位薪酬设置的高低也缺乏真正的论证,更没有职工的参与。

许多员工,尤其是对企业薪酬分配起决定性作用的人员对薪酬的理解仍然停留在按劳取酬,不能够理解和接受重要岗位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薪酬能根据实际作用的大小提高到合理的水平,这给薪酬改革带来了巨大的阻力,有些很好的方案制定了也不能很好实施。这样的结果使一些贡献比较大的员工、核心员工失去了积极性。

另外,该公司的薪酬管理整体上仍然是“粗放”管理,已经不适合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建筑市场,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引进一些现代薪酬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3、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项目薪酬分配体系.

一个工程项目一般需设各种岗位十多个,每个岗位的劳动强度,复杂性及责任大小各有不同,而该企业对这些项目普通员工岗位的工资界定只是泛泛的一个标准,比如高于70元/天等等,而没有真正的对这些不同的岗位进行评估而作出比较切合实际,且能起到激励作用的工资标准。造成很大一部分劳动强度大,责任重的岗位无人问津,而一些简单的工作岗位却人满为患。

当然,要对这些岗位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薪酬分配体系并且用于实践是有很大挑战性的系统工程。只有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才能使薪酬制度逐渐趋于合理。

4、忽视项目本身的环境差别对薪酬的影响

公司每年完成的施工产值都在28个亿左右,大大小小的项目部一般在200个左右,这些项目部又分布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各个项目的自然环境千差万别。有的在繁华的市区,有的就在崇山峻岭之间,有的甚至在偏远地区之中。环境的不同,造成同一种工作岗位完成同样的工作所付出的劳动也有所不同。所以,项目岗位工资的设置也应该考虑环境因素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