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八上语文一单元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主题单元,为复习内容的整合铺就通途
主题单元就是围绕某个主题组织3-4篇课文成为一个单元。本单元的“习作”、“练习”内容也尽量予以配合,凸显这个主题。如六年级上册的七个单元分别是:心中有祖国、人间真情、奋斗与生存、民风民俗、景物聚焦、名人风采、读书有方。其中第二单元围绕“人间真情”这个主题。通过三篇课文,多角度、立体地歌颂了人情美、人性美。而本单元的习作训练,安排学生“回家做一件事,想一想爸爸、妈妈平时是怎么爱你的”。然后向他们示爱,记下整个过程:单元练习的“诵读与感悟”,要求学生领悟汪国真的《我不期望回报》这首诗。这就较好地把阅读和习作等语文实践活动结合了起来,整合了各项训练,增强了训练效果。这种编排特点大大地提升了文本的教育资源,给阅读这套大餐提了“味”,增了“色”。同时,也为我们的语文复习内容的整合提供了现成的可依。
二、巧用复习方法
在复习中,除了对知识的归类复习外,我还尝试了一种新的复习方法,效果也不错。这种方法分三个阶段进行:
1.教师划定复习范围或确定复习项目,学生依据课文、课堂笔记、平时作业及相关学习资料,确定复习重点,列出复习提纲,自行复习,然后根据自己的复习所获,尝试拟出模拟试题,做好“摆阵”和“攻阵”的准备。此阶段,学习支配权应属于学生,教师只是相机做一些提示:“想一想,还有那些内容该掌握。”“你还有哪些地方没复习好。”“你估计谁可能会疏忽什么内容,会搞不透什么问题,你能出个题目考考他吗?……
2.学生之间开展“攻阵”活动。第一个“阵主”,由学生自荐上场,根据自己所拟的测试题进行“摆阵”,或由全班同学竞答,或指人作答,优胜者为下一轮“阵主”,继续“摆阵”。此阶段,教师是导演,是参谋,是顾问,除维持好课堂秩序,调节好课堂气氛,还要做出客观的评价:对学生不正确的问法、测法要给以纠正;对没有掌握好的问题,要引导讨论,明辨是非;对提问巧妙、见解独到、回答正确、表现突出的学生要给以热情表扬。
3.师生共同总结、归纳本次复习要点,交流、推广先进的学法,帮助确立正确的复习导向。教师针对学生暴露出的薄弱环节,有的放矢地进行强化训练。这种复习方法因为是师生共同活动,打破了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遵循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三、注意归纳复习,提炼解题方法。
有的老师在总复习时,总喜欢搞题海战术,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学生表面上练得挺熟,可实际考起来,总是抓不住要领。各种题型五花八门,老师仅通过分数考查学生的成绩,并没有帮助学生分析研究命题方向,分析解题方法,结果事倍功半。正确的方法,我们教师可根据各册教材的要求,帮助学生归类复习,可逐册归类复习,或从字、词、句、篇逐一复习。在归类复习中,突出每一类重点和难点教给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例如修改病句这一训练内容,复习时我们可先引导学生寻找修改方法。一般来说可采用两种方法:一是紧缩法,对于较长的句子,可以把修饰、补充成分去掉,留下最基本的成分(即主语、谓语、宾语)以便检查句子是否有残缺或搭配不当的毛病。例如“滚滚的乌云和滂沱大雨顿时从半空中倾泻下来”。这句子较长,修饰成分多,不易看出毛病,若把修饰成分去掉成为“乌云和大雨倾泻下来”,这样,就不难发现,句中的“乌云”是不能“倾泻下来的”,故这一句子犯了顾此失彼词语搭配不当的毛病。二是类比法。按照原句的样子(即意思)用另一些句子表达,进行对照比较,也可以检查句子的正确与否。例如:“工地上横七竖八地码着木料”可能有的同学没到过工地,没见过木料是怎么码着。因此这一句子的毛病一时找不出其毛病。遇上这类句子,可以引导学生仿照一些句子。例“商店里横七竖八地码着货物”这样一比照,原句话的毛病就可以容易地看出来了。商店里的东西是要放得整齐的,而“横七竖八”是乱糟糟的。“码着”是整齐地堆着,显然它与“横七竖八”是有矛盾的。以此类比,毛病就显现出来了。学生掌握了方法以后,修改病句就容易学了。复习其它内容时,同样的办法也要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加上适当的训练,学生复习时就感到轻松了。
四、注重发展,迁移升华
复习不是就知识论知识就文论文,更不是单为考试而复习,而是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既要夯实基础,培养能力,又要关注复习知识形成能力的方法和过程。将所学知识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梳理和相关的拓展迁移,实现理性的升华。如在复习古诗时,不光要知道诗文的大意触摸作者的情感脉搏,还可以借此诵读作者的其他作品,引读其他诗人相同情感的古诗。在复习对联时,除让学生补充对联外,还可以让学生交流在相关课文中学过的对联,或欣赏自己课外搜集的更多对联。这样,复习在“温故”的基础上“知新”,体现知识由“会”到“会的更多”的发展轨迹,使学生原有的水平、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五、注意课内与课外的关系、知识和能力的关系
关键词:语文教学;单元总结;诗情;诗意
时下,我们单元总结课的设计存在以下几种倾向:第一种,完全不上单元总结课,对单元总结课要总结什么、怎样总结一概不知;第二种,用单元检测的手段代替对单元的总结,这是大多数教师采用的一种做法;第三种,对单元教学内容比同求异,重在分析比较;第四种,重在知识的积累和方法的点拨。这种首推余映潮老师的板块总结思路:知道一点常识、识记一批雅词、品味一组奇字、摘录一些美句、重温一个精段、学习一种妙思。以上几种做法,我为余映潮老师击节叫好的同时,也常常在思考,我们究竟该怎样围绕同一教学目标和同一主题思想来整合相近文本的关联知识,增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形成特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呢?
我想,诗意地进行单元总结,让诗情飘荡在单元总结课的言语丛林,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一次大胆的创新。
一.语文教学重在诗意的呈现
因为语文天生浪漫,因为语文是一个诗意的世界,因为语文是自由精神的载体,因为语文重在语感的培养,因为语文就是一个气场,因为语文除了工具性还有人文性。所以,要想让学生亲近语文,学好语文,就得在学生心底积淀一份浪漫,不断注入诗情。如果没有诗情,学生的人格就得不到完善,个性就不能彻底解放,语文素养就不便提升,充其量也不过是语文边缘人,永远游走在精神领地的外沿。同时,如果没有诗情,语文教学的美感与人文追求就会落空,语文教学过程就会变得单调而失去灵性。难怪现今有不少人强调,诗意语文已经成了所有语文教师无法忽略的一种存在,让人不可回避地去思考、研究、探讨、反省和思辩,为我们勾勒了一幅绚丽多姿的语文教学远景,为我们描摹了一幅美不胜收的语文教学的丝路花雨。特级教师王崧舟更明确指出,“诗意的灵魂是价值引领;诗意的血脉是文化传承;诗意的旋律是精神诉求;诗意的光华是生命的唤醒;诗意的情怀是感受复活;诗意的风采是个性高扬;诗意的神韵是智慧观照;诗意的境界是心灵对话。”也就是说,语文教学重在诗意的呈现。因此,我们要激活语文教学的诗情画意,要培养学生一份诗情。这是一件美丽的事情,一件快乐的事情,一件必须引起足够重视、甚至迫在眉睫的事情。
二.诗情培养对师生的要求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一份诗情呢?从老师的角度看,语文老师要具备诗人的潜质,要诗人一样用眼观察生活,用心感悟生活,用诗记录生活,用灵动的教学语言活泼地展示生活。唯有师者诗情荡漾,才能给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濡染。从教学的角度看,要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诗情要素,要努力营造师生和谐对话环境,在积极的教学互动中,诗意的探究和解读文本,水融地组合语文教学的“意”与“象”,让母语课堂找到诗魂,让生本课堂跃动诗心,让生活课堂充满诗情,让生态课堂构成诗境,让生动的课堂飘荡诗趣,让生成的课堂开辟出诗路。这样,学生就能入情入境,获得精神的充实和美的浸染,一堂课下来还齿颊留香、余音袅袅。从学生的角度看,要学会“读万卷书”,在书的世界里韬光养晦,在书的世界里呼吸吐纳,在书的世界里学习语言,然后“笔参造化神始足,腹有诗书气自华。”当然,更要尝试“行万里路”,到广阔的生活中去学习丰富多彩的语言,在实际历练中感受人情冷暖,在自然的亲近中培养浩然之气,真正蓄积语文的精气神,以便诗人一般行走在语文天地里。
三.单元诗化总结取得的效果
我在积极探索诗意教学手法的过程中,发现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诗化小结,竟然可以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不仅自已诗情满怀,学生也是诗意勃发;不仅课堂诗情飞扬,课外也是笔墨生香;不仅文本解读简约深入,单元掌控也水到渠成;不仅阅读能力得到有效训练,写作水平也与时提升;不仅重难点知识得到巩固,人文情感也有了升华;不仅心灵得到了颐养,人本也有了回归。
如学完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五篇课文之后,我指导学生紧扣“认识战争”这一单元主题,认真复习《新闻两篇》(《中国人民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芦花荡》《蜡烛》《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亲爱的爸爸妈妈》五篇文章,找出自己对战争最有感触性认识的语句,巧妙概括,个性化阐述,诗意地表达。小组内完善之后,再全班交流,最后师生共同完成。第一单元诗意总结如下:
如果,战争也有了生命/那么,正义才是他的呼吸/他一呼吸呀,就摧枯拉朽,势如破竹/否则,那是骄横、狂妄和无知/给了他暂时的压抑和窒息/
如果,战争真的是枝如椽的大笔/那么,自由才是他挥洒的主题/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洁白的芦花掩映了太多渔舟唱晚的美丽/水瘦山寒,却总能谱写一个个英雄的传奇/
如果,战争点燃了天边的圣火/真理的火炬就要开始传递/纵使太多的生命曝尸沙场/血染不透的永远是厚实的土地/朋友,你我之间就会筑起长长的情谊/
如果,战争一旦被美化了/魔鬼就会披上迷人的画皮/平和的水面就会浮渣泛起/吹一声嘹亮的鸽哨吧/我们推崇的绝不是/这样一种逻辑/这样一种道理/
高擎和平的大旗/大喊一声/——历史不会忘记/博爱才是真理/let′s hand in hand/共享世界铸剑为犁!
只道是“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激而发灵光。”因为有了生本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充满诗情的对话,我顺利唤醒了学生对战争独特的情感体验,发表了不同的见解,使课堂充盈着创造的激情,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流动着曼妙的韵律,激荡着浪漫的诗意,师生共同享受“物我回响交流” 的语文学习过程,从而诗意地栖居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更有趣的是,学生再参与语文实践活动“让世界铸剑为犁”时,竟然再次激发诗情,妙语连珠,精彩不断,效果显著。在批改本单元作文时,我真正体会到这一创新之举的乐趣和成就感。
在进行第三单元诗意总结时,我极为担忧。因为第三单元全部是说明文,似乎诗情因子不多,学生唯有科学去认知,很难浪漫起来。没想到,我的担心只是杞人忧天,学生自有精彩在:
有一种美叫古拙/有一种艺术很斑驳/那是人类创造活动的实物记录/那是智慧开在土木泥石上的花朵/(单元主题解读)
站在建筑艺术的峰巅/看一条条彩虹凌波/望一道道石拱横卧/桥身像它承载的历史/千百年来,永远鲜活/几经风雨,永不残破/(《中国石拱桥》)
桥是美的/美在那份诗意/美在那份活泼/正因为不同环境的巧妙配合/正因为形象的重叠与交错/那起构成与联系作用的桥身/才有了那美仑美奂的群落/(《桥之美》)
叹服于苏州园林/浏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有一幅完美的图画/多亏人们匠心独运,一再斟酌/我们才有了如此惊人的杰作/ 我们才收获如此丰硕的成果/(《苏州园林》)
还有那故宫博物院/无论前朝,还是内庭/艺术的光芒一直在闪烁/走进七十二万平方米/看大小宫殿七十多座/你终会明白,什么叫精美/什么叫规模/(《故宫博物院》)
龙腾四海,凤舞九洲/华夏建筑艺术何止这么多/只道是一物一故事/一屏一传说/一个小小的屏风/早就浓缩了一个艺术化的中国/(《说“屏”》)
看看中国的建筑艺术/我们的目光不再软弱/我们的情感有了更多的寄托/我们的胸怀变得更加开阔。
学生紧扣“建筑艺术”,抓住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特征,写出了音韵和谐、主题统一的精美诗篇。我终于明白,“有一种爱叫放手”。我很庆幸,我没有越苴代庖,果敢地从语文教学的“殖民语境”中解放出来,从教师的“话语霸权”中走了出来,成为挖掘教材诗情因素的杰出引导者,成为激发诗情飞扬的组织者,以真情呼唤真情,以行动引领行动,以心灵感召心灵,激起层层“正效应”的涟漪,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启迪,精神得到唤醒,潜能得到开发,心灵得到震撼,情感得到共鸣,身心得到愉悦。在我的语文课堂里,语文尊严得到了维护,语文魅力得到彰显。
单元导读课的实践
单元导读课首先要做的是让学生大致浏览课文,了解本单元的主题,根据导读的提示和课文的内容确立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本单元的兴趣、寻找合适的学习方法。经过近两年的研究和实践,笔者发现单元导读课不仅要上,而且一定要上好,我们通过初步研究,确立了“三环九步”单元导读任务单――①品主题:知主题、明学法、定目标。②速读文:览全貌、知大意、找重点。③再读文:提问题、查资料、推读物。让单元导读的实践变得有章可循。因为单元导读课承载着非常丰富的语文教学内涵,它“导”的是以下几个方面:
导趣,引感参与 在整组单元教学中,导读课以唤起学生的学习经验开始,并以此为契机引领其学习整组课文。我们的“三环九步”单元导读任务单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整组课文的兴趣,让他们通过品导语,浏览课文,对整组课文有整体的把握。以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异域风情》为例,这组课文介绍了德国的哥廷根小城、意大利的威尼斯、泰国和非洲这几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初读学生们的兴趣并不大,教师就是要通过导读课,激发学生学习本组课文的兴趣,从而以这几篇课引子,引导学生了解更多地方的异域风情,从而实现从课内到课外,从教材向社会生活的自然过渡,开拓学生的视野,打开学生的思路,让语文学习充满大语文的意味。
导学,明确学习目标 每个单元的导语都很典型,不仅有主题的提示,更有目标的要求,同时还把学习方法蕴含其中。导读课就是要引领学生发现这些,并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让他们的语文学习更有方向感。“三环九步”单元导读任务单中要求学生不仅要明确单元主题,更要明确学法上的要求,然后给自己制定相应的学习任务与目标。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走进西部在导语中这样写道:阅读本组课文,把握主要内容,还要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想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教师在单元导读课上通过品读导语知道本单元的主题,明确本单元在学法上的要求,然后给自己定下相应的学习目标,为自己学习本单元做好充足的准备。这样一来,单元导读就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学习也就有了方向。
导读,全面感知内容 这里的读,是指整体的读,是将课文、资料袋、插图等全面融合,引导学生对整组内容获得整体印象,把握单元主体。以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走进西部》为例,老舍的《草原》描绘了西部的草原风光,《丝绸之路》再现了西部曾经的经济和繁荣历史,《白杨》讴歌了西部的建设者,通过父子两代人的对话,借物喻人,让孩子们对西部的建设有自己的见解,进而形成自己的人生观。《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讲述了铁路的修建过程,同时也为学生们展现了一幅西部发展的宏伟场面。单元导读课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快速的读课文,总览单元内容的全貌,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大体了解课文的重点,为深入学习课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导行,课内延伸课外 语文学习需要方法,更需要行动,只有他们主动去读、去品、去拓展,语文学习才能真正建立起大语文的观念,形成大语文的氛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把目光从课内引向课外,了解更多相关主题的内容。无论是和作者相关,和背景相关,还是和课文内容相关的内容,只要这样做了,学生们的收获就不再局限于课本,他们的语文学习才能真正和生活相关,才能实现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基的根本目标,这也是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所在。
一、学前准备
包括目标的准备、知识的准备、情感的准备。目标的准备是指让学生明确单元学习目标,明确单元学习重点、难点,以便学有方向。知识的准备是指让学生在学习新单元之前必须掌握学习新单元所必需的有关的旧知识。以便准确了解学生对这些旧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缺陷”,则给予“补偿”,“补偿”目的达到之后再进入一个单元的教学。情感的准备是指激发学生对一个单元的学习积极情感,使他们乐于学习。目标明确了,知识基础具备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单元的学习准备活动也就做好了。
二、定向
从整体着眼,从综合入手,是单元学习不同于传统单篇教学的一个明显标志。因此,在单元学习中要注意一个单元在一册教材乃至整个学段语文知识结构中的独特地位,从上下左右的纵横联系中,确定这一单元的理论价值、能力价值、教育价值和实际应用的价值,同时还考虑到单元预定目标的实施与学生现有水平的差距。力争从实际出发,进行定向引导。
每单元开始要注意定向下列内容:(1)单元的总体目标及学习重点、难点;(2)单元文体知识及相关资料;(3)总体阅读提纲;(4)作文训练的范围、重点等。而定向任务完成以后,学生学什么,练什么,已“胸中有数”,这便为下步有的放矢地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单元预习
这一环节要求学生根据单元教学目标通读全单元的课文。主要目的:一是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以便获得感性认识,为进入理性认识做准备;二是让学生在预习中发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从而产生“愤”(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口欲言而未能之貌)的心理状态,以便在整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产生要求解决问题的心理动势;三是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进步,从中得到鼓舞。这里说的预习是在单元教学目标的指导下进行的,搞单元预习,需要快速阅读的技巧,快速阅读显得极为重要。在这一环节,主要安排“识记”水平上的学习,要求学生利用课文注解和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例如对文章写作背景的补充交代),借助工具书掌握单元中的生字、词和有关语文知识。完成了“识记”水平上的学习任务就为高一级水平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四、引导自读
自己阅读课文和必要的自学材料,发现和扫除文字,这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要求,也是培养能力的起步。一般是由教师提出几个思考题或创设某种气氛意境,把学生的注意“导”向某一方向。
为使学生自学有章可循,可设计一个“单元自读摘要一览表”,此表分5大部分(1)基础知识,(2)审题辨体,(3)选材立意,(4)布局谋篇,(5)语言表达,每栏中再分设许多小栏目。想借此在阅读和写作中学习一点文章学的知识,借以形成阅读、写作共有的5个思维定点,把教读和自读结合起来,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以利于知识和技能的迁移,达到“反三”的目的。
在自读阶段。一方面要注意单元这个大整体,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单篇这个小整体,既要异中求同,也要同中求异。
五、鼓励发现
能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个中学生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高下的重要标志,也是自学教学法能否进行的关键。这一阶段的师生活动大致有以下三种形式:
(1)学生自己发现提出。这是较理想的一种形式,此时教师“导”就是渲染气氛,鼓励学生积极发现和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提出的问题往往具有牵涉面广、指向性不强、内容笼统、表达不很明确等特点,这体现了学生在有限时间里阅读的思维特点;但有时也能切中要害的问题。
(2)教师提出或启发提出。一般看去比较明白简单的文章,学生往往很难提出问题,他们还不善于把“浅”文章读“深”;但这些文章又往往是体现了最基本的教学要求的。此时教师的“导”就是通过暗示法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或者就自己直接提出。这种问题的特点往往紧扣教学要求,内容具体,表达较为明确,还有些新意,它基本上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钻研和对教法的选择。
(3)前两种形式的结合。它兼备了两者的特点,从现在的学生和教师情况来看,这是我们较为常用的一种形式。总之,不论采用何种形式,都要十分注意学生的思维活动;否则,就难以过渡到下一个教学活动阶段。
六、教读引路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确定一、二篇课文进行示范性的讲解。它与传统的“讲授课”有明显的区别。这里所说的教读课是从整个单元着眼,从具体课文着手,讲解时处处考虑学生自学的需要,讲课时即传授知识,又揭示规律、传授读书方法。这一环节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安排“领会”水平上的学习。
七、组织讨论
教师组织并且参加学生的讨论,就是为了解决学生或教师提出的问题。而且,讨论的意义更主要的还是在于学生通过自己的讨论,参加了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祥到知之甚祥的全过程,这是一个探索、创造的过程,是亲口尝“梨子”滋味的过程。教师在这时的主导作用就在组织讨论形式,引向讨论方向。
八、单元过关
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还可以补上因某些原因造成的缺漏。复习,要精心设计复习题目。复习的内容要体现出整体性、重点性、必然性和发展性。整体性就是要全面,包括语文知识、文学知识、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重点性就是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在一般情况下重点应放在语文知识、阅读分析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上,以本单元为重点,也可以上挂下连;必然性就是不超出已学知识和训练过的能力范围,凡是能够掌握并完成的,内容尽量全面。发展性就是复习内容有利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记忆性内容不可少,某些语言文学知识,特别是名家名著的知识,有必要测试其记忆程度,但更多是要理解性,有利于发展思考力、联想力、创造力。
九、创新表达
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在单元过关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表达(包括口头的表达和书面的表达)。所表达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是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新见解(从不同的方面和不同角度);一方面是根据自己的观察或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与课文有关的或相类似的)发表自己的见解;一方面是创造性地运用所掌握的词汇、表达技巧表情达意。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在学习中的心理活动从低级阶段发展到了高级阶段。让学习走向创新。
十、总结
1、夯实语文基础知识,加强看拼音写词语和生字组词的训练。以书为主,对学生易错易忘的字词进行比较,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对学生进行字词句的训练,并能根据句子表达的内容填出相应的词语。
2、以课文为本,对每篇课文内容进行梳理概括,了解阅读的基本方法。抓住《语文园地》的练习特点,以归类的形式激发学生复习语文的兴趣,紧扣课后练习和综合复习,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强的查漏补缺的复习工作。
3、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布置自主性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复习需要。复习内容要有阶段性,体现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
4、阅读训练的内容多样,帮学生建构最基本的阅读概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5、以看图写话为核心,鼓励尝试想象故事的编写,旨在培养学生各异的思维方式。
复习策略:
复习难点是帮助学生辨析本册要求掌握生字中的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指导学生能够用部分生字进行口头或书面的组词,从而达到积累语汇的目的。
(1)汉语拼音: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2)字:看拼音写字词,形近字辨析组词,多音字(组词,在句子中选择字音),总结易错的字,写出相同偏旁的字(独体字加偏旁组新字,再组词。)复习和掌握一些常用的识字方法(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合一合等)。辨析本册要求掌握生字中的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音近字。引导学生根据生字的偏旁,来判断它们的用法,重在引导学生在运用和积累的过程中,发现和总结出它们各自的用法。结合具体的语境,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句子中找出反义词,或者进行一些口答或者书面的填空。
(3) 词语:反义词、近义词、填合适的词(数量词、词语搭配)出现形式有:直接填空、连线、在句子中填写。拓展积累词语:你能写出这样的词语吗?(四字词语、AABB式,ABAC式,ABB式)
(4)句子:加标点、造句、被字句和把字句、比喻句。通过把句子写完整的训练,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完整的一句话,以达到让他们写一句完整话的目的。
(5)古诗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能填空或会默写。
(6)阅读:数句子和自然段。按要求画有关的句子。(注意画准、画全。)根据短文内容填空。(要找到有关句子注意标画,写正确。)选择文中的多音字的正确读音或正确的字,选择恰当的词。词语搭配、找近义词、反义词。(连线、填空)加标点符号。拓展(如:你想对文中的##说点什么?)注意抓住主要人物说,句子要通顺。
(7)看图写话:重点指导学生如何看图。单幅图看图写话:抓住图上都有什么,是什么样的。最重要的是抓住谁在干什么,怎么干的?干得怎么样?当时会说什么,神态怎样。(由图展开想象。)[本册的写话复习,重点要指导学生做到以下几点:仔细观察画面,弄懂图意。积累一些句式,如:谁干什么。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干什么。并能运用指定的句式来写话。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会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认真检查写好的句子,发现错别字及时改正。:立足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练习巩固。
复习安排
复习进度:
第一阶段:从12月24日——1月4日 共计7天。(边上新课边查漏补缺。)
练习看拼音写词语、根据偏旁写字组词、加偏旁组词、形近字组词、一些基础知识,背诵的课文、会认的字、多音字、课后题。
第二阶段:从1月7日——1月11日,共计5天。(分单元逐步复习)
1月7日 第一单元 美丽的秋天
第二单元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
1月8日 第三单元热爱祖国
第四单元怎样看问题,想问题
1月9日 第五单元友好相处、团结合作
第六单元关爱他人
1月10日 第七单元保护环境、爱护动物
第八单元热爱科学
1月11日 单元综合复习
考前阶段。(归类复习)
1、字词部分:查字典、填上适当的词、选字填空、写出近义词、按要求写词、补充成语、划去不同类的词语等
2、句段部分:连词成句、补充句子成分、组词造句、加标点、照样子改写句子等
3、写话:整理句序、看图写话等
4、综合练习
5、模拟试题
复习时候的侧重点。
要以课本为基本出发点,重视课本内容和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给学生扩宽知识面,要加强各种句式的训练,使学生能较为熟练地掌握把句子补充完整的方法。注重词语、句子、古诗的积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并且要经常设计一些语言迁移的训练,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课文语言的能力。加强阅读写话的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扩大阅读量和阅读面,努力在教学中落实语文新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