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交换生学习计划

交换生学习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交换生学习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交换生学习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考 化学复习 焦虑心理 成因 对策

到了高三,有的学生成绩能大幅度上升,有的却停滞不前,有的甚至出现下滑趋势。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华东师范大学的林澜教授曾说:“高考,四分考实力,六分考心理。”也就是说一个人心理调节成功与否,将会极大的影响到他的高考成绩。笔者认为高三化学复习是一项系统的学习、提高和整合工程,不仅要注重复习方法的探索,还要注意学习心理的调整。化学学科比较难学,所以研究学生在学习化学时的心理活动显得特别重要。本文分析了学生复习高中化学焦虑心理的成因、影响,进而提出几点缓解对策。

一、焦虑心理成因

焦虑,心理学专家是这样解释的:它是对要来临的危险和问题的或多或少有意识的等待;它是因遭受心理冲突或挫折而引起的复杂情绪反应。焦虑心理是一种以担心、忧虑、紧张、烦恼、恐惧、焦急等众多感受交织在一起形成的复杂而延续的情绪状态。它是一种常见的负性情绪状态。其表现形式有紧张不安、焦虑烦躁等精神性焦虑,还有表现出肌肉紧张、出汗、心悸、呼吸急促等的躯体焦虑。

当人们预期某种危险和痛苦境遇将发生时,通常都会产生焦虑反应。焦虑者会预想到那些可能会出现的种种困难。因此,他可能会甚至会在问题出现之前,或者甚至在明确确定他所担心的事情之前就感到紧张。

化学复习过程中学生出现焦虑现象主要是由化学学科特点、考试要求和学生素质等因素共同影响的,综合起来可分为外因和内因。

(一) 外因

1、 化学学科难学

该学科知识点多、概念多、内容多、规律多、要求高是多数高中生感到较难学的课程。拿教材来说,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相比,深度、广度明显加强,由描述向推理发展的特点日趋明显,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程度有所提高,研究问题常常涉及到本质,在能力要求上也出现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飞跃。有的内容如:“物质的量”、“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理论性强,抽象程度高,这些内容历来被认为是造成学生分化、学习困难的重点知识。学生感觉学习困难往往就容易产生学习焦虑心理。

2、信息时代对人的要求提高

化学和物理的研究对象都是物质,但物理主要研究宏观物体的运动,而化学则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合成等,其中许多内容都是微观的、肉眼看不见的,需要我们进行想像思维,才能在自己的脑海中建立起这些微观物质的表象。如:分子、原子到底是什么形状,我们平常人谁也没有见过,即使是科学家也只能在特定条件下偶尔见过个别的。化学高考要求学生不但要熟练掌握课本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能与实际结合灵活运用。但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特别是中考中自然科学考试难度很低,初中学生在学习自然科学中的高分,追求表面上繁荣,重复无效体能的劳动。高中化学很多试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运用能力,学生如果能力差,自然就成了化学学科的差生了。

(二) 内因

1、 学生基础差

化学学科虽然难学,但一旦学生弄懂了化学规律,分析综合能力提高了,得高分也是容易的。因此,平时一些尖子生、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学起化学来就感觉轻松,并喜欢化学。但对于中等生、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学起来就困难。在高三复习过程中,普通班的学生,由于在高一高二就是化学科上的“学困生”,现在自然也还是“学困生”。高三题目难一些,教师也不可能像上新课那样详细地讲解知识点,因此,一些升学期望值高的学生就经常出现焦虑的情绪。

2、 心理素质差

现在的学生娇生惯养,缺乏独立面对困难和解决问题的良好素质。在高三复习过程中,考试是频繁的。由于受高考一考定终身的负面影响,许多同学对考试成绩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考试本身所起的作用,从而以消极的态度对待考试。常常因一时失误或遇到困难而气馁,也因一次成绩进步而沾沾自喜。心情常常会被考试成绩所左右,而不能坦然、平静地对待难题和每次的考试成绩。

二、焦虑心理对化学复习的影响

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焦虑心理也不例外。心理学中有一个定律叫做叶克斯-多得森法则,该法则描述了焦虑程度和解决问题的效率之间的关系,二者之间的关系呈“倒U型曲线”:焦虑程度过高和焦虑程度过低时的效率都很低,而中等焦虑时的效率最高。所以,焦虑也像其他许多好东西一样: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适度的考试焦虑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高考前和高考中,每个高三的学生都会感到巨大的压力,这是必然的。焦虑心理对学生的复习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可以分为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考前适度的紧张和压力会促进学生全面、认真地复习,从而达到良好的考试效果。但是,也造成一些同学过度地紧张、焦虑和慌乱,以致影响考试水平的正常发挥。

(一) 正面影响

即积极的一面。俗话说:井无压力不喷油,人无压力轻悠悠。适度的焦虑可以使学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做题时能集中注意力。

当焦虑把我们的注意力转移到一些现实的危险上时,在一些有危险或者关键问题的情况下,焦虑是一种有用的现象:这时,忧虑、担心会促使人们采取措施去避免麻烦。过去我们一直告诉学生学习上要“你追我赶,互相竞争”,实际上也是想让学生形成适度的焦虑心理,让学生具有忧患意识。特别是对一些较优秀的学生,如果没有一定的焦虑心理就会出现在学习上骄傲自满,成绩停滞不前,不能向更高的目标迈进。中等生没有焦虑心理,上课容易走神注意力容易分散。成绩差的学生没有焦虑心理,就没有压力,会整天无所事事,扰乱教学秩序。因此,让学生有点压力,受点挑战,形成适度的焦虑心理,对提高成绩有利。

(二) 负面影响 。

相反,太少焦虑有时会让我们处于危险;太多焦虑会约束焦虑者,使他筋疲力竭。

1、 对学生接受新知识不利。

虽然是高三复习,但对于一些成绩差的学生和中等学生来说,很多知识点会显得陌生,像学习新知识一样。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只有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下才能真正理解新知识,才能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内化。如果课堂上学生始终处于焦虑状态,是很难接受新事物的。

2、 对考前复习和考试发挥不利。

由于社会、家庭、班级各个方面的压力,学生总是想把每次考试考好,“学困生”每当考试快要到时就会觉得有很多知识没有学好,很多化学题不会做,特别着急,也就影响了考前复习。过度的焦虑使学生考试时心里很紧张,容易疲劳,头脑反应变得迟钝,考不出理想的成绩,从而变得对考试没有自信心,害怕考试。

3、 长时间过度焦虑会导致其他生理疾病和心理疾病。

由于高三复习各科都在紧张进行,学习任务重,如果焦虑得不到适当释放,会导致晚上睡不好觉,白天无精打采,最后会发展成神经衰弱。有些学生还会出现抑郁症状,智力也会出现下降,而化学学科解题时没有清醒的头脑是不行的。因此,过度焦虑会对化学学科的复习更加不利。

三、缓解心理焦虑心理对策

高三学生必须注意高考前和高考时的心理调整,如果采取科学的策略,就能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复习过程中学习的焦虑心理缓解一方面靠化学教师,一方面靠学生自我调节。

1、 适当处理学生的考试分数。

老师每次考完试不要在班上念名次,而应重点抓学生的学习过程。特别是化学学科,由于学生天生的认知能力差别大,导致有些学生学习化学特别困难,这应该不是消极的提法。作为教育者不能用“教育是万能的”来看待问题,应该承认不同的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别的,有的学生英语和语文特别好,可就是对化学一窍不通,到高三复习时要想发生质的飞跃,可能性很小。

2、 培养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可以这样说,对于整个宇宙中的客观物质,大到天体,小到肉眼看不见的粒子,无不与化学有关。生活中很难找到一种与化学无关的客观物质,包括我们人体。“化学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晴雨表’,每一种新型化学材料的出现都会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带来一次巨大的飞跃”。陶行知说:“知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所以化学教师在教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时,要从社会生产,社会发展,社会生活中寻找化学,积极地阅读科普资料,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这样才会为化学的学习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3、 利用著名化学家的精神来激励学生不怕困难。

化学教师应该多用化学家不怕困难的精神来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易出现过度焦虑的学生多半是怕困难的学生。遇到困难挫折,不是积极想办法克服,而是表现出懒惰消极,不愿自己找资料弄清楚或问老师,听之任之,学习困难也就越来越多。化学学家和化学史尽管这几年高考很少涉及,但适当举些科学家们不向科学研究中出现的困难低头的例子,向他们学习科研中出现焦虑心理时如何自我调节,可帮助学生减少过度焦虑的心理。

4、 作为化学教师要尽量营造高效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化学总复习的首要任务之一是全面系统地复习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通常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分成五大块: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如对化学概念、理论的复习,要弄清实质和应用范围,对重点知识如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要反复记忆不断深化,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等规律性较强的知识,则应在化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总结、归纳,使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结构化、规律化,从而做到在需要时易于联系和提取应用。同时注意规范化学用语的使用(如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电离方程式以及化学式、结构式、电子式等),规范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力争使基础知识和技能一一过手。教师和学生的接触主要时间是在课堂上。把复习课上得生动、有趣味,可以让学生心情愉快,更好地听懂课,避免因课堂教学内容学生无法接受而带来的焦虑情绪,同时也可以缓解每次测试因成绩不理想带来的焦虑情绪。

5、 教给学生要学会自我调节。

⑴平时做到劳逸结合,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课余花适当时间去跟同学交流,合理安排学习和娱乐的时间。复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台精密的仪器,决不能超负荷使用,相反地,必须加以维修和保养,这样,它才能经久耐用。因此,学生在学习时要动静结合,既要勤奋学习,也要学会放松、休息、锻炼,只有劳逸结合、生活得有规律,才能轻松自如地渡过难关。这就是所谓的一张一弛的文武之道。

⑵对升学期望值不要过高。

人的心理和行为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对大多数高三学生来说影响最大的恐怕就是升学压力和竞争压力了,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带来消极影响,这对复习是极为不利的。因此,要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从自己的基础和实际出发,扎扎实实地复习;愉快地接纳自己,充分肯定自己的进步,找出存在的问题及时弥补;自觉地控制自己,以明确的目标、良好的意志力调节自己,变压力为动力,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树立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思想。学习只要尽力就行了。高考不是每个人都会成为胜利者,社会也不需要人人都是大学生。

⑶学生要学会积极主动与老师沟通。

如果一旦出现了焦虑心理严重而自己无法释放时可找老师谈心,谈一下自己出现的学习困难。有时把自己心里的烦恼讲出来,烦恼自动就会消除了。

总之,把焦虑心理作为化学复习中出现的心理问题之一进行调查研究,对提高化学成绩是很有益的。相应采取一定的合理有效的辅导策略,对减轻和消除学生的考试焦虑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恰如其分地发挥“焦虑”在学习中的积极作用,多与学生接触,倾心交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及早发现处于过度焦虑状态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

【参考文献】

1. 张家明,周泽树.“3+X”化学总复习“练议结探”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化学教育, 2002,(04) .

2. 尹海川. 高考理科综合化学考试研究[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 2004,(Z2) .

3. 王文绪. 理综考试下化学复习中的学法指导[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4,(Z1) .

4. 宋志亮. 2005年理综化学试题分析及2006年复习建议[J]科技资讯, 2006,(06) .

5. 李焕,王敏学. 高三复习课中要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1,(03) .

6. [法] 克里斯朵夫•安德烈,米缪.小焦虑 大恐怖[M]. 李圣云译.海南:海南出版社,2003.

7. 朱红.学生焦虑心理调节方法浅析[J].成功(教育).2008-12-15

交换生学习计划范文第2篇

1.师生关系的概念

学术界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对师生关系的定义众说纷绘。但众多定义中也有相通之处。师生关系是一种交往关系,即教师与学生之间不仅有“教”与“学”的关系,还有思想的交流、情感的传递、和灵魂的沟通。可以将师生关系定义为:教师与学生为了达成一定的教育目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如教与学、沟通与交流、互动与交往而形成 多角度、多层次的关系体系。

2.目前大学教育传播中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

2.1师生对相互平等的认知存在一定的误区

教育信息化条件下,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急剧增加,知识视野也迅速扩展,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就承认和接受师生间在能力、知识和经验等方面会出现对称和对等。大学中有的师生对师生关系民主平等理解有误解,认为师生平等就是一切的平等,但实际是学生和教师在人格上的平等不能等于师生是素质间的对等,即使是在教学信息化的条件下,也不可能存在“平等主体”式的师生关系。

2.2大学高等教育大众化影响了师生间的沟通交流

自1999年普通高校扩招后,一些教师要担任两门甚至两门以上的专业课程,周课时量达20节的为数不少,教师很少有精力去和学生沟通,更不用说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同时,目前大部分大学生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的关注度高,但到大学后,惯性的希望得到关注,对老师的期望值高,但事实却不能如愿,和老师的沟通交流渠道虽然繁多,但大多数的学生还是不积极主动去和教师交流,从而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交流。

2.3师生沟通的渠道在不断增多,感情沟通却越来越少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话短信、网络交往等深受广大师生的青睐并逐渐成为大学师生课外交往的主要方式。信息化交流渠道对然众多,但还是不能代替师生面对面的交流。实在的面对面的交流方式不仅在言语对话中加上丰富的表情、手势等肢体语言,还在无形中增进了感情。而QQ、微信这些交流方式只是对着冷冰冰的手机或电脑,无形中使师生感情淡漠。此外,另外,如今大学课堂上,教师一般都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内容,进行课堂教学,这种多媒体教学方式,容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变得很少主动去参与教学,这就导致师生课堂极少或者难以交流,更难有思想上的碰撞或者心灵上的沟通。

3.信息化环境下大学教育传播中师生关系问题的解决策略

3.1以人为本实施教育活动,实现师生关系的科学民主发展

大学中教师教育以学生为本,关心学生,帮助学生,爱护学生,让学生真切体会到温暖,体会到教师的殷切希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的进取精神,并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学习特点进行相应的引导与启发,以发展的眼光分析学生思想意识中的问题,全面的,客观的,深刻的理解学生。这样教师赢既得了学生的爱和尊敬,又会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3.2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利用信息化工具加强交流

虽然现在高校师生见面时间少了,但若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仍然可以跨越地理空间的阻隔,增进师生沟通交流新媒体的诞生,特别是智能手机在学生中的普及,为师生间加强互信与沟通提供了新的途径,与课堂交流相比,网络交流具有独特的优势,师生间的网络交流因为摒弃了面对面的压力而更直接,因为不受时空的限制而更及时,因为可以进行一对一的交谈而更个人化,有助于帮助学生有效地解决问题,也有助于教师深入地了解学生,通过微博、微信群、QQ 群等,不但可以使学生的建议,意见与困惑能快捷地传递给教师,同时还有利于消除师生间的隔膜,增进互信,通过组织引导群内同学的发言和讨论,教师还可以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把正确的价值观传递给学生。

3.3深化高校教学改革与管理制度,构建和谐教育环境

交换生学习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国内一流大学 本科生 公费留学

一、引言

教育部新近出台的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30条中明确提出,提升国际交流和合作水平,推动高校制定本科生具海外学习经历的学生比例的阶段目标。近年来,本科生选择出国留学人数越来越多。在一项针对清华大学2010年毕业生的调查统计中,有出国深造意愿的毕业生人数达到总人数的50%。从学生个人因素分析,由于大学扩招,学历贬值,大学生毕业后想找一份称心如愿的工作越来越困难。面对就业压力,有些人选择在国内读研,延缓就业压力;有些人选择出国留学,寻求更宽广的发展空间。从国家人才培养战略层面分析,培养国际化人才成为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部和各高校都为学生提供了越来越多留学深造的机会。高校本科生教育的国际化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本文着重分析国内一流大学本科生在读期间的出国现状,并希望借鉴国内一流大学在人才国际化培养中的措施,对国内本科生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二、在校本科生出国留学现状

教育部官方网站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33.97万人,国家公派1.28万人,单位公派1.21万人,自费留学31.48万人。其中,自费留学人数占了总人数的92.67%,可见,随着生活越来越富裕,国民已不满足于当前国内高校有限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水平,国内高校正面临着国际化教学改革的巨大挑战。过去几年,国内高校均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在教学上进行了诸多改革,尤其在对外交流合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在校本科生留学提供了更多机会。

1.主要途径。

在校本科生出国留学的主要途径包括国家公派出国、交换生计划、暑期学校和联合培养等。各种出国方式都有一定的要求和限制条件,总体而言,国内一流大学本科生的出国机会相对普通院校学生更多一些。以北京大学为例,2008年该校赴海外交流本科生共800人次,其中以交换生身份及暑期学校学生身份赴海外高校学习者共计256人次,另有少部分同学赴海外攻读学位(即联合培养),其余为参加实习、短期考察和国际会议等。下面对在校本科生出国留学方式进行简要介绍。

(1)国家公派出国

目前,国家公派出国仍是在校大学生出国留学的主要途径。随着国际化人才培养进程的加快,公派人数逐年增加,资助对象也更加广泛。从2012年开始实施优秀本科生出国交流项目,面向“985工程”、“211工程”建设高校,选拔本科二年级以上优秀学生赴国外高水平院校或机构进行3至12个月的课程学习,开展毕业设计或实习等。重点资助农、林、医、师等国家重点扶持发展的专业。国内一流高校均积极参与了国家公派留学生计划,按留学基金委网站上要求的步骤和时间,有选择有次序地输送优秀本科生出国留学。通过本科生留学项目,提高了本科生人才质量,加强了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了人才国际化培养,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

(2)交换生计划

交换生计划,是指国外院校与国内院校签订协议,每年互派学生到对方院校学习的项目。交换生计划可以细化为两种:第一种是国内大学与国外大学的校际协议确认的学期交换或学年交换项目;第二种为国内大学各院系与海外大学或院系签订合作协议确认学期交换或学年交换项目。通过这些项目,国内学生可以到国外关联院校就读几个月甚至1年时间不等,学费全免,部分学校生活费也会免除,但有的院校生活费还是要学生自己负担;在国外院校修的学分,国内院校予以承认,最终获得的是国内院校的毕业证书。

(3)暑期学校

暑假学校一般为海外大学的盈利项目。但是根据校际的合作协议,这些项目针对经过选拔的大学团队都有不同比例的学费减免,而且为其中部分同学提供全额奖学金。北京大学每年的暑期选拔学生参加海外高校的暑期学校项目,目前包括美国耶鲁大学(30人/年)、加拿大约克大学(5人/年)、德国慕尼黑大学(15人/年)。

(4)联合培养

“2+2”是常见的联合培养的模式。学生在国内学习两年后到国外再学习两年;学生在国外的两年,国内学校为其保留学籍;学生毕业后可以拿到国内和国外院校两个学校的学历证书。这也是本科期间出国的一种方式。参加这个项目一般是自费。

除以上四种留学途径外,部分高校设立了海外游学基金,资助在校本科生出国留学。其中上海交通大学是我国第一个设立本科生海外游学基金的高校,它资助综合素质在前20%,并且家庭非常困难的学生到海外游学。另外,国内高校都积极鼓励学生自行申请参加海外大学主办的各类竞赛、学术会议和学生论坛,由校方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资助学生的国际旅费及其他费用。

2.管理方式。

本科生公费出国一般由学校教务部门负责管理。教务部门所谓的管理,其实也是提供出国服务。学校教务部门本科生出国或交换生计划通知,根据出国项目要求制定具体的出国条件。这些条件包括本科就读期间学习成绩、在校表现,外语水平等,部分还带专业限制。本科生出国通知后,学生可自愿报名参加。学生自行与境外院校联系,拿到国外院校的邀请函。教务部门同时要帮助准备出国材料,组织出国专题讲座,介绍出国留学情况等。学校也会适时开展培训。清华大学、武汉大学都开设了本科生出国培训班。

另外,部分高校设立了专门的学生出国咨询机构,如上海交通大学海外事务中心是隶属于交大教务处,面向全校本科生,负责海外游学项目的宣传、咨询、办理等工作,定期举办海外游学展、海外游学成果大赛、游学经验交流会等服务活动。海外事务中心致力于给每一位交大学子提供及时、准确、详实的游学信息,帮助他们在游学中有所收获,有所提高,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进。

三、本科生出国存在的问题

1.出国存在盲目性。

很多即将出国的本科生,对为什么出国、出国学什么、回来后怎么办这三个现实问题都没有考虑清楚,抱着出国开阔眼界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但是从申请到出国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没有合理安排会造成时间的浪费。尤其交换生计划,学习时间比较短,如果在出国前没有制订详细的学习计划,出国可能就变成旅游了。在国外学习一年时间,既要熟悉语言文化,又要深入研究学习,是比较困难的。

2.出国准备不充分,学习计划不合理。

公费出国的留学生在选拔时就有专业的限制,仅限于重点专业或者国家积极推进的专业的学生。一般以理科、工科、医科、师范类居多。对于自费出国的学生,如果没有提前对国外专业进行了解,就会导致在专业选择上盲目。有的学生甚至对专业没有要求,只要能出国就行。专业选择不审慎,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压力大,甚至失去学习信心。

3.缺乏后期监督管理,学习效果评价不完善。

本科期间出国,虽然留学基金委规定了联络人制度,定期与本科生取得联系和交流,但学生在外学习比较自由,大部分依赖学生的自觉,缺少硬性监督。另外,回国后缺乏对其学习成果的检查,学习效果评价不完善。

四、对国内一流大学本科生公费出国的一些建议

本科生出国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国际化的培养更是有利于本科生自身的成长,但是高额保证金还是把许多一般家庭的学生排除在外;本科生出国和研究生出国存在一定差别,不是专注于研究某一方面,而是具有游学性质,学习时间短,学习要求相对不明确。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对国内一流大学本科生公费出国提出如下建议。

1.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为本科生创造更多留学机会。

国内一流高校的定位应放眼全球,不断加强国际合作。举办大型的国际性学术研讨会,并邀请国际学术界知名人士来校作学术报告和从事合作研究;高校教师频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从事校际交流、利用假期到国外做学术访问,都是加强国际合作的方式。同时,积极与教育部沟通协调,力争申列国家优秀本科生出国留学项目,选拔推荐优秀本科学生出国留学,探索本科学生国际化联合培养的新模式。积极与国外知名大学建立联系,签署优秀本科学生国际交流协议,选送优秀本科学生出国留学,选派学生参加高水平的国际暑期学校。

2.对本科生出国进行前期引导,设立专门的学生出国咨询机构。

对本科生出国进行前期引导,将出国基本知识加入本科生日常课程中,通过《演讲与口才》、《跨文化交际》等课程,让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对国际基本礼仪有所了解。设立专门的出国咨询机构,负责海外游学项目的宣传、咨询、办理等工作。积极鼓励学生自行申请参加海外大学主办的各类竞赛、学术会议和学生论坛,校方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资助学生的国际旅费及其他费用。

3.加强本科生回国后的后期管理。

通过明确留学期间的监督管理职责,准确把握留学生学习动态;进行后期成果鉴定,实现延续性教育管理。本科生回国后,通过举办海外留学成果大赛、留学经验交流会等服务活动,分享出国经验与感受。后期管理当然不仅仅是监督,也包括为归国学子提供服务,还包括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内化,促进学生就业、成才。

参考文献:

[1]刘亮.世界一流大学发展战略[J].教育评论,2011(3).

[2]香港教育资料中心编.香港教育透视[M].香港广角镜出版社,1982,207.

[3]吴福光.香港教育发展前景展望[A].张泰岭,吴福光主编.粤.港.澳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探讨[C].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228.

[4]郭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命题——哈佛大学的经验及其启示.外国教育研究,2008(1).

[5]徐丽.出国留学进入大众化时代[N].深圳商报,2008-1-9(B05).

[6]程希,苗丹国.出国留学六十年若干问题的回顾与思考(1949—2009年)[J].东南亚研究,2010(1):79.

[7]刘国福.近三十年中国出国留学政策的理性回顾和法律思考[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15.

[8]陈学飞.中国留学教育发展的理论背景[J].神州学人,2006(6):9-10.

交换生学习计划范文第4篇

(一)明确学习目标,近期内先学习韩语,打好一定的语言基础,并多查找资料更深入地去了解的方方面面,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月,这是到达的第一、第二个月,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领略当地的风土人情、认识学校的概况、结交新同学、适应新环境是此阶段的重要工作,通过网络资源、图书馆资源、身边的外国朋友、亲身实践是来完成此项任务,时刻铭记自己作为交换生的责任和义务,为华师为祖国增光添彩。

(三)月,这是到学习的中间阶段,也是转折点。第二项计划完成的情况会影响接下来的几个月的生活和学习,因此,前一项计划一定要尽可能完美地完成。不可否认,各项经济水平都比中国高,相应地生活水平也高,到学习,这种开资不是一般的家庭能够承担的。为此,在这三个月里,我会勤工俭学,在学校里当中文老师或者到外面做兼职,如麦当劳、肯德基等,前提条件是不影响学习,半工半读,通过自己的双手获取一定数目的收入,既能够与人打交道的同时也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培养自己的经济意识,何乐而不为呢?月份将有其中考试,我想这正是检验自己学习情况的大好时机,我将以极大的热情和激情投入到学习中,以饱满的信心迎接交换生的第一场正式考试。

(四)月,这是大学期末考试时间,我会比在华师期间付出更大的努力来备考,不仅是因为韩语教学,更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学习能力,证明中国人的学习热情,同时,在备考的过程中要注意把知识学以致用,温故而知新,争取拿到优异的成绩。

(五)年月,这是学校的寒假时间,对于这个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我会放弃回国休假的机会,将会选择留校学习。这期间主要是反思自己这一个学期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订下下半学年的计划,反思自己有哪些方面做到不足,反思自己该如何改善、反思自己继续努力的方向方法,并且反思自己有哪些反面值得肯定,只有不断地反省,才能为未来的路指明方向。

(六)月,新学期的开始,对比上年的自己,我应该更加成熟更加稳重,应该能够克服一切的困难来完全融入到的生活中,并且反复修改自己的学习计划,提高计划观念和计划能力,使自己成为能够有条理地安排学习,生活,工作的人。

(七)月,全面发展自己,使自己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按照学校的要求和自己实际情况安排后期的学习。

交换生学习计划范文第5篇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教育国际化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并称为“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大战略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 2010 —— 2020) 》从加强国际间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提高交流合作水平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我国扩大教育开放,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的总体意见和具体举措,认为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是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的必经路径。[1]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这种人才能立足于本土,放眼于世界,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竞争。[2]“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基本趋势,也是发展中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必然路径。”[1]我们必须用国际视野来把握和发展国际教育。

南京审计学院IAEP项目的介绍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The Institute of Internal Auditors,简称IIA)为了更好地培养社会需求型的内部审计人才,推动全球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选择了一批高等学校与之进行内部审计教育的合作。IIA制定了严格的选取合作高校的标准,只有通过IIA专业委员会讨论投票通过,才能成为IIA认可的合作伙伴,获许加入IAEP(Internal Auditing Education Partnership Program)项目。[3]

IAEP项目是IIA在全球高等院校中推广的利用现有会计和信息系统中的课程,建立起支撑内部审计的跨学科教育项目。南京审计学院于2007年9月加入了IAEP项目,成为中国唯一一所被IIA认定的合作级(中级)高等院校。2007年10月招收第一届审计学专业(IAEP方向)学生44人,截至2012年3月,共招生四届,共计215人,现有在校生171人。

并陆续与IAEP项目内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意大利比萨大学、摩洛哥工商管理高等学院、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签订交换生协议,几年来,交换生项目顺利开展。项目的不断深入给我院的教育国际化工作很大促进和深刻的启示。

实施交换生项目的意义

1.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优化教学资源。

2.可以提高学校国际知名度,扩大学校开放的程度。

3.加快高校国际化进程,促进知识传播,加快高校国际化进程。

4.提高学生素质,增加国际就业机会。可以提高学生素质,增加国际就业的机会。学生交换会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学生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学会国际交流、分享、合作,提高国际竞争力。

交换生项目影响因素分析

笔者对项目内在校171名学生,进行了关于交换生情况的问卷调查,发现项目内几乎全部的学生都愿意参加交换生项目,但是在考虑是否去交换的时候,主要考虑以下几点因素:

1.家庭经济能力的制约

学生的家庭经济背景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跨境交换生项目的开展。根据双方院校的交换生合作协议,双方高校通常互免学费,但是交换生需要自行承担护照签证、往返机票、住宿和当地生活费。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相对于很多欧美国家居民的收入而言,我国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还是比较低的。根据问卷调查,32%的同学选择愿意承担2万元(人民币)以下的费用,75%的同学选择愿意承担2万元-5万元(人民币)的费用。学生愿意承担的费用是有上线的,过高的费用会使学生顾虑重重,望而却步。

我们学校对于此情况,创新性地采取了有条件资助的办法,即有经济困难的交换生候选人可以和学校学生处助学中心联系获得部分资金资助。如果学生能在境外顺利完成所有所选课程,获得相应课程的学分,可以获得一定比例资助。这样,即使真正优秀的学生不会因为经济原因放弃出国机会,又促使学生更努力地学习,达到更好的交换效果。

2.交换学校的知名度

项目中有40%的学生在考虑交换生项目的时候最关注交换学校的知名度,可见国际国内对学校的认可非常重要。问卷显示,60%的学生更倾向于去美国的大学,35%的同学对欧洲的大学更为青睐。可见,发达国家的高校在国际知名度、教育质量、国际竞争力等方面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学生希望能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国际合作办学日趋成熟的背景下,去发达国家的名校交流学习。笔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发现名校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等多方面吸引着广大的国外学生。

在教学内容上,适当地融入国际理解的知识,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更能体会到国外的历史、地理、政治、价值观,这样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增加了趣味性。

在教学方法上,学校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活动,注重学生的参与性,采用班级研讨、案例分析、小组辩论、项目研究等方式,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在争辩中寻找和探索问题的答案。学生获得更多的思维方式方法的训练,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手段上,学校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教学辅助手段,将教学信息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声音等形式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考核形式丰富多样:在线考试、上机考试等考试形式,既提高了时间使用效率,又提供了准确、全面的考试成绩分析,为教师评学提供了科学的数据。

在教学评价方面,名校除采用传统的期中检查、期末考试、平时测评等方法外,还有研究报告、小组讨论及汇报、案例研究等方法。因此,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需要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内容多元化。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体现在将教师评学、同学互评、学生本人自评等都纳入评价体系;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体现在既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包括学生课外作业和实践的完成情况;既考查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也考查学生在团队中发挥的作用;既关注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掌握程度,更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总之,教学评价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评价。

3.交流的时间是否合适

有近17%的学生选择了要考虑合适的交流时间。项目交流从大二下学期到大四上学期都有,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有17%的同学愿意在大二下学期出国,57%的同学愿意在大三上学期出国,22%的同学愿意在大三下学期出国。可见学生有自己的学习生涯考虑,希望能在自己合适的时间出国,而不影响自身的学习计划。

大学生经过大一年级的认知与适应,了解所学专业和人才培养方案,明确成才目标和大学期间的主要任务,合理规划大学四年的学习和生活,在大二年级进行规划和发展,进一步规划自己的人生,努力发展自我。

笔者认为,在大学三年级出去交流可能是最好的时机,一方面,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知道将要学什么,想要学什么,有了自己看法和见解;另一方面,学生经过前两个学年的积累,有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一定的适应能力,能够更好地适应外界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而大四的学生更多地面对求职和升学的压力,学习和生活的重心转移,交换效果不高。

4.学分互认体系健全与否

学分互认,指实行学分制管理的不同高等院校之间,互相认可学生跨校所修的学分。学分互认条件是已修读课程与应修读课程课名称相同或相近 ,学分大于或等于应修读课程学分,且任课教师或课程所在学院认同两门课程可以互认。

有13%的学生认为学分是否能够互认是交换生项目重要的考虑因素。学分转换制度和学分认证制度是交换生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之一。笔者所在学校与意大利比萨大学开展交换生项目的过程中学分互换存在很大问题。因为双方学校设置的课程、授课使用的语言(我校学生只能选择英文授课的课程,但意方很多课程使用意大利语授课)十分不一致。最终只能要求学生尽可能选择接近课程,最大限度地实现课程学分互认,但接收交换生学校教务部门须开具学习证明及所获得的学分。这些规定都没有形成正式文件,只是学校二级学院与教务部门协商后口头同意的结果。

这些实际操作中的问题都表明完善的学分认证体系的重要性,在学校间建立指导性的课程指标体系,增强学生交换学习的目的性,促进交换生项目的可持续、常态化发展。

建立统一的学分认证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完成国内外高校间的学分转换,需逐步制订、验证、协调和实施相关课程学分指标体系。一是开展交换生项目的学校间应对专业必修课、公共必修课、专业选修课、语言培训课、综合素质课等尽可能统一名称,例如公共必修课及选修课在国(境)外称之为通识教育课程,对各门课程所要达到的学分作出明确规定。对于相应学科所要完成的学分、要求各学科之间的学分换算方法及原则作出详细规定,并签署协议。二是学校内部各部门如教务处、二级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机构之间要作好协调。三是出国(境)学习的学生,不管是学习专业还是学习语言,都应在接收学校学习相应的专业课,并取得一定的学分。

结 语

综上所述,我国大陆高校的跨境交换生项目在开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既有学校层面的,也有学生个人层面的;既有管理方面的,也有不是管理本身的问题,却存在于管理过程中,制约着交换生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问题。

面对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不断增强的趋势,我们应在国际交换生项目中不断地反思,在项目运作的过程中尽快解决目前存在的各种问题,在不断扩大交换生规模的同时,不断提高交换生学习的质量、管理工作水平。

提高我国大陆高校的交换生管理工作水平绝不能闭门造车,要积极学习国外高校在交换生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同时立足于我国高校实际,不断探索和创新,从而推进我国大陆高校交换生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 2020)[EB/OL].[2010 - 12 - 24]. http: / //edoas/website18 / zhuanti /2010zqyj / .

[2]袁本涛,潘一林.高等教育国际化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清华大学的案例[J].高等教育研究,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