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学图像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近代图书馆学的管理体系,在方便文献管理的同时,也把对馆员素质的要求降低到只要会根据编号排架、理书就可以了。可是这些所谓的专业的技能,在全开架、全开放的环境下,聪明的读者不用多少时间自己就掌握了。我们开展了“以人为本”的服务,某种程度上强调的是读者,而不是馆员素质的提高。似乎馆员只要会找书服务就可以了,外界也以为,只要认得点字就可以做图书馆员了。所以,我们没有足够的权威来控制读者不文明的阅读行为,只好自己不停地在书架中穿梭忙碌整理乱架的图书。我们守着图书,却没有多余的时间去仔细阅读图书。我们下了班,相当一部分的人倦于再提起书,更不要说主动的读书了!唉,馆员自己脱离了读书人的阶层,或者说馆员自己遗忘了作为读书人的文化自觉,也就难怪读者不会从心底尊重我们了。
云南财经大学图书馆一个藏阅厅里,尽管号称全开放、全开架、藏阅借咨一体化,然而除了上上架、理理书、守着门,几乎无事可做。我把配置不高的电脑运用得很好,等着人来咨询,然而更多的人却只要检索一下书目而已,这一点点事情旁边那台检索机就可以完成了。我们这样的图书馆馆员,可有可无!我的工作电脑连接着互联网,却没有合适的窗口,与我应该直接服务的读者——全校的师生们——在网络上互动联系。
如同纸本的图书一样,网络,也是一个信息的载体,只不过这个载体是虚拟的、无边界的。上网冲浪,实际上也是一种阅读行为。有阅读能力的读书人,本身就拥有一定的鉴别能力,所以上网的读书人,他们从各种文献和彼此的交流中不断增长着见识,他们面对着网络世界缤纷变幻的信息冲击,始终保持着比较清醒的头脑。互联网让现实世界延伸到无限,虚拟的网络世界属于所有的网民,然而书香网络的世界,却也是读书人所独有的。如果说阅读纸本图书让读书人拥有了一份独有的宁静,那么书香网络,就架起了读友们心灵沟通的桥梁。在这个书香网络里,朋友们不曾轻视我的图书馆员身份。然而他们首先认同的,是我也跟他们一样:爱书如命。然后才注意到我无意间流露出来的职业习惯:文献检索的技巧,进而才认可了我的图书馆员身份。
所以,我不以为工作时间参与网络聊天影响了本职工作,相反,我以为这样的网聊,让我窥见了网络时代图书馆员延伸服务的途径:网络即时咨询服务。我以为主动积极地参与这样的网聊,是一个图书馆人自觉融入书香网络的职业本能。我以为这样的网络交往,终有一天会成为图书馆网络咨询馆员日常的工作内容。我以为这样的网络交往不仅仅是消磨时光,相反正是这些作为读书人的网友,让我找到了理想的答案:图书馆员,首先应该是一个读书人。可以说,我在网络上不自觉的寻觅中,自觉地回归到图书馆员社会角色的本位:读书人。
是的,网络时代正是图书馆员回归读书人本位的时代。计算机技术对图书管理程序的简化,不仅把我们从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也给了我们解放思想的契机。当类分、编目等工作只需鼠标一点就可完成时,当图书排架、借借还还可以由读者自助完成时,我们的精力就可以从对图书类别的注意上,集中到图书内容的本身。这才是图书真正的价值所在!网络时代,消亡的不是图书馆馆员的职业,相反是图书馆员职业功能的强化。未来的图书馆员,不论是技术馆员还是咨询馆员,都将是能够重组信息和检索信息的读书人。
毫无疑问,网络时代的读书人,离不了网络,更离不了电脑,所以,网络时代图书馆员,不仅要掌握读书的方法,更要掌握计算机和网络运用的技巧。我在网上里经常遇到这样的朋友:你给他找到所需的文献,压缩后传递给他,才知道他竟然不会解压文件。于是你自然得教会他电子文件压缩和解压的技术,还得教会他安装阅读器、打开文件,否则你对他的帮助就等于零。时间长了,不只是文件的编辑和排版,就连病毒处理、重装电脑系统的事都缠上你了。即便在这种时候,我在他们眼里也不是一个专业计算机工作者,事实上我也不是,程序编写等复杂技术统统不会。不可否认网络时代的读书人有着计算机方面的专家,但更多的读书人并不需要那么多的电脑技能,他们只不过是需要用电脑来阅读信息、参与讨论、撰写论文、处理图片、编辑博客而已。他们除了用电脑来娱乐和工作外,主要还是寻求阅读的乐趣。所以,在他们眼里,我不过是一个掌握现代文献信息检索技巧的读书人。
如果说现代文献检索技术和阅读的能力是图书馆员的基本技能,那么,读书人的素质和节操就是图书馆员的灵魂。只有回归读书人的本位,具备读书人所应有的文化素质和精神面貌,图书馆员才有资格担负起知识海洋领航员的重任。纸本的图书和虚拟的信息数据,不过是知识的载体,不过是图书馆服务读者的物质媒介。唯其图书馆员本身就是读书人,才能真正理解读者的所思所求,也才能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文献信息服务。可以说,馆员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图书馆开展“以人为本”服务的根本。
关键词:中医医院;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
一、特色数据库建设内容
1.中医药古籍数据库
中医药古籍种类多,查阅起来非常不便,采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将馆藏古籍进行扫描、分类,通过文字识别与转换技术可以使一些晦涩难懂的书籍更加容易理解,辅之相应软件可以提供多种查询手段,便于网络资源共享。一般而言,中医药古籍数据库有以下几种格式。
(1)文本格式。文本格式可以直观地呈现古籍内容,全面揭示古籍重点,借助全文检索软件可以实现不同方式的检索,如,关键词检索、内容检索、条目检索等,通过不同的检索方式,读者可以快速查阅到相关古籍内容。[1]
(2)图像格式。图像格式可最大限度地保持古籍原貌,制作过程也比较简便,但是不能进行全文检索。
(3)图文关联格式。图文关联格式就是在图像存储的基础上,将古籍中具有检索价值的内容进行数字化处理,这种格式结合了文本格式和图像格式的优点,既有多重检索功能,又便于查看古籍原貌。因此,图文关联格式应当作为中医药古籍数据库的首选格式。中医药古籍不论通过何种格式数字化,均可被无限制地检索、查阅、下载、打印,其查阅率也将大幅度提高。[2]
2.中医药标本数据库
中医药标本数据库的建设目的在于全面收集中药材标本信息。中医药标本数量众多,在建设数据库之前需要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国植物志》《中国药材学》中的相关内容,详细论述各味药材的学名、拉丁名、别名、资源分布、用药部位、性味归经、炮制方法、药典处方等,数据库建成之后要便于从上述任意一个字段上进行检索。此外,还要提供原植物的图像信息,从而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标本形态及理化特性。还可以借助CALIS特色软件将中药材标本的文字信息、图像资料等以规范模式录入。提供查询、检索、援引、下载功能,借助本院的中药开发等途径补充药用植物资源,为用户建立一个图文并茂、资源丰富的数据库检索系统。通过互联网检索、查询,使宝贵的中药材信息能够得到传播和利用,从而实现重要标本信息的网络资源共享。
3.中医经验案例数据库
一些名老中医的经验,是其通过多年的科研、教学、实践活动不断积累的,是中医研究领域的宝贵财富,受到诸多因素限制,一些驰名海内外的老中医的经验和实践案例未能得到系统的整理和总结。因此,可利用这些中医的经验和案例建设数据库,可以将他们多年的学术思想和治疗经验永久保存下来,给后人参考。中医经验案例数据库应当包含各位中医的生平、人物肖像、主要成就、验方、偏方及对特殊案例的分析记录等,具体建设前,要广泛搜寻有关名老中医的资料,不仅是纸质文献资料,还包括光盘、录像等,这些资料可以来自于图书馆自身馆藏,也可以来自于家属亲友及师承弟子的口述,建库前要将资料搜集妥当,避免丢失重要信息。[3]中医经验案例数据库来源广泛,可以借助计算机技术将这些信息进行汇总,形成图文并茂、具有鲜明特色的文献集合数据库。
4.中医硕博学位论文数据库
中医硕博论文是一种重要的文献来源途径,虽然国内已编制有多个硕博论文数据库,但是在收集广度和深度上还有待提升,因此,需要建立一个更加全面、权威的硕博学位论文数据库。针对浩繁的硕博论文,可以采用激光扫描转化技术,将文本资料快速输入计算机,传输过程中需要重点揭示论文特征,包括作者姓名、导师姓名、摘要、关键词等,为了保证论文收集的连续性,应当建立相应的论文呈缴制度。
二、特色数据库建设方法
1.图书馆自建
自建图书馆数据库需要依靠强大的技术支持和先进设备,如,配备一批专业的编程人员、具备扫描仪和大容量存储设备等,这种建设方法成本较高,需要医院图书馆结合自身实际量力而行。
2.委托建设
图书馆可以将数据库建设任务委托给更加专业的数字化加工公司,在委托之前,需要将全部业务信息交付给加工公司,这种建设方法可以为图书馆节省软硬件购置、人员培训、组织协调等大量的业务工作,只需要与专业公司签订委托合同即可。[4]在专业公司交付标的时,图书馆需要进行严谨的质量审查,确保数据库满足图书馆实际需求。
3.联合共建
联合共建即由某些专业公司与图书馆合作共同建设数据库,图书馆的任务是提供各种馆藏资源和文献资料,而专业公司的任务则是根据汇总信息制作数据库。这种联合共建的方式可能会出现版权争议问题,因此,选用联合共建方式之前,需要与专业公司协调好,避免出现版权纠纷。
三、注意事项
数据库建设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版权问题,一些公共领域的资源和中医古籍可能不会涉及版权侵犯问题,但是一些硕博论文和中医经验在制作的过程中可能会涉及侵权问题,虽然版权法赋予图书馆一定的信息资源使用权利,但是这种使用权只能在适当范围内应用,其前提是为了满足社会公众利益,而且不能以任何方式牟利,否则就会构成侵权。图书馆在合理范围内使用信息资源,可以不征求著作权人同意,也无需支付费用,但是需要保证使用目的具有公益性。图书馆应当充分利用版权法所赋予的权利,努力开发建设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特色数据库,只有这样才能使宝贵的中医信息得到资源共享。
四、应用实例
某中医医院自2008年伊始坚持开展特色数据的建设,2012年版《医学总览》的生物医学类核心期刊所占比例与2008年版相比,提高了23个百分点,《医学总览》中还收录了多种国外医学系列期刊,涉及卫生学、免疫学、生物医学工程、脑血管疾病等。此外,除了在内容上愈加丰富外,《医学总览》还增加了下载量评价指标,评价体系也更加完善。2009年黑龙江某中医医院基于对本草古籍的专项信息需求,成立专门的建设小组,对国内中医古籍的数字化整体情况进行实际调研。项目建设小组对国内现有的、具有代表性的本草古籍进行了系统收集,收录典型的本草古籍作为数字化范本,结合学科用户的需求,设计开发出了一款B/S模式的结构化数字信息系统――本草古籍数字化信息平台。该平台集阅读、检索、维护于一体,并加入了辅助利用功能,用户既可以纵观体会本草古籍研究成果,又可以横向比较现有研究热点,因此,该平台的建设为有本草古籍需求的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数字化检索平台。
五、小结
为建成专业、规范、系统的特色数据库,图书馆首先需要明确数据库建设内容,其次是选择建设方式,不论是数据库内容还是建设方式,都需要图书馆结合本馆的实际情况,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做出权衡,确保数据库符合本馆使用和发展需求。中医医院图书馆的特色数据库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建成后还要经常进行维护和更新,只有这样才能保持特色数据库特有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周 建.中医医院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探讨[J].华章,2013,19(14).
[2]许敬丽.科技兴院背景下医院图书馆建设与服务[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4,35(04):80―82.
[3]朱 蓉.医院图书馆特色化建设刍议[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3,34(04):70―74.
摘 要:本文运用算法合成的方法,对于给定的二维人脸图像,重建成3D人脸的方法进行了论述。结果表明,目前重建3D人脸的算法研究方法很多也比较成熟,也出现了有实用价值的应用,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推广还是较少。如何利用这些人脸识别的算法生成的三维人脸,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进行有效的推广与应用,文中阐述了3D人脸重建的过程,引申了应用于发型辅助设计中,具有非常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二维图像;人脸识别;人脸重建;发型设计
0 前言
从人脸重建研究以来,对于人脸重建的方法和应用一直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人脸是一个复杂的几何形状和肤色材质。全世界所有人的脸都各不相同,也为通过算法建模生成到计算机中的三维人脸带来了困难。尤其是建立一个通用的人脸库,工作量巨大。人脸是个非刚体,每个人脸识别都要用一套算法去处理。人脸数据库计算量非常庞大,对于人脸非刚体的识别计算量相应的数量级增加。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的研究方法,通过一个高清的CCD与计算机相连,拍摄一张正面图像和侧面图像输入到计算机里。为了便于二维图像的处理、识别与预处理。本文使用以下方法。
(1)规范化[1]人脸图像,给定特定人脸的三幅图像,正面和左右侧。缩放图像,裁剪图像,统一标准,归一化[2]。
(2)一般人脸模型的整体调整。借助于造型软件导出三维多边形网格模型[3]。
(3)人脸三维特征关键点的获取方法。整个识别过程包括人脸相似度[4]计算、人脸轮廓提取、人脸定位、人脸内部轮廓提取、眼睛定位、鼻子定位、嘴定位、眉毛定位、耳朵定位、下巴定位等。为了进行人脸检测,采用基于肤色法进行人脸识别,为了精确识别,将人脸图像进行颜色空间映射,再建立肤色模型获得相似度矩阵,最后归一化。对确认的人脸区域,进行区域扩充,形成包含全部头部的区域A。然后在区域A中用多阈值进行二值化合并得到二值图像B。在得到的二值图像B中,用区域标号算法对不同的“黑”连通区域进行标号化,用预设的面积阈值过滤由于噪声造成的小的孤立连通^[5]。通过眼睛的垂直位置,剖面分析获得的鼻子、嘴、下巴,可以限制面部特征提取这个矩形窗口。每个区域的位置和大小是确定的基础上的垂直位置和面部特征的典型大小。
2 人脸重建的意义
研究人脸重建的应用在理论知识和算法技术上都有重要的意义:一是收集和丰富人脸库;二是推进对人类视觉系统的进一步认识;三是可以满足人工智能和机器视觉的需要。采用人脸识别技术,建立三维人脸模型生成三维人脸。当前人脸重建在安防系列产品中的使用最为常见,伴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利用计算机实现对三维人脸重建应用会越来越广,产生的价值也会随之增加。
3 结果与分析
3.1 人脸重建的现状
国内研究起步相对较晚,自上个世纪90年代末才开始研究人脸建模和动画,并实现了一些人脸建模和动画系统。国内的院校和研究机构有: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目前仍然处于理论研究、初步实践和开发的阶段,中国也在建造属于中国人的人脸数据库。虽然国内人脸重建起步比较晚,但是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中国现在大多为理论研究算法,真正实现应用于产品涉及的较少,通过理论研究,通过建立的高效算法实现有应用价值的系统是目前的一块空白。
3.2 人脸重建的基础研究不足
目前人脸重建研究在停留在实验室、基础算法的研究相对薄弱,,因为这个领域的门槛比较高。尤其是人脸数据库的收集,要建立一种通用的模型,需要有更多的人脸素材加入到这个素材库,才能建立一个合理的模型,这样人脸匹配的精确度更高,关键是将二维转换成三维的时候特征点的对应。
3.3 人脸重建的算法效率不高
人脸重建涉及到图像领域的处理,当前由于数码设备的硬件的参数不断提到,拍摄的照片像素越来越多,一张高清的照片容量是几M到几十M之间。计算机在处理的图像过程中,需要调入内存,图片越大,算法对于内存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计算机算法对于图像数据的处理,内存的分配使用,起着关键的作用。
3.4 应用需要进一步推广
(1)影视游戏 使用计算机软硬件生成更逼真生动的人脸是影视以及游戏设计开发人员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如好莱坞的几部动画大片《狮子王》、《汽车总动员》等,都是利用人物表情技术与人脸重建技术的结合,在立体场景中构造虚拟人物,带来逼真栩栩如生的视觉效果。
(2)医学 计算机图形学在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利用三维人脸重建和动画技术可以对头颅进行虚拟手术及人脸外科手术的仿真模拟,根据模拟可以制订详细准确的手术方案,以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成功率。
(3)安防 近几年,安防工作的地位逐渐突出,人脸重建在人脸识别技术的基础上,利用人的面部图像特征重建成真实人脸,与真实人脸比对,判断人员身份,使人更容易判断,提高准确性。
(4)辅助设计 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人的生活越来越紧密。当一个人要去做发型时,先拍摄两张二维照片,在电脑里重建成三维人脸。头发也通过软件在电脑里虚拟生成,按照人的要求由发型师在电脑里辅助设计,客户选自己喜欢的发型继而决定真实的设计发型。这样的虚拟设计既可以减少浪费,又能设计客户满意的发型。
4 建议
本文探讨的人脸识别与重建的算法过程,能借助于这些成熟的算法和技术在发型辅助设计领域进行推广与应用。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将研究过程中的方法、思路、经验发表成论文,同时通过论文与其他研究人员交流,专门将人脸重建项目发展成一个行业性的开源项目。与国内做的成功研究所、高校展开理论研究合作,且不断的完善开发的应用软件,通过数据比对来提高准确度。通过互联网平台,积极探索行业里需要用到人脸重建的应用方向,展开深度合作与开发,借助于这个人脸库、软件模块开发实用的行业软件。
参考文献
[1] 杨家红,史超,王耀南.基于规范化KDDA的人脸识别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7(43).
[2] 薛迎春.基于图像矩的图像归一化的设计与实现[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3(4).
[3] 宋师.真实感人脸网格模型的纹理映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11-11.
关键词:B超;特性;脂肪肝;肾积水;应用价值
1B超的基本原理
人耳只能对16至20000赫兹的声音有感觉,20000赫兹以上的声音就无法听到,这种声音称为超声。超声波之所以被广泛用于医疗领域,是因为它有许多奇妙的特点。由于超声波频率高、波长短,可以像光那样沿直线传播,使得我们有可能向某个已确定的方向发射超声波。超声波是可以顺利地在人体组织里传播的纵波,遇到不同的介质交接面时,会产生反射波,这些特点构成了今天超声仪器在医学领域广泛应用的基础。
B超成像的基本原理[1]是:向人体发射一组超声波,按一定的方向进行扫描,根据监测其回声的延迟时间、强弱判断脏器的距离及性质。
B超的关键部件是超声探头(probe),其内部有一组超声换能器,由具有压电效应的特。殊晶体制成。这种晶体具有特殊的性质:在晶体特定方向上加上电压,晶体会发生形变;反过来当晶体发生形变时,对应方向上就会产生电压,实现了电信号与超声波的转换。下面是B超的一般原理图:
超声波成像的工作方式非常类似于声纳,用高频声波作为其成像声源。扫查的超声探头是一种电声换能器,它将仪器中发射的高频电信号通过探头器晶体的振动转变为超声波,进入人体组织然后反射回来。超声波在超声探头的晶体上转变为高频电信号,并由荧光屏上显示出来[2] 。
因此,B超图像的形成方式是将回声信号以光点的形式显示出二维图像,回声的大小以光点的明暗度来表示,根据光点的灰阶不同,组成层次分明的二维结构图像。
2B超图像的特性及其优缺点
利用B超图像诊断疾病,通常是根据图像所显示某一器官或病变的大小、形态及内部结构等变化,这些变化在B超仪屏幕上是以点状回声、带状回声、团状回声等组成,以灰度图像的形式显示。但由于人体生理结构复杂,所以B超图像较复杂。信息量大;各目标景物的轮廓界限不清楚,且有相互重叠现象;前景和背景物体的灰度差较小,处理起来较困难。同时,由于超声图像是以示波器栅极的灰度调制进行显示,因此还受Speckle噪声、斑点噪声和随机白噪声的影响。在超声成像系统中,当人体组织结构的尺寸与入射超声波波长相近或小于波长时超声发生散射,相位不同的散射回波相互干涉产生斑点噪声,它降低了超声图像质量,使对比度低的肝脏图像的变化更不易分别。
B超检查的优越性:
第一、超声的扫查可以连贯地、动态地观察脏器的运动和功能;可以追踪病变、显示立体变化,而不受其成像分层的限制。
第二、B超对实质性器官(肝、胰、脾、肾等)以外的脏器,还能结合多普勒技术监测血液流量、方向,从而辨别脏器的受损性质与程度。例如医生通过心脏彩超,可直观地看到心脏内的各种结构及是否有异常。
第三、超声设备易于移动,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可在床边进行诊断。
第四、价格低廉。超声检查的费用一般是CT检查的1/10,核磁共振的1/30。这对于大多数工薪阶层来说,是比较能够承受的。
第五、超声对人体没有辐射,对于特殊患者可以优先采用。由于成像原理不同,几种仪器对各种脏器的检查也各有突出特点!
B超检查的一些劣势:
1)B超在清晰度、分辨率等方面,明显弱于CT和核磁共振。
2)B超对肠道等空腔器官病变易漏诊。
3)B超穿透力弱,对骨骼、空气等很难达到深部,所以对含气性器官,如肺,胃肠等难以探测。
4)B超检查需要改变屏气等,对于骨折和不能配合病人不适用。检查结果也易受医师临床技能水平的影响。
3B超在肝脏检测中的临床意义
脂肪肝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肝内脂肪积蓄过多的病理状态,是一种常见的肝脏异常。正常肝脏脂肪含量约占肝湿重的5%,当肝细胞内脂质含量超过5%,或组织学上每单位面积见1/3以上肝细胞脂变时,则发生脂肪变性,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脂肪肝[3]。
B超可检出肝脂肪含量达30%以上的脂肪肝;肝脂肪含量达50%以上的脂肪肝,超声诊断敏感性可达90%;在非纤维化的肝脏中,超声诊断脂肪肝的敏感性达100%。同时,B超检查费用低廉。与CT、MRI等昂贵的检查相比,后者诊断更准确些,但B超费用少,操作方便,且无放射性。所以B超现已作为脂肪肝的首选诊断方法,并广泛应用于人群脂肪肝发病率的流行病学普查及健康普查当中,对于体检、诊断、预防及治疗有重要意义[4]。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引起肝脏弥漫性损害,早期肝硬化易漏诊或误诊。现阶段对肝硬化诊断准确可开的方法是活组织检查及腹腔镜,但由于这2种检查有创伤性和并发症,故不宜重复和普遍进行。而B型超声简单易行,可重复采用,在肝硬化的诊断方面可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观察B超下肝脏形态学的改变和门静脉的宽度的变化可了解患者是否存在门脉高压,其中门脉高压是肝硬化诊断中必备条件之一。
4B超在肾脏检测中的临床意义
B超是泌尿系统的常用检查方法之一,可用其对肾积水进行形态学损害的检测。然而B超反映的是组织器官以及病灶的声阻抗的差异,不能提供功能上的评价;且存在假阳性(由于脂肪过多或含气以及骨骼发生反射、非梗阻性肾盂扩张)和假阴性(间歇肾积水),因而积水的多少及是否显影并不完全与病肾损害程度一致;同时它对病灶的病理性质缺乏特异性;因此,在临床上诊断梗阻性肾积水时还必须密切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影像学资料。此外,仪器设备的配置及性能、检查医师的操作及临床经验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诊断结果[5]。
肾穿刺定位即经皮肾穿刺活组织检查(简称肾活检),是目前临床上获肾脏活组织病理标本的主要手段之一。B超引导下肾活检具有定位准确,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对了解肾脏疾病的病理类型,修正临床诊断,指导临床治疗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张国芳、霍仙娜[6]等研究了B超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术中的应用,文中表明B超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体组织检查,利用超声波实时成像和导向性好,定位准确,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的特点,大大提高了活体组织的取材成功率,对肾实质疾病的确诊有重要意义;对了解肾脏疾病的病理类型,修正临床诊断,指导临床治疗,判断疾病预后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结论
B超在清晰度、分辨率方面相对于CT和核磁共振要弱,且在某些疾病诊断方面检查结果易受仪器设备的配置及性能、检查医师的操作及临床经验的影响,但B超费用少、操作方便、无放射性,因此广泛应用于流行病学如脂肪肝、肝硬化、肾活检等普查及健康普查当中,对于体检、 诊断、预防及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高上凯.医学成像系统[蜘].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
[2]汪小毅.基于B超图象分析的脂肪肝辅助诊断方法
研究[D].四川大学硕士论文.2004
[3]周永昌土编.超声医学(第2版).北京:科学技术出
版社,1994
[4]苏红彬.基于B超图像的脂肪肝双定标定量分析方
法[D].太原理工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5]白人驹.医学影像诊断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
生出版社,2005:59-68
[6]张国芳、霍仙娜、李晓展. 宣教在B超引导下经皮肾穿
Innovative Application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the Developing World
Proceedings of the 3rd.Asian Applied
Computing Conference(AACC2005)
2007;
Hardback
ISBN9781860948275
Imperial College Press
L.M.帕纳克主编
在阐述及解决管理、社会与健康服务、运输、安全及教育等性质不同领域的问题时,信息与通讯技术(ICT)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由于设备成本的急剧下降,该技术在发展中国家中已广泛使用。第3届发展中国家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国际会议(亚洲应用计算会议(AACC)于2005年12月10-12日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举行,其主要目的是讨论直接与发展中世界有关的创新信息技术解决方案。本次会议共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国的233篇论文,其中133篇论文被大会接受,在会上做介绍。本书是这次会议的会议录。
本书共收录了68篇论文,分成8个部分。第一部分算法与计算,20篇。第二部分社区信息学,6篇。第三部分发展中世界的创新应用,8篇。第四部分移动计算与无处不用的计算,16篇。第五部分自然语言处理,3篇。第六部分软计算,9篇。第七部分语音识别,15篇。第八部分其他,5篇。
有代表性的论文的标题为:1.矩阵胚表示的组合生成:理论与实践;2.出自运行跟踪的某些伪数据竞争的检测;3.寻找稠密集的凸包;4.族群中节点的最佳资源集合的概率负载平衡;5.用于分布式系统中多维多选择背包问题的新启发式算法;6.二部图中Pk分割问题及相关问题的复杂性;7.使用超线化技术的加速布尔SAT引擎;8.用于解决Pram模型中多选择多维背包问题的新策略;9.遍布因特网的实时服务;10.加权的Max2SAT的有效分支限界算法;11.利用简单特征的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12.乡村借贷者的信用估计模型;13.虚拟数字图书馆:先进方法与技术;14.用于就业查找的无文本用户界面;15.土地记录的电子管理方法;16.VoD系统中建立在视频优先权基础上的有效信通分配;17.移动网络中组播通讯基于遗传算法的路由选择;18.网络政策对因特网业务流量的影响;19.Javabean组件实现层次模型;20.利用统计编码方法分析医学图像压缩。
本书是英国帝国学院出版社的《计算机科学与工程进展:报告及专著》丛书第2卷,可供ICT研究人员及研究生阅读借鉴。
胡光华,高级软件工程师
(原中国科学院物理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