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护士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眼科医护实习工作总结1
在眼科门诊一个多月的实习,我见到了各种眼科疾病。如:角膜病、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病、视网膜脱离、眼外伤、眼部矫形、眼肿瘤、斜视屈光不正等病例。
见识到视电生理为眼外伤病人检查的一切程序。了解了视电生理是应用3H红闪烁光ERG、暗适应ERG和视觉诱发电位对不同程序的眼外伤病例进行联合检测,以全面评估眼球挫伤后视网膜、视神经及黄斑区视网膜的功能损伤程度,来进一步诊断病情的严重性。
在各位老师的指导下能正确的应对各种疾病的分类,能正确的帮病人测视力、测眼压、点眼药水。了解了青光眼病人不能散瞳。教会我身为一名护士所不容忽视的问题,懂得了护士为人处事的原则,这些都是书本上所学不来的。
通过实习我知道了救死扶伤的真正含义,希望在下一个科室实习中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使我能够得到锻炼。感谢门诊老师对我实习的帮助,感谢门诊领导的关怀。
眼科医护实习工作总结2
不知不觉中,我已经轮转到了第二个科室——眼科。虽然已经实习了一个科室,但由于性质完全不一样,所以对于我来说仍然是陌生的。刚刚熟悉了一个环境,熟悉了科室里的老师们,现在又要准备迎接新的挑战了。经过了一个多月的学习与锻炼,我学会了很多东西,作为一名护士,不仅要学会最基础的扎针技术,还要学会其他的各项操作,例如:导尿、灌肠、吸痰、鼻饲以及各种仪器的使用等很多东西。所以,学习是贯穿整个临床始终的一条主线,我们不仅要学习各项技能,各种仪器的使用,还要学习怎样去沟通,怎样与人交流。以前我们每天大部分时间的学习是在课堂中完成的,现在我们已经步入社会,生活将会是我们成长的的导师。
在眼科的实习生活,并没有想像中的那样简单,大家都说“眼科能有什么忙的啊,不就是滴滴跟药什么的吗。”其实,这样说是不对的,滴眼药也有着很多学问,例如:眼药水、眼药膏、散瞳药水、缩瞳药水、激素类眼药水,这些先点哪个后点哪个,都要注意些什么,都是有规则的。查视力法,也不像大家所看到的那样简单,对于那些在5米之内看不见东西的患者,我们要测指数还有光感,这些都是从前我不知道。虽然,实习的过程是艰辛的,但我们学习的内容在不断充实深入,知识也在不断的巩固增长。从点滴做起,从基础护理、清洁铺床做起,持之以恒。
“态度决定一切!”要培养自己对护理工作的责任心和对患的爱心与耐心,为我们所选择的职业而努力奋斗。
眼科医护实习工作总结3
今天下午我们去到我们学校的附属医院的住院部十七楼进行眼科实习,台风刚过不久的湛江虽然有点优伤,但是我们还是带着好奇兴奋心情来到28层的住院大楼。
带我们的老师是上一次和临床技能培训中心中,上眼视光解剖猪眼的老师。别看她那么年轻,其实她已经是硕士生了,并且她好象挂着一个住院医生的版在胸前。来到上课的课室(其实只是在医院中一个会议室的房间,只是加多个电脑投影仪才叫它教室),然后她跟我们讲:“谁等下想做眼底观察的,先滴眼药水”当然我们也是正常人嘛,谁都想有这个机会啦,就没有想到老师说这些是有后遗症的,就是用了这眼药水会造成眼睛瞳孔放大,等我们都用了之后(每两个人一组每个人只能滴一只眼睛,组员间滴的是相反的眼睛),老师才说这个放大瞳孔需要6个小时才能恢复,然后我们就想到以后6个小时不能正常在阳光正常使用滴眼药水的眼睛这个情境,就有点后悔啦!心里暗骂老师不早点说明,不过也算了,为了科学的学习,这点苦都不能挨,以后怎么做大事呢。
没想到好事尽在后头,在使用裂隙灯显微镜的时候,我成功成为被研究生,首先观察的是角膜、巩膜等前眼的结构,因为不需要使用和眼睛直接接触的,所以观察得还挺顺利,等到想观察前房角的时候,需要和眼睛直接接触的,而且还会使用到点麻药和点胶水,最重要的是会对角膜会有一点伤害,检查的时候,眼睛会很难受,整个过程被镜筒卡住眼,这些都需要经过被检测者同意才行。我想就在这个时候,刚开始学习专业课,我怎能退缩呢,只要没有什么后遗症,过几天眼睛就会没事啦,况且我们这个组也需要一个人被检查的嘛,于是我就同意啦,因我相信老师的操作水平,事实上,在整个检测的过程和我想象一样,她操作非常小心,也要求观察的同学要快点,说被检测者感觉不受,嗯,其实,感觉也并不可怕,只卡住眼睛,另一个眼睛也不怎么动,怕会影响老师的操作,只好闭上,那个被测的眼睛滴着眼药水沿着流了下来。说真的,当时的感觉挺辛苦的,但是内心一直有一定要坚持住。(或许是老师的一句话,或许是不想老师的操作带来复杂化,或许是想让同学都看到观察的现象,或许。)
[关键词] 轮转护士;带教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7(c)-162-02
作为三级甲等的综合医院,我院每年都要招收一批新的聘用制护士,并且实行5年规范化培训,特别在刚工作的前两年里,要在各个科室之间进行轮转,以求能够对全院各科室的工作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及能力,同时也是提高护理管理的一个有效方法。而我所在的急诊科对护理人员的各项要求都有较高的标准,集输液、抢救危急重病人、护理、留观病人的病情观察等工作于一体,这就要求每个护理人员都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各项技术操作,特别对于各种急救仪器的使用和各种常见病急救措施的熟练掌握度都有较高的要求,尤其在工作量大、人员少的情况下,力求每个工作人员都能够独当一面,这些高标准的要求对于刚进科室、对环境还不熟悉的轮转护士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
1 轮转护士在新的工作环境中潜在的问题
1.1 对急诊科的环境、物品存放、各班工作程序不熟悉
轮转护士刚进入科室,对病房的布局,床位的摆放,各种医疗常用物品,无菌物品等的存放不清楚;有哪些班次、各班次的工作程序,工作制度都不了解,从而影响到工作的质量和速度,而急诊工作讲求的是分秒必争。
1.2 对各种常见病的急救程序不熟练
急诊工作就是要在面对每一个急救病人时能够迅速作出准确的判断,这就要求每一个工作人员不仅要熟悉各种急症的抢救措施,而且能根据各种突发状况采取应变措施。但轮转护士由于刚走上工作岗位对各项业务还不熟练,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往往遇到紧急情况不知所措,不能及时有效地配合医生,从而影响到抢救的效率。
1.3 对各种急救仪器的操作不熟练
在急诊科抢救、护理病人的首要工作就是熟练操作,正确使用各种急救仪器,如萨勃机,除颤仪、洗胃机、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呼吸机等,这么多的仪器设备,对于新工作的护理人员只是在书本上学习过,在实习时偶尔见到过,而对急救仪器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规程还不甚了解,使用起来比较困难,但仪器使用是抢救病人的重要环节,因此仪器使用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到抢救工作的效率。
1.4 对于各项护理操作的收费不能熟练掌握
我院急诊科的各项抢救及护理操作都需要通过护士根据收费标准开出的缴费单来进行收费,项目繁多,要求护士将各项收费标准熟记于心,准确运用,多收会影响到护患关系及病人的利益,少收则影响到医院的效益。因此收费的快慢及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工作效率和医院的形象。
2 对策
针对以上出现的主要问题我们科采取了一些简单而有效的措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2.1 入科介绍
到科室第一天的轮转护士由工作经验丰富的老护士带领参观科室,熟悉病室的环境、布局、科室成员、各个班次的工作时间、工作程序、工作制度以及各种物品的摆放位置等。这样上班时就不会有心理负担,也能顺利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为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2 总结经验,认真学习
平日针对急诊科工作中容易出错的地方以及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进行系统地分析和总结,并把总结的经验完整的归列,纳入到急诊工作须知的帐夹中,要求每一个轮转护士认真学习,养成良好的工作风范,切实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确保在今后的工作中少出偏差,提高工作质量。
2.3 认真带教,严格考核
由护士长安排经验丰富、能熟练操作科室内各项急救仪器的护士带教,向轮转护士详细介绍各种急救仪器的使用方法,采用全方位的综合教学方法,做到多评价、快反馈来控制教学质量,并最终由护士长进行考核,一项一项过关,确保每一个护士都能熟练地使用各种急救仪器,提高抢救质量和效率。
2.4 创新带教程序,提高护理水平
我们将急诊科常见病的急救措施分为详细的文字描述和简单的示意图放在帐夹中方便护士经常翻阅学习;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了一套非常简单且容易掌握的能适用于各种急症的急救程序,作为入科须知要求每一个护士熟练掌握,并能准确运用,同时在一段时间内对科室轮转护士实行护理程序带教,即采取“老护士示范,新护士观察―新护士实践,老护士观察―新护士再实践”的带教方式,由护士长不定时地进行提问,以提高轮转护士的急救护理水平。
2.5 熟悉、掌握收费标准
针对收费问题,我们将急诊科的一些常用收费标准归纳列表,做到收费标准人手一份,并且在收费标准的帐夹内备存一份,方便大家参阅,以保证收费工作的顺利进行。
2.6 及时总结
不定期地召开科务会,由护士长主持,召集大家讨论,如何更好地促进科室的发展,以提高每一个护士的主人翁精神和责任心,推动科室的发展。
2.7 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的搭配
合理安排好新老护士的搭配,让新轮转的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工作能力。
1.1一般资料
对2015年9月—2016年8月在该院产科接受治疗护理的158例产妇开展品管圈活动,作为该次研究的一般资料。该次参与研究的患者都知情该次研究的方法和目的,并自愿提供研究信息同时签定了知情同意书,此次效果研究已通过该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与批准。接受品管圈活动管理的产妇年龄在20~39岁,平均年龄(26.7±6.3)岁,怀孕次数为1~3次,该次品管圈分成孕产妇护理、新生儿护理、健康宣教3个小组,各小组的成员均有2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工作年限超5年的超80%,且每组成员在所负责的品管圈小组内临床经验丰富。
1.2方法
在该次研究之前该院产科护理工作未应用过品管圈管理模式,护理管理措施在应用品管圈活动之后进行了以下调整。1.2.1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各小组成立前,组织产科所有护理人员接受品管圈知识的培训学习,使其对品管圈有一定的了解,积极主动参与本活动。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体情况和技能专项,由护士长将其合理分配到孕产妇护理、新生儿护理、健康宣教3个品管圈小组内,每个品管圈小组均包括1名副主任护师,3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和4名护士,各组自由选出圈长,2名主管护师作为该品管圈小组的督导。各小组根据所负责的项目,收集2014年1月—2015年6月的产科护理资料并分析护理缺陷,辨别潜在的风险和质量影响因素,根据组内讨论等方式制定有效的护理策略[3]。1.2.2品管圈小组活动(1)孕产妇护理品管圈小组活动[4]:经调查,在产妇身份识别有偏差、临产孕妇的送房时机不准、孕产妇隐私保护不良等为常见问题,原因主要是护士技术不熟、责任感不强等。对此采取以下措施:①提高巡视频次,及时处理紧急情况,密切观察产妇状态,看准送房时机;②完善产妇信息的查对,要求护士严格核对信息,避免身份信息识别错误,提高病历书写质量,充分尊重并保护孕产妇隐私;③在使用催产素时提高警惕、注意观察并掌握孕产妇生产进程,避免胎儿宫内窘迫;④注意产后产妇的身体恢复,及时有效的进行产后指导,帮助孕产妇解决问题,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通过满意度调查表对工作进行总结,小组每15d对统计结果进行讨论整理,肯定取得的效果,同时分析不足。全员探讨,收集、整理大家提出新的意见和建议,并研讨制定下一步的改进措施,将成功经验加入到标准化的管理。(2)新生儿护理品管圈小组活动[5]:新生儿手圈、胸牌时常脱落是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组内讨论,此类问题的发生主要与孕产妇和家属对手圈、胸牌重视程度不够、护士没有将手圈系紧、手圈本身质量不稳定有关,整改措施:①与本院采购科沟通,购买质量过关的手圈和胸牌;②加大对护士的培训力度,标准规范的为新生儿佩戴手圈,同时增佩足圈,双重保险;③强调手圈和胸牌对新生儿的重要性,不可随意摘除,且注意避免其破损或脱落。(3)健康宣教品管圈小组活动[5]:部分产妇对孕产知识的掌握不确切,为了更好地提供服务,品管圈小组:①通过查阅资料及自身的工作经验总结编制“孕产妇健康宣教资料”并在专家的指导下进一步改进,上交护理部,由其组织审定,并制作“健康教育路径表”;②组织组员学习健康宣教的有关内容及业务,并能有效的应用到工作中,加强同孕产妇的沟通;③为保证健康宣教的有效性,对“健康教育路径表”中的内容、作用为孕产妇进行详细的讲解,争取孕产妇的积极配合;责任护士要根据要求,严格对孕产妇及家属进行有计划性的教育并适时评价。品管圈每半个月调查孕妇及家属对宣教内容的掌握,认真总结分析,并对内容进行不断的完善,改进实施方式等,确保健康宣教的有效性。
1.3观察项目
记录并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新生儿手圈和胸牌丢失情况、孕产妇护理缺陷事故的发生情况、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及满意度情况。
1.4统计方法
将该次实验结果录入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计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用[n(%)]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孕产妇满意度和知识掌握情况,较实施前均明显提高,见表1。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新生儿手圈丢失率为2.53%,胸牌丢失率为1.27%和,均明显低于实施前,见表2。
3讨论
由于产科需求的特殊,要求医疗护理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降低孕产妇及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此,较一般的护理更有难度,在管理上要求必然会更加严格,对于产科的护理工作人员要求则会更全面、具体。品管圈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工具,被应用到产科不仅仅是因为其能有效地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还提高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调动了员工们的工作热情,通过对工作中问题的自我查找、分析、组间讨论、制定方案、积极实施,并取得效果,这一系列活动都对员工有很大的激励[7]。品管圈活动不仅增强了员工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同时也强调了团队的整体意识,提高凝聚力。从该次的研究结果来看,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孕产妇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很大地改善了护理过程中的缺陷,护理流程更加顺畅自然,孕产妇与护理人员之间建立了默契的联系、气氛融洽,医护人员的付出也得到了回馈,自豪感油然而生。在产科护理工作中,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理质量,是医护都愿意配合和接受的一种有效途径,临床效果显著。但还应重视实施环节,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不断调整优化品管圈的实际适用条件,使其在产科护理工作中发挥最优效果。
作者:袁碧波 单位:岳阳市一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张春梅.品管圈活动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6):168-169.
[2]陈孝芳.品管圈活动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6,3(2):185-186.
[3]文玲玲.品管圈活动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1):189-190.
[4]周美珍,吴秀芳,周春霞.品管圈活动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1):825-826.
[5]万志红.品管圈活动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41(12):164.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以本院的神经外科护理单元为研究对象,包括神经外科护理单元的护士长和其下属全部的护士,共26人。
1.2方法
1.2.1护理管理方法
2014年7月—2014年9月以传统口头传递模式进行护理信息传递(使用前),2014年10月—2014年12月以微信传递模式进行信息传递(使用后)。由神经外科护理单元护士长创建微信群,邀请其下属的所有护士加入群聊。护士与护士之间,护士长和护士之间随时随地双向交流。运用群聊上传护理控制方面、需改进的地方、下达的通知、每日护理记录(护理部各种会议或者讲课安排,轮班等)、心得体会、护士之间心意(误会的解除、医院好人好事宣传、互相之间节日问候、工作时间调整)、学习交流(护理学习资料、个人经验交流、提醒警告、建议、新知识、新技术分享等)。上传形式可以多样化,除了传统的文字以外,像语音、图片、视频等均可。护士长每日在群里发起群聊,进行互动交流,使信息及时化,共享化,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2]。
1.2.2评价标准
护士重要信息知晓率以每月进行重要事件(包括医院、护理部、科室)内容考试,以百分制形式计算,取全科人员的考核均数。护理防范及改进措施执行率以医院护理部每日护士长夜查检查分值作为考核标准。本周重点工作的完成率以医院发放的护长手册中的每周质量控制作为评判标准。护理质量检查平均分取每月护理部质量控制检查分值的均值。护理不良事件包括压疮、坠床、跌倒、烫伤、给药差错等。
1.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使用后护士重要信息知晓、护理防范及改进措施执行、本周重点工作的完成、护理质量检查平均值高于使用前。见表1。使用前发生了3例护理不良事件(皮肤烫伤1例,院内压疮1例,给药差错1例),使用后发生了1例院内压疮,使用前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使用后。
3讨论
神经外科病人的发病都具有突发性,变化性,病情还十分的危急。所以神经外科的护理单元的工作责任十分重大,工作量十分大,风险性随之而增长。所以,神经外科的消息的传递比起其他科需要更加及时。特别是,护士因为有倒班制,所以口头转达就显得十分浪费时间而且效率低下。但是,在投入了微信的使用了之后,神经外科的工作的各方各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主要就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新信息、技术以及经验总结的交流平台
神经外科的护士常因为工作繁忙以及倒班制的缘故,对科室的最新动态了解不足,对于医院的最新的文件精神也没有充分把握。护士与护士之间的经验交流也十分地贫乏,知识与技术难以更新。但是,有了微信之后,护士们获得院级和护理单元的消息更加及时和方便了。医院最新的文件精神,科室临时通知或者工作任务等都可以一键掌控了,避免了工作上的误差[3]。护士们在朋友圈积极分享自己参加的各种学术交流活动,晒出自己的工作经验等有利于护士之间的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此外,上传形式可以多样化,除了文字以外,像语音、图片、视频等均可。多样化的方式使得护士们减轻了护理工作的枯燥与无聊,有利于身心的放松。在学习之余轻松,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3.2提高了人人都是管理者的理念及参与管理的意识
管理工作往往都是护士长事事把关,亲力亲为。护士基本很少意识到大家是集体中的管理者,人人都有管理权。所以,护士长的工作往往十分繁多,管理效果也是差强人意。但是,自从微信群建立了之后,护士的主人翁意识大大提高,人人都主动参与到科室的管理工作中。对于出现的各种问题都能积极地上报,如仪器安全管理,病房、危重病人统一管理、管道护理、备用品等出现的问题。今年,本科室还在上级部门的检查中,护理质量名列前茅[4]。
3.3科室呈现和谐氛围,人性化特点突出
神经外科由于工作繁多、风险大、夜班又多、环境条件也并不理想。所以很容易感到郁闷、情绪低沉,此时情感的安慰和支持就显得十分的重要[5]。护士与护士之间的交流,尤其是护士与护士长之间的关系就显得更为突出了。有调查显示,护士长对下属的适当的通情行为可以有效地缓解护理工作的紧张感。这也是在这个压力山大的现代职业生活中,管理以人为本,重视情感管理的原因所在。因此,护士长对科室氛围的调节上需要更加注重了,在严格要求之外,要适当地给予护士关怀、理解与支持。通过微信,就可以很好地处理这些问题了,通过朋友圈,可以很好地了解互相的最新动态,可以互诉衷肠。护士长通过留言了解护士所愿所想,最大限度地满足她们,如排班,可以适当地根据护士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地调班、排班,使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人员更加优化。护士与护士之间节假日互相发送祝福信息,留下一段段温馨的字眼,让互相都能感受来自同事的祝福,感受节日的快乐,有利于护士之间的和谐共处。
[关键词] 消毒供应中心;安全隐患;分析;护理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8(a)-0155-02
消毒供应中心是一个面向全院供应各类无菌敷料、器械以及其他医用无菌物品的关键科室[1]。消毒供应中心担负着全院各临床科室的污染物回收、清洁灭菌以及再次发放等工作,是全院无菌物的供应站,同时也是全院污染物的集中站[2]。因此,消除消毒供应中心的安全隐患是提升全院安全质量标准的重要环节。本院针对消毒供应中心的特点总结以往工作经验制定出相应的管理措施,经实践验证具有良好的管理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供应室从业人员共计7名,其中,男3名,女4名;年龄21~48岁,平均(46.78±5.62)岁;主管护师1名,护士3名,助理护士1名,技术工人2名;学历:大学本科2名,大专2名,中专1名,高中2名。实施前1年中清洗器械件数为15 600~23 454件/月。实施后供应室从业人员无变化,器械清洗件数约为35 000件/月。
1.2 方法
1.2.1 管理措施 根据以往工作经验总结出导致安全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设备仪器管理、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消毒灭菌物品质量以及工作质量等因素。根据相关因素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并执行。
1.2.2 评价指标及方法 依据消毒供应中心18项质量评价指标统计两组质量合格率。临床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的满意率调查,向全院各临床科室发放问卷调查对消毒供应中心的满意率。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施前后共向临床科室发放问卷204份,实施前后各102份;共回收有效问卷204份。实施后消毒供应中心质量合格率明显高于实施前(P < 0.05);临床科室满意率也显著高于实施前(P < 0.01)。详见表1。
3 讨论
3.1 安全隐患分析
3.1.1 设备仪器的管理 消毒供应中心中最主要的医疗设备是高压蒸汽灭菌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操作不规范、设备保养不到位、监测未定期执行以及小故障未能及时排除等均可影响设备的安全运行,从而造成安全隐患。
3.1.2 人员职业素质 消毒供应中心从业人员对于消毒供应中心的专业要求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执行相关操作的过程中发生简化流程等情况,导致安全系数降低。另外,从业人员身体基本素质偏低,学历水平较低且参差不齐,接受与操作能力相对较低。个别从业者责任心不强,满足现状,缺乏进取精神[3],在工作中易发生偏差,导致日常工作中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
3.1.3 消毒物品的质量因素 清洁的质量未达标,随意简化或更改操作流程致使污渍、锈渍以及微生物清洁不彻底;清洁消毒后的包装物质量不达标,包装材料的质量、清洁度等不合格,包装后未按要求标记等;物品的装载与存放不达标,未按要求摆放,存放超过有效期,存储条件不达标等;灭菌物品的监测不严格,仪表不精确、橡皮垫密封不严、冷空气排出不净、灭菌时间设定有误以及压力温度未达标等。
3.1.4 工作质量因素 各项管理制度不完善、措施不健全、安全教育环节薄弱、业务技术的培训松懈、预防交叉感染措施不全面等均导致了工作中安全隐患的发生。
3.1.5 职业风险 消毒供应中心是全院污染物的集中处,因此从业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极高,其中,锐器伤风险为74.5%左右,患者药液、体液感染风险约为6.7%[4]。
3.2 管理措施
3.2.1 建立健全相关操作规程与规章制度 将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制定出各岗位的岗位职责及监管制度,量化各项职责标准,采取集中培训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使全部从业人员对相关要求与标准达到熟练掌握程度,通过定期检查与非定期抽查的方式确保制度要求的真正落实[5]。对于高风险仪器与设备采取专人负责制,并建立起保养维修档案。
3.2.2 加强从业人员职业素质培训 定期进行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培训,使全室人员熟练掌握并从思想上真正引起重视;同时开展职业素质评比,将评比结果与绩效工资相挂钩,提高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与重视度。
3.2.3 加强质量监控 确保灭菌物品的质量,建立起质量控制小组,不定期对各岗位进行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后及时指出,并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对发现的质量问题与安全隐患进行通报并提出整改方案。
3.2.4 加强从业人员防护 向从业人员详细说明职业防护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避免因怕麻烦、赶时间等原因出现防护不到位从而引发从业人员的职业风险[6]。进行危险操作时必须按照相关规定穿好防护服,避免被灼伤或感染。
[参考文献]
[1] 易显林. 浅谈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0,26(4):271.
[2] 闫晓东,张喆,郭凤玲. 消毒供应中心的职业危害及防护[J]. 中国实用医药,2011,6(16):274-275.
[3] 李薇,董春莲,郭亚波,等. 浅谈消毒供应中心安全隐患管理[J]. 中国健康月刊,2011,30(1):230-231.
[4] 廖春华,崔彩萍. 新管理模式下消毒供应中心人员职业安全的探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1,33(3):393-394.
[5] 莫敬先. 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隐患分析及控制措施探讨[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9):290-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