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字阅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月27日,苹果公司在旧金山举行新品会,全世界数以千万计的观众像关注美国总统选举一样,盯在屏幕前看乔布斯摆弄他那些新玩意,事实上,从技术角度看,这款被命名为iPad的平板电脑一点都不新。但谁都知道,这个小小的数码产品,最膨胀的野心在于进军传媒出版业,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完全可以被称为是一款苹果版的电子阅读器。人们都很好奇,这个小玩意是不是能像iphone的诞生彻底改变数码音乐产业那样,推进传媒出版业的革命?
汉王科技的董事长刘迎建也盯在电视前看了乔布斯的会,他和他的汉王科技早在2008年,就开始在全世界卖电子书了,如今从销量上看,汉王科技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电子阅读器生产商,2010年的销售目标是超过150万台。“乔布斯都杀进电子书行业了,这至少说明这个行业巨大的商业价值被认可了。”刘迎建说。要知道,就在一年前,乔布斯还断言,人们早就不那么喜欢读书了,电子书是没有前途的。
不管是在美国还是中国,这波由终端阅读器制造商们掀起的数字阅读浪潮已经开始席卷整个传媒出版业,那些被传统的出版商们牢牢掌控多年的文化传播链条是否能轻而易举地被新技术撼动?乔布斯的阅读器一出生就得到了全球最大的5家出版商的支持。
不过,在中国,事情远远没有这么简单,虽然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让这个市场潜在的利润听起来像个天文数字,但读者在线付费习惯的培育、政府对出版业严格的管制、下载通道的垄断等等问题的解决都远比技术革新更加困难,也正是这些特殊的国情困难阻挡了这个行业的外资公司同步进入,为致力于汉字内容数字化的本土公司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在中文世界,谁能真正攫取数字阅读时代的第一桶金?
技术革新永不止步
在北美市场,苹果的iPad诞生之前,最成功的电子书是亚马逊的kindle阅读器,kindle所使用的技术是电子墨水,这是一种旨在模仿纸质书籍阅读感受的显示技术,而iPad则是传统的液晶显示技术的新变种,iPad的诞生竞争目标直指kindle,这两种电子阅读产品以及其背后的显示技术的对比也成为业内最热衷的话题。
汉王所生产的电纸书跟kindle一样,使用的是电子墨水技术,一直以来,刘迎建都把亚马逊定作追赶的目标,因此,iPad的横空出世让很多人为汉王担忧。是不是会被拥有更多功能的iPad所取代?毕竟,数码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之快让一个又一个一度辉煌的IT企业迅速走向没落。如何能够确保电子书不会成为一个过渡产品?
对此,刘迎建倒是没有太多担忧。“苹果的加入,只能让人们更加确信,不管是怎样的显示技术,都至少说明电子书跟电脑、手机一样,成为一个固定的类别将会长期存在。”刘迎建说,科技总是进步的,产品也随科技和需求的进步而不断演进,电子书也一样,必然向更高的阅读体验方向前进。
事实上,目前两种显示技术都拥有对方无法取代的优势和各自无法克服的缺点。电子墨水还做不到彩色显示,而液晶显示则更加伤害眼睛、浪费电池。在成熟终端产品带来的巨大利润刺激下,试验室里的科技竞争总是显得活力十足,这也正是世界各个国家科技进步的一大源泉。
电子书是为数不多的中国与美国不存在代际差距的一个领域。“汉王还拥有独有的手写输入识别技术,这些都是可以完善阅读体验和互动功能的重要技术,我们的研发团队也始终在为提升阅读体验夜以继日地努力。”刘迎建说。在他看来,与书报、电视电脑、手机一脉相承,电子阅读器可被成为人类阅读的第四屏,随身携带、超级低能耗、无线下载、即时摘抄、改编、发送等互动功能将彻底改变人类的阅读方式。
搭建电子“新华书店”
技术的革新听起来总是让人们对未来的生活图景充满了美妙憧憬,但是当下,跟其他领域一样,中国的商人们更关心的仍然只是如何将别人发明的新技术应用于庞大的中国市场,从而攫取利润。
刘迎建很清楚,现在的电子书行业还处于导人期和成长期,因此依靠卖终端阅读器就能够赚到钱,但用不了几年时间,这个行业就将迈入平稳期,到那个时候贩卖终端获取的利润将是微不足道的。
如果细分,电子书行业可以分为内容供应(主要指出版社)、数字化(将大量的图书转换成数字模式)、下载平台(相当于网上书店)、下载通道(移动运营商)和终端设备制造五大环节。其中,最大的利润所在是下载平台的建设。因此,不管是掌握资源的出版社,还是掌握下载通道的运营商以及终端设备制造商,各个环节现在都在极力做自己的下载平台。
早在去年7月,中国移动就曾召集国内的阅读器厂商,希望搭建以电子书为核心的资源运营平台,并整合各个出版集团和网络原创网站,在这个平台上,中国移动统一阅读器上的文件格式,并提供便捷的下载通道和支付方式。
除了中国移动这样的巨头之外,那些传统的出版社依然是数字阅读链条上最具话语权的一方。无论技术怎样进步,开发人员和硬件技术都无法取代编辑们依赖经验积累起来的智慧。在出版价值链中,出版机构仍然把持着最核心的资源,即使今后个人出版兴起,但编辑们对内容的挖掘、把握、整理、推介等对作品阅读价值的提升都至关重要。数字出版时代,我们应该阅读更高价值的读物,这一需求也锁定了专业出版机构的不可被替代性。
对于汉王科技这样的民营企业来说,既不掌握丰富的出版资源,又没有垄断性的下载通道,依靠什么在残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仅仅是核心技术显然并不够用。“未来网上会有很多书店,但是到底哪个书店能够成功,制约的因素很多,不仅仅取决于资金、技术这些单一因素。”刘迎建很清楚,“汉王的定位还是‘做好出版产业的服务生’,说得再直白一点,就是在数字出版的大潮中,为各出版机构以及读者提供完善的服务。”为了扩充自己的在线图书馆,汉王甚至计划将80%的收入付给内容提供商,以吸引版权持有人。
无论如何,读者的需求、技术的进步以及企业家们对全新商业模式的探索都将推动整个阅读价值链滚滚向前。
被改变的阅读
事实上,从北美到欧洲再到东亚,这些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电子阅读所掀起的浪潮并无二致,但在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遭遇却有着相当大的反差。在不同的国家和地方推介电子阅读器,刘迎建对其中的差异感触颇深。“欧洲极度保守,台湾地区以及韩国等地则都非常恐慌,认为纸质图书会很快消亡。”刘迎建说,但最具活力的依然是美国和中国,美国是大公司竞争态势剧烈,从而促进这个行业的大发展,而中国则是政府推动,这么多年来,中国社会一直强调改革,事实上已经相当激进,对新生事物政府其实总是充满热情,在每一个行业,不改革似乎就是不正常的,不应该的,所以以新闻出版总署为代表的相关政府机构,对数字出版非常支持,这样的景象与欧洲等地大有不同。
对于中国而言,和其他行业一样,政策主导的发展模式将不可避免地产生垄断、培育人为的巨头,民营企业希望在这个事关国家文化传播大计的行业取得决定性的地位难度极大。不管是出版资质的审批、无线基础设施的改进和监管,还是传播通道的垄断以及内容的审查都将会随着产业的发展而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讲,电子书撬动的数字阅读时代,是正在进行着的新闻业的数字化革命的深度延续。对于一个民族的长远进步而言,文化的传播远比信息流通更加重要,因为它将从根本上塑造一代国人的国民性格。
也因此,数字阅读的大潮带给中国社会的绝不仅仅是一场技术革命。未来的文化传播将会以怎样的形态来进行,什么样的机构会掌控文化传播的链条,崭新的传播模式能在多大程度上摆脱政府严苛的文化审查出版机制抑或被政府更加有效地管制?这些都是饶有趣味且需深度观察的议题。
01 电商网站
纷纷推出电子书业务
事件1
2012年2月20日,京东电子书平台上线。
事件2
2012年11月15日,苏宁易购推出电子书刊。
02 个人企业
维权意识提升
事件1
作家维权联盟状告百度文库,由韩寒领衔。2012年9月17日判决结果:百度文库存在主观过错,判处百度分别赔偿何马、韩寒、慕容雪村共计14 .5万。
事件2
大百科全书状告苹果侵权。2012年9月27日判决结果:苹果公司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有限公司赔偿52万元。
事件3
2012年10月25日,四大搜索网站(百度、搜狗、腾讯、奇虎360)与盛大文学联合打击盗版,签署维护著作权人权益白皮书及备忘录。
03 数字阅读受到
资本市场关注
事件1
2012年5月,盛大文学获Orbis 1500万美元投资,Orbis占盛大文学1.875%的股份。
事件2
2012年11月5日,数字杂志运营商VIVA(维旺明)获得奇虎360和高原资本的新一轮投资,周鸿祎成为VIVA的新董事。
事件3
2012年11月,小米全资收购多看科技。
04 终端市场活跃
事件1
2012年10月,《读者》推出读者智能手机i800,售价999元。
事件2
2012年7月25日,当当电子阅读器,定名为“都看”(Doucon)。
事件3
2012年6月6日,盛大推出Bambook手机,售价仅为1299元。11月,Bambook电子书并入盛大文学。
05 基地模式
助推数字阅读
事件1
2012年4月29日,杭州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基地授牌。该基地包括滨江数字出版核心园区、杭报数字出版园区、中国移动手机出版园区、中国电信数字阅读园区、华数数字出版园区、数字娱乐出版园区、滨江动漫出版园区、人民书店数字出版园区等功能园区。
事件2
2012年6月,西安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揭牌。该基地将重点发展手机出版、电子书、传统出版数字化、数字动漫与网络游戏等六大业务板块。
06 海外数字阅读
企业入华
事件1
2012年3月22日,Flipboard入华,有专人负责中国地区Flipboard的发展工作。
关键词:数字化;手机阅读;阅读体验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3-0111-02
一、基于手机新媒体,数字化阅读成为趋势
阅读行为具有社会性,媒介技术的革新往往带来媒介语境的变迁,媒介技术所产生的阅读对象、阅读习惯、和阅读对象的变化远远超过了技术进步本身的意义。在新媒体时代,具有巨大优势的手机新媒体数字阅读更是如此。具体来说,手机阅读有以下几点优势:
(一)移动便携性
手机是移动互联网的主要载体,其首要优势便是便携性。与传统媒体相比较,手机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推动了碎片化在受众中的影响。在当今时代,人们生活越来越紧凑,人们对报纸、杂志、书籍的阅读多在“碎片时间”进行,在这些“碎片化”时间里获取新闻信息,碎片化时间引起了碎片阅读;例如人们往往利用在公交车上,在就餐排队时,以及睡前等任何的闲暇时间选择和阅读自己喜欢的内容,无疑,移动互联网的手机载体是满足人们这一阅读要求的首选。数字化阅读凭借手机手机媒体,呈现出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物美价廉
一份报纸的价格在5毛钱左右,价格最贵的报纸《南方周末》则需要3元;一份杂志的价格不低于5元;一本图书最便宜在10元以上。而在手机媒体中,只需每个月3元就包含了一个月的早、晚报纸内容,甚至有些报纸的手机报根本不收取任何费用。手机阅读时代,在手机中一本杂志只需5毛钱左右,并且包含了免费体验的杂志内容,一本图书只需2元左右。同时数字化阅读不仅物美价廉同时也免去了过去消费者亲自到书店挑选的麻烦,相比之下,手机阅读更容易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三)贴心的用户体验
在阅读过程中,手机具有记忆功能,无论看到哪里只要一个动作,加一个书签,下次就能接着上次的阅读继续体验。同时为了增加用户看书时的体验,手机阅读器使用了EINK电子墨水技术,看电子书与看纸质书的感受类似,而不像盯着电脑屏幕那样费眼力。另外新一代手机更是具有人脸感应技术,只要用户没有把手机挪开,手机屏幕就不会关闭,省去了每各30秒或者一分钟就要重新开启屏幕的麻烦。
可见,基于手机新媒体及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手机平台的应用,数字化阅读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
二、手机阅读的流行改变了传统媒体时代的出版格局
手机网络阅读提供了更为开放的实时互动对话交流。在传统的大众传播时代,传者与受者是相互分离的,信息的流动是单向、非民主的。读者的个性化选择在传统媒体时代几乎不可能,但是,数字化的手机阅读改变了这一问题,借助于手机移动互联网技术,读者可以通过网络联接直接参与到微博、博客、播客等环境中,自助式地进行网络阅读,同时,网络改变了传统纸质出版单向式的传播模式具有交互性,为读者与作者及其他读者可以进行实时互动对话交流功能,打开了传授双方互动的阀门。正是由于这种全新的阅读体验开启了数字化阅读新时代,基于手机媒体的数字化阅读却不可避免的对传统媒体时代的出版格局产生影响。
(一)手机报
西方学者曾预言到2030年左右报纸将死亡,面对新媒体的崛起,传统报纸业岌岌可危,于是传统媒体纷纷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建立联姻关系,发行纸质报纸的同时开发适合手机阅读的手机报等内容。专家预言,手机媒体将拯救逐渐衰落的报业。以手机为终端的手机报,按照信息传送方式的形式可以分为三种,即:短信、彩信、WAP方式。短信是较为早期的一种手机报形式,彩信和WAP方式是当前手机报中较为常用的方式。较之传统报业,手机报具有方便携带、即使浏览、可保留、内容丰富、没有广告污染等优势,因此更容易得到用户的青睐。据统计,自2004年7月《中國妇女报》率先推出彩信版手机报后,截止到2007年11月,手机报增加到300多种。3年时间,中国手机报已经经过了导入期,进入了高速成长期。手机报用户已超过1000万,并且仍在快速增长中。手机报已成为报业数字化化发展的“蓝海”[1]。《中国报业年度发展报告(2005)》预测未来10年中国报业将出现大趋势,其中之一就是“数字报业”[2]。
(二)电子图书
尽管在电子图书市场中,手机阅读并不是最高的,但是却发展速度最快的。自2009年1月3G正式发牌,3G上网、互联网手机的概念加速了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应用。大屏幕、智能、高速上网成为手机市场的标准配置,移动、联通、电信纷纷推出各种3G手机购买和网络流量的优惠活动,这些都为手机阅读建立了一个较好的发展环境。手机阅读的图书市场收入由2008年的3030万增加到2009年的5760万。专用手持式阅读终端市场(内容)收入由2008年的500万以下增长到2009年的700万[3]。由于电子图书价格比纸质图书价格便宜很多,因而越来越多的读书者把目光从纸质图书转向电子图书,拉动电子图书收入的同时对纸质图书的出版发行带来了一定影响。
(三)手机杂志
我国杂志行业一直出于疲软状态,内容优良的杂志则价格比较高,我国消费者不具备相应的消费能力,而内容较差的杂志更是夹缝求生,步履维艰。无疑,手机移动终端带来了杂志行业的新希望。清晰的阅读感受,低廉的价格都顺应了读者需求。目前我国手机杂志产品市场主要有三大类:第一类是传统纸质媒体或互联网媒体的手机版,是指电信运营商或一些主流手机杂志平台开发商通过和出版社、杂志社、网站合作生产的产品,这类手机有一部分保留了纸质杂志的内容原汁原味,也有一部分是将杂志进行整合后搬上手机屏幕。如VIVA畅读手机杂志,杂志类别广泛,包含了时尚、财经、体育、旅游、汽车、军事、健康、生活等17大类、千余种期刊。这种类型的杂志对于出版业的影响最大,是传统杂志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主动出击进行电子化出版改革的产物。第二类是专门的手机杂志,这类杂志采取自己设计制作产品、独自进行技术开发、运营管理团队并且拥有自有或租借的发行通道,如中国移动推出的《12580 生活播报》等。第三类是集团内部发行的手机杂志,部分企事业单位为了打造优良的企业文化、树立企业品牌和形象和人文关怀,往往会选择通过免费赠送手机杂志的方式,将企业动态或产品资讯提供给公司的员工或VIP 客户俱乐部成员。
如下表所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了更大限度的满足用户体验,手机阅读形式更加多样化,同时价格却远远低于纸质媒体,真正做到了物美价廉。手机报、手机图书及手机杂志的发展速度正印证了这一点。
三、手机阅读:严格控制质量方能走得更好
尽管目前手机阅读较之传统纸质阅读具备了许多优势,也为出版行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在图书质量上,手机媒体所拥有的搜索内容相比于传统纸质书刊稍逊一筹。据调查,学历较低的手机用户对移动阅读的使用频率更高、且依赖性更强, 手机用户学历与有过移动阅读付费经验率成反比关系 。手机无法像阅读纸质图书一样进行深入思考,而那些内容比较丰富的图书只能通过专门的网站进行付费下载。而优质的图书作者考虑到经济因素往往也很少选择手机电子图书发行,在手机图书市场中质量较为优良可读性、艺术性较强的图书往往是纸质图书的电子版,通过复制进行二次盈利。
可见无论是纸质阅读还是数字阅读,用户追求的都是一种阅读体验。纸质报纸、图书和杂志等的出版均经过正规部门监管,内容质量有保证。由于制度不健全,手机阅读内容监管尚不完善。手机阅读具有海量的选择,而选择的对象又是良莠不齐,需要用户自主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内容选择。为了使数字化阅读朝着健康良性的方向发展,必须对手机阅读内容的质量进行把关。
四、结 语
科技改变生活,新媒介的出现总是伴随着生活、消费、思维习惯的改变,在未来,加强用户体验,提升门户的动态运营能力,结合用户阅读频率,定期向用户推送偏好图书,并及时下架上货,开展营销和阅读关怀将进一步强化消费者手机阅读习惯,带领消费者进入全民阅读时代。
参考文献:
[1] 周云倩,杨娜.基于实证调查的手机报扩散战略研究——以江西市场为研究个案[J].新闻爱好者,2011(7).
>> 数字阅读:媒介进化论视野下的阅读进化 阅读进化论 数字工厂进化论 手写数字签名进化论 阅读进入数字化时代 数字时代的阅读 数字阅读与全民阅读 静观数字阅读爆发 数字阅读改变生活 数字阅读仍在路上 媒介裂变与融合 新浪的数字营销进化 以“信息安全进化论”为核心,打造无疆界数字安全世界 浅议数字阅读时代的少儿阅读 浅析数字出版与数字阅读 进化中的进化论 将被引爆的数字阅读 进化论视野下的道德,或社会资本 技术进化论视野下的知识产权研究概况 数字阅读不等于浅阅读 传统阅读和数字阅读比较并存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 3 ] 保罗・莱文森.莱文森精粹[M].何道宽,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 4 ] 林文刚.媒介环境学:思想沿革与多维视野[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08.
[ 5 ] 李慧楠.年轻读者拒绝增强型电子书[EB/OL]. (2015-03-21)[2015-04-20]..
[ 6 ] 马克・派辛.Ebook3.0增强型电子书究竟难点何在?[EB/OL].(2013-07-25)[2015-04-15]..
[ 7 ] 腾讯科技讯.Immersedition推出首款小说题材交互式电子书[EB/OL].(2011-12-08)[2015-03-12].http:///a/20111208/000394.htm.
[ 8 ] 黄旦.手拉手还是心连心:什么是交流?[J].读书,2004(12):52.
[ 9 ] 资深评论员bohui.书亦社交,社交电子书服务Open
Margin正式开放[EB/OL].(2011-11-06)[2015-04-21].
http:///article/30211/.
[10] 张冰,张敏.数字阅读必然会导致浅阅读吗?:基于眼动追踪技术的数字阅读与纸质阅读对比实证分析[J].新闻传播,2013(1):134.
[11] 胡凯.新媒体阅读争议辨析[J].出版发行研究,2014(2):19-21.
[12] 刘丽霞.XX的阅读[N].杭州日报.2010-04-22(05).
若论我国书籍最早出现于何时,现在恐怕很难做出准确定论。然而,从竹简木牍到今天的各类图书,不管其形式和内容如何变化,都具备以下要素:有被传播的知识信息;有记录知识的文字、图像及其他信息信号;有记载文字、图像信号的物质载体……这样的出版物陪伴了我们千百年。
阅读是人类获得知识的最常用方式,传统出版物则是阅读的不二选择,它的知识体系具有系统性,人们习惯通过这种文字、图像印刻成的文本进行阅读。和单向性传播这种路径相吻合,传统的阅读也是单向线性的,出版物承载的文字、图像都是既定的,是依照编者或作者的意愿串联的,读者必须以出版机构提供内容文本的排列,从前到后、从上到下循着线索阅读,这种阅读的特征是稳定性强,阅读心理稳定,思索指向也稳定,研究界把它定义为“线性阅读”。
相对于传统“线性阅读”而言,数字时代的阅读则更多呈现出一种“非线性”。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传播方式已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其结果是,我们的阅读文化被这场大浪所裹挟,在多维传播中产生了多维的非线性阅读,并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引领阅读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
非线性阅读是一种多向模式的互动阅读,读者可在互联网上任意浏览自己希望阅读的内容,也可以利用数字技术无阻碍地传递交互信息、及时更新内容。例如维基百科(Wikipedia)作为百科全书,其内容性质与著名的《大英百科全书》没什么区别,但是它的撰写者和管理者却不是能够入选《大英百科全书》作者名单那样的专家,而是进行过注册的网络志愿者。其内容开放的材料允许任何第三方不受限制地复制、修改及再材料的任何部分或全部。或许正因为它避开了传统百科全书的精英参与、审阅、论证这个繁琐过程,任何注册者都有资格修改这个百科全书中的任何一个条目,这一过程给读者带来了趣味性和新鲜性,于是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大、最自由、浏览量最高的百科全书。
非线性阅读具有很强的关联性特征。作者或编者可以将文本中的某些重点(可以是论点、注释或者关键词)连接到别处的文章上,而这些文章又可链接至另几篇文章上,如此一来,这种超级链接的方式使整个阅读无穷无尽地继续下去,把线性的固定文本模式完全打破,不断有不同接续,出现各种旁枝,结成新的网络,构建非线性的扩展阅读、连接阅读,或者指向性扩展阅读。这种阅读的方向掌握在读者手里,并且实现了阅读思维自由。超文本(Hypertext)连接技术的好处是为读者打开视野之窗,让知识得到线性阅读时不可能达到的对接与组合的速度与效率,使读者在最短时间内取得所需阅读内容的最大化。
此外,非线性阅读还具有立体性。文本的信息是平面的、静态的,而数字媒体的阅读可以从图片到音频到视频成为三维立体信息,使阅读变得更生动,读者随时随地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进行。尤其可以满足读者轻松冲浪、悠闲查阅的阅读需求。
那么,这种非线性阅读是如何产生的呢?
在传统出版媒体中,信息的收集与组织、,是被授权后才能进行的;而且媒体的内容生产要经过一系列复杂过程,需要相当的成本。这种权力与成本,构成传统出版的“高门槛”,也是传统出版业能够产生盈利模式的路径依赖。但是到了数字时代,由于信息技术的极大普及,信息的成本越来越低,不受权力约束,自由度越来越大,任何人都可以将信息绕过出版机构给读者而成为传播者,于是,“受众”的概念被“用户”所替代。
用户可以在网上享用各种平台,这些平台为人类的思想与信息交流创造了全新空间――人们同时亲身体验传播与阅读。使这一切成为可能的是强大的Web2.0。它的热门应用形式创造了各种信息平台,譬如微博、博客、播客等,这是一种网络上的信息组织与记录形式。在此个人信息平台上产生了更大的交互式信息平台: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聚合内容)、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社交网络服务)、TAG(英文原义指“标签”,这里是指一种关键词标记,网络日志、图片、音频视频作品的关键词都可通过TAG来方便、灵活地对这些内容进行分类管理)、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产的内容集合)、Trackback(引用通告)等。
RSS可以将信息直接从网站传送到用户桌面,用户通过它可以直接订阅自己所需的信息内容。若将广告放到RSS种子中,与信息流一起送到订阅种子的用户处,不但可以传送新的信息,还可以让广告用户自行决定广告出现的位置。
SNS是社会化网络,它可以将TAG、RSS等连接组成为一个不断延伸扩大的社交网,而最终构成社会大型网络。例如世界上最大的交友网站Facebook,就是其典型表现形式。每个人都可以在这个网络上自由发表日志、上传相册、结交异国他乡的朋友;别人也会因为看到你的某个特征而主动与你结识,扩展网站内容。
引用(Trackback)是一种极为方便的沟通工具。在自己的博客或空间里,人们都必不可少要发表一些评论。以前的做法就是在文章下面跟帖评论,必须得不定时回去看看对于自己的评论别人是如何看待的;而现在,如果在尾部的引用栏输入对方文章的Trackback地址,那么你发表完文章后,对方的博客就会自动在你所评论的文章的尾部添加你的引用信息,所显示的信息因程序而不同,基本的要素包括了你评论的标题和你的评论的链接,其他人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你的引用,轻轻点击即可来看你的文章。
UGC技术的广泛应用则将所有网络上的信息做到无阻碍相互连接,于是有了在某些特定信息内容提供上快捷、真实性远超传统媒体出版效果的视频网络,其典型如Flickr(照片分享网站)、YouTube(视频分享网站),比如9.11事件震撼人心的照片和场景,第一时间的记录几乎全是非传统媒体工作者的民间、个人拍摄者,通过这两个网站传到全世界。类似事件不胜枚举,这些事例极大挑战了传统媒体的话语垄断权,并正在颠覆传统传播理论中的“功能设置”、“知沟”等认知原则指导下的传播行为模式。在中国,采用同类技术的网站有土豆、优酷等,不过目前它们基本还只处于娱乐信息交互的层面,社会和文化影响力远远没有得到提升,其前景值得期待。
在这样的数字平台上,模糊了作者和读者的界限,用户可以创造内容,也可以消费内容。各种信息技术在传播应用中的兴起,了传统媒体的话语垄断权,使它的中心地位出现了不可抑制的动摇,从而呈现出边缘化、去中心化(Decentralized)等特征。于是,数字传播时代下的阅读方式,就有了革命性的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非线性阅读的随机性很强,在大量连接的技术环境里,阅读主动权甚至可以不在读者手上;读者的阅读目标不断被自觉不自觉地调整着,很有可能得到的结果与其初衷大相径庭,在阅读方式上只依赖非线性阅读的结果,很有可能会削弱阅读者定向思维的能力,这正是传统文化界反对非线性阅读的理由。
非线性阅读的短促跳跃,无序无界,以及对传统媒体经济与话语权意义上的削弱,引起了传统阅读界与出版界的反感与恐慌。大多数人认为,非线性阅读的方式孕育了以快餐式、跳跃性和碎片化为特征的“浅阅读”,并成为全球的一个趋势。根据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一项对美国儿童、青少年及成人阅读状况的调查数据显示,美国15~24岁的青少年每天花在阅读上的时间仅为7~10分钟。英国一项调查也表明,25岁以下的人群阅读电子书超过30%。在某些专家看来,这是一种快餐文化,符合大众文化和销售文化的特点,但由此引发的主流阅读及公益性阅读缺失,对人格成长、知识积累、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都有不利影响。
不过,事物总是矛盾的结合体,非线性阅读虽然一直为人诟病,但也并非一无是处。对于符合信息传递现状的非线性阅读,我们可以探讨它的发展和未来,但却不能也无法强行消灭它。特别要提出的是,即使是为了文化的积累、学术研究而进行的深度阅读,也同样受益于这样的阅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