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控技术专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数控技术专业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模块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3-0035-03
作者简介:王凌云,教授,研究方向为数控技术应用、先进制造技术;黄红辉,教授,研究方向为模具设计与制造、先进制造技术。
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系统设计、开发
1.服务地区经济,建校企合作战略平台,构建专业对接产业、学生对接职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对职业教育提出的目标任务。突出高职教育特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贯彻落实《上海高等教育内涵建设“085”工程实施方案》。
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依托校内外两个平台,推进,形成数控技术高技能人才培养与机械装备制造行业企业的对接。
“数控技术”专业紧扣上海市先进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脉搏,覆盖多个新兴制造产业的岗位群,为机械制造、汽车制造、船舶制造、航空航天制造等上海龙头发展行业培养所急需的制造业一流人才。
在“示范型高职院校”目标引领下,以强化实践实训为基础,以技能培养为主线,以先进数字化协同集成制造技术为特色,以技术革新意识、团队精神培养为先行,充分整合已有教学资源,进一步强化自身优势,做强“上海市数控技术公共实训基地”。
将学院拥有的“上海市数控技术开放实训中心”建成“数字化制造技术创新实训平台”,从而达到数控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学生利用该平台进行典型产品的数控加工工艺设计、数控机床程序设计与加工的一体化培养目标;为培养以技能和技术创新为重点的数控技术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
以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带动相关专业群--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制工艺与设备、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的发展。通过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提升社会化服务能力。
根据产业人才需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以专业教学、人员培训、技术开发等合作项目为依托,将行业和合作企业的生产、设备、标准直接引入教学过程,将职业岗位的职业道德要求和企业文化引入校园,实现毕业生就业与职业岗位的有效对接;拓展工学结合工业中心,发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基地的功能,强化与上海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烟机厂、上海大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上海三电贝洱汽车空调有限公司、上海汽车上海纳铁福传动轴有限公司、上海拖拉机内燃机有限公司、上海电气集团人民电器厂等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立校企共生发展的利益分享机制,完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综合实训等生产性实训环节的实施方案和质量监控体系;建立先进的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平台。
(1)实行学历教育与具有国际认证的职业资格“双证”制;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岗位任务作驱动,企业工作项目为导向,以一体化教学、工学交替等手段组织教学,并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
(2)实行“综合职业能力素质养成”教育模式;以企业为导向,专业为基础,职业能力为核心,培养学生成为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3)以岗位为目标、实行工学交替、产学合作;以项目驱动、任务引领进行教学,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4)签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协议书,扩大校外顶岗实习企业网络。
(5)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优化课程体系。
2.专业定位与发展相融合
专业建设上,按照“职业岗位明确,层次定位准确,培养模式先进,专业特色鲜明,人才质量优良"的要求,集学历、职业技能“双证制”教育、继续教育等多元化教学模式,推进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全面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着力推进校企合作战略联盟建设,加快推进工学交替教育模式,进一步完善支撑专业特色发展的体制和机制。
以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为依据,以先进制造业为专业背景,进行培养目标的确定。培养适应产业转型发展中所需的、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的人才,重点是培养数控多轴及高速加工技术、数控编程与操作、数控加工工艺设计、数控机床装调及设备维修、CAD/CAM技术、集成化数字制造技术及数控产品质量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思想
1.课程设计理念
课程设计理念是根据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企业的实际岗位职责为依据,课程体系全面对接用人单位的需求,提高的课程的针对性与适用性,减少课程设置的盲目性。通过市场调研和企业走访,了解企业对于专业毕业生的能力与素质要求,针对企业具体岗位的能力要求,开发相应的课程与实训模块。结合基于工作过程方法,突出技能培养的模式。课程体系按照企业数字化制造岗位实际工作需要,设计教学内容;按照模块化课程设计方法,重点突出技能;以现代装备制造业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设计制造过程为导向,过程学习与综合能力训练相结合,实施“做中学、学中做”课程设计理念的一体化教学课程开发与设计。
2.以培养具有技术革新意识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专业课程的开发和设计目标指向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以学生形成数控职业技术能力为目标,以提高数控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建立“公共数控技术平台,多个专业方向(数控机床程序设计与加工方向、数控多轴及高速加工技术方向、集成化数字制造技术方向、数控加工工艺设计方向及数控设备维修与管理方向)”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职业岗位群的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能力为中心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拓宽基础,注重实践,加强职业能力培养,提高综合职业素质。
能运用CAD/CAM专业软件从事数控加工工艺分析、数控编程设计、加工设备操作调试、维护等方面综合职业能力,同时了解材料加工先进技术及理论,具有基本的从事技术革新能力。
3.能力结构总体要求
4.课程体系分层次、模块化,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分为基础能力模块、设计模块课程、制造模块课程、职业技能训练模块课程、职业能力拓展模块课程五部分,各部分侧重于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专业核心知识与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和专业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能力的培养,五部分课程模块共同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术,具有系统性。各部分课程在开课时间上具有先后关系,在课程内容深度与知识层次上具有递进关系,体现出课程间的发展性。
根据课程模块之间的内在联系,统筹安排职业技能训练模块课程,分层次构建训练项目的内容。分为机械设计与制造基础技能训练、金属切削技能训练、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训练、CAD/CAM综合训练、数控机床维护维修等五大模块。各模块训练内容对应相关职业岗位和课程需求,对接普通机械加工和数控技术应用职业标准,学生根据职业资格等级对知识与操作技能要求的不同,灵活选用不同的功能模块进行实训,在实训结束后参加相应等级职业技能鉴定并获取数控中级或高级证书。利用CAD/CAM综合实训和《数字化制造中心》,打破了过去各项数控加工技术互相封闭独立、相互脱节,缺乏有机联系、系统化训练的传统做法,为学生提供全新教学体验,提高学生综合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通过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实训体现专业特色,让学生掌握数字化制造岗位所必须的基本技能和知识,并取得数控加工中级和高级资格证书。
利用理论教学、生产实训、企业顶岗实训、毕业设计等环节相融合的模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过程中了解生产工艺流程,锻炼动手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三、结语
基于机械制造工作流程,依据数控技术相关专业标准以及相应岗位职业标准,兼顾搭建学生可持续发展平台的要求,从主要培养学生创新设计、创新制造能力出发,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
以专业建设为核心,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建设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功能于一体的实训基地或车间。可以看出,高等职业院校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工学结合的基础条件。围绕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加强实验实训建设和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推进校企合作,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数控专业内涵建设,培养出社会与市场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雄杰.高职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规划与设计[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2).
[2]戴士弘.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中职;数控技术应用;思考
引言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培养牢固掌握文化基础知识、具备从事数控加工和数控设备操作与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综合职业能力,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管理第一线从事数控设备及其它机电设备操作与维护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笔者简要分析了我市部分中职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思考。
1主要问题
1.1生源少
由于部分学校所处地理位置离本市生源较多的县区较远,不能有效地吸引家长和学生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导致这些学校的在校生总人数逐年下降,甚至出现数控专业报名人数太少开不起来的现象,呈现出招生越来越难的被动局面。
1.2理论教学难
根据最近几年的情况,几乎所有选择上中职学校的都是没有被公办高中录取的学生。不论是高中生还是中职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但是,没被高中录取的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较差。而数控专业并不是纯粹的体力劳动,也需要较好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计算能力等。另外,没被高中录取的学生普遍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就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不能坚持认真听讲,对学习没有积极的心态,这些都对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
1.3实训实习难
中职数控专业是为了培养技能型人才,要掌握技能,自然不能忽视校内实训和顶岗实习。虽然一些学校实训设备充足,但是校内上实训课一个班只能配备一两名指导教师,而操作机床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学生普遍纪律性较差,容易出现野蛮操作,加大了实训的危险性。导致实训时指导教师将精力花在了维持纪律和维护安全方面,降低了实训效率。由于生源减少,学生参加顶岗实习也不能安排带队老师驻厂跟踪服务,极易导致学生偷懒、离职等。进而影响顶岗实习效果,没有为就业打好基础。
1.4就业难
我市虽然是工业城市,但是以有色金属、化工、陶瓷建材等为主,对数控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旺盛,学生更多选择去远离家乡的江苏等制造业较为发达的城市。另外毕业还不能胜任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毕业想拿高新不现实。
1.5创业难
国家鼓励“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学生学汽修,毕业可以创业开汽修店;学烹饪,毕业可以创业开饭馆。但是学数控,毕业如果创业开加工厂购买机床成本太高。
2应对措施
2.1千方百计抓招生
面对生源少这一困局,我认为招生工作不能按部就班、年年重复、没有创新、没有亮点。很多工作都可以和招生联系起来,据我了解,重庆某学校就将感恩教育和招生宣传结合起来,对新生进行感恩教育,教导学生感恩父母、感恩家人。学生通过写家书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向家人报平安,汇报自己学习生活各方面都很好等。家长看完信觉得以前不爱学习调皮捣蛋的孩子进了这个学校变得懂事多了,学校的饮食住宿等各方面条件都不错。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学校的口碑变得越来越好。通过感恩教育,既教育了学生,又宣传了学校。当然做这些工作的前提是求真务实,而不是虚假宣传。
2.2加快教改
针对理论教学难的问题,我觉得应该鼓励一线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关键是形成教师乐意教改的氛围。
2.3重视实训实习
针对实训时操作机床存在危险的问题,我建议为参加实训的师生购买相应的保险,减轻实训指导教师的心理负担。目前中职学校一般采用两年在校学习加一年顶岗实习的模式,学生在校积极性不高。应鼓励老师组织学生在一二年级时适当的去本地的制造企业参加认知学习,增加职业认同感,培养专业学习兴趣。顶岗实习应安排指导老师和实习企业共同管理。如果没条件驻厂,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加强顶岗实习期间的管理,让学生通过顶岗实习进一步提升技能,锻炼综合素质,增加就业竞争力。
2.4提升就业质量
学校应该尽可能筛选专业对口、职业发展空间大的企业推荐学生就业,避免推荐学生到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岗位就业。
2.5提供创业平台
学校应该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积极推进校企合作,盘活现有资源, 为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平台。
3结语
不论是学校发展,还是专业建设,都需要各方面的努力。我市部门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要走出困境,同样需要抓生源、抓教改、抓实训、抓实习、抓就业、抓创业等各方面的努力。而这些工作也不是孤立的,是相辅相成的。比如就业质量提高了,也会促进招生工作。总之,我市部分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有所突破,需要每位职教人的探索和努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数控技术人才培养专业建设
由于数控技术迅速发展,相关数控技术的人才培养已成为各种层次学校的热点。我校也于2002年开办了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配备了师资力量,花巨资引进数控设备,建立了实验室、实习场所。为了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学校的教学质量,我校组织了暑期实践活动。实践企业为徐州天翔铁业有限公司,实践时间持续一个月。内容涉及如下方面。
(一)了解企业性质、生产产品、行业地位、市场辐射、管理模式、企业文化、发展战略等。
(二)了解企业产品生产流程、技术特征、工艺方法、质量检测等生产管理体系。
(三)了解企业生产目标计划、协调、监督手段、考核方式。
(四)了解车间管理模式,目标计划实现与考核,各岗位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
(五)深入了解学生在企业中的情况,收集企业对人才品质的各种信息和对人才规格的要求。
(六)严格按照企业管理要求参加企业生产实践。
根据以上要求,现笔者将实践报告总结如下。
一、企业基本情况简介
徐州天翔铁业有限公司始建于2001年8月,位于徐州市贾汪区工业园,占地面积60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是一家与徐州天工铸铁有限公司合作加工工程机械零部件的股份制企业,现有固定资产5000余万元,其中机械设备2300多万元,公司于2005年9月28日通过GB/T19001-2000idtISO9001:2000标准质量认证。
公司现拥有各类数控车床、数控立式车床、普通车床、加工中心、坐标镗床、铣床、钻床等80多台加工设备及三维坐标检测仪等高精度检测设备,如CK6180数控卧式车床、CKA6150DI数控卧式车床、CK516数控立式车床、VMC600加工中心、数控车床、B1-400K立式升降台铣床、Z3050*16/1中捷摇臂钻床、Z3050*16/1中捷摇臂钻床、TGX4145B单柱座标镗床,具备工程机械各类零部件的加工与检测能力。公司产品深受山东临工、上海龙工、美国卡特比勒的欢迎,并建立了长久密切的供求合作关系。公司工艺技术水平先进,主要产品有:卡特彼勒(CAT)徐州公司挖掘机球墨铸铁件,美国纽荷兰(CNH)公司灰铸铁件,意大利卡拉罗(CARRARO)球墨铸铁件,美国汉尼斯(HENNESSY)铸件,国内工程机械生产厂驱动桥用高韧性、高精度球墨铸铁件等。
二、调研实践结果及分析
(一)企业数控人才需求层次
根据调研情况,我们可把数控技术人才分为三个层次。
1.“蓝领层”
“蓝领层”是指在生产岗位上承担数控机床的具体操作及日常简单维护工作的技术工人,在企业数控技术岗位中占75%,是目前需求量最大的数控技术人才。这类数控技术人才可通过中等职业教育来培养,企业也可依靠自身力量从普通机床操作工中培养。
2.“灰领层”
“灰领层”是指在生产岗位上承担数控编程的工艺人员和数控机床维护、维修人员,这类人员在企业数控技术岗位中占20%,其中数控编程工艺员占9%,数控机床维护、维修人员占11%。此类人员需求量相对少一些,但也非常缺乏,是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抢手人才,待遇较高。此类人员专业知识与技能要求较高,可能通过本科或高职教育作基础培养后,经企业大量实际工作经验积累不断提高。
3.“金领层”
“金领层”人员具备并精通数控操作、数控工艺编程和数控机床维护、维修所需要的综合知识,并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大量实际经验,知识面很广;精通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设计和数控系统的电气设计,掌握数控机床的机电联调;能自行完成数控系统的选型,数控机床的安装、调试、维修和精度优化;能独立完成机床的数控化改造;适合于担任企业的技术负责人或机床厂数控机床产品开发的机电设计主管。
(二)数控技术人才的学历状况
调研数据表明,50%的数控技术人才为中专及以下学历,38.2%为大专学历,仅有10.3%为本科学历,本科以上学历仅占1.5%。可以看出,中等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数控技术人才培养方面大有可为。
(三)数控技术人才的来源渠道
调研数据表明,在企业现有数控技术人才中,依靠企业自身力量培养提高的占16%,而直接从学校招收的学生占68.6%,从社会招聘占15.4%。
1.职业院校学历教育培养的数控人才还很难完全满足企业的需要。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具有不同程度的英语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机械和电气基础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动手能力,但由于在校期间难以积累工艺经验,实际动手能力差,难以满足企业对数控人才的要求。
2.数控人才的培养并非高不可攀,企业可以依靠自身力量从普通机床操作工中培养。这就要求职业院校进一步拓展办学功能,加强校企合作,根据企业用人“订单”培养人才,为企业职工提供在岗、转岗数控技术培训。
(四)对职业素质的要求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越来越重要,企业往往要求毕业生能够同时拥有多方面的技能,要求基本功扎实,应用能力较强,能够团结协作,富于开拓和创新精神,要敬业爱岗,踏实肯干,吃苦耐劳,实际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很强的社会竞争力。
(五)企业对我校毕业生的综合评价
为了更准确地了解我校往届数控专业毕业生的工作情况,我们利用此次实地考察的机会对往届毕业生进行了一次回访,并进行了企业对我校数控专业毕业生综合评价的问卷调查。统计数据显示,企业对我校数控专业毕业生的称职情况的评价较好,满意度较高。综合评价为27%优良,63%称职,10%不称职。数据说明数控专业毕业生在社会中的反映良好,基本能经得起社会的检验,基本能够胜任本职工作,适应相关岗位的要求。另外,调查还包括了企业对毕业生其他素质项目的评价情况。企业对毕业生的职业道德的评价为15%好,65%较好,20%一般,0%差;企业对毕业生专业业务知识的评价为10%好,70较好,10%一般,10%差;对毕业生的基本素质的评价为24%好,56%较好,18%一般,2%差。数据说明用人单位对数控专业毕业生的职业道德、专业业务知识和基本素质较为认可,毕业生在企业中能够表现出较高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数控专业开展的职业素质教育对学生今后的就业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
1.存在的问题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从总体来讲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是正确的,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学生专业理论知识转化能力较差,很难将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2)学生对技能的熟练程度和企业的要求有距离。
(3)学生在学校进行的专业实训和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有距离。
(4)学生专业面不宽,造成就业口径过窄。
2.改进措施
为了达到教改方案的培养目标和业务规格要求,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
(1)紧扣“实用”“实训”两个环节。
为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专业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应用性实用型人才,学校课程设置的架构必须紧扣“实用”、“实训”两个环节,把岗位技能培养融入到课程体系中去,充分开展项目化教学,使课程教学与技能培养充分“对接”。
(2)完善和加强数控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
我校数控专业虽拥有国家级数控实训基地,但是在设备数量上和设备先进性上还有差距,还应该加大投入,紧跟我国数控尤其是企业数控发展水平,实现和企业的无缝对接。
(3)坚持开放式的办学体系,实行校企联合,产、学、研一体化。
虽然我校在数控专业的实训上投入了较多的资金,实训设备条件也相对较好,但是和企业的真实环境总是有距离的,学校不可能投入太多的资金。我们可以利用校企联合、工学结合的方式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在办学中坚持学校走出去,老师走出去,学生走出去,课程走出去。同时,我们也可以把专家学者请进来作高层次的学术报告,也可以请有一线工作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来给学生讲学,一些课程也可请外面工程师来上,甚至可以让企业办到学校来。
(4)推行“一专多能、一生多证”。
我校要安排学生多工种的专业实训,培训学生多方面的技能,同时要充分利用节假日和双休日的时间,让所有实训室向学生开放。这样不仅能充分利用现有的实训场地,提高设备的利用率,而且能为学生考取多个技能证书提供条件。
通过本次调研活动,我们获得了大量第一手信息,也得到了许多启发。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除了继续加强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之外,更应进一步强调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注重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同时增加学校与企业的交流,为学生的就业和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随着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走校企联合、工学结合的办学之路将是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林辉,漆军.珠三角地区数控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与分析[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4).
关键词:卓越技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
2014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指出: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
借助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我们学院作为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应当抓住先机,结合自身优势和办学特色,创新教学模式。2011年学院在全国率先提出高技能人才培养实验,命名为“卓越技师”培养计划,推进建立和完善“双证书”制度。针对学院数控技术专业卓越技师班的培养,在具体实施方案上个人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教学过程安排
围绕数控技术的零件设计、数控编程与加工、数控设备维修与维护三大核心能力,通过一体化教学、顶岗实习等形式实现产学结合,学生向企业员工角色转换,逐步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能力,使毕业生能胜任企业岗位工作。按照职业能力培养的过程,将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学期:基础能力培养
主要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以公共基础课、人文素质课和专业基础课为主,个人爱好选修课程为辅,达到卓越技师应具有的基本素质。
第二、三学期:岗位技能培养阶段
实行“单日理论实训交替”的教学模式,采用一体化教学,实训场地“模拟”企业生产环境,安排普通机床、数控机床操作,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式,将理论与实践无缝对接。实现“学中做”“做中学”。
第四、五学期:岗位综合能力培养阶段
培养学生数控加工工艺分析能力、数控加工与编程能力,日常设备维护维修能力。在实训基地教学中执行“7S”管理制度。
第六学期:顶岗实习
学生毕业后能顺利进入企业,适应企业的各项要求,融入企业环境,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本阶段主要在学生已签约生产企业或本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现场完成顶岗实习任务,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转变。
二、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
素质教育课程以班级组织教学,条件成熟尝试大班教学。专业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以班级分组一体化教学。职业拓展课程可以采用分组教学制,将拓展课程分成若干兴趣组,学生按照个人发展需要选择分组,同一组学生学习课程相同。顶岗实习以企业现场教学为主,定期开展分组集中教学。
教学方法:(1)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让学生体验从项目分析到实施、评价的整个过程,要求从企业生产实际中选择项目载体、提炼学习任务,并通过与现场讲授法、分组讨论法等其他方法的结合,提升教学效果并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交流沟通能力。(2)微课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微课形式直观地将相应案例介绍给学生,如何解决产品加工,监测和质量控制等问题,让学生获得直接经验,提高学习效率。(3)仿真教学。通过计算机虚拟加工环境,结合项目任务进行数控编程和仿真加工,突破硬件设备限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降低教学成本。
三、教学质量考核
实行量化赋分制度,由学院教务处、科研处联合成立的教学督导小组定期对教学过程中的每一环节进行监察,采用专任教师奖励绩效与教学评价挂钩,学生考核与企业标准挂钩的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生管理。安排每学期进行师生职业技能大比武,算入考核范围。
四、顶岗实习安排
顶岗实习是数控技术专业必修课,是在完成本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的学习后,综合运用知识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学习指导由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具有丰富经验的一线岗位技术骨干共同承担,企业落实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的各项教学安排,提供实训、实习的场所与设备,安排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学院已成立李强数控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定期为学生进行企业管理和产品加工的课题培训和指导。
1.校内生产实训,构建“校中厂”生产环境
以“服务企业、校企互利、统一管理、校企互动”为原则,学校提供生产动力、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生产材料,通过引入企业管理标准,进行生产型实训。学校节省了办学成本,提高了学生的实训水平,同时企业也节省了人力成本,实现共赢。目前实训条件完全满足生产要求:实训车间拥有五轴联动加工中心,数控铣床/加工中心、数控车床,平面磨床,线切割机床,电火花设备,CAD/CAM实训室,先进技术(3D打印技术)实训室。拟合作单位:济南精创模具有限公司。
2.校外定岗实习,探索“厂中校”培养方式
顶岗实习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选修课程,利用暑假时间学生以“职工”的身份进入企业定岗实习。学院派两名带队老师全程协调,由企业统一管理,包括学生食宿、交通问题,实训周期8周。拟合作单位:青岛海尔模具有限公司、青岛合创快速制造技术有限公司。第二阶段为必修课程:第六学期,学校和企业签订用人协议书,学生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学校不再统一安排。实训周期16周。拟合作单位:青岛海尔模具有限公司、青岛三利集团、济南精创模具有限公司。
“卓越技师”培养计划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思路,以服务社会为宗旨,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通过深化校企合作、产训结合和工学交替,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创新人才。数控技术卓越技师的培养是对关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的具体实施,对中国制造2025发展蓝图储备战略人才也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建明,秦晓.高职院校实施“卓越技师”人才培养的探索[J].山东纺织经济,2013(10):91-93.
关键词: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G519 文献标识码: A
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和制造设备的大规模数控化,对制造业人才的知能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数控技术专业要适应市场需求,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高起点地培养从事数控加工、模具制造和CAD/CAM技术的机电复合型人才。
一、关于数控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1、人才培养目标
数控专业是机械制造技术、电子技术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相结合的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制造业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各种专业技能,职业素质优良,专业技术适用,实践能力突出,能在数控技术领域面向数控加工、模具设计与制造、CAD/CAM技术等多个不同方向发展,在生产第一线从事数控设备的操作、编程、维护以及生产组织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2、培养规格
知识方面,要求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制图、力学、机械设计理论与制造技术、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数控技术、CAD/CAM技术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知识。
能力方面:要求具有熟练运用和操作CAD/CAM软件进行一般机械和模具的设计和制造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通过省计算机一级或国家计算机二级水平测试和AutoCAD操作四级考试,获得证书;具有熟练编制先进数控机床(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电火花机、线切割机等)加工程序及操作数控机床和特种加工机床的能力,并取得数控机床操作高级证书或美国EDS公司UG认证证书,具有本专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消化、吸收和应用的基本能力;了解现代制造企业的运作模式,以及生产第一线技术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等。
素质方面:要求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品质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素质,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能正确应用本国语言文字,能较为流畅地阅读本专业英文技术资料,具有一定的英汉互译(笔译)专业技术资料能力和技术交流能力;具有较好的协作能力、公关能力、适应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等非技术性的相关能力。
3、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数控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可用“山”字回转体模型来表示。底面代表基本素质平台,反映基本规格要求,是学生能力发展的基础,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中心的主峰代表专业核心能力的水平,是专业特色的标志;周围的群峰代表非技术性的相关能力所能达到的高度,它们与主峰相互结合,形成综合能力。我们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突出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发展多种相关能力,提高职业综合素质,以形成高职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
二、高职数控技术专业教学现状
从目前高职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情况来看,主要存在着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教师教学目标不明确。由于高职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是面向社会培养技术型的人才,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将教学目标设定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使学生掌握全面的知识。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有悖于高职教育的初衷,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目标下接受教育,其最终的结果会导致学生掌握的理论性知识较为全面,但是实际的动手操作技能非常欠缺,学生在应聘的过程中,无法满足相关企业的用人要求,严重的影响到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在高职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对教学目标进行改革。(2)教学方法有待创新。由于数控技术专业涉及到的教学内容较多,主要涉及到数控机床、数控机床电气控制、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CAD/CAM应用等等,而教师多年来一成不变的采用同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产生疲劳感,并且导致学生无法对教师教授的内容感兴趣,影响到学生对于该专业知识的掌握,长此以往,将会形成恶性循环,最终造成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的低下。(3)对学生评价方式单一,评价过程不合理。在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水平等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教师的评价方式非常单一,主要是通过笔试的方式,考察学生的学习成绩。这种方式无法全面的了解学生的习水平等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教师的评价方式非常单一,主要是通过笔试的方式,考察学生的学习成绩。这种方式无法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无法及时的发现学生学习方面存在着的问题,影响到教师对学生的科学评定,最终影响到学生的良好学习和发展。
三、高职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措施分析
1、改革教学目标
在高职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改革教学目标,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根据高职学校办学的宗旨、专业的特点以及学生日后的发展需求进行设定。由于学生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主要是成为企业中的一线技术员工,因此,学生在高职学校的学习期间,需要全面的掌握相关专业的技术操作,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针对于数控技术专业的教学目标应该设定为,在学生全面掌握理论性知识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熟练相关操作的流程和技巧。教师通过对数控技术专业教学目标进行改革,有助于为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提供一个正确的方向,实现培养优秀人才的目的。
2、创新教学方法
在教学改革中,教师还应该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由于学生处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非常强,而教师单纯的采用一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长时间会产生厌烦感,进而也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像,时下比较流行的教学方法,互动教学法、合作学习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等,教师可以根据数控技术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的进行应用,并且在应用的过程中还应该进行进一步创新,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3、改革课时结构,充分重视实践教学
针对于目前在高职数控技术专业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应该在教学改革中有效的调整课时结构,充分的重视实践教学。教师可以根据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内容的多少,将课时进行合理的划分,并且应该本着每学期的课时,三分之二进行理论性知识的教学,三分之一进行实践教学,并且将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合理的结合,使学生在掌握一部分的理论性知识之后,立刻进行实践,及时的帮助学生将理论性知识转化成为实践操作技能,使学生逐渐的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成为企业需要的优秀人才。
五、总结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了解到,在高职数控技术专业进行有效的教学改革,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激发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勇于实践的能力,满足企业和市场对学生的需求和要求。提升整个专业的教学层次,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程荣龙,李大胜,张辉,王继利,杨兆军,李国发,朱晓翠.浅谈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