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字营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一个科技快速发展,沟通模式不断变化的市场背景下,什么样的营销传播策略才是有效的?数字化,在实现有效营销传播的过程中,具有什么样的价值和意义?又有什么是需要小心和提防的?
定义数字营销
数字化,以及数字化转型,在今天已经是个非常热门的商业策略问题了。而与之相应的数字营销,更是重要且紧急的课题。许多传统企业和机构都在艰难地学习这一领域的新知识、新技能。
可惜,由于技术发展和市场变化太快,理论性的分析和研究基本跟不上实践的需要,而系统性的实践总结和策略思考则大多以个人经验的模式暂存在部分领先的公司和机构中。于是,很大程度上,我们只能见招拆招,在实践中自己摸索。
幸运的是,虽然市场环境的变化很大,但是前人关于营销和商业模式分析的理论总结,如德鲁克、莱维特等管理大师在半个世纪前对于企业目标和营销作用的论述,今天依然有助于我们看清处境,选择策略。而一些优秀公司的市场实践,也能够在不同的维度上,给我们以积极的参考。
但是,在讨论数字营销的可行性策略之前,有必要先明确的一个问题是,数字营销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数字营销只不过是一项为了短期市场目标,模仿成功模式、追赶市场先行者的事务性工作,那么所投入的努力和资源,大部分可能都只会变成一种新的浪费。
因为,对于真正成功的数字营销实践而言,媒介选择、用户到达、消费转化等市场指标,虽然同样重要,也同样被高度重视,但却远不是事情的全部。在乔布斯的苹果、贝索斯的亚马逊、哈斯汀斯的Netflix,以及Nike+等成功的数字营销案例中,我们会看到,系统性的策略、方法和原则往往具有更大的力量。具体的营销传播活动,都被打包进了一整套与最终消费相关的活动中,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企业的市场成功。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数字营销可以被定义为:以数字化技术为手段,以系统化分析为方法,以建立有效连接为指向,以创造和留住顾客为目标的商业管理模式。是一个发现、创造、激发和满足顾客需求的统一过程。
这个定义是相对抽象的,既不包括社交媒体,也并不考虑消费转化,甚至没有提及产品、渠道,没有细分定位策略等方面的要素。但是它设定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框架,为具体的数字营销工作提供了一个可以参考的坐标系。
可以理解的是,身处具体的市场位置,面临纷繁复杂的市场挑战的时候,我们有着太多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也有着太多需要协调和妥协的因素。很多时候,数字营销工作的目的指向和整体框架会被忽略,在具体工作中陷入一种类似“短视症”的窘境。
此外,更为重要的是,这是一个可以扩展的理论框架,可以有效统合传播、定位、渠道、产品等方面的营销实践策略,破除我们可能碰上的一些迷思和短视。
这些“数字营销短视症”包括,把社交媒体看作了数字营销的“真北”,甚至是全部;对数字媒体传播效果指标的迷信;对数字媒体以外的“数字”的忽视;对于与顾客连接的理解单一化;对于创造顾客的忽视;以及对于留住顾客的策略的偏差等。
针对这样一些短视症,本文在数字营销概念框架的基础上,扩展和总结了四点操作性定义,分别指向媒体策略、管理模式、定位策略、战略框架等方面的商业实践需要。其中隐含着一个从战术到战略的论述逻辑。
数字营销的传播
不等于移动社交网络投入
数字营销当然不只是简单的在数字媒体进行广告投放,不过应用数字媒体进行广告投放却是数字媒体一项重要的组成要素和市场功能。但是,在数字化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又有什么媒体不是数字化呢?
即使很传统的广播,也已经有了先进的数字模式,更不用说借助互联网进化出来的新的广播媒体,如豆瓣FM、荔枝、喜马拉雅等等。而一些曾经很新的网络媒体,比如门户网站,则已经被列入“传统”的广告投放类型了。
可以说,把数字营销理解为移动社交网络等新兴媒体的投入,是第一个数字营销短视症。
移动社交网络的神话主要在于两点:省钱和精准。
2016年末,一则不太起眼的财经新闻,在数字营销问题上带来了发人深省的启示。可口可乐公司的全球首席营销官Marcos de Quintos在一次行I会议上为电视广告辩护,认为其能够提供货真价实的效果,同时质疑可口可乐在过去几年里的数字营销实践成效。他们给出的证据是,从2014年至今,可口可乐的广告费用每花出1美元,通过电视广告获得的回报是2.13美元,而通过数字广告仅获得 1.26 美元。
无独有偶,在稍早的8月份,另一位广告巨头宝洁公司也发出了“不再看好精准投放”的声音,计划在新财年的广告投入预算中削减对Facebook等社交媒体网络的投放。
和国际市场不同的是,在今日的中国市场语境下,说到数字营销,基本上等于是在说微信和微博。而二者最大的价值在于,企业可以拥有自己的媒体渠道,可以获得许多“免费”的广告曝光。但是这个逻辑的悖论在于,只有更加优质的内容,才有可能获得更多的转发。而能够迎合公众兴趣的幼稚内容,制作和策划成本并不低,再加上社交账号的日常维护成本,以及更为重要的引流大号的费用,性价比未必就是最好的。
另外,因为小米、乐视等新玩家的入局,电视事实上也早已不再是传统的大众媒体了。媒体类型的变化,对于营销传播策略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因此,有必要回归数字营销传播的基本框架,重新审视我们对于“数字媒体”的定义,以更为广泛的视角来综合应用媒体,实现更好的营销效果。
不过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前提,是对营销的“数字”进行系统化的分析。
数字营销的数字
需要系统化分析来变现
数字营销的数字,绝不仅仅指的是数字媒体。一次次传播活动累积的顾客及潜在顾客数据显然是更具价值的,不但可以更为直接地了解需求,而且还能一定程度上节省调研费用。不过从运营的角度来说,“数字”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意义,那就是实现营销管理的系统化,让企业升级成为分析型竞争者,获得更多的市场优势。
可口可乐对于电视传播效果反思的案例,除了帮助我们扩展对数字媒体的定义之外,还有一点值得所有其他广告主学习的,那就是对于媒体投放效果的精确计算,以及更进一步的策略应用。广告的投入回报(ROI)是经典且重要的传播效果的考核指标,可以精确地得出电视广告投放和社交媒体投放的投入回报数据,但是实现具有营销管理意义的传播效果分析却并不容易。
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中有一条至关重要的会计原则,那就是每一个经营单位都要细致地计算自己的投入回报。
而信息技术管理学教授达文・波特早在十年前就已经在呼吁企业积极转型成为“杀手级应用”(Killer App)――以全新的方式采集和应用数据,从而颠覆性地超越用户期待,优化运营效率,将技术从支持性工具转变为战略性武器。
要超越数字营销在“数字”上的短视,至少要做到两点:首先,判别数字媒体的实际传播效果;其次,从企业营销目标出发,快速计算投入回报数据,并且以此为参考,迭代修正下一步的营销计划。
2016年9月29日,微信清理第三方刷号数据,微信公众号经历了戏剧性的脱裤门事件,许多看似效果非凡的公众号一下子失去了光环。
对于广告主来说,营销效果实在不能仅仅用传播量的数据来考核。但是,真正有意义的投入产出比数据,一定是跟企业的营销目标有关的。同时,也需要在企业战略和市场角色的框架下来具体考量。
数字营销的顾客连接
需要适应企业的市场角色
通常来说,微博/微信的粉丝数量增长,顾客数据累积,用户社区活跃度增强,应该是数字营销看重的工作成绩。但是这些市场效果如果不能带来企业具有战略意义的商业价值,那就未必是真正有意义的。数字营销需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市场角色,以及战略诉求。
宝洁之所以不再那么看好Facebook等社交网络,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过于精准”。对于宝洁和可口可乐这样的公司来说,精准的潜在消费者到达未必就是最好的广告效果。因为它提供的是大众化、低技术含量的产品,既没有多少的功能讨论价值,也没有多大的情感分享空间。
大众化产品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销售主要来自“轻顾客”,即购买决策简单的低频消费,甚至是偶尔消费的顾客。也就是说,可口可乐的生意并非依靠每天都喝可乐的人,而是千百万每年喝一次或两次的顾客。
宝洁产品消费也具有类似的特征。他们发现在Facebook上的广告投放应该触达更广大的受众。比如,宝洁曾经推出了一个新品空气清洁剂,把广告精准锁定在宠物拥有者和家庭,但是销售上不去。而把广告受众面扩大到Facebook和其他地方所有18岁以上的人群,结果销量上去了。这意味着,定位模糊一些的大量投放,有时候效果比精准定位的少量人群投放更好。
高频率、高卷入、高热度的顾客沟通从来是比较少的。通常出现在具有相对较高的复杂度产品品类之中,比如电脑、手机,用户甚至会自发性地组成社区讨论相关技术问题。但是即便如此,拥有大量狂热粉丝和高活跃度论坛的小米,在2016年同样走下了神坛,把市场领先者的位置让给了一直采用传统广告代言模式的OPPO和VIVO。而小米也开始了大量的线下广告投放和推广。
上述数字营销“不适应”企业市场角色的案例,其实指向的是“细分定位”的短视。而数字营销在定位上的战略性错位,很多时候是一个组织难题。
直到今天,许多企业的领导层对于数字营销的理解还是有限的,于是战略决策上难免会出现偏差。而数字营销仍然还是由品牌或者营销部下面的“数字营销组”来担纲。作为低层级的部门,不太可能有权限去主导公司的市场战略,甚至于可能对公司战略存在理解上的偏差。两个偏差相加,后果可能是难以估量的。
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几乎所有企业的发展方向,而不同的市场角色、竞争处境,也给企业带来了不同的挑战和机会。从数字营销的角度来说,最重要的原则,是让数字营销的运营和管理可以有效配合企业的发展战略。
数字营销的价值
在于帮助实现企业的整体战略
社交网络风潮的不确定性,有可能创造一些惊人的奇迹和意外的效果。但是将偶然性的奇迹转化为实在的商业价值,就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了。
杜蕾斯作为微博最成功的营销案例,引爆点是雨鞋套的绝妙创意。但是杜蕾斯的成功,绝不仅仅是因为一次的,而是持续不断的有段子供大家娱乐,能引发话题。这背后的营销传播管理工作并不那么简单。大势刚起的微博热潮,自带话题价值的产品,出色的创意团队,以及敢放手的企业高层,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全齐,可遇不可求。
如果说杜蕾斯的成功具有幸运的偶然性,那么奥利奥的成功案例则在数字营销的运营管理上具有更大的启发意义。
2013年2月3日,美国电视收视最高的体育赛事“超级碗”在直播中突发停电。要知道,那是一个类似中国春晚的全民参与性节目,包括球员、现场球迷和观众在内的亿万美国人民,在黑暗中一起等待了34分钟。这期间,奥利奥的推特账号发送了一条消息:图片上,黑暗的房间被一块孤独的饼干照亮,配图文字是“你在黑暗中,也能蘸一蘸”。
这条推文收获了15000的转发和20000的点赞。直接效果一般。但是因榇匆夂褪被实在很巧妙,被一再地报道和转发,最后总共获得了5.25亿的“免费媒体曝光”,并且拿了许多的广告奖项。
但是这个案例最大的参考价值,还在于奥利奥及其公司背后的工作。首先是有整体策划和长期预备,在超级碗赛事前半年的时间就一直在创意和推送类似的推文。其次,在事件营销完成后积极推动后续传播,包括动员媒体报道和参选广告奖项。第三,最重要的是,奥利奥优化了自己的流程,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完成了推文的审批,赶上了这个意外的停电事件。要知道,对于500强企业来说,哪怕就是140字的推文,也需要各级老板以及法务的层层审批,如果没有前面的长期预演和优化调整,是没有可能实现快速反应的。
奥利奥的停电事件营销可以说完美诠释了数字营销之于企业战略的价值。不过,这一案例最多只能算是对企业战略的支持及局部实现。更能体现数字营销的战略意义的案例,是耐克的“Nike+”。
“Nike+”的成功没有那么多的戏剧性,但是仅仅“Nike+赛跑全人类”一项活动,直接参与人数就能创下全球纪录。而“Nike+”运动套装的不断发展,已经让耐克成功实现了数字化转型,不但开拓了数字化产品市场,而且有效拉动了传统运动用品市场的发展。另外,耐克借助这一新的产品和系列活动,成功拉近了自己与年轻消费者的距离,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了令人羡慕的基础。而这一成功的起点,始于同苹果合作的“Nike+ iPod”套装。
首先看看移动的数据:
移动的应用和设备在不断创新,用户也在不断增加,移动商务的发展势头也不用多说了,大家有目共睹。下面再来看看视频的一些数据。
在国内,电视的龙头地位依然没有动摇,但是网络视频营销已出现好几年了,并且随着互联网发展的越来越强大,视频与互联网的结合将会更加展现出其优势:感染力强、形式多样、互动性强、传播速度快等。根据数据可以看出,不管是在线视频还是移动视频,浏览量在不断上升,这是一块可挖掘的市场。
下面再来看看2012年数字媒体渠道的数据。
数据可以看出,在线广告的使用率是最高的,增长最快的是社交媒体。在线广告想要做的好,就要做到能提供有吸引力的内容:品牌的视频、互动游戏、移动应用、数字竞赛等,用这些内容可以在平台上与受众无缝接触。另外,2012年美国在线视频广告的花费将会超过30亿美元,这个增长会超过其他所有的在线广告形式。
下面不得不提的就是社会化网络了,看看美国社会化网络的增长情况。
过去的几年里,社会化网络可谓是风生水起,增速惊人,接下来的几年中,增速将会有所缓和。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社会化网络的广告效益为55.3亿美元,2012年将超80亿美元。其中,2012年Facebook在美国的广告效益就将达28.9亿美元。虽然成绩不错,但Facebook仍需继续努力,根据BrightEdge在2011年11月16日的统计,Top100品牌企业中,有93%在Facebook上有企业页面,有61在Google+上有企业页面,而Google+在2011年11月7日才推出的。
上面说了几个方面的数据,最后来看看对于企业有什么样的启示。
关键发现:
ClearSaleing的在线广告研究为社会化媒体在创造和加强用户意愿、提升转换质量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社交和展示广告带来更高的收入:尽管社会化媒体不是带来最高流量的渠道,但在用户购买路径上的社会化媒体展示能带来更高价值的订单,其每订单收入为280美元,比自然搜索和付费搜索加起来带来的每订单收入(230.07美元)还高。而转换路径上的展示广告则能让每订单收入从总体渠道的每订均收入的135.37美元增长65%至206美元。
社会化媒体带来高质量的转换:社会化媒体被证明是提升购买意愿的核心渠道,当社会化媒体展示在用户购买路径中时,社会化媒体每点击的收入为5.24美元,比付费搜索(4.38美元)高20%,比自然搜索高84%。
展示广告导入能力不一:高级商在导入阶段的导入率是广告网络的两倍,是DSP导入能力的4倍,三者分别为8.4%、3.62%和1.58%。
东莞市以纯集团有限公司市场总监
2009年进入以纯集团市场部工作至今,负责品牌形象与建设、市场策略与营销推广,2011年凭借以纯“时尚快分享”营销活动获得ADWORLD2011年度金营销“年度最佳整合营销大奖”。2007~2009年就职于以纯集团华东分公司,负责品牌零售系统管理。2004~2008年就读于浙江工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
数字化让时尚变得不再遥不可及,让时尚变得更好玩。我们希望在新兴数字技术、心理刺激、互动乐趣和利益回馈之间找到一个绝佳的平衡。
以纯作为大众时尚服饰领导品牌,在中国地区一直占据着市场重要份额。2011年,以纯率先利用新兴数字化营销模式,在同类品牌中脱颖而出。
2011年,为了应对国际时尚品牌在国内市场大面积扩张的挑战,也为了重新塑造品牌年轻新形象,以纯用最新的AR互动试衣技术与其代言人强大的偶像人气相结合,展开了一场传统行业的“时尚快分享”整合营销战。
在这次数字化整合营销活动中,以纯选择了AR试衣这一新技术,是国内第一家将AR技术整合为线上、线下营销配合的服装品牌。以纯主要是实体店为主,而AR技术能够将网络虚拟和现实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给消费者带来前所未有的购物体验。在活动的第一周内,AR互动试衣的Minisite访客超过20万人次。
同一时间在传播媒介上,以纯也利用电视、网络、车站大牌、户外广告等各种渠道进行全平台覆盖传播。其选择深度联姻互联网、进行大规模整合营销的做法,开启行业先河。
据最终统计的数据,在半个月的活动期间,上万件附赠AR码的时尚分享款服饰被售出,至少直接促进了上万件产品的销售,而这个数字还不包括顾客在AR码试衣后可享受折扣二次消费数据。通过这次营销取得了如此亮眼的成绩,也证明了它的成功。
2012年,以纯整体营销重点将持续围绕“SHARE IN时尚快分享”的品牌口号,通过两大板块:明星-粉丝经济和线上线下消费者数字体验,来引流更多的消费者到实体店铺中参与体验,分享时尚,并最终转化为消费力。
以纯将继续加大数字体验技术、新数字媒体的投入,扩大数字体验旗舰店数量。新媒体的投入占比将超过总体预算的50%。之所以对新媒体投入如此之大,是为了巩固我们的数字营销模式。我们将通过建立维护以纯微博矩阵,扩大现有目标消费群体的传播力,更准确地到达消费者所在区域。此外,我们还将在重点实体店铺中投入更多的新技术资源,增加线上线下明星与消费者互动、人机互动和其他新兴消费者体验途径,更加精准、更加有效地将以纯“分享快时尚”的概念传达到消费者心中。只要是目标消费者感兴趣的,就是以纯将会“分享”给大家的。我们希望在新兴数字技术、心理刺激、互动乐趣和利益回馈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
【2012营销风向标】
Q:2011年的营销感悟是?请用一句话说明。
A:新技术、数字化营销整合模式改变当下传统媒体营销模式时也正改变着消费者行为模式,我们必须用当下的语言才能更好地传达信息。
自从You tube在全世界备受追捧之后,网络视频成为了一个让消费者异常兴奋的平台,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的调查显示,在网上浏览视频的消费者的比例已经达到36.3%。而电视厂商互联网电视产品的推出,也让网络视频渗入传统电视终端。
与传统的电视广告相比,网络视频营销有独特的优势——双向的沟通,消费者可以与别人分享自己喜欢的视频,甚至还可以参与到网络视频的创作当中;而且,网络视频是24小时全天候的,而电视对于白领、高端消费群体,影响仅仅是有限的几个小时,比如黄金时段。
此外,网络视频在广告形式上比电视更加多元和灵活。比如网络视频前的贴片广告、视频中的植入式广告,以及企业创作的供网友传播的病毒式视频等等,都充满着想象空间。
上海通用2009年通过拍摄《野蛮女友买车》、《可乐、曼妥思、新乐骋》和《胆小男和疯狂试驾会》等非常轻松和带有娱乐精神的视频,在网络上进行病毒式传播,形成消费者之间自动自发的传播和扩散,流行一时,让网民以比较轻松和生动的方式记住了通用汽车的品牌和其中展现的新产品。
网络剧更成为一种全新的传播媒介,例如上海大众与新浪汽车联合策划的朗逸《努力 汽车梦》的国内首部汽车网络概念剧,以及骏捷FRV网络剧《一路有你》都引起了网友的高度关注。
有创意的营销策划还可以让网络视频与电视之间形成相互的补充,让营销传播效果最大化。
例如,2009年元月开始在浙江卫视和新浪网同步播出的反映80后爱情的节目《因为爱》则是颠覆了传统电视生产模式——由哇哈哈“营养快线”赞助,新浪投入网络推广资源,浙江卫视投入节目的制作和自身传播资源,线上线下同步播出,网络直播推动了电视台收视率的提升,快速自然地传递了该品牌时尚健康的品牌调性。
全球的很多大公司对此变化嗅觉灵敏,可口可乐、帝亚吉欧和联合利华都加入了网络视频营销大军。网络视频能够带来数百万的观众,但是成本却比在电视节目中投放广告低得多。
趋势二、以互联网为中心的营销引爆模式形成
过去的营销传播,基本遵循了传统媒体为主+网络媒体为辅的方式,因此很多企业通常会选择在电视、报纸、杂志和广播等平台上先进行大规模的广告投放,然后再考虑将互联网作为传播的补充。
但是,受众对传统媒体的注意力不断被新媒体分散,互联网不断向各个群体渗透,纯粹依靠传统媒体来形成影响力并撬动消费已经不再有效,并且可能代价不菲,却收效甚微。
一些品牌正在改写这种从传统媒体开始的营销传播模式,大胆利用互联网作为引爆平台。例如2009年中粮集团将旗下的果汁品牌“悦活”植入到了“开心网”的种地游戏中,知名度迅速攀升,游戏玩家不仅仅停留于虚拟的游戏中,通过随机抽奖系统,还可以将实体的“悦活”果汁通过线下配送体系送到朋友手中。而北京的各大商超,“悦活”产品的展示也与网上遥相呼应。通过互联网,悦活品牌在白领中的形成认知度后,中粮集团才开始利用传统的广播、电视等媒体进行更大范围的传播,而其引爆点却是来自网络。
因此,企业需要重新思考品牌的传播路径,以及调整预算的分配。例如,诺基亚在推出首款触控音乐手机5800 Xpress Music时,策划举办了一次网络演唱会。这场名为“诺基亚玩乐派对”的全互动网络直播演唱会,颠覆了传统演唱会和网络直播中观众只能被动观看的规则。除了在演唱会前夕,网民可以通过网络投票选出自己喜欢的音乐人和表演曲目之外,在通过网络观看演唱会的过程中,网友可以自主选择不同的观看角度,通过网络将鲜花、掌声和热吻送给表演歌手,与歌手们在线聊天,还可以通过短信和在线投票选出返场演出的歌手,更有机会在线与舞台上的歌手视频对话。
趋势三、社会化媒体造就微营销时代
2009年,中国的SNS异军突起,以开心网为代表的社交网站顿时成为流行,网上“偷菜”的游戏也在短时间内席卷网络,如今就连很多农村的农民都积极地上网偷菜。这些来自网民自主创造和交叉扩散影响的平台(即时通讯工具、SNS、博客、微博客),改变了过去要靠“广而告之”的依托大的传统媒体的营销传播模式,以及一切以选择正统权威媒体的营销逻辑,在社会化媒体平台上,人人都是播音员,人人都是新媒体,这种依靠个人力量推动的营销具有难以想象的影响力。
2010年,中粮集团原创开发的首款网络互动游戏于1月上线,将旗下的主打粮油产品植入游戏之中,将每一款产品从最初的田间种植到工厂加工、仓储、运输,乃至最终到餐桌的一条产业链的完整过程融入其中,寓教于乐,传递中粮品牌理念和产品信息。
这款游戏充分利用了MSN平台同时融入了社交游戏的元素,基于MSN平台的网络互动游戏中,玩的全都是中粮集团旗下产品,从玉米油到大米,从葡萄酒到巧克力、方便面,玩家可以选择水稻、玉米、葡萄、小麦、可可中的任一作物从种子培育开始,经过种植、仓储、运输等环节,最终生产出大米、玉米油等终端产品。
玩家除了自己玩之外,可以邀请同事朋友参加,接受邀请并且能够完成全部游戏环节的人越多,获得的奖品也就越丰厚。中粮集团宣称准备了上百万元的奖品,主要是中粮集团的粮油产品。
微博客也在中国显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比如Twitter就开发了“品牌频道”,企业可以在Twitter构建品牌页面,同时组建多种品牌小组,同一品牌的粉丝能够聚合在一起。全球IT巨头戴尔从 2007年 3月开始使用Twitter企业平台,目前戴尔官方网站上已拥有 65个 Twitter群组。截止到现在,戴尔已经在 Twitter内获得了约 100万美元的销售收入。
趋势四、数字营销跨媒体化
数字营销不只是互联网,事实上,很多传统的营销方式都可以融入数字化的理念,从而增强营销的穿透力,甚至很多时候仅仅是在创意上做一些新的设想,加入一些新的技术元素,就可以让传播变得更加生动。
例如,冰纯嘉士伯于2007年底提出了 “不准不开心”的品牌核心理念,为了传播这个理念,冰纯嘉士伯将候车厅进行了改造,2008年7月20日在广州最为繁华、人流量最大的10个公交车候车亭站点推出全国第一个互动式的候车亭,候车亭的测试牌上分别有两处“开心”与“不开心”的测试区,只要用手在“笑脸”或者“哭脸”的表情上轻轻碰触一下,“开心”或者“不开心”区的LED计数板上就会增加消费者的一票。
这项基于户外的数字营销活动先后在广州、成都、昆明、西安4座城市总共吸引了近300万市民踊跃参与,并成为一个社会话题,使得其品牌传播最大化。
除户外媒体之外,手机也是数字营销的一个新工具。例如,在东京,在最繁忙的午餐时间,当你走出办公室,你的手机响起短信声,告诉你附近哪些餐馆还有座,餐馆的详细信息就在你眼前的户外广告牌上展示,一切都可以联系互动;阿迪达斯做了一个名为“我的教练”(miCoach)的项目,它没有选择更潮流的装置,而是开发了一个手机教练的软件,显示你在跑步时的消耗和状态,并通过软件记录,为你提供最好的计划和建议,督促和指导,以宣传阿迪达斯的体育精神。
数字营销事实上已经超越了数字的范畴,而成为了跨媒体的整合营销。如何透过不同的数字化平台、营销工具和媒体,来做到营销传播的整合,才是企业最大的挑战。
趋势五、从数字营销到电子商务
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选择在网上购物,2009年中国网上交易额预计超过2500亿,网上购物不仅吸引年轻人和女性群体,也成为中国的新兴富裕阶层的购物方式之一。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数据显示,中国新富群体平均网上年度购物频次达10次,并且50%以上的新富表示未来会继续进行网购活动
2009年,宝洁在网上开设了专卖店,以“e生活家”的店铺名亮相淘宝商城,网店内上架的百余种宝洁商品,几乎涵盖了旗下海飞丝、玉兰油、帮宝适、佳洁士、吉列等知名日用品品牌,低折扣、会员制等等是这个专卖店的一大特色。而宝洁和淘宝的合作,考虑的不只是销售额上的直接获益,更认为淘宝能够提供一种创新的营销模式,从消费者研究、消费者参与的设计到试用,以及产品的系列开发、售出,淘宝能提供线下销售网络给不了的全方位回馈。
数字化还在影响着人们购买汽车等耐用消费品和奢侈品的行为方式,例如新浪针对汽车消费者推出网上4S店,把网络独具的3D展示和互动的功能发挥到极致, 通过模拟线下售车的全过程, 让汽车购销双方足不出户即可实现网上看车、选车、咨询、订单生成的全过程;网友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轻松便捷地完成选车购车的全过程,还可享受各种线下4S店没有的特别优惠,这也为汽车品牌缔造了一个新的数字营销空间。
在中国的年轻白领和在校大学生中兴起了一个“抄号族”,她们喜欢高品质的品牌产品,乃至奢侈品和“限量版”,但是又希望物美价廉,于是,终日游逛于商场和专卖店,记下货号,记下尺码,然后去网上购买,争取更便宜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