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上语文课总结

上语文课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上语文课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上语文课总结

上语文课总结范文第1篇

不经意间,一学期的时光匆匆过去。回首一学期来的备课组活动,感慨良多,现扼要总结如下:

一、主要成绩:

1.集体备课求真务实。集体备课统一规划,以课堂教学常规教学研究为主,每周备课坚持中心发言人制度,中心发言人将发言材料印发给每位同志,集中备课时学要素,规范教学行为,重视重难点的突破,重视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老、中、青年教师畅所欲言,献计献策,大大减少了教师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对“教学六认真”的贯彻和落实,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成长,指导性和实效性较强。组内学术气氛浓厚,一个团结和谐、求真务实的集体正在形成。

2.教师培训渐成体系。本备课组共有17名语文教师,三年以上教学经验的仅有6人,其余12名教师均为踏上教育岗位不久的年轻人。备课组十分重视对他们的培养工作:首先,采取了中心发言、上公开课、听课导课、结帮学对子等多种形式对青年教师进行悉心指导。其次,尽可能为他们创设展露才华的舞台,如推荐虞芳老师参加学校的配音、演讲、板报等活动,鼓励张健老师等参加课件比赛,让肖桂兰、王强等老师到学校“教育论坛”发言……推动他们尽快成长成熟。再次,在教学的过程中,随时留心他们的闪光点和不足,或褒扬或提醒,重在研讨问题、指导示范。如个人教案,要求他们设计规范、过程流畅、材料翔实,重难点突出,教法、学法明显,坚持写教学后记,注意教学的反馈和反思。周记批改,以王强老师为例,说明全收全查、有等级和评语,评语重对学生激励、沟通、指导的评改方法;作文指导,以邵明灿老师做示范,突出眉批、旁批与总评相结合,教师评析与学生自改、互改相结合,重在实效的方法。第四,结合教委的督导、学校的青年教师“六个一”工程、青年教师公开课、汇报课等活动,相机诱导,兴教学教研之风,求稳步上升之效。第五,老少搭配“结对子”,老教师的经验、技巧和青年教师的新观念、灵性相得益彰,从备课、课堂组织、试卷命题……相互学习,共同探讨,一齐进步。

3.青年教师进步显著。通过营造和谐、民主、进取的氛围,通过全程的关注与指导,通过备课、听课、议课等形式,青年教师也虚心学习、潜心钻研、博采众长,本备课组的年轻人成熟很快,成绩斐然。虞芳、张伟、肖桂兰、鲜金蓉、彭红等老师逐渐由教育的新手成为深受学生喜爱的能手,黄大东、蒲进、黄仕刚老师在做好班主任的同时,也逐渐成长为教学的一把好手。

二、努力方向

1.理念方面,对学情、学案、能力提升训练等方面的研究还需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在新课标下如何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备足学情,有力调控课堂节奏和氛围,尽可能多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留足学生思考和笔记的时间,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备课方面,可探讨如何进一步发挥集体的智慧和优势。由于教学任务中,作业批改量大,受检内容多,教师用于深钻教材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更不用说课外挤用时间多读点书了。可提前将下期教学任务分派给各位教师,每个教师只负责2-3篇课文的教案准备,要求教师要参考多种教辅资料,深入钻研教材,写出内容深入材料详尽的教案;学期开始时,备课组收集整理成母教案,印发给各位教师,由各位教师在根据该班具体情况修订、补充、完善。

上语文课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语文味教师读写品

从2009年以来,我学校都在尝试昌乐二中、洋思中学的课堂模式,形成了基本的“学案引导学生自学、学生质疑师生互动、展示交流教师精讲、总结提升达标检测”课堂四模块,我们的语文课堂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自主、质疑、展示、精讲,成了新形势下课堂的主流。在这样轰轰烈烈的课堂改革中,我们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好像语文课原来特有的那种品、赏功能缺失了。不可否认,课改后我们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知识的传授者,而成为了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但我们始终坚信,语文课一定要有语文味。有位名家曾说过:“语文课堂要充满诗情,要让学生享受语文学习,教师享受语文教学;让课堂充满文化气息,文而不野,雅而不俗,活而不乱,情趣盎然。”一句话,我们的语文课一定要有语文味。语文的本体是什么?——听说读写练、字词句段篇。语文要学的就是这些。具体来说,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那么,语文课怎样才能上出语文味?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浅谈以下几点拙见。

一、语文教师必须先有“语文味”

在课改中,教师一定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教师首先要知道哪些东西不属于语文。语文课不是政治课,不是德育课,不是审美教育课,不是纯粹的思维训练课,不是花哨的综艺活动课,不是天文地理课或其他自然知识课,也不全是语言课、语文知识课或文学课。无论把语文课上成上述单纯的那一种课,都与语文味是背道而驰的,或者说不是我们所提倡和期待的。

语文课一定要上出语文的味道,这就要求我们每位语文教师必须先有“语文味”:把培养学生的语感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要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感悟汉语言的一些基本规律与特点。其次,教师自身要不断提高汉语言的素养和语感水平,需要教师有对语言敏锐的把握能力和良好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二、语文课上读出语文味

读,是学习语文的最好方法。“识字、读书、做文章,中国古代教育就干这三件事。”语文课是一门“抑扬顿挫”的艺术,我们应该给学生营造一个多读书、读好书的氛围,读要贯穿教学整体。读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中,对文章的感知靠读,感悟靠读,理解靠读,情感的熏陶也靠读。语文味是读出来的,反复地读、思考着读、美美地读。让学生通过范读、默读、诵读等途径,从整体上感受语言,在读的过程中逐步感知与理解文章。从而形成正确的语感、丰富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离不开诵读,诵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是诵读者与文本言语之声的碰撞、交流、融合,以读代讲、代问;以读传知、悟情;以读启思、悟理;以读赏美悟神,通过读,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语文能力,提高他们知识、能力、人格、审美、文化等综合语文素养。例如,教学朱自清的《春》一课,我设计了三个大的教学板块,1、初读,理思路。2、再读,悟感情。3、细读,品语言。以读贯穿教学始终,在读的同时用班得瑞的钢琴曲《春野》作为背景音乐,从而使学生在反复的朗读活动中感悟到了文章的情感美,细细品味了文本节奏明快、朴实清新、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寓教于读,寓学于读中,使学生如临其境,与作者产生共鸣。在“读”中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和语言特色。

三、语文课上写出语文味

语文教学的宗旨在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其落脚点在于写,写是对听、说、读的综合检验,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反映,如何通过阅读教学给学生一些写作的引领,这得看教师的专业功底,教师能走进文本赏析,走出文本导写,学生就会写作,就能写作,就能写好,读中学写,学以致用,这是语文教学的真谛之所在。

为此我们指导学生阅读就应当集中把握三个问题,其一,写的是什么:引导学生研究内容——一句话、一个段落、一个层次乃至全篇,都应有个正确的认识。其二,是怎样写的:引导学生研究写法——练字遣词、辞格运用、详略处理、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形式问题,应根据需要有所取舍,有所侧重地解释清楚,使学生悟其“道”,得其“法”,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教学功力。其三,为什么这样写:引导学生提高品味、鉴赏作品的能力,搞清之所以“这样写”的作用和功效,增强其理性认识。当然,还应该引导学生在具体篇章中去认识形式,借鉴形式进而学会运用形式,真正把语文课上出语文的味道,体现出文本色彩。

四、语文课上品出语文味

语文课姓语,语文教学应该以语言为基本。乌申斯基指出:“比较是思维的基础。”品味比较是阅读文章,悟其神妙的重要方式。语文课要关注文字,所有教学细节无一不是文本的文字引发,并紧紧围绕文字形成波澜,要“着眼于精神,着力于文字”。重视文字语言的赏析,就引入了对文本思想、情感、形象、韵味体悟的源头活水。

1、品“文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我们透过题目,可以捕捉到许许多多的信息:文章的体裁,故事的梗概,写作的脉络,作者的观点……文章,通过题目这一眼睛,向读者暗送秋波,眉目传情。课文教学的第一步,就要品读文题,抓住了这一点就牵住了牛鼻子。

2、品“词语”。“语文课是美的,它潜伏在语言的深处。”教学中启发学生选择课文的精湛词句与跟他相近词句进行比较,采用“加一加”、“换一换”等方式,仔细解析它们在一定语境中的意义、范围、程序、色彩、情味等方面的细微差别,让学生比较,推敲感悟课文语言,对培养学生锤炼语言的良好习惯,增强教学境界的艺术美,浓化课堂教学的“语文味”极为有利。

2、品“语句”。理解性探索阅读是准确把握文章的重要一步,只有对关键句、重点句理解透彻,才能准确把握文意;只有弄清疑难句,才能扫清理解全文的障碍。

上语文课总结范文第3篇

一、上出“有语文味”的语文课

一堂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教师要深入解读教材,明确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要教什么给学生。也就是说,教师要根据这篇课文,具体确定要求学生掌握的语文知识、方法、技能等。这样,基本上就能抓住重点设计教学流程了,不求过多,但求“一课一得”。如,笔者在教学《游子吟》一课时,抓住“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句诗,让学生回想母亲为自己做过哪些事,回想其中一个自己深感温馨的场景说说。有的学生想到了母亲为自己起早贪黑劳作的身影;有的学生想到了自己生病时母亲焦急的眼神和徘徊的脚步。孩子们说着一句句话,聊着一桩桩事,心里却沉重起来,对母亲的感恩之心愈加浓厚。课上,我还让学生写了一则自己母亲的故事。我相信,在这堂语文课中,学生学会的绝不仅仅是孟郊的一首诗,也不仅仅是记住那句千古名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更多的是对母亲的爱和对母爱的表达。

二、上成“人人参与”的语文课

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别人给的”远不如“自己做的”记忆深刻。用课文教语文,我认为就是要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自体验,在体验的过程中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如,识字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并总结识字的方法,加一加、换一换、比一比等,而不是机械地抄写数遍来帮助记忆。学习词语时,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查阅工具书并结合语境准确理解词意。一些重点句段的教学,则让学生找出句段特点并仿写,或进行小练笔训练等。

如何让学生学会一种技能呢?最好的办法不是教师讲解、演示,而是让学生人人动手参与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获得的只是“理解”,而要将理解的知识转化为技能,就必须让学生有操练的机会,而且还要反复地练习,才能真正学会。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杜绝一味的讲解,人人参与,才能个个有收获。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这样的语文课才更有效。

上语文课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职教语文 职教特色 语文素质

职校语文课承担着培养学生职业人文精神、提高学生职业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任务,对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生涯有着不可或缺的奠基作用。然而,现实中的职教语文课教学却处于尴尬境地:学校将语文列入公共基础课,不是很重视;教师教学缺乏职教特色,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读写听说能力普遍较差……如何改进职教语文课的教学工作,针对职校生特点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成为广大教师亟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职教语文课的教学现状

1、学校不够重视语文课,列为公共基础课。

职业教育的语文教学目前面临着比较尴尬的境地,有些高职开设了高职语文课程,不管是文课还是理科学生都上,这是对语文教学十分重视的举措。但是有些理工科院校根本就不设语文课,文科类也只开设应用文之类的课程。中职学校一般在一年级开设了语文课,二年级就开设了一些应用文的课程,理工类学校基本就不设语文课了。而语文课课时每周只有二节,最多的不超过四节。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严重问题,因为各种原因,现有教材内容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只得做删减。至于学生,除部分对文学比较感兴趣的学生外,大部分对语文课不感兴趣,认为读职业院校就是为了学门技术,将来可以就业,还有一些学生认为自己学的专业与语文无关,学习的主攻是专业课等等。似乎在职业教育中语文教学是可以被弱化甚至可以取消的。

学校对语文教师的绩效考核也不够重视,其他专业课课程的系数多为1.1,甚至1.2,而语文课程的系数只有1.0,甚至0.8,语文老师在职校地位不高,工作积极性自然无法调动起来。

2、语文教师缺乏职教特色,教学方法单一。

职业院校大部分语文教师来自普教系统,缺乏企事业单位工作的经验,往往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往往采用填鸭式教学,满堂灌现象十分普遍,很少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一本教材一支粉笔的现象十分普遍。学生在中学时本来就不愿学习文化理论知识,来到职校依然要受到唐僧念经式的折磨,根本就提不起精神学习,严重缺乏兴趣。教师随意应付,学生苦不堪言,结果是教学效率低下。语文教学如何凸显职业教育特色,创设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广大语文教师必须关注的课题。

3、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读写听说能力差。

目前中高职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不高,多数学生不看报不读书,更加不爱写东西;口头表达能力也十分差,说起话来结结巴巴,或者嗦嗦,辞不达意;作文就更困难,语句不通,错别字连篇,甚至连请假条都不会写,更别说写实验报告、工作总结之类了……

职校的毕业生,即使他的专业技术再好,如果语文素养差,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也会受到严重的制约。如果他的口头表达能力差,不会倾听人家意见,那么他与别人沟通交流时就会存在严重障碍。如果他的写作水平低,即使再有好的工作经验,也不能够好好总结成文,就难于与他人进行交流互动。

职教语文教学现状堪忧,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的语文教学不能弱化,更不能取消,而是需要加强。

二、职教语文课教学的对策

1、学校领导要重视职教语文课的教学工作,将语文课与专业课程并重,提高职教语文教师的政治地位,在绩效考核中加大系数,从制度上给予应有保障,提高职教语文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校购置各类书籍充实图书馆,或者开设电子阅览室,供师生们阅读,拓展视野,吸取知识的养分。多开展阅读、写作、演讲等相关赛事,激发师生教与学的热情。

2、创设情境,采用启发式教学,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在刚到学校时,学生往往都会充满好奇心,但又念家心切,这时就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学习语文兴趣的机会。老师可以选《牛顿上大学的第一天》这篇文章,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再带着问题阅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组织者,学生才是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

阅读前可以提出问题:(1)你认为牛顿上大学的第一天有哪些收获?(2)牛顿不喜欢学校,但他为什么又来到剑桥求学?(3)你第一天来到我们学校,遇上了哪些有趣的事情?(4)在中学时,你喜欢读书吗?你为什么来读职校?

等学生阅读完后,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展开激烈的讨论,各抒己见,真正做到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现学生认知的主体作用。

语文教学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强调教师是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指挥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学习目标的主动探究者、建构者。教师可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将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经验,是情境教学法的目的。在语文教学中应创设由教学内容决定的情境,帮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主动学习新知识,体验新知识领域的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乃至生成创新性。情境教学能够使学生在特殊的情境中感同身受,在体会中学习知识,继而转化为能力,更具有人文教育的内涵,使人产生情感,体现人文关怀。中职生的学习质量取决于学生依据自身经验、知识去建构有关知识和能力,而不取决于学生认知记忆的能力。情境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中运用很多,特别是专业课教学。语文教学可以通过多媒体或现场教学,创设情境,提高教学效果。

要在情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概括来说,有三点:一是要明确教师的职责;二要开发和提供充分的课程资源;三要确立新的教学观。

3、结合专业,强化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倾听和沟通能力。

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要为学生专业发展服务。语文教师要懂点所教班级专业课的有关内容,在教学中结合专业需要组织相关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多下功夫,不断探索,将语文教学与专业课或其他课程结合起来组织教学,形成职教语文的特色。

比如设计专业的学生,需要向主管或客户口头汇报你作品的创意及设计元素。在现代商务活动中,员工的沟通能力变得十分重要。职校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

讲话、汇报是口头沟通信息的常用形式,也是获得上级领导及时指导和团队成员理解的重要方法,技巧是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是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个性特点的和谐统一。

在运用口语交际时,要注意:(1)能够注意对象和场合;(2)耐心倾听,根据对方表情、首饰,理解对方观点和意图;(3)自信地表达自己观点,主体明确;(4)说话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5)能够根据现场需要调整内容和形式。

如果是营销专业的学生,可以多训练推销的语言艺术。

销售人员要以有效的语言表达尽快地引起顾客的兴趣,排除疑虑,激发购买欲,最终实现商品成交的目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模拟销售情景,让学生注意几点:(1)首先要注意礼貌礼仪,一以恭敬的称呼、亲切的语气主动地与顾客打招呼,获得对方的好感;(2)介绍商品注意分寸,不说过头话,做顾客的顾问,帮他们排忧解难;(3)要熟悉商品的特别之处,介绍时要通俗易懂,注意语气语调;(4)不管成交与否,都要礼貌道别。

4、联系实践,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现代职校学生,多数喜欢上网,玩电脑,他们当中有很多微博控、微信控。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以电脑输入文字为主,影响了他们执笔书写的能力,甚至出现能读音却写不出字的现象,学生少练字或者不练字,字写得不规范。为了改变现状,职校语文教师要加强指导,要求学生记住每个字的运笔、结构等,学会在往后的书写中运用。

写作对于职校学生来说是最头痛的。有很多理科学生懂得机电技术,但不能说出维修的具体流程,更加不会写出实验报告、总结之类。有些学生在就业实习前,连个人求职简历都不会写。

现代社会中,提供给我们表情达意的形式越来越丰富,日记、随笔、书信、求职信、应聘书、计划、总结、请示、批复、报告、论文等等。作为职场人士,与日常工作任务相关的文字写作多半不是与个人情感有关的日记、随笔,也不是文学、文艺之类的散文、小说或影视作品,而应该是计划、总结、请示等应用文。

指导学生写作是语文教师的职责,但不少教师不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教学生掌握文章的起承转合。作文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工作实际;要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热情对待周围的人与事,爱憎分明,有了真情实感才能写出好的作文。要求学生讲真话、讲心里话,不要矫揉造作、虚设假构;适当时让学生学点辩证法,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提高议论能力。中职生除掌握应用文写作外,可以指导一部分对写作感兴趣的学生写议论文和复杂记叙文。有位学者曾说过,学生写得一手好字,有副好口才,写得一手好文章,到社会上就有了择业的优势。

总之,职业教育的语文教学不能弱化,更不能取消,而是需要加强。学校领导要重视,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要融入职教特色,要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语文,联系实践,提高读写听说的水平,切实提高职校学生的语文素质。

参考文献

[1]《语文》第五版(上册)[J]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年7月第五版

[2]《职教语文教学方法研究》[J]张彩霞,233网校论文中心

上语文课总结范文第5篇

如何切实有效地让农村中学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活泼生动的发展,正是我们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形成能力,获得智力开发、性情得以陶冶的主阵地。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究竟如何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上好一堂语文课呢?它体现教学的整个过程,反映教学的组织形式。“优化教学结构”则指的是在正确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最恰当地解决教学过程 中要素的组合和程序的编排,从而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绝不仅仅发生在课堂上,它是学生课外学习过程的继续;课堂教学过程要发展成学生的课后学习、校外学习乃至于终身学习,课堂教学环节应相应向课前、课后延伸。作为语文教师, 应正确处理语文教学与课外语文学习的关系:如果把提升语文素养的“大语文”比作一架飞机,那么,课内教学就如同机身,而课外学习则是机翼。要关注学生的课外学习,更要通过卓有成效的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更好的整合课外所学。因此,优化课堂教学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也是检验新课改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尺。 根据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结合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要求,联系学校实际,对语文课堂结构进行合理的、富有创意的改造以达到效果最优化为最终目的, 研究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和课型,为的是增强语文教学的科学性,从而为全面提高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质量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1)立足于农村中学实际,借鉴现代先进教学理论,推陈出新,树立新的语文课堂教学观念。有机结合自身的时代地域特点和风土习俗情结,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予充分考虑,使语文课堂教学有其和谐的大课堂环境,在此背景下,产生强烈的语文课堂教学共鸣,进而紧紧围绕当代语文教学的成功经验,优化课堂结构,有机结合实际,探索出有地方特色并切实可操作的中学语文教学规律,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

(2)探索出一套在新课程背景下行之有效的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形式。

(3)探索出语文课堂教学一系列课型。

相关期刊更多

国际汉语教育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

当代语言学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会语言学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社会语言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