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商品贸易论文

商品贸易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商品贸易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商品贸易论文

商品贸易论文范文第1篇

1.1对外贸易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平衡进出口贸易成为国策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重大成就,2013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从206亿美元增加到4.16万亿美元,增长了202倍,占世界货物贸易比重的12%,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当前,加大进口规模,改善进出口贸易不平衡的现状已经成为国策。2006年,总理在广交会开幕式上就提出了要更好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扩大进口,增加出口,推动进出口贸易协调发展的要求。商务部研究院专家也表示,今后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必然要从高度依赖外需转向内外需并重,相对应的贸易政策取向必然从“扩大出口创汇”转向“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由此可见,扩大进口,优化进口贸易结构是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1.2进口结构不合理,新兴生活消费品进口规模亟待提升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贸易国,也是第三大进口国,中国高速增长的经济进一步扩大了对进口的需求。然而在进口贸易结构上,传统的资源性和机电类商品进口始终占据了绝大部分比例,据官方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主要的进口产品有以下几大类:电机、电气、机械器具、零件以及矿物燃料、矿物油等原材料。这几个类别占到中国进口额的50%以上,而一些能够在国内消费市场产生内需拉动作用和消费品质提升作用,并最终通过经济和技术传导机制推动我国产业链升级的生活消费品,其进口严重不足。2010年中国消费品进口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只有3%。由此可见,我国进口贸易结构不合理,资源性、传统性的商品进口渐趋饱和,具有很大增长潜力的新兴生活消费品进口不足,影响进口贸易科学健康发展。

2中国进口消费品需求空间巨大

2.1消费增长为进口商品需求打开巨大空间

随着中国成为世界消费大国的步伐加快,国内消费水平和层次不断提高,受国内扩大进口政策和消费需求双重拉动,各种各样的精神消费品、生活方式、消费理念随同各种媒介对中国进行传播,精神上的“渗透”为国外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开辟了道路。近五年里,中国最终消费率分别为59.8%、58.2%、55.5%、53.9%、55.4%,基本呈持续下降趋势,且10年来我国最终消费率平均为58.5%,这比世界平均消费率78%~79%低了近20个百分点。可见进口消费需求增长潜力和空间巨大。以服装为例,我国对进口服装需求巨大,按年产服装200亿件近一半出口计,中国国内缺口约30亿件。

2.2富裕阶层的兴起成为进口商品消费的中坚力量

万事达卡国际组织近日公布的一份报告指出,随着中国经济在过去数年间的高速发展,目前国内个人消费年增速已达12%,占GDP的46.5%。在未来的10年间,以40岁以下人群为主力的居民个人消费实际增长率有望达18%,收入在5000美元以上的消费者数量将以每年24%的速度增长。中国的富裕人士拥有亚太地区22.3%的财富,人均拥有资产达到510万美元,仅次于日本。富裕消费者更青睐外国商品,并且尝试新技术的可能性更大,他们通常是购买新技术的第一批消费者,而且为高质量商品支付溢价的意愿比主流消费者高很多。福布斯研究院一份关于千万富翁的研究报告称,这些富豪平均年消费达200万人民币。

2.3巨大的进口商品消费需求

通过代购形式来释放中国居民对进口消费品的需求日趋旺盛,根据高盛公司的研究报告,在中国大陆总共有1亿7千万人曾经消费过进口商品,占总人口数的13%。目前相对于国内市场,国外商品品种多、质量好而且新产品在欧美的上市时间总比国内早3~6个月。商品价格普遍较低如数码产品、图书、首饰运动产品等都有50%~60%的折扣,如此低价,对国内消费者有着相当的诱惑力。国内消费者对进口产品的兴趣越来越集中到消费品,尤其是国外创新、时尚、绿色产品上。在缺乏有效供给的情况下,这种需求主要通过“代购”形式来释放,特别是近年来人民币升值带来了海外代购的飙升,主要集中在以美元为主要货币的欧美区域。代购的商品主要集中在价格比较高昂的化妆品、保健品和服饰箱包三大类。比如不少有机会去香港旅游的游客往往都要受别人的委托,代购一些商品回来;内地旅游团赴港旅游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购物;南方一些城市已经出现专业的赴港代购人员;有的甚至已经开起了网上商店或者网下实体店,通过网络渠道从国外代购商品等“,代购”形式给更多的购买者“全球扫货”的机会,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2.3.1网上代购异军突起

各大网上交易平台纷纷推出的“海外代购”服务项目,网上代购异军突起,随着网络的触角延伸到世界各个商品集散地。国内某购物网站打出的广告语称“:要跑在CPI的前面”“,用人民币买美货”。这和传统的需要各种关系和渠道的“海外代购”比较起来“,网上代购”确实给了更多的购买者“全球扫货”的机会。易趣网在2008年6月推出“美国直送”业务,每月成交量均以3~5倍的速度增长。

2.3.2国际代购

国际代购通过资源整合,极大地丰富了消费者的购物范围,拓宽了选购的空间。国内的网上国际代购分为两种形式:专业国际代购网站和个人代购网店。前者通常是与国外网上购物网站联系组成一个大的网络,如国际代购网()里面的商品齐全,并且价格低廉,消费者可通过它们选购国外网站上看到的商品;而后者通常是依附于大的购物网站如eBay、淘宝、拍拍等的个人经营网店。

3传统渠道和平台难以推动平衡进出口贸易发展

3.1三大现有进口渠道分析目前,国外商品主要通过直设渠道、渠道、进口公司等三大渠道进入中国。

3.1.1直设渠道外国商品制造商或品牌拥有者取得出口中国的经营权,直接参与到该商品或品牌在国内的分销,或者外国生产商或品牌拥有者在国内设立分支机构或办事处,包括直接设置零售终端和同内资合作组建分销渠道。

3.1.2渠道外国商品制造商或品牌拥有者同中国商签订合同,由中国商负责商品分销。3.1.3进口公司由具备进口经营权的中国企业,通过直接采购、参加展会等形式进口国外商品,然后在国内进行分销,这是最主要的进口贸易渠道。

3.2现有进口贸易平台分析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以及国家鼓励扩大进口以平衡贸易发展的大环境下,展会贸易和网络电子商务也为国外商品和品牌打入中国市场提供了进口平台。

3.2.1展会平台将众多国外商品或品牌汇聚一地,吸引各类商、经销商和进口贸易公司前往洽谈采购。以广交会为代表展会平台是国外商品和品牌打入中国市场时不多的选择之一。

3.2.2网络平台利用网络商品的供求信息,交易双方在网络中实现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交易过程。万事达卡国际组织的最新一期透视报告《经济危机与亚太、中东和非洲区网上购物偏好》显示,在中国大陆市场,82%的受访者有过网上购物经历。书籍和艺术品是网上消费者最常购买的物品,有61%的受访者选择此项,家居用品与电子产品(59%)和女性服饰(56%)则位列其后。冲动性消费主要发生在女性服饰(49%)和家居及电子产品(45%)两类商品上。总体而言,以直设、和进口公司为主要渠道的进口贸易无法完成沟通世界消费文化、培育国民消费兴趣的使命“,扩内需”国策不能有效开展。而以展会和网络为代表的进口贸易平台又无法提供商品进口的一揽子解决方案,阻碍了国外消费品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

4构建全新模式拉动进口贸易增长

4.1国外企业对全新模式需求意愿强烈

当前,中国正出现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市场”转变的趋势,各国企业对于进入中国市场的兴趣也来越浓,许多国家各类企业已经将中国作为第一市场,正伺机敲开中国的市场之门。中国市场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生产企业争相进入之地,各国丰富的消费品为本项目开展进口商品的贸易和零售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资源。截至目前,国外企业进入北京比例不高,世界500强零售企业42家仅有14家(表1)进入,全球零售商250强中有38家企业已进入北京,还有212家企业没有进入北京。由此可以看出,国外企业急需以一种全新的模式进入中国市场。

4.2国内零售企业“一站式”采购需求旺盛

商品贸易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实践教学

1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需求现状

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主要是面向企业培养其所需人才。自从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权的管理方式由原来的审批制改为备案登记制,准入门槛降低后,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大幅度增加。由于国际贸易特殊的贸易环境和运作惯例,外经贸业务工作具有较高的风险性、较强的专业性。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在员工招聘中倾向于录用动手能力强、能够直接进入业务状态的外贸人才。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业务量不大、设岗较少,要求外贸应用型人才具有全面的操作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对于大型企业而言,业务量大、部门分解较细、设岗较多,要求外贸应用型人才具有过硬的专门操作技能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他们的贸易程序都是相同的。

出口贸易的基本程序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出易前的准备、签订出口合同和履行出口合同。出易前的准备包括编制出口计划、组织货源、国外市场和客户调查、制定出口经营方案、建立客户关系、开展广告宣传、办理商标注册;签订出口合同包括邀请发盘、发盘、还盘和接受;履行出口合同包括以收取货款为核心的货物、租船订舱、办理保险、出口报关、办理保险、缮制单据、出口收汇核销、出口退税;必要时,还有出口索赔。WWW.133229.COm

进口贸易的基本程序通常也包括三个阶段:进易前的准备、签订进口合同和履行进口合同。进易前的准备包括编制进口计划、国外市场和客户调查、制定进口经营方案、建立客户关系、选择交易对象;签订进口合同包括邀请发盘、发盘、还盘和接受;履行进口合同包括以交付货款为核心的租船订舱、派船接运、办理保险、买汇、审核单据、进口付汇核销、进口报关、检验货物;必要时,还有进口索赔。

从国际贸易的进出口程序可以看出,国际贸易所涉及的业务环节非常多。因此,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具体来说,该专业的毕业生应具备的技能和能力包括:①基本技能,如阅读技能、写作技能、现代办公设备操作技能、网上进行商务处理技能、商品检验技能、识别与填制外贸单证技能。②基本能力,如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应变能力。③专业能力,如贸易业务处理能力、外语运用能力。

2 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实习与毕业论文相互脱节

实习是学生在系统地完成专业教学计划所规定的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熟悉进出口业务程序的现场活动。毕业论文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学生运用所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去研究和探讨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是综合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撰写毕业论文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较为复杂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受到科学研究工作或设计工作的初步训练。但是,由于外贸业务量大,一项外贸业务涉及时间较长,从发盘到完成业务全过程可能经历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而专业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安排在不同的学期,它们之间相互脱节,学生很难在实习单位亲历一笔完整的外贸业务,这样就造成了实习的非系统性,毕业论文选题、开题与实习脱节,难免脱离实际,不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

2.2 专业课案例教学不能相互衔接

案例教学是把实践案例进行处理后引入课堂,让学生根据案例提供的背景资料分析案例、讨论案例,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案例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般地经历一系列事件和问题,接触各种各样的组织场景,通过深入地研究与分析,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感觉能力和反应能力,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各专业课任课教师均从所授课程角度出发组织案例教学,重点当然在所讲课程之中,这就导致不同课程的案例很难形成一项完整的、系统的国际贸易业务,学生也很难将多门课程的知识应用到一笔业务,这样就会造成所学知识的“无用性”,知识之间形成壁垒,很难相互衔接。

2.3 课程设计组织难度大

通过课程设计考查学生对相关理论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也是对理论教学效果的检验。但是,由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所涉及的环节较多,如讯盘、发盘、还盘、接受,在合同磋商的每一个环节里,又涉及贸易术语、商品的数量和品质、商品的包装、商品的运输及保险、商品的检验、货款的收付以及索赔等。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还要联系其他课程的知识,不容易组织。

3 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当前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根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应具有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沈阳工业大学工程学院的自身特点,我们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了改革,制定了具体的改革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1 实习与毕业论文相互衔接

我们首先对原有的时间短而又分散的专业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进行了整合,统一调整为四周的专业实习,将原来为期十三周的毕业论文调整为十八周,调整前后实习和毕业论文的总周数却没有变化。然后,在学期安排上也进行了调整:专业实习安排在第八学期前四周进行,毕业论文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前四周,安排在第七学期后四周进行,第二阶段为后十四周,安排在第八学期后十四周进行,专业实习恰好置于毕业论文的两个阶段中间。

改革之后,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深入相关企业,选择一笔或几笔完整的国际贸易业务,利用毕业论文前四周的时间和寒假进行选题、开题和收集资料,从而确保论文选题的客观性和实用性;在接下来的四周专业实习期间里,学生依据选定的论文题目和完整的国际贸易业务,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继续在企业里进一步了解、熟悉相关的业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毕业论文最后的十四周里,学生要确定论文撰写提纲、查阅资料、撰写、修改、审查、进行答辩等环节。

通过实习与毕业论文相互衔接,可以使学生在实习单位亲历一笔完整的外贸业务,同时也可以使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开题、撰写等环节紧密联系实际,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2 按国际贸易业务程序统一制定案例教学方案

我们通过组织专业课教师进行共同商讨、相互沟通,依据一项完整的、系统的国际贸易业务和程序,最终制定出来一套统一的案例教学方案,所有专业课的案例都按照业务程序融合在其中,确保了案例教学相互衔接,便于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掌握,提高了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另外,我们学院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与中国石油辽阳石油化纤公司相邻,可以组织学生到辽化对其国际贸易业务进行实地参观、考察,在企业进行案例教学,通过案例教学校企合作共同搭建实践教学平台。这样,不仅使学生对企业有更多的感性认识,还可以将各门课程的理论知识联系并运用到实际。

3.3 情景模拟组织课程设计

为了解决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设计难以组织的问题,我们采取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情景模拟教学形式。按照国际贸易相关业务和程序要求,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都有自己的工作和职责,发给学生一些背景资料,要求学生认真研读,也可以查找相关资料作为补充,模仿国际贸易业务的实际操作,进行模拟训练,可以对出口报价、结算以及所涉及的单证等业务进行模拟。学生在模拟过程中,可以相互交流、沟通、商讨,共同理解、掌握国际贸易理论和方法,学生的学习乐趣倍增。

商品贸易论文范文第3篇

首先,关于贸易转移效果,投资的时候发生投资转换效果。即,对两国以外的商品实施差别性措施的时候,有可能发生相背于世界性的直接投资的流向的情况。比如,作为自由贸易国的出口硕士论文被区域内的直接投资而取代的可能性。特定自由贸易协定是创造贸易的,还是转换的,根据每个国家是情况而不同,最终的经济后果怎样发生变化按照消费者、生产者、各个经济主题而不同。在同一的生产者中根据他是出口者,还是进口者,或者根据商品服务的竞争力的程度而受到的影响之方向或程度都不同。同时,如果评价自由贸易协定的经济效果的时候,可能的话有必要分产业、经济主题而进行评价。在世界性的分配的效率性侧面上,自由贸易协定作为根据WTO的自我间自由化的次选择,即使有效,也是朝着尽可能扩大化贸易创造效果,极小化贸易转换效果的方向努力的。

另一方面,极大化贸易创造效果,间接地极小化两国以外国家的贸易转换效果有一种方式,就是自由贸易协定方式—NaturalTradingPartner(NPT)方式,它有如下两个定义。一,在自由贸易协定签定之前,贸易量多的国家之间签

定自由贸易协定,因为这样减少不自然或随意性硕士论文的贸易发生的可能性,因而区域内国家的经济利有可能得到增加。这个方式给选定自由贸易协定的签定国赋予唯一的标准,因此这样的原因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即使在A国的出口中所占的B国的比重大,但是B国不一定是相同的情况(非对称性的问题);第二,因为贸易壁垒或其他区域合一的影响,在自由贸易协定签定之前,贸易量本身有可能过大或过小地得到评价。

另一个方面,在地理上临近的两国,签定自由贸易协定后,由于降低了运输费用,以此提高经济福利。对这一方式,自由贸易协定所带来的利益的大小和自由贸易协定的签定国之间的地理性的临近性的硕士论文没有关系。相反,虽然在地理位置上有距离,但是与比较优势相互不同的国家签定自由贸易协定国际提高经济的福利,如此的反对意见也不少。

商品贸易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宏观经济政策;国际贸易;替代融资

宏观经济政策是为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国家或政府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调节控制宏观经济的运行。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有四个:持续均衡的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水平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宏观经济政策是国家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依据,国内和国外关于宏观经济政策和国际贸易关系的文献还很缺乏,但已经有学者关注相关内容,本文综述了相关文献。

一、宏观经济政策与国际贸易

宏观经济政策和国际贸易政策都是政府管理经济的工具,国际贸易与宏观经济变量紧密相连,一国的经济状况影响对外贸易,而对外贸易也会反过来影响国家经济发展。国际贸易量对宏观经济政策很敏感。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比如增加政府开支,对进口商品的支出也会增加,但支出比例的多少要依据具体的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影响金融市场,刺激资本的流入和流出,这个过程和国际贸易也是紧密相关的。宏观经济政策的目的是促进国内经济增长,经济稳定增长消费增加,对进口产品的需求也增加,国内生产出口产品的厂商为了满足国内消费者需求会将生产资源转向国内,一国贸易收支状况恶化。相反情况,如果一国消费需求减少,国内生产商会主动开拓国际市场,贸易收支情况改善。国家或地区根据国内外经济状况制定宏观经济政策,而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贸易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宏观经济政策和国际贸易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关于宏观经济政策和国际贸易关系的研究综述:

2008年的金融危机伴随着贸易量的减少,这引发了贸易怎么依赖金融市场的问题。传统上说,金融危机是国际宏观经济学领域的主题,而不是贸易方面的;同时还引发了另外一个问题,贸易在全球商业周期中如何扮演传输渠道的角色。国际宏观经济学和国际贸易领域的研究者都被这些问题吸引,并且在使用联合方法找到新的答案。

Beatriz de Blas& Katheryn Niles Russ(2010)研究的是国际银行问题,自从2008年银行倒闭和金融危机,这个问题引起了宏观经济学领域的极大兴趣。论文研究的是如果一国向国际银行市场开放,本国能否从中获利,并且怎样依赖国内市场结构。假设贷方是异质的、不完全竞争的,模型显示,FDI能提高利润(常用的人存贷款利差的净息差),效率提高的同时,当地竞争使银行提高向借方收取的利率。如果允许国际银行通过收购国内高效率银行的方式进入国内市场会导致国内竞争下降,这可能是有害的。在不影响市场上次有效率银行的基础上,最有效率银行会提高自身利润来转移提高效率增加的利益,而不是通过降低借款利率。允许跨境贷款的替代选择可以使国内借款人受益于外资银行的效率,并且不会对国内市场结构产生负作用。全球金融市场开放提高的是效率还是不稳定性;在金融体系改革中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开放形式,论文得出的结论对当前这些争论有重要影响。

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领域的一个主题,一直以来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是全球公认的。在相关文献中,最有力的结论之一是国际开放对发展中经济体的积极作用。国内投资是资产积累和经济增长必不可少的条件,Dong-Hyeon Kim, Shu-Chin Lin &Yu-Bo Suen(2010)实证研究贸易和FDI能否提高国内投资总水平。研究发现两者关系不明显。基于国际和国内投资的替代水平,FDI可能不能提高一国的投资总水平。文献显示,贸易和FDI在不同国家扮演的角色不同,对投资水平的作用依赖于国家已存机构的复杂程度。在人力资本和金融体系发展不成熟的国家,贸易不利于国内投资,而FDI有积极作用。在机构发展成熟的国家情况正好相反,贸易比FDI发挥更有利的作用。这些结果为国家决定货物和金融市场的开放顺序提供政策建议。

Chin-Yoong Wong & Yoke-Kee Eng(2010)研究垂直专业化和贸易在中间投入的影响,用新凯恩斯模型重现和解释了东亚和东南亚经济体的商业周期。该论文的关键创新点是引入更丰富的垂直结构,顺序联系——三级垂直结构,比之前的研究更具特色。作者用最先进的贝叶斯统计估计模型参数,结果显示模型成功重现了体现国家利益的一系列商业周期时刻。最重要的是,模型重现了在商业周期中,提高跨国贸易结果的经验观测值,这个结果对许多假设不太丰富的模型来说是很难做到的。另外,该文献为全球经济中出现的传统的核心问题提出了新颖的、重要的见解。

在金融危机中贸易量下滑严重,在“大衰退”中产量下降明显,然而贸易量下降的比例更大。人们怀疑,金融市场混乱导致产量下降的同时引起贸易量剧烈下降,人们也怀疑企业贸易活动与金融市场关联度不同其感受到的危机程度也不同。Brahima Coulibaly, Horacio Sapriza& Andrei Zlate(2011)利用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公司水平数据验证后一种假设。论文的一项贡献是为公司应对全球需求提供政策建议,可能消除由于金融约束带来需求下降的负面影响。通过实证分析显示:如果危机前金融状况比较好,公司可能不受全球需求下降的影响;公司替代融资的能力——用贸易信贷融资替代外部金融融资——也可以使其免受全球需求下降的影响;在金融脆弱性给定的情况下,替代融资能力差的公司销量下降的多。论文为金融异质性和公司为应对危机选择融资渠道替代带来的后果给出了有效指示。

在“大衰退”末期,政府重新重视运用财政政策管理宏观经济,用财政政策代替已经被利用到最大限度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中国和美国在内的国家颁布“购买国货”的条款,这限制政府把支出花费在国内而不是进口商品上,这些政策在国际上引起巨大争议。Mario Larch &Wolfgang Lechthaler(2011)运用财政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结合贸易和财政理论数据创建模型,确定社会效益最大化的政府支出并分析政府支出是否应该排除进口。研究发现,一方面,购买国货条款可以消除传统外部性,在由国内纳税人确定的成本水平,财政支出对国外生产者有益;另一方面,购买国货的财政政策会提高成本,因为消费者不能购买比国内商品便宜的外国商品,这会降低整体消费和福利水平。文献研究如何从国际贸易理论中汲取经验教训,并有效地应用到公共经济学领域。

长期以来,在国际宏观经济学和国际贸易领域,企业基于国内和出口市场的定价行为是理论和实践探索的经典主题。不同的定价策略影响货币政策在国际和国家间的传导,相反地,货币制度的性质可以跨市场影响企业的定价行为。Julien Martin&Isabelle Méjean(2012)通过分析法国出口商向EMU国家出口商品时的定价行为,研究欧共体内的金融与货币联盟(EMU)对出口公司定价行为的影响。该文献发现,EMU对价格离散有显著影响:相对于EMU以外的欧洲地区,转变成单一货币时减少的价格离散大约是出口价的1%。作者运用高度分散的数据研究公司异质性的作用,数据显示采用欧元对大出口商的定价惯例有重要影响。当把异质性考虑在内采用单一货币时,减少的跨市场价格离散比例更大,相对于非EMU地区达到4%。因此,对于传统争论,是否应该采用统一货币加强市场整合并减少偏离一价定律,文献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Ling Feng and Ching-Yi Lin(2012)通过研究广延边际对金融摩擦和国际货物贸易可能出现的相互作用提出了新的见解,用实证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参与国际贸易货物的范围。采用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发现,无论是在广延边际还是集约边际,信贷紧缩会减少贸易量,后者是每种货物的贸易量。从理论上讲,论文创建了随机动态模型,把贸易理论中的元素有机结合起来。比如,受固定成本和沉没成本约束的报关决策,固定和沉没成本是宏观经济学中的元素;信贷限制的金融约束,信贷基于企业价值以及由此预期到的企业利润。出口成本包括非出口商没有的固定和沉没成本,模型显示,出口商为获得每单位利润比非出口商需要更多的贷款。较高的贷款利润率意味着金融约束力更大,并且更易受到金融约束的冲击。关于为什么金融冲击对贸易影响特别大,模型给出了一种可能的解释。

参考文献:

[1]徐松,戴翔.宏观经济政策对对外贸易的影响[M].对外经贸大学学报,2005.

[2]Beatriz de Blas& Katheryn Niles Russ,FDI in banking sector,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Inc,NBER Working Papers 01/2010.

[3]Dong-Hyeon Kim,Shu-Chin Lin &Yu-Bo Suen,dynamic effects of trade openness on financial development,Economic Modelling27(2010)254 261.

[4]Chin-Yoong Wong & Yoke-Kee Eng,Vertically globalized production structure in New Keynesian Phillips curve,The 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impact factor: 0.76).01/2010;21(2):198-216.

[5]Brahima Coulibaly,Horacio Sapriza& Andrei Zlate,Trade credi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during the2008-09global financial crisis,History of Finance Journal 07/2011;DOI:10.2139/ssrn.1893093.

商品贸易论文范文第5篇

    2007年开始,中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就在一直高位运行,从年初的2.2%上升到当年12月份的6.5%,然后又上升到2008年2月的8.7%;随后CPI一路下滑,降到7月6.3%,最后12月降到1.2%[2],形成一个从上升、高峰、再到下降、消失的完整过程。

    而同一时期,世界上石油、粮食、铁矿石等大宗初级产品价格在飘升。2008年7月,世界石油价格暴涨至创纪录的历史高点147美元。粮食、铁矿石等其它我国大宗进口资源的价格也经历了类似的过程。而我国又是这些资源性商品的进口大国,石油、铁矿石一半以上需要进口,粮食中的大豆更是90%依赖进口,通过国际贸易使通货膨胀传入我国,并对国民经济造成伤害。

    二、我国输入型通货膨胀的传导路径分析

    关于输入型通货膨胀的概念,学术界至今尚无定论。一般是指:在开放经济中,国际市场价格上涨和国际资本流入规模过大,导致进口商品成本上升和国内货币供给被迫增加,进而引发国内市场价格普遍、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本文主要分析由于国际大宗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导致我国出现的输入型通货膨胀。

    一般而言,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上涨,首先推动我国原材料、材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的上涨,然后引起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即工的上涨国际贸易论文,最后再传导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从而引起物价的全面上涨。2007年初级品进口中,非食用原料和燃料等生产原料比重占91.67%,这些产品进口价格变化必然改变国内厂商的生产要素价格和生产成本,表现为国内工业品出厂价格的变化,并最终间接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水平。

    以石油为例,由于石油是基础能源产品,是工业交通的血液,被誉为“黑色黄金”。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导致国内成品油价格的上涨,又引起国内交通运输、用油工业品以及居民燃气价格的上涨;有机化工产品价格的上涨则与国际原油价格同步,随着有机化工产品价格的上涨,其下游的塑料、橡胶和化纤等工业中间品的价格也进一步上升,并由此一步一步向下传导,最终引起整个社会价格总水平的上升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三、国际大宗初级产品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

    世界上石油、粮食、铁矿石等大宗初级产品除了受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等因素限制外,由于其以美元计价,在世界流动性过剩、美元贬值以及受次贷危机影响金融资产接连发生危机的背景下,世界大宗商品被赋予了金融投机以及资产储备功能,从而导致这些商品价格出现大幅度上涨的态势。

    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放任美元贬值,通过贸易逆差向全球输出大量美元,成为全球货币的“供钞机”,造成世界范围内货币供应过多、流动性过剩,国际市场石油、原材料、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形成全球性通货膨胀。衡量美元强弱的指标美元指数在此期间发生了巨大波动,美元指数的上升说明美元升值,以美元计价的商品价格下跌,反之则贬值,商品价格上涨。美元指数由2006年9月1日的85.67一直下跌至2008年3月7日创73.11历史低位,在此期间,国际大宗初级产品价格急剧上涨[3]。

    四、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