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数学案例

小学数学案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数学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数学案例

小学数学案例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课程 探究式课堂 自主学习 创新意识

在现代化的小学教育中,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越来越流行,能否在竞赛脱颖而出,就需要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是否学到解答问题的方法,是否感受到数学带来的乐趣。怎样才能让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享受这过程,就需要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创新的教学方式。然而老师根据课本单独地向学生灌输数学知识的传统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在的教学要求,也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所以国家教育部门大力提倡发展“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探究式课堂教学在我国教育界不断发展普及,引起人们对它的研究。

一.什么是探究式课堂教学

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指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运用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解答问题,寻求答案,创新思维,自主学习的实践活动。这不仅仅是单纯地让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了解掌握探究正确答案的过程,是活动实践的过程,是创新发展的过程。小学老师在数学课堂中,不应麻木地要求学生强行记忆“1+1=2”的公式,而是应该引导他们去思考、探讨“1+1=2”的形成过程,并能让学生们自主推理出“1+2=3”的结果,这就是新课程教育中提出的探究性课堂教学的优点。

二.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

2.1课堂探究形式化,效果不明显

案例:老师:80÷2=?大家思考思考。学生:等于40。老师:100÷5=?大家再思考思考。学生:等于20。老师:以上两道题是尾数为零的除法运算,大家会做了吗?学生:会做。老师:好的,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第48页,完成课后练习《做一做》。

本案例中,每位同学都参与了探究,和老师之间都是有互动的。但是完全是在老师的指令下完成探究的,没有自主去发现问题,发散思维,再解决问题。这样只会加强学生对数据的记忆,不利于独立创新思维的启发。

2.2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较短

案例:老师:16的2次方等于多少?三秒钟后,老师:有同学知道答案了吗?某两三位学生:等于256.老师:“那18的2次方是等于多少呢?”同样,大约三秒后,老师询问学生答案。

本案例中,老师为了赶进度,整节课下来,教学速度紧凑,虽然是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但思考的过程短暂,极少数学生能寻求到正确答案后,老师就立马跳到下一题。有些学生还在探究中,或者是直接跟随同学说答案。过短的探究时间,不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也不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发现乐趣,在探究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2.3探究随意性大,浪费时间

案例:在讲解《分数的意义》时,老师:“同学们,有谁能把这圆片平均分成三等分呢?”学生:“不能。”老师:“那你们会把一个圆折成三等分吗?”学生:“不能。”老师:“这样,你们会折了吗?”(老师边说边折)学生:“会了。”老师请某一位同学折叠。老师:“折得非常好,同学们是否沿着折痕剪开就把圆片平均分成三份了呢?”学生:“是的。”

实质上,分数每个部分的名称都是人为规定的,老师只要直接告诉学生就行了,不必进行操作性的探讨。在非关键性的环节,随意性地进行探究,浪费大量的时间,导致主次不分,理论和探究的时间分配不可理,降低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成果。

三.对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建议

国家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资力度,建议在《教育课程标准》等文件中,明确探究式课堂教学的要求,不仅注重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寻到答案的过程,更要注重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养成他们自学学习的思维,创新发展的眼光,实践动手的能力,把培养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作为教学的目标之一,渗透落实到小学数学每个章节中。

营造开放和谐的教学环境,老师和学生间有良好的沟通,让学生讨论、发言,激发学生探讨的积极性。同时对学生多进行认同赞扬,鼓励他们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允许不同想法的存在,在不断的探究中寻找得出正确的结论,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进一步提高小学教师的总体素质,以及数学科的专业素质,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熟悉掌握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教学重点和教学技巧,以应对探究式课堂教学开展的实际需要,培养更多在数学界有成就的学生。

探究式课堂教学在我国处于初级起步阶段,是新课程教学中的重点推广,怎样把这一理念落实到每一间学校,落实到每一节课堂,还需要我们的进一步探究。只要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老师做好在探究中促进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让学生积极学习,主动探究,在探究中掌握知识,获得乐趣,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的能力。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小学课堂的教学效果逐渐能达到最佳境界,促进学生主动,自主,创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案例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教学案例

现如今,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我国中小学教师也应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尤其是小学数学教师。小学数学作为主科课程,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着学生未来对数学知识的看法。为了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教师应充分利用探究式教学方案分析教学案例,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一、重视探究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

实际上,我国教育界之所以选择探究式教学方法,创建探究式教学课堂,其主要原因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自主对教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探索,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研究显示,探究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教师在整个探究过程中起着引导和辅助的作用,而学生则是通过教师的帮助逐渐找到答案,并开始学会动脑思考。尤其是在数学课堂上,探究式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途径,学生可以通过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确定答案;也可以自己对数学知识进行分析,这样学生在无形中就会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这也充分说明,数学教师必须要重视探究式课堂教学,在利用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自主寻找学习方法。例如,在学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熟悉计算不同梯形的面积,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首先,教师提出问题:“梯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它是怎么来的?”引发学生的思考,导入课堂,然后出示教材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再次提问:“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为什么是梯形的面积乘以2?”出示第2题,通过不断的提问,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解决教师出示的习题,然后教师再进行讲解和总结。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探究能力,同时也能提升教学质量。与此同时,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为学生讲解数学习题时,创新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自主实践,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理解掌握数学概念知识,进而让学生得到更大的提升,例如,在学习四则运算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教学,对学生提出问题:“放学后,小花和小明、小美他们三个人一起玩游戏,小花赢了2局、小明赢了5局、小美赢了1局,那么他们三个人一共赢了多少局?”小学生的思维是灵活的,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引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在完成提问之后,教师应给学生适当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这样才会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归纳探究教学内容,展开综合教学评价

总结教学知识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总结教学知识的目的是加深学生的记忆力,巩固知识。因此,在完成探究式教学之后,教师要能归纳探究教学内容,与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对比,观察探究式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归纳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自主总结学习知识,教师也可以与学生一起总结教学内容,这样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要能采用多种探究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如,在教学20内的数的分成时,首先让学生认识个位、十位,才能进行分成,让学生回忆总结10以鹊氖分成的规律,比较与20内分成的不同,如16是由1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学生在总结和对比中就加深了认识,明白了数的组合。

其次,教师要对探究教学展开合理的评价,从而探索出更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探究教学方式,教师要运用多种评价方法,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以学生为主体,深入钻研教学内容。教师必须要结合新课标提出的教学方法和要求,利用探究方法对学生展开教学,这样才能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确保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例如,在完成商的近似值的教学后,教师可以提出类似于“0.666是循环小数吗?”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总结,这样学生既可以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也能学习新的知识点,以便于日后的运用。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评价,教师要能找到评价方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在利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展开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因材施教。教师要能利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次,教师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这样才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尉丰.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18):41.

[2]宋永利,丰伟霞.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10).

小学数学案例范文第3篇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在不同的教学环创设恰到好处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从“学会”转化为“会学”,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实践这一理念,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除了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认真把握教学环节之外,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借助一定的数学情境再现知识发生的过程,在这一点上,信息技术体现了它独特的优势。在六年级《平面图形的面积》的教学中,可充分运用多媒体来实现。

案例一:

首先,教师让学生回忆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学生回答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后,教师给出六种图形的形状,接下来的环节让学生回答这几种图形的面积公式是如何推导的,学生在答对后,师进行链接操作,学生每答一个图形,师配合学生给出这种图形面积计算推导的过程,形象而生动。

这个教学所用的课件是采用microsoft powerpoint2003环境编辑的,也就是被广大教师深深喜爱并最常使用ppt,相对与microsoft powerpoint2000而言,2003版本在动画演示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增加了很多对象进出场、运动的效果,特别是增加了沿指定路径运动的功能,使动画设计和实现的技术要求大大降低,充分照顾了在动画效果上有一定要求但一直苦于操作技术的老师们的要求。但是,microsoft powerpoint2003所能实现的动画效果毕竟还是比较简单、定式的,如果想要展示复杂的运动或变化的过程,如翻折,就还需要借助flash的力量。

案例二:

在《翻折与轴对称》一课中,为了具体的展示将一个图形沿某一条直线翻折的动态过程,我在制作过程中选用了大量的翻折运动的实例,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和分析的过程中得到结论,在总结归纳的基础上理解轴对称的概念,更利于学生对该节课知识的吸收、内化和整合。

在《翻折与轴对称》一课中,所有的翻折效果都是在flash环境下编译的,但是整个课件却是在microsoft powerpoint2003环境下完成的,这不但降低了课件制作对教师技术能力的要求,同时也将flash和ppt两者的优势结合起来,使整个课件制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设计过程中,尤其要着重考虑要重视探究过程。而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我们可以很好的将多解多变的过程具体化、形象化。这充分辅助了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促进积极思维。例如:

案例三:

在中心对称演示的动画中,我们可以拖动图中任何一点来进行变换,可以改变对称中心的位置,可以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也可以移动整个图形的位置,令人赞叹的是,不管我们作出怎样的变化,图中的中心对称关系的演示是不会发生任何改变的,我们在变化的过程中,涵盖了基本图形的所有关于中心对称的情况,这是其他任何软件在编制和展示的过程中不可比拟的,也是几何画板最显著的优势之一。

二、信息技术促进创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模式

1.在尝试中进行的自主探究模式:

案例四:

这是一节数学拓展型课题研究(六年级教材下册),执教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创设了这样的情境:

某通信公司推出新的资费套餐业务

月租通话资费

30元0.30元/分

无0.6元/分

如何选择资费套餐才更划算呢?

学生小组讨论,设计自己的解决方案并通过应用excel软件根据方案列表计算比较,通过小组内部总结出计算方案,并得出结论,与全体同学交流,并寻求一种最简便的方法,在结论的基础上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判断。

在这样的设计中,教师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都交给了学生自己,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分析,学生们首先尝试一些特殊值的计算结果,然后开始利用excel进行数据枚举、简单计算和横向比较,在这样的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教师再通过适时的点拨,数学模型就从生活问题中一点点的提炼出来,进而对二元一次方程组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函数思想也有一定的渗透。

2.在做中学的操作教学模式

在小学教学中,我们会接触到一些统计的初步知识,对此我们可以利用microsoftword或excel中的图表功能,来进行初步统计教学。例如在六年级中我们就可以开始渗透怎样去看懂一张统计图表,而在高年级段就可以指导学生自己上机制作各种统计图表,如柱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等,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对统计有更加直观、深刻和深层次的认识。

三、信息技术应用发展多元集成化趋势

小学数学案例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案例视野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0042-02

小学数学具有理论性强、实践性强等特点,传统数学教学中往往注重数学的理论教学,而忽视了数学的实践性,因而在新时期数学教师应该将数学学科的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借助于案例教学方法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一、数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在小学数学教学方面,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偏重于数学理论知识的传授,使得学生不能将实际生活与数学知识相结合起来,一方面阻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另一方面数学知识用于指导生活的目的也不能完成。因而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应该注意将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结合起来,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数学课堂学习上。例如教师在进行人教版中除法知识教学时,应该首先让学生了解学法的目的,或是学法的作用,如学习了除法之后就可以应用除法来进行一些生活中的简单运算。比如有9个苹果要均匀分给三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应该分几个苹果这样的问题。学生在了解了除法的用处之后,对除法学习的积极性也会随之提高,而在教材设计上,人教版中也大量运用了很多图片来解释除法的含义和学习意义,在第四册当中就有这样一道例题,问题是15个小朋友做游戏,要将其分为三组,那么每组有几个小朋友,也可以反过来问,每组有5个小朋友,那么15个小朋友可以被分为几组。通过这样的问题和情境图片的辅助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理解问题,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当堂进行实践,将15个学生分成三组,每组各5位学生,这样直接直观的演示能够将教材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

二、案例在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传统的数学教学课堂,多是由教师主导,学生处在被动的接受位置,这样的课堂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同时在数学解题方法方面,传统的教学当中也多是由教师直接将解题方法传授给学生,学生被动接受来自老师的解题方法,缺少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思考的过程,从而使学生丧失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会丧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阻碍作用。因而数学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注重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提高。例如同样在进行除法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采用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提前为学生设置自主学习情境,然后在情境中运用数学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最终完成教学任务。在学习整千、整百除法的学习时,教师就可以先向学生提问两位数的除法问题,例如9除以3是多少,学生能够很轻松地回答出来是3,然后再让学生想像一下,9除以3实际上就是将9平均分为三份,这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利用自己手头的火柴棍或是橡皮等等进行实际演示。在充分复习了前面简单的除法运算之后,教师可以逐渐加强难度,如果9扩大十倍之后,90除以3是多少,900除以3是多少,这样的问题,教师完全可以交给学生自己去探索和思考。学生在前面的复习当中已经了解了除法的本质,对于900除以3这样的问题,就会自觉将其转化成900平均分为3份,问每份是多少,这样学生就能够自己得出900除以3是300这样的结论来。通过自我探索和思考不仅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而且还能够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

三、增加学生自主研究空间

从小学高年级的教材中可以看出,在后期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自主研究空间越来越重视,因而教师在研究数学教材时也应该注重研究空间或是学习空间,以提升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例如在讲授三位数的乘法问题时,教师可以更多地鼓励学生自己进行研究,可以从二位数乘法中来获得经验,让学生利用二位数乘法中的相似方法来尝试解决三位数的乘法问题。例如求110乘以110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进行11乘以11的计算,然后用这一计算过程中用到的方法来计算110乘以110。通过这样的案例能够调动学生对自主进行研究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学生经过努力思考没有得出正确答案的问题,教师则应该及时对其进行纠正,以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案例范文第5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小学数学;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205-0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教育业的教学质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对学校和教师来说都是一项具有挑战的考验。小学是学生生涯的起点,所以个别受到外界关注,更为主要的是由于教学对象的年龄问题,为了使教学效果更明显有效,想要使小学教学在教学质量上尤其是作为教学点难的数学,必须在教学方式上加以创新。案例教学是通过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针对小学教学的得力助手,如果能将案例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灵活运用,必将成为小学数学教育的福音。

一、案例教学的定义

想要在小学数学中应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必须对案例教学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和定义,只有这样,在接下来的案例教学开展过程中,才不至于偏离案例教学的轨道。可以说案例教学的正确认识是应用案例教学的基础。案例教学发是受教者通过理论与案例相结合,以举例子的方式进行课堂必备知识和重点知识的引导,针对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在案例上有所区分。

二、教学的

案例教学之所以有所谓的,是因为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两种教育方式互为表里。严格的说,上面对案例教学做出过定义,就是以原理和案例相结合,通常情况下,案例教学都被应用为举例教学,但是这种举例子的教学方式出发点都是好的,但是却很难起到正面效果的收益,从教学的形势不断要求改革就能看出,案例教学并非一剂万灵丹,百试百灵,它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过分的依赖或者不结合教育实际情况进行案例教学,那么案例教学就于传统教学毫无区别。举例来说,某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进行案例教学的方式授教,他所举出的例子确切实际属于案例教学,但是这种案例成分过于复杂,不是超越学生所能理解的范畴,这样的案例教学,学生一旦理解不了,最终就会放弃思考甚至会感觉数学这门课程过于枯燥乏味,最终排斥数学。

三、如何进行案例教学

教师们首先要先清楚案例教学只是一个引导工具,它是存在价值就是将学生所应该掌握的知识,以合理有效的方式进行吸收,这才是案例教学被应用在教学机构的使命。在数学课程中引用案例教学,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以多样化的案例进行探索式举例,从而根据学生的反应情况,分析出什么领域什么方面的案例更容易被学生所接纳。实施案例教学时,最为基础的核心,就是案例的质量,一个好的案例足可以建立起学生的对该教学方式的喜爱,换言之,如果一直低质量的案例被引用到数学教学中,也会导致学生今后对案例教学这种方式的排斥,所以教师在采取案例教学时,应当慎重,不能随意极发想到什么什么说什么这种教学方式,一个好的有效的案例教学,必定需要时间的支撑来思考过滤案例的质量,这需要教师课前对学生兴趣的观察和课后对案例的总结。

由于数学逻辑性较强,小学生对数学的感觉普遍存在距离感,因为小学生对事物的关注程度之比较感性的,而数学又偏偏是理性层面较多,针对这一现象就需要教师来带领学生对数学的认知,培养起亲近数学的主动性。案例教学法在推进小学生对数学印象的过程中,也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这也是首次采用案例教学的出发点,用案例教学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采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案例的编织,在教学称述过程中,用案例精彩绝伦的语言描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四、案例教学的设计

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设计中,一定要向“三方向”靠拢。

1、认知理解方向

所谓认知理解方向,就是在案例的设计中,所描绘编织的案例情景,一定要结合班级同学的理解能力,做到案例的设计学生能够完全理解,但是不能偏离数学轨道,一定要饱含数学相关知识,教师可以从最为简单的案例起手设计,比如学生的基本特质和形态,一方面学生能够理解,另一方面也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活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

2、活性沟通方向

数学的魅力在于能够举一反三,认知并理解一点,就能根据其规律明白大范围的知识,为了使学生对数学的灵活性得以发挥,在设计问题并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相互沟通,让双方明白思考的方向和位置,再来通过学生沟的反馈情况,认知案例设计的好坏,从而根据学生能力的成长节奏提升案例的难度与完善。

3、挑战奖励方向

这里的奖励并非学生以外的人给予的奖励,这里所指的奖励,是通过学生对问题回答的正确,产生一种满足和自我能力认知的。要想满足这个条件,教师必须在案例难度上做到一个适中,即有能被理解且存在一定难度,难度的定义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而定。当学生解决问题后,发现这个结果对自己是一个新收获,这一系列心理活动,会刺激脑内神经“脑啡肽”从而根据自身的收获,得到奖励。

基于以上讨论观点和策略可以看出,案例教学方式是非常适用于小学数学的,它能够在引导学生对数学专业知识掌握的同时,促进学生对数学的亲近度,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案例教学多方面还是需要教师的引领,学生处于被动,只能平衡这种关系,才能使教师与学生相互理解其用意,这需要教师在采用案例教学时,不断创造与学生面对面沟通思考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使数学教学获得更大的收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