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机加工实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从以下几个方面汇报:
一、我们是从心理学、教育学理论学起---认知教育对象、深入透视职教发展、通过《职业教育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我们对我们的教育对象有了新的认识。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直接面对社会和职业的选择,面临职业竞争日趋激烈和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的环境变化,使得他们具有了特殊的心理特征。这两门课的学习让我们深层次的了解了我们的教育对象让我们的因材施教更科学。《职业教育理论及课程与教学改革》让我们树立了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了解了职业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方向,掌握了相关专业教学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更新了传统的教学观念,以更加贴近和符合中职教学的需要转变教学方法。了解了世界职教课程改革的模式,知道了当前我国中职课改应考虑的中职定位、中职双重职能、中职学生分层等问题。更好的开展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
二、专业学习——把握学科脉搏计算机技术一日千里,日新月异。这次培训基地针对我们的专业特点为我们精心安排各门课程,为我们聘请了既懂教学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为我们授课,师生与学员间边学习边交流,通过专业知识学习我们更新了知识结构深刻的认识到了计算机学科的迅猛发展,终身学习的意识已深深的根植在我们的思想中。各位老师娴熟的专业能力、高尚的人格魅力、严谨的治学态度,孜孜不倦的工作作风深深感染着我们,既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1、 模块式教学,实施理论指导实践:
制图课的知识点可以分为基础知识模块、点线面模块、组合体模块、零件图模块、装配图模块,各模块之间层层递进联系密切,我认为在基础模块教学中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策略,通过教学目标与自学指导,让学生自学初步认识绘图工具与使用方法,再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工具的使用要点,展开互动式讨论纠正学生绘图中使用错误,比一比看谁的方法即高效又正确,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纠错中形成正确的知识。
点线面模块采用"实践带动理论"教学策略让学生参观实习车间找出四种典型零件,分析其形状找出共性问题并结合"口诀"教学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分清各种点线面的位置及特点为下一步的组合体教学打下基础。例如点的投影可以用机床顶尖为实例以点的"投影永远是点,点的位置是三坐标决定"的口诀加深点的理解。
组合体模块为形体过渡到零件的一个关键环节应采用"理论强化实践"的策略,采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各种零件的组合类型及组合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零件的千变万化和基本体的形态,紧紧抓住"读"和"画"两大环节,然后在加以典型组合体练习,采用"头脑风暴"老师不直接说出答案让学生自己找出学习过程中的错误完善形体分析能力,并写出实习日记,让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加以巩固和提高。例如组合体中综合类较多可举支架类模型讲解组合特点和形体分析方法,辅助采用动画立体模型展示准确分析变化形式,集思广义通过不同的思路构建形体空间想象能力,并准确补画视图的图形与漏线。
零件模块采用"参观和测绘"相结合的策略,第一步让学生参观车间内的机械加工顺序,并加以记录,回到教室再观看相关的教学视频与记录对比总结出典型零件的几个相关要素;图形、尺寸、技术要求等并最终找出零件的一些共性特点,为下一步同学们学习装配图打好基础,特别注意和已学过的机械类专业课结合让理论知识点与实践相结合适应实习生产强化学生对图纸的理解。例如参观直轴的加工方法注意分析每道工艺的流程卡片及图形中的尺寸,回到教室后观看直轴视频分析直轴的图形、尺寸、技术要求加以提炼简化更容易区别其它类型零件第二步测绘零件通过测量零件的尺寸绘出草图并画出标准图纸体会零件四要素的重要性让理论在测绘过程中转变为实践经验。例如在课堂中分组让同学们测量轴类、支架类、箱体类等几类零件既可以用到绘图知识又可以用到测量技能,通过同学们的协同合作提高工作相率的同时还提高学生的机加工工艺分析能力。
装配图模块,是制图的终极目标,应用较短的时间学习理论然后转入装配钳工实训车间,利用部件与构件的拆绘来加深课本内容的理解,例如:拆卸CA6140型车床的主轴箱检验各轴的形态大小及配合尺寸分析拆卸的方法及工艺流程让学生把知识融汇贯通,成为合格的技术工人。
2、合理控制理论与实习时间,让学生逐步适应生产环境
由于前面的模块知识需要一定时间的生产实习才能有效的转变成技能,结合前面的五个模块制定实习计划,基本比例为1:3即理论为1实践为3,例如在零件图教学过程中理论讲解各零件的特点为10课时实践测绘与标准绘图应为20~30课时,通过学生的逐渐认知、了解、掌握等4个层次逐渐内化为学生的知识技能为今后的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3、 采用综合实训的方法,让同学们撰写实训报告
第一步经过车工与数控实训,同学们从图纸分析到零件加工顺序分析到零件机加工步骤,让学生学以致用实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从而攻破了动手能力差的难题。
第二部撰写实训报告,指导学生完成从画图到产品出厂的全过程分析,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修正,扎实走好每一步。
4、 合理选用实习环境,根据理论课的要求布置
根据模块的不同选择实习环境,例如在讲点线面的时候以钳工实训车间的工件为目标,便于学生观察零件图可采用机加工车间或仿真模拟实验室为目标,需要时可在专门的绘图室进行练习,在不同的尝试中来体验成功的乐趣。
5、 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 模具专业机械加工实训教学入门阶段教学组织过程
机械加工实训教学是模具专业学生必备的重要技能,学生通过对常见普通机床的使用,能熟悉其性能,了解各类机床的工艺特点,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机械制造工艺和设备的认识,并且初步具备使用机床加工典型机械零件的能力。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的入门阶段应该考虑到以下几点:1.深入做好安全文明生产教育,加强安全意识;2.精选课题,学生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跨过机械加工的入门阶段,所选课题务必能够涵盖常见的机械加工手段;3.精心组织实施,做到实习各个环节有序衔接,每个学生都明确自己的工位和任务。
我校在模具专业学生的机械加工实训方面进行了不懈的辛勤探索,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以下笔者就自己参与组织模具专业学生机械加工实训教学的体会来谈谈入门阶段的教学组织过程。
一、机械加工实训的前期准备
学生在参加机械加工实训之前,应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的准备,这样,在进入机械加工实训阶段以后,才能迅速进入状态,不至于出现准备仓促、茫然不知所措的现象。准备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理论知识的准备。
学生在进入机械加工之前,应该具备制图、金属材料、金属切削等专业基础知识,并且在进入机床操作之前,应该在专业的安全人员的指导下认真接受安全知识的教育。
(二)技能的前期准备。
学生在进入生产实训场地之前,应该先进行钳工等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实训项目,初步打下动手能力的基础,并且具备常用量具的正确使用能力。学生在钳加工实训阶段已经学习了钻床等设备的操作和划线、测量等操作,灵活的手工动作将有利于学生顺利过渡到机械加工阶段。
(三)安全、文明操作技术。
在机床上工作,学生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安全生产、文明生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正确穿戴衣帽。工作服要紧身,袖口要扎紧或戴套袖;女工要戴工作帽;不准戴手套作业,以免发生事故;高速切削时要戴好防护镜。
2.防止刀具切伤。装拆铣刀时,不能用手直接握住铣刀;铣刀未完全停止转动前不得用手去触摸、制动;装拆工件时必须在铣刀停转后进行,使用扳手时注意避开铣刀。
3.防止切屑伤害。清除切屑时要用毛刷,不可用手抓、用嘴吹;切削时不要站在切屑流出的方向。
4.机床保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悉机床性能和使用范围,在实训老师的指导下定期对机床进行一级保养。
5.场地环境。机床周围环境场地应保持清洁、无油垢;零件应妥善放于不妨碍实训正常进行的场所,使用切削液时防止外溢,并及时清理污渍。
6.工量具的保养每天进行,注意校正测量精度。
7.注意做好实训中各个过程的记录,并保管好相应的技术资料。
二、机械加工实训的入门阶段的组织
(一)熟悉将要使用的机床结构和性能。
1.在实习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要认识每一种实训涉及的机床的结构,包括其传动机构、运动特点、电气线路,尤其要重点了解铣床的结构和性能。
铣床有多种形式,并各有特点,按照结构和用途的不同可分为:卧式升降台铣床、立式升降台铣床、龙门铣床、仿形铣床、工具铣床、数控铣床等。其中,卧式升降台铣床和立式升降台铣床的通用性最强,应用也最广泛。这两类铣床的主要区别在于主轴轴心线相对于工作台水平和垂直安置。这些特点学生务必要正确区分。
2.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应进行机床加工尤其是铣床加工的准备工作的练习。
(1)分别进行手动进给和自动进给练习,熟悉机床的主运动和进给运动。
(2)选择和安装铣刀。铣平面用的铣刀有圆柱铣刀和端铣刀两种,由于圆柱铣刀刃磨要求高,加工效率低,通常都采用端铣刀加工平面。铣刀的直径一般要大于工件宽度,尽量在一次进给中铣出整个加工表面。在铣床上加工平面时,一般都用机用虎钳,或用螺栓、压板把工件装夹在工作台上;在大批量生产中,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可使用专用夹具来装夹。
用机用虎钳装夹工件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装夹工件时,必须将零件的定位基准面紧贴固定钳口或导轨面;受力的钳口最好是固定钳口。②工件的待加工部分必须稍高出钳口,以防钳口和刀具损坏。③工件一般装夹在钳口中间,检查装夹是否牢固可靠。④装夹的工件为毛坯面时,应选一个相对大而平的面作粗基准,在钳口和工件之间垫铜皮,防止损伤钳口。
(3)用百分表校正铣床机用平口钳的装夹位置,练习装夹工件和调整工件安装的位置,学会对刀操作。进行刀具安装练习。刀具装好以后务必经过检验合格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3.分别进行铣、刨、磨平面的加工练习,熟悉机床操作的基本技能。
(二)练习加工V型块。
在入门实训课题的选择上,笔者通过对历年来机械加工实训课题练习情况的分析,最终选定了V型块这一典型的课题。这主要是因为V型块的加工形状比较能反映机械加工常见工艺手段的运用,且难度适宜。
1.毛坯的处理。采用翻砂铸铁件作作为毛坯件,检查尺寸合格与否,钳工简单加工去除锈迹和污渍。
2.刨床粗刨六面体52×52×37。
3.立铣加工六面体50.5×50.5×35.5。
4.平面磨削加工六面体50×50×35。
5.卧铣加工中间5mm工艺槽。
6.铣削两侧V型斜面。注意将立铣头调整为45度倾斜。
7.铣削两侧30×8沟槽。
8.铣削下方305沟槽。
9.铣削T型槽。
V型块形状如下图所示。
(三)机加工实训入门课题完成情况的总结。
对学生加工完的工件按照完成的质量情况进行评分总结,对评分方案教师应该考虑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工艺方案中各个环节的顺序和衔接过程是否正确。
2.划线、测量是否正确。
3.工夹具的使用是否正确,工件装夹是否合理。
4.对刀调整的正确与否,有无撞刀等明显误操作现象。
5.工件图样上标注尺寸和形位公差的完成质量。
6.安全文明生产要求是否达到。
在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后,教师应对学生完成质量作总体评估,分析其取得的成绩和不足之处,并指导学生及时作实训总结,巩固知识。
三、机加工实训入门阶段后续环节的衔接
为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已有的初步加工能力,在入门实训结束以后教师应侧重安排好相应的后续综合加工课题。综合加工课题应考虑到前面已学的加工手段的运用,并且结合模具专业的特点,设计出模具加工中典型的型腔加工课题。对课题的工艺教师应尽量引导学生充分综合利用前面已有的机床加工工艺,让学生在相当于实战的加工情境下保质保量地完成课题,具备从事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加工能力,并且为后续模具设计及加工和模具制造工艺学等课程奠定工艺认识的基础。
四、结语
我校在多年的模具专业的教学中摸索出的一整套模具专业机械加工实训的组织实施方法,经过历届学生的实训效果检验,以及和兄弟学校的交流,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随着教学实践的丰富,我校这种模式将不断完善和巩固。
参考文献:
[1]成型模具设计.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2]冲压模具设计.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3]模具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
关键词: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教、学、做”一体化 实践
当前的职业教育就像进入市场的企业一样,面临着调整优化的考验,特别是技工院校更处在生存的边缘:“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优势已不在;求学资源的总量在减少,学生选择学校的自主性在增强;学校经费短缺,发展滞后。如何突出技工教育的办学特色?如何转变技工教育的办学模式?是摆在技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笔者学校在进行国家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的过程中,模具专业作为学校的特色专业,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构建职业导向的专业建设
“面向市场,定位就业,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系统的应用知识及持续发展的能力”是职业教育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按照职业岗位需求来进行专业设置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的就业主要面向模具制造与维修、模具设计、产品生产、设备操作、质量员和安全员等岗位。为了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笔者学校设置了模具钳工、模具制造工及模具设计三个岗位群,不同的岗位对于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要求有所侧重。
1.模具钳工方向
主要学习钳工基本知识及实训项目、模具拆装实训项目、模具的调试和维修项目。
2.模具操作工方向
主要学习普通机加工、电加工、数控加工项目。
3.模具设计方向
主要学习冷冲模设计与制造实训项目、塑料模设计与制造实训项目、其他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训项目(拓展项目模具CAD/CAM的实训项目、Pro/E、UG等实训项目)。
二、构建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
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优质专业核心课程。根据职业教育的市场性和经济性,课程的内容、实训也必须以职业活动、岗位工作流程为导向来确定。以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训为例,首先要选取岗位群典型零件的工作任务设计学习情景。其次,采用全真模拟与一般模具企业的工作流程,即:制品的三维设计成型工艺分析模具结构设计(主要是成型零件的设计)模具零件加工模具装配试模。采用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组织和实施,真正做到实训和生产一体化、学习和工作一体化。最后,建立与企业接轨的课程考核评价标准。
三、构建行动导向的教学实施
教师按照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经历从信息收集、制订计划、选择方案、实施到成果评价的完整的工作过程。
职业技能和知识应用能力必须来自于切实的行动。“学习即工作,工作即学习,行动即学习”是笔者学校在示范校建设中极力推行的理念,其实施的过程如下。
第一步:接受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要求。在项目实训前,每个学生会收到工作任务书页或样图,老师在这一阶段可以给学生讲述清楚要完成的工作任务的内容、条件和目标,并通过对工作任务的提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第二步:收集并确认信息。学生能通过互联网、市场调研、互相讨论等各种渠道获取任务的相关信息,并能确定信息的可靠性。
第三步:制定加工步骤,领取毛坯和工量具。学生按照设计要求,领取坯料并检验坯料的完整性,并能够通过小组讨论制定加工方案,准备加工所用的工、量具。
第四步:实施任务。一方面,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或查阅其他资料,获得实施这些任务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在进行简单的示范演示后,学生需独立运用工艺知识和技能开展工作活动,教师只是在发现错误时才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第五步:工作总结与评价。在工作任务完成后,学生依据先前拟定的评价标准,自行检查工作成果是否合格,并逐项填写检查单。再由学习小组互评,然后由指导教师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要注重过程考核和职业素养的考核,并对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学习是行动,工作是行动,学生从相关技术材料中独立获取信息,并经过个性化的思维过程对其进行加工,最终获得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并培养了自身的职业素养和能力。
关键词:数控铣工;双师型;教学质量
目前,我国制造业进入了一个空前蓬勃发展的新时期,这必然造成数控专业的技术人才的短缺,所以培养现代数控技术人才成为普遍关注的热点。目前,职业学校近几年数控加工技术专业的在校生数大幅度增加,各学校也纷纷在数控加工实习设备上进行投入,保证职校学生的培养质量,满足企业需求。初中生升入职中后由于个性及发展的差异以及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不同,造成他们的学习差异较大。尤其是《数控铣工实训》作为本专业的重点技能课程,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在上机动手操作力和应用能力。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较短时间内让学生从对数控铣工加工技术一无所知到有所了解,再到熟练运用呢?这必须以“学生主体”为基点,既要按照教学计划安排课堂教学,又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数控铣工》实训课程中如何使学生“乐学”,然后达到“会学”?现结合我校情况在此探讨。
一、提高《数控铣工实训》教学质量之一是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教育教学的质量在于教师。俗话说,教师有一桶水,才能传授给学生一碗水。数控实训指导教师对数控加工技术掌握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其教学水平的高低,是制约数控实训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市委市政府于2008年对原韶关市职业高级中学、铁路一中、体校、艺术学校、旅游学校、供销中专等学校实行资源整合,现在我校是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广东省示范职业技术学校。随着普通高中的逐步萎缩乃至完全消失,出现了文化课教师剩余,而专业课教师缺乏的现象。那么,国内很多这样的学校会面临同样的问题。目前,我校专业课教师所占比例为48%,而“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为30%,与教育部提出的到2010年中职学校的“双师型”教师比例要达到60%的目标有较大的距离。
我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对非本数控专业教师是这样安排的。在进行数控实习前,为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和教学能力,制订了如下计划。①结合本校师资的实际情况,鼓励并支持文化课教师向专业课教师转型。利用“结对子”形式,由本专业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带非本专业教师(如机电技术、数学、计算机等专业)进行为期四周的《数控铣工加工》实训,辅助专业教师教学。教师转型成功后,学校组织这些老师参加国家、省级的数控培训班,提高这些转型成功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操作水平。②从普通铣床实习指导教师中,选取具有一定文化功底和理论知识水平的教师,参与数控加工技术有关知识的培训。③要求教师积极参与实践,要求学生完成的课题,教师必须先完成,同时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技能竞赛,以赛促练,以交流促进教师职业技能水平的提高。
二、提高《数控铣工实训》教学质量之二是对学生进行过关激励法和互助式教学法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在数控铣工教学中,很多时候一些老师觉得很简单的零件编程,不少学生还是感到摸不着头脑,找不到窍门。数控学习的特点可以说是一通百通,因此,突破入门关就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数控加工技术是在传统机械加工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数控铣工实训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机械制图、数学、车工工艺学、铣工工艺学、数控铣编程、CAXA制造工程等理论知识的学习,并进行了普通铣工的实习。对零件图的解读、坐标系的建立、坐标点的解算等均有所掌握,特别对零件的加工工艺路线、工作台移动方向等都有了感性认识。但我们的生源层次参差不齐,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如何使我们的学生从“乐学”,然后达到“会学”?
在学习他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归纳总结了以下两种提高实训教学质量的方法。
(1)过关激励法。学生已有知识:经过各种造型的单项训练和组合训练,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初步掌握各种曲面加工刀具选择和切削路径设计方法。(现以实例说明)
教学计划如下所示。实训项目:数控铣工加工;实训周数:4周。实训班级:二年级数控专业1班,人数40人。CAD/CAM:实训室一间。设备:广州数控铣床10台。实训教师:本人、转型成功A老师、转型成功B老师。实训内容:A、B、C、D、E、F(图略)。时间及任务安排:第一周完成A、B两图的手工编程及加工,第二周完成C、D两图的自动编程及加工,第三周完成E、F两图自动编程及加工,第四周学生自由发挥空间想象力。
①过关要求。A. 利用CAXA制造工程师软件进行三维造型:实体或曲面均可,但尺寸必须符合实物要求,形状完整,造型方法恰当。B. 加工工艺:加工方法运用得当,刀具类型和大小适合零件结构特点和尺寸大小,加工参数选择合理。
②过关教学过程。A. 本人最初在CAD/CAM实训室负责帮学生复习手工编程,学生将第一关(A图)编好程序后在仿真软件进行仿真,过关经检查后到机床上机加工;没有过关的继续在CAD/CAM实训室进行编程。如第一关过了,即可进行第二关(B图),用软件造型编程加工。如此类推下去。B. 将学生分为每4人一组,布置任务,明确要求。C. 测绘和造型(一般需半天)要求每位学生都对实物进行测量,分析零件结构,小组讨论画出草图, 每位学生独立尝试各种造型方法,再通过讨论找到最佳的解决途径(必要的时候由转型成功A教师进行适当提示和启发)。D . 在机床实际加工过程中,每位学生独立将程序传入数控铣床,进行机床检查和调试、刀具准备、毛坯装夹、对刀、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直至全部完成。本人负责过第三、四、五、六关学生的实训指导,转型成功A教师负责在CAD/CAM实训室指导学生造型与编程,转型成功B教师负责指导过第一、二关的学生实训指导。对学得较好的同学,教师可鼓励他们用不同的工艺路线,不同的加工方法进行编程,并引导他们分析比较最佳编程方案,通过练习养成他们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的习惯,精益求精地学习,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③过关奖励。过了第六关,奖励一个纪念品(F图),实训成绩95分;过了第五关,奖励一个纪念品(E图),实训成绩85分;过了第四关,奖励一个纪念品(D图),实训成绩75分。通过层层过关,学生不但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掌握了编程的要领,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学生从“老师要求学”变成“我想要学”。
(2)互助式教学法。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教师的辅助过关了,但老师与学生之间还是有代沟,在沟通上还不能满足学生在学习上的需求,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同学。针对这一情况,我在过关激励教学法的基础上增加了互助式教学法。①当过了第三关的同学辅导一个过第一关同学成功过关后,在平时成绩加5分。②当过了第四关的同学辅导一个过第二关同学成功过关后,在平时成绩加8分。③当过了第五关的同学辅导一个过第三关同学成功过关后,在平时成绩加10分,依此类推。通过三周实训后,全班40人,有10人能通过六关,16人能过五关,35人能过四关。到了第四周,在老师的协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有的同学加工出“剑”“斧头”“洗发水瓶”等这些与生活用品相关的作品。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你追我赶、互不服输的学习气氛。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认真思考,勤于提问,互相帮助,每个人的综合素质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互助式教学法,使得学生在辅导另一个同学过关的同时,也达到了巩固自己所学知识的目的。这样,不但减少了学困生的数量,同时也培养了一批尖子生,真是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