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要:本文主要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课题组2007年进行的城镇住户调查数据,研究了企业为城镇职工提供养老保险的工资效应。文中我们使用了最新的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企业单位为城镇职工提供养老保险存在替代效应,即养老保险作为企业用工的成本,会直接或者间接的转嫁给城镇职工,从而参加养老保险会在短期内降低城镇职工的工资。从这个意义上讲,政府加大对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公共财政支持,完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在提高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与率的同时,有助于短期内提升城镇职工收入水平,进而刺激国内消费。
关键词: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替代效应”;倾向得分匹配
一、引言
改革开放近40年来,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国家相关政府部门开始逐渐关注国内居民社会保障问题,逐步颁布并实施社会保障政策。中国的社会保障改革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1991年,国务院颁布《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之后一系列关于养老保险政策相继出台。企业单位是否将养老保险的成本转嫁给城镇职工,即养老保险是否存在替代效应?这些都是政策制定者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
二、相关文献回顾
目前,对于养老保险对城镇职工工资是存在替代效应还是溢价效应?国内学术研究上仍存在争议。黎志刚和吴明琴(2014)认为西方国家总结出来的养老保险对工资具有替代效应。郑纬仁则表明城镇化水平和工伤保险参与率与养老保险支出成正比,城镇职工人均工资与养老保险支出成反比。这对本文讨论养老保险对农民工工资效应的影响有参考意义。本文使用2007年CHIPS数据中城镇职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并使用最新发展起来的倾向得分匹配方法,检验用工企业提供养老保险对城镇职工工资的影响。
三、数据来源及方法说明
CHIPS是目前衡量全国家庭住户收入情况最好的指标之一。本文最终选择6065个样本量。其中参加养老保险的样本共有4869个,没有参加养老保险的样本有1196个。参保率高达80%。
本文估计收入的经典模型为明瑟工资方程,将此方程作如下变换:
yj=Aj+αDj+βXj+Ej(1)
式(1)中y是第j个城镇职工的月工资,D是本文关注的主要变量,即养老保险。X是影响城镇职工工资的其他控制变量,α和β是待估计参数,E是随机误差项。我们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来控制个体的人力资本等特征变量,选择性偏差问题将会得到解决。首先,我们根据将城镇职工分为两个群体,“参加养老保险”为参与组,“没有参加养老保险”为控制组。ATT的计算分为两个部分,首先使用Probit或者Logit模型得到倾向指数,其次,在匹配的基础上计算ATT值,公式如式(2)所示:
ATT=E[Y1i-Y0i|Di=1]
={E[Y1i|Di=1]-E[Y0i|Di=1]}
=E[{E[Y1i|Xi,Di=1]-E[Y0i|Xi,Di=0]}|Di=1](2)
四、实证结果
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法的实证检验,我们可以分别计算匹配前与匹配后,养老保险的参与组和控制组的平均月工资,以及两组之间的差异。表1中匹配前的参与组平均工资是2387元,控制组平均工资是2103元,匹配之前的ATT值是283元。显然,匹配前的养老保险对城镇职工工资的影响是溢价效应。但是,匹配之后的控制组工资上升为2553元,而且控制组工资高于参与组工资,城镇职工工资和参加养老保险之间是存在替代效应的。
为了确保养老保险对工资影响效果的准确性,接下来本文分别使用半径匹配方法和核匹配方法重新估计,对上述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表2是分别使用一对一匹配方法和核匹配方法计算的ATT值,结果都具有统计学意义。
五、总结
由实证结果表明,养老保险对城镇职工具有替代效应,企业为城镇职工提供养老保险时,会将其作为用工城镇转嫁给城镇职工,从而在短期内降低城镇职工工资。所以针对这些问题,社会保障部门在实施养老保险政策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这些因素,为了保障城镇职工的社会保障利益,首先,在指定养老保险政策的时候,应该让城镇职工群体和企业都应该少缴纳养老金,而政府应该给予更多的补贴。(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一、养老保险统筹层次低的原因分析
1.经济发展地区差异明显,利益难平衡。
根据瓦格纳法则可知,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占GNP的比重将会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具体的讲,经济发展水平高,政府财政较富裕的地区社会保障发展水平也较高,反之则反。我国由于地理、政策、历史等一系列原因,导致我国经济长期处于非均衡发展,各省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明显。
2.制度变迁与路径依赖。
建设新型养老保险制度不是在白纸上写字,而是在原来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退休养老制度基础上变革。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从省级统筹提升到全国统筹是一次制度上的变革,在制度变革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对原有制度路径依赖的影响。这种机制使制度变迁一旦走上了某一条路径,它的既定方向会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自我强化。路径依赖意味着历史的重要性,人们过去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可能的选择。过去各个省市所形成的“因地制宜”的养老保险制度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会形成一定的阻碍。
3.分税制的财政体制下,各级政府的事权财权不明晰。
1994年我国实行分税制改革,把全国的税收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并相应的划分了中央与地方的事权范围,地方政府获得了发展本地区社会保障事业的能力,为本地区的社会保障事业负责。然而由于分税制改革在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权、事权的规定中不具体,存在中央与地方交叉重叠的情况,出现中央向地方“甩包袱”,事权和支出责任“层层下沉”而财权“层层上移”的局面,而在税种归属上,大额税种都归中央,地方税种除了营业税、所得税外,均为小额税种,地方财政无稳定的税收来源,收入不稳定,地方各级政府间较少实行按事权划分财政收支的分权式财政管理体制,从而导致地方财权事权不匹配,地方的财政收入难以满足地方的事务管理支出。我国养老保险实行“条块分割,以块为主”的扁平化管理模式。
二、构建全国统筹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模式的建议与对策
1.缩小区域经济差距。
我们知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养老保险作为一种惠民政策属于“上层建筑”的一种,势必受到经济基础的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给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养老保险难以提高统筹层次或者出现“统而不筹”根本原因,由于各省经济发展差异较大,各地区的社会平均工资及缴费基数都存在明显的差异,根据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待遇计算办法,社会平均工资和缴费基数直接决定了养老保险待遇。因此,要实行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必须缩小各地区社会平均工资之间的差距,尽量平衡各地区参保人员的经济利益,减少全国统筹的阻力。
2.扩大覆盖面。
“大数法则”是养老保险应该遵循的原则之一,覆盖面越大养老金安全风险越低,越有利于在大范围内调剂余缺。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基本覆盖了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但是任然存在大量的应保未保人员,其中,主要是农民工和灵活就业人员。目前,全国有2.6亿农民进城务工。但截至2012年,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只有4543万人。这就表明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方面仍然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
3.偿还隐性债务,做实个人账户。
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个人账户”模式,然而从2001年开始试点个人账户模式开始,由于养老保险改革之初对改革形成的隐形债务没有规定适合的偿还方式而是期望通过“暗偿”得以解决,“暗偿”的结果使得个人账户成为了空账,这种空账规模随着人口老龄化会不断加剧,其规模因学者的精算方法和统计口径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于此同时由于养老保险实行省级统筹,各省的隐性债务也急剧增加,2000年学者王晓军根据31个省市的相关数据算出上海、北京、天津,人均债务超过8万元,增长比例分别达到135%、114%、94%。在“暗偿”方式下,隐性债务势必引起空账规模扩大,如果养老保险由省级统筹提升到国家统筹,国家势必拿出巨额资金来偿还养老金隐形债务,这种情况下国家往往从通盘考虑出发会延缓全国统筹的进程。因此,各地方越是尽早偿还隐形债务,做实个人账户对全国统筹越是有利。
4.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管力度。
养老保险基金是养命钱,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养老保全国统筹设想的成败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近年来各地反馈的情况来看,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后,多处发生挪用养老保险情况。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要继续落实1998年由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劳动部以及国家税务总局共同颁布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暂行规定》,严格按照收入、运作、支出分开管理的办法,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设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账户”;另一方面,要加强养老保险的法制建设,2010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出台,使我国社会保险事业有了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法律依据,然而其规定过于笼统,在养老保险方面还缺失一部养老保险法,对养老保险基金的违规行为如:欠缴、挪用、骗取、违规支付等缺乏相应的法律规定,这就使得部分单位和个人有机可乘,也给我过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管带了难度,不利于养老保险的安全持续运行。
5.加快养老保险信息化建设,实现全国“一卡通”。
1、领取养老保险待遇年龄不同。城镇企业男职工领取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年龄因条件不同分为60、55、50周岁,女职工分为55、50、45周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男女领取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年龄均为60周岁。
2、领取的基础性养老金不同。城镇企业职工领取的基础性养老金是以职工退休时上一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一年发给1%。城乡居民领取的基础性养老金我市现行定额为100元/月。
3、养老金调整机制不同。城镇企业职工养老金每年定期调整,城乡居民养老金尚未建立定期调整机制。
(来源:文章屋网 )
>>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研究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财务可持续性研究 论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国统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逃费问题成因分析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模式的探讨 关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探讨 全面二孩政策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收支的影响 新农保政策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转换衔接的可行性分析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缺陷的原因及优化措施思考 浅论武汉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分析研究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分析与评价 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再分配效应理论分析 中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缺陷与改进建议 成都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并轨研究 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考 广西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论实行统一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浅议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转移接续 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划算吗?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多地养老金收益跑输通胀 政府酿新投资渠道[EB/OL]..
[3] 张伟兵,徐丽敏.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机制探索——基于欧盟经验的分析和思考[J].长白学刊,2009,(1):134.
[4] 郑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英国养老制度培训情况报告[R].2010-12-06.
1992年我国开始着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如今取得的成果令世界瞩目:经济总量在世界的排名由1978 年时的第10 位上升为如今的第2 位;将大批的“无产者”培育成为合法的“有产者”。虽然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已经形成,但是还不完善、不成熟,表现在制度体系的建设及其能力上。其中关于人力资源的养老待遇存在两种不同的制度(以下简称双轨制),造成了养老待遇上的不公平。导致人力资源流动不畅,应该还给经济主体的自主权还攥在政府的手里,严重地阻碍了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进一步完善。现阶段已造成经济社会发展后劲不足,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困难。双轨制的问题是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一、双轨制对市场经济的影响
1、双轨制背离了市场经济关于效率优先和公平的原则,严重地干扰了人力资源的流动秩序,打击了市场信心市场经济首先是法治经济,公平是最基本的准则。市场运行需要公平的制度予以规范和维护。制度建设必须站在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这一关乎全局的高度去设计,使之确保经济在整体上的协调性和持续性。对人力资源这个要素(以下也称城镇职工或劳动者) 来说更加需要提供良好的流动环境。
养老保险双轨制本身就反映出在养老待遇制度建设上存在不公平。同为城镇职工,在养老待遇方面对不同领域的人力资源群体使用不同的政策,违背了市场关于公平的原则。拉开并逐步扩大了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与直接从事社会财富创造的产业领域退休人员在养老金待遇上的差距。到了2013 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的替代率已达到企业的2 倍。这种不公平,一方面打击了产业领域的积极性和创造财富的动力,对人力资源的流动形成了逆向引力。这里有一组数据:2008 年到2013 年国家招考公务员,参加报考的人数与招录人数的比例分别是57/1、76/1、67/1、87/1、74/1、75/1。所以,双轨制的存在必然会迫使人力资源放弃当期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造成当期市场上竞争机会公平性的丧失。导致效率优先的作用不能有效发挥。另一方面,机关事业单位中一些曾经有流动到产业领域想法的人力资源,也因为双轨制的持续存在打消了念头。所以,双轨制割裂了人力资源在这两个领域之间的流通渠道。削弱了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遏制了市场需求。
2、削弱了内需动力,影响了消费与生产之间的良性循环
《人民日报》登载的《老有所养定成真》一文介绍:“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以年均800 万以上的规模激增。预计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55 亿,2033 年突破4 亿,2050 年达到4.83 亿。届时,社会总抚养比由目前的45%上升到98.8%。食之者众,生之者寡,由此进一步加大了人们对‘我的晚年谁来养’的担忧”。另据央行数据显示,2013 年8 月我国居民储蓄额已连续3 个月突破43 万亿元,仅在最近的5 年里居民的储蓄额就增加了23 万亿元,这期间还有24 个月是负利率。其中养老保险制度不公平是主要的原因。
养老保险制度的“邀约”影响着人力资源对他们当期消费的安排。随着经济的发展,物价水平相应提高是必然的。我国的养老传统决定了劳动者对未来的养老保障是规划中的重中之重。由于双轨制的存在,产业领域的劳动者会做出未来在养老金待遇上将遭遇不公平对待的预期,进而推导出未来在购买力上存在较大差异的预期。特别是在对相同服务的购买能力上低收入者处于绝对劣势地位(例如,家庭养老请人照顾的费用、进养老院的费用等)。为了避免或减少这种预期的发生,他们必然会在当期增加对储蓄的安排以备养老之需。巧合的是,与最近5 年我国居民储蓄猛增23 万亿元相对应的同一时期,正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水平与企业养老金水平差距明显拉大的5 年;也是全社会消费意愿也在不断下降的5 年。从2008 年到2012 年的5 年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率呈下降趋势。在扣除价格因素后分别为15.9%、16.4%、14.5%、11.1%、11.5%(基础数据从国家统计局网站查询)。这还是在“4 万亿经济刺激政策”刺激下的结果。“保障不到家,挣钱不敢花”。现在是以家庭养老为主。显然尽量增加储蓄额是个体唯一能够做到的可以让自己在晚年多一份保障的安排。
社会消费是实现社会生产持续和提升的唯一动力源泉。养老制度不公平必然引发消费不充分,导致货币和产品流通速度的降低及其流量的下降,迫使生产停滞。
3、不利于政府机构的有效改革,影响了政府职能的转变
近几年来,政府在实施机构改革的过程中难以解决的问题是精简下来的富余人员如何分流出去。由于双轨制的存在客观上向拟分流的富余人员提供了对未来养老预期的选择,造成了富余人员流出机关事业单位的出口不畅。因此,精简下来的人员只能留在本体制内消化,因人设事。结果是该下放的职能没放下去,需要取消的职能取消不了,该交给市场做的事情还攥在政府手里。导致经济主体想要办成一件事情常常需要消耗许多时间和精力用于到政府部门办理行政审批,造成经济主体在市场竞争中机会的丧失,市场意见很大。中央电视台曾经在2013 年6 月24 日的《新闻联播》里报道了“行政审批的‘万里图’”这样一个事例。反映办一个企业、上一个项目,要盖上百个公章,要用去700 多天的时间。市场的机会是转瞬即逝的。它对政府综合服务效能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但是人员分流不出去,职能就难以整合。行政审批事项就难以下放或取消。政府职能就难以转变、难以实现精简高效。
二、加速推进养老保险制度的并轨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要求,是确保经济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转换的必然要求
1、加速推进并轨是当前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必须由统一的制度体系作保障。在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建设中,全国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是其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实现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
当前,建立全国范围内更加公平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建设中必须先行的部分。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最基本的特征是各种要素资源在这个体系内能够自由的流动。其动力是在公平的条件下由市场形成的价格。在所有的要素资源中人力资源要素又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它影响着其他要素资源的流动方向和速度。
对人力资源的自由流动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仍然是公平的价格。这个价格从本质上讲就是收入分配制度。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当期的劳动报酬;二是未来的养老保障的预期。特别是未来养老金待遇的预期。因此,必须建立公平的养老保险制度让他们能够看到对未来可以放心的公平的保障预期,才能确保市场对人力资源流动和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实现人力资源市场体系的统一。
2、加速推进养老保险制度的并轨是市场对相伴而生的政府有效性的必然要求政府的有效性体现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建设上。即对市场秩序的维护和市场体系的发展能够起到积极作用的制度体系建设的能力上。
政府与市场是无法分割的统一体。没有政府市场不可想象,没有市场政府难以存活。如果政府不能按照市场的要求发挥作用,就会被市场抛弃。在改革开放30 多年的实践中,政府机构的不断改革,职能的不断调整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所以,政府必须成为这个统一的市场体系中有所作为的组成部分。必须履行其职责。这个职责就是通过建立公平、统一的制度体系,以有效地维护市场体系的秩序。能够保障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政府是市场的政府、是有效的政府。
一个有效的政府应当是市场中最积极、最有活力的组成部分。因为一切要素资源的活力都会受到政府干预的影响。政府的干预有两种结果:当它符合市场的要求时,市场是健康的,市场失灵的缺陷是可以克服的;反之,就会引发市场失灵、经济秩序混乱。存在了20 多年的养老保险双轨制就属于不当干预的典型之一。现在,新型的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均已建立。它们之间的转换渠道已经打通。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至今几乎原地踏步,导致人力资源直接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动力不足。客观上对我国经济运行起到了不当干预的作用。所以,必须加速推进养老保险制度并轨以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发挥其有效性。
三、市场经济是流动经济
我国从1992 年开始构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首先是从制度上解决流通问题:1、在人力资源的流通方面,制定《劳动合同法》确定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契约关系;建立《社会保险法》确保契约关系作用的发挥;农民被允许自主地进城务工;2、在物的流通方面加速交通运输设施的建设。截止2012 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比1978 年增长88.8%;公路里程增长3.8倍;民用航空航线里程增长21 倍;同时新建高速公路里程9.62 万公里,新建高速铁路运营里程9356 公里;3、信息通信业的建设突飞猛进。截止2012 年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103.10 部;手机普及率为每百人82.50 部;互联网普及率达42.10%。4、在资本的流通方面。鼓励非公有资本参与经济活动;不断下放和取消行政审批事项,以提高资本的流动速率。其成果是,截止2012 年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份额由1978 年的1.8%提高到11.5%。(《人民日报》)。
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就如同一个人体。人力资源是其中的血液,其流通渠道如同人体的血管。如果血管不通畅,血液的流动就会受阻,机体就会出问题,人体就会生病。所以,政府要积极承担“清道夫”的责任,始终确保“血管”的畅通。所谓“水流则不腐”,“通则不痛”。工具是建立公平的制度。
总之,加速推进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并轨,从本质上说是要加速推进公平制度的建设,以满足完善的市场治理体系建设的迫切要求。目的在于建立全国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满足市场经济对人力资源流动性的要求。养老保险制度本质上是人力资源在市场中的价格。统一了人力资源的价格才能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才能确保我国经济结构的顺利调整、经济发展模式的顺利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