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物监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字:环境监测;环境污染;环境监测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如何有效的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主要讨论的话题,环境监测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第一步,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是准确反映出环境的污染程度,而传统的环境监测方法一般使用化学或者物理方法进行监测,这种方式不仅比较浪费而且还会带来环境污染等问题的产生,因此,生物监测将会成为环境监测的主要方式。
1生物监测的概念以及分类
生物监测是指通过生物对环境污染所做出的反应进而来确定环境的污染程度。这种方式与传统环境监测方式存在着很大的不同,生物监测不仅可以减少监测成本,同时也避免了在监测过程中所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生物监测根据不同的标准将会有不同的分类,如果生物监测根据生物生长环境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生物监测类型为被动式生物监测,被动式生物监测主要是指根据生物所在的生活点进行环境监测[1]。第二种生物监测是主动式生物监测,主动式生物监测是指将生物放在指定点进行环境监测。如果生物监测根据生物所在的生活环境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大气生物监测、水体生物监测以及土壤生物监测[2]。
2生物监测的主要方法
生物监测作为环境监测的主要方式,存在着不同的监测方法。2.1生物群落监测方法生物群落监测方法是指通过生物群落的变化情况来确定环境污染状况,生物群落监测方法主要通过生物结构等的变化情况进行环境分析,例如,对水体进行生物监测,当水体里的相关生物呈减少甚至灭亡的趋势,而另外一些生物呈增长的趋势,这个时候可以通过相关生物群落的变化情况对水体进行相关的分析[3]。2.2污水生物系统监测方法污水生物系统监测方法是指水体被污染之后,污染将会随着水的流动在不同地方出现污染程度不同的情况,这个时候就可以通过不同地方污染程度的不同来确定环境污染状况。2.3微生物监测方法微生物检测方法是通过微生物的生长状况来反映环境污染程度,使用这个方法一般选用的微生物为可以发光的微生物,使用这种微生物可以很快的了解到环境污染状况。2.4生物监测方法每个污染点基本上都生长着一些生物,因此,对于各个地点的生物监测可以利用生物进行监测,这种方法主要利用的原理是通过研究生物的相关生物学变化,进而来确定研究点的环境污染程度。
3生物监测在环境监测中的相关应用
生物监测在环境监测中的相关应用主要包含三种环境,第一种环境是在大气中,大气中的生物监测以植物监测为主,一般植物对于环境污染的感应比较强烈,植物针对不同的环境污染程度,将会作出不同的敏感反映,生物监测过程中,可以根据植物的感应情况来确定环境的污染程度。第二种环境是在水体中,水体中生长着大量的微生物,可以根据生物群落的变化情况来确定环境污染状况,当水体里的相关生物呈减少甚至灭亡的趋势,而另外一些生物呈增长的趋势,这个时候可以通过相关生物群落的变化情况对水体进行相关的分析。同时在水体中进行生物监测工作,也可以利用测定水体生物叶绿素的含量来确定环境的污染程度,叶绿素是组成水体中生物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可以了解到污染程度的大小,因此,可以利用这种方法进行生物监测[4]。第三种环境是在土壤中,土壤中生长着大量的生物和植物,由于食物链的作用使一些造成环境污染的物质从一种生物传到另外一种生物,生物监测过程中可以利用这个原理,在不同的地方选取相同的生物进行研究,通过分析生物体内相关物质的含量问题,来确定不同地点的环境污染状况。
4结语
环境问题成为当今主要要解决的问题,环境问题处理不当将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生物监测也成为了主要任务,生物监测抛弃了传统的使用化学或者物理方法进行监测的方式,生物监测与传统环境监测方式存在着很大的不同,生物监测不仅可以减少监测成本,同时也避免了在监测过程中所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本文以深入认识生物监测为主要目的,介绍了生物监测的概念以及分类、生物监测的主要方法以及生物监测在环境监测中的相关应用,以期为同行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石利戈.生物监测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4,(23):6-7.
[2]梁泉.生物监测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08):94.
[3]李磊.环境监测中生物监测的应用探究[J].环境与生活,2014,(12):90.
生物酶技术是当前环境监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生物监测技术,其主要作用是对环境污染物中的农药和重金属等有害污染物进行检测。当前,在环境监测中,生物酶技术的应用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生物酶抑制技术,另一种是酶免疫测定技术。(一)生物酶抑制技术该技术的主要应用原理是农药和重金属等有害污染物能够对特定的酶产生抑制作用,而当产生抑制作用之后再加入合适的显色剂,通过是否显色和显色程度就能够对环境中重金属和农药成分进行检测。在此过程中,通过对酶是否发生抑制反应以及加入显色剂后的显色程度进行分析,能够对所要检测的环境污染物的存在与否和含量大小进行有效判断,进而达到环境检测的目的。当前,针对生物酶抑制技术的监测特性,相关研究人员已经研究出了能够在环境监测中进行快速使用的酶片和酶标签等速测产品,并且成为当前最受欢迎的一种监测技术。(二)酶免疫测定技术酶免疫测定技术是一种综合了生物酶技术和免疫技术的新型监测技术,其主要应用原理是通过对抗原和抗体之间的特异性反应进行参考,对环境监测中监测污染物是否存在和存在量进行判断。通常情况下,在应用酶免疫测定技术对环境进行监测的过程中,通常会将所要监测的环境污染物作为抗原,然后通过免疫动物获得特异性抗体。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反应通常在动物体外进行,并以特定的酶作为示踪物,进而对所要监测的污染物的存在情况进行判断。相对于生物酶抑制监测技术,该技术虽然具有更为良好的监测效果,但其成本却相对较高,当前并未得到广泛应用。
二、生物芯片技术
虽然生物芯片技术上世纪末就已经诞生,但其在近几年方得到突破性发展和实质性提升,严格来说,其属于一种新型生物技术。在环境监测中,该技术具有非常高的表达水平,能够在短时间内对大量基因变化情况进行详细检测,并将其有效表达出来,为监测人员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依据。当前,针对生物芯片上所使用探针的不同,可以将常用生物芯片技术分为组织芯片、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以及细胞芯片等集中芯片技术。在生物芯片技术应用初期,所应用技术主要为基因芯片和蛋白质芯片,在监测过程中,监测人员可以通过对基因芯片上的DNA的变化情况或者是蛋白质芯片上蛋白质的变化情况,对所监测污染物的存在情况和对生物所造成的影响进行判断。虽然蛋白质芯片和基因芯片是基于DNA基础上而诞生的一种监测技术,但是在应用性和信息反应高效性上却具有一定缺陷。为此,美国生物学家进一步研发出了新型的组织芯片和细胞芯片,相对于以往的蛋白质芯片和基本芯片,其能够更加高效而全面的反映出所监测污染物的整体变化情况,为监测人员提供更加复杂和庞大的应答信息,帮助监测人员对污染物的存在情况和可能引起的生物变化进行更加精确的判断。当前,在基因监测方面,组织芯片和细胞芯片的应用率要远比基因芯片和蛋白质芯片的应用率要高,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效果也更好。
三、PCR技术
PCR技术,指的是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其主要应用原理是在生物体外对特殊DNA进行复制,对指定的DN段进行放大处理。通常情况下,在环境检测中应用该技术,需要先对特定DN段进行选定,并使其在95°高温条件下,在生物体外进行变性,生成DNA单链。然后,在60°C条件下,使引物与DNA单链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有效结合,结合之后,再将温度调至72°,该温度下DNA聚合酶活性最高,使DNA聚合酶沿着磷酸到五碳糖的方向合成互补链。PCR技术的灵敏性和统一性都比较高,因此,在环境监测中,其多应用于对特异种群和特殊菌株进行跟踪检测,进而对环境中的污染物信息进行扑捉和判断。
四、生物传感器技术
在当前的环境监测中,生物传感技术应用的也较为广泛。与传统化学传感器以及分离分析技术相比,生物传感器不仅灵敏度更高和成本更低的特点,还能够在复杂的体系中对污染物进行快速、连续监测,精确性更高。当前,生物传感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水质监测中,并且能够对水质中的BOD、阴离子表面活性剂、pH值以及水体富营养化等相关监测目标进行有效监测。
五、结束语
【关键词】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特点;应用
随着工业和农业的污染日渐严重,发现一些地方待出现污染可能为时已晚,周围的生物或者是人类已经遭受到污染,因此我们需要一种以小见大的方式来了解污染源或者是污染程度,按照目前环境污染的趋势,如果能从细微处发现污染的源头并且进行制止,那么对于整个环境都是有好处的。这时候生物监测的出现可以说是救人于水火之中,它是利用生物对于环境改变的反应来监测环境的变化的,一旦环境发生了不利于生物生长的数据变化,这些生物就会表现出不同于以前的反应,这样就能通过这些反应来预测环境的污染程度。而目前现有的监测方式在这个时期还不能监测出任何的问题,可见生物监测的出现弥补了很多现有监测手段的不足。水环境污染主要来自未经处理随意排放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水环境周围堆放的生活垃圾、工业废弃物,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和除草剂的农田污水,过度开采、砍伐造成的矿山污水和水土流失等。
1 生物监测及特点
生物监测是指通过水生生物对水环境污染产生的变化表明污染程度,从而为环境的管理、保护和治理提供可靠、科学的参考依据。水生生物对水环境污染产生的变化包括生物个体或群落的性质、数量、生理特征及健康状况等。生物监测按照不同的监测指示、结构水平和分析技术可分为毒理学方法、生理学方法、生态学方法等。进行生物监测的生物可以选择水蚤、豆芽、海藻和斑马鱼等。进行生物监测的设备可以选择便携式、实验室用及在线式。
生物监测具有经济实用、生物放大、评价客观和灵敏性较高等特点。生物监测的监测过程中不需要进行连续取样,不需要对仪器进行反复维修及保养,减少了传统监测工作的复杂性和繁琐性,生物监测可以实现大范围内连续布点,克服传统监测布点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监测费用。传统监测方式对慢性毒性污染及污染较轻的水环境监测较为困难,在生物监测中,可以借助食物链将水环境中的污染物质进行聚集,将污染放大,进行综合、全面监测。传统的环境监测对多种污染不能全面的、客观的进行评价,生物监测可以通过生物的各种反应及变化对多种污染进行较为全面的、客观的评价和监测。生物监测中生物能够对环境污染造成的变化迅速反应,灵敏度较高,监测结果更可靠、准确。
2 生物监测的类型
2.1 根据生长环境不同生物的反应不同
生物监测也分为主动监测和被动监测,有的生物对于环境的改变不会适应,于是可能就出现大量的死亡或者迁徙,这样我们就可以了解到当地的环境发生了污染,还有一种生物会随着环境的污染,抗体增强,但是性状会发生改变,比如说可能机能会发生变异,环境中的毒素可能直接改变生物的构造,使它们变成了另一种生物,这样的变异也可能造成毁灭性的危害。
2.2 按照生物的种族进行分类
每种生物所处的生长环境都是不同的,有的是在水里,有的是在陆地,还有的是飞行的,我们根据这种生长环境的不同把生物监测分为动物监测、植物监测、微生物监测。各种不同的环境中的生物都是环境良好的指示剂,他们都可以根据生物的不同反应来判断生长环境的变化。比如鱼类,蚯蚓,以及一些指示性的植物。
2.3 按照生物所处的环境不同分类
生物所以存的生存环境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分为大气水体和土壤的监测。比如地衣是对大气变化最敏感的植物,一旦大气里含有的物质比例发生变化,它的性状也会改变。
2.4 按照生物学层次进行划分
这个划分相对比较专业,一个是根据生物群落或者个体形态进行判断,另一个是进行生物测试,或者毒性测试等。还有一个是根据一些生态性数据或者是体内存留的行为测试。
3 生物监测在水环境污染监测中的具体应用
3.1 应用底栖动物的生物监测
底栖动物是在对水环境污染进行生物监测时主要的选择生物。底栖动物具有生活史较长、分布较广、易于辨认、体形大、行动能力较差等特点,可分为甲壳动物、淡水寡毛类、水生昆虫和软体动物 4 类。在我国,有学者在对水环境进行生物污染监测时选择河蚬进行监测和评价,研究发现河蚬体内汞含量与水环境中的汞含量和污染源距离有关。法国、美国和英国等国在对海洋污染进行生物监测时选择牡蛎、贻贝进行监测和评价。
3.2 应用原生生物的生物监测
原生生物具有种类复杂、数量较多、生活范围较广等特点。原生生物群落出现的变化与食物网的构成有一定联系,原生生物对细菌、有机颗粒和藻类等的吸收和摄取,并在体内进行能量转换,从而间接或直接的对其他生物群落的丰度和分布造成影响。原生生物对食物的摄取还对细菌、藻类等的正常生长具有刺激作用,对水环境中的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具有加速作用,对有机物组织的正常分解具有促进作用。
3.3 应用藻类的生物监测
藻类是水环境中的最初生产者。由于不同藻类对重金属、营养盐的反应和需求程度不同,因此,可以通过水环境中藻类的化学成分、种类和丰度等对水环境的综合水质进行判断。藻类的选择应当按照不同藻类的特异性及耐受性合理选择,例如来丝藻、微囊藻等富营养化藻类,羽文藻、短缝藻等耐酸性藻类。水环境中的藻类一旦吸收了污染物质,例如重金属等,会对藻类正常的生理功能和生长代谢造成影响,导致生理功能下降,生长代谢紊乱等,使藻类体内的细胞色素减少,对藻类的光合作用具有抑制作用,从而引起藻类体内组织出现坏死、细胞发生畸变等,污染物质吸收过量或污染浓度较高时还会导致藻类中毒,甚至出现死亡等严重后果。
3.4 应用两栖动物的生物监测
蛙类、蝌蚪是常见的两栖动物。两栖动物的皮肤渗透能力较强,能够依靠皮肤呼吸。由于两栖动物能够在水环境和陆地环境中生存,因此在对水环境及陆地环境的污染进行生物监测时可以选择两栖动物进行监测。美国等国家对两栖动物生物监测研究较早,我国开展较晚。国内有关学者研究表明,两栖动物可以用于重金属严重污染的水环境生物监测中,也可以用于农药、杀虫剂污染严重的水环境生物监测中。
3.5 应用鱼类的生物监测
剑尾鱼、鲫鱼、斑马鱼是生物监测中应用较多的鱼类。鲫鱼适应性较强,分布范围较广。国内有关学者研究表明,长期生活在二氯苯酚浓度较低水环境中的鲫鱼,鲫鱼体内肝脏的抗氧化系统会受到一定影响,另外,水环境中的氯化镉浓度也与鲫鱼的淋巴细胞 DNA 损伤程度有关。剑尾鱼的应用是在近几年兴起的。
4 结束语
与传统的监测方法不同,生物监测在对环境污染进行判断时主要利用生物对污染物质的敏感性及其反应。随着生物监测在我国的大力发展和研究,辽宁、北京和湖北等地都采用生物监测对水环境进行监测,均取得了极大的成果。本文从生物监测及特点、生物监测的具体应用 2 方面对生物监测在水环境污染监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关于生物监测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的研究仍值得广大学者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周元清,曾艳,周丽清,等.生物监测在环境污染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云南环境科学,2012(15).
[2]徐士霞,李旭东,王跃招.2 栖动物在水体污染生物监测中作为指示生物的研究概况 [J]. 动物学杂志,2013(11).
关键词: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生物监测;不合格
我院2010年10月正式使用新的脉动真空灭菌器,常规采用化学、物理和生物监测三种方法对灭菌效果进行监测。灭菌物品时每锅均进行物理、化学监测,每周进行生物监测,有植入物时每锅进行生物监测。2012年8月19日接到检验科的电话通知8月16日每周生物监测不合格,我科立即启动了灭菌物品追溯召回程序,随即报告院感科陈波、护理部主任陈志丹。并进行了原因排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1.材料
1.1材料 采用艾斯牌压力蒸汽灭菌生物指示剂,自制的生物监测包
1.2方法 将生物指示剂放在自制的生物监测包中央,置于灭菌器最难灭菌的位置,执行正常的装载过程,灭菌完后,将包一起送到检验科,由检验科人员做生物培养。
2.结果
2.1 生物监测合格率,我院从2010年10月—2012年8月16日每周生物监测做82次,植入物生物监测60次,共做142次,不合格1次,合格合格率99.29%。
2.2 应急处理措施 (1)立即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科和护理部;(2)在院感科、护理部的协助下组织供应室、手术室人员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的灭菌物品,重新包装重新灭菌,包内指示卡变色好;(3)对各手术科室已使用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后无菌物品的病人进行追踪,了解术后发热和切口感染的情况,结果未出现感染;(4)检查当天B—D试验、物理、化学监测的情况均合格;(5)请后勤科对灭菌器进行检测,未发现漏水、漏气现象,各接头连接处螺丝紧固;(6)将本锅次灭菌包一个送检验科作生物培养,48小时后结果合格;(7)采用从三甲医院带来的3M压力蒸汽灭菌生物指示剂(快速)对灭菌器再次做监测,灭菌完好送往三甲医院阅读,3个小时结果合格;(8)再用我院同样的生物指示剂作灭菌监测,灭菌完后送人民医院作培养48小时后结果合格。
[关键词] PIVAS;微生物污染;监测;预防控制
[中图分类号] R9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1)12(b)-166-02
Investigation analysis report of 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 about microbe
YE Jianlin1, HUA Yan2
1.Department of Pharmacy, the Wuxi People′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Jiangsu Province, Wuxi 214023, China; 2.The Vein Drug Allocation Center of Pharmacy Department, the Wuxi People′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Jiangsu Province, Wuxi 21402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spect the environment and microbe contaminated by such factors as air, object surface and operators in 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 (PIVAS), in order to find the dangerous causes for the microbial contamination of PIVAS, an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control the contamination routes. Methods: The methods of this research included the cultivation and germ-containing quantity counting of air, object surface-microbe and operators' hands in PIVAS. Results: All samples conformed with the microbial contamination control value of hospital disinfec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excepted two samples from operators′ hands. Conclusion: PIVAS should to pay close attention to all the dangerous factors of microbial contamina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of existent problems. We should take precautions to control the potential factors of microbial contamination by controlling the preparation condition and to monitor the microbial contamination rate of prepared infusion bag surfaces in PIVAS.
[Key words] PIVAS; Microbial contamination; Monitor; Prevent and control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是依据药物特性由专业技术人员集中配制的场所[1]。我院PIVAS使用已近3年,按照要求分别设置审核区、排药区、药品脱皮区、净化配制间、核对区、清洗区、更衣区等功能区[2],对照2010年卫生部《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功能区域基本符合规范的要求。为强化PIVAS环境管理,控制PIVAS微生物的污染率,PIVAS与院感科专职人员对PIVAS进行空气、物体表面、操作人员等环境因素[3]和静脉输液配制重点操作环节进行细菌培养及含菌量的微生物监测。本次监测以卫生部《医院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为参考依据,并以Ⅰ类环境区域监测标准评价。
1 对象与方法
1.1 采样对象
按照采样对象分成12组:其中,配制操作中配制人员手部操作取样20个;核对操作中配制人员手部取样10个;配制仓净化开启15 min和120 min后净化操作台和配制仓内空气取样34个;净化操作台使用前和使用中的台面取样20个;进入配制仓后脱皮的药品和输液表面取样20个;药篓表面取样20个、已封封口贴的输液瓶口取样10个、已配制的静脉输液装箱送病区前药袋表面取样20个。本次共收集154个标本。
1.2 采样方法
①手部细菌培养方法,主要监测配制仓内输液配制人员手部微生物污染情况。采样时间选择在操作30 min以后的动态环境中进行。手的采样方法:被检人五指并拢,用浸有一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在双手指屈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 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操作者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投入10 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立即送检;②空气培养方法,采用平板暴露法监测沉降菌,主要监控净化操作台及配制仓内在动态运行中的空气污染情况。净化操作台以内、中、外布点采样;配制仓内以4角布点采样。普通营养琼脂平板(直径为9 cm)暴露30 min(《静脉药物集中配制管理规范》),盖好立即送检;③物体和环境表面细菌培养方法,主要监控净化操作台使用前和使用中的台面、进入配制仓后脱皮的药品和输液、药篓、已封封口贴的输液瓶口、已配制静脉输液装箱送病区前药袋表面取样。将5 cm×5 cm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连续采样 4 个,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 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擦各 5 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后,将棉拭子投入 10 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立即送检;脱皮的药品、已封封口贴的输液瓶口用棉拭子直接涂擦采样。
1.3 判断标准
以卫生部《医院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为参考依据,并以Ⅰ类环境区域监测标准评价PIVAS动态环境下的微生物污染情况。空气培养目前无动态标准,采用静态标准。①Ⅰ类区域工作人员:细菌总数≤5 cfu/cm2,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②Ⅰ类 环境空气:细菌总数≤10 cfu/m3,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③Ⅰ类区域物体表面:细菌总数≤5 cfu/cm2,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2 结果
本次检测未检出病原菌;本次检测结果有核对操作中配制人员手部取样的两只样本高于《医院消毒技术规范》规定的微生物污染控制值,其他均低于《医院消毒技术规范》规定的微生物污染控制值。其中,脱皮后的药品、输液、配制仓内空气、配制人员手部、净化操作台台面均未检测出微生物;净化操作台空气26个采样点有3个采样点染菌,但均低于10 cfu/m3;药篓表面20个采样点有10个采样点染菌,均低于5 cfu/cm2,但药篓的微生物污染率达50%;药袋表面20个采样点有3个采样点染菌,均低于5 cfu/cm2。
3 讨论
3.1 污染分析
PIVAS解决在病区环境下冲配药物,微粒、热源、活性微生物等污染较普遍,输液成品的安全性无法保证的问题[4],为静脉药物的配制过程需提供硬件设施提供了依据。从检测结果分析:① PIVAS对配制仓内的清洁、消毒控制得较好,防止微生物污染的意识强。PIVAS配制仓按照室内万级,局部百级的净化要求设计,消毒措施是:配制前,仓内消毒,紫外线照射30 min,操作台面、物品75%乙醇擦拭清洁;配制工作完成结束,操作台面、物品及墙地面75%乙醇擦拭清洁,紫外线照射30 min;配制人员手部消毒处理规范;但是随着净化操作台的使用时间延长,微生物污染机会增加;②药篓的清洁、消毒需要强化。药篓使用含氯消毒剂配制的消毒液浸泡消毒,清水冲洗,由于每天使用的药篓数量很多,没有全部进行消毒处理,仅进行周期性的循环处理,因此有50%被抽样的药篓检测出微生物污染;③脱皮后的药品、输液是清洁安全的,配制好的成品输液药袋表面的微生物污染说明环节的增加,微生物污染机会增加。造成微生物污染药袋表面的主要原因是核对区操作人员的无菌意识不强,清洁、消毒工作不到位及药篓的清洁、消毒不到位。
3.2 改进措施
①加强PIVAS的管理,建立控制PIVAS内部环境和操作环节预防微生物污染的质量措施,共同做好PIVAS的环境和操作环节管理工作。在今后洁净区的控制管理中,应高度重视净化空调装置的清洁、维护和保养工作,定期对洁净区环境卫生及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分析、总结;②加强PIVAS及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培训,强化预防院内感染的意识,了解PIVAS引起院内感染的潜在因素。进入PIVAS的工作人员按要求着装,严格限制进、出PIVAS人数。强化操作人员无菌操作观念,严格执行洗手及手消毒制度。③规范和改进操作规程。PIVAS改进了药篓清洁、消毒的操作规程,先清洁药篓表面污物,后浸泡消毒,表面无污物的药篓直接浸泡消毒,含氯消毒剂配制的消毒液中浸泡的时间不低于10 min;重视环境卫生,保持工作场所清洁整齐,严格执行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清洁、消毒操作规程,加强紫外线消毒管理,是控制洁净区微生物污染的重要措施[3]。④继续坚持PIVAS配制仓内及净化操作台空气监测报告制度,防止PIVAS发生广泛性微生物污染。按照《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垂直层流生物安全柜每月做1次沉降菌监测,水平层流洁净台每周做1次动态浮游菌监测;配制仓内空气、净化操作台台面、药篓、每月做1次消毒效果监测。
净化环境不达标、操作不规范或运送过程中是导致药物污染[5]的主要因素。PIVAS应充分重视微生物污染的危险因素,改进存在问题。通过环境与环节的控制预防微生物污染,通过监测PIVAS已配制静脉输液药袋表面微生物污染率,控制引起院内感染的潜在因素。
[参考文献]
[1] 蔡卫明,袁克俭.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医药学科技出版社,2005:1.
[2] 刘新春,高海青.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与静脉药物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41.
[3] 张向群,林红宁,陈罕,等.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洁净区的微生物污染控制管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22):99-101.
[4] 余炜,陈秀英,林海燕,等.本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建设和实践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6):22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