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实习考核意见

实习考核意见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实习考核意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实习考核意见

实习考核意见范文第1篇

通讯作者:麻京豫

【摘要】 对如何提高临床实习医师实践能力提出了一些教学思考:一是切实提高临床教师实习教学的带教水平;二是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培训;三是加强临床实践能力的训练;四是循序渐进的引导。这样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医学实用人才。

【关键词】 实习医师实践能力; 临床教师带教水平; 基本技能培训

医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出高素质的医学人才,使学生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中,提高临床处理问题的能力,熟练地对患者进行诊治。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重视临床实习教学,把提高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作为教学重心。针对医学生在临床知识、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提出和实施有针对性的临床教学方案,对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本科教学评估的情况,对临床实习教学进行了有益的实践与探索。

1 切实提高临床教师实习教学的带教水平

要提高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质量,就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临床教师队伍。带教老师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高水平的临床技能,还要有强烈的教学意识,热心临床实习的教学工作。在学生实习的各科室中,通过培训和考核选拔出业务精湛、热爱临床实习教学的中青年教师带教,每人带4名学生,实行导师负责制,带教老师全面负责学生临床实习的具体工作,并轮流给学生进行小讲座、病例讨论、教学查房等教学活动。例如在心内科实习时,每周安排3次小讲座,每次小讲座集中讲解一个内容。内容包括心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如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急症、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教学查房时,先由具体管患者的实习医生汇报病历,提出初步诊断和治疗意见,然后带教老师向其余的实习医生针对该患者的具体情况提出问题,让大家充分发挥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每个实习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后,最后由带教老师答疑、总结,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实习医生对这个患者的病情、诊断、治疗就有一个全面、立体、深刻的印象和认识。在实习结束后,组织学生对导师进行横向评估,并打出具体分数上报,按分数高低对带教老师做出优秀、良好等评定。对优秀导师给予表彰、奖励,以提高教师的教学工作积极性,同时通过教学相长来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在高水平教师的直接指导下,学生临床综合技能得到正规、全面的培训,临床实践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为他们将来从事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培训

医学毕业生是主要服务于基层的医学人才,他们不能只是理论型、研究型人才,而要成为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扎实专业知识,并具有较强实际工作能力和操作技能的人才。以胸腔穿刺术(以下简称胸穿)为例,它是内科临床技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给患者进行胸穿,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强化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与患者交流的能力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在胸穿操作教学中,要求学生将书本上的知识读懂、读透后观摩教师操作的全过程。首先要加强学生无菌操作的训练,就操作中容易出现的消毒、铺巾方法错误、有菌和无菌器械混杂等问题给学生进行仔细讲解并演示无菌操作,然后教师再给学生示范,示范时边讲解边操作,从简单询问病史、穿刺点的选择、消毒、铺巾、麻醉、进针手法、抽取胸水的速度及胸水量都要一一讲到,老师可以随时提问,如:不同穿刺点的选择有何区别?抽取胸水的量为什么不宜过多?抽取胸水的速度为什么不要过快?气胸和胸水的穿刺位置选择一样吗等等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加深理解,在进行3~5次示范后,让学生独立操作,带教老师在旁作指导,做到放手不放眼,及时提醒学生应注意的问题,直到完成全部操作过程,并反复培训,保证每位实习生都能够熟练地掌握胸穿操作技术。除了胸腔穿刺术,还有腹腔穿刺术、心包穿刺术、腰椎穿刺术、心肺腹手术等等操作技能,都必须很好掌握。

3 加强临床实践能力的训练

疾病的临床表现是复杂多样的,在临床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熟练地掌握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心内科的患者往往病情变化快,容易出现危急情况,甚至可能发生猝死,这就要求医学生必须学会临床观察病情变化,并根据实际情况思考该如何处理这种情况,同时迅速报告值班医师或者带教老师,看老师是如何给患者进行诊断治疗的,最后再和自己的想法相比较,找出差距和不足,这样一来就能迅速掌握该疾病的临床特征与处理要点。除了这些情况,还必须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根据患者病情变化提出治疗建议,并与带教老师的病情分析进行比较。每周组织专家和学生一起对疑难病例进行分析和讨论,这不但使学生们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提高了他们学习疾病知识的兴趣,增强了主动参与医疗工作的积极性。

4 循序渐进的引导

实习考核意见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学风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支柱。加强学风建设是贯彻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大学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条件。学风建设是一项很细致的工作,要靠全体教育工作者脚踏实地,付出耐心、细心、恒心和关心。管理者、学生、教师、家长四者之间紧密配合、齐抓共管、共同努力,才能真正促进学风建设,提高教育质量,为社会发展服务。

论文关键词:高校;学风建设;齐抓共管

学风狭义上指的是学生的学习风气问题。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之一,学风体现了高校的办学理念,是学校办学管理水平和治学态度的综合体现。抓学风,促校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学校建设的重中之重。学风建设是个细致的工作,要靠全体教育工作者的耐心、细心、恒心和关心才能取得实效。

一、齐抓共管促进高校学风建设

高校学风建设的好坏大多数人会认为是管理者(主要是辅导员和从事学生工作的人员)和学生之间的事情,其实不然,学风建设与授课教师甚至学生家长都有密切的关系。管理者、学生、教师、家长四者之间的紧密配合、共同管理是提高学风建设的重点。

1.高校管理者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是优良学风建设的重要保障,管理者作为制度的制定者和实施者在学风建设中起关键作用。学风建设总是围绕学生的学习习惯来展开的,学习习惯主要指的是一日常规,包括起床、早操、早读、上课、午休、课间活动、课外活动、自习、就寝等活动,管理者必须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政策在时间和空间上对学生加以约束。辅导员是学风建设的中坚力量,起主导作用。除了制度约束以外,辅导员要主动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情况。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就上课迟到、旷课、早退等现象而言,班主任要主动和本学期所有授课教师联系,记录下学生的出勤情况,针对学生个人实施教育。所以,学校管理制度和管理者的工作主动性是提高学风建设的重中之重。

2.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高等教育的规律告诉我们,学风建设的关键在于学生的思想,只有发挥学生主体内在的自觉性,形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真正形成学风建设的内动力。学生在大学阶段学习的专业内容直接为社会所用,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只有培养优良的学习习惯,大学生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智力和潜力,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中国传统的学习方式是中学学习抓得紧,大学很放松,大学生从紧张的高中生活跨入大学,自身角色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转换,对于全新的大学生活感到无所适从,部分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少数学生对专业不感兴趣,抱着混张文凭的态度,学习没有自觉性,甚至对学习产生厌恶感,这类“问题”学生,教育工作者要区别对待,重点突破。在学风建设过程中更要注意,学习课本知识、期末考高分不是学风建设的目标,高等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大学毕业生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未来世界。

3.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教师在学风建设中担负着重要的使命。教风是学风建设的突破口,抓教风才能促学风。教师对所授课程应熟练把握,课堂教学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要认识学生、了解学生,与学生多沟通交流。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时间是在课堂上,教师要掌握学生在课堂上的一切信息,如出勤如何、积极性如何、作业如何、理解程度怎样等等,这些信息都要有完备的记录,除了教师本人和学生沟通以外,还要及时将信息反馈给班级辅导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是当前多数高校对教师的要求重科研、轻教学,年终考核主要以科研成绩作为评定优良等级的主要标准,职称评定也以科研水平作为主要标准,科研水平高的教师更容易得到认可和尊重。一方面,部分教师对课堂教学秩序疏于管理,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漠不关心;另一方面,教学质量高的教师得不到肯定,丧失信心,教学热情和积极性降低。所以,加强学风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热情,重视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是提高学风建设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4.家长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学风建设与学生家长也密切相关。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不管在城市还是农村,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学习,“把学习搞好就什么都好”成了很多家长的口头禅,“孩子就是希望”的观念根深蒂固。高中学习阶段的“陪读”现象屡见不鲜,可这种重视主要停留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因为孩子在家长身边,方便管理。大多数家长认为孩子考上大学了,自己就“解放”了,殊不知考上大学才是人生真正的开始。“解放”不是放任自流,家长的力量是无可替代的,作为管理者,应建立与学生家长联系的平台,让家长了解孩子,配合学校共同进行管理,这也不失为学风建设的另一个切入口。

二、提高学风建设的建议

结合目前部分高校实际情况及工作经验,对提高学风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1.加强责任意识,多开会,多总结

每学期至少集中安排一次部门所有教师和管理人员共同参与的学风建设讨论会议,提出问题,及时总结,针对主要问题及好的建议以文件形式下发,并落到实处,建立完善的监督制度。

2.管好一日常规

一日常规中,重点监督学生寝室环境,特别是晚上就寝时间,规定时间熄灯。学生晚上休息不好,白天学习效率便会降低;一、二年级周日至周四原则上要求上晚自习,学生党员或班干配合辅导员严格做好考勤记录;三、四年级学生每周适当安排2~3次晚自习,保证完成一定的作业量。高年级重点培养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加强实践及创新能力培养;在进行毕业设计及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可为学生适当提供校外实践机会。

3.加强思想教育

辅导员要经常以班会的形式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端正其学习态度,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针对“问题”学生,辅导员、教师以及家长要多沟通交流,并且建立便利的交流平台。

4.激励制度

将每位学生的日常表现如晚自习、上课情况详细记录,适时通报,并作为每年的评奖评优资格条件。对提高学风建设作出贡献和取得实效的教育工作者给予肯定。

5.鼓励学生考研

实习考核意见范文第3篇

广西贺州2019年普通高校招生艺术类专业全区统一考试(以下简称艺术统考)将于2018年12月1日开始举行。全区共有2.8万余名考生报名参加考试,报考人次达2.9万余人次,比去年增加4200余人次。其中美术类1.7万余人次,书法类近800人次,音乐类6000余人次,舞蹈类2000余人次,播音主持类1200余人次,广播影视编导类近2000人次。

考生须自行打印准考证

与去年不同的是,今年不再由报名站打印艺术统考准考证,而是由考生自行在网上打印。从11月25日起,考生可自行登录广西招生考试院官网(gxeea.cn)的“系统导航—考试报名—2019年普通高考网上报名系统”打印准考证并妥善保管留用,届时考生须凭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考试。

考生须留意考试时间

本次艺术统考我区共设广西师范大学、广西艺术学院、广西民族大学等3个考点,因考点学校设有不同的校区,请考生自行关注准考证上标注的具体考试地点所在校区。

美术类专业考试时间为12月2日;书法类专业考试时间为12月3日;音乐类专业笔试科目《听音记谱》和《乐理》考试时间为12月3日下午,面试科目考试时间为12月4日至7日;舞蹈类专业考试时间为12月3日至7日;播音主持类专业考试时间为12月1日至3日;广播影视编导类专业考试时间为12月2日。

考生须按规定验证身份信息

为确保考试公平公正,严肃考风考纪,今年我区仍延续往年惯例,在艺术统考中设置身份信息验证环节。请考生按照规定时间到达考点,在指定区域向身份验证工作人员出示本人准考证及有效身份证,在身份验证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现场验证指纹信息和身份证信息,并核对准考证。

考生须留意考试规定

由于艺术统考较为特殊,各科考试都有具体的入场、检录截止时间,考生须合理安排赴考时间,以免耽误考试。

美术类、书法类、广播影视编导类专业的所有科目均为笔试,每场考试开考15分钟后迟到考生不得入场。

音乐类专业的《听音记谱》和《乐理》笔试科目是两场连着考试,开场第一科目《听音记谱》须播放录音,因此《听音记谱》科目开考后,迟到考生不得进入考点和考场,亦不得参加第二科目《乐理》的考试。

音乐类、舞蹈类和播音与主持类专业的所有面试科目,所有考生均须进行检录,包括检查考生的仪表和着装是否符合要求,核对考生本人与准考证、身份证件上的照片是否相符,检查是否携带通讯工具等违规物品入场,考生随机抽取考试顺序号等检录环节。面试科目不按时检录的考生将视为放弃考试资格,按照缺考处理,不再另外安排时间考试。

考生须遵守考场规则

根据规定,考生除考试必用的作书画工具、黑色字迹签字笔等考试用品外,严禁携带各种通讯工具(如手机及其他具有接收、发送、存储功能的设备)、计时工具和书籍、资料、书包、文具盒、耳塞、涂改液、修正带等物品进入考场,违者按作弊处理。

笔试科目考生须在考试专用纸和试卷规定的区域内答题,在试卷密封线内作答的内容无效。除美术和书法类专业科目外,其他各类专业的笔试科目只能用黑色字迹签字笔答题,铅笔答题无效。

考生应自觉遵守考场纪律和考试规则,诚信应考,如有违纪、作弊等行为,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33号)进行处理;如违规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将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咨询电话

11月25日起至30日,考生如有咨询事宜,可在8:00-12:00、14:30-17:30拨打电话咨询,咨询电话:0771-5337942、5337943。

实习考核意见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试题特点;分析;备考复习;建议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14-0058-03

[作者简介]周松林(1972―),男,湖南衡阳人,本科,广西桂林市第一中学科研处主任,中学高级。

解析几何是中学数学的主干知识之一,它在高考数学试题中所占的分数比例约是百分之二十。高考中的“三大题型”都可以有这一内容,考查要求包含了从“了解”到“灵活运用”的各个层次。纵观近几年高考数学大纲卷中的解析几何试题,基本上继承和发扬了“题型、内容、难度相对稳定,突出考查主干知识,注重通性通法的同时适度创新”的特点。命题日趋成熟,多数题目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且综合运用方程、不等式、函数和平面向量等工具,宽角度、高视点、多层次地考查了解析几何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

一、试题特点分析

(一)强调基础,着意创新

例1 对于抛物线 y2=4x上任意一点Q,点P(a,0)都满足|PQ|≥|a|,则a 取值范围是( )

A.(-∞,0)

B.(-∞,2]

C.[0,2]

D.(0,2)

本题小巧玲珑,以抛物线的基础内容为载体,以两点间距离公式为工具,以数形结合为首选方法,考查运动变化的思想。题中参数 a使得点P动了起来,P、Q 两点既静又动,动静结合,突出了解析几何学科所包含的辩证法思想。

(二)题型稳定,试题平和

解析几何试题一般以3小题(或4小)1大题出现。小题一般是中档偏易题,重点考查本学科的重要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大题一般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主要考查对本学科知识的应用能力。

例2 已知椭圆x2 +y2=1的右准线 l与x轴相交点E,过椭圆右焦点F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于A、B两点,点C在右准线 l上,且BC∥x轴,求证:直线AC过线段EF的中点。

本题是课本习题的一道变式题,结论就是要求证明点A、C和线段EF的中点N 共线。证明多点共线的问题,学生需要有足够的知识和方法储备。此题叙述平和,设问中规中矩,让考生自信答题,有利于考生真实水平的发挥。解答本题时,要求对椭圆和直线的基础知识十分熟悉,能准确把握目标,能把条件转化为可操作的解题语言并具体化,注意对解题过程科学调控,对所得的式子进行合理变形和不断转化,即可成功获证。

(三)考查特别注重本学科的目的和任务

以解析几何知识为引线,突出解析几何的两个基本任务:根据条件求曲线的方程(如轨迹题)和由方程研究曲线的性质(近几年的解析几何高考大题全是这一类型的问题或二者同时考查)。高考中把解析几何这一学科的特点(采用坐标法的同时运用代数方法来研究几何)发挥得淋漓尽致,比较深入地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和继续数学学习的潜能。

(四)在知识的交汇点设计试题,全面考查基本数学方法

解析几何的基础是建立在形与数的根本联系上的,它对图形的基本看法是把图形看作是动点运动产生的轨迹,它的研究方法主要是以反映图形的方程中各元素的变化来说明图形的性质和变化情况的。因此,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价转化思想、换元消元思想等成为解题活动的指南,在高考中,解析几何题处处渗透着这些启迪学生智慧和灵感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例3 已知常数 a>0,在矩形ABCD中,AB=4,BC=4a,O为AB的中点。点E、F、G分别在BC、CD、DA上移动,且 ,P为GE与OF的交点(如图)。问是否存在两个定点,使P到这两点的距离的和为定值?若存在,求出这两点的坐标及此定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本题用纯平面几何语言来叙述条件,本题的情景确有令人耳目一新之感,而本题的设问避开“求P 点的轨迹”字样,也给考生寻找解题思路设置了障碍。若学生熟悉椭圆的定义,基础知识扎实,掌握求轨迹的方法(如定义法、交轨法、动点转移法等)并有深刻理解,可顺利解答本题。本题融平面几何、坐标法思想(解析几何的核心思想)、曲线与方程等知识于一体,比较深入地考查了中学数学中所蕴涵的主要数学思想和方法。

二、备考复习建议

(一)注意解析几何内容的全面复习和突出重点

现在的高考虽不提倡片面追求覆盖率,但从动态的角度来分析,以三大曲线为背景的考题呈周期性出现,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时要有前瞻性。在近四年中,椭圆考了两次大题和两次小题,双曲线考了两次大题和两次小题(小题有时在极坐标和参数方程中融入圆锥曲线作背景),而抛物线全是以小题形式出现。如果联系抛物线和二次函数的关系,利用向量平移知识把一般的二次函数转化成标准的抛物线方程,以导数的几何意义为工具,以抛物线中的某些特殊的三角形为载体(如求面积的最值等),完全可以设计出十分新颖的综合性考题。可以预见,这样的命题格局将在以后的高考中继续保持。值得指出的是,以直线内容为背景的解析几何试题大题近年少见,但并不意味以后不会出现。

(二)加强平面向量知识在解析几何中的渗透和整合

由于具有几何形式和代数形式的“双重身份”,向量成为中学数学知识的一个交汇点,也成为联系多项内容的媒介。平面向量作为一种有向线段,其本身就是直线上的一段,其向量的坐标可用其起点、终点的坐标表示,因此向量与平面解析几何,特别是与直线部分保持着自然的联系。平面向量的考查要求,其一是主要考查平面向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以及基本运算技能。要求考生掌握平面向量的和、差、数乘和内积的运算法则,理解其直观的几何意义,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此是向量知识和平面几何知识相互表达的依据。其二是考查向量的坐标表示,向量的线性运算,此是联系解析几何的桥梁。其三是和其他数学内容结合在一起,如可以和曲线、数列等基础知识结合,考查逻辑推理和运算能力等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将几何知识和代数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能为多角度地展开解题思路提供广阔的空间。题目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考查一般由浅入深,入手并不难,但要圆满完成解答,则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和准确的计算。这为向量知识在解析几何综合性问题的渗透提供了合理性和可能性。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作为一门应用科学已成为数学的本质之一。在复习中及时加强解析几何知识在生产生活领域中的应用,可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

例5 农民有田2亩,根据他的经验:若种水稻,则每亩每期产量为400公斤;若种花生,则每亩产量为100公斤。但水稻成本较高,每亩每期240元,而花生只要80元,且花生每公斤可卖5元,稻米每公斤只卖3元。现在他只能凑足400元,问这位农民对两种作物应各种多少亩,才能得到最大利润?

这是一道以线性规划知识为考查目标的应用题,农村中学的学生对问题的背景非常熟悉,研究这样的问题,他们很有兴趣。

(四)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发现和探索历程,发展创新意识

在解析几何中,探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探索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探索两点间距离公式,通过实验,探索满足一定条件的点的轨迹(如椭圆的形成和变化)等。通过探索要求学生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借助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对象的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与联系(如三大曲线的定义、性质等)。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学探索历程,培养用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问题的能力,发展创新意识。

纵观近几年的解析几何大题,年年推陈出新,考思想、考方法、考能力、考应用,因此提倡在平时的解题教学中,学生在掌握基本方法的同时,一定要领会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师生共同挖掘一些背景新、设问新、思路新的题材,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数学能力考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实习考核意见范文第5篇

    1古希腊建筑与艺术的结合及其思考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与艺术的结合,在西方古希腊时期就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同样在建筑上,也在相当程度上开创了欧洲建筑的先河。或许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古希腊的建筑技术与今天相比并不复杂,但古希腊在艺术上达到的高度,今天似乎也无法企及。在古希腊早期,建筑材料主要是石块,整体结构是柱梁体系,石柱多用鼓状石块垒叠砌成,墙体也用长形体规则的石块砌成,由于加工精细,所以石块与石块之间连接紧密,几乎无任何缝隙,所以这些建筑石块与石块之间尽管没有任何粘结材料,但是极为坚固结实,可以抵挡数千年历史的风雨。当然这样的建筑主要是神庙和宫殿以及诸如斗兽场等大型的公共性建筑。但是对于一些民用居住建筑,由于占地面积、财力等等原因,现存于世的几乎没有,主要的原因可能是民用建筑较大的可能不是采用石块,而是采用更容易获得和加工的材质,诸如木材、烧过或未烧过的泥砖或者特殊的粘土为建材造成,因此这些建筑无法留存于世。这样,这些石块砌成的建筑主要是一些公共建筑,主要包括涉及宗教、政权、丧葬和大型活动等等场所,可以设想,由于这些建筑体量极为巨大,而受当时的技术条件和有限的人力所限,类似于雅典卫宫殿和后来罗马的斗兽场等这样的建筑,往往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才能建成,这样,建筑就不再仅仅出于一种实用的目的,而是服从于宗教、权力或者是为了某种精神和信仰,而体现出一种人文的力量和艺术的美就成为一种主要的取向。“城市艺术建筑与雕塑的生命之根,应当深植于城市历史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沃土之中。城市的艺术建筑与雕塑是否具有经得起历史淘洗的长久生命力,与艺术建筑或雕塑的生命之根同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有无血肉联系是分不开的。”[1]例如在古希腊主要建筑形式柱式中就体现了这一点。古希腊的柱式主要包括多立克柱式、艾奥尼克柱式、科林斯柱式以及后来的罗马式等四种。这些柱式无一例外的都体现了人体的美和数的和谐。例如多立克柱式整体造型粗壮高大雄伟,外部有均匀的沟槽,因以健康、高大的男性的身材比例设计,故被称为男性柱。而艾奥尼克柱式设计多纤细轻巧,上细下粗,完全符合女性美的身材比例,因此被称为女性柱。再如科林斯柱式其相较艾奥尼克柱式更加纤细,装饰性更强,因此更富有艺术的美感和更为夸张的艺术表现力。

    事实上,不仅柱式本身,古希腊的大多数建筑也完全符合了人体的美和数的和谐,并且这种美融合体现在整个建筑之中,并和建筑本身所要表达的宗教或者公用功能结合在一起,如男性柱式多立克柱式被运用在帕提农神庙和阿波罗神庙,其博大雄浑的建筑样式与周围大海、苍松和山峰完全融为一体;而女性柱式艾奥尼克柱式则被用在了胜利女神神庙和伊瑞克提翁神庙,展现其优雅高贵的一面。而科林斯柱式则被认为更能展现少女体态的窈窕与婀娜,则被用在了宙斯神庙的建筑中。这样一种建筑样式所展现的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则充分展示了人的美好与高大,并且以其巨大的建筑体量展现出来,充分展示了人的力量、和谐与信念,所以古希腊的建筑给后世启示是非常大的。

    2中世纪的建筑与艺术的分析与思考

    中世纪的建筑风格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各希腊罗马建筑艺术的继承,但更多体现了自己的发展与创新。中世纪建筑与艺术主要体现在中世纪教堂的建造中,现在看来在中世纪的建筑风格中,主要是有罗马式和哥特式两种,其中罗马式风格的教堂主要体现了其坚固、雄浑和牢不可破的形象,意在树立教廷的威严和高大,使人面对它时可以油然而生敬意,这种建筑多规模宏大,教堂多采用能够投进光线的高楼的设计,从室内看,光线昏暗,唯一一缕光线从顶部射入,尽显神秘威严的神秘感、肃穆和压迫感,并且这种建筑样式又往往辅之以大量的雕塑和绘画,使人充分感受到,建筑主要是为了艺术表现,建筑和艺术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二者完全密不可分。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这种建筑艺术尤其是在绘画和雕塑中,将大量夸张、寓意、象征、变形的随心所欲的非写实的艺术表现形式大胆的展现出来,尽显了艺术的魅力。

    当然中世纪的建筑风格的代表是哥特式建筑。这是一种中世纪发展高峰与晚期的主要建筑样式。哥特式建筑外表最为显着的特征是高耸消瘦,给人以神秘、哀婉和崇高的强烈感受,这种建筑与罗马式建筑的威严和压迫之感已有所不同,从而成为中世纪主要的建筑形式,如今天仍久负盛名的德国科隆大教堂、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俄罗斯圣母大教堂、巴黎圣母院等等,最主要的是这些建筑在中世纪起不仅成为一种主要的建筑形式,这也给后来的建筑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而且也给当时人们的宗教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也就是说,人们在这些建筑的耳熏目染之下,不仅影响了社会生活本身,还深入到了人们的思想意识领域。因为,这些建筑不仅仅是宗教场所,而且在一些重大节日,它又成为人们重大活动场所,成为人们聚集之地。并且由于众多历史名人死后往往埋葬于此,因此,直到今天,它不仅是着名的历史文化遗迹,还由于作为宗教场所和历史名人的墓地而成为人们精神中的圣地。哥特式建筑最主要的特征是尖顶式的外在样式,这会给人一种正面、积极向上之感,作为一种视觉暗示,并由此产生强烈的心理效果,使人感觉到人与上帝的联系以及一种走向天国的强烈的冲力。另外一方面,哥特式建筑内部注重并采用极其繁复的雕刻装饰,从而在整体上给人一种美丽壮观、高耸挺拔之感。除此之外,在外在装饰上和实用功能上,哥特式建筑大量采用了从阿拉伯流传而来的彩色玻璃工艺,在哥特式整体建筑中,往往采用大面积玻璃排窗,并在玻璃上大量绘制众多的圣经故事和其他壮观的内容,这不仅是一种很好的宗教宣传,而且也起到了非常好的艺术展现和宗教气氛的渲染,因此,就这种绘画玻璃而言,起到了较好的实用和装饰功能,与此同时由于玻璃的透光作用,使得这些玻璃绘画往往由光投射而生艳,更增加一种传神和神秘之感。另一方面,哥特式建筑室内也注意色彩的明亮与大量的花窗玻璃而共同构成了哥特式建筑辉煌灿烂,彻底改变了罗马式建筑光线昏暗而给人带来的压抑和沉闷,在整个“黑暗”的中世纪犹如一缕阳光投射进人类的灵魂世界,从而产生一种新的温暖的力量。在哥特式建筑的绘画风格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其所追求的是一种类似写实的风格,追求一种真实的力量,使人感到这不再是一种虚幻的形象,而是对现实的人的真实的描绘,这种风格在中世纪晚期表现的越来越明显和突出,这种对任性而不是对神性的张扬,在某种程度上昭示着文艺复兴的到来。

    3近现代的建筑与艺术及其现实思考

    近现代文艺复兴后,影响西方社会较大的建筑风格就是巴洛克风格,今天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建筑风格是和当时的社会思潮联系在一起的。中世纪千年黑夜结束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近现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使得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思想领域,主要表现在神性被人性所代替,自我启示取代了天启,古希腊理性的精神开始复苏,人们认识到天国和幸福不在彼岸而在此岸,因此,追求享乐和现实的幸福取代了过去的苦行禁欲。与此同时,第一次、第二次科技革命所推动工业社会的巨大发展,是人们认识到了物质社会的巨大变化和物质的不断丰富,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思想,甚至也渗透到了哲学和宗教领域,这也影响了社会的建筑风格。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建筑领域的巴洛克风格便应时而生。从总体上看,巴洛克风格体现了当时科技和文艺复兴时期艺术风格的高妙结合。这一时期,尽管宗教仍保持着建制上的统治,但在建筑样式和社会生活中,教会事实上已经开始了世俗化的过程。因此,巴洛克建筑风格外形特点体现了追求自由灵活,体现出一种动态和活泼,大量辅之以富丽堂皇的装饰、雕刻,而在外形上与哥特式建筑相比不再追求尖耸,追求一种宽厚圆润的椭圆型风格。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此时为符合社会的审美观感和理想,建筑也显示出一种华丽和奢侈,这与近现代物质与财富的日益丰富有关,教会也开始追逐一种奢华,所以在教堂的建设中,大量采用名贵的材料、富丽的外表和色彩艳丽的装饰。在思想追求上,巴洛克建筑风格更加追求一种丰富的想象力,不断突破原有的设计样式而采用更多新奇的方式、方法,从而将建筑带入了较为崭新的领域,这种开拓精神既体现了教会炫富和不甘落后的心理,也是和当时西方社会在科技、经济和航海的开拓精神一脉相承的,不仅如此,巴洛克风格不仅表现了宗教的世俗化的过程,而且巴洛克建筑风格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以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政治和宗教的影响,甚至在19世纪、20世纪,西方很多建筑仍然收到了巴洛克建筑的深刻影响。

    而在二十世纪以来,由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科技已经成为一种巨大的社会建制,科技的力量和影响已经成为最为巨大的社会力量,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宗教的力量开始进一步衰落,而逐步成为一种逐渐个人化的表达形式,在科技与人文的关系中,人文开始衰落,而科技逐渐一枝独大,在这种情况下,实用主义建筑风格开始产生并逐渐席卷全球。在相当程度上,实用主义建筑风格更加符合科学技术的标准,更加实用、简洁,当然更加符合科学技术的标准,也更加注重经济成本,在这种情况下,人文与艺术被压缩到一个价位狭小的空间,甚至在相当程度上没有实战的余地,今天的建筑更多的是一种长方体、正方体的建筑,巨大的玻璃幕墙,几乎在各个方面大多数建筑都高度相似,不仅在建造过程中,就是在使用中也注重效率。

    实用主义建筑风格具有高度的可重复性,这样我们可以看到在世界各地几乎所有的城市所建设的现代建筑中,都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自己原有不同的风格,而变得极为相似,没有个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建筑不仅是属于科学技术的,事实上更应该属于艺术,“建筑本身是一门特殊的学科,是工程技术与艺术学科的综合,其实用性与审美性并存,物质功能与精神意义并重。”[2]因为建筑作为人主要活动的场所,人更应该在这里诗意的栖居。

    参考文献:

    [1] 刘中顼.城市艺术建筑与艺术雕塑的文化个性[J].艺术评论,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