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媒体艺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作者简介:万书元(1956- ),男,汉,湖北仙桃人,东南大学建筑学博士,同济大学美学与艺术批评研究所所长,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艺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合作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艺术学,美学,建筑学。)
(同济大学 美学与艺术批评研究所,上海 200092)
摘 要:新媒体艺术是当代西方出现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它以题材的日常化,制作的技术化,影像的虚拟化,思想的哲理性,技巧的多元化为特征,对当代西方艺术的走向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艺术;当代西方艺术;新媒体艺术
中图分类号:J02文献标识码:A
新媒体艺术(New Media Arts),是指西方20世纪60年代以后出现的,利用电视、计算机、音响和激光等多种媒体技术手段创作的一种崭新的、兼具视觉、听觉和表演等特征的新艺术形式。由于艺术家的技术背景、文化背景和审美趣味的差异,新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这就使得人们在称呼这一新的艺术形式时,出现了各说各话、五花八门的局面,有的叫录像艺术(Video Arts),有的叫电子艺术(Electronic Arts),有的叫计算机艺术(Computer Arts),还有的叫可选择电视、视像装置艺术、社会录像、实验录像、游击队电视,等等,不一而足。
国内虽然很早就有人介入新媒体艺术的介绍和研究,但是,到目前为止,对该类艺术形式的关注仍然不多,尤其值得注意到是,有些学者对新媒体艺术还存在诸多误解,甚至把它简单地等同于网络艺术或网页制作。因此有必要对这一艺术形式作一番比较系统的考察。
一
新媒体艺术的发展,从开始到如今,主要经历了二个阶段:20世纪60- 70年代,为发轫期,主要代表人物是白南准夫妇,瑙曼等;20世纪80-90年代至今,为发展、繁荣期。主要人物除了白南准夫妇外,还有一大批才华横溢的艺术家,比如比尔•维奥拉、格瑞•希尔、道格拉斯•伽顿和朱蒂斯•芭蕾等。
大体说来,新媒体艺术的产生来自于三个方面的动因。第一是技术的动因。技术是新媒体艺术得以存在的最根本的、物质的保证。
新媒体艺术产生的时候,正是摄影技术、电影技术进一步发展,电视技术、计算机、数字技术,包括动画、动漫和游戏技术快速而联袂发展的时候。视像科技的发展,为新媒体艺术提供了必须的电子装备和制作技术,比如摄像手段、录音手段、电视和计算机制作与编辑手段等,同时也为先锋派艺术家提供了表达与展示观念的新载体。我们可以设想,或者说,我们很难设想,如果没有手提式索尼摄像机,会不会有这一新形式的创始人白南准(Nam June Paik)?没有白南准,这种艺术何时出现,能否出现?这其实是一个不言而喻的问题。
第二是艺术动因。在白南准开始其新媒体艺术的探索之初,正是欧美,特别是美国先锋派艺术大行其道之时。行为艺术、装置艺术、偶发艺术、极少主义艺术等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尤其约翰•凯奇反音乐的激进主义态度,对白南准产生了很大吸引力,而且正是在约翰•凯奇和斯托克豪森的直接影响下,白南准才走上了激进的先锋派的轨道。
第三是哲学动因。最初是存在主义哲学,以及欧洲荒诞派思潮,还有欧洲女权主义,促进了白南准利用新的艺术形式,采取新的艺术姿态,对社会、历史、人生作新的思考。这些影响,我们今天仍然可以从早期的探索者的作品中找到明显的印记,尤其是白南准和久保田成子的作品。
二
新媒体艺术的特征,大致说来,有以下五点:
(一)题材的日常化
新媒体艺术家的很多作品,题材都非常普通,非常日常化,比如一个人在视频中不停地解开衣服扣子,又不停地扣上扣子,整个作品就是这个动作冗长而枯燥的重演。白南准的《电视钟表》(TV Clock)则用 24部横向排列的电视机显示器,通过顺时针方向,展示了24小时中时针的24种定格。在这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题材中,白南准一方面把时间空间化,一方面颠覆了人们惯常的那种圆形的时间错觉,从而使忙忙碌碌的人们以直观的方式再度“见证”了久已忘却的时间的绵延性与方向性。格瑞•希尔的作品Remembering Paralinguary和Langguage Willing,表现的同样是最日常化的生活内容。前者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女性在作牧人般的、略带歇斯底里的叫喊,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那种驱赶鸟类或兽群的声音几乎完全相同。但是,在既看不到牛羊,又看不到禽兽,而只有特写镜头中年轻美丽的面孔这样的无情景的背景中,这位女性歇斯底里的叫喊――而且是不断变化音调的叫喊,只会使观众莫名其妙,如坠五里云雾中。后者则是一位艺术家的撞墙表演。这个作品的日常性一点也不比前一个作品少。艺术家不断地撞击墙壁。墙壁却并不开出让道的缝隙。每当撞击墙壁时,艺术家就喊一句话:“我慌不择路……我无处容身……我在哪里?我啥也记不得啦?”录像投影在墙面,观众看到艺术家一系列痛苦、扭曲的姿态,每一个动作只做到一半即被打断。录音同样是断断续续的,艺术家的惊叫往往被突然打断,甚至往往还没有说完一个单词,录像机就咔哒一声关上,接着又开始,如此反复。他到底想干嘛?作者到底想说什么?谁也说不清楚。由于作者对日常化事件采取了非常规的置入方式和表达方式,作品反而增添了一种神秘感。
新媒体艺术追求题材的日常化,并不意味着他们追求欣赏和阅读的通俗性。恰恰相反,几乎所有新媒体艺术和先锋派艺术,似乎都在努力寻找这么一个共同点,即在题材表面的日常化和艺术表现的非常规化之间,给观者留下一个理解上的黑洞。一方面是敞开的,一方面又是闭合的,难以穿越的。因为它们毕竟只是少数人的艺术。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发展历程;实际应用
中图分类号:J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2-0042-02
一、引言
数字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技术,对我们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大,尤其随着科学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进入了一个信息化、数字化的新兴时代,数字媒体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已经从各个方面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应该来说,数字媒体艺术是现代技术发明的果实,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与刺激。数字媒体艺术,作为一种跨媒体,并且具有独特艺术形式和语言的新型艺术,它在技术与艺术紧密结合下,深深地影响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当前,人们对于数字媒体艺术的认识越来越深入,数字媒体也已经从最先的文字、图片传输发展到了视音频的传输。笔者作为高职院校从事数字媒体相关工作的教师,觉得非常有必要对数字媒体艺术展开进一步的讨论和研究,以期对自身的工作起到促进作用。
二、数字媒体艺术相关概述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接触到的信息量应该说是非常巨大的,而它们又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我们把信息的传播形式称作为媒体,而把通过数字技术实现信息传播的形式称之为数字媒体。通常我们把数字媒体分为广义和狭义的两种。从狭义的层面上来说,数字媒体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层面的媒体形式,既是一种存储载体,又是一种物理传输媒介,还可以被理解为感觉媒体。从广义的层面来说,数字媒体就是一种包含多个学科的信息传播载体,属于融多种学科于一体的交叉型学科。
因而,基于数字媒体的数字媒体艺术,指的就是一种以数字科技和现代传媒技术为基础,将人的理性思维和艺术的感性思维融于一体的新艺术形式。就其字面来理解的话,数字媒体艺术必然具有艺术独特的魅力,同时又是数字媒体,又必然具有应用技术和表现手段的特征,这种集艺术与技术于一体的形式,显然是当前艺术设计领域最具有生命力和发展潜力的部分,往往通过数字技术或者媒体来进行创作。如果从学科的角度来看待数字媒体艺术,它属于典型的交叉学科,既有计算机科学知识,又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它的核心就在于艺术设计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交叉,其表现形式为电子媒体或数字媒体,其表达内容也多是数字媒体形式的美术作品或设计作品。
数字媒体艺术的分类,我们可以根据其不同的作品形态来进行分类,一般分为动态表现艺术作品和静态表现艺术作品。动态的往往又被分为电脑动画艺术和数字视频编辑和后期特效艺术。静态的主要涉及到印刷品,喷绘作品,数字照片,网页图像或单帧的渲染图片等。此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其不同的应用领域,把它分为广告设计,建筑与工业设计,多媒体产品设计,动画设计等。根据不同的设计学科,我们又可以把数字媒体艺术分为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动画设计,网页设计等。
三、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历程分析
正如我们通常所说的那样,艺术是社会的镜子。在当今这个时代,各种现代化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电脑等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的时候,视觉艺术工作者们就开始也适应时展的潮流,开始将传统的纸和笔作为艺术创作使用的工具,转而向先进的电脑技术和数字科技求助,从而自然而然的诞生了数字媒体的新艺术形式。事实上,这与计算机技术的诞生与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关联性,而对于数字媒体来说,最先出现的也是工程图,并不能算是艺术品。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最早出现的数字媒体雏形在满足了基本功能需要以后,也开始逐步的向着艺术化创作的方向发展。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人们一般把数字作品称为“电脑绘画”。数字媒体艺术真正成为现实,还是从1968年的首届计算机美术作品巡回展开始,那次巡回展才真正开启了计算机美术向着艺术设计领域发展的新天地。然后发展到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才开始出现电脑画家这种职业的人才。又过了十年左右,随着电脑硬件和软件技术的日益进步,简单的数值计算作图程序逐渐向丰富的二维图形图像系统和三维动画系统发展。进入九十年代,数字媒体艺术获得了更为长足的发展,并逐步拥有了更加丰富、高效的创作与观摩的手段。因而,我们把数字媒体艺术总结为融电影、动画、录像、声音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它改变了过去那种封闭的艺术交流和传播方式,实现了交流与传播的全球化和互动化,跨越了国际,将成为网络时代艺术交流与传播的主要媒介形式。此外,数字媒体艺术,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化的,都很好了体现了民族性、世界性、综合性,它有机结合了传统与现代的文化艺术,对于加快我们文化多元化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数字媒体艺术只有将民族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语言完美结合,才能获得强大的精神支撑和生命力,从而走向世界,获得世界文化认可。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数字媒体艺术不能失去民族个性,因为越是全球化的东西,就越需要深入挖掘其民族个性。换句话说,就是我们要不断追求具有国际化语言和中国本民族内涵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新思路。我们的数字媒体艺术要充分尊重艺术的民族性,同时也要积极的吸收外来先进文化,加强与其他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在展示自己艺术魅力的同时,不断的改变并发展自身的艺术,使传统文化得到延续和永存。此外,我们的数字媒体艺术发展还要充分考虑到艺术的综合性,注重不同艺术形式的相互关联,更要注重艺术与其他学科关联,推动数字媒体艺术走向一个新的高度,开辟一个新的时代。
四、数字媒体艺术的未来前景分析及其应用实践
在当今这个时代,谈论数字媒体艺术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各种数码设计和绘画到处可见,它正在逐步成为一种大众化的、平民化的艺术形式。但是,这种先进的科技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说有些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缺乏必要的文化底蕴,这会严重影响其在受众中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使得某些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得不到大众的认可,会阻碍该艺术形式的进一步发展。因而,我们要充分注意到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必须是艺术与技术的融合,要富有艺术文化的底蕴,不断的吸收不同文化,各学科领域的相互补充、借鉴,才是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根本,才能使创作的作品具有艺术性。我们要用民族的文化艺术来丰富数字媒体艺术创作,将创作者所要表现的文化、情感或思想等,运用熟练的计算机数码设计技术手段表现出来。通常来说,数字媒体艺术往往运用虚拟现实技术,这是最近几年国内外热议的话题。不论人们对虚拟现实技术的定义如何界定,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它的确开启了数字媒体艺术的新天地。作为艺术来讲,数字媒体艺术必须要有强烈的审美思维,要以人的情感和想象力作为特征来把握和反应世界。只有这样,数字媒体艺术才能真正称得上艺术。
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其发展历程和未来前景都离不开技术与艺术的有机融合,二者缺一不可。我们在应用与发展这些新的数字媒体艺术形式的时候,一定要基于中国传统的美学观念,并有机融合时展的脉搏,融入一些全新的实用可行的新的视觉技术,使得数字媒体艺术的界面变得更为人性化和情感化。同时,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数字媒体艺术将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个发展非常迅猛的边缘学科,使得人们对于艺术表现的手段、形式和载体以及对于艺术表现的认识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此外,随着各种高科技手段的不断出现和发展,数字媒体艺术也应该努力借助于这些先进的手段来创新自己的内容,整合与提升各种人文资源,创造与开发新的市场需求,多方面提供现代文化产品,使传统的人文研究和文化事业向着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产业方向发展,因为,数字媒体艺术创新的革命性变革,就是文化内容的创作在一种数字虚拟现实环境技术形态中获得完美的实现。
总的来说,数字媒体艺术应该是技术与传统艺术的有机结合,它已经在传承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基础之上,很好的拓展了艺术的表现力和表现空间,同时又是现代技术和高科技手段的必然产物。面对着数字媒体的增长和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加快,以数字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服务业和文化产业相结合,正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科技进步造成的媒体实用的方便性和多元化,使得创作者的身份不再局限于“专业艺术家”的唯一身份,数字科技不但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领域,更是当代艺术得重要载体。但是,数字媒体艺术并不是没有问题存在的,我们也要注重解决其在应用实践当中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充分发挥其作为当今主要信息渠道的作用,满足人们对于数字媒体存储管理、、互动平台的交流互动需求,在努力挖掘数字媒体最大价值的基础之上,广泛应用于广电系统、政府企业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广告展示等领域。当前,我国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行业已经随着数字媒体产业和信息网络的发展而快速成长起来,但由于受到数字媒体承载网络的带宽大小、普及程度、融合程度的影响,我国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行业也因呈现出三个阶段特征。第一阶段,视音频等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主要应用于广电领域。第二阶段,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的多行业运用。第三阶段,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跨行业跨网络的大发展阶段。无论哪个阶段,我们都要努力开拓出数字媒体艺术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正进入数字媒体快速增长时期,其相关产业等都已蓄势待发,作为人类创意与科技相结合的数字内容产业已经成为21世纪知识经济的核心产业。我们发展数字媒体产业对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调整改造我国产业结构、提升全民文化教育素质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们可以把数字媒体艺术应用到各个领域,让它在各个领域发挥信息技术与艺术文化的光辉作用。
参考文献:
[1]胡心怡.朱琪颖.数字化时代的标志设计新趋向[J].包装工程,2008,(7):110.
[2]上海市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助推数字媒体产业“跨”越发展 .2009.22266.64.1318080/xxzx/maimain_coid=10&top_id=10&main_
atid=6801.
[3]谭有进.标志设计的新趋向[J].广西艺术学院学报,2007,(2):84.
(一)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历史
随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化和电子信息化成为了当前艺术时展的标志。自此引领人类进入了一个新的艺术发展阶段。数字媒体的诞生和发展从传播途径上对艺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得人们的审美观点和审美角度发生了较大程度的改变,艺术创作自此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数字媒体也不仅仅只是作为一个信息载体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数字媒体艺术和以往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非常大的差别,首先从载体上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艺术品创造者不再通过简单的手绘和其他实际的方式进行艺术创作而是通过以电脑为工具以互联网为基础进行的艺术创作,整个传播过程也由原来的口耳相传转变成为具有时效性的网络传播,以一种更加开放的方式进行艺术品的宣传。数字媒体不但成为了新时代艺术发展的宠儿,同样成为了未来艺术发展的重要载体。按照数字媒体的性质来区分,新型的数字媒体艺术主要分为四大类:传统的数字文化产品,这种文化产品是数字媒体技术发展的早起产物;借助数字化技术进行的艺术创作,这种创作是一般的文字图像,只是作为一般的信息载体出现的,并不具有美学角度来讲的美感;网络媒体艺术作品就具有了一定的可观赏性,比如类型动画产品就是比较简单的网络媒体艺术作品;目前的主流也就是宽带交换式多媒体艺术作品是当今艺术品,这也是未来艺术的发展趋势,如可以进行全方位互动的网络视频游戏等。这几种主要的表现形式都是人类通过结合科学技术和艺术创作灵感的产物,已经成为了当前我国文化输出的核心发展方向。
(二)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发展方向
我国的传统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需要依靠新媒体的发展技术,需要将艺术本身的内容和技术水平进行有力的整合,以新型的数字化形式吸引受众,将人们从单一的被动接受到艺术品鉴赏的双向互动。我国的传统文化产业在不久的将来会有一个快速上升的阶段。在文化产品输出上,艺术品将和数字化技术进行更加良好的融合,从数字图书到多媒体互动性报纸再到可以进行双向交流的网络视频游戏等等;在传播渠道上我国的传统文化产业将借助新的媒体技术进行再传播,同时在文化企业管理层面上也将出现更加深层次的改变,创新性技术将和媒体和艺术进行进一步融合以实现数字媒体的多元化经营。
(三)数字媒体的影响
新媒体对于艺术创作的影响表现在:丰富了创作形态,扩展了内容表现空间,提高了创作效率
二、数字媒体的发展性
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数字媒体发展将会具有更多的层面,同时更加国际化。在充分结合本土化的文化底蕴的基础上求的发展,同时结合各种新型的数字媒体技术和各种新型的载体,从而设计出更加有吸引力的艺术创意产品。专业方向主要面向CG行业。大家通常能够联想到的是类型动画、影视、视频类游戏创作和广告设计这几个主要方向。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的成熟数字化媒体市场,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的数字化媒体只是出于发展的初步阶段,但是同时也要清晰地认识到我国广大的消费市场,以此推出具有本土化和雄厚文化底蕴的新型数字化媒体艺术品。
三、结束语
一、 互动媒体艺术对现实环境的美学再创造
当艺术家发现他们可以利用影像媒介和互动技术创造新型的艺术作品时,他们首先关注的是我们所存在的现实环境。艺术家能把不同的现实环境进行重组以及把不同时空进行抽离和选择,从而创造出动态的非现实的虚拟影像,展现在观众的面前。 在互动媒体艺术中,作品信息的传递是双向的。作品同外界是有着信息交流的,作品会根据外界所传递的不同信息而发生不同的变化,从而反馈出不同的信息。这种艺术形式给了艺术家一个更为广泛的创作空间,作品呈现给观众的面貌可以不是一种,而且可以是多种截然不同的结果,这些结果是由观众控制的。这种艺术形式能够使艺术家以现实环境为题材的创作焕发出更为绚丽的色彩。
在现实环境中,有些物质是真实存在的,但是他们的存在形式是人的视觉所看不到的。例如气味,人类利用气味来收集信息,但是气味极易根据环境因素改变,因而媒体艺术家一直试图用各种手段将气味这种只能通过嗅觉去体验的感觉转移到其他感官体验中去,带给观众既熟悉又新鲜的体验。作品《hanahana》就是一个非常奇特的能使气味具有可见性的互动媒体作品。作品的主体是一个小小的花瓶,一个圆形的投影区域在“花瓶”之后,旁边摆满了不同气味的香水,当观众把这些香水喷撒到纸片上,放置到“花瓶”上之后,投影区域中便会浮现出不同色彩的花朵,这些花朵旋转、缩放,根据不同的香味,呈献出不同的色彩。同时还会穿插出现小鸟的影子。观众也可以使用其他手段,添加不同的气味使投影区的影像发生变化。处于花瓶顶端的传感器,能够采样出空气中的变化,并且根据不同的气味,进行分类处理,实时的将信息传达给电脑,投射出不同的动画。作品将气味这种转瞬即逝、不稳定的元素提取出来,以一种视觉化的形式表现,呈现给观众更为诗意和灵动的感官体验。作品在颠覆我们日常生活经验的同时,也同时表达了人类最初的对自身无尽的遐想。这是互动媒体艺术对现实环境最具想象力和最具诗意的再创造。
二、 互动媒体艺术对时间的美学诠释
但影像艺术只能再现时间进程,观众不能体验和控制时间进程。在互动媒体艺术中,参与者与作品有非常好的交流方式和先进的技术,作品传达有关时空的信息更具准确性和可行性。艺术家采用互动媒体艺术这种形式,模拟时间状态使观众能够通过自身的体验来控制时空进程,从而形成一种可控的时间美学。助理教授Alvaro Cassinelli 在他做的时间投影项目中做了一些有趣的尝试,在这个项目中他做了一系列的互动媒体作品。整个互动装置的主体是一个柔软的投影屏幕。观众只要用手触摸屏幕,手指的压力便能被感应器接收到,在屏幕上播放的影片中,被观众触及的部分屏幕的时间就会随着手指的动作倒退或者前进。比如软屏幕中被投影的是东京这座繁华城市白天的景象,当观众触摸到屏幕的时候,白天的景象随着观众触摸速度的快慢渐渐变为夜晚的景象。作品给观众一个可以用手就能改变一个城市的时间和空间的机会,图像在观众的互动下显示出动态的、变化的影像。观众能在同一时空中看到不同时间的动态视觉影像体验,这是互动媒体艺术对时间的一种近乎魔幻的诠释。
三、互动媒体艺术对文字的美学升华
摘要:中国数字媒体艺术在整个形式发展较好的背景下,还存在一些问题,因而要强化人文底蕴基础培养,还要处理好技术与艺术的关系,注重具有创新力的作品和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 人文底蕴 技术与艺术 创新力
[中图分类号]:J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0)-04-0138-01
20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电脑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成为时代的标志,引领人类的艺术也随之进入了新的时代。数字媒体艺术是以现代传媒技术为基础,将理性思维和艺术的感性思维融为一体的新艺术形式,它既具有理工科的严谨,又具有艺术科的感性。它利用数字、信息技术进行制作,具有独立审美价值。
对数字媒体艺术有各种各样的定义,普遍认为它是以信息技术、知识为依托,以文字、声音、交互性、体验性为特征的一种艺术,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强调观念性、艺术性、思想性的探索。数字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最大的区别,就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数字信息来处理艺术,并通过相关数字技术(互联网、无线通信为主)将作品,供人们欣赏。数字媒体艺术作为一种新的与艺术与技术结合的艺术形态,成为了当代前卫艺术的新宠,也成为未来艺术发展的主要趋势。
数字媒体产业有着巨大的市场发展前景,在美国,电脑动画及其相关的影视产品的销售获得了近百亿美元的收益,日本的媒体艺术、电子游戏、动漫等作品已经成为了第二大产业,韩国的数字产业已经超过汽车产业成为第一大产业,数字媒体艺术产业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虽然不能与这些国家相比,但是近些年发展势头迅猛,如今中国正处于文化产业、创意生产力调整发展时期,尤其是在动漫、游戏领域,尽管中国数字媒体艺术己迎来了它的春天,但是,在全球化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中国要成为数字媒体艺术强国,还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文底蕴基础薄弱
从全球范围的文化格局来看,目前的数字媒体艺术文化正处于一个多元的时代,全球化加剧了数字媒体艺术的交融,中国数字媒体艺术在与国际逐步接轨的同时,中国传统的文化特色也被推向边缘。对西方数字媒体艺术的直接复制,以及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使国内的一些数字媒体艺术作品质量与数量不比正比。中国传统文化是一切艺术的根基,对于数字媒体艺术来说,传统文化同样是其设计的灵魂所在。对西方文化盲目推崇,对中国传统文化解析不够,使很多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呈现媚俗之态,作品缺乏特色和底蕴。其实不管商业化道路如何走,数字媒体艺术作品不能成为文化的沙漠和金钱的奴隶,只有在充分解读中国特有的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中国数字媒体艺术才会有丰厚的根基,人文底蕴才能得到彰显。中国数字媒体艺术一方面要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另一方面又要以开放的姿态融入到世界数字媒体艺术的大趋势中去,以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为指引,才能发展成独具特色的中国数字媒体艺术。
二、过于依赖技术手段
艺术与科学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李政道先生对艺术与科学的关系做出了极其精辟的阐释,数字媒体艺术是艺术与科学结合的最好典范。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展现了人类智慧与技艺的高度融合的关系。在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上,一方面,数字媒体技术丰富了艺术家的创作思维,带给艺术家以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和创作灵感。但是另一方面,对技术的过度依赖,也造成了许多危害。如今,许多的数字媒体艺术作品仅仅靠“快捷方法”和“逻辑成果”的支持和帮助,缺少或丢失“顿悟”和“灵感”火花,这些在便利的技术面前,差不多已经丧失殆尽了,这是艺术家们最大的损失。人们一方面在享受数字媒体技术带来的方便与快捷,感谢这些技术解放了人们的双手。但是不知不觉中,人们热了技术却冷却了艺术。如今的艺术家们凭借视觉观看数字的译码去认知世界,进行着一种大拼盘似的拼凑与合制。他们不再留念于生活,不在意从大自然,从文学作品中汲取养分,技术的方便与快捷促使人们惰性的养成。虽然如今有些媒体艺术作品在视觉上看上去美轮美奂,但使人们感到悲哀的是,人们在媒体艺术作品前很难领略到手工作品时代的那种感动。这样的作品缺乏人文关怀以及精神境界的关注,将使媒体艺术走向一个冰冷的极端。技术至上的思想,而不是以人为本的新的数字技术也许会带来新的艺术形式,但决不会自觉地带来新的艺术内容。其实,任何时候作品与受众之间思想、情感上的交流与互动都是最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够体现出数字技术所承载的人文与艺术底蕴,散发出绚丽的光彩。
三、缺乏应有的创新力
中国数字媒体艺术产业有着巨大的市场吞吐量,但是作品虽多精品却不多见,尤其离走向国际前沿还有不小的距离。这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如市场不够健全,管理模式、技术能力都还没跟上来。但最主要原因在于创新力的缺乏,这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品本身创新力不够,二是缺乏具有创新力的人才。
作品缺乏创新力:数字媒体艺术是一种极具创新力的艺术,它的生命力就在于创新,它在提供给人们众多的视听新感觉的同时,代表着的总是最新的与最时尚的,这就是其魅力之所在。但是,目前数字媒体艺术的创新力不足,已经成为中国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表现在由于多媒体技术的标准化应用,使相似的作品充斥着整个市场,由于技术上可复制性,大量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复制外来的作品,形成作品雷同,其结果是缺乏创新,差异化程度不够。在大的技术背景相同和设计全球化影响下,作品要想创新,出路在于打击复制,提倡原创能力,彰显本土数字媒体艺术特色同时,全球化吸收能力与本土化彰显能力齐头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