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师顶岗实习计划

幼师顶岗实习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师顶岗实习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幼师顶岗实习计划

幼师顶岗实习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商英专业;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方案;优化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10-0050-03 一、引言

顶岗实习是指职业学校按照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和教学计划安排,组织在校生到企(事)业等用人单位的实际工作岗位进行实习,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和重要途径。教育部2006年明确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这一规定既有利于对高职高专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方面的强化训练,也能使高职生提前了解社会,增强岗位意识和岗位责任感,最大限度提高其综合素养。

不同于普通实习实训的是,顶岗实习往往是指学生在基本完成教学实习和学过大部分基础技术课之后,到专业对口的现场直接参与生产过程,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并进一步获得感性认识,掌握技能的一种实践性教学形式,即是说顶岗实习是一种需要完全履行其岗位全部职责的实习实践活动。因此,从实习程度上来讲,其社会性和操作性要求较高,从实习内容上来说,其内容更加多样化,不仅仅涉及到专业能力,更涉及到素质能力。

二、商英专业人才培养与顶岗实习

商务英语专业作为高职教育的一个专业,其目标旨在培养能适应国际商务一线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职业素养、文化和心理素质,具备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熟悉国际商务行业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与业务流程,能完成国际市场营销、外贸单证缮制、客户服务等一线工作任务,具有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端技能型英语人才。对于高职商英专业而言,合格的毕业生,摆在第一位的能力是英语能力,特别是英语应用能力,即对于英语这种语言的实际使用和操作是该专业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但众所周知,语言仅仅是工具,其必须应用于某项具体的业务操作,从而引出其人才培养目标的第二项重要指标,即熟悉国际商务行业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与业务流程,并能完成国际市场营销、外贸单证缮制、客户服务等一线工作任务。

在上述人才培养目标的引领下,其整个培养模式相对应地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而实践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顶岗实习,商英专业顶岗实习往往是在理论课程完全结束之后才进行,是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最后一步,某种程度上说既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收尾之笔,也是教育质量的大检阅。由此不难看出,如要达到人才培养目标,顶岗实习这种走入生产一线、进行实践锻炼的教学模式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三、商务英语专业顶岗实习的特点及其原因分析――以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为例

1.商英专业顶岗实习的特点

・人才培养・基于顶岗实习的商英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研究商英专业作为职业技术教育中的一个大户专业,开设院校众多,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本校”)商务英语专业是一个相对较新的专业,首次招生启动于2010年,其基本培养模式为“2.5+0.5”模式,即学生前两年半在本校完成课程学习,最后半年在校外完成顶岗实习,至今已有两届学生共计197余人(10级68人,11级129人)完成顶岗实习。通过系部归总的数据分析,总体来讲,可发现其顶岗实习具有以下专业特点:

(1)实习岗位一般以外贸单证、翻译、助理文秘等办公室工作为主,实习岗位工作较为静态。

(2)实习地点往往呈集中式分散,即一般集中在某特定大城市的特定商务区(通过分析对比其他院校数据可知,如学校所处为省会城市,则集中在学校所在城市;如学校所处为二线城市,则往往集中在学校所在省的省会城市),并且有集中在此城市的重点商务区的趋势。以本校为例,两届共计197人完成顶岗实习,其中女生179人,男生18人,根据统计资料发现其顶岗实习地点百分百在广东省内,其中在广州实习的或曾经在广州实习的超过150人,约占总人数的76%,在广州市中心商区天河区或者曾经在天河区实习的有62人,约占36.5%。

(3)岗位变换较为频繁,通过后期的各种随访,在整个实习期内,本校197名学生,没有变更岗位的只有约48%,即大部分学生至少进行过一次岗位变换。

(4)学生成就感普遍较低,对所在岗位认识不够,心里落差普遍较大,导致工作积极性较差,在实习随访中,超过75%的学生认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较为低端,与期望有一定落差。

2.原因探析

综合对比其他专业,发现我校商英专业特色鲜明,可简要分析原因如下:

(1)我校商英专业与其他绝大部分专业不同,女生占绝大多数,受传统思想和南方文化影响,广东女生整体比较内敛,在工作选择上会更加青睐办公室等静态工作,不太愿意接受业务销售、推销等动态工作。

(2)我校商英专业人文气氛较重,整体稳重有余而干劲不足,主要体现在学生本土思想较重,绝大部分学生不愿离家过远,更不愿去外省;再加上思想上或多或少还有些“天之骄子”的感觉,觉得读了大学,应该留在大城市,在高端CBD区工作,而不愿意沉到城市的工厂区或生产区。因而导致其在寻找顶岗实习岗位时,第一选择依然是广州或深圳等大城市的重点商务区,此点在女生中体现更为明显,比较极端的例子是,在同等待遇条件下,有些学生宁可来回坐差不多4个小时的车去广州中心区上班,却不愿意坐2个小时车去广州郊区上班,究其原因,无非是追求那种无法名状的“大城市感”。

(3)专业课程与岗位需求衔接不够。目前我校商英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是围绕英语知识和能力,辅助以外贸能力和素质能力培养,而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绝大部分是初级外贸岗位,但外贸实例证明,初级外贸岗位最稀缺的并不是英语能力,因为初级外贸的主要工作是数据处理、开拓客户,且现在外贸领域的大部分客户并非来自英语本土国家,而且就算客户来源于英美,英语也仅仅只是作为一种沟通的工具,更为重要的是行业知识和其他素质能力,比如说数据处理、客户需求挖掘、信息收集和分析等素质能力,特别是获取和分析“大数据”的能力,而能够体现这些能力的专业课程,恰恰又是我们课程设置中的空白,因而导致很多学生不适合岗位需求,且这种劣势对于女性学生更加明显。

(4)现在高等教育发达,广深等一线城市涉外语言环境较好,高校较多,导致英语专业特色丧失,优势不再。且高职商英学生各方面素质比本科生稍差,尤其近年来高校连年扩招,这一问题更加突出。

以上种种原因,弱化了商英专业学生的生存空间,直接导致了高职商英专业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成就感较低,心理落差大,岗位依附性差,从而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顶岗实习效果不好。

四、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综合以上分析,要改善商英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问题,可结合其特点,通过以下调整,优化其人才培养方案。

1.根据市场需求改革课程

现存的课程体制基本沿用原来的教改思路,即整体课程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三大块组成,学生从大一开始先上公共基础课,随后初步接触专业基础课,进入职业能力通道,最后上专业核心课,继续加强职业通用能力和职业专项能力,这种课程结构看似无懈可击,但实际的效果却不如人意。个人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出现在第三阶段,即没有找准市场需要什么样的核心能力。市场是最直接的试验场,市场要求是最主要的评价标准,根据调查问卷反馈的信息,我校商英专业10和11级共197人参与顶岗实习,其中约80%直接从事对外贸易,在这80%中又有绝大部分是通过阿里巴巴,速卖通等贸易平台进行外贸业务活动,他们中绝大部分人的主要工作就是在网上通过搜寻分析海量信息获取客户信息并进一步挖掘客户资源,俗称“钓鱼外贸”。而比较麻烦的是,在我们的教学中,却几乎未有课程实质性地涉及到此类电子平台的操作,也未有课程培养学生获取和分析信息的能力,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外贸平台操作不熟,不具备在网络大数据里面挖掘和寻找客户的能力,从而导致工作起步较慢,而市场的快节奏一般不太容忍没有经验的初学者,直接的后果就是许多顶岗实习学生感觉到工作无从下手,工作效率和质量较低,随后慢慢对本岗位工作产生排斥,最后导致换岗,离岗。

因此,建议在遵照“宽基础,厚专业,活岗位”的高职教育规律基础上,充分考虑社会和市场的直接需求,适当减少通识类课程的比例,利用空余出来的学时增加实操类课程,特别是能直接被市场所接纳,具有较高经济效益转化率且转化时间较短的课程,比如淘宝课堂、阿里巴巴课堂、速卖通课堂等直接能为毕业生积攒外贸经验的技术型课程等。

2.强化职业精神教育

在如今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背景下,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的教育是高职教育的两大目标。美国洲政府联合会政策研究中心(NGA)在2011年进行过一项对企业的调查,在这个调查中,要求受调查企业对人才质量进行了“按照重要程度”的排序。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职业精神(守时、时间管理、职业态度),其次是自我导向,主动性,而一直到第20位才是岗位要求的专业技术和设备知识。

同样的标准也适用于中国。2009年,一家测评公司对中国企业人才进行测评发现,78.6%的企业首先考察企业人才的个性特征,其次是态度/动机(68.7%)、智力能力(66.7%)、价值观(66.3%)和职业兴趣(51.5%),只有不到1/3的企业会优先考察人才的技能。职业精神之重要性可见一斑。

但目前较为遗憾的,各校均强调职业能力的培养,而有意无意地疏忽职业精神的培养,本校亦是如此,在整个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中,没有直接与职业精神相关的必修课程,甚至连选修课都没有,此点,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通过对前两届学生的调查和反馈,大部分学生对自己日后可能会遇到的工作压力明显估计不足,准备不够,尤其缺乏合格之职业精神,以至于在工作上出现一些问题后,想到的第一个方案就是换工作,而不是想办法解决并适应工作环境,此点,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学生顶岗实习岗位的频繁更换。

3.通过增加职业定位教育和开展第二课堂教学等手段增加学生的竞争力

现在90后毕业生,对日后的生活和工作充满幻想,但对于如何达到目标却处于比较懵懂的状态,一是不了解社会,即对于自己的职业定位规划不足;二是不了解自己,即对自己能干什么信心不足,以至于在踏入社会之时感觉茫然。此点可以通过增加职业定位教育和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等予以优化,让其在心理上有所目标,在技能上有所准备,以更好地适应顶岗实习岗位需求和市场需求。

综上,高职商英专业由于女生较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顶岗实习作为人才培养的检验场,所反映之问题于人才培养方案之优化和人才培养目标之实现具有重大意义,作为教学管理者和实施者,我们需在遵照高职教育规律的前提下,根据顶岗实习特点,结合市场要求,适当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使之更加适合于市场,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Z].教高[2006]16号文件.

[2] 朱丹. 建立健全顶岗实习管理机制 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

幼师顶岗实习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幼儿师范;毕业生;实习工作;顶岗实习

保育员、教养员实习对于幼儿师范学院毕业生了解幼儿园现状、实践教育教学理念以及培养实际工作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对学生参加工作前所学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理论、实际职业技能等综合素质的实践演练和检验,又是帮助师范生完成从学生到教师角色转换的实践性环节,更是实现师范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

一、幼儿师范学院毕业生实习存在的问题

1.实习生岗位不足。幼儿师范学院毕业生现在的实习模式大多为“基地式实习”,由幼儿师范院校教师统一带队,在同一时间将学生分配到实习点实习。这种实习模式的优点是计划性强,便于组织和管理。但是随着扩招后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实习基地数量有限,出现了现有的实习岗位与不断增长的实习生数量不相符合、僧多粥少、达不到实习目的情况。

2.指导教师指导不到位。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但指导教师人数不足,难以真正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辅导。实习时间短致使学生难以通过实习实现身份的转化,理论与实践脱轨,无法适应今后的职业要求。

3.实习理念较落后。幼儿师范学院的实习工作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教育环节或是毕业前的一次常规活动,被当做是毕业生教育活动检验的最后一个环节。事实上,教育实习应该是一个学生在校期间都不应中断的教学活动,所以传统的教育实习理念下,实习生在心理、教学理念、组织教学方面就略显不足,影响到了学生的实习效果和今后就业。

4.实习模式单一。幼儿师范院校学生的实习模式远远达不到实习目的,主要体现在实践活动单一、各院校的实都集中在实习期,缺乏平时对幼儿园工作的见习、观摩,特别是与幼儿园教师的交流活动。学生集中实习只有一个月时间,在如此短的时间,学生很难深入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学生只能草草上几节课,而其他教育实践活动几乎是空白。

二、顶岗实习模式是幼儿师范毕业生实习的新模式

顶岗实习是对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引导建立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学习和社会实践,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要求的全面落实。这种模式的主题是强化师范类学生的从教技能,同时为河北省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引入新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以促进河北省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1.顶岗实习强化了实习生的实践性。幼儿师范院校毕业生“顶岗支教模式”是在大专学生完成两年半的在校学习,系统掌握了教育、教学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幼儿教师从教所需的专业课知识后,经过学生报名,学校组织相关教师对学生进行岗前业务知识及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实习指导教师带队派往各级幼儿园进行为期半年的支教活动。学生在实习期间要按照所在幼儿园在岗教师的规定要求履行教育、教学工作。幼师生可以通过顶岗实习活动在一线幼儿教育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进一步适应幼儿园教学工作,这也成为促进幼儿园发展的良好契机。

2.实现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优势互补。教师的校际交流表现为实习生作为一名准教师与所在实习幼儿园教师的交流,高校指导教师与实习幼儿园教师、管理者的交流等形式。这种实习交流形式从更深层次支援了一线幼儿园,扩大了幼儿师范学院的教学影响力,发挥了高校对基层教育单位的智力影响作用。这一实习模式也解决了一线幼儿园师资紧张的问题。顶岗实习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一线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优化了教师资源配置,提高了农村教育教学水平,促进了幼儿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

3.顶岗实习模式保证了实习的质量和水平。幼师生集中实习结束,应对每个学生进行量化考核,考核主要应检验学生讲课水平。每位实习生可以准备一节公开课,集中实习点的带队教师和所在幼儿园的教师进行听课、评课、打分、提出评价意见,并将讲课成绩列为主要的实习成绩。指导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跟踪指导,克服学生在讲课中存在的问题。学生通过备课、讲课、评课等形式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避免了实习流于形式。

顶岗实习可以说是构建有中国特色师范院校教育实习制度的成功探索,是把师范教育与一线教育实践发展统一、联合起来的一种新尝试,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社会效果。它也是培养优秀幼儿教师、促进师范院校实习改革,将会进一步推进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朱仁宝.现代教师素质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幼师顶岗实习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幼师 生物学 课程 教学

一、幼师生物学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

《生物学》是中等幼儿师范学校课程设置的一门基础课程,一般情况下,学校根据教学计划,完成生物学的规定课程。就是将《生物学》教材按照每周2课时纳入课表,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无动于衷,学期、学年结束,进行期末考试,就算完成《生物学》的教学计划。因为,现在各校重视所谓的“专业课”,即音乐、舞蹈、美术、书法。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学科,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等的一门科学。

在传统的幼师生物学教学中幼儿师范学校的生物学课程一般只开设必修课这样一种单一形式。生物学必修课教材虽然包含了植物学、细菌、真菌、病毒、动物学、生物的七个生理特征等反面进行了分析,有实验、有课外读物、有课外作业、有参观、有小朋友问题参考答案等,内容还是比较丰富,但是教师的对教材中教学任务的落实还是很难的。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一些探讨。

二、我校必修课、选修课、课外活动和教育实践的探讨

(一)“四大块”有机结合的必要性

认识生物是幼儿认识世界、科学探索、科学启蒙最直观、最现实、最接近生活、成本最低的活动。生物形形、五彩缤纷、动静丰富,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源头。

(二)建设好必修课,扎实打好生物学基础

生物学课程中的必修课是生物学科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对学生进行职前教育活动的主要途径。教学内容要突出师范特点,并结合幼儿师范学生的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两方面。在必修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校生物教研室对大纲、方案进行了多次分析、讨论,结合本地区实际,编写地方特色简易教材、实验和标本模型制作手册、学生复习指导与练习册等,根据“四大块”有机整合、互相补充的原则,确定了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课本与地方教材使用、教学计划、考试、考查方案,并在教学过程中逐一实施。

根据我们地区特点和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需要,在教材的部分内容上做了一定的处理。在被子植物分科举例中,降低了难度,拓宽广度,以适应很多热带树种等引进的需要。在昆虫多样性部分,重点讲授了直翅目、膜翅目和鳞翅目。介绍了双翅目的蚊、蝇、虻;同翅目的蚜虫、蝉;鞘翅目的瓢虫、萤火虫、金龟子、天牛等。鱼类的多样性介绍了三十几种长江鱼类。

在教学过程中,每次课都要求从知识、能力、情感教育等方面明确教学目的,确定重点、难点、关键,从理论、实验、实践、参观等不同课程内容上,从行动导向法角度,设计适当的教学方法。多媒体用于增加课堂容量、彰显直观性,如录像、照片;多媒体用于解决难点,如“渗透作用的原理”动画、“细胞分裂过程”的动画,“双受精”的动画等;多媒体用以展示真实性,如投影仪的标本展示等;多媒体用以突出重点,如幻灯片的文字、图表展示等。恰当使用标本、模型、挂图、黑板简笔画等手段,使课堂融入现实的直观性。

科学安排必修课的考核。每学期期末进行一次理论考试,即笔试,笔试试题从检测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外,还重视新知识的拓展,体现知识的不断融入。在学期中按照教学进程,根据学生的学具制作、标本制作、生物图画绘制、本地常见植物认识等,每学期开展2-3次检测。学期根据平时成绩、能力检测、期末考试进行综合评定,60分以上及格,70分以上为中,80分以上为良,90分以上为优。

通过对必修课的探索性教学,重视实验、实践,结合本地实际,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克服单一的讲授,以“行动导向”为指引,多媒体辅助,强调学生的主动性,重视过程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三)开发选修课,拓展学生知识面

选修课以课堂教学为主,包括实验、参观、调查各种形式。我们根据必修课的内容、本地地方教材、学生学习美术课程(幼儿画创作)、未来工作的需要,从生物学知识、生物学技术、农业技术、园林绿化与室内立体绿化、生物标本制作、生物故事创作等方面进行选择。

(四)丰富生物课外活动,让学生的生物知识活跃

生物课外活动是幼儿师范教育专业生物学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发展个性和技能培养具有重大作用。课外活动的内容、形式与课堂教学互补,有利于发展学生兴趣特长,能够训练、培养学生从事幼儿教育教学的多种技能和能力。

(五)重视教育实践,让学生的生物知识得到升华

教育实践是幼儿师范教育活动的有机组成成分,对于培养学生从事教育活动工作的实际能力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它是幼儿教育专业进行职前教育的必要环节,我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分不同形式、不同阶段安排在三年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幼师顶岗实习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育婴师职业资格;有效衔接

一、问题的提出

21世纪是以人为本的世纪,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经济建设的飞快发展,不但每个家庭把孩子的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党和国家也越来越重视下一代的早期教育。然而,在当前,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入托率较低,90%以上的婴幼儿都是在家中由父母、祖父母或者保姆照料,其在如何喂养以及教育方面都缺乏科学的指导。在这样社会需求的大背景下,育婴师应运而生。

为了尽快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理顺中国早期教育市场,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2年开始组织国内婴幼儿卫生保健、营养、教育、心理专家,制定了《育婴员国家职业标准》,编写了《育婴员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于2003年正式颁布,首次将从事照料、护理和教育0―3岁婴幼儿辅助家庭完成科学育儿工作的人员作为一种社会职业来认定,全面推出国家育婴师职业资格准入制度,育婴师职业资格培训和鉴定由此确立和展开。

在此影响下,一些职业院校、培训学校和其他社会力量纷纷介入育婴师职业资格认证培训领域。以此为契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开始了探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与育婴师职业资格衔接的有效途径,即学生毕业之前同时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和育婴师资格证,毕业后可同时承担幼师和育婴师工作。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主要是针对3―6 岁幼儿教育的幼儿园教师,而育婴师所针对的则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因而,虽然高校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与育婴师职业资格的有效衔接的实践,在培养目标、生源、研究开展和就业方面有着突出的优势,并且对学前教育本身专业的发展和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培养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课程衔接与操作技能培养方面也面临着挑战,需要思考探索与研究解决。

经过几年的探索,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已成功的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与育婴师职业资格进行了有效的衔接,并积累了成功的经验。本文选取了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1级学前教育专业职教对口班为研究案例,探析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与育婴师职业资格衔接的成功经验。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与育婴师职业资格衔接的研究

本文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1级学前教育专业职教对口班为研究案例。2011级学前教育(职教)班共有56人,其中男生1人,女生55人;来自农村的有53人,来自城市的有3人。并且本班学生的来源皆是“三校生”,即都是由中专、职校和技校的学生组成,相对于普通高中升入的学生而言,“三校生”可能在理论知识的掌握上相对薄弱,但是在实践技能方面更胜一筹,基本功扎实。因此,通过大学期间的学习,可弥补理论知识匮乏的缺陷,再结合技能方面的实践,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与育婴师职业资格必能得到很好的衔接。另外,笔者还访问了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1位专家和3位教师,以及2011级学前教育(职教)班的班主任和部分同学,以期获得更为详实的资料,力求研究的完整性。

(一)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概况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分为师范班与职教班,以培养既能在中等职业学校从事学前教育专业教育、科研和管理工作,又能在各类托幼机构从事培训、宣传、卫生等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要求学生在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具有扎实的人文与社会科学素养和较好的自然科学素养的基础上,既要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把握学前教育的理论前沿、幼儿教育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又要具备从事学前教育教学、研究、培训等实际工作的能力以及获得育婴师、心理咨询师、教师资格证等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的基本技能。

2011级学前教育(职教)班学生自从2011年入学以来,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已经掌握了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并且获得了基本的职业技能,已有90%以上的学生考取育婴师职业资格证书。这些成果的取得与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职业技能的训练等密切相关。

(二)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方案

1.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类型分为:通识教育课程(占32%,又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学科基础课程(占14%,必修)、专业核心课程(占29%,必修)和职业方向课程(占17%,一个必选+两个选修方向)。其中学科基础课程主要有: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幼儿教育心理学、中外幼儿教育史、教育统计测量、学前卫生学和人体解剖生理学等;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有: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幼儿园课程、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专业英语、乐理、视唱、练耳、钢琴、声乐、幼儿舞蹈创编、幼儿园实用美术、手工和幼儿玩教具制作等。而职业方向课程又分为了三部分,包括中职学前教师教育课程、幼儿园管理方向相关课程和育婴师方向相关课程。其中中职学前教师教育课程为必修课程,而育婴师方向的课程则有:婴幼儿护理、婴幼儿营养与保健、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儿童心理咨询与辅导以及职业技能教育顶岗实习等等。

由此可见,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不仅注重学生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掌握,还为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的获得提供服务;且其开设的 “三学”(学前卫生学、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和五大领域(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等方面的课程,与育婴师职业标准,特别是其对从业者的基础理论知识的要求有着诸多相合之处,如考取育婴师职业资格证书所需要的知识:0―3岁婴幼儿解剖及生理发育特点、心理发展特点、营养与保健、教育等,在本课程设置中都得到了体现;更甚者,职业方向课程选修中就有育婴师方向,直接与育婴师职业资格相对应。

2.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综合实践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主要的实践环节有:幼儿园见习与调查、教育顶岗实习、职业技能教育顶岗实习、职业技能训练和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等。其中职业技能训练贯穿整个在校期间,教育顶岗实习和职业技能教育顶岗实习主要集中在大四上学期,而幼儿园见习与调查则安排在了大二和大三的暑假期间。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不仅有专门的综合实践环节,而且已经把对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融入到了平常的课程中,如总学时由授课学时、实践(上机)和课外学时组成,其中实践和课外关注的就是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通过综合实践,学生掌握的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不再只停留在书本上和脑海中,而是在训练与见习期间得到了巩固与创新。在此实践环节中,学生还接触了0―1岁的婴儿抚触和婴幼儿急救等职业技能训练,不仅锻炼了基本的职业技能,还具备了良好的职业素养,这些也都是育婴师所必不可少的。

3.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社会实践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不仅在课程内有综合实践环节,而且还有课外科研创业实践和其他社会实践,此类实践包括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模块、研究创新模块、创业实践模块、学科竞赛模块、社会实践模块和社会工作模块。其中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模块能力培养目标主要有考取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育婴师资格证、教师资格证以及钢琴十级等。而在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过程中,学校会开设培训班、提供考前培训等。因此,在考取育婴师职业资格证书前,学生已掌握了基础的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而在接受专门针对育婴师的培训后,学生又掌握了育婴师与幼师所需要的不同的知识与技能。

除此之外,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还有“国培计划”辅修学前教育专业学习,学习采用远程培训、集中面授、定向实习相结合的混合方式,创新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模式。学生通过参加“国培计划”辅修学前教育专业学习,不仅在职业道德、人文素养上,而且在基本技能、工作能力上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为毕业后可同时承担幼师和育婴师工作做好了准备。

(三)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与育婴师职业资格衔接的成果

通识教育课程使得学生们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高尚的职业道德,专业主要课程的学习又使得学生们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而实践活动又使得学生们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2011级学前教育(职教)班学生自从2011年入学至今,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她们已经较全面透彻的掌握了学前教育基本的理论知识,并且获得了基本的职业技能,已有90%以上的学生考取了育婴师职业资格证书。

由此可见,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与育婴师职业资格的衔接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与育婴师职业资格衔接成功的原因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成功的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与育婴师职业资格进行了有效的衔接,并积累了成功的经验。

1.与“应用型本科”相呼应,学校拥有正确的培养目标

2014年3月22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发言:“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将向应用技术型转,向职业教育类型转。” 应用型本科重在“应用”二字,要求各专业紧密结合地方特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从教学体系建设体现“应用”二字,其核心环节是实践教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一直根据应用型本科发展的宗旨,学前教育专业围绕社会和父母等对育婴人才的实际需求,着力加强对学生相关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培训,致力于培养一批全面了解婴幼儿喂养、护理和教育方面的知识,能够进入早期教育机构、亲子园、幼儿园担任主课教师,同时也可以进行家庭育婴的育婴师。

2.学前教育专业对课程的合理设置是与育婴师职业资格有效衔接的重要措施

学前教育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性,而与育婴师职业资格的衔接更要求其课程的设置与育婴师的工作流程、环境、规范以及素质、能力、知识要求相适应。因此,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在分析学前教育专业与育婴师职业资格衔接所需要的学习领域和内容后,打破以知识传授为目的和特征的学科型课程体系,根据明确的培养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着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的目的原则,本着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的目的,以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内容,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取向,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为着力点,对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在设置课程的过程中,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课程类型主要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职业方向课程和综合实践环节,其中实践教学贯穿始终。该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全程实践培养,个体优势定位”的特色理念指导下, 注重结合课程的内容组织学生开展教学观摩和教育实习,为学生提供长期一贯教育实践的机会,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3.学前教育专业具有灵活的教学方式是与育婴师职业资格有效衔接的又一重要因素

幼师和育婴师的工作岗位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具备实际动手能力和基本职业技能。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避免了学生成为“死读书,读死书”的书呆子,即使掌握了大量的理论知识毕业后也无法胜任幼师和育婴师的工作。在教学方式方面,该校学前教育专业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方式,恰当地采用演示、观摩等直观性方法来获取识;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用尝试与练习习得一些基本职业技能;不仅如此,学前教育专业还对学生实行“寓知于例、寓能于行”的教学法,采用案例、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将课程教学延伸到实践环节之中,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4. 学校注重学生的课外实践

实践是学生将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知识的桥梁和纽带,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及其注重学生的课外实践。

(1)积极建构校内实训体系。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设有婴幼儿保育实操室、幼儿游戏情境教室、音乐教室、琴房、舞蹈房、手工实操室、儿童行为观察训练室、育婴师职业技能实训室等,为学生提供技能训练所需条件。

(2)积极建设校外实习基地。除校内的实训室外,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还与幼儿园、早教机构和托儿所以及卫生部门如妇幼保健院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设有实习基地。学生的职业能力在实习过程中得到了很好地锻炼,为其将来的职业能力打下良好的实践基础。

到幼儿园见习与实习是学前教育专业课外实践的主要形式。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采用多种幼儿园实(见)习的形式,将集中实(见)习、分散实(见)习、穿插实(见)习、顶岗实习结合起来,强调教育实(见)习安排的创新,根据课程教学需要,在不同时期组织学生去幼儿园参加实(见)习活动,帮助他们及早认识幼儿、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身心发展特点、了解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特点以及幼儿园教师工作的职责,在见习与实习中培养他们对幼儿、对幼儿教育事业的热情,已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5.把注重细节贯穿育婴师培训的整个过程,努力营造参与式的学习氛围

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与育婴师职业资格衔接的过程中,只靠学校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的积极主动。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在建设学前教育专业的同时,还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致力于为学生营造参与式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开展就业辅导、育婴师知识讲座等,使学生了解就业形势,积极为将来从业做准备;在平常的教学中建立学习小组,以加强学生的带动作用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临近考试、考证时间倒计时提醒,并努力做到有问必答,及时解决学生复习过程中的问题。

四、研究的建议与展望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与育婴师职业资格有效衔接的案例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与育婴师职业资格的衔接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与育婴师职业资格的衔接既有师范教育的特点,又有职业教育的要求。因此,这种专业人才的培养既要区别于传统的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重理论、轻实践的思路,又要不同于专门的育婴师培训重实践、轻理论的模式,必须把专业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只要院校根据自身条件和办学能力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与育婴师职业资格衔接的工作就能真正取得成效,学前教育专业就能稳步向前发展,育婴师行业也将获得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 叶好琴. 对学前教育专业开展育婴师培训的几点思考[J].甘肃高师学报,2012(1).

[2] 高闰青. 高等师范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以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 大学(学术版),2012(6).

[3] 龙明慧.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开展育婴师培训的意义、优势与存在问题分析[J]. 学前教育研究,2011(7).

幼师顶岗实习计划范文第5篇

因此,依据学院“产教融合,校企一体”的办学理念,按照深度融入区域产业,“立足鹰潭,面向江西,服务长珠闽”的办学思路,以学前教育特色专业建设为契机,以校企(园)合作为依托,完善“政府主导、学校主体、企(行)业融入”的合作办学机制体制。为了将本院打造成区域幼师培养基地,将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成江西省特色专业,引领地区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进行了以下发展规划。

一、专业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依托幼教职业集团,通过深化“政府主导、学院主体、行业融入”的合作办学机制体制,完善“二对接、三融合、四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幼儿园教育工作过程素质核心、能力本位的“双轮驱动”的专业课程体系,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建设一批集教学、科研、实习实训、就业创业于一体的实训基地,建立系统、科学、高效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校企(园)共建专业教学资源库,进一步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把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成为鹰潭、江西到长珠闽地区经济发展服务的幼教人才培养摇篮,实现专业建设的示范效益,人才培养的规模和质量效益,以及社会服务的辐射效益。

2.具体目标。(1)创新“政府主导、学校主体、行业融入”三位一体的合作办学机制体制。组建鹰潭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深化学院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院与幼儿园合作关系,在定向、订单培养上有较大的突破。(2)深化“二对接、三融合、四证书”人才培养模式。依托“校内园、校外园”教学实训中心和基地。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建设好课程标准,推进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实现教学资源共享。(3)加强教学、管理、科研服务团队建设。制订专业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兼职教师、双师型教师、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培养计划,通过互派互培、外引内培、名校访学进修等途径,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的教学、管理、科研服务的教师队伍。(4)优化实习实训基地。按照“共建共管共享”原则,依托幼教职业集团、学院创业园,校企(园)共同打造一批集教、学、研、创于一体的校内实训中心和校外实训基地。(5)提高社会服务能力。贴近市场需求,面向社会,开展幼师培训、幼教咨询、儿童文化传播等社会服务,形成覆盖当地、辐射全省和长闽地区的幼儿师资培养培训服务体系。

二、建设思路

1.完善一个模式。由鹰潭市教育行政部门主导,组建由学院、鹰潭市各级各类幼儿园、合作单位的幼教机构等组成的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委员会实行理事会管理制度,主要负责订单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标准和相关教学资源开发,共同打造教学资源平台、人才资源平台和实习实训平台,创新校企(园)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完善“二对接、三融合、四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模式“新”。通过“技能实训―见习―项目模拟实训―顶岗实习”“四环交互”的学训交替、实境育人的实践教学环节,构建合理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相结合的全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和以考查学生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评估体系。形成在学程上全线贯通,空间上全方位拓展,内容和课程上全面整合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特色。

2.构建一个体系。围绕《幼儿教师职业标准》,按照“一个方向、双线并行、三种能力、四步推进”的课程建设思路,构建基于幼儿园教育工作过程的素质核心、能力本位“双轮驱动”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3.打造一个基地。通过学院、幼儿园、政府合作办学机制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完善,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教学资源建设,以及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把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成为鹰潭、江西、长珠闽地区经济发展服务的幼教人才基地。

4.实现一个引领。通过“全方位”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实践,加强对学生吃苦耐劳、有爱心的核心品质培养,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职业道德观和幼儿教育观;通过第二课堂、早晚自习、社团活动、校内外实践活动、专业技能展示与演出,全面提升学生“说、做、弹、唱、跳、画、保、教”的专业技能,形成人才培养质量特色。通过建设,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建设成为特色品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达到“优”。

三、建设内容

1.对接行业,创新“政府主导、学院主体、行业融入”三位一体合作办学体制机制。

2.三方联动,进一步完善“二对接、三融合、四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

3.对接岗位,构建基于幼儿园教育工作过程的素质核心、能力本位的“双轮驱动”项目化的专业课程体系。

4.多种途径,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师资队伍。

5.校企(园)合作,建设多层次、多功能的教、学、研、就业的实习实训基地。

6.强化管理,建立系统、科学、高效的精细化教学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