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从账务处理程序的简略图(图1),看相关各章之间的彼此关系
会计工作的起点是填制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体系中的基本环节;真实、完整和合法的会计凭证是登记会计账簿的依据;为保证会计账簿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企业的财产进行清查;根据核对的会计账簿定期编制报表。
(二)分步骤演示各章之间的相互关系
1.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如图2所示
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办理业务手续的书面证明,是编制记账凭证的依据。如收据、发货票、借款单、车票、收料单等。记账凭证需要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进行填制。
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这一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流程,从图2中可知,这一过程需要四章知识内容的铺垫。下面通过一实例说明。
例1,A公司销售商品一批给B公司(商品已发出),货款10000元(不考虑税金),收到一张经承兑的商业汇票。作为A公司来说,收到的是商业汇票,并未收到货币资金,是一项应收而未收款的权利的增加,即一项资产增加;作为B公司来讲,并未付出货币资金,是增加了一项应付而未付款的义务,是负债的增加。可见这一笔经济业务对于A公司和B公司两个会计主体来说,产生出不同的权利和义务,需要对会计主体加以认识;作为A公司,虽然在销售当期没有收到货款,但能否在当期确认收入,这涉及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基础——权责发生制。而权责发生制的应用是建立在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基础上的,狭义的确认是解决了入账的时间,而入账的金额为多少,这关系到计量属性。具体到计量属性,一般要考虑会计计量属性和会计计量单位,同时需要会计人员具有相关的会计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素质。从以上过程可以看出,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这一流程涉及到的内容有:会计的对象、会计对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会计的基本前提(如会计主体、会计分期、持续经营、货币计量)、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会计核算的基础(权责发生制)等相关的会计基础理论,这些在第一章中进行阐述。
例2,接上例,A公司在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情况下确认了当期收入时,接下来应如何记录呢?此笔业务假定不考虑税金,A公司应作如下处理:
借:应收票据1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0000
这是通过会计分录的形式对这笔经济业务所作的反映,会计分录中的“应收票据”和“主营业务收入”是会计科目(或会计账户),会计科目或会计账户与会计对象要素是密切相关的,即会计科目是会计对象要素具体分类的项目。而为什么运用这两个会计账户反映此笔经济业务?“应收票据”和“主营业务收入”各自核算的内容是什么?这需要学习第二章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的内容;会计分录中的“借”和“贷”是借贷记账法下的记账符号,为什么要在借方反映应收票据,贷方反映主营业务收入,这是第三章复式记账——借贷记账法学习的相关内容。一种方法的学习,尤其是记录经济活动的借贷记账法的应用,一定要结合具体的经济业务方能进一步理解并正确使用。所以第四章借贷记账法的运用是对前三章内容深刻领会的过程。
会计分录这种记录经济业务的方式一般常在教学中采用,在实际工作中,是将会计分录上所反映的内容体现在记账凭证上(教学中可参看记账凭证的格式),当然记账凭证上除反映会计分录的三个要素,即借贷方向、会计科目、金额外,还需填列日期、摘要、编号等相关内容。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是在第五章会计凭证中讲解的。
2.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或原始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如图3所示
通过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可以反映和监督每项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每张会计凭证所记载的只是个别经济业务的内容,它们所提供的核算资料是零散的,不能全面、连续、系统地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某一类经济业务和全部经济活动情况,且不便于日后查阅,为此需将分散在会计凭证中的大量核算资料加以归类整理,提供系统、完整的核算资料。因此就必须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这是第六章应讲述的内容。
3.根据会计账簿记录定期或不定期地与财产物资进行核对即进行财产清查,如图4所示
由于账簿记录各项财产物资的账面数额与实际结存数额会产生差异,如在会计记录中出现漏记、重记或计算错误,而财产在保管过程中由于受自然和其他原因的影响发生数量和质量上的变化等情况,为了保证会计账簿记录的真实、正确,为经济管理提供可靠的信息,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财产清查,查明各项财产的账存数额与实存数额的差异以及发生差异的原因和责任,以便采取措施寻找防止差错的有效办法。这样做,也便于对发生的差异按照规定的程序和办法调整有关账面记录,做到账实相符,这是第七章的财产清查。
4.根据会计账簿记录定期编制会计报表,如图5所示
企业、事业等单位对经济业务的日常核算是通过账簿进行连续、系统的登记和计算,这些账簿记录可以提供丰富的会计信息,对于反映经济活动情况和实行会计监督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是账簿反映的经济活动的状况不够概括,且账簿资料也不便为其他职能部门使用,更不便为企业外部的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使用。因此,为充分利用会计信息,需根据账簿资料定期编制会计报表。这是第八章会计报表要讲述的内容。
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这是基本的账务处理程序。由于各核算单位的性质不同、规模大小不同、经济业务量多少存在差异,可以选用不同的核算形式,它融汇前面各章节的内容于其中,这是第九章账务处理程序的内容。
二、基础会计教学中理论与实际工作方法的比较
(一)教学手段与实际工作方法的迥异
在该门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所采用方法的不同之处。为了教学方便,在会计教材中,讲述复式记账法时,有会计分录和“丁字账”,初学者往往弄不清楚会计分录与会计凭证以及“丁字账”与会计账簿的关系,或者不能把它们联系起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强调会计分录和“丁字账”是教学中记录经济业务的手段,在企业中就是编制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
通过比较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在教学中采用的手段和实际工作中所采用方法的不同,使学生明白理论与实际的差异,提高今后的学习针对性。下面对比教学中采用的手段和实际工作中的方法举例说明(表1)。
(二)案例比较分析两者的不同
会计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仅仅记住一些理论而不会应用是不行的。根据认识的规律,在认识的过程中,要完成两次质的飞跃。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到实际应用。会计的学习和教学必须很好地完成这两次飞跃,最后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很好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通过案例教学,加强学生对会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对会计基本方法的运用和对会计基本技能的训练,将会计专业知识和会计实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之能够真正掌握,针对各种业务进行准确而独立的账务处理,从而为学生今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基础。下面通过实例说明两者的差异。
例3,从银行提取现金7000元这笔经济业务。
1.原始凭证的不同
(1)实际工作中,此笔业务的原始凭证为现金支票的存根,见表2。
(2)教学中采用的手段是用语言文字表述:原始凭证——现金支票的内容,即从银行提取现金7000元。
2.记账凭证的不同
(1)实际工作中这笔经济业务需通过填制付款凭证来记录,见表3。
(2)教学中采用的手段是用会计分录替代记账凭证,即:
借:库存现金7000
贷:银行存款7000
3.会计账簿的不同
(1)实际工作中需要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等账簿,下面以现金日记账为例说明(表4)。
(2)教学中采用的手段是用“T”型账。
注:在手工记账时,空白的记账凭证和会计账簿比较容易获取,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各种格式的记账凭证和会计账簿(必要时可准备些车票等原始凭证),这样理论与实际紧密相连使教学更为直观,便于理解。
三、结论
总体框架体系的搭建可使整个知识体系变得一目了然、十分清楚,为初学者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初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在教学中的应用,也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会计的实用性很强,通过案例教学,将会计专业知识和会计实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使学生能够真正对各种业务准确地填写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进行账簿登记和成本核算,以及掌握主要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并能独立处理特殊及较复杂的工业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为其今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基础。
尽管会计环境等诸要素会影响到这门学科的内容,教学中面临的教学对象层次也有所不同,但笔者认为这种方法可以为学习该课程或其他学科提供一种思路。
【主要参考文献】
[1]唐顺莉.《基础会计》课程中的实践教学[J].科技资讯,2007.34.
[2]张建平.会计实务[M].山西经济出版社,2005.
[3]吴娜娜.高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07,(3):3.
关键词: 会计教学 教学改革 教学实践
会计这个专业可以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经济的高速发展,会计这个职业就显得更加重要,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里,都离不开会计,可见会计对社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另外从社会需求的角度看,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尤其是经济的发展,也就需要更高级,更有能力的会计充实社会的各个领域,以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而从学生将来就业的角度而言,会计这个专业,也是非常抢手的,因为会计专业需要的领域广泛,可以说无论是国营单位,还是事业单位,或者大大小小的公司、企业都离不开会计。而因为社会高速发展,特别是经济迅猛发展,所以对现代的会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教会计的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会计教师,我们要从社会的发展、需求出发,为学生的将来考虑,并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会计师。因此教学必须在不断的改革中尝试,为培养优秀的会计而努力。而职业学校的学生特点就是文化基础差、底子薄、对学习没有兴趣,加上职校的学多是理论,缺乏实践能力。因此职校教师就更应大胆地改革教学方法,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
一、在新形势下改变教学任务
1.教师教什么。在以往的教学中,大多数时间以课本为中心,以教给学生理论基础知识或者相关理论为主要内容。其目的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设计,在课堂上培养所谓学生的操作能力、计算能力。再加上各个学科之间的教学严重脱节,就不能结合生活实际和实践经验让学生充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各科课本掌握得完美,而学生真正走入社会,学生会发现他什么也不会,甚至有的学生连一张发票都开不了。可见教学与实践是严重脱节的,于是我们要一改以往的做法,把学生将来可能就业的公司或企业联系起来,为学生反搭建实践的平台,以会计职业的特点和各个企业的需求、要求为导向,全面培养学生计算的精准性、操作的合理性、应用能力。同时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经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实践经验充分地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锻炼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拥有成为一名会计人员所必须具备的基础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的能力。
根据实地调查,很多大中小型企业方还认为,在学校学习会计专业的学生缺乏企业管理能力、中文写作水平、外语口语等方面的知识。这就说明我们在进行的教学过程中过于专业化,过分重视会计专业教育理论,导致学生只知道理论,造成大部分学生知识面较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举一反三及应变等的关键能力较差。而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所面临的职业选择也不一定就只有会计,有许多与会计相关的职业,比如出纳、统计员、收银员、仓库管理员、文员、银行及各服务行业的前台业务员等。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既注重专业又顾及全面。
2.学生学什么。电大的学生,大部分虽是高中毕业生,但对学习已基本失去了兴趣,文化底子弱,没有上进心,更没有自制力,家长把他们送进电大目的都是让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掌握会计这一专业,毕业后能找到一份如意的会计工作。而这种想法和做法都是和会计职业的特点相矛盾的。
这就要求我们让学生知道学生要学的是什么?要让学生知道会计这个职业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不断改革的,要告诉学生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因此要让学生拥有学会学习的能力,要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比如,基础会计或财务会计的学习重点之一就是要掌握核算,根据经济业务事项做出会计分录。在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给定的题目做分录,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人会在你身边告诉你今天发生了什么经济业务,明天又发生了什么吗?不会的,必须自己判断,这就是一种学习的能力。
二、课程的设置要在创新中改革
目前,会计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存在着一些不够合理的地方。比如说,课程之间的交叉性明显,某些知识点在这门课学过,在另外一门课会重新涉及。再如,偏重了专业课程,忽视了基础教育课程及会计辅助课程,导致了学生知识面过窄。建议借鉴模块式教学法构建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包括制定教学大纲和不同的教学模块,还可以将各教学模块中设置的课程分成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以修学分的形式来考核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除此之外,有些课程在时间的安排上可以改变以往一个学期从头开到尾的情况,比如某课程基础入门性很强,就可以集中时间教授完,再开设其他改变课程。
关键词:会计 双语教学
一、引言
依据英国《朗曼应用语言学习词典》,双语教学(Bilingual Education)可定义为,在学校里应用第二种语言或外语进行教学(the USe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目前高校会计双语教学中的外语通常是英语。早在2001年教育部就颁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第八条就明确指出了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并强调了首先要推行经济类,这无疑为会计双语教学指明了方向。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及资本市场的国际化,会计作为一门商业语言,具有很强的国际通用性,会计信息的使用已不再仅限于本国,双语教学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会计双语教学的现实意义
(一)培养学生国际化视角 回顾会计历史,从1494年意大利人帕乔利在《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
中提出复式记帐,到19世纪英国会计界带领全球会计发展,再到20世纪,随着美国资本与商品的流动,把会计推进到现代会计时代的同时,也取得了全球会汁的领导地位。通过会计双语教学,引进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会计教材,有利于丰富学生的会计知识,接触国际会计前沿,加强学生对国外先进知识体系的吸收,国际化思考方法的借鉴,并为深入研究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也有利于形成国际化的会计操作思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因其立足于全球化的资本市场,增加会计信息可比性,现已被全球大多数国家认同和接受。2006年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修订,也是与国际会计准则并轨的一个举措。在会计双语教学中通过国际会计准则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国际会计的处理方法,了解国际化的会计操作思维,拓宽学生国际化视角。
(二)增强英语的运用能力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高中程度可以掌握英语词汇2500个左右,加之大学英语的学习,掌握的英语词汇可以达到4500个左右,就这种程度而言,应该可以进行英语资料的阅读和专业知识讨论,但实际上绝大多数的学生英语运用能力仍很薄弱,表现在阅读英语专业文献的速度、理解水平和取舍信息的能力不理想。这是因为:一是使用机会太少,加之专业英语的考试较少,使得广大学生使用英语的机会更是大大减少,二是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侧重于语法分析和书面习题,忽视了英语的实用性。而进行会计双语教学,恰好可以作为英语教学的补充,一方面扩大学生的专业英语词汇量,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如:会计中的专业词汇,如资产(ASSETS),负债(LIABILITIES),所有者权益(0WNER'S EQUITY),借(DEBIT),贷(cREDIT)等许多会计专业词汇在课程的教学中贯穿始终,在进行借贷记帐,编制会计报表中,这些会计专业词汇不断强化,即使学生并未刻意去背,随着教学的推进,这些高频率使用的会计专业词汇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记住,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运用英语的能力。
三、会计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材选取难度大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会计理论也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中。而教材作为理论和实务经验的总结,通常是滞后的,即使是中文教材有时候都很难跟得上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速度。如2006年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了改革,当年有相当部份的会计教材未能与政策改革同步。中文会计教材在选取上尚有这些问题,双语会计教材选用的难度就更大了,因为在数量上本来就不多。就目前会计双语教材而言,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采取“拿来主义”的方式,将原版的外语教材直接搬来使用;这种教材语言纯正地道,印刷精美,讲究可读性。如美国大学会教材《collegeAccounting》中对每个会计科目,帐户的知识点都是由浅入深,语言生动有趣味,重点内容会用荧光笔加以突出,页边位置有许多“TIPS”(提示)和“Important”(重点)的标识,使学生在阅读的时有针对性,不沉闷,符合学生的审美心理,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尤其是会计知识中的表格很多,表格中数据的更新有非常清晰的步骤而且与实践操作一致。相比起原版教材,我国传统会计教材仅呈现出会计操作的最终结果,且书面操作与实际还存在差距。当然,原版教材的缺点也很明显:首先是价格昂贵,费用上百至上千,学生学校都不能接受,不利于推广;其次,因为国家国情,政策和文化上的差异,中外在会计准则和会计实务的处理方法上不尽相同。虽然西方会计思想代表全球高质量的会计水平和前沿的会计阵地,但是绝大多数的学生将来是立足于本国市场,服务社会。所以在会计双语教学中,学生首先要掌握的是我国最基本的会计理论知识、会计政策和会计实务处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了解西方会计知识和会计方法,找出其中差异,分析差异引起的不同及原因。如在会计账户设置中,我国在所有者进行撤资时,会计处理在实收资本的借方反映,而在美国会计中有一个专门的撤资帐户(DRAWINGACCOUNT),专门用来反映投资者投资的减少,这种会计实务操作的不同也是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法律环境的不同而产生的差异,对那些仅学习原版会计教材的学生而言,在实务操作时,就无法适应我国会计政策法规。可见,原版会计英文教材可以作为学生会计学习的补充教材,是为提高学生的国际化思维而服务的。二是以西方会计思想为主,但同时用汉英双语呈现的教材。这种教材增强了学生对西方会计思想的理解力,但并不能克服第一种教材的缺点。三是将中文会计教材翻译成英语教材。这种翻译教材的好处是:与传统会计教学的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一致,避免学科损伤。但因其是根据本国会计知识体系翻译成英语的,首先语言形式的表达就很难“原汁原味”了,中国式英语(chmeseEnglish)的表达随处可见,这种教材随着学习的推进,容易使学生养成以汉语的思维习惯和表达方式来使用英语,而这显然与会计双语教学的目的相悖。其次,这种教材只是形式上的会计双语教材,实质的内容与传统的会计内容无异,达不到对学生国际化思维的培养。
(二)学生英语程度参差不齐 双语教学中,英语的使用是不可避免的,但英语教学的比例是否应占50%或者以上,为此,笔者在所教授的84名学生中做了调查:调查一:在对会计教学中,希望是全部用汉语进行教学(A),还是中英文双语教学(B),结果如(表1)所示。调查二:分别在是否考虑自身英语程度的前提下,希望英语授课的比例,结果如(表2)所示。调查结果显示,(1)双语教学的意愿。从调查一的结果来看,会计汉语教学和双语教学的学生支持人数比例分别为1.19%、98.81%,这反映了绝大多数同学对于会计双语教学的渴求,因为学生们很清楚地认识到,具备会计及会计英语知识的学生显然比仅有会计知识的学生在人才竞争上更具有优
势。(2)双语教学中英语授课比例。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希望英语教学比例为30%~50%,但由于学生的英语程度不一,因此,从学生支持率的排名来看,而在第2选项和第4选项排名上,学生自身的英语程度导致英文听课意愿有所差别,英语程度高的学生希望英语教学比例大些,反之,则希望英语教学比例小些。可见。教师在双语教学过程中,英语授课的比例需要慎重考虑。比例太大,对于一部份学生来说,双语教学就变成了一种负担和忧虑;比例太小,对部份学生来说又不能成为学习上的一项挑战。
(三)教师教学交流平台缺乏、知识更新不及时 根据会计双语教学的特点:一方面要求会计双语教师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又要求能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教学,既不同于英语学科的教学也不同于以母语为教学语言的学科教学,双语教学有其特殊性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与传统会计学科教授的教师相比较,会计双语教学的教师在硬件上要求更高。但由于自建国以来,我国师范院校从未设立过双语师资专业,也从未开设过双语教学理论与技能的课程。我国现有的双语教学教师基本上没有接受过专门的系统的双语教学培训(王斌华,2003)。正因为双语教学起步晚,开展时间短,所以值得借鉴的成功会计双语教学模式很少,这方面的专家也是廖廖无几。对于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就其实施者――教师本身来说,只能在教学过程中边教边摸索,在实践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而其间出现的一些问题,由于没有一个及时和专业的交流平台进行学术探讨和指导,使得形成较完善的会计双语交流模式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对于会计双语教学的长远发展也是不利的。此外,会计双语教学中的会计学科内容具有很强的应用实践性,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更新,会计双语教师不仅要做到对会计知识不断更新,而且还要做到以英语形式呈现的会计知识的更新,这在现阶段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四)会计双语教学模拟实验室缺乏 会计是一门应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会计模拟实验室正是理论知识在实践操作应用中的操练场所。通过会计模拟实验室的模拟学习,引导学生从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帐凭证、登记入帐、结帐、编制会计报表整个过程开展实际操作,使学生对会计基础工作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将原有课堂所学的抽象概念与实践结合起来,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与吸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性,反过来也可激发进一步探求知识的积极性。而会计双语教学中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也同样需要有会计双语模拟实验室的实践操练。会计双语教学模拟实验室等实践环节的缺乏,使得学生会计双语教学的理论知识仍只停留在一个抽象的层面,达不到从理论到实践,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四、会计双语教学完善的对策
(一)提高教材质量 教材是教学质量的保证。会计双语教材应立足于以本国会计思想为主,国际会计准则思想为辅的结构。教材编写的团队应大力提倡由会计理论界的权威和会计实践中的专家、英语专家三方合力编写,在保证英语的原汁原味的同时,要保证会计知识的更新,并且理论与实践操作同步,这样无论是学生踏入社会或是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会计双语教学的知识既具有很强实践操作性又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所具备的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根据学生的接受成都选择英语授课比例 本文认为,在会计双语教学中英语所占的比例不能拘泥于一个比例,是50%或其它比值,应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如根据调查的结果得到大多数接受英语所占的比例是30%~50%,在教学中可以先以这个比值为参考,试探性地对英语所占的比例进行调整。如在会计双语教学初期,一方面考虑会计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新学科;另一方面要考虑到双语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需要一个适应期。因此,在会计基础知识学习的阶段,如会计要素(ACCOUNTINGELEMENTS),会计科目(THECHARTOFACCOUNTING)等内容教学时英语所占的比例可以少些,大致在30%,当学生有了这些基础的会计知识时,如复式记帐(THE DOUBLE-ENTRY SYSTEM)的教学中英语比例可以增加到50%甚至更多,辅之一些教学方式:如用中文授课,英文练习或是英文授课,中文练习等灵活的方法,从而达到从混合式授课逐步过渡到浸入式授课。
一、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就是用自己收集过来或自己设计的主要案例,在老师的积极组织之下,在学生的积极配合之下,积极地分析案例,同时开展相关的课堂教学,如课前积极预习,把有关系的资料收集到一起,共同地对提出来的问题展开讨论,相互地指正、补充,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如何有效地运用这种方法来教学呢?首要的条件就是在学校内部建立会计实验室,作为授课老师要注意平时收集各种各样的教学案例,或多组织学生到各种企事业单位去采集各种各样的一手案例,分门别类地列入案例库,老师在备课的时候,要注意结合某一个案例,在课堂上进行激烈讨论,让每一个人充分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形成热烈的课堂气氛。在指导学生讨论案例过程中,老师要始终扮演导演的角色,让学生真正成为这场讨论的主角,老师要不断地指引着讨论的正确方向。在充分的讨论过后,要组织学生进行独立的分析和撰写讨论报告。此外,要注意分析学生在案例讨论总结过程中的种种表现,如实地对学生的会计案例的学习成绩进行客观的考核,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能力、实践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会计实战能力。
二、实践教学
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所以会计从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的培训,专业人员要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而且要精通会计法。因此,在会计课程体系当中,要注意“会计法”“会计电算化”“会计职业道德”这些课目的设置,同时也别忘了会计职业道德的教学,不仅要教学生知识,也要塑造学生品德,才能让学生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这样用人单位才会用得放心,用得顺心。
在会计教学实践当中,老师要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讨论,学会互相帮忙共同提高,互相交流心得,在一起共同操作流程,从不合格到合格,针对各种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时地提出解决方案,同时可以一起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不断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并思考和分析,适当地给予评价和建议,也可以在教学实践当中提供一些基本的素材,如此一来,教学效果何尝得不到提高呢?
三、复合型教学
【关键词】会计教学
财务会计专业是中等职业教育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专业之一,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作为中等职业教育中的重点专业之一的会计专业,如何突破原有的教学局限,改善教学效果,培养企业需要的会计人才,是中职会计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中职会计教学经验,浅谈如下拙见。
一、当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现状
1.学生基础较差,主动性不够
中职学校的生源门槛低,相对高等院校的学生来说,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较差,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兴趣缺乏,无论在系统性还是理论深度层次,都不如高等院校的学生那么全面、有深度。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表现出许多不适应,表现为老师讲授的内容学生不易理解,感觉入门难,信心不足。因此学习比较被动,直接影响了授课的热情和质量。
2.教学方法单一,针对性不强
老师忽略了基础会计教学对象所学本专业的特点,习惯性地采取与以往无差别的教学模式。仍旧是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强调会计核算的原则、要素、科目、账户、凭证、账簿、报表等这些抽象的理论,大而全的教学内容安排对于基础薄弱的中专院校学生来说学的吃力,效果也并不理想。使学生对基础会计只有片断的方法掌握和模糊的知识印象,没有形成应有的会计思想和思维方式,无法让学生系统地理解会计核算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对中职会计教学的思考
(一)正确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中职生入学时年龄小,理解能力差,社会经验不足,《基础会计》作为会计专业学生学的第一门专业课程,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对老师而言,正确引导,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是上好这门课的关键。首先,我们要让学生了解这门课程,在第一堂课时介绍《基础会计》 的重要性和在会计实际工作中的作用,让学生知道我们的教学计划,知道三年所开设的课程,明确在校期间的奋斗目标;其次,要树立学生的信心,打消他们学习的疑虑,可以介绍以往学生学习这门功课的经验和他们的奋斗史,为他们提供借鉴和参考;再次,可带领学生到实训基地财会部门进行参观,让他们了解会计机构的设置,观摩相关会计资料,如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报表等;最后,带学生到会计模拟实验室,观看高年级做账的过程,拿出做账样本,告诉他们只要努力,也可以取得这样的成绩,进而提高他们对本专业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的现代化
会计学科作为现代科学中一门应用学科是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生产要素的国际间流动性和产业转移的跨地区发展日益加快,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相互影响日益加深,迫切需要我们从深化经贸合作,维护国家利益和长远发展的大局出发,吸收我国会计教育的经验,借鉴国际会计教学内容,形成我国的会计教学内容,使学习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熟悉企业的经营管理,了解企业的业务流程,能够根据企业的发展目标和企业自身的特点为企业制定合适的发展战略。这类人才的知识结构应该由会计知识、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企业管理、金融贸易、市场营销、审计、法律等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构成。会计学科职业的教学内容现代化,是对课程体系而言。对会计基础应当在内容上、观点、语言上进行现代化教学,为后续课程的现代化做好准备,打好基础。
(三)加大实践课程的比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目前大多数中职生文化基础课知识不扎实,学习自信心不足,当学习中碰到困难,而教师不及时采取措施帮助,相当一部分学生会逐步放弃该课程的学习。这就必须改革当前的课程模式,设立以学科课程模式和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活动课程模式相结合的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改革的首要工作是明确实践课程,保证实践课时,这必然引发课程改革。财会专业的学生实践课程一般采用校内模拟实作和校外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现有的校内模拟实作一般会集中在学完《基础会计》以后,学习《财务会计》的过程中开设。我认为开设实践课程不仅要考虑专业课与专业课之间的系统性、逻辑性,更要重视学生的兴趣、特长和能力的培养。如在开设基础会计课时,由于初中毕业生缺乏有关经济,会计方面的感性知识,学习上有难度。目前大多数中职生文化基础课知识不扎实,学习自信心不足,当学习中碰到困难,而教师不及时采取措施帮助,相当一部分学生会逐步放弃该课程的学习。针对这种现状,应组织学生了解社会经济现象,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及生产过程,可到企业参观。在基础会计中可插入分段模拟实习,如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以此来提高学生处理经济业务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兴趣。这样,也便于将模拟实作与理论进行合理的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理论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后通过学习有关会计知识,再进行会计模拟实习,学生通过动手将会计知识转化为自身处理经济业务的技能,既巩固了会计理论知识,又提高了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扩大“中产阶层”比例DD“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其实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小社会。每个班级都不乏学习主动、成绩优异的学生,他们就好比“高收入者”,可是这部分学生的比例少得可怜,靠少数人不可能改变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的。班级中代表大多数的是那些“中产阶层”的学生,他们有着共同的特点:自制力差,不能抗拒内外诱因的干扰。他们影响了整个班级的课堂学习气氛和课堂教学效果。因此,要扩大“中产阶层”比例,必须争取这部分学生,对他们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尊重、关注、接纳、理解、亲近学生,重树信心。先从心理上亲近他们,所谓“亲其师而行其道”。开学之前我先对所教班级学生基本状况做基本的了解,并且要求自己在开学一周之内必须能够叫出所有学生的名字,无论他初中阶段成绩好坏,我都一视同仁。只有真诚地尊重、关注、接纳、理解才能营造人性化的课堂心理氛围,使他们从边缘化的角色回归到正常的课堂环境里。满足了学生归属感,才能鼓励他们重新树立信心,激发学习会计的兴趣。
总之,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整体出发,从实际出发,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高太平.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几点改革措施.现代企业教育,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