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个性化服务论文

个性化服务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个性化服务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个性化服务论文

个性化服务论文范文第1篇

在个性化信息资源组织体系中,存在着结构、来源各异的信息资源,需要对其进行整合,本文拟对个性化知识门户中的信息资源整合问题进行系统研究。

1基于个性化服务的信息资源整合问题的提出

1.1个性化信息服务对信息资源整合的要求

以用户为中心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是指为了方便用户利用其各种数字化资源,充分利用各种智能化技术对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数字化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内容的集成,使目前信息资源组织系统的公共用户界面变得简单、友好,并且使用户能利用同一检索表达式或检索词对各种数字化资源进行同步检索,实现同一主题信息资源的一步到位的检索与查询。同时,还可以根据某些用户特定的信息需求定制具有个性化特点的用户界面来提供符合其特定需求的具有个性化特点的信息和信息服务。

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是以信息资源整合和信息服务集成系统的建立为基础的,如果没有完备的资源整合体系作后盾,无缝的、贴切的、高效的、主动的、一站式的信息服务模式则是无法实现的。

个性化信息需求及服务要求信息资源必须进行整合。由于目前的信息资源组织体系并没有将其提供的各种信息资源整合为一个整体,只是简单地将各种商用数据资源和非商用数据资源连接到机构网站上提供信息服务。所以,目前绝大多数信息资源组织体系给用户提供的用户界面是一个既相当复杂又不考虑不同用户信息需求差异的公共用户界面。用户使用不同的资源往往需要使用不同的检索软件并需要对路径及其它一些参数进行必要的设置,这样就大大增加了用户检索和利用数字化信息资源的麻烦。[1]

目前信息资源组织体系中各种数字化资源的非整体化状态,致使其用户界面复杂单一,检索方式迥然不同。即使专业检索人员要查检有关某一主题的信息资源,也是一件相当麻烦和复杂的事情,更何况绝大多数用户并不了解各种检索技术、各种数字化资源的结构特点,且信息需求各异。所以,把信息资源组织体系诸要素有机地链接成一个整体,使得一般用户在一个简单、友好的公共用户界面上,利用一个检索表达式或检索词,能得到面向主题的“一步到位”的信息服务,是信息资源组织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集成信息服务与个性化定制服务相结合的用户服务模式,是信息资源组织体系满足信息用户多元化、多层次、个性化信息需求,改进数字化资源的利用率,提高服务质量的必由之路。[2]

1.2基于个性化服务的信息资源整合

信息资源整合是一种信息资源优化组合的存在状态,是依据一定的需要,对各个相对独立的资源系统中的数据内容、功能结构及其互动关系进行类聚和重组,重新结合为一个新的有机整体,形成一个效能更好、效率更高的新的信息资源体系。信息资源的整合程度直接关系到信息资源能否被高效吸收与利用。

整合是连接现代信息资源组织与传统信息资源组织的桥梁。传统信息机构已建立起大量的电子化、网络化的书目数据库系统,指引读者使用图书馆馆藏。最著名的书目数据库是OCLC的WorldCat数据库[3],该数据库集合了全世界3万多个图书馆的4000万条书目记录。这些用MARC格式保存的书目记录自然应该成为信息资源组织体系的一部分。由于数字化信息只是人类信息的一部分,传统方式组织的书目信息也将日益增长。所以要将数字化信息与非数字化信息有机地联系起来,组成一个广泛的、有序的和完整的信息组织体系。由于传统书目信息和数字信息资源的组织,在技术和标准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别,怎样建立起这两种信息组织之间的对应关系,也是信息资源组织研究的课题。[4]

基于个性化服务的信息门户将数据库、数据仓库和文档中的信息转变成可利用的信息,并把这些信息传送到用户面前。通过集成化的方法把原有应用系统通过一个核心组件服务器(即应用服务器的服务之一)集成在一起,能够获取其他应用系统中的相关数据和消息,所有独立的、分散的应用系统通过事件、消息和数据的相关性集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由于分布、异构的信息系统将是数字信息环境的主流形态,因此整合检索和整合浏览是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的迫切要求。目前虽有多方面的探索,但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而互操作性又涉及系统的、语法的、结构的和语义的4方面的问题。我们不可能奢望已存信息系统以及即将建立的信息系统全部实现标准化。我们只能最大限度地追求接口标准化,实现跨主题信息网关检索,从而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检索服务。[5]

信息资源整合应立足于信息资源系统结构性优化整合。系统的结构性是指系统中各要素之间所形成的某种关系,是系统有机联系的反映。相同的要素具有不同的结构形式时,系统就会产生不同的功能和效果。

信息资源系统的结构整合包括横向和纵向结构整合。横向结构指的是信息资源专业学科上的相互关联性,横向整合即对不同的数据库中相同学科专业的信息资源进行优化整合。纵向结构指信息资源在空间上的相互关联性,纵向整合即是将不同学科专业的信息资源整合为具有多维立体网状结构的有机知识整体。

结构是功能的基础,结构决定功能。要发挥信息资源系统的整体功能,必须合理地整合结构,构建有效发挥功能的信息资源体系结构。[6]

基于个性化服务的信息资源整合方式优势有:首先,能够整合多种渠道多种媒体的数字信息,不仅包括文字、还包括图像、音频、视频等不同载体、不同介质的数字信息。其次,能够实现不同类型、不同级次(一次和二次)资源间的链接,建立其图书、期刊、会议、机构、人物等科学研究所需核心资源和相关资源间的整合与链接关系。第三,能够保持知识体系的整体性和关联性,通过知识因子的有序化和知识关联的网状化,沟通相互隔绝的学科领域,使之成为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有机体,发挥科学知识的整体功能。第四,能够形成具有新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的资源系统。这种整合不是简单的集合和链接,而是剔除冗余、重复和劣质信息,形成一个获取便捷、利用率高的新的信息资源体系。[7]

理想的信息资源整合把各种信息资源透明地、无缝地链接在一起,让用户十分方便地使用这些资源而感觉不到他的每一步操作所调用的可能是不同的资源。

在个性化知识组织门户中,经过信息资源的整合,提供统一的检索界面,用户的信息利用将会变得非常便利,这也是数字资源开发、组织和管理所追求的一个重要的目标。

2个性化知识门户中信息资源整合的构想

在个性化知识门户中,信息资源的整合与系统组织形式有:建立开放资源系统、信息资源的整合导航、信息资源的无缝链接与动态重组。

2.1建立开放资源系统

从技术角度,个性化知识门户采用开放结构,开放地集成各种分布、异构和多样化信息资源和服务系统,动态构建满足各种用户群或业务流程需要的虚拟信息服务机制。

之所以采用开放体系,是因为用户面临的是一个分布的信息环境,需要充分利用各种现有和未来的、自建或引进或链接的、采用各种技术平台和数据模式的资源与服务系统,无论这些系统分布在什么地方。为了支持用户在分布环境中搜寻、获取和利用信息,个性化知识门户需要能够对分布和多样化的资源和服务系统进行搜寻、调用和集成,支持互操作和整合处理以及相应的集成管理,形成逻辑的集成服务。而这一切,又要在信息技术和用户需要不断发展、信息资源组织技术和体系结构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建立,因此必须在按照一个逻辑体系来构建相应的资源与服务体系的同时,争取适应新的技术与机制(包括新的资源与服务类型)的发展。[8]

开放资源系统建设的目标是:制定信息资源系统和服务系统的开放描述、开放数据接口和开放服务接口规范,建立对资源系统数据进行系统化定制加工和个性化组织的政策机制和权益管理机制,建立对服务系统功能与流程进行系统化集成和个性化重组的政策机制和权益管理机制,支持第三方(包括市场力量)按照规则开发、组织和提供个性化知识化特色服务。

2.2信息资源的整合导航

信息资源整合强调导航能力,因为信息资源组织体系提供的信息,不管是专业性的还是综合性的,如果不提供导航能力,用户就像是在大海中迷路的船只一样。导航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基于资源类型的导航,也有基于知识分类体系的导航,同时也可以按照字顺浏览等。美国国家教育图书馆上,就按照资源的提供网站,向用户提供导航,让人一目了然。OhioLink提供了按主题浏览、资源类型、首字母来提供导航功能。[9]

笔者认为,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快,信息资源数量将会越来越多,在基于个性化服务的信息资源组织系统中,全面收集信息资源的相关信息,提供包含刊名、URL、数据库来源、ISSN、学科分类、主题词、资源类型、出版机构、使用权限、刊物被著名检索系统收录情况、刊物通信地址、刊物简介等在内的导航服务十分必要。同时应重视对引进数据库资源的开发研究工作,建立基于信息资源共享的信息机构联机电子资源检索平台,并提供各信息机构的虚拟馆藏信息,以便开展电子资源的文献传递服务。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为支持科研用户方便有效地搜寻、发现和选择利用各种数字信息资源和其它信息资源,建立多个分布的学科信息门户网站,提供权威和可靠的学科信息导航,整合学科信息资源与服务系统,将学科信息资源与服务整合到用户桌面。[10]

2.3信息资源的链接与动态重组

在信息资源组织系统中,普遍存在着信息资源分散组织的现状。如不同格式的电子文档、多媒体文件无法实现统一管理和查询;基于关系数据库建立的业务系统无法高效地完成内容全文检索和主题检索;自建数据库和引进的数据库系统由于来源、所用管理系统的不一,各数据库信息资源之间无法实现统一维护管理,资源与资源之间缺乏按照知识主题的整合,各个分散的资源之间缺乏有机联系,不同信息资源无法实现集中、统一地上网并实现检索界面、检索方法的统一。

所谓信息链接与动态重组,指在已建立的信息资源体系基础上,将有关信息内容链接起来形成新的信息链或信息集合,从而实现信息的重组。[11]这种链接重组重要不依靠作者事先建立的链接,而是专门建立相应的链接机制,有意识地根据用户的特定需要和信息内容内在关系来进行面向用户的信息组织,可以看成是用户界面层的信息组织机制。

在基于个性化服务的信息资源组织系统中,要实现信息资源的无缝链接,即通过统一界面方便快捷地检索到信息资源组织体系内的所有分布式异构资源,实现统一检索界面、统一检索平台、统一用户认证。

在系统内实现对这些多源异构数据的统一管理;为异构、分布式资源提供统一的权限管理机制和安全机制;对多源异构数据的统一和检索;在统一管理和统一检索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使用MARC格式对网络学术数据库的电子资源进行整合,将“实体资源”与“虚拟资源”融于一体,建立基于OPAC的一站式检索,提供“一站式”(One-stopShopping)信息服务。

2.3.1信息链接与动态重组的形式

信息链接具有多样化的形式,如:

(1)知识性链接。主要是信息内容与相关的知识组织体系链接,包括与词汇表、叙词表、分类表等的链接,通过建立链接可解释有关信息内容、按知识组织体系显示及组合信息内容,或进一步支持利用知识组织体系的映射。

(2)参考文献链接。主要指文摘索引与它们所标引的文献之间的链接,目前已成为各个文摘索引和全文期刊出版系统的标准功能之一,并逐步走向跨出版商跨系统的、可本地控制的开放式链接机制。

(3)引用网络链接。主要链接引用目标文献的文献、被目标文献引用的文献、同被引文献、引文耦合文献等。这类系统往往融合参考文献链接功能,但能进一步通过引文关系来链接相关文献,还可对引用链接实行动态更新,从而形成一个以文献为中心的不断更新的相关信息集合。[12]

(4)语义链接。主要是利用语义网络和概念集等,将信息内容与那些虽然没有直接语言关系或引文关系,但有一定逻辑联系的信息内容连接起来,例如关于某一疾病的文献与那些和该疾病有并发关系的其他疾病的文献链接起来。语义链接需要知识组织体系和推理的支持,往往体现为虚拟的动态的链接。

(5)重组性链接。其重点不在具体文献的检索,而是对一批信息内容按照特定体系重新组织,而这个体系可能是动态定义和个性化的,例如个性化资源系统,按不同分类体系或同一分类体系的不同层面组织资源体系,按主题分类组织检索结果。[13]

2.3.2信息链接与动态重组的模式

在个性化信息资源组织体系中,需要对信息资源进行链接与动态重组,其方式有浅入深依次为:书目管理系统OPAC与数字资源的整合、通过联合检索达到一定程度的整合、建立统一元数据库通过整合检索达到更高层次的整合。

(1)书目管理系统OPAC与数字资源的整合。书目管理系统OPAC与数字资源的整合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通过元数据融合达到统一检索的目的,第二种方法是通过建立关联达到相互调用的目的。

(2)通过联合检索达到一定程度整合目的。它的实现有两种方法:一是通过执行Z39.50协议,聚合不同平台上的异构OPAC数据库,建立书目整合检索系统。如上海地区图书馆所采用的“Webpac检索系统”的“多数据库检索”,可在统一检索界面上通过著者、题名、主题、关键词、标书号等途径,检索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的OPAC书目信息,不需要在各个图书馆不同的OPAC界面间来回切换。二是利用数据商提供的MARC数据,根据图书馆制定的数字资源著录标准,将数字资源导入OPAC,形成实体和虚拟馆藏的书目整合检索系统。

(3)建立统一元数据库通过整合检索达到更高层次的整合。通过支持分布的数字信息系统间的互操作、无缝交换和共享信息资源与服务,构建一个逻辑的集成信息服务机制,并按数字资源的逻辑关系组织成立体网状、相互联系的知识资源系统。如中国试验型数字式图书馆,它的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是进行数字化建设及整合各类数字资源的基础平台,实现资源的深层标引和分布式资源库的跨库链接。

3基于个性化服务的信息资源整合展望

信息资源整合与重组是个性化服务发展和信息资源多样性发展的产物。随着数字资源的迅猛发展和个性化服务的普遍实施,可供利用的信息资源层出不穷,资源整合与重组势在必行。但由于数据库集成开发商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在制作数据资源的过程中往往对数据库进行了种种限制,如对数据库进行加密,使一般人难以读懂和理解其数据格式;同时还存在版权问题,这给信息资源整合与重组带来了一定的限制。目前,对资源整合与重组的探讨还处于萌芽状态,还是一个有待于探讨的领域。本文在个性化服务的信息资源组织中初步探讨了其资源整合与重组问题,其实现还有待于信息资源组织领域和数据库开发商的共同努力。

个性化服务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伴随着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时代已经逐渐走入了人们大众的视线中。尤其是我国各个行业在网络经济环境下,更是取得了不斐的成绩,特别是网络环境下的期刊工作更是取得了空前的发展。本文主要对期刊工作在网络环境下的个性化服务等相关工作,进行了探讨与分析,并为服务的具体内容进行了简单阐述。

论文关键词:网络环境;期刊工作;个性化服务

作为期刊工作,其不但是为各个高校图书馆提供资料的源泉之一,还是集服务性与学术性为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服务事业之一。由于当前期刊具备的学科繁杂、专业性强、内容多、传播速度快以及出版周期短的特点,使得期刊工作的质量性受到了人们的关注。随着网络社会脚步的不断加快,期刊工作如若要想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发展自身的个性化服务,从而使服务的读者能够得到最大的服务质量,进而达到提高期刊工作质量的目的。

一、网络环境下期刊工作个性化服务的制约因素探析

(一)期刊工作人员的服务价值定位仍存在偏移

基于我国教师、学生以及各门专业的科研人员对当前期刊工作的需求特点分析,不难发现,由于期刊工作人员受到传统文化习俗的影响,其对网络环境下期刊工作的个性化服务的认识不足,使得众多的读者在期刊的选择上大多数都以阅读为主,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服务价值思想的束缚,不但使得当前网络环境下期刊工作的个性化服务的价值定位出现了偏差,还使得服务的对象的范围受到了局限。

(二)网络环境下期刊工作的个性化服务的市场信息供求渠道仍不完善

由于期刊管理者与工作者受到传统文化服务价值定位影响,使得当前期刊工作的服务方式相对较为单一、封闭以及缺乏科学性。与此同时,各个高校对期刊读者的调查研究的方式、深度与反馈信息的注重程度仍不够,使得网络环境下期刊工作只能“守株待兔”,等读者上门,再加上其并不能开发出对口急需的信息产品,更加使得网络环境下期刊工作的个性化服务陷入了发展的低潮。

(三)网络环境下期刊工作的个性化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良莠不齐

由于期刊个性化服务所具备的特点与其服务本身所具备的特殊性,使得其在为读者服务时,需要更高更强的服务要求。但是由于当前我国网络环境下期刊工作的个性化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还很低,而期刊个性化服务质量的高低又很大程度取决于期刊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就使得网络环境下期刊工作的个性化服务质量程度不高,众多的读者并不能在此得到其所需要的,使得读者走失现象严重。

二、网络环境下期刊工作个性化服务的发展对策探析

从以上分析中不难看出,网络环境下期刊工作个性化服务要想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针对当前期刊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革与调整,然后从中找到发展网络环境下期刊工作个性化服务的根本对策,从而使得网络环境下期刊工作个性化服务能够得以顺利的发展。下面几点就是本人针对前述问题,提出的几点思考:

(一)网络环境下期刊要树立正确的个性化服务的工作理念

网络环境下,不断发展的期刊工作,工作人员在工作时,一定要最大程度以读者为中心,树立读者就是上帝的服务理念。对于当前衡量一个期刊工作的水平,再也不是以前的评价标准,不再是哪个期刊发表的专业论文数多,那个期刊的能力水平就高的初级发展的阶段,而是通过期刊服务,读者在这里得到了什么。因此,网络环境下的期刊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个性化服务的工作理念,在工作中充分做到以读者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并科学合理的通过针对每一类读者的目的不同,而提供不同的服务方式的方法,促进期刊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网络环境下发展的期刊工作,要不断加强自身的资源建设

作为期刊最为重要的资源建设,其不但是期刊所有信息资源的总库,更是期刊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基础。因此,我们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不断加强期刊资源建设:

1、在期刊企业之外购买与引进不同的期刊资源,从而起到不断完善期刊资源库的作用。

2、企业可以根据自身资源的特点与发展能力,构建一个自己独特的资源库。

3、网络期刊资源的固化,该措施主要是利用各种搜索引擎在网上查找各类相关信息,将检索到的有用信息,有针对性地加以分析、综合、归类,形成图书馆自身的馆藏资源,以网页或数据库的形式给读者。

4、与院系合作共同开发建设期刊数据库,将本校的特色期刊资源整合到图书馆,使图书馆真正成为全校的文献服务中心。

(三)根据不同的读者制定不同的个性化服务

这种根据不同读者的需求内容不同,而对期刊的工作进行不同的分类不仅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免工作服务的任务量,使得原来相对比较繁杂的期刊工作,具有更加便捷的工作方式,从而使得整个期刊的工作效率得以顺利的提高。除此之外,根据不同的读者制定不同的个性化服务,还能够使得期刊工作的市场变得更加明朗化,从而使得期刊的工作者在发展的自己的读者时,能够更好、更准确的抓住每一位读者的心理,让自己所提供的服务能够具备更高的质量性。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将每一位读者的身份进行合理的分类,让读者进入期刊的时候,都进行一次登录网站,让其登入自己的身份与密码,然后设置一道特殊的工作程序,让计算机自动的将读者所需要的资料与论文参考自动传入读者自己的信箱或者是自己设定的空间内。

(四)在期刊的个性化服务中提供更优秀的信息“推送”和“拉取”服务

网络环境下期刊工作的个性化服务的两个重要形式就是期刊信息的“推送”和“拉取”服务。对其前者而言,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智能软件的功能,将信息推送出去,其具备更强的无序性、分散性和多样性,使用户倍感检索的困难。而对于后者而言,“拉取”的类型有分类目录、网页搜索、元搜索等。

(五)期刊个性化服务的垂直信息服务

所谓垂直信息服务主要是指:期刊服务的工作者对读者的服务要有深度,不能只在表面上为读者做出服务。作为期刊工作的服务者,一定要深度挖掘每一位读者的潜在商机,深刻理解每一位读者的心理,只有在本质上抓住了读者的心理,才能在本质上做到为读者提供最贴心的服务。另外,一部分读者其自身并不知道怎样判定自己所处的科研环境以及通过何种方式获取所需信息,这时做为期刊服务的工作者就要针对不同读者的需求特点,采取多样方式与读者进行交流,然后为其提供专门的个性化的咨询服务,并有效地解决用户普遍存在的信息利用上的问题,创造性地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个性化服务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信息服务;个性化服务;图书馆

1 高校图书馆开展个性化服务的内涵及优势

1.1 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内涵

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是指图书馆在数字信息环境中,主要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获取并分析各用户的信息使用习惯、偏好、背景和要求,从而为用户提供充分满足其个体信息需要的一种集成性信息服务。

1.2 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优势

丰富的信息资源是开展个性化服务的前提和基础。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极其丰富,其所藏的印刷型文献学科种类多、专业性强、富有特色。同时,面对迅速增长的电子资源,各高校图书馆都购置了各类数据库,如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等等。这些丰富的信息资源都是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的重要物质基础。

1.3 高校图书馆的技术优势

个性化服务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上的服务,现在高校图书馆都加大了自动化、网络化的建设,现代化的设施都在不断完善,各高校都开通了校园网,建立了电子阅览室,甚至有部分高校开通了移动阅读,这些都为个性化服务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障。

2 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必然性

2.1 高校教学科研环境的变化,推动着图书馆服务方式的变革

目前,教育已成为一种产业,对于研究型大学图书馆来说,教学科研环境是其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而信息交流和知识创造作为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和基本形态,正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发生着巨大变化,而且正深刻地影响着教学科研本身的形式和过程。期刊论文、学术报告、学位论文的写作、文献检索工具的利用以及怎样检索需要的相关资料和知识的方法,用户对这方面并不了解时,这就需要图书馆员为这方面材料需求者给予一定的个性化服务。

2.2 个性化服务是图书馆服务方式转变的有效方式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是一种网络信息服务方式,主要是根据用户的设定,借助于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和分类,向用户提供和推荐相关信息,以满足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开展网络个性化服务是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和信息资源使用效益的重要手段,突出了信息服务的主动性,开拓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新思路。从整体上说,个性化服务打破了传统以馆藏资源为主的被动文献服务模式,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和各种软件支持,主动开展以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为目的的全方位服务。

3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实施方式

3.1 信息个性化推送服务

信息个性化推送服务是指根据用户的兴趣和特点,向用户推送用户感兴趣的信息,其原理是根据用户模型寻找与用户模型匹配的信息,或者寻找具有相近需求的用户群而后相互推荐浏览过的信息。目前,高校信息推送服务分为两类:一类是借助电子信箱并依赖人工参与的信息推送服务;另一类是由智能软件完成的全自动化的信息推送服务,如RSS频道推送。

3.2 信息个性化检索服务

信息检索是指根据用户的需求特点进行检索,并返回与用户需求相关的检索结果,其基本思想就是满足特定用户的特定需求,是一种体现个性化特征,满足个性化需求,培养个性化趋势的信息检索方法。

3.2.1 原始信息检索服务

网上存有不需要任何二次加工就能利用的大量事实性、数据性、参考性、凭证性信息,但这些信息大多被淹没在无用或暂时无用的垃圾信息之中,读者自己无法找到或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才能找到,而图书馆员可以利用自己对网络的熟悉和长期训练而成的分类编排能力,为读者提供个性化原始信息服务。

3.2.2 文献信息加工服务

高校图书馆还可以进行深层次文献加工服务。读者将咨询信息,提交至信息咨询信箱或相关服务部门,这些部门就会根据要求查找原始文献,进行深层次加工,形成文摘、综述、研究报告等二次、三次文献,最后通过网络传输给读者。也可以进行委托课题咨询,读者把委托课题及要求发至信息咨询信箱,信息咨询部门将按约定把委托课题的阶段性成果、进展情况发至读者电子信箱,直至委托课题结题。

3.3 在线数字参考咨询服务

数字参考咨询服务是近年来国内外图书馆开展个性化服务的主要方式。它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和网上资源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服务。个性化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突破了传统参考咨询服务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读者可以在任何时间提取或获取信息,是一种更为灵活的信息服务和信息获取方式。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员除了开展与读者面对面的咨询服务以外,更是可以利用QQ、微博、微信等网络交流软件开展在线的、实时的个性化参考咨询服务,馆员与读者可进行即时的文字交流或语音视频交流,解答读者有关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相关内容的咨询,为他们提供实时的个性化服务和定制服务。

[参考文献]

[1]贾凤兰.《个性化服务:高校图书馆服务的新举措》.《情报杂志》.2005(07).

个性化服务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目前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空间日趋扩大,个性化服务成为公共服务模式的新宠。根据高校图书馆技术、信息检索和资料查询服务的需要,构建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成为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图书资源结合的新课题。

【关键词】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

一、个性化信息服务内涵概述

个性化信息服务是根据用户提出的要求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通过对用户个性、使用偏好的分析而主动地向用户推荐其可能需要的信息服务;个性化信息服务应该是一种培养个性、引导需求的服务,这样可以帮助用户培养和发现个性、引导需求,促进社会多元化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应用,具有拓荒的特征,激发用户在共享资源、获取信息、发表言论的主体性,因而,信息技术服务本身就蕴含着个性化诉求。

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是网络信息技术在冠以个性化内质和运作模式的基础上,投入到图书馆的基本运作和服务方式的综合表现。其表现是顺应图书馆在网络信息技术在全社会攻城略地的转型需要的。现代图书馆管理理念要重视读者的需求和馆员的重要作用,服务理念要重视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读者要求的针对性、时效性。这是信息时代、个性化服务对图书馆工作的特殊要求,是符合图书馆发展规律的,只有实现两种理念的转变,才能全面实现个性化服务。

二、构建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路径

1.理念路径。数字化、信息化图书馆建设源于网络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理念的一种硬件设施化的体现。科学准确的把握住这种理念的转变,顺应形势,就能够游刃有余的应对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本质要求。网络作为信息的关键平台,大大拓展了图书馆的文献资源,突破了图书馆的建筑物理界限,实现了图书馆的异地服务,满足了用户的多样化个性需求。网络是理想的存储和利用信息的虚拟空间,用户借助网络可以我行我素的选择信息。这就使图书馆的地位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变“文献本位”为“用户本位”,且在信息技术与数字化操控的环境下,图书馆传统的信息检索与传递服务模式也逐步弱化。

数字化图书馆的知识与信息服务,将信息服务对象、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结合起来,针对用户各项指标结构、阅读喜好、各类群体数量及比率、图书馆的利用频率和方式,对服务的需求层次和满足程度,将来可能发展变化的诸多参数,连续地收集用户数据,深入研究用户信息需求,建立明晰有序的用户信息反馈渠道和科学、可行、系统化的评测指标,准确地反映和评价图书馆服务运行的状态和效率,并指出需要改进的环节和项目,有的放矢的调整服务对策,扩大和提高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水平。个性化信息服务还特别注意扩充知识内涵和类别,实现知识挖掘和知识发现;尽量扩展相关问题的知识覆盖面,充分利用图书馆现有实体和网络虚拟资源,依靠现代信息技术,为图书馆提供知识面更广的信息化服务。

2.服务管理路径。体验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并制定个性化服务。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理念的前提,是服务提供者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必须是信息用户最希望得到的。要使个性化信息服务提供用户满意的服务,图书馆必须从以下方面对用户问题开展深入研究。一是根据用户的情报需求规律制定服务项目。个性化信息服务适用用户使用信息的基本规律,要研究网络环境下,用户情报需求的新变化。知识经济与信息爆炸式是现代社会的一大特征,是现代人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对图书馆信息的获取与需求已经上升到即时性、瞬间性与主体性要求上来。

二是全面系统分类的分析信息用户的综合情况,包括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现实用户和潜在用户,把握这些用户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诉求,计算机操作水平和信息掌握、修正能力。

三是用户个人信息及其需求的捕捉、及时反馈和解决。作为个性化信息服务基础,用户个人信息可以通过用户账目注册建立的数据库、系统设置的日常行为日志、功能型数据库等途径获取,重要的是如何从这些信息中准确地推断出用户需求,尤其是学校师资与学生对不同知识与信息资源的需求区分。

3.提倡个性化弹性管理。目前读者对图书馆需求呈多元化、综合化,图书馆的某些传统职能已开始萎缩,一些新型服务方式和内容,如信息、个性化垂直门户、个人图书馆等优势明显。因此,图书馆的组织结构应尽可能减少管理层次,建立决策权下移的分权型扁平化的组织结构。这种柔性、灵活的扁平化组织是现代图书馆应具有的特征之一,它克服传统的“金字塔”式的等级链结构的弊端,提高了信息沟通效率和图书馆的应变速度,给馆员参与个性化管理的自,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图书馆更能体现当代读者的需要。

个性化服务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图书馆2.0 个性化服务 音乐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6(a)-0247-01

1 什么是图书馆2.0和个性化信息服务

图书馆2.0是指Web2.0的技术或服务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图书馆2.0的核心是以用户为中心的变化,这是一种图书馆服务模式,它能够鼓励持续的有意识的变化、邀请用户参与建设他们所需要的实体和虚拟服务。[1]个性化信息服务是根据读者的个性、习惯、行为方式和心理倾向等,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其提供特定的信息与服务,为读者提供高知识含量的产品,以提高读者的满意度。[2]

2 音乐图书馆2.0技术进行个性化服务的现状调查

笔者采用电话采访、网络调查、问卷、实地考察等方法对我国九大音乐学院以及其他主要音乐类艺术院校图书馆进行调查分析,调查内容主要是各音乐图书馆运用图书馆2.0技术进行个性化服务的现状。围绕上述调查内容,笔者设计了相关的调查问卷,通过提出“是否运用图书馆2.0”、“是否开展个性化推荐”、“是否开展个性化检索”、“图书馆是否能给用户提供可以个性化的图书馆网站”等问题来了解被调查院校运用情况。[3]调查结果如下。

2.1 音乐图书馆2.0技术的现状分析

笔者根据对调查内容的统计分析,九大音乐学院以及其他主要音乐类艺术院校大都开展有读者咨询、书刊荐购、以及“我的图书馆”等。其中,被调查的各大图书馆网站上拥有实时咨询的只有中国音乐学院图书馆,此图书馆还拥有腾讯通咨询、新浪微博咨询“国音图书馆2011”,通过微博推送图书馆最新信息与读者互动,相对其他被调查图书馆来讲,中央音乐学院图书馆运用图书馆2.0技术取得的成果是比较显著的,值得我们借鉴。另外,中央音乐学院图书馆开展的RSS、四川音乐学院移动数字图书馆等等都是与时俱进的朝着前沿技术探索和迈进。

2.2 音乐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现状分析

通过对被调查图书馆个性化服务调查分析出,各图书馆大都有自己的特色数据库,开展有学位论文服务、学科服务、以及针对不同读者开设讲座。在采访中笔者了解到,被调查图书馆参考咨询人员,大都能主动给不同信息需求的读者提供较为满意的服务,引导读者快速的找到其想要的信息。被调查图书馆网站上大都有专家推荐用书、热门排行书籍、新书推荐等。

3 音乐图书馆2.0技术进行个性化服务的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统计分析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主要音乐图书馆运用2.0技术进行个性化服务所取得的效果还不是很显著,各大图书馆对于个性化服务都有很好的认识和构想,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其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3.1 各音乐图书馆自身因素的影响

学校对图书馆部门的重视不够,导致大多数被调查图书馆实施图书馆2.0个性化服务的困难重重,例如各音乐院校图书馆技术人员方面欠缺、资金不够、设备不齐等,或多或少的影响了具体方案的实施。另外,各音乐院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化程度和信息服务素质参差不齐,对于图书馆2.0和个性化服务的了解也各不相同,这也阻碍了个性化服务的顺利实施。

3.2 各音乐院校读者因素的影响

笔者针对图书馆2.0和个性化服务的问题对音乐类院校读者随机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988份,有效问卷988份,回收率98.8%,通过分析问卷得出:平均每周到图书馆不足1次的占9%,有42%的读者平均每周只到图书馆1~2次,每周到图书馆超过5次以上的有31%;对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调查结果显示53%的读者知道图书馆2.0个性化服务,希望得到图书馆2.0个性化服务占91%,对个性化服务表示满意占22%。这些统计数据表明,音乐类读者使用图书馆的频率不高,对图书馆2.0个性化服务的了解也不多,但对希望得到个性化服务是积极的。

4 改进音乐图书馆2.0技术进行个性化服务的对策

4.1 学校应加大对图书馆部门建设的重视力度

如果没有学校的大力支持,图书馆建设中很多好的方案就只能是一纸空文。有了学校的大力支持,图书馆就可以搭建好的网络技术平台,吸引更多的专业技术人员加入,这是实现图书馆2.0个性化服务的基础条件。

4.2 加强馆员内部学习,争取建立一支知识渊博的高素质服务团队

随着数字图书馆不断推进,对图书馆员各方面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加大图书馆工作人员自身信息素质的培养,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原则,满足读者的需要;加强馆员内部学习,争取建立一支知识渊博的高素质服务团队。作为艺术院校图书馆馆员更应该同时具备专业知识和艺术理论知识。

4.3 明确个性化服务的范围和方式,加强图书馆2.0个性化服务的宣传与推广

音乐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主要是音乐类师生,其开展个性化服务的范围必须有一定的偏向,应重点为专业教师优先提供个性化服务,尤其是学术带头人;在音乐类学生中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研究能力的硕士生是图书馆的高价值读者,图书馆应该为他们提供较多的个性化服务;对于本专科生则主要是为高年级和毕业班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通过对这些重点读者的个性化服务,有利于提高个性化服务的认知度。在图书馆2.0环境下,音乐图书馆可以通过博客、微博、维基、IM和以Face-book为代表的SNS等2.0技术服务,以多种方式为用户提供参考咨询服务。[4]这样越来越多的用户感受到个性化服务给他们的工作和研究带来的便利,才会有更多的人走进图书馆2.0个性化服务。

5 结语

总之,随着数字图书馆不断推进,图书馆2.0带给图书馆的是一种服务理念的革命和提升,它体现了以用户为中心的个性化、人性化知识服务。作为音乐图书馆,应充分了解音乐类读者的特点,积极发挥本馆的艺术特色,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运用图书馆2.0技术,开展各种实践活动,使音乐类院校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更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魏群义,彭晓东,杨新涯.图书馆2.0的理论研究与实践[J].图书与情报,2009(4):16-21.

[2] 唐细英.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现状分析[J].科技文献信息管理,201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