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销售主管年终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品德素质修养及职业道德
通过报纸,书籍,杂志的不断学习使自己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工作态度端正,认真负责,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使自己不断的充电,这是销售珠宝信心的源泉。
二,工作质量成绩,效益和贡献
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工作效率高,同时在工作中学习了很多东西,也锻炼了自己,经过不懈的努力,是自己的工作业绩有了长足的提高。
三,工作中的经验
销售是一门艺术,作为珠宝销售员,要讲求语言的技巧,让顾客买到满意的珠宝应该时刻考虑的几个方面;1认真的接待顾客做到3米问好,1米询问,微笑服务是关键,人为的制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购物环境。2充分展示珠宝饰品,由于多数顾客对珠宝知识缺乏了解,因此对珠宝首饰的展示十分重要,顾客对珠宝首饰的了解越多购买后的满足感越强烈,常言道;“满意"”是顾客最好的广告。3促进成交,由于珠宝首饰价值相对较高,因此,顾客在最后成交前压力重重,所以要营业员采取分心的方法减轻顾客的压力。4熟悉珠宝的佩戴,保养,使用,产地,质量。5售后服务,当顾客购买后营业员的工作并没有结束,应该详细介绍佩戴与保养知识,最后说一些祝福的话是顾客的心情愉悦。增进与顾客的感情,期待二次消费的发生。6抓住每一次销售的机会,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等待顾客的到来,注重自己的外表,衣着要干净得体,每天坚持化妆。
四,工作中的不足和努力方向
有“技巧”的发放
自2011年9月1日起,新“个税法”正式实施,工资、薪金的免征额调至3500元。出于减轻个人纳税负担考虑,国家对年终奖采取了优惠计税的特殊方式。但在发放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因多发1元钱而被划到高一档税率,最后拿到手里的钱反而大大减少的情况。因此,发放年终奖需要仔细的盘算一番,避免临界点。有网友调侃“发钱还成了个技术活”。
2011年11月份,北京市为追求居民收入增长能够达到7的目标,要求国有企业提前发放年终奖。这就等于一年发了两次年终奖,所缴税额或将成倍增长,交税过多也就失去了年终奖的本质意义,所以很多企业都对此格外小心。
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张广通则向记者讲到:“若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改变个人所得税的收取方式”,改成“按年计税,按次预交,多退少补”的形式。“按年计税”就是个人所得税要根据你这个人的年收入来计算,年终奖和工资收入的组成部分,一年一统计,就不会出现分开计算的问题。如果每年只收一次税,工作量就会很集中,这样也不利于纳税的均衡性,所以可按月预缴一定的费用,还是由单位来代收代缴。到了年底汇算清缴,每个人都要申报一年的收入,再计算出应缴纳的所得税额,然后多退少补。”
国有企业叫人眼红
国有企业“富得流油”以及“旱涝保收”的生存法则吸引了更多人的前往,这不仅表现在平时消费的大手笔,年终奖上更是毫不含糊,从普通员工的几万到高管的十几万,国有企业的年终奖水平遥遥领先于一般企业。此时,烟草、石油、煤炭、电力等垄断性行业成为公众口诛笔伐的众矢之的,而“一汽”27个月工资的年终奖,则再一次引爆大众的情绪。
朱晓丽是红柳林煤矿集团的中层管理员。“红柳林”是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在神府开发区规划的大型矿井。朱晓丽每每谈起“大红包”就眉飞色舞:“我们领导说了,今年虽然整个经济环境不景气,但红柳林的士气不能倒。今年要给我们封‘大红包’,比起一级主管买高级跑车,我的也只够买个10多万的吉利‘美人跑’了!”
而朱晓丽的一个同学在长庆采气二厂工作,做的和朱晓丽一样的中层,4个管理分了62万的年终奖。
国有企业员工对外很少泄露年终奖的相关信息,在记者的再三劝说之下,赵女士才透露了自己的年终奖情况。她在一家国有企业财务部工作,她们单位不到300人,虽然效益一般,但正式职工每年几万元的年终奖是“雷打不动”的,甚至那些常年有病或因其他原因休息在家的职工,也可领几千块。
张先生是北京市某设计研究院的一位中层领导,他告诉记者,他每年的年终奖是10万元。“虽然平时每月的工资不高,但是到年底都补回来了,跟效益好的外资企业差不了多少。”
记者的一位朋友在县级的电力部门工作不到一年的时间,平均月工资在4000元左右,虽然该系统2011年狂呼“亏损”,可年终奖却发了4万。这样的年终奖对于民营企业的员工而言几乎是天文数字。很多网友表达着自己的感慨:“如果民营企业的年终奖在4万,可以理解,因为其身处充分竞争的环境之下。而国企得到的是全民的支持,在不完全竞争下,企业经营情况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为什么待遇会比一般企业的高?”这样的质疑多年来从未间断过。
公务员不温不火
近年,公务员热潮一浪胜过一浪,很多人选择加入公务员行列看重的就是稳定的收入,宽松的工作环境,渐渐变成了现代的一种生存方式。相对而言,公务员的年终奖虽比不上垄断企业的那般洒脱,却也高于社会平均水平。
在北京市某区直单位的一位公务员透露,“每到年终,上级会对区内各个单位进行年终考核,考核结果分为两类。一类单位职工不分级别,奖金为9500元,二类单位职工奖金9000元,在乡镇工作的公务员因为有进乡补贴,可能还会多些,有1万3左右”。此外,每位职工年底还会多发一个月工资。而2011年统计的北京地区企业人均年终奖为5008元,位居全国之首。相较之下,北京公务员的“年终奖”要高出企业职工平均水平不少。不过,公务员待遇在不同地区之间也有较大差异,其他地区公务员的“年终奖”要明显比北京等大城市的公务员少。
在东北某县人事局工作的一名公务员向记者介绍,“相比其他工作,自己的收入处在中间水平,单位的年终奖实行的是分档制,第一档10000元、第二档8000元、第三档6000元,自己年底大概能多领到8000元。”但他透露,“各个单位的情况大不一样,比如土地局、工商、税务、法院相比要高一些,也有部分单位会多发一个月的工资,同时每年也会发大米、豆油、猪肉作为年终福利,折合起来每年也就几百块钱。”
民营企业花样多
民营企业规模大小不一,仅少数企业独占行业的领头羊,大多数都还处在成长阶段,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时刻经受着种种考验,发出的年终奖自然也是千奇百怪。微博上曝出6位数的年终奖,只是民营企业中不可多得的一个“奇迹”,多数民营企业的年终奖都还是在低水平徘徊。“我们年终发的都是绩效奖金,多的有2万,少的则1分没有。”北京市某公关公司的孙经理告诉记者。在他看来,这其实根本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年终奖,“这都是根据年初制定的计划完成情况来确定的,也就是分红。”孙先生说,“我们严格按照员工的贡献大小来分配绩效奖金,福利型的年终奖金我们是一分没有的。”
在一家国内大型物流企业任职的吴先生说:“除了一个月的工资以外,其他的红包也会很突然地给,而这些基本就是给所谓的重点员工的,每年的年底基本都是人员跳槽的时候,所以这时多给的红包基本上是对重点员工的挽留。而在年终总结会上有抽奖活动,奖项则是出国游,这是年终福利的一部分。”
反观小企业的情况则很不乐观。小张工作在北京市的一家进出口贸易公司,公司里有60多人,因为2011年生产企业的集体倒闭,导致出口业务急剧下降。他向记者诉苦道:“公司也是艰难度日,老板也不说有也不说没有,每次看见老板憔悴的样子,不知道自己是否该提及年终奖一事。公司里有一个月连工资都发不出来,据说还借了高利贷,而年终奖一事估计也几乎泡汤了。”
网友也曝出了五花八门的年终奖。有的发馒头,意为“蒸蒸日上”,有的发12个红包,每个红包装1块钱,意为“月月有红利”;更有老板要给员工逐个洗脚作为年终奖,以对过往一年的辛苦表示感谢。最令员工无奈甚至感到愤怒的则是,有些企业发烂苹果、烂带鱼、即将过期的酸奶应付了事。
可怜的那群人
回顾过往的2011年,总有一群人因所处行业不景气,整体市场环境的糟糕而艰难度日,年终奖变成了一种奢望。
2011年,全国开始全力狙击房价,各地相继出台限购政策。北京市周边区县的房价开始有所松动,成交量整体下跌,部分小型地产企业开始纷纷退场,而大型地产企业也做好了过冬的准备,地产行业告别了暴利的时代,早年间地产企业高管十几万年终奖的记录如今也变成了美好的回忆。
SOHO中国上海分公司“欠薪事件”闹得沸沸扬扬,讨薪者曝出不曾领过年终奖的事。转观今年,地产企业真的难再发出年终奖了。李明在北京市一家地产公司做销售主管已3年多的时间,在前几年房地产火爆时,自己每年的收入在七八万元左右,年终奖也是根据销售业绩直接挂钩,最好的一年曾拿到过3万元左右。他说:“同事们彼此心知肚明,从没有谈论过年终奖,只要不被解雇就算是满足了,还奢望什么年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