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班建构教案

大班建构教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班建构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班建构教案

大班建构教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基于问题的学习;幼儿园;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1)07/08-0020-04

时至今日,传统教学模式受到日益广泛的批评。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都在积极思考并努力探索,希望通过开发和运用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灵活获取知识和高效运用知识的能力。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模式就是众多新的教学模式中的一种。PBL模式是一种通过解决真实的复杂问题获取知识、经验和技能的学习模式。由于强调学习者在问题情境中主动建构知识以解决实际问题,PBL模式被认为是最能实现当代教育目标、符合时代需要的一种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已经在包括医学、工程学、心理学和教育学在内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在中小学也有一些探索性实践。然而,这一模式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还是空白。相比高等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学前教育更加淡化知识的传授,重视能力的培养,注重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认为PBL模式很可能成为替代传统学前教育方式,实现学前教育目标的一种有效模式。于是,我们基于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修正了PBL模式并在幼儿园进行应用研究,考察这一模式的教育效果,从而为这一模式在幼儿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一、对PBL模式的修正

在理论层面,在学前教育中应用PBL模式具有一定优势,但在具体操作层面,直接套用现有的PBL模式存在一些困难。米罗一席尔瓦(Hmelo-Silver,2004)提出了应用PBL模式的五阶段模型。第一阶段是探索情境,表征问题;第二阶段是形成关于问题解决的各种假设;第三阶段是找出缺失的信息,明确学习主题;第四阶段是整合新旧知识解决问题,检验之前的假设;最后一个阶段是总结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这一五阶段模型包含两条线索,一条是显性的旨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认知线索,另一条是隐性的以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为主线的社会认知线索。两条线索并行推进。这一五阶段模型对学生的认知能力、交往能力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学前儿童虽然能主动探究问题情境并零散地学习一些知识,但难以有计划地确定学习主题,也很少会有意识地与同伴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因此,在幼儿学习过程中,教师必须给予积极的引导并适当提供问题解决的途径和相关信息,还需要组织和引导幼儿开展小组合作。为此,我们基于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对适用于成人的PBL模式进行修正,使其适用于幼儿园。这一模式同样有两条线索,但不是同时进行的,而是先遵循认知线索,以幼儿个体的问题解决为主,后遵循社会认知线索,在幼儿具备解决问题的经验后,要求幼儿小组合作,解决类似问题。幼儿探索的问题可以是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问题,也可以是游戏情境中虚构的问题,但解决问题的活动必须具有现实意义,对幼儿的现实发展有利。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是可视的,要具有可操作性,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问题的解决涉及多领域知识。幼儿只有主动获取新信息,才能解决问题。每个问题解决后,幼儿都要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教师要引导幼儿从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和智力的发展三方面综合评价。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既是支持者,也是组织者、合作者和信息提供者。

二、研究设计

我们在深圳市某公办幼儿园选取中班和大班各一个,共有66名4~6岁幼儿。幼儿的家长在实验开始前均签署了实验同意书。根据对幼儿年龄、性别、智力、健康和家庭教养方式的测量结果。将各班幼儿分为匹配的两组,每组男女各半。每班实验组幼儿接受PBL模式教学,对照组幼儿接受常态教学,为期4周。

我们又在这一幼儿园选择了两位有经验的骨干教师。两位教师教龄均在5年以上,均有小教高级职称。预实验前对这两位教师进行专门培训,直至达到实验要求。考虑到幼儿易受教师因素的影响,因此中、大班幼儿各由一位教师执教,教师既按PBL模式组织实验组幼儿开展活动,又按常态教学法组织对照组幼儿开展活动。实验组、对照组的教学内容相同,活动材料相同,活动地点相同(同一活动室)。每周围绕同一教学活动内容各组织两次活动,4周内中班、大班各完成四个教学活动内容。例如,单周实验组周一、三活动,对照组周二、四活动;双周实验组周二、四活动,对照组周一、三活动。活动时间均为上午9:00~10:00。

我们在中国幼儿教育网提供的中、大班科学活动内容中选择了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八个内容,分别是中班的“图书分类”“车牌号码”“搭房子”“垒多”以及大班的“小滚筒打保龄球”“整理书包”“搭桥”“压缩”。我们组织相关教师,共同设计确定了两套教案,一套为常态教学教案,一套为PBL模式教案。实验中,两位教师严格按照教案组织活动。

我们自编了《幼儿科学活动学习行为观察量表》,用以观察测量幼儿的表现。量表中的各个项目参照美国国家评估、标准与学生考试中心(CRESST)建立的PBL效果评测模型制定,共31个项目,分别从知识获得能力、主动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能力四方面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知识获得能力包括知识的生成与理解,知识的整合与深化。知识的应用与迁移三个方面。主动学习能力包括直接操作物体,对活动进行思考,内在的动机、意向和动力,解决问题四个方面。问题解决能力包括解决问题的信心,问题解决行为的一般趋向,个人控制三个方面。合作能力则包括交流沟通,解决冲突,自我控制,独立性四个方面。

根据行为表现的匹配度,我们设置了“做得非常好”“能做到”“有时能做到”“不能做到”“没有出现”五个选项,相应得分依次为5分、4分、3分、2分、1分。得分越高,表示能力越强。相关检验显示,量表的信度、效度较好,符合实验要求。

我们利用《幼儿科学活动学习行为观察量表》先对幼儿进行前测,然后组织幼儿开展相应教学活动,4周后再对幼儿进行后测。前测与后测的指导语相同。

我们采用SPSS11.5软件处理数据。

三、结果与分析

因为5名幼儿在实验过程中请假,未能如期完成后测,所以有效的前测数据为66个,后测数据为61个,前后测均有效的数据为61对(实验组31对,对照组30对)。实验结果及分析如下。

1 前测成绩比较

前测时,我们测量了实验组、对照组幼儿的知识获得能力、主动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及合作能力,并对各项目的得分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未见显著差异。

2 后测成绩比较

4周实验之后,我们对实验组、对照组幼儿进行后测,并对各项目的得分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后测成绩存在显著差异,在知识获得能力、主动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及合作能力上,实验组的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3 存在显著差异的指标

在知识获得能力方面,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项目15、25两组差异极其显著(p

在主动学习能力方面,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项目2两组差异显著(p

在问题解决能力方面,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项目11、14两组差异极其显著(p

在合作能力方面,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项目18、19、20、22、24、31两组差异极其显著(p

四、讨论

本研究重点考察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应用PBL模式的效果,发现应用这一模式进行4周教学活动后,4~6岁的实验组幼儿在知识获得能力、主动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合作能力方面的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幼儿。这说明在幼儿园应用经过修正的PBL模式是有效的,有可能对幼儿的发展产生较大促进作用。

1 使幼儿成为问题解决的主角

研究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幼儿更擅长自己提出问题,会在多个问题中选择想要探究的问题,会更加注意物体的相同和差异之处,更倾向于尝试多种策略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是提出问题。提出问题后,幼儿才有解决问题的动机,才能有目的地观察,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可见,幼儿自己提出问题可以使幼儿成为问题解决的主角,是对幼儿主动学习的极大促进。这一结果印证了霍曼等人(1995)对主动学习的解释,主动学习是学习者发起的学习,是学习者创造性地学习,即学习者能主动建构关于现实的知识。

2 自信心和积极的态度对幼儿的问题解决产生关键影响

问题解决能力包括解决问题的信心、问题解决行为的一般趋向以及个人控制三个方面。从研究结果看,接受PBL模式教学的实验组幼儿在遇到困难时能更主动地寻求帮助,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和尝试解决问题,也会主动争取机会向教师或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这说明自信心和积极的态度对幼儿的问题解决产生关键影响。此外,课堂观察发现,建立民主讨论的氛围有利于幼儿树立自信心,养成积极态度。这是PBL模式成功应用的基础。

3 建立在共同认知经验基础上的合作解决问题模式能显著促进幼儿合作能力的提高

PBL模式强调让幼儿在共同认知经验的基础上开展合作游戏,共同发现、解决问题,促使幼儿学会协商分工,并为共同目标而努力。从研究结果看,接受PBL模式教学的实验组幼儿在合作能力方面的得分优于对照组幼儿。这说明在幼儿园应用PBL模式能有效促进4~6岁幼儿合作能力的提高。

4 知识的意义建构有助于幼儿对知识的应用与迁移

大班建构教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 PBL;问题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当今比较流行的教学模式之一,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但PBL的实施在现实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试图探讨实施PBL模式时应该注意的五个问题,为PBL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一、教材和教案

1、PBL教材

没有合适的教材是我国实行PBL模式存在的重要缺陷。现在国内没有现成的教材,大部分医学院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的教材系列,但编排体系一直使用原来的教学体系和方法,有的院校直接采用国外的原版教材,或者使用翻译过来的教材。虽然编写教材需要较长时间和巨大投入,但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和自主学习能力相比,这些投入完全值得,现实中制约教学改革的关键因素往往不是成本问题,而是人的观念难以转变。所以编写PBL教材首先需要有关人员转变自己思想,认识到PBL对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意义。在教材建设上,不同院系可以采用不同教材,但在向学生介绍前沿理论和案例时要注意教材内容的中国化,尤其是案例,以使学生毕业后能迅速融入工作环境,为我国社会和经济服务。

2、PBL教案

教案撰写也是PBL实施的一个关键,它是教学时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认真、详细的教案能保证PBL的实施质量。教案内容包括授课班级、上课时间、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流程和时间分配等,依据有三部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PBL模式内涵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由于PBL实施过程存在一定的不可预见性,教案的编写应兼顾原则性和灵活性,为教师临场发挥留下余地。可以组成教案撰写的教师团队,集思广益。PBL教案也可以分成两个,一是基础教案,由PBL专家、教务人员和部门领导共同撰写,确定学期PBL课程大纲、实施流程和教案撰写建议,供全校参考;一是课程教案,由课程负责人和PBL任课教师撰写,必要时邀请相关领域教师参与。为确保教案质量,应制定教案审查流程,层层把关。

二、案例

1、案例的来源和呈现方式

PBL中的案例应尽量接近真实案例的操作过程,并且有代表性,是现实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案例来源广泛,或者由经验丰富的一线工作人员提供,或者某个经历者讲述,或者由教师摘自于案例汇编,或者是电视等新闻媒介的报道,或者由学生自带案例。案例的呈现方式多样,案例、图片、视频、纪录、调研等,关键是具备PBL案例的要素。案例的主要内容有题目、来源、案例描述、学习目标、讨论目的、需讨论解答的问题和推荐资源。用语要简练,几句话表述完毕要提供的信息。

2、案例的特征

PBL案例需要具备七个特征。第一,撰写必须依据教学大纲,学生通过案例能够很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第二,必须有足够信息,能引发多层次讨论,可以有一个中心议题,同时包含许多子问题和复杂问题。这样在讨论的每一阶段都有信息可供利用,也有问题得以发现,使学生的学习由点及面,由表入里,不断深入和扩展。所提供的信息可以有许多干扰信息,借此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第三,应该有吸引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能积极主动发现和探究问题。第四,需要使用一线工作经验、知识和能力才能解决。案例涉及的知识应既有基础理论和概念,也涉及跨学科知识。第五,问题的解决需要与学生当前知识水平匹配,确保学生能用上学过的学科知识,讨论的内容不会偏离学习主题。第六,问题的解决过程有助于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建构,尤其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第七,问题具有开放性,答案不是唯一的。

3、案例的设计步骤

要设计出合格的案例,需要遵循四个步骤。第一步确定案例撰写队伍。成员有教学大纲制定者、PBL专家、一线PBL教师和相关学科教师,必要时邀请参加过PBL的学生代表。学生代表的成绩分布应平衡,尤其要重视学习中等学生的意见。第二步确定PBL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包括能力和知识建构两方面,知识建构里需要界定学科核心概念和原理。第三步多方动员,获取案例。第四步确定所采用案例的数量、周期和质量。案例的数量应多于教学中实际用到的案例量;案例的周期是指每一个案例的使用时间,亦即案例所占用的课时;案例的质量是指案例是否具备上述的七个特征。

三、师生

1、PBL中的学生

PBL的主要特征是学生通过独立解决问题来达到知识和能力体系的建构,所以学生应该树立两个意识: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合作的意识。自主学习的意识是指学生需要认识到对自己学习负责是自己而非教师,自学是个体建构知识和能力的主要途径。合作的意识包括两方面,一是认识到合作是解决小组共同问题的最佳途径,科学分工,省时省力;二是小组合作也是个体获得知识和能力的良好途径。通过合作,启发思维,才能产生新想法和新知识。

学生需要通过自己努力要做的工作有:分析案例、发现问题、明确哪些知识是自己已具备的和不具备的、列出学习资源、辨别出学习目标、获取学习资料和资源、认识有关专家并请教、推理出所分配问题的答案、反思自己的学习、耐心听取其他成员和教师的意见。学生在小组讨论时应该做的有:提供对案例的个人理解和发现的问题、提供找到的信息和资源、无保留地评论小组其他成员的见解、在小组撰写和展示报告时贡献自己的力量、评价其他组员和小组的报告。

2、PBL中的教师

PBL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这个定位对教师的要求要高得多。从个体素质来看,教师应该性格温和、细致耐心;真诚热情、可以信赖;尊重学生、乐于表扬;守时负责、道德高尚。温和的教师能使学生感觉轻松,讨论的气氛就会活跃,学生的思维得以发展。PBL的教师也要细致耐心,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新变化。真诚热情能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赖感,有助于建立小组内坦诚互助的氛围。尊重学生的个体和取得的成果会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维持,不断表扬学生,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积极性会不断提高。守时负责,道德高尚是教师职业操守的身教。

教师的工作按照PBL实施过程顺序有:第一,熟悉PBL教学大纲和教学案例,掌握PBL教学方法;第二,课前熟知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确保学习条件具备;第三,熟悉班级和学生信息,最好记住学生姓名,为因材施教做准备;第四,课堂期间提供案例资料,运用启发式提问引导讨论沿着既定程序和时间进行;第五,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排除妨碍学习的因素;第六,在学生自学期间帮助学生联系有关资源和专家,建议学生从专业书籍、期刊和网站而非娱乐或大众化媒介上寻找数据;第七,在评价阶段,积极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对学生评价并及时总结单元学习情况;第七,PBL单元结束后,反思和总结教学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现实困境

1、成本高

用PBL替代传统教学模式属于教改中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教学内容改革相比,教学方法的改革非常耗费教育资源。实施PBL要有充足的教学资源,硬件方面就包括图书资料、网络资源、教学场地、实验设备、教学器具、社科文献、仿真系统和实训基地等。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PBL学生拥有的高素质就决定PBL模式必将取代传统教学模式,否则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就要走在其他国家之后了。

2、师资匮乏

PBL对教师数量的要求高,一个学习小组有6个左右学生,每个小组配备一名指导教师。此外,大班的学生人数多,能否像小班一样有效实施PBL是人们争议的另一个问题。

第一个解决方法:由学生或其他非专家型教师替代专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的优点是小组讨论的效率高,缺点是比较注重知识的正确性,易于介入学生的讨论,妨碍学生互动。非专家型教师的优点是比较注重讨论过程,更像促进者,学生脑力激荡更多,缺点是学习过程的效率较差。PBL模式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专家型教师指导的学生讨论效率高可能正阻碍了学生这方面的发展,所以非专家型教师更适宜担当PBL指导教师。对于学生担任指导教师,史黛丽等人的研究似乎为此提供了思路。他们对小组由老师引导和由学生或同组人员带头的PBL 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带头的PBL 能像教师带头的小组一样有效。学生也对此种形式大体上喜欢。

参考文献:

[1]杨北宁.外科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00,10.

大班建构教案范文第3篇

当前,教师在教学反思方面存在的困惑和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观念淡薄型。缺乏教学反思敏感性,对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视而不见,自我感觉良好,查找不出任何问题或不足。

2.反思茫然型。能清晰地看到自己在教学中取得的成功或存在的困惑与不足,但说不出所以然,不会提炼成功经验,也不会剖析不足原因,更寻求不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3.剖析肤浅型。有的仅从理论层面阐述,空洞乏味。有的仅限于一般意义上的教学回顾,缺乏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纵观上述教师在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领会反思意义,捕捉反思素材,明确撰写方法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提高教师教学反思质量,真正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让反思武装教师头脑――深入领会反思要义

1.教学反思能帮助教师优化课堂教学方案。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完美的课堂教学总会有点滴疏漏、失误之处。教学之后,若教师深入思考,认真审视、反思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积极探索解决困惑的方法和策略,将使教学活动方案更科学、完善。

2.教学反思能帮助教师提高驾驭课堂能力。

善于反思的教师才会不断剖析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积累经验,少走弯路,日积月累,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将增强。

3.教学反思能帮助教师提高自我监控能力。

良好的反思习惯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并成为优秀教师成功的基石。坚持每日反思,就会不断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自我,增强自我监控能力,有效引领个人成长。

二、让教师拥有一双慧眼――多元捕捉反思素材

教学反思的切入点不同,反思的维度和角度不同,反思内容也不尽相同。那教师该如何捕捉反思的素材呢?

1.从教学活动效果入手,反思教学的成功与不足。

(1)成功之处。教师应努力挖掘活动中的教学机智和精彩瞬间,思考精彩之处形成的原因,寻求有效策略和方法。如:歌唱活动中哪些方法对幼儿的学习有支撑作用?是教师语言的清晰讲解,图谱教学的直观呈现,还是丰富趣味的游戏练习?又如:科学活动中教师提供哪些材料来支撑幼儿的探索与实践?其成功的方法和奥秘是什么?等等。

(2)不足之处。教学永远是一门具有缺憾的艺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师应努力思考自己的疏漏与失误所在,思考产生的原因及补救和改进的措施。如:在数学活动中为什么幼儿总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是因为难易程度把握不当或是教材选择远离幼儿生活?等等。

不管是反思成功还是不足之处,只要积极捕捉,认真反思,就能积累有效经验,为下次活动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2.从教学活动对象入手,反思教师和幼儿的行为。

(1)教师行为。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教学活动效果。如:教学语言是否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教师讲解是否清楚明了?教学重难点是否有效把握和突破?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是否适宜有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否既关注了全体又照顾了个别?是否最大限度地解放了幼儿,让幼儿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等等。

(2)幼儿行为。幼儿是活动的主人,因此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学习行为。如:活动中幼儿学习兴趣是否浓厚?幼儿是否有与同伴共同分享、合作、探讨、交流的机会?幼儿的情感体验是否充分?是否每一个幼儿都在活动中有获得成功和快乐的体验?等等。

其实,只有善于关注幼儿行为的教师,才能及时有效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实现师幼互动双赢。

三、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精心撰写教学反思

教育家叶澜曾说: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对一个教师来说,其专业成长的历程就是不断反思自身教学实践的过程,经常性地反思可获得熟练的教学技能,独到的专业智慧。

1.知晓撰写形式。

常见的教学反思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点:

(1)批注式反思。

即备课时在教案旁边留出一些空白处,教学后对教学过程中的某一环节,某一个知识点或是某个细节作有感悟的批注,以便日后进行查找、借鉴。如在社会活动中教师就“下雨好与不好”的话题引发幼儿辩论。活动后教师就辩论环节进行反思:幼儿辩论情绪高涨,表达强烈,以各种方式证明自己的正确观点,尤其在对方表达出现失误时能快速抓住并给予反击。可见,辩论形式对幼儿大胆表达,与同伴进行思维碰撞有着积极的意义。

(2)总评式反思。指教师在教学后有感而发,对整个活动进行回顾、总结,并站在理论高度分析存在问题和原因。如教师在大班语言《猫捉鼠》活动后进行总评式反思:活动中教师通过观看动画片引发兴趣,了解内容,采用多元朗诵进行巩固练习,最后开展游戏把活动推向,整个活动幼儿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学习效果好。

(3)点评式反思。指及时把教学过程中令教师难忘的教学片断,或成功的欣喜,或失败的教训等内容详细记录下来,并作深入思考,认真分析,扬善救失。如:大班音乐《面条舞》活动后,教师针对“如何有效控制幼儿不随意躺在地上”这一现象进行反思:一方面进行语言暗示,发挥同伴榜样作用,如××小朋友身体弯弯曲曲,真像一根面条。另一方面采用游戏情节控制,教师可故作惊讶:“呀,面条都粘在锅底了,让我用筷子来搅一搅吧。”教师就扮演了“筷子”的角色,与幼儿进行互动调整。

2.建构撰写格式。

建构一定的反思框架、格式更便于青年教师学会反思。

(1)情境描述。指教师有选择地对教学活动中的某个环节或某个片段进行实录,详细描述教学情景,为更清晰、客观地进行评价、反思提供依据。因此,教师要精心选择教学环节或片段,如成功做法、精彩瞬间,或失败之处、遗憾之笔。总之,所选环节或片段要突出典型性、可思考性。

(2)案例剖析。指教师对所描述的教学环节或教学片段作具体、深入分析和思考。如果是成功或精彩之处,就要细致归纳、梳理出成功策略和有效方法。若是失败或遗憾之处,则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细致分析,寻求失败的原因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能透过现象看到其本质和规律。

大班建构教案范文第4篇

一、教材优势之处

整体来讲,与原来使用的旧教材相比,北师大版的教材,具有以下明显优势:

(一)内容生活化,形式美观,突出新颖性。

(二)呈现方式多样,丰富有趣,体现灵活性。

(三)以活动为线,探究、合作、交流,落实过程性。

(四)主题图内涵丰富,有创新价值,富有拓展性。

(五)数学文化内容多,关注素养,突出人文性。

(六)数学信息鲜活,时代气息浓,凸显时代性。

(七)领域分明,知识螺旋上升,符合建构理论。

(八)章节思想方法明确,适时渗透,具有前瞻性。

(九)知识面广,题型多变,侧重思维发展。

(十)教材开放灵活,留有空间,适于教师自主发挥。

二、教材不适之处

作为一种新教材,北师大版教材在使用过程中有众多的赏识之处,但也有教师觉得不太适应的地方,一线教师不适应教材的观点和建议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材的课题只见情景,不见教学内容。尤其是数与代数部分课的题目,让人感觉内容华而不实,数学味冲淡了。

(二)教材更适合于城市学生。本教材蓝本出自大城市北京,更多的考虑城市儿童的生活经验。教材中的许多情景图更多的是来自城市学生的生活经验,而农村学生较少有这方面的经验。

(三)教材中数与代数单元内容知识量较大,基本计算练习题目设计较少,学生很难达到计算的熟练程度,学生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相对较低,两极分化现象明显。

(四)教材用解决问题代替了原来的应用题,分散于各章节,信息形式变化多样,有些主题图信息量太大,开放性较大。

(五)教材思维含量要求高,个别题型偏难,不具有普遍性,适合于高智商的学生,大多数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有困难。

(六)教材安排的学生活动较多,对大班教学环境下的教师来说,要开展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存在很大的困难。

(七)缺少与教材匹配的资料、教学挂图、教具和课件,给教师的平时教学带来不便。

(八)教材中估算教学内容没有统一的标准,只要合理都对,教师难以把握学生使用估算策略的正确性。

三、教材使用之我见

由上述可知,北师大版教材还是最为适应现阶段课改现实的,其优势远大于不适。现在的关键是如何用好这本教材。笔者的浅见是:

(一)教师要学会读懂教材。读懂小学数学教材是正常开展课堂教学的基础和源泉。只有读懂教材,才有可能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统一,才能使教材的普遍性同本地教学实践的特殊性实现有机结合。

(二)教师要学会备好教材。备课,是教师重要的基本功,也是教师的职责和应遵守的规则。因而,作为一名教师不能不知道如何备课,不能不研究备课艺术。然而时下,许多教师的备课就是抄教案,而教案大多写一些教学流程和习题,对于知识的生成过程较少预设,这样的教案在北师大版教材的教学过程中没有实用性。因此,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我们必须对备课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进行再思考和再认识,改变传统、陈旧的备课观念、方式和方法。

(三)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任何一个版本的教材都有它的局限性,有的内容适合农村孩子,有的内容适合城市孩子;有些内容学生学起来容易,有些内容学生学起来难。这就需要对教材进行重组、再加工、再创造,充分挖掘身边的教学资源,重视教材的二度开发,做到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如,把那些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情景改编为学生熟悉的情景;例题的处理,容易的让学生自学或者对例题进行改编。比如,五年级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就可以让学生在整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的基础上自学。有的也可以适当进行改编、自编应用题,或者把某个练习题作为例题,把例题用来练习;对于那些学生学习有难度的内容,可以分层教学,减缓坡度,减轻难度,循序渐进,逐步引导,最终使学生达到掌握的目的。

大班建构教案范文第5篇

1 《档案信息化课程》教学网站的功能需求

教学网站应当是一个功能齐备的网络教育平台,是一个基于网络资源的主题研究、协作式学习系统[2]。在网络教学环境中,向学习者提供大量的主题学习资源和协作学习交流工具,能够让教师和学生广泛参与,网上互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1.1 提供优质教学资源。教学网站的功能之一是为教师提供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的本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包括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课程教学大纲等,在课程内容设计上体现“教学内容符合学科要求,知识结构合理,注意学科交叉;及时把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和教改教研成果引入教学”。在教学内容安排上,“理论联系实际,着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通过将精品课程的文本、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教学媒体,按一定的教学设计进行分类、组织,以网页形式制作,形成具有较强交互性的网络教学资源,并提供良好的资源上传、下载,资源检索,资源应用等资源管理与应用功能,并可实现远程教学资源共享。

1.2 提供自主学习平台。将多个主讲教师的教案、讲稿、习题精选等教学资源进行优化后,按课程教学体系组织成一个学习系统。采用超媒体技术,将相关内容链接起来,并辅以站内、站外搜索功能。同时将教学难点制成Flash动画课件,将教学重点制成教学录像。使有能力的学生可以提前学习,上课没充分理解的同学可以在线复习。教师可以适时学习任务和相关练习,鼓励学生通过思考、查找资料等,自主解决问题。还可以在线测试,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2]。

1.3 实现师生互动交流。网络技术的实时性和可交互性,可以为师生提供互动交流的平台。课程教学网站通常涉及下述几种互动方式:电子公告板(BBS)方式。学生可以把需要解答的问题张贴到电子公告板上,教师在公告板上作答,其他学生也可通过公告板看到问题的解答。电子邮件方式。学生注册后,可获得教学网站提供的电子信箱地址,师生之间通过E-mail讨论问题,提交和批阅作业等。上网访问方式。教师在网上适时精品课程信息、作业题、模拟试题和在线测试题等,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直接在网上完成作业或测试后,发回网站服务器,由服务器直接评判并将评判结果发回学生。

2 《档案信息化课程》教学网站内容资源

基于教学网站的功能需求,《档案信息化课程》教学网站应建成一个较为先进、完整、系统的教学/学习系统、教学/学习资源系统,形成课内课外、网上网下、大班小班、自学面授等一系列互动互补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自主学习模式。该网站于2012年6月开通,网站内容丰富,包含《档案信息化》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试题库、案例库、教学大纲、参考资料、数字档案馆资料、档案管理软件资料、档案网站资料等。多媒体课件和电子教案适合网络与远程教学,档案管理软件试用版切合档案管理实践,方便学生在课余时间加强软件的熟练操作使用,关于数字档案馆、档案网站等前沿性和国际化的资料使学生开阔视野,与课堂理论知识结合,熟识先进的档案信息化业务,使档案专业以及信息管理相关专业的学生加强学习,提高专业素养和教学效果。网站内容资源简介如下:

多媒体教学课件。该部分主要提供《档案信息化》课程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安排等内容。

电子教案。其内容包括《档案信息化》课程电子教案、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参考书目等部分。

试题库、案例库系统。包括档案信息化课程的相关试题,与电子文件、数字档案馆、档案数字化等内容相关的案例介绍,如青岛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方案,法国档案文件数字化等,包括文本、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例如从上海档案信息网中下载的档案展览及相关视频文件。

参考资料。包括档案信息化建设理论、档案数字化、档案管理软件、数字档案馆、档案信息化相关法规、档案信息安全等相关的论文及研究成果,关于数字档案馆、档案网站等前沿性和国际化的资料使学生开阔视野,与课堂理论知识结合,熟识先进的档案信息化业务。

档案管理软件。提供较为常见的档案管理软件的试用版或单机版下载,并提供相关软件的说明书、用户手册下载,档案管理软件试用版切合档案管理实践,方便学生在课余时间加强软件的熟练操作使用。

国内外知名档案网站资源的链接。按照地域提供国内外较为知名的档案网站资源的超级链接,如美国档案与文件署(nara.gov),国际档案理事会(ica.org/),国家档案局(saac.gov.cn)等。

学生优秀作业。提供历届学生关于档案信息化的优秀论文、调研报告等。

意见反馈系统。学生可以通过此系统对课堂教学、网络教学系统提出意见和建议。

3 《档案信息化课程》教学网站的建设特色

3.1 网站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基于任务或问题的研究性协作学习。《档案信息化课程》网站的教学设计让学生通过上台讲课和分成小组通过分工协作的形式完成课程任务和确立研究专题进行相关的调研的学习,来体会本课程的思想和理念。把上台讲课的内容作为任务去驱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对讲课内容要做深入的研究和资料的收集。信息素养的培养无形地在学生学习中体现。小组成员之间既有合作又有分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研究能力,学生学习的效果肯定会有所不同。

3.2 网站教学设计体现了基于表现的评价。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导向的作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评价标准与传统的评价标准是肯定不同,它要体现自己的特点。基于学生表现的评价是信息时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让学生通过表现(有网页、上台讲课等多种样式)在学习环境下获取真实评价个体能力。通过这种形式的学习,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能够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采用信息技术工具对知识进行整合、再创造作为自己的学习成果,这种知识的可再生性,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而且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更大的可能。同时小组成员为了小组集体的利益和荣誉,都各司其责,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培养了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