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目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财务目标的滚动控制
企业在一个经营期间的财务目标是年度目标利润,目标利润的实现是由生产成本,原材料采购成本,销售收入,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等指标来保证的。为便于实行财务控制的操作,我们归纳了以下公式:
1、目标利润=目标销售收入利润率×目标销售收入
2、目标销售收入利润率=当年生产目标利润十年初结存产品的利润/当年生产的销售价产值十结构产品预计销售收入
3、当年生产的目标利润=Σ(各产品目标产量标准品单价×目标质量)一目标成本一各项目标费用
4、目标成本=Σ(各产品目标产量×目标单耗×目标单价)十目标制造费用
按照上述公式,把企业的经营管理纳入了实行目标控制的轨道,对全部的生产经营活动实行了定量的控制管理。在上述公式中,应用的是目标利润=目标销售收入一目标成本费用这一基础原理,而主要的控制方式是实行滚动控制,主要内容是以年度利润为目标,把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工作目标分解为阶段性执行目标,按时间进度控制工作进度,在分阶段的执行目标上,个别指标结果往往有超前或落后,就要通过实施控制使其进度趋同。滚动控制形成的是累进目标利润累进销售收入一累进目标成本一累进目标费用。这样,滚动控制目标从空间上纵贯全企业上下、分为大目标、中目标、小目标;从时间上目标指标累进日旬月季年,分为年目标,季目标,月目标。整个滚动控制过程是由四个层次,六个环节来实施的。
四个层次是:六个环节是:
1、预算目标。这是一个自下而上预报指标,形成预算方案的过程。由控制中心在搜集大量成本、利润有关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发动企业由下而上预报经营期内工作目标,控制中心在汇总时考虑各种影响因素,据以预测出经营期内的成本费用和利润目标,报决策层研究确定。
2、确定目标。决策层根据预测的目标,召集中层管理干部讨论论证,进行方案的优化选定,经确定后公布目标,明确保证决议,明确目标责任,明确激励和奖惩办法。
3、分解控制。是根据确定的目标对成本和利润的组成指标层层分解。进一步明确下达到执行层和落实层,在执行目标的时间和进度上加以控制。
4、落实控制。是分解指标的进一步细化落实,使分解指标落实到工作终点,指标分劈到各项数据终点。
5、反馈。从目标落实点的基层起,在目标执行过程中逐级及时地把目标进度反映上来,提供出各种工作信息,报告各阶段上的目标执行结果。
6、分析。按时对反馈的结果和信息做出分析,找出各项目标完成或未完成的原因,找出有哪些潜力可以挖掘,找出哪些措施可以采用,据以拟定出下阶段的滚动目标方案。
日常工作中,以上四个层次和六个环节形成了财务目标控制工作的循环。这样的循环伴随着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进行,财务目标得以在滚动控制中滚动前进。
财务指标的弹性控制
企业的财务目标是由若干财务指标组成的,这些财务指标是由各方面的工作结果来体现的,为了达到财务控制的效果,我们重点实行的是刚性目标——弹性控制的方法。刚目标是指经确定组成目标利润的各项工作指标是硬性的,既在目标确定和分解之后,坚决执行,干方百计要完成或超额完成,在执行层和落实层上没有余地,如对于生产成本指标,变动成本采取定额控制,固定费用和相对固定成本采取限额控制,在目标的执行中遇到个别难题时,可以在企业内部加以协调,组织难点攻关、技术改进,此增彼减等措施来解决。弹性控制是指对财务指标采取伸缩性控制,由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动态的,发展的,市场环境是千变万化的,如在执行财务目标过程中遇到成本费用的上升则要求产品价格和收入相应上升,遇到产品价格和收入的降低又要求成本费用相应降低;遇到销售上期产品或处理上期结转事项影响本期经营利润,遇到某一阶段上的亏损或某项产品的亏损等,都需要采取弹性控制。一是要控制其对财务指标数值的影响程度和发生时间,二是要采取相应抵消或抵减其影响的措施。
一、引言
财务目标是财务行为运行的目的,它既是财务管理的一个理论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冯建,1999)。财务目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企业制度的变迁而发展,它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两权分离和委托理论出现后,财务目标有了更深入的发展,企业依据自己的发展和经营现状选择适合自己的财务目标。财务目标是评价企业财务管理是否合理的标准,它指明了财务工作的方向,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因此,明确财务目标的内涵,切实推进财务目标的实现,对企业生存发展至关重要。
二、财务目标的演变及其主要观点
企业财务目标的演变,是社会不断进步的表现,是各利益主体在寻求自己利益最大化的一种博弈过程。财务目标的确定取决于企业价值导向,企业价值导向的发展演绎着财务目标的发展,企业价值导向的发展划分为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在20 世纪30 年代以前,企业的价值导向是“股东至尊”,此阶段的财务目标也以股东利益为主体,如净利润最大化、股东价值最大化等;第二阶段20 世纪30 年代至80 年代后期,人们开始关注企业中除股东以外的相关者利益;第三阶段20 世纪80 年代中后期,由于“敌意收购”及其对企业利益相关者所带来的消极影响,许多主张股东利益最大化理论的学者纷纷转向利益相关者的观点(袁振兴,2004)。
目前学术界关于财务目标有多种观点,比如利润最大化、每股净利最大化、每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最大化、自由现金流量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等(干胜道,2011),我国一些学者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冯建(1999)认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应该是财务成果最大、财务状况最优,财务管理的目标之一是体现与企业目标的一致性,即实现企业财务成果的最大化;另外,由于财务管理是对本金的筹集、投入和收益分配的一种价值管理,它有着符合自身规律和特点的目标,即维护企业财务状况最优化;王凤荣(2002)认为理性的企业目标是在价值最大化与利润最大化之间实现良性互动,实现实体价值与虚拟价值良性互动基础上的企业价值最大化;龚凯颂(2009)提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应该是“企业价值创造的最大化”;袁振兴(2004)提出企业的财务目标应该是: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均衡;张郁婧、丛丹(2010)结合已有财务目标观点和“现金至上”的财务理念,提出了新的可量化财务目标:现金流的优化管理目标。
三、对现有财务目标观点评价的文献综述
许多学者根据财务目标在实际中的运用和理论上存在的一些缺陷,对现有财务目标观点进行了评价。仁(1995)认为每股收益最大化只是投资者的目标,不适于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而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主要目标,但不是唯一的目标,它虽然可以衡量企业法人经营业绩的大小,但回避了企业实现未来收益的风险性和时间性,所以他认为现代企业应提倡一种以资本保值增值为前提的财富最大化目标。蒋卫平(2006)围绕企业财务目标的特点,系统分析了以股东财富最大化、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以及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目标的主要缺陷,在此基础上从理论角度重新诠释了利润最大化这一企业财务目标的优点,即它反映了企业的本质,易于理解和计量,且综合性强。陈东辉(1999)认为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传统财务目标只是站在股东或利益相关者的角度,说明企业财务活动应该达到的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是职工、债权人和股东等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它不等于股东财富最大化,但由于利益相关者的一些冲突在现有的经济模式下很难解决,所以企业价值最大化只是非常理想的目标。
从上述一些学者的评价来看,这些主要观点各具优缺点,并且存在相互影响对立统一的关系,很难进行优劣判断,因此一些学者便提出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财务目标观点,这种观点的提出或多或少带有协调各财务目标利弊的动机。陈玮(2006)认为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财务目标观点,理论基础来源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将公司视为一个平衡机制,它摒弃了传统财务目标研究中单目标函数的思维方式,转而从多目标函数的角度来考虑,并注重以实务为导向。但这一财务目标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陈学义(2005)认为以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最终目标的出发点是好的,它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未来提供了一种发展路径。但他认为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目标本身就具有相当程度的不确定性,企业决策者衡量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这一缺乏定量性的目标的过程存在很大的模糊性,从而很可能导致决策的随意性和操纵性。
通过对以上学者观点的分析,我认为将企业财务目标定义为“最大化”这样一个极端值,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最大化必然会使一方的利益受损,不能达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而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由于受两权分离、委托的影响,导致不可能实现股东或某一部分利益相关者利益的最大化。企业的存在和发展就是其作为一个系统而存在的不同均衡状态。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是否能够成功关键在于这一财务活动涉及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是否实现了有效的均衡, 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均衡是财务活动和成功的基本动力(袁振兴,2004)。所以,我也认为企业的财务目标应该是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均衡。在公司的财务决策过程中,全方位考虑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使他们的利益达到均衡,这一目标能够使企业得到良好的生存和发展,使企业的战略目标得以实现。
四、研究述评与未来研究展望
财务目标受特定环境所影响,在特定环境下企业确立不同的财务目标会影响企业发展方向。对财务目标的研究有助于厘清财务目标对企业的影响,分析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关于财务目标的研究国内主要集中在财务目标的演变及其主要观点、对现有财务目标观点的评价等。财务目标引导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对企业有着很大影响,是一个很重要的现实问题。因此,我们应对财务目标与企业环境、企业总体目标的关系做进一步的研究,分析企业选择特定财务目标的影响因素,从这些影响因素中分析出原因,为企业选择更加合适的财务目标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冯建.财务理论结构研究[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财务管理目标社会价值
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它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要发展,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和发展的各个方面都要相互适应,要坚持“五个统筹”,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是指发展必须保持持久性和承续性,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要正确处理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既要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又要改善、优化结构,提升增长质量、提高增长效益,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也要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2传统的财务管理目标
目标是系统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根据不同的系统所要解决和研究的问题可以确定相应的目标。财务目标是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所要达到的目的,是评价企业财务活动是否合理的标准。
财务目标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2.1相对稳定性
财务目标在一定时期或特定条件下,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保持相对稳定的。必须把不同时期的经济形势、外界环境的变化与财务管理的内在规律结合起来,适时提出并坚定不移地抓住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
2.2多元性
财务目标的多元性是指财务目标不是单一的,而是适应多因素变化的综合目标群,要以主导目标为中心,协调各目标之间的矛盾。
2.3层次性
按财务管理内容的层次,可把财务目标划分成由整体目标、分部目标和具体目标构成的层次体系,以整体目标为中心,做好各项具体工作。
从根本上说,社会主义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通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创造出更多的财富,最大限度地满足全体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但是,由于国家不同时期的经济政策不同,在体现上述根本目标的同时又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传统的财务管理目标代表观点有:
2.3.1销售额最大化目标
厂商所追求的是销售额最大化。其理由是,经理阶层的工资和其他报酬与销售额的相关程度大于与利润额的相关程度。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密切注视的是企业的销售额,只要企业销售额扩大并继续增加,银行就乐意向企业提供贷款和服务。如果销售额下降,市场份额降低,就会削弱自己的竞争地位以及与对手讨价还价的能力。
2.3.2利润最大化
有观点认为,利润代表了企业新创造的财富,利润越多,则越近企业目标。假定在企业投资预期收益确定的情况下,财务管理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
该观点的缺陷:①它不能区分不同时期的报酬,没有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而今天的一元钱比未来的一元钱更值钱;②没有反映创造的利润与投入资本之间的关系,不利于不同资本规模的公司之间或期间的比较,税后利润最大化不能成为利润最大化的目标;③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可能导致企业短期行为,如忽视产品研发、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等;④没有考虑风险因素,高额利润往往要承担过大的风险;⑤会计利润忽略了一项最重要的成本———机会成本。
2.3.3每股利润最大化
通过将企业实现的利润额同投入的资本或股本数进行对比,可以说明企业的盈利水平。
该观点缺陷:股票市价除了受企业经营盈亏影响外,还要受其他外部因素影响。以每股利润最大化为财务目标,意味着只要资金能投资于内含报酬率大于零的项目,企业就不应该支付股利,但这种股利政策对股东不可能总是有利。
2.3.4公司价值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
美国学者ArthurJ.Keown在1996年版(现代财务管理基础)中提出“财务管理与经济价值或财富的保值增值有关,是有关创造财富的决策。”可口可乐公司,1995年年度报告中指出:“我们只为一个原因而生存,那就是不断地将股东价值最大化。”Equifax公司,1995年年度报告中指出:“为股东创造价值是我们全部的经营和财务策略的目标。”Georgia-Pacific公司,1995年年度报告中指出:“我们的任务永远是创造新的价值和增加股东财富。”
这种观点认为,投资者建立企业的目的是创造尽可能多的财富,这种财富首先表现为企业的价值。公司价值是指公司全部资产的市场价值(股票与负债市场价值之和),它是以一定期间归属于投资者的现金流量,按照资本成本或投资机会成本贴现的现值表示的。
该观点的优点:①财富最大化目标考虑了取得报酬的时间因素,并用货币时间价值的原理进行了科学的计量;②财富最大化目标能克服企业在追求利润方面的短期行为。反映了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因为影响企业价值的不仅有过去和目前的利润水平,预期未来利润的多少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所起的作用更大;③财富最大化目标有利于社会财富的增加。各企业都把追求财富作为自己的目标,整个社会财富也就会不断增加;④财富最大化目标科学地考虑了风险与报酬之间的关系,有效地克服了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不顾风险大小,只片面追求利润的错误倾向。一般而言,报酬与风险是共存的,对额外的风险需要有额外的收益进行补偿。报酬越大,风险越大,报酬的增加是以风险的增大为代价的,而风险的增加将会直接威胁企业的生存。因此,企业必须在考虑报酬的同时考虑风险。企业的价值只有在报酬和风险达到比较好的结合时才能达到最大。财富最大化的观点也体现了对经济效益的深层次认识,因而是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
2.3.5有利于社会资源合理配置
公司价值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是目前绝大多数企业普遍采用的财务目标,但这一目标具有以下缺点:①对非上市公司不能用股票价格来衡量其价值;②对上市公司,股价不一定能反映企业获利能力股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笔者认为,它同时也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新时期财务管理的目标应为公司和社会价值最大化。
3公司和社会价值最大化
从财富最大化的内涵来看,它是指通过企业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在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报酬的情况下不断增加企业财富,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在股份有限公司中,企业的总价值可以用股票市场价值总额来代表。这个目标完全是从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推出来的,从单个企业角度来说是比较合理的目标,因为它满足了企业生存、发展、获利的目标,但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说,它却是个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的目标。这是因为:
3.1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忽视了企业生产负的外部性问题
一般说来,如果某人或者企业在从事经济活动时给其他个体带来危害或利益,而该个体又没有为这一后果支付赔偿或得到报酬,则这种危害或利益就被称为外部经济,也就是外部性,收到的危害叫做负的外部性,得到的利益叫做正的外部性。比如说,空气污染就产生典型的负外部性,因为它使得很多其他的,与产生污染的经济主体没有经济关系的个体支付了额外的成本。这些个体希望减少这样的污染,但是污染制造者却不这样认为。例如,一家造纸厂排放废气,它可以建造设备以减少废气排放量,但是它从中却得不到收益。但是,在造纸厂附近居住的人们却可以从减少废气的排放中大大受益。
由此可见,单纯追求企业财富的最大化而忽视企业生产负的外部性必然会导致企业生产的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也必然会导致企业财富的增长是牺牲整个社会的财富为代价的。因此,笔者认为企业的生产应减少负的外部性,增加正的外部性,增强企业生产的社会责任感。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应修正为公司和社会价值最大化。这存在一个企业的价值和社会价值之间的权衡取舍问题,也是一个企业和社会的利益分配问题。
3.2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削弱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企业单纯追求企业财富的最大化,往往会违背社会发展这个大局目标,比如企业会利用各种渠道得到各种资源,尤其是优质的资源。而资源是稀缺的,企业获得了优质资源意味着社会在配置资源的能力和规模上大大降低。企业单纯追求企业财富的最大化,往往导致企业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尤其是生态效益,我国生态环境质量的不断下降正说明了这一问题。企业单纯追求企业财富的最大化,使企业缺乏改进企业生产方式和技术进步的动力,如果企业还是采用集约式的生产,即高投入、高能耗、高成本、低产出、低效益,这显然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因此,笔者认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应符合企业集约式生产的新要求,应同时满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应修正为公司和社会价值最大化。
3.3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不利于人力资源会计和绿色会计的推行
在企业价值的计算公式中没有反映人力资源增值的信息,而科学发展观指出“以人为本”,尊重人的利益和价值,这就要求会计学科的发展也要核算人力资源,加强对人力资源的价值管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财务管理的目标理应体现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应将人力资源对企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贡献体现出来。
在企业价值的计算公式中没有反映绿色价值的信息,而科学发展观指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就要求会计学科的发展也要加强对绿色资源的价值管理。
笔者建议,应将企业价值的计算公式进行修改,体现出人力资源和绿色资源的价值,而这需要企业不仅站在企业的角度,而且站在社会的高度来定位财务管理的目标。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应修正为公司和社会价值最大化。
关键词:财务目标 经济增加值最大化
企业财务目标是指企业在一定的环境下财务活动应达到的根本目的,它是衡量企业财务活动的重要标准,决定了企业财务管理的方向。财务目标对企业来说十分重要,这主要由于其是企业财务决策的依据,是企业绩效考核的准绳,明确企业财务目标,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有重大影响,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重要意义。
一、现代企业的财务目标
目前,国内外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关于财务目标的主流观点主要有企业价值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以及利润最大化等。
(一)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理论认为企业通过改善自身财务状况,采取恰当的政策,考虑时间价值和风险等因素,在企业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之上,促进企业价值最大化。关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观点的理解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考虑到时间价值因素的影响,在企业现金流折现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企业自由现金流可以分为股东自由现金流和债权人自由现金流,二者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若共同折现的话,会具有较大争议;第二,价值最大化理论的目标主要包含了较高的投资回报率以及较低的风险,企业获得的收益越多,承受的风险越小,收益获得的时间越短,那么企业的价值就会越大。
(二)利润最大化
利润是指企业收入中扣除成本和税金以后的部分,代表企业所创造的财富,可以充分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利润最大化目标应用十分广泛,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运用量本利分析作出决策时,其基础便是利润最大化,并且企业资本存量的充足以及增量的优化配置也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但是利润最大化目标也存在较多的弊端:第一,该财务目标并没有将时间价值因素考虑在内,忽视了时间价值对企业利润的巨大影响;第二,利润最大化目标忽视了企业现金流量方面,高利润并不代表企业拥有充足的资金,会造成企业的财务风险出现;第三,企业盲目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不以长期发展为基础,促进财务决策的短期行为忽视长期发展。
(三)股东财富最大化
股东财富最大化观点认为作为企业所有者的股东,在对财务上进行合理筹划的基础上,促使企业股东财富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与利润最大化目标有一定的共通点,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利润最大化的不足,但是该目标也有其自身的缺点。其一,通常提高股东财富的做法是抬高股票市值,因此这对上市公司比较适用,但是我国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有两千多家,并且证券市场发展还很不完善,所以该目标在我国的适用性值得考究;其二,如果企业只是以股东财富为中心,而忽略其他方面的话,目前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并不推崇。因为现代企业集合了多种契约关系,而不只是股东,该目标有可能造成企业失去很多发展机会,或者丧失竞争性。
二、现代企业财务目标的最佳选择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选择最佳的财务目标,对于企业来说已经愈加重要。通过对目前比较常见的几种财务目标的利弊分析,本文提出现代企业财务目标应该是在考虑时间价值、风险、现金流量情况以及长期盈利能力下的经济增加值最大化目标,即以经济最大化目标为主要目标,再辅以长期盈利能力、长期现金流量现值目标。
(一)经济增加值最大化目标
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简称EVA)是在税后利润中减去包含股权和债务的所有成本后的所得,它是对经济利润的评价。一般,经济增加值的计算公式是企业税后营业净利润减去资本成本,而资本成本等于资本与资本成本率的乘积。但是国内外甚至于我国各个地区由于经济状况、当地制度等的不同,经济增加价值的计算方法都有所区别。
经济增加值最大化目标是通过正确的财务决策和最优财务运作方案,使经济增加值呈稳定增长状态,以致达到经济增加值最大化,并且实现企业价值与股东财富的共同增长。因为经济增加值增长会带动股东财富的增加,并且可以保障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经济增加值最大化目标的优势是考虑到企业投入的所有资本成本,缓解了利润高估现象。如果在以经济增加值最大化为目标的同时,再辅以长期盈利能力、长期现金流现值等目标,会使企业的财务目标更加完善。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获得利润的能力,保证企业的长期盈利能力,可以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考虑到时间价值、风险和现金充足情况,应该保证长期现金流现值。
(二)现代企业财务目标分析
1、经济增加值最大化目标具有其合理性
其一,经济增加值最大化目标拓展了企业财务管理的视角。经济增加值在计算中引入了资本成本,从而相较于企业价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以及股东财富最大化这三个目标更能体现企业的真实情况。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上市公司在股权融资上的违规现象,有效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其二,经济增加值最大化目标对企业而言适用范围较广,并且更加容易理解。经济增加值最大化目标不仅适用于上市公司,对非上市公司也十分普及。经济增加值会促使企业的目标与目的相一致,使企业的财务目标更加明确,更容易被财务人员或其他管理人员所理解;其三,对企业业绩可以做出准确的评价,经济增加值最大化目标可以对企业各个时段的业绩进行衡量,并给与合理的分析;其四,经济增加值最大化目标可以有效改善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该目标可以促使管理注焦于全局和长远发展,而不只是考虑短期利益,并且可以激励高管人员更加努力改善企业经营状况;其四,鼓励企业在技术上不断创新。由于经济增加值最大化强调长期发展,所以对于企业技术上的创新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为拥有创新技术的企业在竞争中比较有优势,成为行业中佼佼者,技术落后的企业其经营状况一般都比较容易受阻,而经济增加值能够更直观的反映这一情况,因此,迫使高管人员提高企业资本运用能力,保证经济利润的稳定增长。
2、对现代企业财务目标的思考
经济增加值最大化目标虽然有其独有的合理性,相较于企业价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以及股东财富最大化三种观点更加完善,但是经济增加值最大化目标也有其缺陷,需要其他财务目标予以辅助,促进企业健康持久发展。
经济增加值虽然可以有效避免企业只关注短期利益问题,但是经济增加值指标却属于短期财务指标,并且高管人员一般只会关心其在任期之内的经济增加值,股东财富最大化要依赖于未来经济增加值。所以应该在经济增加值最大化目标的基础上,考虑更多的长期财务指标,例如长期盈利能力、长期现金流现值目标,促进企业全面发展。
经济增加值最大化目标的优势是计算出企业的经济利润,更加真实的反映企业的业绩。作为业绩评价指标,经济增加值并不适合作为企业的外部评价指标而更加适用于企业内部业绩评定,并且是利用过去的数据来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经营状况,即经济增加值在业绩评价方面具有片面性。因此,只是利用经济增加值来反映企业的业绩还是不够完善,应该加入之前我们所提及的长期指标作为辅助目标,共同作为现代企业的财务目标。
经济增加值更加偏重于业绩评价,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但是在其他方面的反映却不是很突显,例如企业的流动资金状况、盈利能力以及企业在资本市场的情况等等,如果仅以经济增加值作为目标的话,难免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影响。对于企业的市值来说,影响它的因素很多,不仅仅包括企业的业绩,还包括了国内外经济状况、行业发展情况、资本市场上资金的供给以及企业资金情况等,所以此时企业需要在经济增加值最大化财务目标的基础上加入我们之前所提及的两个辅助目标以及考核股价的指标,这样就能使企业更加全面的发展。
以经济增加值作为主要财务目标的企业,需要调整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以及经营策略,使其为经济增加值最大化这一财务目标服务,保证经济增加值的增长是企业最重要的财务目标,在这一主要财务目标下,企业的各个部门以及所有员工都应该参与其中,为这一目标而努力。而围绕经济增加值最大化目标,企业还需要其他的辅助目标促使企业蒸蒸日上,这些辅助目标可以是长期盈利能力、长期现金流量现值以及股票价格等目标。
三、结束语
经济增加值最大化目标可以兼顾股东财富最大化以及利润最大化目标,并且经济增加值更容易被管理者所理解,选择经济增加值作为财务目标可以有效激励员工、改善经营状况,促使企业将资源融入到财富创造中。考虑到经济增加值的局限性,所以需要引入其他财务目标加以完善,为企业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曹景军,金式容.经济增加值(EVA)先天不足的改进――从企业成长的角度谈经济增加值(EVA).经济师,2006
关键字:财务目标 最大化 利益相关者 社会
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历程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有巨大的差别,与之相应的,我国的财务管理理论研究与西方的财务理论研究也有巨大差别,进而,财务目标理论的发展也有很大不同。
1.西方企业财务目标的发展
由于西方企业财务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同时,财务活动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也在不断变化。与之相应的,西方企业财务目标理论也在不断地演化。分别经历利润最大化,现值最大化,资本成本最小化,每股收益最大化,公司财富最大化等几个大阶段。
2.我国财务目标理论发展评述
2.1 在计划经济时代下
社会总产值最大化目标曾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目标。由于这种目标人为地割裂了投入与产出、收益与资本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既没有独立的利益,又没有内在的自我激励机制和外在的约束机制,责、权、利相互脱节,造成该目标存在如下致命缺点:只讲产值,不讲效益;只讲数量,不讲质量;只抓生产,不抓销售;只重投入,不讲更改。
2.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在总结财务实践工作经验,借鉴西方先进财务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我国学者在财务目标理论的研究上取得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
2.2.1 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目标
王化成教授1991年提出了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财务目标,该目标改变了过去计划经济时代产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目标的一些体制上弊病,初步建立起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财务目标,对于引导企业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具有积极意义。但是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作为财务目标缺乏对财务目标清晰明确的表述,也容易产生与利润最大化类似的问题,忽视企业长期发展,忽视风险,时间价值等因素的考虑。
2.2.2 以利润最大化为企业财务管理总目标
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初期,企业投资主体单一,利益关系简单,在企业规模不变的前提下,实现利润最大化无疑是当时企业财务管理的总目标。它比较容易被大家接受,也便于和现行的财务会计报表系统接轨。然而,在现代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与利益结构复杂化的情况下,企业规模处在不断变化之中的,如果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则会出现以下一些偏差。
2.2.3 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财务管理总目标
这是目前学术界普遍接受的观点,它是通过企业的合理经营,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在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的情况下,企业的总价值达到最大化,进而使股东财富达到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不同于利润最大化目标,前者只是体现了企业对价值增值的追求,后者则不仅反映了企业对价值增值的追求,还蕴涵了企业对降低财务风险与满足长远发展的要求。因此,与利润最大化目标相比,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无疑更具全面性与综合性。但也应该看到,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仅适用于上市公司,而不适用于非上市企业。即便是上市公司,该目标也存在以下缺陷:股东财富的计量标准是公司股票的市价,股票价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并非都是公司所能控制的,把不可控因素引入理财目标是不合理的。财务管理环境对其目标模式有重大影响。中国的证券市场远远不象美国的证券市场那样发达,根据有关理论,只有在证券市场达到半强式有效的状况下,才能采用股东财富最大化这一目标。有关的实证研究表明,目前中国的证券市场刚刚达到弱式有效市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股票价格和企业的业绩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股票市场上投机过度。因此上市公司的企业价值完全体现在股票市值上并以此作为理财目标,不能真实反映财务业绩评价的客观性,因此无法采用股东财富最大化财务目标。
2.2.4 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的目标
所谓企业价值就是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取决于企业潜在和未来的获利能力。企业价值最大化充分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风险价值和通货膨胀价值对企业资产的影响,克服了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因此,有学者认为该观点体现了对经济效益的深层认识,“它是现代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荆新、王化成、刘俊彦,1998)。还有学者认为“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导致企业所有者与其他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企业是所有者的企业,其财富最终都归其所有者所有,所以“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直接反映了企业所有者的利益,是企业所有者所希望实现的利益目标。这可能与其他利益主体如债权人、经理人员、内部职工、社会公众等所希望的利益目标发生矛盾。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多边契约关系的总和:股东、债权人、经理阶层、一般员工等对企业的发展而言缺一不可,各方面都有自身的利益,共同参与构成企业的利益制衡机制。从这方面讲,只强调一方利益忽视或损害另一方利益是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2)。
3.最近有关财务目标的新观点
企业在谋求自身的经营效益的过程中,必须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 正确处理提高经济效益和履行社会责任的关系。企业要保证产品质量, 搞好售后服务, 不能以不正当手段追求企业的利润要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保护生态平衡, 合理使用资源, 不能以破坏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 谋求企业的效益此外, 企业承担一定的社会义务, 出资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支持社区的文化教育事业和福利慈善事业, 也是应该的。提高经济效益和履行社会责任, 两者既有统一的一面, 又有矛盾的一面。企业管理当局, 必须从大局出发, 在各种法律、法规的约束下追求自身的经济效益, 追求权益资本最大限度地增值。但是从另一方面看, 除了法律法规规定的项目以外, 对一些单位提出的形形的摊派, 则当依法拒绝。这就是说, 企业可以而且应当以合法的手段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王庆成提出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新见解,他认为我国企业现阶段理财目标的较好选择, 应该是在提高经济效益的总思路下, 以履行社会责任为前提, 谋求权益资本利润率的满意值亦可简称为权益资本利润率最大化。当然这一表述并不是十全十美的。我们所期望的是要探求出在目前条件下既切实可行又能发挥应有作用的理财目标(3)。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理论,陆庆平从债权人的利益保障、员工权益保障、政府公共收益保障等方面来考察企业的绩效,从而建立了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导向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
4.结语
现代企业作为多边利益主体实现共同利益的契约结合体,在其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既要确保企业自身利益的实现,又不至于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只有当所有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得到保证并不断增长时,企业经营才是公平的和有效率的,才能达到“广义的帕累托最优”。因此企业的财务目标可以这样定位:既考虑出资人利益,又兼顾其它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和企业的社会责任;既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又体现可持续发展财务的特征。这个财务目标的实质是企业所有利益相关者权益最大化。也就是说,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是否有效地达到均衡。这不仅使企业的经济性目标和社会性目标得以有机结合,保证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