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接触网施工总结

接触网施工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接触网施工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接触网施工总结

接触网施工总结范文第1篇

一、科学育儿点滴做起

1、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婴幼儿时期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最佳时期,这是根本的教育。”我们也坚信这一点,所以在本学期的小班生活中我们班上四位老师配合默契、目标一致地想办法加强孩子们的常规训练,主要表现在:幼儿的进餐、入厕、喝水及和同伴友好相处这几方面,通过有趣的故事、奖励等多种方式努力减少孩子在这过程中的枯燥感。我们随时引导幼儿注意观察身边危险的地方,并讲解正确的户外活动方式,让幼儿先寻找那些地方可能发生危险,应该怎样玩?经过本学期的培养,每个孩子在常规方面都有很大提高,在和同伴的交往方面尤为突出,可以说好的习惯正在一点一点地养成,这也为升入中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让幼儿生活在整洁、舒适的环境中

幼儿园的环境对孩子来说有隐性教育的作用,我们如果想要让幼儿生活在一个整洁、舒适的环境中,就要多加强消毒与卫生管理。本学期在园领导的检查和督促下我们老师爱干净、爱劳动了,我们会继续努力持续发展。

我们的保健医齐老师每天对孩子们的晨检给我们也树立了榜样,本学期在方老师的合理分工下我们班卫生保健工作一向较为细致。每位老师每天都会细心、耐心的做好各项记录。如:晨检时注意观察幼儿脸色,幼儿有不舒服现象及时通知家长,因小班幼儿还不能及时的表达需要,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幼儿状态、表情及时了解她的要求等。

3、开展多项活动培养幼儿的全面发展

本学期孩子们是在非富多彩的活动中快乐成长的:为了让更多的孩子爱读书、想读书、会读书,我们开展了“分享小书吧”。活动中每个孩子学会了阅读和分享,而后班上阅读的区域活动也备受孩子们喜欢;班上组织的“播报栏目”更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良好的语言环境,同时孩子们对幼儿园的食谱、每天的天气及自己的小故事有了一定的了解;“种花生”的活动开展让幼儿有机会亲近大自然,懂得农民伯伯辛苦劳动粮食来之不易的道理,在活动中每个孩子亲手种植,经过4个月的精心栽培,现在我们班的花生生长的最旺盛,孩子们都非常开心;端午节教师和幼儿一起制作五彩丝带,做好戴在手腕上、脚腕上,不仅发展了幼儿的动手能力,感受节日的快乐气氛,更让我们有一个美好的祝愿;最后小班的弟弟妹妹制作的“花儿朵朵开”为即将毕业的哥哥姐姐佩戴时,那种场景真的很感动,更有一种家的感觉。

二、聚力成长专业立身

1、专业立身从平时做起

这学期对我来说是充实而收获着。园里组织的各项业务学习及活动,可以说我们每个老师都从中成长了很多。每周的教案、随笔、钢笔字、简笔画的练习无形中推动了质量的提高,尤其是我的钢笔字有很大改进;模拟讲课的开展不仅锻炼了我的心理素质更让我从其他老师身上学到了不同与创新的教学思维;键盘是我的弱项,平时我也不太喜欢弹琴,但是两周一次的考试帮我慢慢的形成了习惯---我要练琴。

2、音乐引领我们成长

其实这学期我收获最多的就是音乐。3月份的南京学习让我初识音乐的魅力及对幼儿的影响,从那时我就踏上了与音乐共舞的舞台。感谢园领导给予我学习的机会,能够成为宫老师音乐团队教研的一名学员。让小兔捉迷藏的音乐游戏在一次次教研中不断改进完善,同时让我对小班音乐游戏的实施与运用有了实践性的经验。

音乐与游戏一样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我们也因此把音乐运用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来园点名、温馨喝水、餐后活动、区角等环节,效果真的很不错!这样老师不但少说教而且有助于孩子们的成长,让音乐引领我们的梦想前进吧。

三、真诚相待 家园共育

在幼儿教育中,家庭教育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个好的班级离不开老师们的密切配合,更离不开家长们的大力支持。为此,我们把家园配合工作作为重点来抓。通过家访、家园联系册、电话等方式,让家长们了解幼儿在园的情况。在早晚接待中,及时与家长沟通幼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与家长沟通。创建家园QQ群,把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及时解答,得到了家长的好评。

接触网施工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接触网;合理性;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铁路运能的不断增加以及列车速度的不断提升,铁路进行了六次大提速,主要进行了区间的线路曲线半径改造和站场内的到发线加长以及更换道岔工程,以满足重载列车运行要求,接触网配合改造施工显得十分重要。接触网是高速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的重要设备,接触网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是影响其运行状态的重要因素。对于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来说,标准速度下的接触网施工标准与技术已不再适用,必须加以改进或采用新技术。对于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来说,标准速度下的接触网施工标准与技术必须加以改进或采用新技术,才能保证高速铁路接触网的安全可靠和经济高效运行,针对不同形式的铁路系统找出其施工难点和重点,深入研究掌握其施工关键技术。

1 接触网与线路的关系

要解决接触网工程与路基工程配合问题:①问题是接触网工程待路基沉降量达到一定要求再介入。②解决铺架的轨顶标高与线路中心平顺性变化的问题。根据《铁路客运专线施工技术》的基本标准要求,针对接触网与线路的关系中,从基础与支柱、支柱与悬挂装配等分析接触网在高速铁路施工的方法。

接触悬挂系统中,支持装置的结构形式、零部件的形式、性能和质量直接影响到受流的好坏,对提高接触网的安全可靠至关重要,虽然目前我国零部件已有了较大发展,一些常用零件基本形成了标准化、系列化,并了接触网零件标准及通用技术条件,但对于高速电气化铁路,有些零件并不适用,有应力集中点。比如曲线半径较小处定位线夹处、线岔、电连接和装配结构等原因,按目前我国广泛采用的接触悬挂装配形式,每公里就有170~210 处可能出现的硬点或应力集中点。如何减轻硬点处的冲击力,避免打弓是我们在施工环节上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并消除应力集中点。

线岔调整不好或受电弓抬高量过大,很容易引起钻弓事故,而线岔处安装调整又是一个技术难度较大的施工项目,受动态环境影响大,与受电弓端部相切的接触悬挂装置就是一处分支侧面隐患冲击点。因此,国外许多高速线上普遍采用无交叉线岔,有的是线岔装置,有的是“增设名为引导接触悬挂第三条接触悬挂”。不论受电弓从正线到渡线,从渡线到正线,引导接触悬挂的导线都起到一种过渡作用,使接触悬挂增加了弹性,平稳受流良好,但安装调整比较麻烦。

2 整体吊弦技术

在目前的高速铁路接触网中,因机械强度高、耐腐蚀性能耗、使用寿命长、施工方便等原因,铜合金绞线制成的整体吊弦逐步替代了传统的环节吊弦。整体吊弦有压接式和螺栓可调式两种类型。只有准确计算出整体吊弦的长度,才能使整体吊弦的预制安装一次成功。

2.1 技术特点

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吊弦一般采用了不可调载流,它两端作永久固定,加工一次成型,一次安装到位,不可调整,故在悬挂弹性和受流方面都体现出了更好的优越性,突出了接触网设备“高可靠,少维修”的技术要求。整体吊弦施工技术及工艺要求严格:

(1)对原始数据的采集精度要求高,必须采用精密仪器进行原始数据检测;

(2)对整体吊弦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要求高,必须有计算机进行计算;

(3)对整体吊弦的制作精度要求高,必须进行工厂化精加工。

2.2 施工方法

整体吊弦的施工方法主要是:采用激光测距仪、经纬仪等进行原始数据的精确采集:建立数据库,编制专用计算程序:输入原始数据与计算条件,经计算机分析计算后打印实际所需的计算结果:根据结果进行工厂化精加工,误差为±1.5mm,并对预配结果进行复核、编序、包装等:用安装作业车进行现场安装,并对安装结果进行检测以确保达标。

3 接触网施工技术

3.1 树立系统、动态、变化的观念

从接触网施工角度来看,对接触网方面考虑的多,受电弓方面考虑的少:静态因素考虑的多动态因素考虑的少:不变因素考虑的多,变化的因素考虑的少。而高速接触网则相应把接触网―――受电弓当成一个系统,统一研究其工序、工艺和方法,对于接触网负荷不仅考虑静态负荷,还要考虑动态负荷,甚至是空气动力学。弓网关系是高速电气化铁路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它是衡量高速接触悬挂装置的重要质量标准,接触网受流质量可由:离线接率,触线的平均抬升值,受电弓最大垂直振幅,平均接触压力,接触压力不均匀系数,接触网动弹性的平均值,接触网动弹性差异系数表述。

其中包括静态和动态综合指标,受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高速行车的安全,因为在高速作用下,受电弓与接触导线均产生较大振动,导致接触导线动抬升量变化加剧。迫使受电弓滑板不能很好追随接触导线的振动轨迹,从而造成离线,产生火花和有害电弧,这将对导线产生干扰,使接触导线和受电弓滑板磨耗加剧。而减少离线率,提高受流质量,从工程施工角度看,取决于接触网悬挂系统的性能,其系统在工序、工艺、方法上应能保证提高速度与增加列车密度的需要,同时还应考虑减少维修工作,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等因素。对于高速运行时,由于谐振造成的离线现象,除了在设计加大导线张力之外,施工时在接触导线上留有一定弛度,使其弹性分布均匀,抵消跨中较大的动抬升量,减小接触压力不均匀系数,从而达到提高接触网的稳定性,改善受流质量的目的。对于接触网系统旌工中,常规是测量悬挂点处导线高度和拉出值指标来衡量接触网的好坏,但相当于高速电气化接触网工程的系统,需要进行各个施工环节尺寸精度提高来满足接触网静态弹性指标,包括使受电弓激发的接触线周期振动振幅减小,达到弹性均匀,减少离线率。

要保证高速弓网系统的安全可靠和经济运行,除在弓网系统设计时选用高质量、高性能的受电弓和高速运行指标优异的接触网,并保证二者具有良好的匹配外,还必须针对不同形式的高速弓网系统找出接触网在施工过程中的主要技术控制点,并进行广泛、深入细致的研究,掌握其施工的关键技术,确保施工质量,消除因施工对弓网系统造成的附加干扰。

3.2 合理确定全补偿链形悬挂的张力及分配

我国全补偿链形悬挂的张力近十年逐步增大到3t系,增大承力索张力有利于提高接触网的稳定性,提高受流质量,但也造成允许磨耗面积减小。接触网的质量是接触网施工中最重要的因素,它关系到接触网的线型选择,工程造价、使用寿命。因而施工中需要严格控制承力索接触线的锚段长度:正确安装悬吊滑轮和补偿装置;严格控制张力增量,使接触线的张力均匀。

3.3 注意克服接触线死弯、硬点

接触线架设除了使用恒张力架设外,接触线架设后是坚决不允许施工人员踩踏线作业的。对电连接线夹、定位器等大重量零件也应注意减少死弯硬点。对于定位器一方面要满足降低绞接点,另一方面又要有一定的抬升量,用常规的定位器安装坡度是不能满足高速需求的。安装的定位器除应具备一般功能外,还应调整限位抬高量,保证受电弓可靠的通过定位器,降低硬点效应。

3.4 接触网上部安装一次到位

接触网上部安装及接触悬挂安装应保证悬挂装置安装的一次到位、吊弦的安装一次到位,这就需要接触网上部支持装置及整体吊弦采用计算机计算预制,安装宜采用专用的施工机具施工,检测采用较高精度的接触网专用仪器检测,达到上部施工程序化、数据化的要求。

接触网施工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气化铁道; 既有线路改造; 接触网施工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交通运输行业的竞争显得更加激烈。面对民航、高速公路的蓬勃发展,铁道行业只有依靠不断更新的科学技术,加快自主创新的进程,以大幅度提高铁路的行车速度、提升安全便捷的优质服务为途径,来增强铁道运输行业的竞争力。由于我国90年代以前修建的电气化铁路,在很大程度上不具备新型机车提速的条件。为了达到提速要求,采取了对既有电气化铁路线路及其设备进行改造的措施。在线路改造过程中,我们经常遇到线路改移,车站的改(扩)建等问题。然而,在此过程中,接触网配合改造施工显得十分重要。只有接触网密切配合,才能保证铁路运输秩序不受大的影响,线路改移得以顺利实施。近几年来,铁路工程建设全面展开,同时也涉及到许多对既有电气化铁路线路改造工程的施工。因此,很有必要探讨一下:在既有电气化铁路改造工程中,接触网工程对整体工程的影响。

2 线路改造中的接触网施工特点

2.1直接参与线路改造施工的主要单位及任务:

2.1.1线路或工务:承担线路工程。

2.1.2电务:承担通信、信号电缆的铺设及设备的安装工程。

2.1.3水电:承担自闭线、贯通线及低压动力线路、供水管路等方面的工程施工。

2.1.4供电:则承担着接触网配合线路改移工程的施工任务。

以上单位要熟悉各自的改造内容,相互沟通,做好前期的施工准备;相互配合,利用一个或几个共用天窗点(或施工封闭点),以集中会战的方式来,整体完成线路改造工程,确保铁路行车的正常运行。

2.2接触网改移工程施工有以下特点:

2.2.1动手早、结束晚、时间长。在线路改造过程中,接触网支柱往往影响着线路预铺或拔移的施工,而支柱正是接触网悬挂部分的支持体,处理周期长、难度大,用一次或几次会战来完成接触网施工是不可能的。因此,在线路改造工程施工前期,需要对影响线路改造的既有接触网要采取过渡方案(永临结合,包括重新架设接触网、调整接触悬挂),所以需要接触网提前施工,即接触网施工开始要早。接触网与线路改造完成且同时开通,可接触网的过渡工程要在线路改移过程中或改移完毕(线路开通)后才能拆除。虽然对接触网在线路改造过程中或改造完成后拆除了,但依然要对正式的接触悬挂不断监测接触网各项参数并做调整,因此接触网的施工结束最晚,同时持续时间更长。

2.2.2作业时间受运输的制约,施工时间短。其它专业的施工可以在不受行车干扰的情况下提前准备,长时间、大规模的施工,或在投入备用设备的情况下长时间施工,而接触网却是整体性与技术性较强的一种专业,没有备用设备,只能利用“天窗”时间来施工,边维修边开通。因为受接触网供电臂(25~35公里)供电范围的影响,一旦一条供电臂停电时间过长,就会对运输组织产生影响。所以,作业受时间、地点、行车运输等制约,不能“甩开膀子”长时间、大兵团作战。另外,在天窗点内开始真正的线路改移或拔接施工现场,施工单位多,工种繁杂,大家都在抢时间,抢进度,相互干扰特别大。而接触网要以到位的线路为基准点且依赖线路进行高空作业,此时由于线路尚未成形,机械的利用率相当低,只能靠人工进行简单的、个别部位的上部安装、调整,也就是说,接触网施工只能占用整个天窗点后半段时间完成配合线路改移或拔接的工作。所以,时间是相当紧张的。

3 接触网施工的基本步骤

接触网的改移施工基本上可以按以下顺序展开:

3.1施工准备及确定施工方案

3.1.1施工调查与组织交桩。在电气化铁路线路改造工程施工中,接触网专业技术人员只有对既有线路上的所有设备布置及用途情况和新建线路周围的建筑、设施等准确掌握是非常重要的,是整体工程中的一个关键点,它关系到施工方案的制定、线路与接触网两家之间配合及整体的进度。因此,接触网专业技术人员除了必须消化线路方面的有关资料以外,还要组织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的调查,对障碍物及施工干扰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还要请线路施工技术人员现场交桩,并以详细的交桩资料为施工依据,掌握线路走向。对于新建线路,现场交桩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①在现场应共同确认中线基桩(包括交点桩、转点桩、曲线及缓和曲线起、终点桩)每个桩的形状、颜色标记和具置以及每个桩的种类和作用,做好记录并要得到交桩部门的签认。尤其是道岔的中心桩、岔前桩和岔尾桩,要特别注意道岔的类型和序号,曲线的有关参数等,以便计算曲线的正矢和确定道岔定位柱的位置。②共同确认线路曲线参数:包括曲线编号、起止里程、偏角、曲线长度、切线长度、圆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③共同复核坡度,包括转折点里程、标高、坡度(上、平、下)及坡度距离、竖曲线长度等内容。④在现场共同确认水准点并复核水准点标高,包括基点编号、位置、特征等。

3.1.2认真审阅施工设计图纸,吃透设计精神。对设计图纸要仔细阅读,掌握主体工程及施工方案,以及可能影响到接触网工程的关键地点、环节。对原设计的不足,特别是对设计提出的过渡方案,如果对施工有较大的难度或对今后运营不利的方面,及时及早向有关部门反映,以求尽早解决。

3.1.3接触网定测。根据施工调查、交桩及设计资料,接触网要及时组织初、定测,确定接触网支柱的位置。一般是以道岔处接触网线岔标准定位位置处为起测点。无道岔时以最近的不用迁移的支柱中心为起测点,进行纵向和横向测量。道岔柱标准定位位置的确定方法为:

3.1.3.1单开道岔:沿道岔中心桩、岔尖桩的直线方向,从道岔中心处量起,其中9号道岔为4.35米(用导距计算公式反算得出)、12号道岔为5.72米、18号道岔为8.7米,即为道岔柱的纵向中心位置。其横向位置依据设计侧面限界来定支柱位置,(如在道岔的侧股侧,要考虑曲股与直股间距600mm)。

3.1.3.2交叉渡线:用单开道岔的方法,确定两端的四组道岔就可以了。

3.1.3.3复式交分道岔:以道岔中心桩和需立的 支柱侧那股道的岔尖桩为直线,从道岔中心桩量起,距中心桩1.5米即为其纵向中心位置。 横向位置依据设计侧面限界值来定。

曲线区段支柱位置的确定:依设计图纸,按跨距量取支柱的纵向位置,其横向位置的确定方法为:以支柱所在处相邻两个线路中心桩所决定的直线为起点,读取实际侧面限界即可确定横向中心位置(实际侧面限界值的测量方法是:设计侧面限界与该处曲线的正矢,在曲外时相加,在曲内时相减。正矢值可以计算也可以从曲线表中查得。)。支柱位置确定后,要在固定物上(一般在轨腰上)做好清晰不易掉的标志,作为开挖基坑的依据。

3.2 确定并优化过渡工程施工方案

对于过渡工程的施工方案,我们应以 “安全、省工、省时、省力、省料”为原则,永临结合,根据现场实际和线路改移的总体部署要求来制定并优化过渡工程的施工方案。毫无疑问,这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一般来说,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作量、减少材料的消耗、便于施工是我们要达到的目的,像组立支柱、架线是接触网施工中价值高、工作量大的项目,因而应尽量减少过渡性的架线和组立支柱,尽量利用永久性工程或既有的支柱、线网来实现过渡。对于较大或较复杂的工程,可能还要分多次进行过渡才能完成。 还必须指出的是,在过渡方案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不能以降低安全系数为代价,不能因为过渡的时间短而降低质量标准,因为在过渡期间施工人员活动频繁,施工负荷很大,再加上接触网没有进入稳定期、可靠性不高,还有接触网依存的路基也没有进入稳定期,因而应该提高过渡工程的工程质量和标准,特别是在接触网基础工程施工中,不能有丝毫的大意,不然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

3.3过渡工程施工

支柱影响线路改移或拔接施工是最经常遇到的问题。因此,在施工前,接触网与线路施工单位双方到现场共同确认影响的范围,通过协调组(建设单位),定出解决方案实施,过渡方案要依据确保设备及行车安全、便于施工和经济的原则来确定,它具有决定接触网与线路同步开通运行的重要作用。有了过渡方案后,再依据线路、电务、供电联合要点的时间来制定接触网的整体施工方案,分步进行施工。

3.4正式工程施工

虽然,在过渡工程施工中对接触网的工艺、美观没有过多的要求,但是,在正式工程施工中我们必须重视,特别要注意的是正式工程的材料和在过渡时的作用不同,由此引来的标准不同。材料的规格型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所有的零部件安装位置、工艺必须达到设计规定,符合验收标准,尽量满足路局及设备管理单位的要求,真正做到外美内实。

4 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

4.1与其他施工单位的协调配合问题

参加线路改造施工的单位多,容易产生相互干扰的现象。接触网施工一般情况下,易与线路施工或养护、通信或信号施工及养护等单位发生矛盾。如相互挤占施工场地、施工车辆及机械进不去等,甚至发生停工、延点现象。另外,还存在交桩不及时、不完全、不彻底,造成接触网支柱影响线路拔移或拔接,甚至在线路开通时支柱侵限等问题,形成扯皮。

4.2材料供给问题

工程施工中的工具、材料的供给很重要,没有及时充足的后勤供应,就不能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特别是过渡工程,常需要一些特殊的或自加工的材料,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容易出现问题。

4.3解决问题的对策

解决以上问题应首先成立一个有权威的施工协调组,负责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有各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协调会议,听取各施工单位的施工准备情况及相互影响的情况,从而制定解决方案,拿出处理措施,并监督执行。其次,接触网施工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4.3.1接触网停电难

因为接触网施工对运输影响较大,所以一方面要做好施工计划、组织好人力、物力、财力,能不占用天窗点的施工项目,提前安排,在点外全部完成,必须要占用天窗点的施工项目,尽可能采用带电作业、改变供电方式或设置临时小无电区过渡施工等方法来减少占用天窗点的次数,尽量减少对运输的影响;另一方面要积极与施工协调组、供电调度联系,合理安排天窗点,以便开展作业。

4.3.2接触网施工误差

交桩是接触网施工误差大的主要原因,这除了正式交桩外,接触网技术人员还要对线路部门的业务多加学习、理解外,并在现场实际施工中要积极主动与线路施工单位联系,双方共同确认线路的改造情况,特别是改造中线路的过渡情况,仔细核对各种施工桩的位置、形状,并要求线路施工部门“桩子”尽可能保留较长的时间,以便有足够的时间审定过渡方案、核定接触网各支柱基坑的位置。

4.3.3工务部门道床、路基及电务的电缆或光缆保护问题

接触网开挖基坑时应积极与有关单位联系,签订必要的施工安全协议,同时由电力、电务、通信部门提供准确的地下隐蔽设施的具置及埋设深度,并有明显标记,以便确保施工及设备安全。

接触网施工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施工;接触网;站改

中图分类号:C35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年来,为满足铁路运能不断增长和社会需求的不断提高,原有的铁路单线或复线,由于曲线半径过小或坡度过大已不能满足铁路高速、大吨位牵引的需要,主要干线逐渐由单线改建为双线(二线),去掉了原来的小半径曲线,坡度过大的区段抬升路基或道床减少坡度,或者另打隧道双线绕行,车速由原来的60公里/小时提高到100~200公里/小时,个别线路甚至达到250~350公里/小时。围绕既有单线增建为复线或部分区段单线或双线(二线)绕行施工。对于线路施工而言,可将其它区段施工完毕后,将拢口(即新旧线路对接处)拨接即可达到行车条件,而接触网施工,要保证受电弓的顺利通过,又要满足供电的可靠性,接触线锚段长度普遍在1100~1600m之间,新旧铁路交界处接触网跨过既有行车线和新建工程线。

一、需要重视的主要事项

(一)编制详细的作业计划:方案编制前,各专业要充分探讨其可行性。站改施工,各专业的配合是以线路施工为基础进行的,因此,所有施工计划的编制要紧紧围绕线路计划进行,首先要清楚特定时间拆除哪些股道、更换哪些道岔、开通哪些线路,从而确定接触网要拆除哪些影响线路施工的支柱或基础,完成哪些网上工作量,能提前做好的,要尽早安排。

(二)熟悉现场,细化施工任务。将每日的施工内容细化到每一个作业组,使用的工具、材料决不能有疏漏,关键环节要明确交代,关键部位要有可靠的安全措施。安排能够胜任人员完成任务。

(三)强化现场盯岗与协调。站改时,作业点多,任务量的大小难易有差异,熟练的施工人员相对缺乏,安排有经验、责任心强的盯岗人员把关,显得尤为重要。既有电气化铁路站改时,线路与接触网同点作业,既要保证自己任务按点完成,而且要协调好各自的作业时间,确保每一个专业的任务完成。

(四)严格执行分时作业计划。任何大型的工程,都是靠每一个工序的完成来保证的,将各工序的完成时间严格划分,增强施工人员 的时间观念。每一个工序按时完成了,一个封闭点的工程也就完成了。

(五)充分利用封闭点施工,也可以创造条件形成无电区全天候施工。如果施工的站线、区间绕行线路施工周期较长,线路施工完毕后留给接触网几个封闭点架线、调整,接触网可以按正常顺序施工,如果根据现场特点或创造条件形成无电区,则可在部分区段全天候施工。

(六)采取必要的过渡工程。施工阶段,由于位置和空间的局限,过渡工程在一定时间内起着保证受电弓正常通过的作用,过渡工程以简便、实用、安全为前提。新旧线导高不同的区段,更换支持装置也要考虑导高的降坡过渡,满足不同行车速度对接触网的坡度要求,特别是线岔及区间新旧交接口尤为关键。

二、问题及对策

(一)接触线硬弯增加,造成接触线磨耗加速。站改的线路,普遍改变原来的位置,有的是与新铺的线路对接,线路铺通之前,架线车无法进入,尤其是区间拢口附近不能有临时道岔,架线车无法做到从既有线进入工程线架设接触线,只能利用人工架线或邻近线路架线车架线。这种施工方式由于张力小或者无张力,导致接触线硬弯增加。对策:在拢口附近增加悬挂点或投入较多的人力,将接触线的硬弯减 小到最低限度。

(二)各专业间干扰大。站改及拢口拨接时,线路施工人员密集,接触网工作量大,地面和网上同时作业难度大,互相干扰,安全隐患增加,按点开通困难。对策:主管部门协调好各专业的分时完成工作量,接触网施工人员充分熟悉现场,优化施工方法,备足料具,抢时间抢进度。

(三)编制方案时各专业之间的配合问题。二线施工时,有接触网对线路的影响,也有线路对接触网的影响,编制方案前应充分了解现场情况,准确交桩,及时沟通信息,提前作好过渡及拆迁工作,减少对封闭点的过度占用和浪费。主管部门应充分考虑各专业的特点,线路施工方案应考虑接触网施工的可行性,接触网施工也要考虑对线路是否有影响,拆除、过渡的工作要及时沟通,尽早安排。

(四)成本增大。短时间内完成比较大的工作量,需要调动、投入大量人力和机械,点内施工完毕后从事其它工作,在交通、调配、料具准备上困难较大,造成人工、机械使用率降低,浪费严重。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施工方案的优化及管理科学两方面是工程项目成败的焦点。既有电气化线路接触网改造施工,精心安排合理的封闭点和工期,编制切合实际的施工方案,精心施工,管理科学,才能保证利用有限的投资完成更多的工作量,给运营维修和运输安全提供保证,使施工成本做到有序可控。

一是建立健全施工组织机构,树立新的管理理念。针对接触网改扩建工程需大量协调工作的特点,建立了处、段、工程队三级管理网络,从施工组织上进行层层分解。确定以质量为中心作为整个工程的管理理念,牢固树立“用户至上”的思想。在工程质量上,将每个车站或区间的质量目标进行分解,通过分项工程优良来保证分部工程的优良,通过分部工程优良来保证单位工程优良,应用系统工程原理提供的管理方法控制质量,从而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

二是应用网络技术,实施施工程控。1.应用网络技术,科学制定施工计划。接触网改扩建,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程,线路、机务、工务、电务、供电、电化等各专业、各施工单位总是在同一地段交叉施工,相互干扰,各专业施工又受行车或停电天窗点的限制等等,每一项目施工都要全方位考虑才行。为使各种多变信息有机地结合,搞好施工过程中的计划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这就需要及时准确 地收集、整理、贮存和检索各类信息,反映现场实际状况。2.利用网络计划安排施工进度。既有线改造是在不中断行车情况下,多专业同时施工,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实现有效控制,合理地安排施工进度,总体把握施工项目,使施工得以顺利进行。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把复杂的施工内容合理有效的组织起来,并能迅速反映不断变化的现场情况,及时调整和修定。

三是建立施工工艺、施工工法体系,填补行业标准。接触网改造主要在与承力索和接触线直接相连的一些项目上,因此,工程技术人员通过多次分析总结,最终概括为对支柱装置改造、软横跨改造、下锚补偿改造、接触悬挂更换等项目进行研究,同时对停电施工程序也一并研究,其它项目如:基础浇制、支柱安装、拉线安装、设备安装等,由于可采用新建接触网施工工艺,可以推广使用。接触网改扩建是指对既有电气化铁路运营的接触网进行改造、扩容等施工。

参考文献

[1]于万聚.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12).

[2]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译.电气化铁道接触网.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3(11).

[3]电气化铁道施工手册.接触网.中国铁道出版社:1987(7).

[4]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电气化铁道.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04-01.

[5]技规.中国铁道.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01).

[6]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电气化铁道.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01-01.

接触网施工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接触网硬点;弓网关系;危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TM922.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接触网是电气化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电气化铁道的发展和列车运行速度的不断提高,铁路弓网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而接触网硬点一直是设备管理单位较为棘手的问题。硬点的存在容易造成受电弓和接触线的机械损伤和电弧烧伤,加速接触导线和受电弓局部磨耗,危害导线和受电弓正常使用寿命,严重时可能诱发弓网故障,影响运输安全。改善接触网的质量,营造良好的弓网环境,是电力机车高速行驶的前提,对硬点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防治,是保证良好的弓网关系的重要手段。据此对接触线硬点的产生原因及防治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二、接触网硬点的危害

接触网硬点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接触网机械伤害

机械伤害是指造成受电弓和接触导线之间发生的水平和垂直方向撞击,加大接触导线和受电弓局部机械磨耗。长期运行,会造成接触网断线和受电弓折断,引发弓网事故。

2、接触网电弧伤害

通常我们说硬点对弓网的伤害,主要是硬点引起的弓网离线和离线瞬间产生的高温电弧,它对接触网、受电弓有很大的危害。接触网硬点是造成机车受电弓离线的重要原因之一,机车受电弓离线对机车牵引电机、电器、受电弓、接触网、牵引变压器及供电系统都有危害。由于导线上硬点的存在,冲击加速度 目前检测硬点大小的参数数值较小时造成弓网之间接触不良,冲击加速度数值较大时就会造成离线,离线产生高温的电弧,到一定程度时会对接触网、受电弓产生机械破坏。对受电弓的伤害主要表现在对弓头的点蚀、汽化。对接触导线的伤害除了对接触导线的点蚀、汽化以外,就是对导线的高温退火。

3、离线时产生的冲击电流和瞬时过高压、高次谐波等,容易损坏机车牵引电机、牵引变压器及牵引供电系统。

三、探讨接触网硬点产生的原因

1、设计原因:由于绝缘锚段关节处和分相绝缘锚段关节采用的特型定位器,定位器重量较重且集中,引起定位处的弹性降低;元件式分相、分段接头处,电连接线夹处,隔离开关、避雷器及上网的电连接重量较重且集中,从而引起受电弓的接触力突变,造成较大冲击硬点。

2、材质原因:采用合金接触导线晶粒不均匀,导线内部存在应力,在张力作用下形成波浪弯,接触导线在制造或缠盘过程中形成硬点。

3、施工原因:接触导线在放线过程中没有采用恒张力或采用较小张力放线、没有按照施工工艺放线形成硬点;张力放线施工方法。由于缺乏必要的张力标准理论数值指导 ,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从而加大了接触线架设的张力不均匀度,特别是在起锚和落锚时,需要重新紧线、松线,更是加剧了这一状况,极易使接触线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扭曲、硬弯,形成硬点。

4、供电原因:接触网定位线夹、吊弦线夹、电连接线夹、接头线夹、中心锚结线夹偏斜;定位坡度偏大(偏小)处所,定位器止钉间隙不标准,弹性较差(无法正常抬高);局部导线坡度变化大(跨线桥、隧道口等处所接触导线高度变化剧烈引起接触线坡度较大),定位点间、吊弦点间高差超标,吊弦受力不均匀或某一吊弦受力较大,形成硬点。

5、其他原因:工务线路路基(特别是桥头处、隧道口处、路堑和路堤连接处、钢轨接头处、道床翻浆处、三角坑处)以及抬拨道引起接触网参数变化,线路晃车造成检测出硬点。

四、接触网硬点排查的方法与步骤

1、根据检测车提供的硬点数据,现场确定硬点所在的位置范围,即按照检测车测出硬点的公里标前后查找。

2、采用步行巡视的方法,观看重点区段(硬点)接触网与电力机车的弓网动态配合情况,最少观察三趟电力机车通过,发现拉弧处所做好记录,与检测数据进行对比性和重合性分析,进一步确定硬点的相对准确位置。

3、静态测量:利用接触网激光参数测量仪测量第2步确定的硬点的相对准确位置一跨内各吊弦点、定位点、线夹集中载荷处(含锚段关节、线岔过渡点)接触线的导高;如步行巡视未确定硬点的相对准确位置,则需按第1步规定的范围进行测量。

4、数据分析:记录各被测量点的接触线导高数据,计算出相邻定位点、吊弦点的接触线高差。对数据进行认真分析,找出硬点的准确位置,为下一步的调整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

5、网上观察:利用天窗时间,在作业车平台上观察硬点范围内接触线是否有明显硬弯或障碍点,导线是否扭面;利用检测工具(游标卡尺、水平仪)测量定位器限位间隙、导线的磨耗、导线平直度等。

五、接触网硬点的防治措施

从接触网弓网关系和运行实际看,彻底消除硬点难度很大,现只能尽可能的减少,接触网硬点的防治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改进和优化接触网结构和形式,是从源头上减少和控制接触悬挂结构本身产生硬点的根本措施。设计部门应对目前所采用的接触网结构和形式进行分析 ,对接触网系统中硬点多发、易发部位采取针对性措施。比如尽量避免导线坡度变化,合理选择接触网零部件,减轻附加在接触导线质量,增加接触悬挂弹性均匀度,改善接触悬挂特性,最大限度减少接触网结构本身产生的硬点。

2、提高接触导线质量,合理选择能够提高接触悬挂稳定性、张力和减小接触悬挂重量的接触导线。并通过减轻接触线上的集中重量,采用塑料、玻璃钢或轻型铝镁合金代替铜、钢及铸铁等零件。

3、提高施工检修质量,在施工检修过程中应严格按照200km/h 检修工艺及相关标准进行施工维修。现有接触网硬点的整治办法:

(1)、锚段关节:中心柱与转换柱间接触线从工作支向非工作支过渡,接触线应呈抛物线布置。四跨、七跨、八跨式锚段关节等高点接触线高度不应低于相邻吊弦点,允许高于相邻吊弦点0~10mm;三跨、五跨式锚段关节过渡跨距接触线应按抛物线法调整。

(2)、中心锚结:中心锚结处的接触线高度不低于相邻吊弦点,允许高于相邻吊弦点0~10mm,若中心锚结绳其中一根不受力,应调整至2根中心锚结绳受力均匀。

(3)、线岔:交叉点处的接触线高度同四跨、七跨、八跨式锚段关节;始触点处的侧线或非支抬高符合设计规定。

(4)、电连接:电连接处接触线高度不应低于相邻吊弦点,允许高于相邻吊弦点0~10mm。对新安装的接触线电连接线夹必须移位至定位点处第一根吊弦100mm处;对其他处所电连接线夹移位至相邻最近吊弦点处100mm位置,对不能进行吊弦位移的应移设电连接或加装受力吊弦。

4、提高线路的质量,加强与工务部门联系,减少线路原因对弓网间接触压力的影响。

六、结语

随着铁路速度不断提高,对接触网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从接触线材质、接触网施工及检修等各个环节降低产生各类硬点的可能性。为保证接触网安全可靠运行,只有在日常检查和维护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摸索规律,才能逐步提高接触网的运行管理水平,适应新形式下铁路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吉鹏霄.接触网[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相关期刊更多

西铁科技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

电气化铁道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