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后现代主义建筑

后现代主义建筑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后现代主义建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后现代主义建筑

后现代主义建筑范文第1篇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建筑特征;思想精髓

中图分类号:J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2-0200-01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从最原始的审美风格不断向前发展着,当一种风格适合了大多数人的审美要求,它必然照就人们形成新的审美情趣,于是这个世界上又诞生了一个新的审美标准――后现代主义。

一、后现代主义概念

真正的建筑美学新风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酝酿并于六、七十年代开始劲吹的、经过“二战”结束后的头几年的探索,到现代主义后期,无论是建筑实践还是建筑理论,都在酝酿着对原有审美理想和审美标准的超越“这种超越最典划的实例便是”1955年落成的由勒・柯布西耶设计创作的朗香教堂门这与他的二十年代《走向新建筑》的理论主张迥异其趣,甚至背道而驰正如吴焕加教授所指出的,“勒・柯布西耶二战之后建筑风格上的变化正是表现了一种新的美学观念,新的艺术价值观。概括地说,可以认为勒氏从当年的崇尚机器美学转而赞赏手工劳作之美;从显示现代化派头转而追求古风和原始情调;从主张清晰表达转而爱好浑沌模糊,从理性主导转向非理性主导这些显然是十分重大的风格变化、美学观念的变化和艺术价值观的变化”。

二、后现代主义的建筑特征

对于什么是后现代主义,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特征,人们并无一致的理解。美国建筑师斯特恩提出后现代主义建筑有三个特征:采用装饰;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与现有环境融合。

1976年,在美国俄亥俄州建成的奥柏林学院爱伦美术馆扩建部分与旧馆相连,墙面的颜色、图案与原有建筑有所呼应。在一处转角上,孤立地安置着一根木制的 、变了形的爱奥尼式柱子,短粗矮胖,滑稽可笑,得到一个绰号叫“米老鼠爱奥尼”。这一处理体现着文丘里提倡的手法:它是一个片段、一种装饰、一个象征,也是“通过非传统的方式组合传统部件”的例子。

三、后现代主义的理论观点

当代西方建筑审美的变异,受到信息社会极其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特别是在商业高度发达、竞争极为激烈的商品化社会,企业要立于不败之地,不仅要努力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同时还要挖空心思使产品造型独特,以刺激人们的购买欲。这不仅导致了审美观念的嬗变,同时也必然影响到建筑。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无论是建筑本身仰或建筑设计,都毫无例外地成为商品。因此,在这种价值规律影响下,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便应运而生了。

关于现代主义建筑的理论观点,吴焕加先生曾概括出五个主要方面:

(1)强调建筑随时代而发展变化,现代建筑要同社会的条件与需要相适应

(2)号召建筑师要重视建筑物的实用功能,关心有关的社会和经济问题

(3)主张在建筑设计和建筑艺术创作中发挥现代材料、结构和新技术的特质

(4)主张坚决抛开历史的建筑风格和样式的束缚,按照今日的建筑逻辑,灵活自由地进行创造性的设计与创作

(5)主张建筑师借鉴现代造型艺术和技术美学的成就,创造工业时代的建筑新风格,结合现代主义时期建筑创作实例,通过对现代主义建筑许多代表人物的理论主张的分析,我们可深刻地感受到现代主义建筑所刻留的工业化社会的时代烙印、工业化发展时期,人们追求的是技术革新和提高生产效益。

四、后现代主义中的美学研究

后现代建筑的美感,首先是在色彩。色彩本身就是具有非常强烈的表现欲望的,它是建筑最直接、明了的表现手段给人最强烈的视觉冲击。产品的包装、工业产品、广告宣传、电视节目都带有非常强烈的欲望色彩,为了迎合消费者,建筑也带着丰富多样的色彩,色彩大胆、夸张,五颜六色的建筑到处可见了,而且打破了传统的建筑用色。

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对现代主义建筑美学的极力反叛标志着当代西方建筑美学的开始。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声名雀起之日,正是解构主义建筑美学粉墨登场之时,与解构主义建筑对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否弃相伴,新现代主义美学和高技派美学又从现代主义美学中发掘出新的价值和意义。它既显示出当代西方美学的批判精神和超越精神,又反映了当代西方建筑美学在开掘建筑审美意义上的巨大贡献和努力,是值得肯定和永远珍视的。

后现代主义建筑范文第2篇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传统;复古

中图分类号:J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3-0039-01

建筑有着自身漫长的发展历程,但是建筑美学却是一个新兴学科。建筑美学融合了美学与建筑学的内容,是艺术美学、建筑学的重要分支。罗杰斯・思克拉顿被看作是建筑美学的创始人。建筑美学在中国也算是一个新兴学科,但却处在一个繁荣发展的时期。研究和探讨当代中国建筑美学对丰富中国建筑设计理论和实践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让中国建筑设计行业有很大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2008年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召开,以“鸟巢”和世博中国国家馆等场馆的兴建不仅给予中国还给国际建筑设计界以极大的震撼,体现了中国建筑设计的审美取向和价值观念。面对现有的成绩中国建筑设计又要何去何从,是立足于本民族特色还是跟上国际建筑潮流的发展是中国建筑设计师们面对的一大问题。

在我看来,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大发展为中国建筑设计行业的进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发展环境。同时,国内外建筑设计的信息交流让很过国外设计理念和思想不断涌入国内,不仅拓展了国内的建筑设计的形式还丰富了建筑美学的理论内容。中国当代建筑设计师应该在吸收国际建筑理念的同时融合中国传统建筑思想,走出一条既体现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又跟得上国际建筑设计潮流的发展道路。

如何吸纳中西方建筑设计理论,融汇中西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众多的建筑设计中华裔著名设计师贝聿铭设计的香山饭店可以说是后现代设计的典范。设计师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天人合一、曲径通幽等观念,凭借酒店周围山势,在房屋高低错落的清淡、静穆氛围中寻求灵动性和超越性的中国传统思想。在这一方面,香山酒店区别了国际连锁饭店的统一建筑模式。在考虑传统建筑元素的同时,设计师还不乏运用现代建筑元素。比如,在建筑材料方面,设计师运用了大量的玻璃和轻金属材料;在于自然相结合的方面,不仅仅依靠于中国传统模式而加入了光影艺术效果使建筑本身与自然环境相辅相成的融合在同一空间之中。另外,从建筑的总体格局来看,酒店运用了矩形横式的造型,这是当代建筑设计中常用的建筑风格。

香山酒店作为一个成功的后现代建筑设计的代表表现了中国建筑设计对“后现代”的理解。那么“后现代”对中国建筑设计意味着什么,有什么样的影响?

首先,中国的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站在历史主义的基础上。重新审视传统是国外后现代主义给我国当代建筑设计的一个提示。但是如何在建筑中运用传统元素?国外建筑师往往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传统元素的基础上加入新的内容;另一方面把传统的精神和形式运用到当代设计之中。这些也是中国很多设计师所追寻的,即在传统的语境下寻找出适合当代的建筑设计方式。在我看来,重新审视传统、认识传统和运用传统是当代建筑师们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对于传统的认识要避免对其仅单一性的看待,导致了对民族传统形式的粗浅理解,从而导致对传统理论研究的空泛性。深入于历史环境中,深入挖掘传统精髓才能让我们正视传统。中国当代建筑设计只有深入传统,在传统中找出自身的“个性”和现代性才能让其更加大放光彩。

后现代主义建筑范文第3篇

SOHO的出现,使后现代主义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与影响,后现代主义强调艺术对生活环境的组织作用,创作过程是使环境更好地为人及人的生活服务的过程;强调艺术的生命力靠艺术品与接受者之间形成“共鸣时间”、“审美场”才能显现出来。“与现代主义过分强调作品的个性、不顾接受者的倾向相反。主张艺术家应该给自己的作品留下‘意义的空白’,以召唤接受者的想像力,使观者对空间的造型产生一种联想。”后现代主义日益渗入人们的生活,而对于追求自由的SOHO族来说,后现代的设计无疑是他们所终爱的。在SOHO空间中,运用造型设计的构图理论,以全新的空间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来组合空间。从而体现现代人热烈奔放、不拘一格的时代精神。把人的感观和心理结合在一起,感情与居室整体相融,空间共享,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1、装饰手法装点SOHO空间

后现代设计最为典型的特征之一则是装饰。用装饰手法来达到视觉上的丰富,满足空间使用者的心理需求。而这种装饰风格体现了对于文化的极大包容性。即包括传统文化,也包含现行的通俗文化,古希腊、罗马、中世纪的哥特式艺术,波普艺术、卡通艺术等等任何一种艺术风格。在SOHO室内空间的创作思想里表现为设计中强调历史性和文化性。肯定装饰在视觉形象上的象征作用,运用众多隐喻性的视觉符号。这些传统符号的出现并不是简单的摹写,而是对历史的关联。吸取其它艺术或自然科学概念,用非传统的方法来运用传统,以不熟悉的方式来组合熟悉的东西,利用当代技术相适应的材料进行制作。在装饰手法上更是不拘一格,如,片断、反射、折射、裂变、组合、变形等,颇具舞台艺术的视觉效果。设计出颇具古典元素的现代作品耐人寻味。

2、想象和情感的设计融入SOHO空间

设计要充分表达情感,在高度发展的社会中,共性笼罩着人们的衣、食、住、行。紧张而高速的工作使人们缺乏沟通,情感受到淡化,所以“常回家看看”就是这个时代呼唤情感的体现。作为工作及居住的室内环境必须适应时代的这个特点。设计并不只是解决功能问题,还应考虑人的情感问题,运用各种理论和手段去冲击影响人的情感,将诗意带到SOHO空间中,使整体空间充满温馨与活力。制造空间与人二者亲切、自由的对话。让空间不只是居住与工作的地方,而成为心灵的归属。把人的感观和心理结合在一起,感情与居室整体相融,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达到由物质到情感的升华。

为了情感交流,为了营造艺术氛围,可以采取符号性手法进行设计。任何视觉符号都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它们必须围绕着一个特定的主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这里视觉符号是一种艺术符号,也是表现性符号。符号的表现物可以是艺术品,可以是器物,还可以是植物也可以将生活中有意义的东西变成视觉符号等。视觉符号都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它们必须围绕着一个特定的主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整体空间赋予特定的情感。艺术符号简化、抽象是营造艺术氛围、表现设计思想的手段。多运用单纯的直线或几何形体,具有节奏的符号化图案或小波浪形状,使得房间具有一种节奏感。将这种表现手法融入SOHO族的空间中,被SOHO族所接受和喜爱。

3、异化手法再创SOHO空间新概念

后工业社会文化的个性化反映出人们对工业社会标准化、统一化模式的逆反心理。空间中出现了一些个性强烈、构思奇特和具有超现实主义意念的空间意境。这种异化的空间设计理念及形态异化的手法突破了室内设计的一般概念,打破了固有的思维模式,以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改变着人们对某一特定室内空间环境的固有印象,形成了一种鲜明的个性特征。如,某设计者将一个古典的山花立面抽象成简洁的符号倒置在空间中,即可分隔空间,又给人一种视觉刺激,极富戏剧性效果。把传统的构件组合在新的情景之中,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

后现代主义的设计以幽默、叛逆、装饰、充满情感、想像、文化韵味和奇思妙想极大地充实和丰富了空间,展现出一个充满了旺盛生命力和创造性、个性化的SOHO空间,置身于此可以激发出更多的创作灵感。

后现代主义建筑范文第4篇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 心理健康 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后现代主义”20世纪50年代以文学术语的形式出现,到80年代作为一个批评术语被广泛应用,后现代主义反对同一性、确定性、和总体性,强调事物的变化以及事物本身的多样性、差异性、特殊性和多元性。就从这一点而言,与目前在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是非常吻合的。“后现代主义”更多的宣扬自由创造精神和彻底批判精神。很值得我们吸取和赞赏的并恰当运用到我们的心理健康课堂教学中去。这对于改革我们当下的心理健康教学模式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1 博学的教师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基于后现代主义理论上反对教条主义、经验主义、思想僵化、突破解析思维、强调创新思维、多元思维、方法多样化、注重实际应用,后现代主义对高校教育发展,首先教师应该是一个博学者,能够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善于分析各种情景和正确应对,换句话说我们首先应该先成为一名心理学家。

2 解构传统的注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素质培养的教学目标体系,重构以后现代主义理念为基础的以知识为基础、能力为本位重在提升心理素质水平为核心的教学目标体系

基于后现代主学教学内容的整合。首先是教学内容整合优化为四大模块,模块一、走进浩瀚的心海,包括心理健康概论,自我意识与人格三部分,模块二青春的探索;模块三、生命的绽放,包括直面挫折、情绪管理、走出困境。模块四主要内容是团队合作。每一模块的教学都注重学生内在的心理感受,通过各种活动引导让每一个学生讲述与自己有关的生命故事,注重分组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语言进行分析,通过语言的重构改变自己的认知。除此之外还用体验教学法,心理测评、情景模拟、以问题为导向等多种教学法,通过活动触动学生心灵,情感态度发生转变。热身活动可以让学生进行辩论、冥想、绘画等各种活动提高学习的兴趣,在活动中进行深入自我探索,在活动中感悟知识。案例分析教学法,选用典型案例激励学生课堂讨论,通过登台阐述观点锻炼学生的勇气和自信。此外还有头脑风暴、辩论赛、情景剧等形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主题参与对所学内容产生深刻的认知和体验。

3 运用故事绘本

后现代主义从文化历史和整体论的角度来研究人的心理,通过阅读分享故事绘本的,比如从唐传奇、聊斋志异、等女性在形象塑造方面许多共性,将她们在各自社会制度下或曲折,或悲或喜的命运遭遇真实地描绘出来,她们共同的人格特征是面对生活挫折从不逆来顺受,通过各种途径和自身的努力来改善自己的处境,尽力把握自己的命运,她们坚忍、善良,明辨是非,求真向善,守义重情的美好品德是广大女性都需具备的优秀品质。通过阅读然后结合自己生命故事讲述、分享,从而提炼出优秀的人格品质。

4 纸笔练习

自由书写,是一种很随兴的纸笔练习,这个练习不仅适合每个人而且非常随意,不用去思考中心思想,在心灵的指引下写到哪里是哪里,只要具有写的勇气,比如写下自己的最喜欢和最烦恼的十件事,写完后学生会对自己有一个全新的发现,从而引导他们去思考。然后通过分享交流,注意自己所用的语言,通过交流、分享通过同伴教育认清自己的观念和想法,最终了解自己的心理现实是如何被环境建构从而找寻到自身重建的动力和能量。

另外一种纸笔练习比如在人际关系中通过人际关系中的我,分别写出父母严重的我,朋友眼中的我、兄弟姐妹眼中的我、同学眼中的我、恋人严重的我、现实中的我及理想中的我来进一步认识自己并不是社会中孤零零的个体,我们时刻被生命中爱我们的重要他人包围着。

5 主题绘画

在压力管理中通过压力圈圈的练习,了解自己的压力源及如何管理自己的压力,通过交流分享找到压力管理的方法。

6 团体心理辅导

团队合作,要用团体辅导的方式来展现,通过热身、游戏互动比如突围与闯关,来体验团队的凝聚力,通过心有千千结来了解团体中每个人应该扮演的角色。

7 课堂考核

后现代主义建筑范文第5篇

1962年,当保罗•波多盖希在L’archetectura(《建筑学》)杂志发表这一作品后,引起了当时绝大部分建筑师的困惑———因为大家都无法将巴尔蒂住宅归入已有的任何一个建筑流派。它自由的曲线外墙具有明显的后现代主义特征,象征着现代“自由平面”中自由隔断在未来的一种发展[3],但大家又可以从这个“前所未有”的建筑中寻找出某些“过去”的蛛丝马迹。从它的外形、基座、屋顶等处,都可以感受到保罗•波多盖希受巴洛克风格的深刻影响。巴尔蒂住宅的设计还将建筑所处的环境紧密且和谐地融合在了建筑中。在保罗•波多盖希的建筑作品中,历史、传统与自然是构成建筑灵魂的三大核心部分。巴尔蒂住宅是保罗•波多盖希的第一个自由的设计作品。作品中蕴含的历史、传统、自然三大要素,正如哈琴所说的“恢复其话语与尘世的联系”。波多盖希将“记忆”作为关键词,将这几大要素贯穿成线。他认为通过对“记忆”留给我们的潜意识的表达,可以使我们对环境的体验更为深刻与丰富,历史与传统可以依靠独特的空间组织方式“深深地植根于我们每一个人”。波多盖希的作品特别重视社会语境与历史语境对建筑的审美与社会双重内涵的影响作用。他最喜欢的自己的罗马大清真寺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在设计这部作品时,波多盖希所面对的情况是罗马所汇聚的众多复杂、多元的文化历史传统背景。在这里既有占据着优势地位的天主教文化,有曾经辉煌一时的古罗马文明留下的痕迹。又因其选址在古罗马与古撒宾国的交界处,使得这座建筑的设计不得不面对多种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保罗•波多盖希说过“:后现代主义是联系历史与今天的一种重要方法。”[4]在波多盖希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巴洛克建筑的元素与各阶段历史传统文化的对话,建筑地点的特性与对环境的相互尊重也通过建筑语言表现出来。但是,按哈琴的说法,波多盖希作品中对传统和历史的“回归”与“重访”并不是根据记忆碎片随意组织和毫无原则地拼凑,而是以“反讽式戏仿”的方式作为重要的表达形式。他一方面无法拒绝并且接受了现代主义带来的先进材料与技术,另一方面又在传统的建筑形式的语境中结合当前的建筑形式中积极的一面。

复杂与矛盾:文丘里的焦虑

罗伯特•文丘里(RobertVenturi)的建筑理论中倡导多元性、矛盾性和不定性的倾向与后现代主义艺术的特征非常吻合,其著作《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向拉斯维加斯学习》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宣言。对于文丘里的建筑思想,也许我们可以从他在《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一书中开端的一段话中得到大致了解:建筑师再也不能被清教徒式的正统现代主义建筑的说教吓唬住了。我喜欢基本要素混杂而不要“纯粹”,折衷而不要“干净”,扭曲而不要“真率”,含糊而不要“分明”,既反常又无个性,既恼人又“有趣”,宁要平凡的也不要“造作的”,宁可适应也不要排斥,宁可过多也不要简单,既要旧的也要创新,宁可不一致和不肯定也不要直接的和明确的。[5]对于以上这番话,熟悉哈琴的后现代主义诗学的人一定会觉得眼熟,其中一系列词语如“混杂”、“折衷”、“既、又”等也正是哈琴后现代主义诗学中对后现代主义艺术进行概括的关键词。在这里,文丘里不仅对现代主义的“清教徒式的说教”进行了审视,而且摆明了自己的态度,即对于现代主义的这种高高在上的、对建筑的使用者的需求的“压制”者姿态的拒绝。他还说:“既要含蓄的功能也要明确的功能。我喜欢“两者兼顾”超过“非此即彼”,我喜欢黑的和白的或者灰的而不喜欢非黑即白。[5]”文丘里的这种态度,体现了后现代主义艺术对现代主义在道德与审美上对大众“管制”的消极的审美反应。他认为,现代主义建筑通过纯粹艺术结构来改革社会的理想只不过是一种神话。这种纯粹、干净的艺术结构意味着一统化的秩序和规则。这种理性主义企图以少去多,以简单来对付复杂的企图在文丘里看来是非常危险的。文丘里以及后面要提到的查尔斯•詹克斯都对具有显赫声誉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少就是多”的原则深恶痛绝,这种原则意在以统一的简单的法则来替代事物的复杂多样性。这种看似强势的原则,在文丘里看来却是一种软弱无力的表现。他赞同P•Rudolph对密斯这一矛盾理论的解释:人们永远解决不了世上所有的问题……建筑师想要解决什么问题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如果他试图解决再多一点问题,就会使他的建筑变得软弱无力。“少就是多”这一学说,对复杂不满而借以排斥,以达到它表现的目的。[5]同波多盖希一样,文丘里重视社会语境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影响作用,他认为建筑设计必须要将生活经验与社会需要等因素考虑在内。对此,他提出了一条简单可行的解决办法,那就是设计出一种兼容而不排斥的建筑。文丘里对西方传统的“非此即彼”的传统二元对立思维对艺术的危害感到深深地焦虑,他提倡建筑领域中的“两种兼顾”的现象。这种现象是产生矛盾的根源。在建筑的功能与结构上,文丘里理想的后现代主义建筑是具有“双重功能”的。他对勒•柯布西埃及康的双重功能构建赞赏不已。勒•柯布西埃的马赛公寓的遮阳板既是结构又是外廊,高高的集柱和他的能“躲藏”设备的空心管道,还能调节自然光线。这与密斯和约翰逊合作设计的西格拉姆大楼,除办公室外排除其他一切功能的做法完全不同。“双重功能”的想法很自然地表明了其意识形态立场。用波多盖希的话来说,正是通过这种模糊不定性和多重意蕴使解码的观察者参与语义的生成过程。如何才能设计出这种“兼容而不排斥的建筑”呢?文丘里提出了两条原则:即一向传统学习;二向民间艺术(PopArt)学习。文丘里提出了“不传统地运用传统”这一听起来非常矛盾、模糊的原则。他所指的“传统”并非仅仅包含“过去”的意思。他把建筑构件和建筑方法等都归集到“传统”的范围之内。提倡将这些普通构件普遍地运用于民间艺术中。现代主义的精英意识唯恐这些平庸与粗俗的构件会导致整个景色的平庸与粗俗,但文丘里却认为它们正是我们的城市随时多样化与有生命力的主要源泉。建筑师与城市规划师完全可以通过一定方式地改造,使这些传统构件适应环境的需要,从而获得更有意义、更新的效果。虽然在建筑界看来文丘里的思想已经有了明显的后现代特征,但他一直否认自己是后现代主义者,将自己置于后现代主义之外。真正开始明确提出后现代主义概念,并将之引入广泛艺术领域,从而深入探讨后现代艺术的内涵的是另外一个备受哈琴推崇的后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家查尔斯•詹克斯(CharlesJencks)。詹克斯将建筑的意义传达与形式之间的关系放到语言学的语境中进行考察,将建筑的形式与功能引入历史维度,使可供建筑使用的“语言”范围扩大。

双重译码:詹克斯及现代建筑之死

相关期刊更多

泌尿外科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史前研究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西安半坡博物馆

边疆考古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