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化学生活常识总结

高中化学生活常识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化学生活常识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化学生活常识总结

高中化学生活常识总结范文第1篇

然而随着教育的改革,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没有真正为学习化学学科提供有利的条件,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传授者,学生只是知识的接收器,完全没有调动自己对化学学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如高中化学“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课教学,教师只是一味地为学生演示讲解“氢气燃烧”的过程,归纳出“火焰呈现淡蓝色”的实验结果,学生只是简单地观看教师演示实验,听教师总结知识,从而死记硬背下“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变化”。那么,针对化学实验课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师需要如何改革化学课堂教学的模式,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完成实验课教学要求和目的,提高学生化学实验操作的能力呢?本文就高中化学课程分析,根据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作用,从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角度提出以下教学策略,解决化学实验课的教学问题。

一、教师要分析实验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式

1.教师必须认识到高中化学知识是从简到繁的过程,是以适应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为标准编排的教科书

因此,化学教师在设计化学教案时,要优先考虑学生的阶段特征;再结合课程内容分析知识,创新教学方法,指引学生有效地学习知识。例如,教师在设计“蜡烛燃烧”的教学过程时,可以就学生现阶段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分组准备蜡烛和火柴两种实验器材;再分工进行实验操作,使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实验过程中,能以实验正确判断蜡烛燃烧的反应,以及加深对蜡烛火焰层次的认识。因此,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先了解知识内容的难易性,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验操作课中。

2.教师要精心设计实验过程,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实验操作性学科,知识不是简单的理论总结,是在实验过程中的总结归纳。就如高中化学,是以实验操作居多,各种方程式、化学物配置等都要从实验课中获得,并理解其中的变换规律和原理。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实验课,让学生真正从实验课的学习中提高化学知识,发展创新思维,创新化学学习方法,从而培养自己对自然学科的学习感情。比如,针对高中化学《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的教学内容重难点,以及学生对生活常识的了解,设计有趣的实验操作过程,分步骤为学生演示“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让学生明白“氢气”和“乙醇钠”的生成,并认识乙醇分子里有氢原子,正确运用“2CH3CH2OH+2Na”的化学方程式解决有关乙醇的问题。

教师必须以学生的认知发展为主,结合化学实验课程内容的难易设计实验课,把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带动到实验操作过程中,真正从实验课学习化学学科和提高化学知识,并能灵活运用该实验的过程与方法进行其他实验的操作,理解掌握其他化学物的变化,把化学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那么,学生要如何转换学习方法,以不同的方式适应实验内容的学习呢?

二、学生可以结合实验课程,创新学生方法

1.学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内容

化学作为高中课程的重要学科,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化学知识也是学生适应生活的需要。因此,学生要在学校认真学习化学,完成高中授课的要求。那么,作为化学学科学习的主体,学生要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全身心投入到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呢?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

(1)培养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动力,正因为兴趣的激发,可以带动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学生要从各个方面考虑,培养自己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把化学学习作为乐趣的源泉,让自己真正投入化学的学习。例如,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的一节学习,学生可以从生活中搜集有关“甲烷”的生产应用,结合操作准备“甲烷燃烧”的实验操作过程,以成功的实验操作激发自己组织实验操作的兴趣。与此同时,培养自己对该节内容的学习兴趣,真正理解掌握“甲烷”,能在生活中有效地利用有机化合物――甲烷。

(2)积极配合教师实验演示,提高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因此,学生要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过程,紧跟教师的教学思维。在课堂上,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和解决问题。

2.学生要注重实验操作课,合理利用时间提高实验操作的能力

实践出真知,知识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因此,学生在学习化学学科时,要协调动手和动脑能力,把实验与知识结合起来理解理论问题。例如,学生可以自己在课后操作“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然后以实验了解木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的知识内容,并能在社会生活中运用木炭燃烧的原理解决问题。另外,可以做“乙醇的氧化反应”的实验,从实验操作过程了解到:在一定条件下,乙醇可以和氧化剂发生反应。

高中化学生活常识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发散性思维;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培养现状;培养策略

要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应该注重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因此,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应该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以此来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一、巧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积极地思考化学问题。对于提高化学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问题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因此,教师应该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结合教学内容,科学设置化学问题,激发学生答疑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有机化合物》的时候,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情境:“生活中有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你们知道是什么吗?”通过设置这样的问题,学生对于化学学习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在积极探究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有效的拓展。学生带有浓厚学习兴趣思考化学问题的时候,激发了自身探索化学问题的欲望,从而有效拓展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二、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网络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复杂的知识会给学生理解和记忆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进行系统化的记忆,使其能够形成知识网络,保证后续学习和复习的有效性。在讲解化学知识和问题的时候,教师应该注重对于解答方法和思路的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思维,提高化学学习的效率。

例如,在学习《探索生活材料》的时候,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形成一种知识网络,方便学生记忆和理解。例如,生活中经常使用关于化学学科的材料主要有金属、玻璃、陶瓷、水泥以及塑料和橡胶等。这些材料在生活中的建筑和施工过程中应用比较广泛。教师通过结合生活常识来帮助学生构建化学知识框架,强化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发散性的思维,使学生的化学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三、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学习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对于提高化学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有效。在给小组布置探究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给不同的小组布置不同的问题。然后鼓励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探索出化学答案。这个时候,每个小组可以充分发挥团队的智慧,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不同的观点,有效发散学生的化学理解思维。

例如,在探究钾溶液与酚酞作用的时候,在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酚酞试液的时候,溶液出现了红色,但是红色一会就消失了,为什么?通过布置这样的问题,可以使小组中同学经过思考后,产生多种观点。这种教学方式对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有着重要帮助作用,可以使学生对于化学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刻。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验证,从而确定哪位同学的观点是正确的。

四、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教学,锻炼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实验作为化学的重要教学内容,对于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提高化学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时候,应该注重开展实验教学,充分锻炼学生的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例如,在“制取氧化铜并证明氧化铜能加快氯化钾的分解”的时候,可以开展以下实验:首先,称取2g CuSO4・5H2O研细后倒入烧杯,然后加入10ml蒸馏水溶解。其次,向上述的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直至不再产生沉淀,并且把得到的混合物转移到蒸发皿上,加入使其全部变成黑色。最后,将第二个步骤得到的混合物进行过滤、洗涤和晾干,然后研细备用。通过开展这样的实验,可以使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实验操作技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学生亲自参与到实验中,学生可以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这样就会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培养,提高高中化学学习效率。

五、拓展第二课堂,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第二课堂对于提高主课堂教学的效率,夯实学生的化学基础,弥补化学教材中的不足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引导,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第二课堂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性的思维。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废注射器、输液管以及废药瓶等制作成可控的固体或者液体的发生器。通过在第二课堂中开展这些有趣的探索实验,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拓展。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的特长得到了有效的发挥,学生的智慧得到了很好的展现。同时,有效提升学生的化学综合素养,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促进其全面发展。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能够形成积极主动思考的认识。同时,教师应该优化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构建化学知识网络,使学生可以更加灵活地思考化学问题。最后,教师要通过开展实验教学,拓展第二课堂,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有效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杨辉振.高中化学动态生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 中华少年. 2016(14)

高中化学生活常识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主体作用;高中化学;教学

我国新课改主要是为了能够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发挥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老师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学科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并且要将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高中的化学教学中,老师要采用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使其能够创新思维能力,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高中化学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方法主要为以下几方面:

一、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实际的学习中去,高中化学老师要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比如说在进行化学元素的教学中,以氯元素为例,老师可以在上课前对学生进行毒气战争的故事讲解。一战期间德国和法国之间进行了积累的战争,法国官兵想要在德国军队停止战争的时候走出战壕,但是却被空中黄绿色的烟雾所吸引,法国士兵们大多头昏眼花,中毒昏倒,这时德国军队乘胜追击。通过这样的故事,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在故事继续讲解的过程中向学生提出问题,例如那黄绿色的烟雾是什么?为什么士兵会晕倒呢?通过故事加上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借助这样的问题,老师向学生进行氯元素的特征和性质讲述,使学生能够牢固地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

二、采用实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模式,化学实验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目光和注意力,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将学到的基本化学知识通过实践运用到实际。调动学生的化学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够将化学知识学得更加牢固[1]。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不仅能够激发学生主动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化学学习的乐趣和神奇。比如说在进行钠元素的化学实验中,老师将钠取出,首先让学生对其进行表象的观察,然后用刀将钠割开,使学生能够观察到钠内部的颜色。虽然这整个过程所用的时间比较短,但是还是会发现钠发生了氧化反应。同时为了能够使学生有更加充足的观察时间,老师也可以将钠放入一个较大的试管中,在里面套一个小的试管,用凡士林将试管的口封住,轻轻地对两只试管进行按压,会发现钠被压成了薄片,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彻底地观察到钠的真实情况。除此之外,老师也可以让学生观察钠在水中舞动的情景。通过这样充满“神奇”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能够使学生在上课期间积极进行学习,在上课之前,老师要努力进行情境设计,巧妙地进行课前引导。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日常生活中呈现的化学现象进行情境设计,可以设计一个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日常生活常识,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容易接受新知识,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在课前导入的设计中,老师拿身边的显示例子进行情境的创设。如在讲解氯气的时候,老师可以问学生为什么不能够直接用自来水养金鱼?一般在浴缸里灌水的时候要如何处理自来水?通过这样贴近生活的案例导入,能够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学,并且在教学中发挥学习积极性。同时,老师也可以根据历史事件或者是目前国家的热点话题进行课前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更加用心地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

四、运用创新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为了能够更加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化学教学中老师还应该要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和方法,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多样的、灵活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成为教学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提供各项服务[2]。同时老师还应该要不断地优化教学程序,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比如在进行金属和化学物的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形成不同的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将金属知识作为学习的主线,学生之间各自查找金属相关资料并进行探究性的学习,进行合作。将各自找到的资源进行共享,并不断探索金属和化学物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作用,通过探究、学习讨论和总结,将相关的化学知识总结成一个课件,在课堂上不同小组进行课件展示,共同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使学生提前对课本知识进行预习,同时也能使学生参与到实际的学习中,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教学是教和学相结合的活动,教是为了学服务,因此要突出学的主体地位。即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高中化学生活常识总结范文第4篇

一、灵活发挥化学史的辅助功效 

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引入一些不同的教学内容,要让课堂教学在内容上能够有所丰富.不少教师在陈旧的教学观念的伴随下缺乏教学内容开发的意识,课堂教学只是简单地以课本知识为依托,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内容十分有限.这样的化学课堂,不仅让学生觉得十分乏味,而且学生的收获十分有限.因此,在教学创新理念的指引下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实现对于教学内容的开发,多引入一些不一样的教学素材.教师可以灵活地发挥化学史的辅助效果,透过化学史的介绍深化学生对于很多知识的理解.这不仅能带给学生不一样的对于知识的感受和体验,也能丰富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这是创新化学课堂的良好体现.例如,在讲“苯”时,教师可以引入一些相关的化学史.教师可以讲述苯的发现及苯分子的结构学说:19世纪初,英国已经普遍使用煤气照明,在生产煤气过程中,生产煤气的原料除了能够得到所需的煤气之外,还剩下一种油状液体.法拉第当时特别感兴趣,用蒸馏的方法将油状液体进行分离,将这种液体称之为“氢的重碳化合物”.1834年,科学家米希尔里将苯甲酸和石灰的混合物进行了蒸馏,也得到了法拉第蒸馏所得液体一样的液体,命名为苯.学生通常会对于故事性内容很感兴趣,这是在化学课堂上引入化学史能够激发学生的教学参与热情的原因.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创新时可以充分发挥化学史的辅助效果,这对于提升知识教学的质量能够起到促进作用. 

二、对于常识性知识的挖掘应用 

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引入一些常识性化学知识,这对于丰富课堂教学同样能够起到促进作用.化学知识在生活中有着很多应用的实例,不少生活常识背后都隐藏着相应的化学原理.教师要善于挖掘这类教学素材,这不仅能够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实用性,也是对于学生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的一种培养.这样的教学过程,既能够丰富课堂,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也能够带给学生不一样的教学体验.例如,在讲“酯化反应”时,教师可以这样设置问题:经常听许多人说醉酒了以后吃水果可以解酒,这是什么原因?然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解释原因.学生经过相应的思考与讨论总结出水果里含有机酸.苹果里含有苹果酸,柑橘里含有柠檬酸,葡萄里含有酒石酸等,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有机酸能与乙醇发生反应而形成酯类物质,从而达到解酒的目的.让学生的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学生不仅能够轻松地学习,而且能够简单地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并且能够感受到化学学习乐趣. 

三、有效引入社会热点问题 

高中化学生活常识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90090

化学作为基础教育课,它是一门自然科学,主要分析大自然物质的成分与构造、变化与发展。目前化学科学已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为人们提供可口的食品、各种能源、多种多样的材料、医药等生活必需品。化学与我们息息相关,

化学

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作为化学教师,如何把化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探究生活物质是我们教学研究的方向。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或者实物展示,结合情境创设和问题教学,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总结,进而由感知到熟知,触类旁通,灵活运用课本知识去探索自然界中的物质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按质按量地完成教学任务,还培养了学生学习化学的激情。

一、课堂内容生活化

将课堂内容生活化,可以

激发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学习热情,进而更好地掌握课本知识。课堂内外相结合,知识与应用融合在一起,使得本身枯燥的知识变得更灵活。

(一)课堂导入生活化,提高学生化学学习兴趣

在每一节课前,教师要认真备课,结合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和生活事例导入课堂,让学生对化学学习充满求知的渴望。例如,在教授金属的电化学腐蚀的知识时,从生活中的钢铁腐蚀现象入手先让学生有感性认识,再回顾原电池的知识和原理,分析得出在整个腐蚀过程是作为负极的Fe原子失去2个电子变成Fe2+,正极是氧气得电子变成OH-,而根据铁锈的颜色可知有三价铁生成,主要是Fe2+具有强还原性易被氧化,形成的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生成了Fe(OH)3,最后形成氧化铁的水合物。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入课堂教学内容,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化学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易学易记

高中化学教材上对于生活化知识的引用有限,教师备课时应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来挖掘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对课堂内容进行补充。上课时,加入生活化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地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素材,对课本知识进行拓展,有助于学生理性、记忆和掌握课本知识。例如,教授重金属的性质时,可以把体温计、干电池、白炽灯等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搬到课堂来,问学生如何处理这些含重金属的物质,组织大家讨论。学生通过成分分析知道了重金属的危害。学生在认识重金属性质的同时,学会谨慎处理含重金属的物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更加体会到生活离不开化学。

二、化学实验生活化

化学教学离不开化学实验,将化学实验与生活、生产相结合,会让学生对化学实验倍感兴趣,更加容易记住课本上的化学知识和反应原理。

(一)化学实验内容生活化,让学生兴趣盎然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见一些魔术师口中喷火、头顶冒烟等,感觉神奇至极;当然还有一些通过化学实验搞迷信,常常使百姓上当受骗。课堂上,通过相关实验内容,探索其中的化学奥妙,就可破解这些骗人的行为。

生活中的骗术五花八门,如“神醋”,骗子说他们的“神醋”具有排毒养颜、防癌等功效。骗子为了验证他的“神醋”,用三个杯子装些大米,然后加入碘酒,杯子中的大米很快变成黑色,再往杯子中分别加入市面上的陈醋、苹果醋和他们的“神醋”,结果只有他们的“神醋”能使大米变回白色。他们就此对“神醋”的功效大吹大擂,使得很多消费者上当受骗,高价购买他们的“神醋”。其实,骗子的“神醋”只是比普通的醋多加了维生素C而已。该骗术只是利用了碘遇淀粉变蓝色的化学性质,而碘单质本身具有强氧化性,维生素C具有强还原性,两者相遇发生化学反应,维生素C消耗了碘,使大米变回白色。

(二)化学实验环境生活化,让学生身临其境

化学实验源自生活,只要我们多开动脑筋,就能把生活元素融入我们的实验中,从而贴近学生心理特点,使学生对化学实验充满兴趣,对化学知识充满期待。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生活实验,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物品做实验,使他们在家中就能独立完成实验,探索化学的奥秘,生活化小实验使学生更有信心和激情来开拓化学探索之路。

例如:1.不锈钢锅用了一段时间后,锅底有一些白色的附着物,说明书上介绍加点白醋刷洗即可去除。那是因为锅底的水垢是由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的混合物组成,可溶于醋酸。2.市场上的白鞋粉能使洗过的鞋子神奇变白,原因是白鞋粉的主要原料是锌钡白、阿拉伯树胶、皂片及甲酸钠配制而成,它可将原来鞋面的黄色覆盖而显白色。这样的生活常识,让学生感觉到化学的神奇之处,提高了化学学习兴趣。

三、课后练习生活化

要巩固课本知识,让学生记牢知识,布置课外作业必不可少,但是课外作业也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有兴趣去完成,并且轻松完成。

(一)作业生活化,增加实用性

课后作业一定要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通过生活知识和课本知识相联系,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拓展课外知识,使课本知识与生活知识有机结合。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的时候,没有压力,反而更加自觉地去探索知识。例如,在《氮和磷》的教学中,课后作I可布置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氮和磷”,然后让学生说说“氮和磷”藏在什么地方,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讨论。一方面让学生知道“氮和磷”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化学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和自然发现化学问题的意识;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将来自主学习化学打下基础,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二)训练生活化,学以致用

化学学科涉及面广,化学教师除了教会知识,还应教会学生利用学到的化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学生即使离开课堂在生活中也会应用化学知识。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做用醋酸除水垢的实验;通过油脂的碱性水解来做肥皂;用苹果做简单的原电池实验;等等。有了化学知识作为基础就能解析和处理实际问题,这对于拓展学生化学知识面,提高学习兴趣,激励学生探索生活的奥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之,把多姿多彩的生活现象引入课堂,化学课堂就有了引人入胜的源泉。要想做好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实践,教师要多深入生活、深入自然,探求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化教学情境,从而将化学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懂得化学来源于自然,应用于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化学,并学会运用化学知识来分析生活现象,从而提高化学学习能力,培养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而提高化学素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