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际直接投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4-0037-03
1创新资本的涵义和特点
11创新资本的涵义
创新资本是通过创新及相关投资而凝结的企业创新才能,是企业不断更新发展的创新理念、创新知识、创新技能、创新环境、创新品质等的总和。在本质上,创新资本是能够带来超额利润的价值,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一种新的无形资产[1]。作为创新才能的企业创新资本是一个有机整体,主要包括技术创新资本、管理创新资本、制度创新资本和市场创新资本。
12创新资本的性质
创新资本将会比其他资本更具有优势,因为创新资本的运用,能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为消费者带来新的满足,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品牌价值。创新资本的结构和质量会影响创新资本的价值,越是完善结构的创新资本,其价值就越大;越是高质量的创新资本,其价值就越大。创新资本在不断地运动过程中具有价值增值性,能够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增值性是创新资本的本质属性[2]。
2国际直接投资的方式和特点
21国际直接投资的涵义
国际直接投资是指一国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单独或一同出资,在其他国家的境内创办新企业或增加资本扩大原企业或收购现有企业,同时具有有效经营权的投资活动。
22国际直接投资的方式
以投资者是否新投资创办企业为出发点,分成创建新企业和控制外国企业股权;以分公司与总公司的生产经营方向是否相同为出发点,分成横向型投资、垂直型投资和混合型投资。
23国际直接投资的特点
实体性:国际直接投资要求投资企业必须在外国具有企业实体,直接对各类经营活动进行管理。控制性:国际直接投资是直接获得企业经营的权利,不同于间接国际直接投资,是通过间接参与控制企业经营管理而获益。渗透性:国际直接投资表现为资本的国际转移,能够渗透于被投资国的每一个行业跨国性。国际直接投资的企业,主要是在其他国家进行投资,从而获得利润。
24国际直接投资的作用
241获取先进的技术
从整个国际投资结构来看,投资企业由资本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升级,需要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被投资企业转移。因此,被投资企业应该抓住机遇,引进技术,加速工业化的发展。
242获取先进的管理经验
管理经验是一种无形资产,它给被投资企业带来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直接影响主要指的是通过专门培训,提高了管理者的经营能力和生产效率。间接影响主要包括投资企业给被投资企业带来积极的示范效用和先进经验。
243完善被投资企业的制度
通过国际直接投资,加强了国际间的交流,使得被投资企业的制度在不断交流中逐步完善。
244开辟和扩大被投资企业的市场
在国际直接投资的过程中,被投资企业进入了国外市场,从而能够在国外市场中参与竞争。
3创新资本与国际直接投资的关系
31创新资本下国际直接投资的理论模型
创新资本下国际直接投资的理论模型可以用函数来表示,函数中有两种性质的变量:一种是创新资本本身,而创新资本本身又包含创新资本结构和创新资本质量两个变量;另一种是创新资本需求。即:
国际直接投资=f[(创新资本结构,创新资本质量),创新资本需求]
国际直接投资与创新资本的结构、质量和创新资本需求都呈正相关,即当创新资本需求一定时,创新资本结构越完善、创新资本质量越高,则国际直接投资就越多;反之,则越少。当创新资本结构、质量一定时,对创新资本需求越大,则国际直接投资就越多;反之,则越少。
32创新资本条件下国际直接投资的原则
321国际直接投资必须是围绕创新资本为主体的原则
未来是创新时代,创新资本又是进行国际直接投资唯一具有优势的投资手段,其他投资手段都不如创新资本,拥有创新资本的企业在国际直接投资市场上就会具有竞争力,就会有更大的发言权。
322创新资本的结构与国际直接投资所获得股份相适应的原则运用创新资本进行国际直接投资时,创新资本的结构会影响投资企业在国际直接投资市场上的竞争力,也就会影响投资企业获取被投资企业的股份。
323创新资本的质量与国际直接投资所获得股份相适应的原则创新资本的质量水平影响投资企业在被投资企业所占股份的多少,而投资双方都想在投资中获利,所以在进行国际直接投资时,必须要遵循创新资本的质量与国际直接投资所获得股份相适应的原则。
4利用创新资本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条件与机制41运用创新资本提高国际直接投资竞争力的基本条件
企业有创新资本。因为只有当企业具有创新资本之后,才会有国际直接投资竞争力的可能。企业有创新资本的需求。因为只有当企业需要创新资本,那么拥有创新资本的企业才能够投资成功,才会有提高国际直接投资的可能。完善的创新资本市场。因为创新资本是国际直接投资的投资手段,企业进行国际直接投资时,需要明确创新资本的市场价值,那么就需要有相应的创新资本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通过设定的指标体系,评价创新资本的价值,为投资双方企业提供参考[3]。
42运用创新资本影响国际直接投资竞争力的评价体系
创新资本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国际直接投资竞争力,所以需要对创新资本进行评价。创新资本评价体系包括企业创新资本水平、企业技术创新资本水平、企业制度创新资本水平、企业管理创新资本水平和企业市场创新资本水平。
企业创新资本水平=
国际(国家/同行业)先进创新资本的市场价值企业创新资本的市场价值
企业技术创新资本水平=
国际(国家/同行业)先进技术创新资本的市场价值企业技术创新资本的市场价值
企业制度创新资本水平=
国际(国家/同行业)先进制度创新资本的市场价值企业制度创新资本的市场价值
企业管理创新资本水平=
国际(国家/同行业)先进管理创新资本的市场价值企业管理创新资本的市场价值
企业市场创新资本水平=
国际(国家/同行业)先进市场创新资本的市场价值企业市场创新资本的市场价值
43运用创新资本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实现方式
首先,企业运用创新资本在外国创办新企业,打开了外国经济市场,为未来进一步国际直接投资打下基础。
其次,企业运用创新资本增加对原有企业的投资,提升原有企业的创新能力,不断地把创新理念、创新知识和创新技能运用到生产之中,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7]。
最后,企业运用创新资本对外国企业进行国际直接投资,通过合法的投资渠道和方法,获取被投资企业的股份,最终实现控制被投资企业。
44运用创新资本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运行机制
运行机制之所以能够发挥作用,是因为系统内各个因素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整个过程是动态的,出现问题能不断协商解决,直到双方都满意为止。其机理如下图所示。
运用创新资本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运行机制
5运用创新资本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方法
51了解创新资本的需求
在国际直接投资市场上,调查不同企业对技术创新资本的需求程度,因为需求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国际直接投资。若需求越大,则占股份越多;反之,则越少。
52评价创新资本的水平
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国际直接投资,投资企业对自身的技术创新资本进行评价。如果技术创新资本水平越高,则投资企业在被投资企业获得股份就越多;反之,则越少。
53进行国际直接投资谈判
在了解了企业对技术创新资本的需求,也评价了技术创新资本水平之后,就需要投资双方企业进行谈判。根据被投资企业对技术创新资本的需求、技术创新资本水平两个指标,来商定投资企业能获得多少股份。
6创新资本条件下国际直接投资的本质规律
61创新资本结构对国际直接投资的决定规律
创新资本结构是指企业拥有创新资本的数量构成。
从投资企业来看。企业创新资本结构越完善,与其他企业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能力就越强;反之,则相反。因此,投资企业的创新资本结构的完善程度,与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能力成正比。
从被投资企业来看。被投资企业的创新资本结构越完善,则对创新资本的需求就越少;反之,则相反。因此,被投资企业的创新资本结构的完善程度,与企业对创新资本的需求成反比。
62创新资本质量对国际直接投资的决定规律
创新资本质量是指创新资本的价值水平,包括国际水平创新资本、国家水平创新资本、行业平均水平创新资本等[4]。
从投资创新资本的企业来看。如果企业创新资本处于国际水平,则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能力最强;如果企业创新资本的质量居于国家水平,则能力较强;如果企业创新资本处于行业平均水平,则能力较弱;如果企业创新资本处于行业平均水平以下,则能力最小。
所以,投资企业的创新资本质量的高低,与国际直接投资的能力成正比。
从被投资创新资本的企业来看。如果企业的创新资本处于国际水平,则没有创新资本的需求;如果企业创新资本的质量居于国家水平,则有较小的需求;如果企业创新资本处于行业平均水平,则有较大的需求;如果企业创新资本处于行业平均水平以下,则需求最大。
因此,被投资企业的创新资本质量的高低,与创新资本的需求成反比。
63创新资本对国际直接投资的整合规律
企业创新资本的结构和质量,决定其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能力。因此,企业必须使其创新资本在结构上和质量上,都是最好的状态。这就是对创新资本整合的过程,也就是对国际直接投资整合的过程。
以投资创新资本的企业为出发点。创新资本的结构越完善、质量越好,运用创新资本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收益越大[5];反之,则越小。所以,投资企业创新资本结构的完善程度、质量高低,与运用创新资本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收益大小成正比。
以被投资创新资本的企业为出发点。创新资本的结构越不完善、质量越低,进行创新资本整合的成本越高、难度越大、时间越长;反之,则相反。因此,被投资企业创新资本结构的完善程度、质量高低,与企业进行创新资本整合的成本大小、难度高低、时间长短成反比[6]。
参考文献:
【文章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发展加速,我国农业企业的国际直接投资额不断增长。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如何在东南亚地区发展新型模式的农业成为各个企业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投资环境等级评分法对泰国、越南和马来西亚经行比较分析,对海晏华侨农场的旅游观光产业的国际投资提出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海晏华侨农场;国际直接投资;投资环境等级评分法;旅游观光产业
0 前言
海晏华侨农场位于广东省台山市西南海滨,是1963年由国务院侨办委托广东省侨办为安置归难侨而创建的国有企业。从创立至今,已有人口近万人,其中有来自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归难侨3000多人。
海晏华侨农场共历经三次创业过程,第一次创业建立了一万多亩的甘蔗生产基地,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第二次创业形成了以甘蔗为主业,食品加工、电子、化工三大产业争上规模、上档次、创特色新格局。第三次创业根据丰富的人文资源和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还推出了特色风情游。现企业人数有3000人之多,具备了比较好的农业生产、经营能力和形成了农场的特色业务――特色风情游,目前农场目前开始思考向海外寻求突破与创新,投资海外观光农业。
1 投资动机分析
1)通过直接投资充分利用海外的独特、丰富自然资源,降低成本的同时结合旅游和农业,形成自身的闪光点。
2)利用当地技术服务,生产高质量、高产量的国内缺乏的农产品以返销国内进而拉动内需。
3)扩大市场规模和公司影响力,开拓新市场,增加国外市场占有率。
4)吸收异域文化,结合旅游业,丰富农业文化内涵,满足新兴旅游爱好者需求。
2 环境分析
2.1 自然地理环境
2.1.1 优点
泰国:泰国位于亚洲中南半岛中南部,东南亚的中心。处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24―30℃。全国可耕地面积约为1.4亿莱,占国土面积的41%。主要作物有稻米、玉米、木薯等。
越南:越南位于中南半岛东部,国土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24℃左右。越南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玉米、高粱等粮食作物。
马来西亚:马来西亚位于东南亚,属热带雨林海洋性气候,,年均气温26―32℃。全国可耕地面积约414万公顷,占可耕地面积的30.6%。农业以经济作物为主,主要有油棕、橡胶、热带水果等。
2.1.2 缺点
以上3国都长年多雨炎热,不利于寒性农作物生长,限制了农作物的种类。同时气候过于炎热多雨影响消费者的出行,阻碍旅游观光的进行。
(一)经济环境(数据1)
1、优点
2.1.3 缺点
泰国的经济发展虽好但是仍然受到前世界经济危机和欧盟危机的影响,大部分投资商持观望态度。越南整体经济发展落后,对外贸依存度过高,受国际市场的影响较大。马来西亚是“小国经济”,国内经济易受外部冲击。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经济缺乏增长动力,国内的贫富差距的加大以及国内经济和社会问题加重,改革的难度较大。
2.2 政治环境分析
2.2.1 优点
泰国为吸引外资建立税收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实行减免税优惠;简化外商投资的申报和有关审批程序。
越南完善投资法律和政策体系;从立项、审查、审批等方面提高效率,实现体制改革、改善基础设施、培养高质量人才等三大突破;完善FDI管理机制,发挥地方积极性。
马来西亚改变外资持股比例,外资在马来西亚制造业新投资的持股权可达100%;允许引进外国劳工;投资税赋抵减等。
2.2.2 缺点
泰国近年来政治、社会极为不稳定,时有冲突发生。越南近年来与中国人的不友好事件加多,并且罢工事件不断。马来西亚执政党权力与经济领域的界限不清,财富分配政策不合理,影响政权的稳定性。
2.3 法律环境分析
2.3.1 优点
作为亚洲第一个制定投资促进法以吸引外资的国家,泰国的法律体系比较健全,司法独立行政机关的控制。对于外商投资有专门的法律,如《工厂法》、《外商企业经营法》和《外国人就业法》等。
越南正在努力修改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改善企业的经营环境。越南取消了以前实行的“价格双轨制”,国内外投资商实行一视同仁。
马来西亚政府对经济贸易事务的管理是公开的。在税收方面,马来西亚对内资和外资企业基本上是同样对待的。有关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海关法》、《海关进口管制条例》、《海关出口管制条例》等。
2.3.2 缺点
以上3国在法律实行的效率上仍然存在效率低、对于外国企业的不公平现象。
2.4 劳动力和交通
2.4.1 劳动力
泰国、越南人口密度较大,劳动力相对充裕,但是劳动力质量不高,专业技术人员缺乏;马来西亚劳动力供应缺口较大,同行竞争影响,农业这种劳动密集型的投资将受政府和当地同行的压制。
2.4.2 交通运输
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的交通都已经比较完善,能够满足观光旅游的日常需求。但三国距离国内市场远,使得运输成本高,风险大,运输时间长。同时,交通不顺畅问题对于旅游业的发展有致命性的打击。
3 投资环境加权等级评分
假定投资环境评估最高分应为6300,按实际评估加权分/设定评估最高分的比例计算上表数据,其结果大于或等于0.9为投资环境好;大于或等于0.8为投资环境较好;大于或等于0.7为投资环境一般;大于或等于0.6为投资环境较差;小于0.6为投资环境恶劣。
根据表2中的计算得出泰国的得分是0.771,越南的得分是0.625,马来西亚的得分是0.833,由此可以看出马来西亚的投资环境较好,泰国的投资环境一般,越南的投资环境较差,马来西亚是最佳的投资国。
4 关于海晏华侨农场FDI的选址
槟城,位于马来西亚半岛西北侧,素有“东方花园”美誉,马来西亚旅游胜地之一。总面积约23平方千米,年均气温26.9℃,是马来西亚重要港口,也是续首都吉隆坡和南方贸易门户新山市之后的全国第三大城市。
槟城的经济是以贸易、工业、旅游业及农业相混合的经济体,自然资源丰富,气候温暖,农业和旅游业发展水平较高,有较多的植物园和农业园,污染小;同时,槟城是马来西亚的主要旅游景点,水、陆、空运的交通都较为发达,有槟城国际机场、槟城火车站和南北大道高速公路,出行和运输都十分便利,有观光效应和农业种植多方面的优势。
在槟城植物园里,结合在本国所种植甘蔗和所开展的特色风情游的经验,发展观光农业园,以甘蔗为主,玉米以及其他农作物为辅。槟城植物园是1884年由英国殖民筹建,主要以种植热带经济作物、集热带植物物种为目的。园地占地30公顷,边界以原始热带雨林围绕,是一个兼具英式庭园与槟城本地风景的植物园,是槟城著名旅游景点之一。该植物园的地理环境十分适合农业观光园的发展,肥沃的土地和宜人的气候有利于农作物的种植生长和旅游者的观光。同时,植物园悠久历史和超高的人气有着品牌优势,有利于吸引广大消费者,拓宽市场。
5 投资方式
以合作的方式开展投资。海晏华侨农场和槟城植物园通过签订合同,在经营管理上,派一部分本国员工和槟城当地的员工共同管理,结合两国技术和经验,合理耕种管理。按季节的不同推出不同的观光项目,例如:种植观赏季和丰收观光季等。所种植的玉米和甘蔗之类的农作物在当地卖出,获得收益。同时,观光者可以在观光的同时亲自参与实践,感受农田乐趣。在资金上,双方按协商比例进行投资,共同承担风险和收益。
在当地新建合作农业观光园优势:
1)外资企业优惠待遇,享受一定的税务优惠
2)产品可全部在当地销售,满足当地市场需求
3)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充分利用当地的先进设施设备
4)利用该植物园的悠久历史和名气,开拓海外市场,增加公司业务,打响公司品牌。
6 投资风险
1)马来西亚产业结构不平衡,主要是国际市场为主导的电子、机电类产业,对外经济依赖度高,抵御冲击能力薄弱。
2)外汇管理方面,马来西亚对投资资本、利润、利息的流动没有限制,但对资本项目、贸易汇兑和货币兑换实行严格限制。
3)马来西亚政局稳定度不强,受经济发展影响大。政局的稳定程度直接影响国家政策的连续性和旅游观光的发展。
4)在交通稳定程度上,近来发生的马航事件,让较多的消费者产生了恐惧,对于马来西亚交通信任度急剧下降。
5)马来西亚和中国的虽然关系较为和谐,但是仍存在文化差异、文化冲突。
7 投资风险的防范
7.1 因地制宜,合理规划
海晏华侨农场的投资者应在开展投资前赶赴实地调查,评估投资环境,考察
马来西亚槟城的地理环境、气候状况、经济规模和产业优势,政府的政策规定,人文、语言及宗教环境经商习惯及民商法律制度,社会治安状况等。结合当地的情况,借鉴马来西亚的成功经验,融合当地的风土人情,因地制宜的规划农业观光园。
7.2 核算经济成本,充分准备各项手续
马来西亚的经济结构不平衡,税收体系复杂,缴税要求高。投资者要事先规划好农业观光园发展不佳的急救措施,学习了解当地税收政策,充分核算税赋成本,最大程度地获得减免税收。马来西亚没有最低工资标准,总体工资水平较高,但企业工薪支出包括工资、公积金及保险和年度花红等。中国企业需要了解当地劳动法令,精心核算工资成本,降低成本,扩大收益。
同时,由于马来西亚的公司注册和各项执照的申请程序复杂,效率低,时间长,投资者准备好各项合作的准备事宜,聘请专门的秘书公司和律师协助办理。
7.3 扩大宣传,减轻马航事件影响
由于马航事件的重大影响,许多消费者对于马来西亚的交通尤其是航空失去信心,产生恐惧。这对于农业观光业发展有着致命性的打击,投资者应该加大宣传,聘请明星或著名人士担当观光大使,吸引消费者。开辟游轮等其他安全交通方式,减轻消费者的恐惧,提高信心。
7.4 避免冲突,争取政府支持
旅游业是马来西亚的重要产业之一,而观光农业园具有极大的特色优势。投资者应该和合作方商量,共同争取马来西亚政府的支持,在政策或经济上给予一定程度的帮助,促进双方发展。并且在合作过程中,要尊重他国的文化习俗,学习合作方的经验技术,优劣互补,共同管理。
【参考文献】
[1]陈燕武,谢晓冰.中泰贸易的结构特征及展望[J].华侨大学学报,2013,(04):16-17.
[2]方英.国际直接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模型 [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05):87-89.
[3]陈蔚.国际直接投资的风险因素及风险管理体系分析[J].经济大视角,2005,(05):34-35.
[4]张培正.中国企业对泰国直接投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5]孟英伟.我国农业观光园开发模式[D].福建,华侨大学,2007.
摘要:2003年以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迅猛,到2011年已成为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第六大经济体,初步奠定了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大国的国际地位。与发展中经济体相比,我国处于对外直接投资的前列,但与全球主要投资大国美国、英国及日本相比,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还存在较大差距,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我国应进一步扩大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实现从对外直接投资大国向对外直接投资强国的转变。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国际地位;发展历程
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历程
表1是1992-2011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及其变化趋势。从表1看出,2003年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一个拐点,可以以2003年为界划分为两个时期,即1992-2002年和2003-2011年两个阶段。1992-2002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流量处于低值盘整期,如1992年和1993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分别只有40亿美元和43亿美元,1993-2000年我国每年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均又回落到20亿美元左右,到2001年虽然上升到69亿美元,但2002年又下降到不足30亿美元。
从2003-2011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摆脱了自1992-2002年低值徘徊的状态,进入了迅猛发展的新阶段。2003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流量虽只有28.5亿美元,但2004年便翻了一番,达到55亿美元,1995年又超过了百亿美元,达到了122亿美元。之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每年均以非常快的速度发展。其间,2009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流量与2008年相比上升幅度较小,其主要原因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致使国际市场形势不明朗,这直接影响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步伐。但2010年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又以较快的速度发展。到2011年达到746.5亿美元,是2003年的26倍。至此,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流量已具备相当规模,在全球国家(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排名中成为紧跟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及中国香港之后的第六大对外直接投资经济体。
数据来源: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数据来源于2003-201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增长率的数据根据上述原始数据计算得到。
基于1992-2011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年增长率来看,也可以划分为1992-2002年和2003-2011年两个发展阶段。在1992-2002年的第一个发展阶段,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年增长率非常不稳定,跳跃性非常大。如1993年的年增长率为7.5%,但1994年又急剧下降为-53.49%,1996-1998年虽然处于增长阶段,但增长的幅度较小。1999年和2000年的增长率又分别急剧下降为-29.60%和-47.37%,之后的2001年又从波底急剧反弹,增长率高达590%,但2002年又处于负增长。因此,从1992-2002年的第一阶段,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极不稳健,忽高忽低,发展得非常曲折。在2002-2011年的第二阶段,虽然每年的增长率高低不齐,但均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其中,发展较快的是2005年和2008年,增长率分别达到122.91%和110.90%。最低的年份是2009年,增长率只有1.11%,这主要是因为受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国际市场形势不稳定,从而影响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
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占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的份额
对外直接投资占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的份额也可以清晰地了解一个国家(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的国际地位,表2为1998-201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占全球比重。从表2可以看出,自1998-2011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在全球的地位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8-2004年,第二阶段为2005-2008年,第三阶段为2009-2011年。
第一阶段的特点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占全球的比重较低,无论是流量还是存量均低于1%的水平,并且流量所占比重的波动性较大。如1998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占全球的比重只有0.38%,之后的两年又持续降低为0.16%和0.07%,2001年开始上升到0.92%,但其后的2002年和2003年又分别下降为0.47%和0.45%,然后在2004年又上升为0.9%。但这一阶段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占全球的比重总体来看比较稳定,多维持在0.5%左右作小幅度波动,其中最高的年份是1998年的0.58%,最低年份是2000年的0.45%。但总体来看,这一阶段的对外直接投资占全球份额较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在全球的地位还很薄弱。
(一)内容特点
该书围绕我国服务业展开论述,分析了第三产业国际投资的基本情况,构建了完整的内容框架。该书立足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分析了第三产业投资的有利条件以及第三产业投资的内因与外因。该书在搭建国际直接投资影响服务业产业成长的理论分析框架基础上,深入实践层面,探析二者实证关系,证明了服务业国际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从整体上来看,该书分为理论分析与实证探究两个模块,详尽探讨了我国服务业的国际投资问题,考察其经济实效性,并探究影响服务业国际直接投资效果的诸多要素。为了应对国际市场的挑战,我国推行“走出去”战略,积极提高国际双向投资水平。基于此,该书提出我国服务业国际直接投资策略,为充分发挥服务业国际直接投资的积极效应、推进我国服务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供理论参考。
(二)理论价值
该书的理论价值不仅在于全面论述了我国服务业国际直接投资的现实背景,还在于建立了逻辑严密的理论系统,阐述了产业国际投资的相关理论。通过总结梳理国内外关于服务业国际直接投资的研究成果,提炼出若干理论观点,分析服务业国际直接投资经济效应理论。该书在论述过程中,分析了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对服务业的适用性,并在确定科学理论适用于服务业研究之后,形成了国际直接投资经济效应理论分析框架。随后,以广东服务业为研究对象,依据国际直接投资经济效益理论,探讨当前广东服务业的投资现状和投资特征,为后续实证分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一方面,我国服务业国际直接投资处在稳步发展阶段,投资额不断增加,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另一方面,我国服务业处在转型阶段,开展国际直接投资利于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三)实践价值
【关键词】:国际贸易;国际直接投资;市场结构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B
一、国际贸易理论与市场结构理论分析框架的产生
国际贸易是商品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和交换,国际直接投资则表现为货币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和循环。按照蒙代尔的理论,商品资本的国际流动可以完全替代货币资本的国际流动,国际投资就不会发生。按照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产业资本的循环依次经过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的形式,并且三种资本形式还要保持时间上的连续性和空间上的并存性。单个产业资本循环的特点也体现在社会总资本的循环中,从世界经济的范围分析,产业资本循环经过上述三种形式才能保持经济活动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市场结构理论来自于产业组织经济学,按照该理论市场可以分为完全竞争和不完全竞争市场两大类型,不完全竞争市场又分为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和完全垄断三种类型。完全竞争市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差别主要体现为产品差异性、进入和退出壁垒以及卖方集中度。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是产品具有同质性,进入和退出壁垒小以及卖方集中度低,而不完全竞争市场则相反。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提供的产品有差异、行业的进入壁垒较大,具有规模经济及由此产生的卖方集中度。古典贸易理论和现代贸易理论都建立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新贸易理论则建立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产生之初就建立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随着世界经济活动的发展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有融合趋势。
从历史上看国际贸易理论的产生先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早期的国际贸易理论从发源于15世纪欧洲原始积累时期的重商主义开始,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以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垄断优势理论为标志。这两种理论有各自的分析框架,国际贸易理论的逻辑起点建立在完全竞争市场上,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则建立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统一的贸易市场和资本市场逐步结合,商品、资本、技术和服务的流动日益密切,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呈现相互融合的趋势,但是统一的理论框架还没有建立起来。文章从市场结构的角度分析国际贸易理论和直接投资理论,并指出新贸易理论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融合的基础在于不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下的新贸易理论解释了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福利影响,不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递增使得垄断竞争厂商都具有向国外出口产品的动机,加之这些厂商生产的是有差异的同种产品,产业内贸易形成。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产生于不完全竞争市场,如果具备贸易壁垒和资本自由流动,国际直接投资厂商进行跨国直接投资就能够实现对国际贸易的完全替代。
二、完全竞争市场与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经历了从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现代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的发展过程。按照市场结构划分前三种可以归纳为一类,它们的理论基础都建立在完全竞争市场基础上。古典贸易理论包括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李嘉图的相对优势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包括一般均衡理论、相互需求理论和对偶理论,这些理论都建立在完全竞争的假设下。现代贸易理论则以要素禀赋论为代表,该理论体系阐述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在于产品的价格差异,价格差异源自于成本差异,成本差异产生于生产要素的丰裕度。主要理论包括要素禀赋论、要素价格均等化原理、萨缪尔森―斯托尔帕定理和罗伯津斯基定理等。
古典贸易理论和新古典贸易理论分析都假定市场是完全竞争的,这些前提假定包括:生产要素在各国内部是自由移动的,而在国家间是不能移动的;国家之间实行自由贸易,不存在政府对贸易的干预或管制;生产和交换是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进行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要素处于“充分就业”状态;贸易双方的出口价值等于进口价值,国际收支平衡;运输费用和其他交易费用为零;没有要素密集度转变的情况,生产同一商品时各国的生产技术一样,生产函数相同;没有规模经济的利益,不存在规模经济递增。从上述的前提条件可以看出该理论体系将国际直接投资排除在外,首先国家之间没有多余的资金可以投资;其次国家之间没有要素流动的可能性。总之古典贸易理论和新古典贸易理论没有给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留下任何成长空间。
要素禀赋论创立后成为最重要的国际贸易理论,该理论认为如果掌握了一国的资源禀赋情况就可以推断出该国的对外贸易走向。然而里昂惕夫的实证分析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学者们提出了各种解释用于修正要素禀赋论的前提条件,如贸易壁垒说、自然资源稀缺说、生产要素异质说以及人力资本说等等。前提中完全竞争的假设在现实中难以满足,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只能作为产品价格的接受者,他们提供的产品是同质的。国际贸易活动中的许多现象无法用完全竞争的市场来解释,不完全竞争市场中的新贸易理论应运而生。
三、不完全竞争市场与新贸易理论
新贸易理论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它的创建是建立在两个相关学术领域的发展之上:即产业内贸易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该理论认为资源差异和规模经济均是国家进行专业化和贸易的原因,前者是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不变条件下的产业间贸易,而后者是不完全竞争和规模收益递增的产业内贸易,它更强调的是非比较贸易优势。同时为强调规模经济作为贸易的原因作了三个基本创新:将产业组织引入贸易理论,将贸易理论从完全竞争模式的不现实中解脱出来;摒弃了传统的二维假定和凸性生产可能性曲线,新贸易理论发展了一种“层级结构”的方法来解释贸易和要素流向,即产业间贸易仍由要素禀赋的差异来决定,而某产业内部具有类似要素比例的产品之间却相互分工和贸易,后者在产业间贸易的格局中表现为净贸易量;区分了技术溢出的外部经济和市场规模作用的外部经济。
把新贸易理论看作和古典贸易理论完全对立是不确切的,新贸易理论只是补充了后者在自身假设框架下所难以解释的现象。新贸易理论建立在不完全竞争市场基础上,而古典贸易理论建立在完全竞争市场基础上。
四、不完全竞争市场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垄断优势理论,它由美国学者海默于1960年在他的博士论文《国内企业的国际经营: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中首次提出。传统的国际投资理论都假定市场是完全竞争的。海默则认为,要解释战后对外直接投资现象,必须摒弃传统理论中关于完全竞争的假定,对不完全竞争进行研究。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企业不具有支配市场的力量,它们生产同类产品,拥有获得所有生产要素的平等权利,这样就不会有对外直接投资发生,因为它不会使企业拥有高于当地对手的优势。只有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企业才能获取垄断优势,并通过直接投资在国外予以利用。
金德尔伯格将垄断优势分为四类:来自于产品市场不完全的优势;来自生产要素市场不完全的优势;企业拥有的内外部规模经济;由于政府干预,特别是对进入市场以及产量的限制所造成的企业优势。后来学者在海默的理论框架下进一步发展了垄断优势理论,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论述跨国公司垄断优势的来源;二是跨国公司在出口、直接投资与许可证交易三种方式中选择直接投资的根据与条件。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理论就是邓宁的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国际生产折中理论认为,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是由企业特定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特定优势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企业特定优势类似于海默提出的垄断优势,即一国企业拥有的高于其他国家企业的优势,并且这种优势只是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条件非充分条件。内部化优势是指企业为避免市场不完全而通过内部化将企业的优势保持在企业内部。市场不完全的含义近似于不完全竞争,邓宁认为市场不完全可以分为两类:结构性市场不完全和知识性市场不完全。企业利用市场不完全通过内部化建立垄断优势,内部化优势越大,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倾向性越明显。内部化优势还不能充分解释对外直接投资,利用出口照样可以发挥优势。区位优势可以更充分地解释对外直接投资的原因,因为区位优势属东道国所有,企业无法自行支配,只能予以适应和利用。只有国外区位相对国内区位具有更大优势时企业才可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