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环境经济硕士论文

环境经济硕士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环境经济硕士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环境经济硕士论文

环境经济硕士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赤道原则、德国银行、绿色信贷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2)03―0―02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德国急于改变战后落后面貌,积极发展经济,忽视了环境保护。莱茵河沿岸企业把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中,致使河流污染严重。有人形象地比喻,把照片底版扔到莱茵河里都能显影。柏林技术大学环保专家曲希勒教授谈到,那时,在德国工业重地鲁尔区,人们看不到蔚蓝的天空,早晨穿的白汗衫到晚上就脏了。到上世纪70年代初,德国发生了一连串环境污染的灾难,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大幅增加,水域中的生物急剧减少,垃圾堆放场周围的土壤和地下水受到污染,自然环境受到破坏,民众深受其害。

而现在漫游德国各州,从德国北部到南部,从工矿到乡村,所经之处景色迷人,空气清新。连绵不断的森林,开阔的草地,无污染的风力发电大风车以及清澈流淌的河流,无不体现着由环境保护所带来的祥和与恬静。这种转变与德国人重视各种环境保护手段的应用(特别是经济手段的应用),鼓励各种主体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有着莫大的关系。绿色信贷政策作为德国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之一在德国环境保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银行即是实践绿色信贷的重要力量。

一、何为绿色信贷

邓文和王飞是国内较少探讨绿色信贷概念的学者,他们认为,绿色信贷指的是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等金融机构依据国家的环境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对研发、生产治污设施,从事生态保护与建设,开发、利用新能源,从事循环经济生产、绿色制造和生态农业的企业或机构提供贷款扶持并实施优惠性的低利率,而对污染生产和污染企业的新建项目投资贷款和流动资金进行贷款额度限制并实施惩罚性高利率的政策手段,目的是引导资金和贷款流入促进国家环保事业的企业和机构,并从破坏、污染环境的企业和项目中适当抽离,从而实现资金的“绿色配置”。

二、德国银行践行绿色信贷的模式和效果

(一)绿色信贷实践模式

1.德国银行把握先机主动参与“赤道原则”的制定,并对“赤道原则”进行推介。2002年10月西德意志州立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以及荷兰、美国等国家的九家银行在伦敦组织召开了由这些商业银行参加的会议。会议中,花旗银行、荷兰银行、西德意志州立银行和巴克莱银行决定在世界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的政策,尤其是国际金融公司保障政策的基础之上创建一套项目融资中有关环境与社会风险的指南。这个指南在后来便成为赤道原则。虽然目前赤道银行的绝对数量还不是最多,但它们大都是国际领先的大型金融机构,在全球项目融资领域的业务量和影响力都非常巨大。截至2008年,赤道银行在全球项目融资中的份额占到90%以上。

2.德国银行积极加入赤道原则,按照赤道原则的要求进行信贷审批。到目前为止德国德累斯顿银行、裕宝银行、德国复兴信贷银行也加入“赤道原则”,成为世界知名的“赤道银行”,“赤道原则”已经成为德国银行业普遍遵循的准则。

3.德国政府积极参与开发绿色信贷产品。德国政府支持国家政策性银行――德国复兴信贷银行,运用资本市场和商业银行来实施对环境项目的金融补贴政策,最大效率地发挥政府补贴资金的作用。其履行不同于一般商业银行的职能,在环保领域既发挥经济界伙伴作用又扮演联邦政府环保目标的执行者并对企业可持续发展项目进行融资。它的绿色信贷金融产品主要由KfW F.rderbank经营,经过数年的发展,德国政府参与的绿色信贷产品已经形成较为完备运行模式。

德国复兴信贷银行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进行融资,德国政府负责对其融资资金进行贴息并打捆形成绿色信贷产品。KfW测算出盈利利率和优惠利率,将从资本市场融来的资金开发成长期、低息的金融产品销售给各商业银行,商业银行获取低息金融产品后根据微利的原则再适度调整利率,然后以优惠的利息和贷款期为终端客户提供支持环保、节能和温室气体减排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

(二)德国银行实践绿色信贷政策的效果。

德国复兴信贷银行通过信贷手段调控环境污染主体的信贷供给和资金价格,同时为清洁能源技术发展和节能降耗行为提供信贷支持,从而达到利用金融杠杆实现环保调控的信贷政策。该银行在环保领域绿色信贷的发放占整个信贷量的比重很高,且每年都保持大幅度的增长。这些享受特殊优惠的贷款为德国环保领域、可再生领域、节能建筑领域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杠杆和资源配置作用。

2008年KfW F.rderbank的环境保护投资占政策性贷款总额的21.66%,项目贷款总额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2008年达到48亿欧元。此外,对于采用最新环保技术的示范项目,还能获得由环境部提供的最高达30%的贴息。另外2008年共计有42亿欧元的贴息贷款投向了可再生能源。截至2008年底,“中小企业能效特别基金”共计批准了558个能效项目贷款,总额为3.15亿欧元。KfW同时对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效果进行了评估。一是减少能源进口。二是二氧化碳减排。三是创造就业。

德国复兴银行对节能建筑的贴息贷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现有建筑的节能改造;二是对新建生态建筑的贴息贷款。目前,每年大约有2.2%(大约88万个)的住房采用了节能设施,KfW向其中一部分提供了贴息贷款。2008年节能改造项目贷款总额为67亿欧元,比2007年增长了34%。项目总数为22.6万个,大约占全国的25%。生态建筑项目贷款为24亿欧元,共计5.4万个项目。

三、德国绿色信贷政策对我国的借鉴。

(一)政府应该鼓励和支持更多的商业银行加入“赤道原则”

政府监管部门要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不仅要有对商业银行违规向环境违法企业贷款的行为实行责任追究和处罚的措施,而且还要有对切实执行绿色信贷且成效显著的商业银行实行奖励的政策。同时, 还应该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如减免税收、财政贴息等财政政策,以调动并确保商业银行推行绿色信贷的积极性,积极推动绿色信贷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二)银行自身也要努力向国外先进国家的金融机构学习

关注环保问题不仅是政府的责任同时也是是银行的社会责任,这关系到银行业务的开展和可持续发展。我国银行业应该从现在做起, 积极学习国外银行业处理环境风险的先进理念和方法,通过采纳赤道原则等国际惯例和规则,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信贷体系。应当调整银行内部组织结构,在银行内部设立环境与社会发展部,专门负责处理贷款过程中的环境风险评估、环境保护等问题。另外,在银行内部还要建立健全绿色信贷问责制,加大检查和处罚力度。对贷前调查不实造成对不符合环保要求企业提供融资的人员, 要从严处理;对贷款审查决策过程中忽略环保要求的, 取消审批人员的审批资格;要将信贷是否落实了环保要。

(三)扫清银行推行绿色信贷政策的政府干预障碍

据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数据, 2003-2005年,由于地方政府的纵容和袒护,全国70000宗环保违法案件仅有500件得到处理,仅为全部案件的0.71%。有些地方政府无视国家的环保政策,以各种名目、各种形式干预商业银行的业务,进而导致商业银行经营行为扭曲。从国际经验来看, 政府部门行为的调整和约束、银行与各级政府的共识是信贷政策有效支持环境保护的首要前提。因此,我国中央政府有必要将环保指标纳入地方官员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加大环保指标在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中的比重,规范和约束地方政府行为,避免地方政府对商业银行经营行为的影响。

(四)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和激励机制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一些地方环保部门的企业环境违法信息针对性不强、时效性不够,不能适应银行审核信贷申请的具体需要,同时商业银行还不能提供使用环境信息的反馈情况,没有真正做到与环保部门数据共享,影响了绿色信贷执行的效果。因此,商业银行应当加强与环保部门、当地政府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有效持续的信息交流机制,及时获取企业排污及环保投入相关信息,为银行决策提供可靠参考。

参考文献:

[1]罗勇、曾晓非:《环境保护的经济手段》[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

[2]夏光:《环境政策创新:环境政策的经济分析》[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年版。

[3]夏少敏:《绿色信贷政策需要法律化》[J].世界环境,2008,(3).

[4]蔡芳:《环境保护的金融手段研究―――以绿色信贷为例》[D].中国海洋大学博士论文,2008.

[5]韩雪萌:《绿色信贷重在机制转变》[ N ], 金融时报, 2008- 02- 29 ( 5).

环境经济硕士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绿色会计 绿色会计信息披露 环境保护

绿色会计即环境会计,是以传统会计为基础,补充传统会计在核算过程中关于环境这一方面的影响,其主要是以环境资产、环境费用、环境效益等会计要素为核算内容的一门专业会计。会计既要服务于微光经济,也要利于宏观经济的调控;在以企业自身利益为目的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社会的利益。绿色会计信息披露是绿色会计的核心内容,其是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产物,其一方面有利于协助国家环境资源的保护,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立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对企业加强社会责任感起到一定的鞭策作用,同时也利于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

一、绿色会计发展的必然性

绿色会计的实现有助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首先,二者的要求是一致的,绿色会计把环境因素纳入其中,且将环境收入及费用归算于核算体系中,并将与影响企业业绩的相应概括与环境因素牵制在一起,引导企业对环境问题更多的关注,绿色会计顾名思义主要还是在环境,其是对企业的环境活动及与环境相关的经济活动以会计学的基本原理为基础,通过各种计量方法进行确定,计量和报告的学科。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都以利于环境为主导是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要求,因此要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必须将以环境保护为宗旨,能有效反映环境信息的绿色会计推荐给越来越多的企业。绿色会计分微观和宏观两种,从微观上说,绿色会计的发展改变了传统会计中忽视环境信息的局面,能促使环境要素成为企业市场形象和竞争力的内在影响因素,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从宏观上说,绿色会计即政府绿色会计来说,绿色会计的推行对国家生态资源及环境保护的补偿机制的建立有推进作用,并有利于社会资源的管理,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制度。

二、我国企业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

采用补充报告模式和独立报告模式是目前我国对于企业披露绿色会计信息的两种方式,所谓补充报告模式就是在财务报表中列出与环境有关的,用以反映环境信息的资产和负债等账户;至于独立报告模式在编制会计报表及报告时主张独立完成。环境资产负债表和环境利润表的独立编制能有效避免如今企业会计信息零散的缺点,以便更完整的反映绿色会计信息。一些财务信息只有在绿色会计的环境报告中才能体现出来。

(一)环境会计报表

1、环境资产负债表

环境资产负债表与传统会计一样遵循理论依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左方登记环境资产,右方登记环境负债及环境权益,其是企业单独编制的为反映环境对财务状况影响的资产负债表。

2、独立式的环境利润表

环境利润表满足“环境利润=环境收入-环境费用”这一等式,为了便于人们对关于企业环境绩效的更全面的了解,因此而设置独立的利润表,这样使用者就能从表中数据了解企业保护环境和控制污染的效果。因环保工作难以计量的社会效益,所以反映环境收入就只能借助直接收入及间接收入这两方面;环境费用则分为直接环境费用、间接环境费用和环境负担费用三个项目。

3、会计报表附注

会计报表附注是对会计报表的基本要素的补充说明。日前,会计报表附注的内容逐渐增多,很多企业的环境信息都有在报表附注中披露。一般有如下:其一,详实的目标及某些特殊的会计政策;其二,企业当期、未来的环保投入情况;其三,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或环境污染治理而获得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其四,企业使用的环境标准对报表中数据产生的影响;其五,变更项目,主要包括方法变更、报告主体的变化及会计估计的改变等。

(二)绿色会计环境报告

为方便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环境信息更深入、全面的了解,这就要求环境报告采取独立编制的形式。实际上,部分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关于企业环境报告很早就开始了研究。诸如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等颁布的一系列关于财务报表审计中的环境事项的文件,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还曾提出企业应尽可能的采用强制性的财务报告、自愿报告抑或是其他报告形式向社会公开报送环境报告。

三、绿色会计信息披露改进措施

绿色会计工作起步晚导致了如今企业绿色会计披露的信息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因此,加快绿色会计理论与实务的研究工作成为理论界首要的任务,使绿色会计信息披露内容得到规范,最终有助于政府宏观监管工作更加科学合理。以下就如何改进绿色会计信息披露提出了几点意见:

(一)加大绿色会计理论研究的推进

绿色会计是在会计学、环境学及环境经济学为理论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是财务会计的一个分支,我们在收集相关学科的前沿研究理论作为基础依据的同时也需要积极吸取各国特别是一些在对绿色会计的研究上作出成绩的国家的会计组织和环保部门的经验,依据我国情况扬长避短。其次我们可以在会计学会组织中成立一个专门研究绿色会计和绿色会计信息披露为主体的环境影响研究委员会,联合企业、城市规划部门、环境保护部门、执法部门等与公司履行环境保护责任有关的单位,组建一个具权威性的代表社会整体利益的综合性绿色会计研究机构,由其对企业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实践进行研究,并将其研究成果直接应用到绿色会计核算工作中去。

(二)企业信息披露理论的完善

成熟的绿色会计理论及科学合理的信息披露制度是保障企业绿色会计信息披露规范的两个重要因素,为了确保信息披露制度的规范化必须制定合理的披露内容、方式、时间等规则,有利于企业在会计报告中利用最合适的方法充分披露绿色会计信息,同时我们应该以强制披露和自愿披露两者相结合的方式要求企业定期报送相关资料进行环境信息披露。

(三)绿色会计法规体系的建立

绿色会计法规体系的建立能有效明确企业环境管理的职责,规范绿色会计信息披露行为。绿色会计法规体系可以分为绿色会计工作的基本法、绿色会计法规、绿色会计规章制度这三个层次,其中第一个层次是进行绿色会计工作的基础,必须以《环境保护法》为依据,通过颁布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定地方性环境法规签署加入国际环境条约等措施积极加强环境立法工作。第二层次则是以基础会计法为依据,同时也是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基础,是对前一层次中关于核算问题的细节规范化,其包括绿色会计制度、准则等,这些制度、准则主要是针对绿色会计的基础概论及核算方法做出的一系列比较详尽的规定。至于第三层次我国尚未实施,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会计准则是当务之急的事情,初步工作应将会计准则、制度列入我们的工作范畴,进行实际研讨;而后,要考虑的问题就是绿色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披露方法的界定,这就要求我们制定一套合适的绿色会计基本准则加以确定;再者就是会计制度的建立,要求所设立的绿色会计制度能适用到企业的各个层次的工作中,保障会计核算操作的实际可行性。

(四)政府审计及社会审计的重要性

环境审计是随着环境管理逐渐法制化而诞生的,政府审计、社会审查及内部审计是环境审计的三个方面。充分发挥环境审计中政府审计机关的作用是我们的首要工作。通过国家审计部门对企业环境管理工作的严格监管,来弥补环境管理工作中的一系列不完善的问题。针对目前政府审计部门关于环保资金审计内容不全面、覆盖面窄的情况我国政府审计机关可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应提高对环境审计工作的认识,将其与环境保护工作放在同一条战线上对待,其次在实施审计和监督的过程中应该积极配合政府环境保护部门的工作并严格遵守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再者,关于会计信息披露监管系统方面,政府部门应鼓励以注册会计师审计为核心,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在环境审计中的职业优势。如今因缺乏相关机构的指导及推进作用导致我国参与到环境审计中来的注册会计师基本没有。基于此,政府部门应积极合力其他相关组织作好对应工作,如可以在注册会计师的后续教育培训中加入绿色会计、环保知识及法律法规等内容,引导注册会计师多关注绿色会计及其信息披露,逐步展开环境信息的审计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咏梅,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问题研究,会计研究,2005,(4):52-56

[2]陈侃芳,会计监管的基本模式与国际经验,陕西审计,2004,(1):28-29

环境经济硕士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印染废水;生物技术;工程实践

中图分类号:X70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我国作为世界纺织工业第一大国,印染纺织工业在工业产业结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印染纺织工业的快速发展,其造成的水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印染纺织工业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每加工100平方米的纺织物,就会同时产生3.5~5.5吨的污水。据不完全统计,工业废水中约有40%为印染纺织废水,每天排放量达到3.0×106~4.0×106m3[1]。印染废水具有分布面广、水量大、色度高、组成成分复杂、水质波动较大等特点,同时废水中含有多种难降解有毒有机物质,如芳香族卤素化合物、芳香族硝基化合物、联苯等[2] 。如果印染废水中的大量有机物不经处理而进入自然水体就会对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3-6]。对印染废水进行切实有效的综合处理已经刻不容缓。

1.印染废水的组成及特点

印染工业是对纺织物原料进行物理或者化学作用使纺织品具有一定颜色的过程,印染废水来源于整个印染工艺流程中。印染工艺可分为四个步骤,分别是预处理阶段、染色、印花和整理。在四个阶段均有废水排放,预处理阶段排放的废水主要有退浆废水、煮炼废水、漂白废水和丝光废水,染色阶段排放染色废水,印花阶段排放印花废水和皂液废水,整理工序则排放整理废水[7-10]。

印染废水中主要浆料、助剂、媒染剂、固体剂及树脂等药剂[11]。其中浆料的主要成分为聚乙烯醇(PVA)及淀粉等易降解物质,而助剂、媒染剂、固体剂及树脂等主要为苯类、苯胺类、硝基苯类等难降解物质。

印染废水pH值一般为6~12,色度是100~400度,SS为100~200mg/L,CODCr为300~1000 mg/L,BOD5为100~400 mg/L。印染废水具有以下特点:

(1)含有大量的有机物,但BOD5/COD值较低,可生化性差。由于染色过程中有部分染料未被纺织物吸收而进入废水中,从而使废水色度较高且常常随产品不同而变化。

(2)废水产生量大,水质多变化。据统计在1999年,全国较大型纺织企业取水量达到1.8×109m³。由于印染工艺及产品种类的差异,导致印染废水水质波动较大[12]。

(3)pH值波动大。对于不同的纺织物,需要不同的染料,各种染料需要的酸碱环境不同,导致废水中pH值波动大。

(4)印染废水具有毒性且危害性大。印染废水中含有铬、铅、汞等重金属,并含有一些易产生甲醛的树脂整理剂、有机阻燃剂、阳离子柔软剂等,此类物质均会对环境产生重大危害[13]。

2.印染废水的生物处理技术

目前,印染废水的处理方法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物化法和生物法。物理法、化学法及物化法具有处理效果好、设备占地小等优点,但具有产生有毒副产物、运行成本高、产生大量难处理污泥等缺点。而生物法则以其工艺稳定,处理费用低,对有机物处理效率高,二次污染排放少的优点,得到广泛的应用[14]。国内外常用的生物处理技术包括好氧处理、厌氧处理、厌氧-好氧组合处理和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等。

2.1 好氧生物处理

好氧生物处理是指在氧气存在的条件下,好氧菌通过其自身的代谢和增殖来去除印染废水中污染物的过程。常用的好氧生物处理工艺有好氧活性污泥法、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转盘及生物膜法等。

活性污泥法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方法,大多采用是完全混合式。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可以使生化池内各处F/M值均衡,使得该工艺具有较强的耐冲击负荷能力,从而可适应印染废水浓度变化幅度大的特点。其缺点在于,虽然可对易降解有机物进行有效去除,但对色度却难以解决。目前多采用好氧生物处理技术与其他方法联用的方法对PVA(聚乙烯醇)等难降解污染物进行处理。

Kim等[15]在活性污泥处理前使用电子束辐射技术对印染纺织废水进行了前处理,将难降解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易降解的小分子物质,将BOD5/COD 提高到了0.40,有利于后续好氧生物处理,控制生化池水力停留时间18-48小时,COD去除率保持在70%左右。Erkan等[16]采用活性污泥法-纳滤法处理印染纺织废水,在进水COD为2300mg/L、色度为2347度的情况下,COD去除率和脱色率均达到80%以上,出水能够满足回用要求。

俞宁等[17]采用一种介于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的完全混合污泥法对某年产各类织物3×107m2,废水排放量1800t/d的印染厂废水进行处理。采用的工艺为水解酸化-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混凝气浮。处理后的印染废水出水水质达到了《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287-1992)二级标准的要求。该工程运行效果良好,对COD、BOD5、SS、NH3-N、色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3.6%、93.9%、90.4%、68.0%、87.5%。

黎京士等[18]采用曝气生物滤池对印染废水进行处理,经研究发现曝气生物滤池对印染废水有一定去除效率。COD去除率达到63.1%,对氨氮的总体去除率达到85.09%,对浊度的去除率达到61.9%。废水pH在自养硝化细菌的硝化作用下,从10降至7.8,由pH的变化趋势可知,在硝化反应的同时,存在一定的反硝化过程。

戴兴国等[19]研究发现膜生物反应器具有提高某些专性脱色细菌的浓度和活性,同时截留大分子难降解物质使其停留时间延长,最终提高分解效率的效果。膜组件还可以分离印染废水中的聚乙烯醇、染料、油脂等,在降低COD的同时可以对部分有机物进行回收利用。

张雷[20]采用好氧生化法对某印染厂废水进行实际处理。进水水质:COD为400~1000mg/L,色度为400倍。经过处理后COD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5%和90%,处理效果良好,达标排放。

2.2 厌氧生物处理

厌氧生物处理是利用兼性和专性厌氧菌在缺少分子氧的条件下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方法。厌氧生物处理法的优点是能耗较低、有机负荷高、运行费用低、剩余污泥少、可以回收沼气做能源等。对于生化性较差的印染废水,采用厌氧处理方法能有效的提高难降解有机物的处理效率。

厌氧生物处理包括水解、酸化和产气三个阶段。水解和酸化阶段可以快速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同时可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可降解有机物。具有代表性的厌氧工艺包括厌氧生物滤池、厌氧接触法、分段厌氧消化法和厌氧流化床等[21]。

厌氧流化床反应器内填充着粒径小、比表面积大的载体,厌氧微生物组成的生物膜在载体表面生长,载体处于流化状态,具有良好的传质条件,微生物可以与废水充分接触,细菌具有很高的活性,设备处理效率高。Kim等[22]、Sen等[23]应用厌氧流化床反应器处理印染纺织废水,取得良好效果。

C.Park等[24]研究了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在序批式及连续流方式下对偶氮染料酸性橙(AO7)的降解效率。在添加碳源葡萄糖后,序批式方式对染料的降解效率有所提高。在连续流模式下发现染料的去除效率与外加碳源具有一定相关性,说明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可以有效的去除偶氮染料酸性橙(AO7),并且在外加碳源的条件下可以提高降解效率。

沈东升等[25]采用复合式厌氧反应器处理某真丝印染厂废水,在进水COD和色度分别为300mg/L和400度,有机负荷分别小于1.0kgCOD/(m3·d)和1.5 kgCOD/(m3·d),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10.8小时和5.5小时条件下,出水COD分别小于100mg/L及150mg/L,出水色度分别小于50及80,达到了国家一级和二级排放标准。结果表明复合式厌氧反应器处理印染废水是可行的。

付致敏等[26]采用厌氧滤池处理印染废水,结果表明厌氧滤池反应器水力停留时间在8.1~14.6小时,且进水COD波动较大(500~1000mg/L)时,对COD的平均去除率可以达到20%,同时对印染废水中的硫酸盐有一定去除效果。经过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废水中的染料显色基团偶氮键断裂,生成了新的化合物。

2.3 厌氧-好氧生物处理技术

厌氧-好氧处理技术将厌氧处理和好氧处理进行优势结合,从而使得对印染废水的处理更加高效。该组合工艺早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并进行了大量的工程实践。在厌氧阶段,印染废水中难降解的有机物如PVA等在脱色菌的作用下,经过水解酸化,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在降低印染废水COD的同时也提高了B/C,有利于好氧阶段反应的继续进行和COD去除效率的提高。经过厌氧作用将难降解有机物转化分解成的小分子有机物,在好氧反应阶段被好氧菌利用,分解成为无机小分子物质,最终实现了对印染废水的综合处理。

Kapdan等[27]研究了不同水力停留时间对厌氧滤池和活性污泥组合系统处理印染废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为48小时的条件下,COD的去除率达到90%,对色度的去除率达到85%。

An[28]等使用UASB反应器组合好氧活性污泥法对印染废水进行处理。在UASB反应阶段三种目标染料的去除率最高达到78%。系统整体处理印染废水COD去除率超过83%,脱色率超过90%。表明UASB反应器组合好氧活性污泥法可以有效的对印染废水进行处理。

同帜等[29]采用水解酸化池与曝气池的组合工艺处理某印染厂废水。在水解酸化阶段,池中COD去除率可以达到50%~70%,同时pH由11~13下降到7-8,色度去除率在50%~60%之间。而系统工体整体的COD去除率更是达到了87.5%~98%,SS去除率在98%~99%。

N.Supaka等[30]采用厌氧-好氧生物处理技术处理活性偶氮染料废水。经研究发现多种染料在厌氧段的去除率达到100%,但厌氧段对COD去除率较低,去除效率只有17.8%~24.5%。但是在好氧段,COD去除率达到了68.2%~74.1%。研究结果表明厌氧段对色度去除效果明显,在好氧段COD去除效果较好。

白俊跃[31]等采用厌氧-好氧-混凝沉淀组合工艺对印染企业二沉池出水进行深度处理。以厌氧-好氧为主体的生化处理工艺,脱色率达到97.8%。当进水水质COD为127mg/L,色度为532度时,经过整个系统的处理,出水COD降为51mg/L,色度为4度,符合水洗工艺用水要求,可以进行回用。

2.4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是指将微生物固定在载体上,获得高密度高活性细胞的技术。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具有效率高、运行稳定、可纯化和保持高效菌种、反应器生物量大、污泥产量少及固液分离效果好等一系列优点[32]。这一新兴技术有望在近期在印染废水处理中得到实践。

3. 结语

随着印染行业的不断发展,更多的染料和助染等化工试剂被投入使用,另外随着污水排放标准日益严格,印染废水的处理的难度也越来越高。而通过国内外研究学者的不懈努力,越来越多的新型生物处理技术开始应用于印染废水处理工艺中并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工业生产的增长不再以环境污染为代价,一条和谐发展,清洁生产的工业化道路正在我国的工业发展中得到不断实践,并将发挥出更大的环境经济作用。

参考文献

彭会清,许开.印染废水处理现状与进展[J]. 四川纺织科技, 2003;2:11-14.

Soon-An Ong, Eiichi Toorisaka, Makoto Hirata, Tadashi Hano. Treatment of methylene blue-containing wastewater using microorganisms supported on carbon under packed column operation[J].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Letters, 2007 granular activated (5):95-99.

冯凯,邱木清. 生物法处理染料废水的研究与进展[J].工业水处理, 2009 ,29(2):19-21.

李雅婕,王平. 生物技术在印染废水处理工艺中的应用[J].工业水处理, 2006, 26 (5):14-17.

戴日成,张统,郭茵等. 印染废水水质特征及处理技术综述[J].给水排水, 2000, 26(10):33-34.

何珍宝. 印染废水特点及处理技术[J].印染, 2007, 4(7):24-28.

李茵,奚旦立.兼氧-好氧工艺处理染料废水的研究[J]. 环境科学研究, 2003,16(2): 39-42.

邵云海,蒋克彬.水解与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印染废水[J].中国给水排水, 2001,17(8): 53-55.

孙根行,黄建成.一级强化混凝+缺氧水解酸化+生物膜+活性污泥共生系统处理印染废水[J].水处理技术, 2009,35(2): 65-71.

陈扬,同帜,程刚.印染废水处理工艺的研究[J].西北纺织工学院学报, 1999, 13(2):201-207.

王世伟. 分阶段多级厌氧-交叉流好氧反应器处理印染废水中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论文, 2011.

杨书铭,黄长盾.纺织印染工业废水治理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

朱宏飞,李定龙,朱传为.印染废水的危害及源头治理举措[J].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7, 32(11):89-92.

余燚,郑平,金仁村,唐崇俭,汪彩华.印染废水生物处理技术进展[J]. 化工进展, 2008, 27(11):1724-1727.

Kim T Y, Lee J K, Lee M J. Biodegradability enhancement of textile wastewater by electron beam irradiation[J].Radiation Physics and Chemistry, 2007, 67: 1037-1041.

Erkan S, Nigmet U, Ulku Y, et al. Biological treatment and nanofiltration of denim textile wastewater for reuse[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08, 153(3): 1142-1148.

俞宁,李纯茂. 高效好氧生物处理印染废水的方法与实践[J].工业水处理, 2009,29(5): 87-89.

黎京士,汪晓军,韩纪军,钱宇章. 印染废水污染物在曝气生物滤池中的沿程去除规律[J]. 环境工程学报, 2012, 6(4): 1167-1170.

戴兴国,吴礼光,张林,陈欢林,高从堦.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印染废水工艺条件的研究现状[J]. 水处理技术, 2009, 35(2):5-8.

张雷. 好氧生化法处理印染废水工程调试[J]. 水处理技术, 2009, 35(12):111-113.

冯凯,邱木清. 生物法处理染料废水的研究与进展[J].工业水处理, 2009, 29(2): 19-21.

Kim T. H., Park C., Lee J. et al. Pilot scale treatment of textile wastewater by combined process (fluidized biofilm process-chemical coagulation electrochemical oxidation) [J].Water Research , 2002, 36(16): 3979-3988.

Sen S., Demirer G.N.Anaerobic treatment of real textile wastewater with a fluidized bed reactor[J]. Water Research, 2003, 37(3): 1868-1878.

Park C, Lee B, Han E J. et al. Decolorization of acid black 52 by fungal immobilization [J]. Enzyme and Microbial Technology, 2006, 39(3):371-374.

沈东升,刘新文. 常温厌氧处理真丝印染废水的技术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5, 31(6) : 750-754.

付志敏,张玉高,汪晓军. 厌氧滤池处理纺织印染废水的中试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 2012, 6(2): 535-539.

Kapdan I K, Alprslan S. Application of anaerobic-aerobic sequential treatment system to real textile wastewater for color and COD removal[J]. Enzyme and Microbial Technology, 2005, 36: 273-279.

An H,Qian Y, Gu X, et al.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dye wastewater using ananaerobic-oxic system[J]. Chemosphere, 1996, 33(12):2533-2542.

同帜,李宇,李倩. A/O工艺处理印染废水的探讨[J].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2010, 24(4): 444-447.

Supaka N, Juntonjin K, Damronglerd S, et al. Microbial decolorization of reactive azo dyes in a sequential anaerobic-aerobic system[J].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04, 99(2):169-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