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勤工俭学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实践 勤工俭学
【中图分类号】G647
勤工俭学是一边求学读书,一边工作、劳动。它是学校实施劳动教育活动的形式之一。它与教学活动、科技活动、文体活动和公益劳动一样,都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一种。随着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全面铺开,勤工俭学成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它将帮助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及时而又满意地就业或更好地创新创业。勤工俭学将不仅帮助大学生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顺利完成学业,而且使他们把握在勤工俭学过程中带来的契机,培养创新意识、凝聚创造能力,为将来就业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才。参加勤工俭学的大学生大部分是家境相当贫寒的学生,为了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自觉找兼职维持生活,也有一部分家境较好的学生,他们找兼职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自己的社会经验,丰富阅历。勤工俭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作为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已得到并将一直得到国家政府和教育职能部门以及高校的高度重视。
一、将勤工俭学纳入大学生社会实践学分管理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虽然大学生勤工俭学对于大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我们现有的勤工俭学制度却存在着非常明显的缺陷;主要缺陷在于勤工俭学的运行体制不健全和不规范。各高校的勤工俭学中心,一般为设在学生处或团委的下属职能部门,并制订有系列的管理条例和规章制度。但不少高校没有配以独立的办公场所和专职老师,多是由团委或学生处的老师兼管勤工俭学工作。①而当前社会用人需求量较小,相对勤工俭学的学生很多,供需矛盾突出,这就更需要有效的管理。这种因体制的不健全和不规范,管理的广度与深度均不能充分到位,致使勤工俭学发展缓慢。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认为是否可以尝试将大学生勤工俭学纳入到其完成学业所必需完成的社会实践科目的学分管理之中;
根据长江大学新近制定的《长江大学关于制订2012级本﹑专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原则意见》的内容,校、各院(系)必需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学生可通过参加社会实践、科技文化活动、学科竞赛、发表学术论文、研制出实用产品或取得专利等来获得课外学分。学生毕业除完成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规定的最低学分外应至少获得10学分的课外学分(专科生6学分)。各院(系)在全校性第二课堂活动及学分安排的基础上,应视具体情况制订各专业获得课外学分的内容、形式及要求。目前我院对勤工俭学只有学工部门一个老师具体负责,很难对申请勤工俭学的学生信息进行准确的核实,也无法对学生勤工俭学的过程及效果进行动态的评估与考核,这里造成的结果就使得大学生勤工俭学变成了单纯的校内打工挣钱的活动,出现“勤工俭学”变成“打工误学”②的情况,这无疑背离了这一制度设立的基本宗旨。尝试着通过将勤工俭学与学生完成学业的必修学分相挂钩,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勤工俭学制度体制上的不健全与不规范的情况;极大的提高了对其进行管理的广度与深度。
由于我院实行的是学生管理的素质导师制,素质导师直接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有关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某些基础性工作应当也能够由素质导师参与管理,这可以大大提高勤工俭学制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同时如果将勤工俭学纳入学分管理,则可以将学院对学生的教务管理与学工管理有机地联系起来,届时就改变了目前我院勤工俭学的“一维管理模式”,而代之以“多元管理、集体负责”的管理模式。管理职能的横向联系以及管理主体的多元化的意义在于改变了以往对大学生的单一的评价体制,这将有利于提升我院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将勤工俭学纳入大学生社会实践学分管理的几点建议:
1、高校教育理念应有所转变。随着高校勤工俭学人数的不断攀升,不再停留在“勤工俭学仅仅是为解决贫困学生经济困难而进行的有偿劳动”这一层面,要充分认识到勤工俭学既有助学、又有育人的双重功能。③将大学生勤工俭学和人才培养相结合,将其作为正规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要加强对大学生勤工俭学的调研,加强和社会的沟通、联系,扩大勤工俭学选择的空间,丰富勤工俭学活动的内容,创造更多渠道,搭建更宽广的平台,促使学生在多样化的选择中成长成才。
2、要建立规章制度, 进一步规范对勤工助学的管理。与直接的扶助资金相比, 勤工助学作为间接的扶助形式在高校扶贫助困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勤工俭学主管部门应制定一系列的管理条例和规章制度,配以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专职教师,全面负责管理勤工俭学岗位的设置、培训、考核等工作,促使勤工俭学工作走向有序有效,并在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和安全方面狠下功夫,更好地为大学生提供优良的服务;邀请用人单位到校设岗招聘、形成兼职市场,双向选择。
3、充分发挥学工部、素质导师和教学事务部的作用。三个管理主体应当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共同承担起对大学生勤工俭学工作的管理与服务。具体而言,由学工部门负责勤工俭学的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勤工俭学岗位的设置及培训、勤工俭学工作过程及效果的考核;由素质导师负责提供参加勤工俭学工作学生的准确信息、参与勤工俭学工作的过程管理及服务、初步审核由用人单位所出具的勤工俭学考核材料;教务部门负责制定将勤工俭学纳入大学生社会实践学分管理的具体规定及考核办法、具体评定参加勤工俭学的学生是否能够获得相应学分等;
①邓演平等:大学生勤工俭学的调查与研究, 现代教育科技,2004年第2期。
【关键词】 高校;贫困生资助;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一、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及其发展
我国历来有对贫困学生进行资助的传统,古代对学生的资助大多实行“教养合一”的模式;在近代,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和民国时期的《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等官方文件都对贫困学生的资助进行了相应的要求。解放后,经过长期的教育实践,我国高校目前建立的学生资助体系包括助学金制度、奖学金制度、学生贷款制度、勤工俭学制度以及其他配套制度,其中助学金制度是贫困生资助的主要方式。建国初期,为解决一部分贫困大学生的上学问题,在1952年,建立了人民助学金制度;在1953年至1965年,国家对高校的助学金制度进行了调整,主要涉及助学金的享受范围、享受比例以及享受标准;在1966年至1982年,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高校助学金制度处于停滞的状态。在1983年至1992年,人民助学金历经改革甚至取消,1993年起,我国逐渐恢复了高校助学金制度,2007年,国家助学金产生,我国各高校已经初步建立了“奖、贷、助、补、减”以及“绿色通道”多位一体的贫困生资助体系。目前,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正处于不断完善中。
二、高校贫困生资助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1、资助结构不够合理
目前,我国高校的贫困生资助体系主要倾向于“奖”、“贷”两种方式,其他四种方式受资助的名额与金额都较小。由于助学金的名额少,并不是所有的贫困生都能获得资助;由于上述六种资助方式都属于常规性资助,对于学生出现的临时困难情况则不能够及时解决,会影响到学生正常的学习与生活。
2、贫困生心理影响没有受到相应的重视
在贫困生资助中,现有资助方式多以无偿给予的方式进行,没有规定贫困生接受资助的相应义务,学生接受资助较为被动。这种资助方式会强化贫困生的弱势意识,增加他们的心理压力,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无偿发放式的资助可能导致贫困生只知索取而不懂感恩,缺乏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形成精神贫困。
3、贫困生之间日益分化
现有资助体系中,由于资助条件的限制,并不是所有的贫困生都能够享受上述六种资助,比如奖学金的评选,就要求学生成绩进入全班前30%,有些高校规定学生在校期间只能获得一次助学金的资助,这都限制了部分绝对贫困的学生获得更多资助的权力;相应地,学习好且贫困的学生在校期间得到的资助要比学习差且贫困的学生多很多。
4、助学金的评定难以完全公平
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的名额少,且对学习成绩、综合成绩有严格的限制,奖励面小,更多的贫困生将目光聚集在助学金上。国家助学金通常为2000元/生/年,受助面较大,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不能同时获得。每到助学金评选之时,班上学生会明争暗斗,拉帮结派,忽视同学情谊。由于助学金的评选原则、评选方式具有很大的弹性,每个班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与标准,在评选中难以确保公平;比如有些班级是班级成员投票选出贫困生,结果选出来的是人缘好的学生而不是真正的贫困生。
5、高校间贫困生资助力度不一
我国高校主管单位多样,高校类型、层次多样,这导致各高校获得的投资难以均等,往往高校的社会声望、主管单位层级越高,获得的投资也越高,以湖北高校为例,部属高校本科生生均教育财政拨款8200元,省属高校生均教育财政拨款2000元。财政投入的差异导致地方院校的贫困生能够得到的资助更少。
6、贫困生认定困难
贫困生要获得资助,被认定为贫困生是基本的前提,但这往往是最困难的。多数高校以学生入学时上报的家庭经济情况作为贫困生认定的基本条件;但这往往涉及几个问题:学生入学时是否如实上报家庭收入、学生是否真正了解自己的家庭收入、同样的经济收入在全国各省市是否是同样的贫困。很明显,上述几个条件都存在若干变量,以学生自述的家庭条件为依据评选奖学金,会出现偏差。另外,对贫困生的认定标准难以量化,贫困生的认定往往带有很强的主观性、随意性,学生对于认定结果的认同率不高。
三、规范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对策建议
1、设立多种形式的奖助学金,加大学生资助力度
高校现阶段发放的奖学金、助学金大多来源于财政拨款,社会渠道对学生的资助相对较少,高校应该准确把握相关政策,发挥自身与地方的紧密联系,争取社会资金,设立更多的奖学金、助学金。
2、完善贫困生贷款制度
国家助学贷款是由商业银行出资的信用贷款,以学生个人信用为保障,学生一般在生源地贷款。国家要加大对个人征信系统的建立,防范银行风险,使更多的学生能够获得贷款的资助。
3、规范勤工俭学活动
高校勤工俭学岗位及名额的分配要优先特困学生,要有意识地拓宽学生的视野;高校要加大勤工助学资金支持,提高贫困生待遇,保障校内勤工俭学学生的权益。
4、规范各项资助工作
高校助学金的评选要形成统一的制度与规范,合理地制定评选规则,评选过程要尽可能地民主、公平、公开、公正。
5、增强资助的育人功能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与发展能力。要引导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客观对待自己的处境;高校及社会要积极关注贫困生的心理活动,通过各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通过心理建档、关注高危群体等方式,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积极的态度。
【参考文献】
[1] 刘华.我国高校助学金制度的产生与变迁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 郭昕.我国普通高校贫困生资助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3] 赵姝.我国高校助学金制度的初步探索[D].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作者简介】
实践时间:7月12日—7月18日(为期6天)
地点:桥口区汉正街饰品大楼内
组长:周佳里奥
小组成员:王丽莎、周佳里奥、赵夕漫、黄安琪、毛滢斐
过程:
这一次的暑期社会实践我们小组最终选定以在服务业等小型企业参加勤工俭学活动。
在开始活动之前,黄安琪为我们制定了一个完善的计划,根据计划表,小组成员再一次商量。最后我们还是将目光放投掷到了离我们学校不远的饰品大楼,由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那里的商户基本上不接收短期的工作人员,于是我们一致决定在那里义务帮助商户销售产品,到了下午,小组成员开始行动起来,黄安琪和赵夕漫俩人开始到饰品大楼内和其商户进行深入的交谈,而当那些商户们了解了我们的情况后,也十分配合的答应了我们的请求,这一次活动有了一个很好的开始。于是我们便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暑期实践活动终于紧锣密鼓的开始了。第一天的工作大家都十分卖力,然而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在有一定规模的饰品商店内,我们并不能准确无误的记忆清楚每一件商品的单价和批发价格,以致常常出错,而我们所在的那家店的老板也十分宽容,还为我们每个人制定了一份我们各自出售范围的商品的单价及批发价格一览表。我们十分感激,于是到第二天的时候,基本上我们都能够背诵出饰品的基本价格了。
在那里,我们虽然拿不到工资,可是我们却能够被提供基本的伙食,所以不用淋着瓢泼大雨亦或是顶着烈日骄阳地四处觅食。可以说,我们是幸运的。
当然,有些时候我们还是能够帮上大忙的,令我记忆犹心的是,当一个外国男人独自走进我们店内时,我们全都傻了眼,时间停顿了片刻后,周佳里奥和毛滢斐立马做出了反应,主动上前和那个客人交谈起来,虽然在交谈的过程中还是有一些小的问题出现,可是交易却进行的十分顺利,这令老板欣喜万分,而我们也有说不出的愉悦之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不仅能够顺利的和客人进行交易,也逐渐和那里的人们也熟络了起来,工作更加顺利了。
论文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地位现状 提升
论文摘要:近年来,高校图书馆的新建、规模、技术和业务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在部分高校中图书馆的地位并未得到相应的提高,这既有自身不足的原因,也有院、校领导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认识上的偏差。本文从目前高校图书馆的地位、人员结构、优化馆员队伍建设、如何通过馆员自身的努力来实现个人价值等方面,就如何提升图书馆在高校中的地位提出了一些观点和看法。
近年来,各高校图书馆在硬件建设方面大都舍得投入,但图书馆的软件建设却远远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相反工作人员职称低、收入少、人员配置差等因素一直得不到改善,使图书馆在高校中的地位普遍极低。
一、目前高校图书馆在高校中的地位普遍极低
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被看成是从事简单、机械劳动的“教辅人员”。更加不能理解的是,同学历、同职称、同级别的人就因为是在图书馆工作,其津贴待遇竟然跟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有很大差距。在职称评定时,高级指标限额很少,资格审查比教师还严格,使得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觉得即使自己再努力、再认真工作,也无法得到应有的公正对待,这样就导致了图书馆工作人员逐步产生自卑、无奈、厌倦、求闲的心理,严重打击了有学识、有能力的人才想来图书馆工作的积极性。
二、现阶段高校图书馆的人员结构分析
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都承担着接受学校无处安置人员的任务,这些人因没有专业技术或特长,就被安排到了院领导认为谁都可以去的地方——图书馆。总之,高校图书馆的人员结构参差不齐,整体人员素质遭到了极大的降低。以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例,在编人数为11人(截止到2009年12月份的在册人员),其中具有本科学历的人数为1人,大专学历的有5人,中专及其以下5人。这些人中有不适合当教师被调整过来的,也有从外单位调入学院后不适合做其他工作被安排到图书馆岗位上的,还有些是学院竞聘上岗时未选上自己原来岗位而报名到图书馆工作的。2008年1月,学院按照人事制度改革方案,首次开展竞聘上岗时,考虑到图书馆人员构成的复杂性,在制定新的岗位津贴分配方案时,把图书馆的岗位津贴标准确定成了全院最低的岗位,不足教师的1/3。这样造成的局面是,图书馆没有人愿意去。据笔者调查了解,现阶段包括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在内的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人员构成都不尽人意,一是大多数馆员没有受过专业培训;二是人员整体素质较差;三是年龄普遍偏高,很不适合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发展的方向。
三、优化馆员队伍是提高图书馆在高校中地位的唯一途径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人员今后主要从事有一定专业难度的工作,比如充分利用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从事文献资源的建设、优化服务模式、教学培训等方面的工作。这些都需要利用计算机数字技术进行工作。为了解决人员编制不足的问题,传统图书馆的简单的、机械的、重复的劳动,比如借借还还、看阅览室、图书排架等工作则可以雇佣临时工或由申请参加勤工俭学的学生来完成。而在数字化建设、信息咨询、藏书采购编目方面都需要有一定专业素质的馆员队伍。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从2008年9月开始聘用临时工和勤工俭学(钟点工)学生开始,在图书馆的工作安排上化解了很多矛盾,比如,业余时间、公休日的上班主要以安排临时工和勤工俭学(钟点工)学生为主,减少了正式职工的编制,既为学院节约了经费开支,又减轻了图书馆在安排工作时的难度,而且还增加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收入,这种办法值得其他高校图书馆借鉴。
四、馆员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个人价值
图书馆工作既是与物打交道,也是与人打交道,因此要扩充和加强与读者交流的渠道。逐步树立主动服务的观念,多采用一些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如信息推广、个性化服务等。在数据库方面,应该充分发挥现代图书馆的网络优势,建设一些自建数据库、特色数据库资源,以满足广大师生对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学院领导及人事部门还应该从物质上、精神上充分调动图书馆职工的积极性,鼓励大家钻研业务知识,如采用各种形式支持馆员进行岗位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在津贴分配上应和其他部门工作人员平等对待。经过图书馆职工个人的努力和学院领导层认识的转变,相信能够充分调动起图书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能够提升主动服务和特色服务的档次和内容。
参考文献:
关键词:学生阅览室 管理 服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4(c)-0255-01
1 深化服务,明确意识,提高育人的质量
阅览室作为藏书的重要场所,是学生汲取知识的聚集地。为了使得学生充分有效地利用馆藏资源,提升自己,学生自身的努力是一方面,同时阅览室的管理人员更要为他们的学习提供良好外部条件。最核心的就是提高服务意识,只有在内心深处充分认识到这一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才能在具体工作中,创新服务,提升管理。
(1)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增强为学生服务的意识。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分工也日益细密,图书馆管理员正是这一分工的典型体现。每一岗位都有着自身存在的必要性,同时馆员作为一个阅览室的服务者,要有服务精神。在具体工作中,要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思想。很多情况下,因为工作繁琐,很多馆员对学生态度冷淡,不耐烦,使得馆员和学生不时发生摩擦,于己于他都很不好。馆员应深刻认识自己的职责,热情为学生服务。从某种程度讲,图书馆服务的好坏能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这所高校的理念,影响学校整体在人们心中的形象。阅览室馆员良好的服务意识,是学校整体形象的另一面镜子。
(2)加强训练,磨练技术,提升服务的档次。要让学生在阅览室享受到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率,除了馆员在具体服务中,明确服务意识,提升修养之外,技术上的锻造也是非常重要的。每年的毕业季节或者期末季节,可以说是阅览室的“旺季”,学生忙着写论文,查资料,但不能保证每一位同学对阅览室资源的利用都那么熟悉,那么胸有成竹。这时候就需要馆员们的热情帮助了。比如说对具体文献的搜索,对跨库文献的借阅等等。面对这一任务,我们要加大对管理员的培训力度。特别是要适应网络化时代的新要求,既要熟悉传统阅览室的服务模式,同时要了解现代网络信息时代条件下的服务重点。作为馆员,要了解电子文献、数据库资源的相关知识,要能根据网络化时代读者阅读需求的变化,主动去探索和改进服务模式。
2 明确职责,优化结构,加强对人的管理
当前,各高校阅览室的工作人员主要由少量管理者以及勤工俭学的学生组成。从这一构成结构可以看出,他们在能力、学历等方面显得参差不齐,却同时担负着一线性职责。他们当中,除了少量管理者可能在专业上与阅览室管理有着一定程度关联性,其他一部分人可能之前就没有接触过流通服务工作,所以,尽管有着做好服务流通工作的良好愿望,但有些时候却是力不从心。这就需要我们在如下方面加强努力,加强对人的管理。
(1)提高管理者责任心、创新性和执行力。作为管理者,首先应该负责宏观领导跟指挥,从大局着眼,时刻为图书馆的良好运行和未来发展进行深入研究,这是责任心得体现。但是,这也绝不意味着,对阅览室的具体事务就你可以不闻不问,平时应多深入具体科室,了解实际运行情况,加强与其他员工的沟通。同时,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管理者应首先从自身抓起,积极学习新技术,丰富管理阅历,创新管理思维。
(2)合理安排勤工俭学学生工作量。勤工俭学学生一般不具备图书管理的相关经验和专业知识,所以馆员不能将所有大小事都推给学生。同时,各个阅览室的管理任务其实很琐碎,不仅是需要脑力,更要体力。我们可以尝试引进读者管理,馆员负责创造条件,为读者自我管理提供一个外部环境。比如在阅览室放置意见箱,并提供便签,随时接受读者的意见;在书架前贴上温馨提示,提醒学生不要随便打乱书籍秩序,按时借书,按时还书等等。
3 全面着手,科学管理,打造良好学习环境
良好学习环境的创造,阅览室服务育人功能的发挥有赖于严格的科学管理。科学管理不仅是保证育人质量的基础,同时对学生来讲,也是一种无形训练。笔者认为,应从如下方面加强科学管理。
(1)藏书管理。这是阅览室最基本,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方面。首先要从广度上注重书籍的采购,专业覆盖面要广。当然,每一高校可能有自己的特色强势学科,这就要求,在书籍采购中,注意较广覆盖面的同时,也要注意广度中的深度;其次,要科学布置藏书,按照学科进行分类和排架,并贴以醒目标识。最后,要加强对藏书的保护。由于是公用性资源,所以,一些书籍因翻阅多多,容易老化掉皮,缺页或者磨损。在这种条件下,需要馆员加强对藏书的保护,比如对缺页少页的书籍,及时修补;教育学生在阅览时不要出现乱涂、撕页等不道德行为。
(2)读者管理。高校阅览室的主要读者就是学生,为了保证学生正常的阅览活动,对阅读中的不良行为要坚决制止;对正常积极的阅读行为,要全面鼓励并提供帮助和支持。这就对馆员提出了要求,良好的阅读秩序,需要馆员经常性的督管,比如不定时巡查,一旦发现诸如撕页,胡乱圈点等不良阅读行为,立刻制止。同时在出入口处设立监测器,防止未履行借书手续的藏书被随意带出阅览室。
(3)环境管理。阅览室是学生阅读学习的重要场所,而阅读环境的好坏对于学生自习的效果会产生重大影响。合适的面积,精致的装修以及整洁的陈设,对于塑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反之,一个面积不当,装修随便,陈设杂乱的环境,会严重影响读者的学习心情,在学习效果上就回大打折扣。
馆员首先要搞好室内卫生,时刻保证室内桌椅、地面和书架等设施的干净和整洁,坚持每天晚上打扫的原则。同时,加强对自习学生的道德教育。比如,可以在室内墙壁上挂上相关的名人警句,名人字画,既能增强浓浓的书香氛围,又能催人奋进,让读者从中得以受到启发。
综上所述,对于学生阅览室的管理,不仅要从服务意识和职责上进行明确,还要从职能、人员结构上以及全面的科学管理层次进行努力。高校学生阅览室的建设是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需要学校从硬件上加大投入,更离不开学校从软件上,诸如服务和管理层面的努力。只有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才能为我们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温馨美好的环境,产生良好的服务效益。
参考文献
[1] 何年琴,田质兵.论高校图书馆开架借阅之读者服务[J].现代情报,2010.
[2] 侯海鸥.高校图书馆阅览室管理与服务之我见[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
[3] 张文青.简论阅览室读者服务[J].科技文献信息管理,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