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考试得失总结

考试得失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考试得失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考试得失总结

考试得失总结范文第1篇

虽然这次语文试卷我得了95。5分,但是我并不满足。有好多题都是因为马虎而做错的。其中有一道题,是因为我不复习错的。还有就是因为我不经常看新闻联播答错的。所以,我以后要多看新闻联播,多关心国家大事!

这次的数学卷子我真不应该得85分,我应该得满分。有一道判断题老师已经讲过无数次了,但我还是做错了,一个判断题,就这样被减了一分!另一分是因为我检查时的疏忽,被扣掉的。所以,以后老师讲课时,我要更加留心做好笔记,绝不三心二意。

这次英语我得了80分。有的是因为我不好好背课文,填空错了。有的是因为我不按老师的要求做,翻译词组错了。以后,我要听老师话,多背课文。

科学,品社试卷体现出我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那就是——我没有意识到这个科目的重要性,答完试卷后而不检查试卷!导致科学只得了91分,品社只得了84分。我以后争取取得一个更好的成绩!

考试得失总结范文第2篇

一、针对期中考试作整体总结

大家先对自己的期中考试整体情况做一个总结。总结一下自己成绩进步或者不理想的原因,例如可以问问这次考试,你是否达到了期望?名次、成绩是上升还是下滑?如果上升,是因为题目适合你?还是同水平的同学出现了失误?还是你的水平真正上升了?如果下滑,问题又出在哪里?值得一提的是初三每一次的考试排名都非常重要,这关乎与能否考进一所好的高中学校。在总结问题的期间,衡量自己的位置也是相当重要的。

二、针对考试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的总结是初三期中考试总结最重要的一环。所以同学们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根本不进行总结,那么你下次可能还掉在相同的陷阱里,这就是很多老师都建议学生有自己的错题本的原因了。二是不“就题论题”进行总结,“就题论题”的总结只会让你在下次考试中掉在一个相似的陷阱里。

三、吸取经验,总结考试技巧

初三的同学应尤其注意,要把每一次考试当成是中考的真实演练。当你再次回顾整个考试过程时可以针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思考:

1、这次考试你的策略是什么?时间安排是否合理,有没有出现先紧后松或先松后紧的现象?

2、有没有出现填错答题卡,或者一些很明显的低级失误?如果有,你要怎样让自己记住这个血的教训?

考试得失总结范文第3篇

中考历史学科的考试形式是开卷,作为有大量知识点需要去记忆的文科,授课时间较数理化少,这就意味着时间少,任务重,不可能挤时间去占用其他学科的时间。开卷虽有益,但对于知识面狭窄,语言表达有限的学生来说,很难拿高分。鉴于种种情况,为了让学生既能很好地复习内容,又能激发兴趣、掌握内容,并且在中考时考出优异的成绩。本人将肤浅的不成熟的复习方法,与同行朋友们分享,望批评指正,加以完善。

一、回归课本

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指的就是我们的历史课本中的知识。在复习历史时,只有牢记不同历史阶段的重要历史事件,才能以不变应万变,百战不殆。

在掌握基本知识点的同时,要抓住常考热点,联系实际,才能出奇制胜。课改以来的历史试题更注重基础性、时代性、开放性,尤以考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应用以及正确的价值取向为主。因此在中考复习的过程中,应尽量抛开各种复习资料,回归教材,以书本目录为主线,进行“地毯式扫荡”,查漏补缺。

二、理清脉络

历史开卷考试对学生们的要求更高,和政治开卷不同,历史学科侧重考察学生的能力,试卷非常灵活,因此只有将教材熟练地消化,答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在复习冲刺的关键阶段,对考纲规定考点的掌握,知识脉络化的梳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们要学会利用目录,培养学生注重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如在中国近代史中,对近代化的艰难探索,要学会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风尚等方面加以归纳。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两级下的竞争”,课本从两极世界的形成、二战后的美国、二战后的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西欧的联合和日本的崛起、二战后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等方面讲述,条理清晰,联系也非常密切。当然,对于课本中的大量材料必须尽可能利用,学会从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培养技巧

历史有许多知识点需要记忆,这就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才能轻松学习取得高分。我们可以根据知识点的特点,在记忆和理解之间,把知识点化为四种类型:只需理解无需记忆的;只需记忆无须理解的(必须熟记);先记忆才能理解的;只有理解才能记忆的。

根据艾森豪威尔的遗忘曲线,人的记忆速度是先快后慢,我们建议在复习时采取反复复习的方法:先复习第一章,然后复习第二章,然后再把一二章一起复习;以此类推,随着记忆次数的递增,复习所记住的材料的效率在递减,对知识点的把握会更加牢固。这种复习方法需要一定的时间及耐性,但复习比较牢固,也符合记忆规律,效果好。

四、掌握技能

“基础题,全做对;一般题,一分不浪费;难题,尽量冲击,即使做错不后悔”这是应对考试卷时答题的拿高分的不二法门。考试试题总是有难有易,以上策略是十分明知可取的,做到容易题不丢分,难题不得零分。正如韩国著名棋手李昌镐所说:“多出妙手不如减少失误”。他虽谈的是下棋,但对我们的考试也不无借鉴之处,特别是对那些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要取得出色的成绩,创造高分,减少失误极为重要。因为人们在遇到容易题时总是很容易大意,所以明确容易题不丢分也是十分重要的。至于难题不得零分,这是一种绝不轻言放弃、进去向上、顽强拼搏的精神写照。

五、关注热点

中考从不回避热点,所以复习时要关注历史和现实之间的有机结合,从生活中寻找历史,学习历史,并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去分析和观察现实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结合当前时事热点,关系国家、民族发展命运的周年纪念问题,来梳理知识体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以上皆为经验之谈,最主要的还是注重平时的学习与锻炼。美国教育大家布鲁纳曾说:“学生的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何谈乐此不疲呢?应在平常的学习中就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这样的历史才是丰满的、有血有肉的。

考试得失总结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加强各个学科教学的实践性,既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目标,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基础。综合实践活动课需要教师创造性地开展课程,不必拘泥于各个领域划分所带来的条条框框,而应该以课程思想为核心,最大限度地体现其设置的目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既是课改的创新,也是课改的难点。目前我市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被分成了课时和教学内容相对独立的三个部分: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仅对应课改纲要中的研究性学习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下文中的综合实践活动也仅指这些内容)。其中信息技术和劳动技术在课改前就已经设置,有现成的教材和比较明确的教学内容。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从2002年唐山市原新区作为课程改革试验区以来,到唐山市整个地区已经全面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仍然是个令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头疼的问题。这里面固然有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比如,中考科目对其他科目的挤出效应、传统教学思维的转变不到位等等,但是,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的具体实施来看,也有许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

首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系统性和可考查性不够。

作为一个单独的课程,研究性学习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教学目标笼统而抽象,具体教学过程中很难确立系统性的教学体系。只片面强调类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样的宽泛的教学目标,脱离我们现有的教学实际和教学水平。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无法具体衡量教学的进度、难易度及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不同的教师、学校和地区之间无法就教学效果达成比较一致的标准,从而使得准确的考查无法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实施。

课程的系统性和可考查性是课程存在的基础,这两点缺乏的后果就是教师感到课程实施无从下手,教学过程茫然无序。

其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形式主义严重。

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体基本是研究性学习领域。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和认知的方式,但是因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课程内容没有系统性,也不具备考查性,从而使得一种学习的方式在我们的课程实施中连续地成为了关注的焦点。如果说学生在课程的起始阶段需要了解这种学习方式以便更好地实施课程,这还能让人理解,可是如果课程教学一贯如此,那就是形式主义了,是为了研究性学习而研究性学习。从而,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的学校和教师仅仅是在应付视察、评估的时候才开展,因为他们觉得来回重复这种形式实在是没有必要,而我们的教学实际也根本不可能允许和无视这种浪费的发生。

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问题的实质是课程内容。无论是研究性学习还是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都是一种方式,他们要经由具体应用,才能显示价值,而且其价值的大小也仍然依赖于具体应用,课程内容指的就是这些具体应用。不解决好这个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无论如何是不能忽视学生已有知识体系的,并且其目标也应该包括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这样的体系,而我们现在恰恰就是忽视了这重要的一点,没有与学生的主体课程紧密联系,从而也就脱离了占据学生大部分时间的重要课程的学习。当然,我们的本意可能是想将学生从繁重的重点学科的学习中脱离开,专注于诸如创新精神的培养。可是,我们真能够离开像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等这样的学科知识去谈创新,去谈素质吗?毕竟,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必须将现有的学科知识体系适当引入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来,使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真正成为学生将课本知识与周围世界相联系的桥梁,激发学生学习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与现有课程紧密联系,互相促进,只有这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才有希望真正有效地开展起来。

笔者以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结合本地实际,按照以下三条主线来安排:

1.科学实践。科学实践可以理解为“我们身边的科学知识”,即将课本上的知识与周围世界相联系,甚至通过周围的世界来学习科学知识,这将会使得平时看上去枯燥无味的科学世界变得生动许多,使得学习也变得轻松而有趣。

转贴于

科学实践的基本内容是利用诸如风筝、气球、指南针、望远镜、食盐等生活物品或者工具进行的成系列的展示科学原理的科技活动。在了解科学原理之外,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物品分类、测量和观察、周密思考、准确记录以及正确处理数据等等普遍需要的科学技能。这些科技活动应该是令人愉快的,有趣的和引人深思的,目的在于介绍科学概念和学习方法的同时,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要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家里、我们的社区、我们的学校,获取知识可以从身边开始。

近些年,国内引进的的国外科学实验教材大多数都生活气息浓重,深入浅出,重视培养兴趣,十分符合科学实践的要求,此类教材也为数不少,完全可以在结合自身实际的基础上为我所用。这些教材在知识体系上大多数都可以对应我们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学科的教学实际,相辅相成,既适合我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也促进了各个学科的教学。

2.艺术实践。艺术实践的形式着重指情景化的戏剧表演、诗歌朗诵和演讲评论等。艺术是经过加工提炼的客观事实。学生可以通过亲身体验不同的艺术形式和内容来加强对社会现实的认知和分析能力。不用说,这些艺术实践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也有很大的益处。

艺术本身就是创造力的集合体,即使是同一内容在同一种艺术形式下,也可以得到不同表现。不同的学生在艺术实践中可以担当不同的分工,这既可以是内容角色上的分工,也可以是不同工作的分工(比如导演、舞蹈、演奏、服装、布景等),但都可以表现其对艺术的理解,可以更全面地培养展示学生的才能。

在语文、英语、政治、历史学科中包含大量的可以用作艺术实践的素材和线索。没有什么比亲身体验更能让学生提高对这些内容的兴趣和理解了,何况这些学科在本身教学中就存在有诸如表演、对话等等具体实践了。

培养学生参与和实践的勇气和信心也是艺术实践的重要目标,这将为学生在其他领域实践中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3.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就是将学生从课堂上拉到课堂外,学校外,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获得体验与发展。如果科学实践和艺术实践都能很好的开展,那么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就将会有一个良好的基础。这个基础包括,学生将知识与实际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待社会生活的事实能够具有批判和分析的能力,以不同形式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分工组织和团结合作的能力等等。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应该是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之后对社会的一次全新视角的接触,这既是学生知识技能综合应用的过程,也是学生了解、认识社会,自身正确定位,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为社会服务的好机会。

在课程指导纲要中,对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内容领域目标、内容主题的维度和内容选择的基本要求都作了具体的说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应该按照要求分阶段、分内容、有重点地逐步实施,而不应该随意安排。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不仅仅是实践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只有教学过程安排有序、内容前后联系,才能使得这种学习变得有章可循。这里并不是反对整合,但是,整合的前提是学生对需要整合的各个部分自身都已清晰明了,否则就会欲速不达。

考试得失总结范文第5篇

    一、试卷分析:

    本次生物期中考试卷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由两个大题组成,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其中选择题是25个50分分,比较多,分值占的比重大;非选择题5个大题共45分。此外还有5分的卷面分,突出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实验的能力。就试卷内容来看,题量比较适宜,难易程度体现了教材的重点、难点,没有偏题、怪题,覆盖面比较广,知识点多且灵活,更能与生活实际中的问题密切结合。

    二、成绩分析:大多数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扎实,考试成绩较好,少数同学的成绩较差。不同班级目标完成情况不同;1班特优和学优没完成,2班完成学优目标,3班和4班的特优和学优目标都完成;学生的总体 成绩与老师的期望还有一定的距离。

    三、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不能及时复习巩固,记忆不牢。

    2.学生的自主学习不能及时完成或完成的不是很认真。

    3.学生生活经验常识少,理论联系实的能力差。

    4.对学生的检查督促不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较少。

    四、改进措施:

    1、在以后的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突出能力培养,加大重点知识的落实力度。

    2、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会审题做题,学会学习。

    3、教学中要关注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实际,挖掘、利用多方面的教育资源,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分析、综合的能力。

    4、课前精心备课,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及时巩固,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5、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体现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方式,引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效学习,有意义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