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经类专业论文

财经类专业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经类专业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财经类专业论文

财经类专业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学业评价;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3-036-02

一、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学业评价存在的问题

1.评价标准制定主体单一。评价标准的制定,关系到评价能否顺利进行,能否促进学校管理上台阶,能否为教师的教学科研服务,能否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所以,谁是评价标准制定的主体,关系到对学生学业质量的评价是否科学有效、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目前,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学业质量的评价标准主要是由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领导(包括学校成人教育部门)制定的,教师只是执行上级领导制定的评价标准,学生也几乎没有机会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据调查,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开设的财经类专业主要有会计学、财务管理、经济管理、金融学、国际贸易等,这些专业的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标准主要由学校成人教育管理部门,借鉴普通高等教育相关专业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标准来制定的。学生作为成人教育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对评价标准的制定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不利于其自主发展,也不符合教育质量评价理论发展的趋势。

2.评价主体缺乏灵活性。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普教化”现象严重。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建立一套完整、规范的成人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参与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学业质量评价的人员,主要是成人高等教育管理者(如辅导员)、任课教师,学生相对较少。成人教育班的辅导员或班主任与成人教育学生联系密切,他们比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任课教师作为教学主体之一方,因其和学生面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比较了解。二者作为学业质量评价的主体无可厚非。但作为学习主体和评价对象的成人教育学生则基本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学业质量评价体系中很少为其自我评价或互相评价留有余地。

3.评价内容缺乏针对性。目前的成人高等教育财经类专业学生学业质量评价,内容片面,缺乏针对性;重理论知识考核,轻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忽视学生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重知识水平考核,轻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及人文素养考核。对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教学方式仍然停留在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方式上,多采用满堂灌形式,缺少提问、讨论、交流等形式。由于许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没有专门的实验实习设备和条件,教师授课的地点多为教室,且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水平的实践类课程开设较少。比如,会计学专业的财务软件操作课、手工会计模拟实验课,常常要到本校相关院(系)的会计实验中心上课,有时还会因为相关院(系)本身学生多、实验实习条件有限而被取消。

4.评价方法缺乏科学性。一直以来,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财经类专业学生学业质量的评价是以传统评价方法为主的,重期末考试,轻平时考核;重闭卷笔试,轻口试面试;重理论考试,轻素质能力考核;重终结性考核,轻过程性、诊断性考核。这既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也不能全面反映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这一问题是普遍的。据调查,许多成人高等教育财经类专业学生的日常教学工作,是由普通高校的相关专业的教师负责的。从事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师,由于其对成人教育学生与普通高等教育学生的差别认识不足,所以在教学中往往延续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方式,并沿用普通高等教育的评价方法来对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学业质量进行评价。

5.对学生学习过程重视不够。当前的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学业质量评价,应注重学生最后的学业成果,而轻视对学习过程的监督考核。调查显示,许多普通高校平时对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管理不严,辅导员与学生一个学期也见不了几次面,缺少平时考核。此外,目前的学生学业评价制度很少涉及人文关怀,既没有对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人文情怀给予评价,也没有通过学生学业评价为其提供人文关怀。好比只关注“获得诺贝尔奖”,而不问“获奖者的成长环境和人格”。殊不知,每一个获奖者都具有独特的生命历程和人文环境,都表现出丰富而细腻的人文情怀和人格魅力。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学习既是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又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逐步成熟和发展的过程。成人高等教育管理者所进行的评价,随意性大,主观性强,与客观性、科学性和准确性要求差距较大。这应该引起重视。

二、完善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学业评价的对策

1.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主体。由多元评价主体对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学业质量进行评价,有利于客观地反映学生发展的情况。成人教育管理者、成人教育教师和成人教育学生都是成人教育教学各环节直接或间接的参与者,他们对学生学业质量评价均有发言权,均应纳入多元评价主体,尤其不要忽略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调查发现,目前以教师为主体的单一评价格局已被打破,成教学生、家长甚至是成教学生原所在单位逐渐参与到评价中来。值得一提的是,成教学生参与学业质量评价的积极性不高。其实,让他们参与学业质量评价、调动他们参与学业质量评价的积极性,有助于成人教育教师更多地了解学生的需求,采纳学生提出的评价建议,进而改进成人教育教师的评价方案,使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2.实行多层面的评价内容。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学业质量评价的内容应多层面、多样化,既要涉及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又要涉及思想道德与价值观的评价;既要涉及学业成绩的评价,又要重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比如,对成人高等教育会计学专业学生,评价应注重于他们必要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在成人教育学生学业质量评价中,对学生思想道德和价值观的评价显得薄弱,这与此项评价在实际操作中难以量化、不好处理相关。对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观念上很重视,但在实践中重视不够。成人高等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学生学业质量评价内容的研究与探索,提高评价标准的可操作性,真正重视学生思想道德、价值观、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评价。

3.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学业质量评价,除了使用传统的纸笔考试测验、课堂提问、书面作业等评价方法,应采用多样化的考试、考核、考查方法,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出发点,促进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学习的进步与发展。例如,财经类会计学专业学生,其会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考核可采用闭卷笔试或写小论文的方式;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如财务软件操作、手工会计实验课等)的考核,可采用动手实践的方式;而大学英语课,则应口试、听力测试、笔试等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多样化的评价方法有利于对学生的不同方面进行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评价理论与方法。虽然成人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发展性评价理论等已被引入我国,但是,这些理论操作起来比较困难。比如,诺尔斯成人学习理论要求评价重视学生学习的自我导向性;林德曼成人学习理论强调在评价中注重学生经验的获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以学生自身已有经验为基础进行现实建构和现实解释的过程,对成人教育学生学业质量的评价,要注重学生主体自我知识的建构与学生解决新旧知识经验冲突等方面的评价;发展性评价理论注重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中心,其评价贯穿于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我们应该在学习这些先进的教育评价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将其有效地运用到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学生的学业质量评价中,促进成人教育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财经类专业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研究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基于工作岗位研究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将专业教育与产业中的岗位要求对接,以胜任岗位必须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为引导,设置专业教育内容,实现专业与岗位的无缝对接。本文从人才培养模式等基本概念界定出发,简述了高职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已有成果,介绍了基于工作岗位的财经类人才培养模式内容。

关键词:岗位;财经;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1-0076-02

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高职教育乃至高等教育培养人才中最重要的一环,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方兴未艾,一直是教育部门、教育研究院(所)、各高职院校、各专家及各专业研究的重点内容及方向。

一、关于人才培养模式

在什么是人才培养模式这个问题上,我国众多专家学者已经对其进行了深刻阐述。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在培养人才方面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方式”的系统工程。周远清(1998年,首次全国普通高校教学工作会议)曾指出,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及实现这些培养目标的方法或手段”。对“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可追溯到1983年。当时,文育林[1](1983.7)在研究论文中最早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式”概念。尔后,首次全国普通高校教学工作会议后,教育部出台了相关文件,发表的研究论文数量急剧增加。在知网中以“人才培养模式”为主题进行检索,可以得到近7万篇成果。

从职业教育领域来看,《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年教高16号文)的出_,掀起了职教界的学习和研究热潮,也打开了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大门,从此有关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也迅速增加。知网检索中,如果将“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为复合检索条件进行检索,则检索结果也有1.7万多篇。

二、需要界定的几组概念

1.关于本文人才培养模式的界定。从笔者看来,人才培养模式有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之分。宏观的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可以称之为职教国家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新加坡的教育工厂,澳大利亚的TAFE等能在世界职教领域成为标杆及示范作用的职教模式。中观的校级人才培养模式,指某学校主推的一类方向性、原则性培养模式,校内各专业在此指导下,结合专业特点再进行二次开发(即特色研究与实践),这种模式可以称之为学校培养理念,如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推行的“校企双主体”模式,该校会计专业则据此开发设计了“以财金类专业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校企双主体’的‘二双・一三’人才培养模式”等。

2.关于基于工作岗位的界定。在我国职教领域,众多针对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中有相当一部分研究的着力点就是岗位。这些研究多是基于岗位能力、基于工作过程等入手。

3.财经类专业界定。最新的高职(专科)专业目录中设有“63财经商贸类”。本文界定的就是“财经商贸类”专业,简称“财经类”专业。它包括财政税务类、金融类、财务会计类、统计类、经济贸易类、工商管理类、市场营销类、电子商务类、物流类共9个二级专业类别。各二级专业类别下分别设立不同的专业。与其他高职专业相比,财经类专业存在其独特之处。

三、已有的关于高职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成果综述

简单分析已有的高职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成果,可以发现这些成果可以分为:

一是研究综述类。如郭扬、王琴[2](2008,1)分别从培养目标、过程、内容、方法、学制和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探索创新性的培养模式之路;张琼、谭素娴[3](2013.12)对国内外人才培养模式相关研究做了综合性阐述,并以此为基础,对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做更进一步的综述。

二是对模式的设计与阐述类。如陈尚金[4](2014.2)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式的简化公式是“目标+过程与方式(教学内容和课程+管理和评估制度+教学方式和方法)”,在“科学定位培养目标、推进课程改革、改革评价制度、创新教学手段”四方面进行了详细研究。

三是各校的具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类。这是最多的一类研究成果。如张莲苓(2011.8)提出的“并行、三步实训、四个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黄佑军(2012.12)用AHP分析影响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毕业生创业的因素并进行了有效的实证分析,提出培养创业型财经类毕业生;陈明(2008.12)提出了独特的“柔性培养模式”;周慧(2011.10)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提出了“专业经营化”的新设想并作为高职财经类专业工学结合的新模式;孙金平(2012.11)提出了基于工作岗位设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四、基于工作岗位的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1.模式内涵。所谓基于工作岗位的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包括两层内涵:一是直接以行业的职业岗位做为培养目标。职业岗位需要什么人,就培养什么人。二是在设计培养体系的时候,不再按传统的课程体系,而是直接设计岗位课程。每个学生规定至少选择一个岗位进行精修,允许其选修其他岗位,实行“1+n”的岗位学习方案。

2.基于工作岗位的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介绍。笔者所在的阳江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开发设计了“基于工作岗位的1234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工作岗位的1234人才培养模式”,以对接阳江市特色产业“五金刀剪制造业”为“1”;以立德树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目标为“2”;以“课证相融,技能梯升”的课程体系、“两维四象,校企耦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人人参赛,赛训结合”的技能竞赛体系为“3”,以“往来岗位、成本岗位、税务岗位、资金岗位”的培养方向为“4”,形成了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突出特色。

五、基于工作岗位的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实施基于工作岗位的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鉴于该模式涉及到重新选定主修岗位的问题,存在重新分班的问题,实施院校必须要能够秉承创新的意识去克服一些困难,打破现在固定的管理方法。

1.教学管理要灵活。如学生班级管理不能太过于僵硬,在新生入校时,专业分班按自然班级教学与管理;第二学期时,可以重新按岗位选择进行分班。

2.教学资源要充足完善。需要充足的教学场所及完善的实践教学条件来支撑培养体系。这些教学场所及校内实训室要能对学生课余开放。

3.需要建立一支真正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真正核心的技能课程应该交由企业的能工巧匠来解决,校内专任教师一般解决理论上的问题。而且要按国家政策的要求每年切切实实去企业顶岗,而不是为了顶岗而顶岗。

4.实行弹性学分制。鼓励学生在修满本岗位的学分的同时去选修其他岗位的学分,并且在修完多个岗位课程后给予一定的鼓励。允许中途学生创业休学休课,允许学生以证换分。

5.建立完善的专业教学资源库。理论课程、非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等全部建成在线开放课程,鼓励学生去自主学习取得学分,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6.充分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融入培养体系。比如实习管理,鉴于财经类专业的就业特点,在没办法解决大批量集中顶岗实习的情况下,采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去解决顶岗实习的管理问题,如APP结合云平台进行实习管理等。

参考文献:

[1]文育林.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按学科设置专业[J].高等教育研究,1983,(02).

[2]郭扬,王琴.近年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综述[J].职教论坛,2008,(01).

[3]张琼,谭素娴.国内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综述[J].课程教育研究,2013,(36).

[4]陈尚金.创新高职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4).

财经类专业论文范文第3篇

一、财经类硕士毕业论文指导与写作的现状

课题组对保定某高校20xx届财经类专业的硕士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达96%。通过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大致了解财经类硕士毕业论文指导与写作的现状。

(一)财经类硕士毕业论文的选题。

1.选题与专业的一致性。调查结果显示,83.3%的毕业论文选题与专业相符,16.7%的毕业论文选题与专业不相符。

2.选题的来源与内容。课题组统计调查问卷时,将财经类硕士毕业论文的选题来源分为几个方面:(1)对社会某个经济现象或热点进行调查分析,例如《大学生网购市场营销对策研究》《康师傅方便面大学生市场营销对策研究》等。(2)对实习单位的经营管理问题进行研究,例如《丰宁富兴大酒店内部控制问题研究》《L公司应收账款风险及防范》《XH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研究》《北京新姿服装服饰有限公司财务风险分析及建议》等。(3)对区域经济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例如《涉县花椒产业发展与对策研究》《顺平县桃林产业发展现状及应对措施》《满城县草莓产业化经营研究》《宽城满族自治县板栗产业发展问题研究》等。(4)根据统计年鉴数据或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进行研究,例如《河北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及提升对策研究》《华谊兄弟融资问题研究》等。(5)泛泛地对某一经济问题进行研究,例如《我国中小型企业无形资产评估的探讨》《人力资源政策对内部控制环境的影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等。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目前绝大多数财经类硕士毕业论文的选题与专业目标相一致,而且绝大多数毕业论文是对社会经济热点问题、区域经济发展问题或者实习单位经营管理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而撰写的,这与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硕士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对硕士毕业论文的定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是相符的。

 

(二)财经类硕士毕业论文的写作。(1)实际数据资料的获得途径。调查结果显示,85.4%为互联网,44.8%为统计年鉴,39.2%为实习单位,16%通过问卷调查获得,11.5%通过政府部门获得,13.9%通过亲戚或朋友提供。(2)实际数据资料的获得难度。调查结果显示,23.3%的毕业生认为难度较大,74%认为难度不大,2.7%认为比较容易。(3)论文撰写时间的充裕情况。调查结果显示,49.7%的毕业生时间充裕,47.9%时间够用,2.4%时间不充裕。(4)撰写论文期间哪些事情耗用了毕业生的大量时间。调查结果显示,54.5%的毕业生认为是找工作,各种考试如考研、考公务员、考银行分别为24%、25%和11.8%,20.8%的毕业生选择其他。(5)对待毕业论文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79.5%的毕业生态度认真,17%态度一般,0.3%态度不认真,3.1%心有余而力不足。(6)论文的写作难度。调查结果显示,11.8%的毕业生认为论文写作难度很大,55.9%认为写作难度较大,31.9%认为写作难度不大,0.3%认为论文容易写。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学生获取实际数据资料的难度不大,实际数据资料的获取过多地依赖互联网,撰写论文的时间充裕或比较充裕,对待论文的态度认真,感觉撰写论文有一定难度,找工作、参加各种考试等牵扯了毕业生的精力。

(三)财经类硕士毕业论文写作的收获。

1.撰写论文的收获。调查结果显示,28.8%的毕业生收获很大,66%收获较大,5.2%收获较小,没有收获的毕业生为0。

财经类专业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高级财经专业人才;国际化;教学相长;联合机制

近年来,知识与经济己成为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加入WTO不仅对我国产业结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冲击,对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财经类的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大量跨国公司和国际资本进入中国市场,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也逐渐迈向世界,对精通国际经济与贸易规则、精通国际会计惯例,掌握国际商业规则,外语水平优异,具有创新性、综合素质高的高级财经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将呈现几何基数增长。这就要求我们努力培养一大批国际化财经类专业人才。

一、目前就业市场状况

财经类专业人才需求状况日见增多,尤其专业会计人才高居榜首,但相对过去而言,今天的就业要求的是综合素质。据一份2004年~2005年3月的被调查单位对财经类专业人才的聘任要求调查结果显示:有57.4%单位要求直聘人员毕业于国内名牌大学,48.9%单位要求财经类人员精通专业知识,11%单位要求财经类人才要精通外语(其中60.9%要求通过国家英语等级考试,17.4%要求具备国家英语六级水平)。21.5%单位要求财经类人才要精通计算机知识(其中17.1%要求具备全国计算机考试一级水平。62.4%要求具备全国计算机考试二级水平,12%要求具备全国计算机考试三级水平),11.6%单位要求财经类人才要精通人际交往等等。

可是,目前我国人才市场对财经类人才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全方位。此外,还有一些用人单位,形体素质方面的要求也不乏有之调查数据显示,有39.1%单位对体质有要求,12.1%的单位要求相貌出众等。可以看出现在企业在抓效率,追求利润的同时也很注重企业形象塑造。还有数据表明,11.7%的用人单位看中财经人才的交际能力,13.6%的看中其沟通能力,11.7%的看中其文学能力,6.3%看中的是综合能力。由此可见,我国财经类人才存在以下不足:

1、大部分受过财经类专业教育,具备一定专业基础理论,但缺乏实际应用与综合实践能力。财经人才只擅长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的动手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财经人才的团队协调与合作能力有待提高,要想充分发挥财会人员管理职能,作为一名财经问题企化者、决策者,并不能靠个人来完成,他的团队与合作能力将是关键。

3、财经类人才创新性不高,55.6%财经人才在工作中缺乏创新。其中编制报表方面都比较擅长,可是在融资审计,纳税申报,税务会计,投资与资本运营等相关工作方面就少有成效。

4、真正国际化人才紧缺。我国目前具有全球化视野,又热爱国际化运作的财经类专业人才少得可怜,真正国际化人才的严重缺乏是我国与国际跨国公司相互竞争的最大劣势所在。

二、我国财经教育现状

要想培养综合素质财经人才,我国目前的会计教育已不适应。突出问题之一就是教育目标不明确,各层次之间界限不清,有的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有的培养“会计师”,还有的是培养“管理者”。而事实证明,不同的教育层次,要求培养目标不一致,导致学校输出人才与目前市场状况需求不匹配。

其次,传统的会计教学使财经类人员只能适应帐务的处理,资产评估等方面工作。鲜有能力去分析、使用、帮助和参与经济决策。目前在发达国家,如美国亚历桑那大学会计学毕业生有50%到咨询服务部工作,只有30%和20%分别到审计部门和企业工作。

第三,传统教学只注重理论的传授,学生动手能力差。而市场却需要有经验的财经人员,这说明贝'_经教学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大学毕业生就业前都要上职业学校培训技能,然后才能上岗。因此,增强实践性教学是会计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在西方,比如美国,教学与就业接轨比较好,教育界与职业界形成良性循环,很值得我国教育界借鉴。

三、教学改革建议

在新形势下,旧的教学模式已远远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我国财经类敦育目标应倾向于对学生认知能力、科研能力、实践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与整体素质,去迎接新的挑战,应对新的局面。因此,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引进新的教学机制是我们改革的必经之路。

(一)课程体系和教材内容需更科学化、合理化。除公共基础课与会计专业课外,应以各种方式开设相关学科课程,如金融保险、法律、市场营销管理学原理、计算机软件、公共关系学等,以适应知识结构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其次,在教材内容上,采用职业界、教育界、学术业界联合编写教材,以适应市场需求。

(二)改革传统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这种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分析判断能力,不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思维能动性等。教育应该是师生之间“双向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而非教育者的独占。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双方是平等的,忽视或夸大任何一方的作用都会使教学效果事倍功半,学生是教师服务的“顾客”。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出发点己经从传统的以产品质量为中心,演变成今天的“以顾客为上帝”,教育同样需要“以教师为中心”阶段过渡到“以学生为本”阶段,将学生需求作为提供教育服务的出发点。“以学生为本”符合“平等教育”个性教育的观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富有想象力的吸收知识,有选择、有侧重、创造性的接受知识,从而到形成发散思维。

教师角色需转换,首先要明确教育的任务并不是尽可能创造出没有争议的成果,而应该尊重学生价值观和特质的自我形成,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其次,教师要根据会计学科特点,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展的渠道,比如通过积极引进多媒体,网络教学等先进手段,开展与实务联系紧密的会计案例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运用所学知识独立思考、加强合作、创造性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动手能力。教学方法可采用和尝试新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团队教学、模拟操作、小组辩论、文章研讨等会计教学应是各种教学方法根据其特点和教学目的的组合选用。可行的教学工具主要有:①教材和教案:基本会计流程教材由职业界、学术界和教育界联合统一编写,教材应重视理论讲解与分析,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通用性。另外按实务应用再编写一套教材,发展有自己特色的教案、习题集等其他教学资料这样既做到了课程体系的统一性又节省人力物力出精品,又兼顾了各学校的特色。各学校教师可集中精力编创教案,而不必浪费太多精力重复编写教材,教案在教学中应起到主导作用,成为教学当中的主要教学工具。②教学工具库:自行编制或收集习题集、案例、会计模拟核算资料、教学版会计软件、教学录像,形成一定规模的工具库,如:题库、案例库、软件库、录像库等,国外类似的教学工具也可引进编译。另外要建立教师之间、学校之间的交换机制,以便相互借鉴、取长补短。③实业界的经济资料:主要有经贸政策、财税法规、股市行情、经贸报刊杂志、企业财务报告等。④考试方式:考试方式是由新型教学方法产生的,例如:撰写案例报告、案例讨论的课堂发言得分、会计模拟核算得分等方式。对实业课程学生的成绩评定应在以上各种考核方式中选取合适的组合,综合进行评价,以引导和促进学生的自我培养能力。此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传授知识”转变为“传授学习方法”,让学生逐渐养成自我学习与不断更新知识的习惯和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会学习,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才能适应经济、科技、社会、文化发展的快速化、多样化和信息化的需要。

财经类专业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财经类 本科毕业论文 指导 写作

毕业论文写作是本科教学大纲规定的一项内容,是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环节。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要求本科生综合运用大学四年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发现、分析、解决企事业单位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培养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撰写本科毕业论文是对本科生从事科研活动和撰写论文的一个初步训练,使其掌握基本方法,为以后升学深造、参加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然而,在现实的本科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毕业论文质量不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本文对财经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与写作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探求改进方案。

一、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与写作的现状

课题组对保定某高校2016届财经类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达96%。通过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大致了解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与写作的现状。

(一)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

1.选题与专业的一致性。调查结果显示,83.3%的毕业论文选题与专业相符,16.7%的毕业论文选题与专业不相符。

2.选题的来源与内容。课题组统计调查问卷时,将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来源分为几个方面:(1)对社会某个经济现象或热点进行调查分析,例如《大学生网购市场营销对策研究》《康师傅方便面大学生市场营销对策研究》等。(2)对实习单位的经营管理问题进行研究,例如《丰宁富兴大酒店内部控制问题研究》《L公司应收账款风险及防范》《XH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研究》《北京新姿服装服饰有限公司财务风险分析及建议》等。(3)对区域经济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例如《涉县花椒产业发展与对策研究》《顺平县桃林产业发展现状及应对措施》《满城县草莓产业化经营研究》《宽城满族自治县板栗产业发展问题研究》等。(4)根据统计年鉴数据或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进行研究,例如《河北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及提升对策研究》《华谊兄弟融资问题研究》《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资本结构问题研究》等。(5)泛泛地对某一经济问题进行研究,例如《我国中小型企业无形资产评估的探讨》《人力资源政策对内部控制环境的影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等。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目前绝大多数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与专业目标相一致,而且绝大多数毕业论文是对社会经济热点问题、区域经济发展问题或者实习单位经营管理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而撰写的,这与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对本科毕业论文的定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是相符的。

(二)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1)实际数据资料的获得途径。调查结果显示,85.4%为互联网,44.8%为统计年鉴,39.2%为实习单位,16%通过问卷调查获得,11.5%通过政府部门获得,13.9%通过亲戚或朋友提供。(2)实际数据资料的获得难度。调查结果显示,23.3%的毕业生认为难度较大,74%认为难度不大,2.7%认为比较容易。(3)论文撰写时间的充裕情况。调查结果显示,49.7%的毕业生时间充裕,47.9%时间够用,2.4%时间不充裕。(4)撰写论文期间哪些事情耗用了毕业生的大量时间。调查结果显示,54.5%的毕业生认为是找工作,各种考试如考研、考公务员、考银行分别为24%、25%和11.8%,20.8%的毕业生选择其他。(5)对待毕业论文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79.5%的毕业生态度认真,17%态度一般,0.3%态度不认真,3.1%心有余而力不足。(6)论文的写作难度。调查结果显示,11.8%的毕业生认为论文写作难度很大,55.9%认为写作难度较大,31.9%认为写作难度不大,0.3%认为论文容易写。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学生获取实际数据资料的难度不大,实际数据资料的获取过多地依赖互联网,撰写论文的时间充裕或比较充裕,对待论文的态度认真,感觉撰写论文有一定难度,找工作、参加各种考试等牵扯了毕业生的精力。

(三)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收获。

1.撰写论文的收获。调查结果显示,28.8%的毕业生收获很大,66%收获较大,5.2%收获较小,没有收获的毕业生为0。

2.撰写论文获得了哪些方面的收获。(1)论文编辑方面的收获。调查结果显示,90%的毕业生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学会了排版,65%学会了制作图表,2%的毕业生回答没有收获,原因是自己早就会排版和制作图表。(2)论文写作方面的收获。调查结果显示,82%的毕业生学会了查阅文献资料,76%学会了拟定提纲,62%学会了写选题背景,64%学会了研究方法,15%学会了设计调查问卷,0.7%没有写作方面的收获。上述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有一定的收获,掌握了编辑文档的技能,掌握了查阅文献资料、构思论文提纲、收集实际数据资料、撰写开题报告、撰写论文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为以后升学深造或者参加工作奠定了基础。

(四)财经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为了解指导教师对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情况,课题组设置了几个问题。

1.指导教师对论文写作方法和要求的讲解。(1)撰写毕业论文前,指导教师是否讲了论文的写作方法和写作要求等内容?59%的毕业生回答详细讲解,40%回答进行了简单讲解,1%回答没有讲解。(2)指导教师讲的论文写作方法和写作要求对撰写论文是否有帮助?40%的毕业生回答帮助大,43%回答帮助较大,16%回答帮助不大,1%回答没有帮助。

2.教师指导论文的方式。(1)毕业论文的指导方式,74%的毕业生回答教师进行了当面指导,64%回答教师采取E-mail方式指导,48%回答教师采取电话方式指导,39%回答教师采取QQ方式指导,21%回答教师采取短信方式指导。(2)哪些指导方式效果好?85%的毕业生认为当面指导效果好,48%认为E-mail方式效果好,32%认为电话方式效果好,24%认为QQ方式效果好,10%认为短信方式效果好。

3.论文开题阶段的指导。(1)关于论文题目的确定情况,5.2%的毕业生回答论文选题是教师确定的,14.9%回答论文题目是自己确定的,79.9%回答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的。(2)论文提纲的拟定情况,87%的毕业生回答论文提纲自己拟定后教师进行了修改,10%回答自己拟定,2%回答是教师拟定的,1%回答是亲戚或朋友帮助拟定的。

4.论文写作阶段的指导。(1)指导教师对论文修改的要求,67%的毕业生回答教师不仅要求学生逐字逐句修改论文,而且教师亲自动手逐字逐句修改论文,71%回答在修改论文过程中教师要求重写某些段落,38%回答教师要求修改论文标点,2%回答教师没有提出任何修改要求。(2)论文修改了几稿?6%的毕业生修改了一至两稿,81%修改了三至五稿,13%修改了六稿以上。

5.希望教师怎样指导下届同学。71%的毕业生希望教师多跟学生见面沟通,55%希望指导教师多付出精力指导论文,46%希望在拟定论文提纲时教师给予指导,46%希望教师严格要求学生,44%希望教师带领同学到农村或企业调查获取论文第一手资料,15%希望教师给毕业生指定论文题目。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教师指导毕业论文的工作是认真的,在讲解论文写作方法和要求、指导开题、修改论文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教师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指导方式,当面指导和E-mail方式的指导效果较好。极个别教师付出的精力不够,体现在不讲解论文写作方法和要求、对论文不提任何修改要求、只要求学生对论文进行了一两次修改等方面。

二、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与写作存在的问题

(一)毕业论文选题不当。调查中发现,少数毕业论文存在选题不当的问题。有的题目太大,例如《中国化妆品行业现状与发展研究》《中国邮政物流发展战略研究》《我国餐饮企业成本控制分析》等;有的题目没有针对性,泛泛而谈,例如《中小型零售企业物流模式的管理与策略》《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失真的成因及其治理对策》等;有的题目是纯理论研究,例如《电子商务会计研究》《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的计量问题》《小额贷款公司风险及防范》等。选择这些题目的毕业生一般从年鉴、互联网、知网中查找资料,拼凑资料完成论文,论文的质量不高,毕业生的能力也得不到提升。究其原因,有的毕业生由于考研等原因没有去实习,无法收集资料,有的毕业生由于能力有限,收集不到资料。

调查中发现有16.7%的毕业论文选题与专业不相符,这影响了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笔者通过访谈得知,一是毕业生实习工作不是所学专业时,选题与实习工作相结合,因而论文选题与专业方向不一致;二是本科生论文选题没有像硕士论文那样强调论文题目必须与专业方向相一致;三是财经类的某些热门专业学生人数过多,在专业教师指导不了的情况下,将学生分配给其他课程的教师指导,因而学生选择了指导教师所在专业的题目。

(二)过多地借助网络影响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调查发现毕业生过多地借助互联网收集实际数据,只有半数的学生通过实习或问卷调查获得实际数据。虽然通过互联网获得论文所需数据省时省力,但是毕业生不接触社会、不深入生产实践、不与人沟通,无法实现通过毕业论文提高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沟通能力的目的。

(三)就业压力大影响了毕业论文质量。毕业论文一般安排在大学的第8学期,这个时候毕业生往往为就业参加各种考试和面试。尽管绝大多数毕业生回答撰写论文的时间充裕或比较充裕,但这些事情牵扯了毕业生的很多精力,势必对毕业论文质量产生影响。调查中3.1%的毕业生持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态度,就是就业压力大造成的。

(四)毕业论文的写作与指导难度大。调查中发现,超过半数的毕业生认为毕业论文难度较大。毕业生乍一接触毕业论文,对查阅文献资料、分析整理资料、选题、写开题报告等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写选题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方法、摘要等,感觉把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很困难。对教师而言,在指导毕业论文的过程中要教会毕业生做这些工作,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教师普遍感觉压力很大。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目前本科日常教学中没有对科研能力和撰写论文能力的培养,依然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师讲学生听,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缺乏收集整理资料、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训练,学生很少有社会实践的机会,学生缺乏思辨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等。而国外许多一流大学非常重视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设立科研学分,例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1969年就有“本科研究机会计划”、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在20世纪80年代设立了“本科生研究中心”、伯克利分校于1997年成立了“本科生研究办公室”、耶鲁大学为一年级的本科新生设立了“指导研究”项目等。对我国的本科教育现状而言,在大学三年多的时间里没有培养学生做科研写论文的能力,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难度大、压力大是可想而知的。

(五)少笛生不重视毕业论文。调查结果显示,有0.3%的毕业生对毕业论文持不认真的态度。教师普遍反映,每年指导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总有一两个同学写论文拖拖拉拉,不积极想办法收集实际数据资料,不下功夫写论文,不认真修改论文,论文质量不高,教师三番五次督促也没有效果。而在论文评定成绩时,指导教师往往心软,不忍心由于毕业论文的缘故影响学生的毕业和就业,只要学生提交了论文,尽管论文质量不高也往往给予通过。

(六)教师指导毕业论文的时间不宽裕、个别教师不认真。

1.教师指导毕业论文的时间不宽裕。调查结果显示,74%的毕业生曾接受指导教师的当面指导,85%的毕业生认为教师当面指导论文效果好,71%的毕业生希望教师多跟学生见面沟通。调查结果说明指导教师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不充足。主要原因是,由于高校扩招,每位教师指导的学生数量多,教师在指导毕业论文的同时还承担着繁重的课程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平均指导每个学生的时间和精力较少,教师跟学生见面的时间少。

2.个别教师不认真指导毕业论文。调查中发现,1%的毕业生回答指导教师没有讲解毕业论文的写作方法及要求,2%的毕业生回答教师没有提出任何修改要求,1%的毕业生回答修改了一稿。调查结果说明个别教师没有认真指导毕业论文。

三、加强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与写作的对策

笔者认为,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加强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提高本科生撰写论文的能力,二是改进本科毕业论文的管理,加大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力度和监督审查力度。

(一)将科研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本科四年的教学。

1.课程教学要注重能力的培养。改革“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引进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增加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沟通协作能力。

2.制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计划。高校要制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计划,为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做一系列工作。一是给本科生设立科研导师,本科生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与科研导师接触,协助科研导师做科研方面的工作,跟随科研导师感受课题申报、调研、撰写研究报告、课题结题的整个科研过程。二是开设论文写作必修课,系统讲解选题、写开题报告、查找资料、制作调查问卷、研究方法等。三是要求学生在大学期间至少参加三次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自己选题、制定调查问卷、撰写调研报告。

(二)改进本科毕业论文的管理。

1.加强指导教师的管理。应制定指导教师管理制度,包括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条件与职责、本科毕业生分配办法、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评价办法、奖惩办法等。通过这些制度,明确哪些教师有资格指导本科毕业论文,每位教师分配多少学生,对教师的指导质量进行评价并予以奖惩,以此促使教师提高指导质量。

2.建立本科毕业论文各个工作环节的操作规程并实行全程监控。本科毕业论文包括选题、开题、指导与写作、提交与评阅、答辩与成绩评定、论文资料装订与归档等多个环节。首先,学校要对每个工作环节制定具体的操作规程,使教师和毕业生明确如何去做。其次,建立本科毕业论文全程监控制度,学校或学院对各个工作环节定期进行检查,督促教师切实负起指导责任。

3.改变论文写作和答辩时间。由于毕业生大四阶段尤其是第八学期事情很多,影响了毕业论文的写作,建议把毕业论文工作提前到大三放暑假前即第六学期期末,进行学生与指导教师的双向选择,将毕业生分配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开始毕业论文的指导;大三暑假里,要求学生进行论文选题,与指导教师沟通后确定论文的题目;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确定调查提纲或调查问卷,要求学生利用大三暑假的时间进行调研,为撰写毕业论文收集实际资料;大四开学后的一两周内,组织学生完成开题报告工作;安排毕业生撰写论文初稿,年末前提交;元旦后以及放寒假的两个月时间,毕业生和指导教师闲暇时间较多,指导教师可以利用这段时间集中精力指导毕业生完成论文的修改;第八学期开学的一两周内,完成毕业论文的答辩工作。

4.加大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的指导与审核力度。选题是本科毕业论文的基础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毕业论文的质量。首先,指导教师要加大对毕业生选题的指导,强调毕业论文选题要与所学专业挂钩,选题要针对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实习单位面临的突出问题,选题要理论联系实际,不要选择纯理论研究的题目,选题的难易程度要适中,选题宜小不宜大、宜具体不宜抽象、宜限制不宜宽泛、等等。其次,学院要加大毕业论文选题的审核力度。学生选定题目后,提交给学院,学院要组织专家对毕业论文选题的新颖性、实用性、可行性、深度等方面进行评审,要求选题不当的学生重新选题。

5.优秀本科毕业论文实行首位参选制。每位教师指导的成绩最高的论文,应该是该教师指导的质量最优的论文。因此,各位教师指导的成绩最高的毕业论文拿出来参选优秀本科毕业论文,学校或学院组织教师进行盲审,这样可以确保每位教师指导的论文都有机会评优,盲审可以杜绝评优中的教师面子问题,使本科毕业论文的评优工作做到公开公正,使评选出来的优秀毕业论文真正优秀。

6.对毕业论文实行末位审核制。毕业论文末位审核制,就是每位教师指导的成绩最低的毕业论文,提交给学校或学院进行审核,学校或学院组织教师进行盲审,审核不合格的,要求学生进行修改,修改后再次审核,毕业论文审核合格后,才给学生颁发学位证和毕业证。毕业论文的末位审核制对督促毕业生认真写论文、督促指导教师认真指导、杜绝教师给“同情分”、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有积极的作用。

7.建立本科毕业论文观摩学习制度。由于教师对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能力和宽严程度的把握参差不齐,因此建议在本科毕业论文资料装订归档后,学院组织教师相互观摩学习,使教师对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宽严程度如何把握达成共识。

参考文献:

[1]周志勇.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改革初探――以CJ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为例[J].商业会计,2015,(9).

[2]江燕t.法务会计本科毕业论文改革研究[J].商业会计,2013,(2).

[3]肖丹.亟待提升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探索[J].商业会计,2013,(10).

[4]韩b清.关于提高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教学质量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