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李安获奖感言

李安获奖感言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李安获奖感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李安获奖感言

李安获奖感言范文第1篇

陈哲艺在中国的亮相顺理成章。

自从2013年底获得金马奖认可,来自新加坡的陈哲艺自然就拿到了一封华语电影圈的重要推荐信。他本人丝毫不掩饰此前他自己之于华语电影圈的“身份焦虑”问题:“人们一提到华语电影,往往只会想到内地、香港和台湾的电影,很少会想到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电影,新、马电影在华语电影圈里好像是‘二等公民’”。

所以当其影片入围金马奖,这个来自新加坡的年轻人对于获奖根本没有奢望,觉得能和李安握手就物超所值了。

最后,陈哲艺不仅如愿和李安导演握了手,还携太太与其共进了晚餐。李安对《爸妈不在家》的评价是:有动人的地方,有说服力、很纯。“不知道陈哲艺从哪里学来这些技巧,比较不用力,又能让人揪心。”

陈哲艺格外高兴,相比于台湾电影,他绝对是学生级。陈哲艺说,他的电影不仅深受台湾新电影的影响,他本人甚至参加过侯孝贤创办的金马学院。“台湾新电影是我的启蒙老师,它点拨了我对电影的视角和认知,引导我对拍摄电影有一种高尚的价值观。”

侯孝贤导演早期的《童年往事》,他感触颇深。台湾新电影的影响在《爸妈不在家》中也处处可见,陈哲艺用新加坡一家三口和菲律宾女佣之间的故事,聚焦菲佣在新加坡的生活,还描述了1997年金融风暴引发的种种社会问题。

这部名副其实的小成本电影,充满着对人文、对社会人情的细腻关怀,某种程度上,也承袭了台湾新电影的宝贵传统。也许正是一脉相承的风格,给他的《爸妈不在家》在评奖时获得加分,评委们在评选最佳影片时表示很纠结,最终《爸妈不在家》比第二名蔡明亮的《郊游》多了一票而取胜。

虽只有一票优胜,但陈哲艺赢了,他的获奖感言很谦虚,“我很感谢李安、侯孝贤、杨德昌这些大师,没有他们之前的作品,就没有今天的我和《爸妈不在家》”。

有一位中国老婆

《爸妈不在家》并未在大陆上映,北京电影节主办方在2013年便购得该片的电影节播映版权,在北京当代MOMA现代影城、卢米埃等艺术院线展映,获得观众起立掌声。当观众在称赞这部电影的感人触动之时,没想到主创人员亮相,导演本人竟一表人才,近一米九的身高,有着典型的高富帅俊朗外型,引起不少女粉尖叫。

紧接着,细心的观众很快发现,陈哲艺不仅华语片拍得好,本人还是一位地道的中国女婿――他的太太是中国厦门人,二人在英国深造时认识,并很快结婚。

“我们结婚没有鲜花、没有戒指,在结婚的前一天才见到彼此的家长,还好我长得不错,岳母可以接受。”他笑说。

去英国之前,陈哲艺在新加坡的电影界已小有名气,早在2006年,年仅23岁的他就带着他的第一部短片《G-23》参加了戛纳电影节“世界电影展映”项目。三年后,他的《阿嬷》在第60届戛纳影展的短片竞赛中获得特别表扬奖,为新加坡搬回了第一个戛纳电影节奖项。但长得帅气、性格温和的他却不是靠电影赢得芳心,而是凭借一手好厨艺追求到老婆。

“当时我读电影借住在同学宿舍,在厨房看到她常常用白水烫青菜吃,以为是没钱,后来才知道原来是不会做饭。厨房柜子里都是她爸爸妈妈寄来的上等食材,干贝、冬菇什么都有。”陈哲艺说。

于是他用柜子里的食材炖汤,每天邀请她一起吃,最终俘得美人心。

陈哲艺说,太太平时对他的电影事业支持很大,拍《爸妈不在家》的几年,全靠太太边读博士班边赚生活费,他常想放弃拍戏去教书,都是太太鼓励他不能放弃。也难怪他在金马得奖感言时一直强调,“拍片的这三年,我没有时间陪她,真的辛苦她了”。

性格温顺,感情细腻帮助陈哲艺赢得了爱情,在其成长的过程中,他却也是个对于个人喜好颇为明晰、理性的人。他4岁陪妈妈进影院看《末代皇帝》受到震撼,15岁便自己决定要当电影导演。随后,他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华侨中学,当家人希望他上新加坡初院、准备念大学时,他却不顾父母反对,选择了相当于大专的义安理工学院学习电影。

2009年,当他电影事业正初露头角,职业前途一片大好的当口,他却转身远赴英国去深造电影理论。

正是这段求学的经历,不仅让陈哲艺在电影理论上获益,建立了与台湾电影的渊缘(许多台湾名导都曾赴英国深造),还获得了爱人的全力支持,陈哲艺说,这两样都是他今天成功不可或缺的条件。

打开心门的国际范儿

来北京之前,陈哲艺再次前往纽约,专程拜访李安,向李安请教“接下去怎么走”。此前金马奖颁奖会上,李安曾充满善意地提醒陈哲艺,“起步这么高,接下来会蛮困难的”。

“他还对我的电影做了点评,这个评语对我来说比拿奖还重要”陈哲艺说,他评价我是一个怎样的导演,称我还能进步。

在纽约,李安跟陈哲艺谈了两个小时,给了他一些建议,接下来怎么选案子,“我们分享了蛮多的,很诚恳大方地分享”。陈哲艺说。

他很相信通过向大师请教能让自己走得更远。和同年龄的男生一样,他也看李小龙、成龙,但是这些武力拼杀似乎并没有真正打动他。“其实像美国的黑帮片,包括希区柯克的电影我都喜欢,但最爱欧洲的艺术电影。”

对于路难走的“界限”,陈哲艺脸上的大奖余温,依然未褪。“我很年轻,刚过三十岁生日,当然我之前拍了很多短片,但获奖之后大家都会关注我接下来的发展,第二第三部是什么样子,媒体影评人观众都会带着放大镜去看我的电影,所以路肯定是难走的。”

谈话间,他思维开阔,没有特定的选片喜好,“我现在有反映英国社会的剧本正在做”。

毕业后,他与太太定居伦敦,“伦敦是艺术文化之都。它是一个有感染力的国家,刺激性的东西很多”。也正是在英国留学的一段经历,打开了他看电影世界的门。

“我常常会出去看话剧,接触到不同音乐、电影、文化,感觉不同东西的碰撞。有时会觉得,怎么会有人这样拍照片呢?”

刚去英国时,他极其排斥英式文化,最大的不便是很不习惯外国人的拍片模式。“你觉得有一种阻力,有点不想跟外国演员合作,那时我坚定我一直是个亚洲人,心永远是亚洲心,拍的东西有亚洲味道,我一直觉得我是这样一个导演。”

“第二年我就改观了,看了很多剧本,毕业剧拍了一个非常英国的故事。现在回想都还蛮好的,就是我不一定要拍亚洲题材、华人电影。”他说电影是那么的不分国界,电影语言那么的好玩。“英国的文化让我成长了许多,也看到之前没有看到的可能性,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心打开。”

如今他带着《爸妈不在家》游走全球100多个国家,所到之处,收获的回馈出奇的一致,令他感动。“电影不分国界。”

“我相信如果我一直在新加坡拍片的话,我也可能不会看到很多可能性和自己的多面性。”当聊到这些似乎记忆久远的往事时,他的口吻平实笃定,心神游荡在了那个细腻感性的自我之外,体内富有力量、知确梦想的心气,显露无遗。

就像谈到他本人在拍片现场的状态一样,陈哲艺说,“我是控制欲蛮强的一个导演”。

“我是个控制狂,所有的东西,我都要求精准,灯光、服装、质感,演员的头发、表演、镜位,我都特别讲究,如果不对的话可能就拍不下去,直到弄对为止。有时候可能我看东西很细腻,我一开始在拍电影的时候我是抓着不放的。”

他称自己是一个典型的白羊座,非常固执。

好故事只要情感是对的、诚恳的,就会有观众'

Q:你觉得电影的魅力是什么?

A:电影的魅力是让你看到一个不同的世界,虽然很多电影故事都在重复讲述,但每个导演都在试图让人以不同的角度去看不同的世界,用电影唤起人们对生命、对世界、人文社会不一样的角度与感受。

Q:在英国读书学了一些什么知识?

A:我在英国念电影指导专业,蛮抽象的。学到的最大东西,对电影的处理是张力、形状、能量。

Q:你那时特别排斥环境?

A:对。人都是这样,就像学生永远都会嫌自己的学校不够好,在英国我就想这个体制有多么不好,那个老师怎么讲得我不明白,早知道我当时应该考到哪里哪里,其实很多东西是一个借口,你没有全面、客观地看那个环境。所以其实我蛮感激的,在中途,我打开了胸怀,让新的东西进去。

Q:你的电影有很多乡情,这与你的成长环境有关吗?哪些导演对你影响很大?

A:有很多台湾导演,像蔡明亮、侯孝贤、杨德昌等,不止是台湾新电影,小时候十一二岁时,都在看大陆第五代导演的电影。那时候发觉很多奇奇怪怪的东西。比如巩俐,她其实很早在我脑海里就有烙印,但我直到十六七岁时才知道她是巩俐。新加坡这个国家没有郊区,只有城市,所以那时候对于土地啊、乡下啊,吹唢呐、抬骄子觉得很特别、新颖。我相信我也看不懂,但就是喜欢看,觉得有意思。所以很多时候,电影的氛围真的是潜意识在潜入身心。

包括后来,侯孝贤的《童年往事》,杨德昌导演的《一一》,觉得非常惊艳,怎么那么简单的故事,会有那么深的感触。

Q: 新加坡的电影环境,能介绍一下吗?

A:新加坡观众更喜欢看喜剧,听说今年就有26部上映。在新加坡的院线,十有八九部是喜剧,像我这样的电影很少有人拍。新加坡曾经一度有20年时间是完全没有自己的电影的,70-90年代这中间放的基本是外片。直到90年代以后,有几个导演出国留学拍了一些自己的电影。20年时间不可能建立一个很成熟的电影工业,所以新加坡电影工业还在萌芽当中。

Q: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喜剧需求?

A:因为观众的观影习惯还不是很成熟,其实全亚洲的观影习惯都不成熟。这个东西需要从小教育的,对艺术文化鉴赏,包括对电影的欣赏其实都跟教育有关。

Q:比如说政府支持这块呢?

A:我觉得每个国家社会物质方面丰富起来之后,文创、精神需求就会提高,现在新加坡也开始有这个意识。我以前读电影的时候,社会对投入艺术产业还很鄙视,认为不赚钱,不是一个真正的专业。现在不同了,很多小孩子学美术、戏剧,投入艺术,慢慢会有一个观念的转变吧。

Q:《爸妈不在家》得到这么多奖,新加坡政府会不会以你作为对电影新人的楷模?

A:我希望对正在努力圆电影梦的年轻人是一种触动,能帮助到他们。新加坡的电影公司因为赚钱的都是喜剧、恐怖片,大家都拍这类的片子而且都是南洋的,真正有自己想法风格、对电影有热情的朋友,找到资金、资源太难了。我希望他们的片子有自己的票房、获奖,有不错的评价,也希望业界的人士去支持这些人。

Q:你是否希望自己的电影在中国公映?

A:其实很多时候我的考量是单纯的,根本没有考虑要得奖,只是想很扎实地拍好一部作品。我这几天在北京也与不同的业界人士讨论这个话题,虽然我现在长期定居英国,但身为一个亚裔,终归希望会回来拍华语的电影,但好的剧本要慢慢酝酿,我相信好的故事只要情感是对的,诚恳的,就会有观众。

李安获奖感言范文第2篇

能与茱蒂丹契对戏而不逊色,很困难;史提夫库根办到了。他不只是制片、演员,更是编剧之一,将剧本的机锋编织得令人心碎、愤怒,却又见转折中的智慧。音乐细致地埋于影片里,挑出最幽微的情感。由亚历山大·迪斯普拉特配乐,他的电影音乐作品多而出众,包括李安导演的《色戒》。

《八月心风暴》改编自同名的百老汇舞台剧。酷暑小镇,诗人(爸爸)失踪、出海结束性命,女儿们回家,与妈妈掀起家庭母女心结。梅莉史翠普以秃发稀发、嗜药成瘾的疯癫样现身,饰演言词刻薄毒辣的妈妈。她嗜药成瘾是家庭心事纠结、是童年辛酸、是口腔癌灼热……演技亮眼至充满光芒,她能为电影、电视、舞台剧创造多样性的光彩,无怪乎,研究她的论著一直很多。

凯特布兰琪在伍迪艾伦新作《蓝色茉莉》成了女版的伍迪艾伦,焦虑成性、喃喃自语、个性上有某种偏执与洁癖。她冷然又知性的独特灵气,将个本该令人讨厌的女性,演得让人时刻与她进入喝酒吞药、狂躁忧郁不能呼吸的状态。这部片,为她拿下许多电影奖项的女主角奖。

在新近举行的英国影艺学院电影奖颁奖典礼上,凯特布兰琪又以此片得奖,她感性地在台上说:“我想将这个奖献给一个对我有深厚影响的演员:菲利浦·西摩尔·霍夫曼。他在影坛具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很遗憾地,他现在缺席了……菲利浦·西摩尔·霍夫曼,我想很多人都非常的想念你,不只是我,这个典礼的所有人,或是整个演艺圈,都非常的爱你……这个奖献给你,希望你觉得骄傲。”

这段感言,很动人心。优秀的演员在自己获奖时,不是得意或在意于自己的成绩,而是不忘纪念才刚去世的优秀演员。菲利浦·西摩尔·霍夫曼最让我印象深刻的电影作品是画面冷、白的《柯波帝:冷血告白》,他饰演美国作家杜鲁门·贾西亚·卡波特采访写作最后一部作品的心路历程。也因这部片,菲利浦·西摩尔·霍夫曼获得美国奥斯卡影帝奖。

李安获奖感言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卧虎藏龙》;武侠影视;传统音乐

电影《卧虎藏龙》是由著名导演李安指导的武侠影视,在国际影史上引起了不错的反响,在第七十三届奥斯卡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被提名多项奖项,“最佳主题曲”和“最佳原创音乐”就是其中的两个,电影将中国的传统音乐和西方音乐进行了完美的结合,可以说是完美的一次尝试。对于李安指导的电影《卧虎藏龙》观众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电影《卧虎藏龙》最吸引眼球的是里面的武打动作,最经典的是里面的人物台词,最动人的是里面的音乐。电影《卧虎藏龙》里面共计有一首主题曲和十三段背景音乐,电影开始的主题音乐是由大提琴进行演奏的,竹笛演奏的配乐《南行》,琵琶演奏的《交锋》,萧演奏的《穿越竹林》等传统乐器演奏的歌曲。电影《卧虎藏龙》以西方乐器作为主调,用中国传统的乐器作为副调,夸大了音乐的表达手法,不仅展现了西洋音乐的深沉悠扬,同时也表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清幽宁静,勾勒出了一幅祥和宁静的音乐画面,这也正是电影《卧虎藏龙》可以获得提名的重要原因。

一、有关电影《卧虎藏龙》音乐的总体概述

(一)电影《卧虎藏龙》主题音乐的赏析

电影的主题音乐就是指作曲者根据电影的具体故事情节进行谱写的音乐作品,主题音乐贯穿在电影的始终,并且伴随着影视情节的发展产生不同形式的变化。电影主题曲对于电影主题思想的表达有着重要的作用,成功的主题音乐可以快速将观众带入到电影的故事情节之中,感受故事主人公的悲欢离合,主题音乐的风格深受电影主题的影响,服务于电影主题思想的表达。

电影《卧虎藏龙》的主题音乐采用的是三段式结构,主要用大提琴和吉他来表现出一种清新的感觉,作曲家谭盾运用音乐为我们构建起一个远离了血雨腥风的清新的与世隔绝的世界。在电影《卧虎藏龙》的开始响起的是以大提琴演奏的曲调,缓慢的音乐节奏之中夹杂着一丝丝的忧伤,顿时奠定了开场的忧伤氛围,音乐之中略带颤音,放佛一幅水墨长卷被缓慢打开,画面之中是一个祥和安静的江南水乡,虽然诗情画意,意境优美,观众还是可以从低沉的音乐之中感受到杀气的逼近,伴随着音乐观众也开始走进了一场血雨腥风的厮杀之中。音乐声渐行渐远,主人公李慕白也要开始远离江湖中的烦扰,拜托俞秀莲送去一柄青冥剑,就在俞秀莲快要进入京城的时候,音乐再次急促地响起,然而急中有慢。这也暗示着将有一场好戏上演;伴随着音乐的豁然开朗,京城的全景也尽收眼底,故事也就此展开了。电影故事在这优美的自然旋律中拉开了序幕,其中蕴含了惊心动魄的爱情故事,还有那错综复杂的恩怨家仇,主旋律贯穿始终,音乐的声声呼唤超越了世间的常态,表达了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慕之情。

(二)电影《卧虎藏龙》背景音乐的赏析

电影《卧虎藏龙》的背景音乐是以爱情故事为主线,围绕着玉娇龙和李小虎,李慕白和俞秀莲两对情侣之间的爱情故事展开的。电影的背景音乐主要是运用中国的传统乐器二胡进行演奏的,音调略显凄凉动听,紧接着用弦和管乐进行辅助,在背景音乐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二胡的演奏突然来了一个二度滑音的演奏,音乐的抑扬顿挫之感顿时被体现出来。正是通过这种手法将主人公的凄美爱情故事完美地展现出来,值得一提的是电影的背景音乐从开始到结束都是用锤和打鼓来进行定音的。鼓在其中起到了一种情绪的渲染作用,在音乐之中除了加入了吉他乐和管弦乐,再加上辅助以女生的低吟浅唱增添了影视画面的美感,其中最为突出的一部分就是电影的背景音乐的演奏乐器是电子合成音乐,这就好比是一股气息,同时又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情感在内,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尝试。

(三)电影《卧虎藏龙》场景音乐的赏析

在一部成功的电影中,场景音乐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在电影的不同场景中都需要不同的音乐进行气氛的渲染和烘托。场景音乐和背景音乐有着本质的区别,背景音乐的基调和曲风基本上保持不变,然而场景音乐却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一般跟着电影故事情节的反着进行气氛的烘托。

在电影《卧虎藏龙》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影视里面的场景音乐都比较简单,和声也很简单明了,乐曲演奏出来也显得清新淡雅,这其中使用最多的乐器就是大提琴,然而在《卧虎藏龙》这部影片中我们却丝毫感受不到西洋风,反而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二胡和马头琴,这是因为音乐创作者在大提琴的基础上加入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乐器,东方乐器的演奏技巧,因此观众在观看电影的时候会沉浸在一种苍凉的东方音乐情调中;另外电影场景音乐的大提琴音乐演奏者是华裔身份的马友友,从其中的演奏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别有一番韵味的西洋乐器的民族味道。电影《卧虎藏龙》的场景音乐采用多种乐器进行演奏,对于电影故事情节的发展和氛围的渲染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电影《卧虎藏龙》音乐歌曲的赏析

影视音乐的魅力不单单体现在电影的配乐上,其中的电影歌曲也可以给观众带来很多的视听感受,同样也为电影增色。一部电影的主题曲只有一首,但是电影的插曲可以有很多首,电影的主题曲谱曲,填词,乐器伴奏,演唱都是为了变现电影的主题思想而进行编排的,但是电影的插曲主要是为了营造场景和故事情节的氛围而编排的,所以一般都是以场景的变化为中心的,但是都是为了和主题曲一起来表达电影的主题思想的。

在电影《卧虎藏龙》中我们可以听到由李玟演唱,华裔女孩马友友进行大提琴进行伴奏的主题曲《月光爱人》,这是一首非常温馨的古典爱情歌曲,融合了中西音乐的经典,搭配也显得新颖独特。在这首歌曲中我们可以看到中西的流行音乐元素都被融入到其中,在以大提琴为主体的同时又加入了东方特有的管乐和二胡,一方面体现了中国音乐的悠久历史,另一方面又体现了西洋音乐的清新,加上李玟那种独特的唱腔方式,主题曲将故事主人公之间的那种牵肠挂肚的爱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电影《卧虎藏龙》的插曲则是主要围绕着电影中两对小情侣之间的故事展开的,尽管两对小情侣都彼此深爱着对方,但是最后在现实面前还是被无情地拆散了,插曲则是更好地从侧面对恩爱小情侣的悲惨解决进行了烘托。

二、对电影《卧虎藏龙》中传统音乐特性的赏析

(一)电影《卧虎藏龙》中传统民族乐器的演奏

电影《卧虎藏龙》的音乐制作者谭盾自幼深受楚文化的熏陶,因此对于中国传统音乐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在谭盾的观点中,东方的音乐是他进行音乐创作的起点,这也是他的音乐作品可以取得如此大成就的重要关键因素。在谭盾创作的音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那种人生的无可奈何和凄凉悲惨,中国式的缓慢音乐节奏可以让观众从主人公的经历中感受到人生其实就是一个江湖,在这个人生经历中爱情不管如何伟大,都会有各种无可奈何在考验着我们。

在电影《卧虎藏龙》的配乐《南行》中,中国的传统乐器竹笛被谭盾所采用,由竹笛演奏的音乐声调清脆悦耳,曲调委婉动人,和电影中的江南美景的画面十分匹配,除了和画面中的“小桥流水”一种不谋而合的默契外,还为电影观众营造了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在电影《卧虎藏龙》的配乐《穿越竹林》中,中国的传统乐器箫被引进来,萧所演奏出来的音乐萧瑟凄凉,更加为这种江湖纷争的生活增添了一种神秘的色彩:男主人公李慕白优雅地舞着青冥剑伫立在江南竹林的上面,似乎抱着一种看破红尘,超然脱俗的心态出现在观众的眼前;而玉娇龙则是身段轻盈,左进右击,两个人在竹林上面的一动一静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伴随着配乐《穿越竹林》的响起,两个人打斗的画面增添了不少清新脱俗的味道。电影《卧虎藏龙》的配乐《交锋》则是由中国传统民族乐器青筝进行演奏的,这首配乐的创作灵感是谭盾从电影《十面埋伏》中获取的,用青筝青翠的乐音来代替了金属敲打的声音,为电影中的打斗场面无疑增色许多。电影《卧虎藏龙》的配乐《丝绸之路》和《夜斗》都是用葫芦丝进行演奏的,葫芦丝的音调细腻轻柔,但是弦音又令人心颤,这就像是那流动的绸布,虽然顺滑但是难抓,因此营造出了一种宁静悠远的画面。

(二)电影《卧虎藏龙》中传统民族音乐和世界音乐的融合

在电影《卧虎藏龙》音乐的创作过程中,谭盾除了使用西方乐器之外,还融入了大量的少数民族音乐体裁和中国民族传统乐器,更是将东西方两种不同的乐器进行完美的结合和展现。这也正像谭盾在奥斯卡获奖感言时候说的那样:作为一名音乐创造者,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在我的歌曲创作中尽最大可能地使用到世界上各个国家的乐器,这样才可以真正实现音乐无国界的目标,因此谭盾一直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着。

电影《卧虎藏龙》中没有出现特别复杂的乐曲,一般都是采用单一的旋律进行演奏的,在电影的开始是由大提琴进行演奏的电影主题曲,紧接着是加入了少量的突变,这也不禁让我们想到了电影男主人公李慕白的一段台词:“我内心深处并没有感受到一丝得到后的喜悦之情,相反我却被巨大的悲伤所吞噬,这种悲伤很久很长,让我一直无法摆脱。”李慕白本心想着交出青冥剑以后生活就可以恢复到以前的那种样子,但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掀起了另外一场血雨腥风,李慕白的爱情也因为江湖上的地位和身份等因素而变得前途莫测,最终李慕白选择向俞秀莲表达自己内心的爱慕之情;玉娇龙也在经受了一系列的打击之后选择了跳崖自尽。在电影的这两个情节中,都是采用大提琴伴奏的形式,第一个情节是由大提琴缓慢下来进入到了一个暗淡的空间,后一个情节是由大提琴直接进入,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无奈和伤感,在音乐的结尾部分都是用青筝进行伴奏,声调更显凄凉和伤感,观众也为他们的爱情所牵绊着。

三、结 语

电影《卧虎藏龙》的音乐中一方面体现出了中国传统乐器演奏出的那种清新淡雅之感,同时也有西洋音乐的婉转动听,为我国传统武侠影视音乐的发展开辟了一条重要的新途径,这也启示我们,中西音乐并不是格格不入的,两者之间的完美结合同样可以呈现出优秀的影视音乐作品。

[参考文献]

[1] 曹玥.电影音乐中的民族风格[J].电影文学,2010(01).

[2] 曾娴.电影《卧虎藏龙》民族音乐运用分析[J].电影文学,2012(16).

[3] 焦枫.电影《卧虎藏龙》的音乐探析[J].电影文学,2010(14).

[4] 李丽梅,周箐.胶片中流淌的音乐——电影《卧虎藏龙》音乐综述[J].电影文学,2009(06).

[5] 秦婉丽.浅谈《卧虎藏龙》的电影音乐[J].电影文学,2010(13).

相关期刊更多

海洋科学集刊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科学院

现代临床医学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成都市卫生局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