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程师评审单位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私营企业、港澳台侨独资企业、民营科技企业以及其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和在市、县人才交流中心实行人事的专业技术人员,均可申报评审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二、基本条件
1、助理工程师(初级职称):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本工作满半年以上;大学专科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一年以上;中专、高中、初中毕业后担任员级职务三年以上。
2、工程师(中级职称):大学本科毕业后,担任助理级职务满三年以上;专科毕业后,担任助理级职务满四年以上;中专、高中毕业后担任助理级职务满五年上。
3、高级工程师(高级职称):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0年以上,取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中级职务工作5年以上;参加工作后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大学本科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0年以上,取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5年以上。
三、材料要求
为了保证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凡涉及申报对象的学历、专业年限、考试成绩、任职年限及本人的工作能力和主要业绩、奖惩情况,须由申报单位核实后,按规定的要求提交以下主要材料:
1、《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表》(中、初级一式二份)、附件表(一式一份);
2、上一年度的《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登记表》;
3、专业论文和业务工作总结;
4、其它能反映本人工作能力和重要业绩的相关材料;
5、《专业技术人员水平能力测试合格证》;
6、一寸免冠彩照5张、身份证复印件2份、最高学历证书复印件2份。
四、评审专业类别
关键词: 质量; 管理; 技术
中图分类号: TU71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1-0084-02
在当今科技快速发展、市场强手如林的经济形势下,作为以项目承揽为主要经营业务的市场主体,如何提高项目的质量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市场信誉不仅直接关乎当期经营成败,而且是摆在各设计院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但从目前国内的设计单位运营情况看,如何进行质量控制,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既是一个热点问题,也是一个难点问题。之所以热,是因为各设计院都面临质量问题频多、“常见病”屡禁不止、业主投诉多、意见大的“挠头事”,管理层对质量管理跟不上深有感触,颇有热情;之所以难,是因为虽然当事人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在项目人力资源投入不足、任务急、进度紧的情况下,质量控制实在是难,大有难以突破之艰。
纵观国内化工设计单位目前的运营状况,主观认为:大的设计院要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强化质量控制,靠的不是哪个人,而应该是一系列科学严谨、切合实际的制度和规范。为什么在项目管理上国企性质的设计院与外企设计院相比总是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国企管理是靠个人,而外企则靠集体,这也是中国特色的国情造就的。为什么国内设计院的同一个毛病会屡犯不止,外企在这方面会好很多?是因为外企在总结经验教训、积累历史资料这方面要比国内强得多;对于工作中的经验教训,他们会及时进行总结,制定新的规定和要求或更改原有规定,以健全的制度规定保证员工下次不犯类似错误。这种制度化了的项目“事后总结,报告评审”方法,不仅能给员工搭建技术和工作水平提升的阶梯,促使大家不断学习提高,促使新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步;而且对设计院整体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的提高具有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外企之所以有那么多的指导性文件和质量控制规范,都是经过几十年的总结积累下来的。可以试想一下,就算中国工程师的个人能力再强,能和人家几十年积累下来的集体智慧相比吗?保证产品质量,外企靠文件、靠规定、靠规范,而国企是靠人的素质、靠个体水平和责任心,所以国企的产品质量问题多、控制难度大、可靠性比较差,外企的产品质量则能始终如一。
最近因项目合作有机会与外企人员接触,感觉外企工程师素质并不比国内工程师高,但对他们的文控印象颇深,很佩服他们规范、细致、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善于总结、注意积累资料的作风。回顾国企人员的工作作风,觉得有时太随意,在工作的严谨性方面,我们差距确实很大。对于工作上的经验教训,外国人注意积累并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来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而国内以口授方式传续的做法是很容易失传的,我想这就是造成质量管理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结合工作实际,国内化工设计院实现质量管理上台阶的关键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一、要重视设计规范等基础文件的制定,重视管理基础建设的强化
在最近的一个项目设计中,由于合同是按照国内标准订立的,在看到我们的设计规定,外籍工程师看了直摇头,认为太粗糙了,仅仅是一些图面的规定等。比如软管站、洗眼器和疏水器等细节的规定,我们国内化工设计院的手册基本都有,但都不是很系统,有的仅仅只有几句话,与外籍工程师的要求差距很大。反观外企的规定,每个部分都有几十页的详细说明。如果我们要面向国际市场,承揽国外项目,就必须重视基础建设,必须从细节做起,这样才能符合国际要求,适应国际规定和规范的约束,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获取一席之地。
二、要重视施工现场质量信息的收集和反馈
这几年,由于项目比较多,设计院人员紧张,设计院在项目管理上已形成了只管出图、不管施工的不良习惯。对于现场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反应迟钝,无正常的信息反馈收集机制。致使施工方无奈,业主没办法,现场问题无人了解调查。有些技术实力比较强的业主,把设计的问题解决了也不告诉设计人员,设计人员下次遇到同类问题,照样犯错。反观外企,不仅十分重视设计资料在施工中的应用,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非常重视施工信息的收集,注意知识的积淀、规范的更新和传承。在与国内企业合作中,往往我们的项目成了人家的试验田,对于设计反映在施工中问题和好的改进,他们都会总结后搬到自己的工艺包。这就是我们时常说的“中国人教会了老外,老外反过来赚中国人钱”的所在吧。因此,我认为要做好工程设计和项目管理,提高设计质量,不但要重视办公室的设计过程,而且必须去现场锻炼,现场才真正是发现问题、获取真知、提高设计质量的地方。有些人做了很多年设计,连项目中的有些产品见都没有见过,更有甚者连自己设计中用到的设备都未见过实物,这种理论和实践的严重脱离,对提高设计质量极其不利。
如果一个设计院的大部分人能够做到认真总结经验、以错误为师,并共享经验及教训之结晶,再形成公司内的学习和提高资料,不愁设计质量不提高。
三、要重视技术交流机制的建立
国外的工程公司都有自己的数据库,员工平时将个人的经验教训都写成文件、论文等资料存入数据库,以书面形式进行技术交流,供大家分享技术陈国和经验体会。而中国人都是个人记在脑子里,师傅传徒弟,小范围运用,既没有比较,没有矫正,又无法让更多人知晓,致使错误的东西在项目设计中屡屡出现,纠错学费年年在缴。因此,建议公司应重视技术交流机制的建立,在遇到设计问题时,应组织敞开讨论,集思广益,让更多人受到启发、受到教育,从而能起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作用。
四、要重视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事前控制的重点是技术方案质量的控制。质量控制,方案先行。好的技术方案,可有效避免重大返工、重大事故、重大投资损失等,因此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重大、总体性的技术方案,如可行性研究、开工报告、策划书、初步设计等,必须经由总工程师级(技术委员会之类)进行评审通过。其他各专业的方案评审应该由各专业主任级工程师进行评审通过。当然,因进度的紧急性,在评审的效率上要注意有效把握。另外,为提高评审的实效性,对参与评审人员可给予适当的奖励,包括评审费、评审发现重大问题的奖励、建设性意见的奖励之类。
事中控制的重点在于质量体系建立、质量检查。质量体系建立的关键是责任落实。每一个项目中应设有兼职质量管理员(质量工程师)对项目质量体系的贯彻执行进行跟踪,检查相关质量政策、质量计划是否贯彻落实,检查质量评审、验证记录是否齐备等等。虽然该控制方法会出现诸如:仅限于表面、形式,偏重质量控制方式方法的检查,不能检查具体执行效果,实际操作中签字人员闭着眼睛签、请人代签等问题。但从实际操作中,放弃和坚持该环节控制的结果来看,该环节的存在还是非常重要的。
质量的过程控制,还可以通过设计、检图、审核逐级负责的方式进行控制,即在检图环节中,通过统计设计合格率来对设计者进行考核;在审核环节中,通过统计检图合格率再对检图者进行考核;通过重大质量问题、重大设计变更、质量事故继续对审核人进行考核。
事后控制的重点在于质量问题的发现和及时解决、质量事故的责任追究和事后总结。通过收集项目现场返回的客户投诉、施工方原因造成的重大变更、质量原因造成的返工、客户损失、客户索赔等重大质量问题或质量事故等信息,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处罚的方式可采取直接处以罚金或纳入考核与奖金挂钩的方式进行。
最后,质量控制必须与考核挂钩,考核与个人奖金发放、职位变动等方面挂钩,否则,质量控制仅为一句空话,无法落到实处。
五、要重视员工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从设计人员来讲,员工个人素质和责任心应该算最关键的。缺乏责任心,必然无法做好事情。犯错误的原因除了疏忽外更多的是麻痹,产生的后果不言而喻。公司应该高度重视员工队伍建设,重视员工培训和员工综合素质的提高。不管工作多么忙、项目进度多么紧,都要抽出时间培训提高员工,要培养员工的敬业精神,使员工明白,既然接下这个活就得做好,这既是对公司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社会负责。
其次是薪酬制度问题。如果项目奖金分配不均,报酬给的少的项目,自然会让许多人提不起兴趣,没有了工作的动力自然也就容易得过且过了,更别说那些薪水挣的少,却要付出很多的人了。所以解决好薪酬分配问题,建立由项目部科学评定、合理分配,根据项目耗费人工安排的项目奖金制度十分重要。
第三是进度问题。进度是个双刃剑。面对化工市场相对较好,业主对项目进度要求很紧的问题,如果一味的追求进度,要在十分紧张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任务肯定是有难度的。片面抓进度,很多人就会抱着“东西先交出去再说,大不了再升版修改”的态度去工作,设计质量问题也就在所难免了。所以项目经理、业主和计划工程师应该制定出一个相对比较合理的进度计划表,在进度和质量上取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努力实现进度的要求。
还有一点就是,要重视推广利用网络系统。
1)可以按项目建立信息共享群,将各种具有共性的文件资料及各专业的条件共享在群里;并由文控人员负责更新共享区域的资料,通过公告哪些资料更新及更新日期,或者一些项目信息,以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2)加强推广无纸化办公。各专业条件可以通过文控在网络平台上执行,这样既可以解决因的纸板条件看不清,且接收条件人员不在,代签者不能及时告知其本人的问题;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省去许多发条件的时间。
以上仅是对改善质量管理工作,实现设计质量水平提高的一些建议,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关键词:清单计价推进配套环境
国家标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以下简称《计价规范》),于2008年12月1日开始实施。推进工程量清单计价,是深化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是规范建筑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措施。2008《计价规范》的实施,有利于建立由市场形成工程造价的机制,有利于促进政府转变职能、业主控制投资、施工企业加强管理,有利于在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中合理确定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
工程量清单计价充分体现了工程造价“量”与“价”相分离的原则,是工程造价的国际惯例模式。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将有国外大投资商进入中国来争占我国巨大的投资市场,我们也同时利用入世的机遇到国外去投资和经营项目,入世意味着必须按照国际公认的游戏规则动作,我们过去习惯的与国际不通用方法必须做出重大调整告诉,但与此不相协调的是推行工程量清单的配套环境还不完善。因此,在全面实施新的计价模式过程中,必须以工程量清单为切入点,加强与之相配套的外部环境建设。
行业主管单位和协会应加强组织和指导性工作
加强对企业定额的管理
企业定额是由建筑安装施工企业自行编制的定额,用于企业内部的施工生产与管理以及对外的经营管理活动。反映某个企业在完成合格产品中必须消耗的人工、材料和施工机械台班的数量标准,同时也代表了该企业的生产水平。行业协会要强调企业定额的建设,施工企业要依靠自身的技术和管理情况,在行业主管单位和协会的指导下迅速建立起企业自己的定额和报价信息库,并不断完善工程量清单数据库,提高报价的水平和技巧,并力求快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使自己在工程量清单招标中占有优势。工程公司和咨询公司也应如此。
2、 进一步改革评标办法,加强评标管理。
工程量清单计价不同于以标底为衡量标准的投标报价办法,它采用的是合理低价中标原则。清单计价中商务标评标方法还不够完善,只是规定在商务标原则上由低到高进行排序,并经评标委员会确认合理的最低价为满分,这容易造成评标专家只看报价高低,不看其价格构成,投标报价严重失真也能中标;也给投标单位相互围标、串标,给投标者“暗箱操作”提供可乘之机。另外评标专家结构配置也不合理,目前,一般以设计、监理、施工等技术方面专家较多,缺少造价工程师。以上诸多因素制约了评标工作的深度和质量,造成评标专家难以把握、比较标书内容,特别是对投标文件商务标的审核不够仔细,因此,行业主管单位和协会应尽快完善与之相配套的科学评标办法。第一,必须坚持最佳经济效益和保持公开、公平竞争的原则制定评标办法。如改变以往的单一总价评审方式,而是对总价的组成即分项工程量报价、措施项目报价、主要材料报价、主要项目清单综合单价等4项要素进行多层次合理性评审;第二,建立评标软件,采用电子评标。每名评标专家通过计算机系统对投标单位进行评审,保证评标的公平与公正。工程量清单招标运用计算机完成评标中复杂的评分运算过程,确保工程投标报价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从源头上杜绝少数评委评“关系分”、“人情分”等违规现象的发生;第三,建立询标制度。为确保中标价的合理有效性,应该建立询价制度,即在开标之后、评标定标之前,必须在建设工程造价管理部门的监督下,由、招标人、中介机构对投标人进行询价。通过询标排除可能存在的欺骗性、过分偏激以及明显低于成本的不合理的报价。避免“只看报价高低,不看其价格构成”或“投标价严重失真也能中标”等现象的发生。询价制度的建立,还能给招、投标双方提供一个对有关问题互相解释、澄清的机会,保障双方合法的权益。
造价从业人员进一步提高素质
工程量清单的实施,标志着工程的造价将主要由市场形成。工程造价的职能也将体现在“预测、控制、评价和调节”,由此可见,工程造价将在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造价人员的地位也将随之大大提高,但同时新的形势对造价从业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造价人员个人来说,应从以下几方面去提高自身素质:
多交流、多总结、建立自己的数据库。交流主要指造价工程师之间要多交流,相互取长补短;总结主要是自己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建立数据库主要是对自己经手的工程项目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储存。
多学习,包括各种技能的学习。现在的造价管理模式要求造价工程师全过程参与项目管理。从行为科学的观点看,既然是管理人员,就应该具有三种技能,即技术技能、人文技能和观念技能。
除了每年参加有组织的继续教育外,还要积极参加专业培训。
对各级主管造价工程师的部门,应通过以下几点去协助造价工程师提高综合素质:
1、承担起为造价工程师提供交流平台的义务。
2、应积极配合各出版社,尽快出版一些造价管理方面的书籍。
3、在选派人员出国或到外国公司去工作学习的同时,适当引进有国外公司工作经历的优秀造价人员。
4、多举办有针对性的培训班和研讨班,给计价人员提供学习园地和学习机会。
加强合同管理体制的建立完善
工程量清单是一份与技术规范相对应的文件,其中详细说明了合同中需要或可能发生的工程细目及相应的工程量,工程量计算一旦错误就会给业主带来损失,这就要求尽快完善与工程量清单计价相配套的合同管理措施。
1、应该制定配套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标准合同文本。一个好的施工合同标准文本,有利于建设双方以及有关方面管好工程,全面反映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明确界定有关各方责任、义务、权益。
2、要改进工程付款办法,取消工程预付款制度,并实行履约保证金制度,同时规范工程进度款支付办法。
3、要尽快建立工程保险制度,并结合施工合同管理工作大力推行。
4、必须加强建设市场中介组织机构的管理。
1 包清工和小班组作业管理模式的常见问题
1.1 操作人员质量意识淡薄,工作责任心不强,施工质量达不到技术规程、规范、设计文件要求
1.2 劳动力不能按计划提供,各工种配合施工方法不当,造成工期滞后
1.3 劳务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盲目施工,违规操作,特殊作业人员无证上岗,一线施工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差,个人防护用品使用不当,造成诸多安全隐患
1.4 劳务人员归属感不强,大局观念淡薄,只顾强调自身管理,并且总是内敛的,忽略项目整体系统性
1.5 劳务人员素质低,逃避自身义务,内部管理不力,造成施工现场材料浪费,丢失现象严重
2 包清工和小班组作业的组建要求
2.1 小班组作业应按照“管理有效,监控有力,运作高效”的原则组建。设置责任工程师、专职队长和技工、普工,各岗位要明确职责,落实责任
2.2 责任工程师应由施工企业正式职工担任,应具有相应的作业技能,专职队长必须具备相应的组织能力和丰富的施工实践经验,技工必须经过岗位培训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普工人数应能满足各施工环节生产需要
2.3 施工现场所有劳务作业人员应由专职队长统一管理,劳务作业任务由责任工程师统筹安排,班组作业人员应在技术工人的带领下进行作业,项目部安全、质检人员跟班监督
2.4 作业班组主要组成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应保持稳定和完整,应根据施工组织安排及工程进度,适时调整用工数量
2.5 尽量选择长期跟随本企业的劳务队,一是便于管理,二是对其有所了解,三是发生纠纷或矛盾便于沟通和处理
3 包清工和小班组作业的管理措施
3.1 准入评审和合同管理
对劳务队伍的选择,严格执行准入评审制度,按照管理程序从管理能力、技术水平和信誉状况进行评审,择优录取。劳务队进场前,劳务队负责人与项目经理部签订《劳务施工作业协议书》,明确作业内容、单价,协议双方的合同关系,提供进场劳务人员名单,项目部与每个进场劳务人员签订《劳务合同》,确立劳务用工关系。
3.2 教育培训和技术交底
按照岗前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劳务作业人员进场后,必须进行应知应会教育,内容包括:管理制度、操作规程、质量标准、安全要求以及设计意图等,形式采用集中培训,从事技术工种的,上岗前必须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从事特殊工种的,还应取得特种作业证书。
按照三级技术交底要求,每个分项工程开工前,由现场责任工程师对从事施工作业的劳务人员进行技术、安全交底,让所有施工人员明白设计意图,掌握操作要领,清楚进度、质量、安全、环保和成本控制要求。
3.3 质量、安全跟班检查
作业过程中,严格执行班前安全教育和“三检”制度,现场责任工程师负责自检和互检,项目部质检人员组织交接检。专职队长负责班前教育,专职安全员负责日常巡检和专项检查,查处和纠正违章指挥、违规行为和违章作业,消除质量和安全隐患。
3.4 施工人员的考核、考勤
现场劳务人员实行“一天一考勤”、“十天一汇总”的考勤制度和主要管理人员的请消假制度,由现场责任工程师负责人员考勤,项目部综合办公室负责收集汇总资料,作为工资发放依据。
项目部每月组织相关部门对现场劳务队进行考核评比,内容包括:履约能力,管理状况、技术水平等方面,实行奖惩制度和信誉评价。
3.5 材料限额领料和定期核算
原材料严格按照物资采购办法和库房管理办法,对物资申请计划,实施采购,入库,出库,建立库房台帐等环节进行严格控制,要求做到出入有记录,使用有依据。施工现场严格执行限额领料制度和每10天进行一次核算,控制材料损耗,杜绝浪费。
3.6 劳务人员工资“一人一卡”制
项目部按照进场劳务人员,进行实名制登记,按照每月统计的考勤记录和专职队长提供的工资表,进行工资建卡发放,保证了劳务工资的及时足额发放,消除了劳务人员的后顾之忧,提高了工作积极性。
4 包清工和小班组作业的限制因素
4.1 人力资源因素
小班组作业时,项目部管理人员的工作范围与总分包模式相比明显加大,也就是将原来的分包内部管理纳入总包管理范围内。这就要求现场责任工程师实行严格岗位责任制,对施工细节要求更加明确,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做到科学安排,全程监控,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偏。作息时间同工人相配套,工期紧张时,更需要常驻现场指导工人施工。每周要以天为单位做出周进度计划,每日以小时为单位做出日进度计划,以此作为进度管理的依据,来安排每天的作业任务,制定工作目标,并将各种细节要求尽量阐述明确,包括作业时间,工作界面,质量要求等,同时做好施工日志和书面交底工作。除完成必要的施工方案和图纸洽商,技术资料的管理之外,也要对现场小班组提供技术支持,如进行钢筋放样,所有结构物的放线,模板的配模图甚至加工图,并协助物资管理人员对材料定期进行盘点,严格控制材料的周转率和损耗率。
4.2 管理性因素
对于小班组作业,需要充分完善各种建章立制工作,同时纵横向管理均需加大面域,纵向深入到非常细化的工序工作安排,横向深入到工人的后勤管理、小辅料的采购。交叉管理和班组间的管理真空会经常出现,因此管理的复杂多样性,在小班组作业中要充分考虑。
关键词:试制;同步工程;研究
中图分类号:U4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550(2016)02-0074-05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the trial of synchronous engineering
Liu Shang-long, Wang Wei-zhen, Sun Feng-mei, Zhu Li-ping,
Shen Qi-ming, Zhang Yi-bin
( Dongfeng Motor Corporation Technical Center, Wuhan 430058, China )
Abstract: Product trial is an indispensable link in the process of product development, can effectively correct product design scheme, to enhance the ability of trial verific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improve R & D capabilities.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rial synchronization and application engineering, can broaden the scope of work of the trial verification, so that you can assist product designers in product design, fully consider the follow-up process requirements, greatly improve the design quality.
Key Words: trial; synchronous engineering; research
1 研究背景
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新形势下,全球汽车制造企业之间竞争日趋激烈。中国汽车市场近几年的飞速发展,使整车企业新品投放市场的速度不断加快,要想赢得竞争,就要以市场为中心,最快速地响应市场变化,并迅速赢得市场与用户。面对严峻的市场环境,国内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纷纷出台措施增强竞争实力,重点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以便在未来的竞争中谋求生存乃至实现增长。而其中,提高产品质量无疑是重中之重。
产品试制在产品研发链(设计--试制--试验)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产品试制不仅为能够为后续试验提供实物,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地验证产品设计方案,发掘设计问题,提升产品开发质量,进而减少因设计变更引起的工业化过程中重复投入及延误商机的风险。
传统的试制验证工作是在产品设计方案确定后开始,与产品设计是串行关系,导致新车开发周期为60个月。而随着个性化需求增长、商品化竞争的日趋激烈,各主机厂纷纷研究缩短新车研发周期加快商品化进程的策略,新车开发周期已缩短至36个月左右。试制同步工程的实施不仅有效缩短了研发周期,同时能够提前发掘设计质量问题,提升开发质量。图1是试制同步工程模式与传统试制工作模式的差异对比。
从图1可以看出试制同步工程模式中,试制工程师在设计构想及方案评审时即介入产品研发工作,通过对产品结构工艺性分析,提前识别产品的工艺加工可行性、成本的合理性等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提升产品开发质量及成本竞争力。同时将试制准备工作由产品图纸后启动,优化至试制准备工作在产品图纸后结束,有效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
2 研究内容
2.1 试制同步工程与产品开发的关系
产品开发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前期研究、方案设计、工程设计、生产准备、试生产。产品开发过程中,会在量产线下进行两轮样车试制:骡子车和ET0样车。无论哪一类样车试制验证工作都可以分为五个阶段:试制同步工程、工艺文件设计、零部件试制、装配验证、评价与总结。
试制同步工程是试制验证工作的一个阶段,同样也是试制验证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图2,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试制验证与产品开发的关联关系,进而准确地找到试制同步工程同产品开发的关系。
2.2 试制同步工程的目标及分解
试制同步工程的核心思想是提升产品开发质量。只有将试制验证工作充分同步于产品开发,才能在产品设计阶段,及时优化设计方案,提升产品开发质量。
由于试制同步工程的时间跨度较大、涉及责任单位较多,为充分优化设计方案,并实现试制同步工程的目标,我们分阶段、分模块去管控。根据试制同步工程内容开展的先后顺序,将试制同步工程分为四个阶段:前期介入、方案策划、工程可行性分析、工艺文件准备。每个阶段都有其目标,阶段目标的实现是通过模块管控的方式。通过图3可以看出每个阶段都有对应的模块去管理。通过这种分阶段和分模块的分解方式,可以将试制同步工程的总体目标,分阶段去实现,以促进产品设计质量的提升。
2.3 试制同步工程模块内容设计
根据2.2描述,为更好地优化设计方案,提升产品开发质量,将试制同步工程的内容细化,划分为十个模块:信息收集、试制启动、整车试制方案策划、整车试制方案评审、BOM验证、虚拟验证与评价、零部件验证、焊接验证、装配验证、文件编制。模块管控方法的应用,可以让试制过程中各岗位并行开展各模块工作,减少工作重复,大大提高试制同步工程效率,使得产品设计优化时间更加充分。所以对模块中内容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既要保证内容能够涵盖整个试制同步工程,又要保证各模块中的内容无交集。经过纵向(试制同步工程子阶段)和横向(试制各岗位)的分析,形成了模块内容框架。
2.3.1 信息收集
前期介入主要是通过获取产品开发信息(商品预概念、整车定义、项目主计划草案等),及时掌握项目进度及开发特点,主要包括获取整车定义及项目主计划、解析样车试制需求等。
2.3.2 试制启动
试制启动是在试制部门内部对项目背景、整车配置及技术方案、整车开发主日程、样车试制目的等进行说明,并对样车试制策划进行沟通、确认的一项活动。其核心意思是向试制小组通报试制工作量,以指导试制各岗位开展后续工作。主要包括确认试制目的是否明确、判断设计构想是否支撑试制工艺方案的制定等。
2.3.3 整车试制方案策划
根据产品开发的设计任务书、项目主计划、样车数量/配置/用途、产品数据(含产品构想、3D等),试制各岗位对零部件试制方案进行策划、识别质量控制内容及目标、调研试制供应商及工艺等,以制定出初步的整车试制方案。
2.3.4 整车试制策划评审
对试制各岗位所做的试制策划方案进行汇总,组织专家组对方案进行评审,对不满足试制QCD要求的方案进行修正,确保整车试制方案能够准确指导各试制岗位开展实际工作。
2.3.5 BOM验证
根据产品BOM和制造BOM,试制工程师对其进行校核,发掘出BOM中的设计问题,保证样车所挂组块的完整性、零部件层级的正确性等。
2.3.6 虚拟验证与评价
在产品还处于3D数据的设计阶段,试制工程师提前介入,对冲压件、注塑件等进行工程可行性分析,尽可能将设计问题降至最低。
2.3.7 零部件验证
专业设计部门在零部件设计的同时,试制工程师对零部件的图纸定义、技术要求、制造工艺性进行分析,并对发现的设计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对策、建议,为优化产品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2.3.8 焊接验证
焊接试制工程师在车身设计过程中,对尺寸工程、焊接工艺性、图纸完整性等进行分析,为优化车身设计方案提供工程技术参考。
2.3.9 装配验证
在整车数模搭建过程中,装配工艺人员对数模进行分析校核,对有可能影响装配工艺性的设计问题提出修改意见。
2.3.10 文件编制
结合整车试制策划的内容和细化的产品设计,试制工程师开始零部件试制工艺方案、设计BIW及零部件质量检查方案、设计装配工装等试制工装、组织关键总成(含试制工装)试制工艺评审等,以确保在设计文件确定的同时,相关试制工艺文件也同步确定。
2.3.11 模块内容设计小结
通过对各模块内容的设计,规范了试制各岗位所要做的工作,形成了利用模块实现试制同步工程目标的一套较为完整的体系。随着试制能力的提升,对moldflow软件、CATIA等工具的熟练运用,从而对各模块中内容不断优化、补充、完善,使试制同步工程的目标达成更加有效,更好地协助设计部门优化设计方案,提高设计质量。
2.4 试制同步工程运作模式
为了更好地运转试制同步工程的相关信息,保证设计与试制、试制各岗位之间信息交流的及时性、准确性,控制设计质量问题的流出率,需要对试制同步工程各子阶段的模块工作进行联系,确保试制工程师能有序地开展试制同步工程。图4描述了在试制同步工程过程中设计部门和试制部门的工作职责、模块工作需要的设计输入、模块之间的联系。
3 应用效果
通过试制同步工程在自主乘用车和军品上的应用,项目开发中在质量和周期上得到了较好地效果:
①优化设计方案。试制工程师在对产品初步数据进行分析时,能够提出工艺等方面的要求,使设计师在设计方案制定时充分考虑设计和工艺两方面的要求,保证了产品质量(Q)、成本(C)最佳匹配, 以A车后托架总成为例,在设计师在对后托架总成进行设计的同时,试制工程师同步介入,对图纸进行校核,并提出建议,最终被设计采纳。
正因后托架总成的试制同步工程及时开展,完善了设计方案,避免因修改工装造成费用(节省约5万元)和时间的浪费(缩短周期约25天)。而且第一批试制样件关键尺寸的合格率达到90%,经过实车验证,满足装配要求。并顺利通过3.6万公里耐久试验和台架疲劳试验,保证工程图纸的按时发放,确保了A车的顺利上市。
以上,我们不难看出试制同步工程的开展既可以保证设计质量,又能减少零件试制验证次数,缩短样件开发周期,降低试制成本。
②有效、合理压缩试制周期。根据试制同步工程的流程和规范,试制工程师清楚掌握介入产品设计的时间和内容,并根据设计数据的状态展开适当的工作,充分保证了设计和试制的连续性,极大程度控制了试制周期(D),为项目质量改进留出足够的周期。如图5所示,相对于常规工作模式,采用试制同步工程模式后各项目有效压缩的试制周期均在为65天左右。
4 结论
通过对试制同步工程与产品开发的关系、试制同步工程目标的研究,识别出同步工程模块内容及相关输入输出,构建出较完善的试制同步工程体系,促进产品开发的质量(Q)、成本(C)、周期(D)目标达成。并通过多个项目上的实际应用、归纳与总结,为后续新车型的开发提供可借鉴的案例,为持续、有效地提升了产品开发质量提供支持。该课题研究的意义归纳如下:
①解决了试制同步工程中“为什么干?干什么?什么时候干?谁去干?怎么去干?”五个重要问题;
②为试制工程师开展试制同步工程提供行动指南, 通过点检表对试制同步工程进行自查,保证工作的完整性、准确性;
③通过对新车型研发项目应用结果的总结,形成设计质量问题防止再发管控表,为设计师优化设计方案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常思勤. 同步工程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J].世界汽车,1996,4,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