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历史课件

历史课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历史课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历史课件

历史课件范文第1篇

多媒体技术是一项先进的教学手段,它应用于教学,给传统教学注入了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把学生带进了一个声、像、图、文并茂的新天地,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所以设计出好的多媒体课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制作一个好的课件离不开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素材,课件的素材包括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及影像等各类信息。本文拟就制作历史课件的素材的采集略陈拙见,供大家参考。

课件的开发制作过程,就是课件设计者将自己对教学的想法,包括教学目的、内容,实现教学活动的教学策略,教学的顺序、控制方法等用课件工具描述成可以运行程序的过程。其中的教学内容就是要支采集制作历史课件所需要的素材。采集素材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点:

第一,文字和图画的输入

课件中大量的图文信息大部分是经过文字和图画的输入而得到的。常见的汉字输入方法有智能ABC、五笔字型、搜狗等。一般只要熟练一种输入方法就可以了。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还会涉及到各种各样的图片,包括地图、景观图、人物像等,故图片的制作必不可少,比如在某些书籍中找到许多合适的历史图片,若要输入则要借助扫描仪扫描或数码相机拍摄,所获图片再用Windows2008自带的笔程序或专用的制图软件如Photoshop5.0加工,这样的图片信息会更突出。获取的图片将以文件的格式储存在硬盘上,以便制作课件的随时调用。

第二,影像制品的剪辑

日常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反映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和音像资料,有的同历史教学直接相关,若能把这些剪辑和收集过来,放置在课件中,则会大大增强课堂的生动性、趣味性。如:电影、电视剧、中央教育台的《考前指导》,还有一些学习历史的教育VCD光盘,我们把其中的某些片段制成电脑文件格式用于不同内容的历史课件中,有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录制电视或电影节目片段,电脑必须要配置专门的视霸卡或带视频输入的显示卡,运行其自带的播放程序,就可制成所要的精彩镜头,觉见的软件是premiere5.0,在采集窗口中单击RECORD按钮,就开始采集,结束时按停止键。

第三,软件的考贝

目前,电脑多媒体光盘在市场上非常普遍,其重要的特色就是容量大、携带方便、价格低、易于保存,在名目繁多的软件中也不乏有大量与历史课堂教学有关的媒体资料,包括文字说明、配音讲解、教学图片,以及大量生动的三维动画和背景音乐,象山东画报出自版社出版的《中国百年史》多媒体知识光盘,它收录了近3000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大量影视资料和20多万字的信息,广泛、生动、真实地展现了中国人民近百年不屈不挠、抗争崛起、励精图治的历史变迁,是学习中国近代史的优秀知识光盘,也是制作历史课件不可缺少的素材光盘,还有象武大(武汉大学)华软多媒体智能教育软件、科利华教育软件、翰林汇多媒体家庭课堂教育软件、中国大百科全书图文光盘版历史部分等,这些软件都是制作历史课件很好的素材来源,教师只要熟悉Windows2008的文件操作功能,就可以轻而义举地把所需要的相关文件挎贝至自己的课件中。

第四,现在的录制

在多媒体历史课堂教学中,常常需要采集自己需要或喜欢的声音和景象,这方面的素材可以使用麦克风插在声霸卡MIC插口上,打开Windows2008录音机程序或场卡自带程序,按录音键,就可把想说的话录制成一个扩展名为.WAV格式的文件。还有在教学过程别在乡土历史教学中把学生身边熟悉的实物、实景用数码录像机录制到课件中去,这些对提高课堂效率,增强课堂的直观性和感染力必起极大的帮助作用。

第五,上网下载

利用网上资源可以大大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要教好学生,首先要不断地丰富自己,提高自己。网上的资源浩如烟海,五花八门,虽不能说应有尺有,但可以说极为丰富。在网上还可以看到很多没有分开出版的书籍或发表的文章,以及台湾、香港和国外的很多研究资料、动态和教学情况,使自己大开眼界。凡是网上的文件,只要有兴趣,马上就可以下载或打印出来,真是方便极了。如果不断地以网上的资源丰富自己,自己的历史知识就一定能很快地丰富起来。对教师来说,上网只是时间的问题。对于历史教师而言,经常支浏览一些历史教育联系密切的网站,下载有用信息,还是很有帮助的。

其次,利用网上资源可以学到很多历史教学的方法,下载很多教学用的图片和课件。很多网站都有着于历史教育的内容,有些网站是专门登载图片的,有些网丫是专门登载图片的,还有现成的课件等内容。

再次,还可以利用光盘素材在电脑上教学。现在一般的中学也都设了电教室。有了电脑,就可以用光盘素材进行教学,而现在已经出版的关于历史的光盘很多。例如由西北大学编写、陕西省文物考古工程协会制作、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通史》大型多媒体光盘,就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三张光盘,包含了7000多张珍贵的图片,20分钟影视片断,30分钟录音解说以及虚拟动画片断,并增加了近2000字的文字材料,引人了近400万字的《中国历史文献资料数据库》,涵盖了近十年的研究成果和著述。

第六、素材的整理

历史课件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课件;应用;指导;时机;合作学习

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的推广和应用,使教学突破时空的限制,集声、色、光、形、动、静于一体,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多样性,以它特有的形象性和科学性,以独特的魅力,将全新的教学意境引入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使教学过程得到更大化,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枯燥的课堂生动起来,而且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教师要先进行指导,提出要求

在讲解“商鞅变法”这一知识点时,我首先播放了一段商鞅出逃但没有成功,最后被五马分尸的录像。学生的热情一下子就被点燃了,讨论热烈,进而解决了商鞅变法的背景、目的、内容、作用等。尤其是支持变法的秦孝公的名字记得特别好。原因是秦孝公的死和商鞅的死有直接关系,秦孝公不死商鞅也不会死。还为以后的埋下了伏笔,并且让学生认识到,改革变法、制度的创新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人付出血的代价。这样教学设计精心定位了学生的思维点,通过形象的课件的运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使形象的感知与视觉有效地结合起来,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深刻性,从而培养了学生质疑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件体现的材料要解决教学的重难点

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境,学生启而不发,思维形成定势。这个时候就需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例如,讲“”这节课时,学生对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标志失败,说是旧制度的维护者,理解不了,我适时地播放了一段时,谭嗣同去找时的录像和光绪帝被软禁时的录像。学生看到和谭嗣同交谈时的慷慨激昂,光绪帝被囚禁时的无动于衷,不施援手,从而使两面派和封建制度维护者的嘴脸活灵活现地体现出来,使学生理解了不是真心拥护共和,而是妄图寻机复辟的真实目的。帮助学生感知体验,转换角度、视角转变思维定式,使思维具体化、多元化,消除疑难困惑心理,有效地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

三、寻找最佳的播放时机

利用课件进行教学,不是整节课都在播放课件,老师闲置一旁。教师的引导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课件展现的时机很重要,是否恰当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当学生需要释疑解难时教师要捕捉最好的播放时机,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激发兴趣。如在讲解“希特勒疯狂屠杀犹太人”这个知识点时,学生都是零零后对战争的残酷性,根本没有概念。我适时地播放了《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片段。无辜的犹太人被法西斯用火车押到这里,在月台上,他们被分成两部分,干活的留下,老弱病残的被骗去洗澡,然后送到毒气室毒死。最大的毒气室,一次可以毒死2000人。这样就能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对法西斯痛恨的情感油然而生,再联想到日本全面时对中国的。自然增强了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并且完成知识的纵向迁移,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

四、利用课件提供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师在进行教学前,要做到大量收集丰富的学习资料,必须想方设法地把学生的眼光吸引到浩瀚的知识海洋,从而使学生获取信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讲秦始皇这个人物时,教师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并设计了两个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探讨:(1)请你客观地评价秦始皇这个人物?(2)历史有这样的说法“秦皇汉武”你认为谁的功劳最大?依据是什么?第一个问题学生通过教材和老师给的资料,比较容易得出了结论,给秦始皇以客观的评价。第二个问题出现困难,教材给的资料比较少,不好下结论,这时我及时指导学生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有条件的同学积极进行资料搜集,同学们一起协作整理资料,互相补充资料,最后得出结论性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团结合作、集思广益,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知识奥秘的精神。

总之,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课堂教学势在必行,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就要掌握现代化技术,现代化教学以它直观形象的特点改变了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深受学生欢迎,使学生能较快地理解教学内容,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高。灵活地运用课件,正确地使用课件的时间、次序、时机等并且加以精确的讲解,无疑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成绩,作为教师要做到熟练掌握现代教学技术并能灵活地运用。

历史课件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课改理念 初中历史课 有效性

课改重在实施,实施的主要环节就是教学,课堂教学是课改实践的主要场地。因此,必须认真上好每一堂课。那么,在具体实施初中历史新课程中,怎样的教学设计既体现新课改理念,又能凸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1.在备课时,严格执行课标

课标是编写教科书的主要依据,是传授历史知识和培养能力的依据,是考核学、评估教学成果的重要依据,对于老师有一定约束力,是否认真领会课标精神,贯彻新课改理念,则是衡量一节课的标准。课标是通过具体的教学目标来实现的,教学目标即“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我们要在认真学习、领会课标的基础上,制定出三维目标。在每一课的具体设计时,可以分别制定和呈现,但在具体实施教学时,要注意三维目标是不能截然分开的,要把三维目标统筹考虑,融为一体。他们并非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统一的,事实上,一个好的学习活动,完全可以融合全部的三个目标。

在备课时,我们心中要时刻有课标意识,严格执行课标,不断钻研,理解课标,在教学中细化课标。不能照搬教参的现成设计,而是要根据自己对课标的理解、对教材的钻研、对学情的了解,细化课标,使之更具体化和更易操作,同时也保证课标得到全面的落实。

2.整合挖掘课程资源,设计出创新教学内容

课标指出,“凡对于实现课标有利的因素都是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并不是新名词,它就存在与我们平时的教学和生活中,在过去和现在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各种类型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包括:传统的教材、教学设备、图书资料、现代的网络和新的科技成果。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在教学设计中同样要体现开发和发掘课程资源并落实到教学中。

2.1 充分利用好历史教科书最基本的课程资源。

尽管课程资源是多种多样的,但对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来说,应该首先充分利用好历史教科书这一最重要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它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最主要依据,也是课程资源的核心和基础。

新课程的理念提倡教学既要立足教材,又要超越教材,要求引领学生科学地补充教材,不拘泥于教材的结论,让教材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资源。

通过新课程的教学实践,老师要切实转变观念,不再把教材当作唯一的课程资源,实现教学创新。要依据课标,依托教材,大胆合理地对教材进行整合,并在整合教材的同时,充分挖掘对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有价值的历史课程资源,也是我们教学创新的责任。

新课标理念下,教材不再是以往的“教本”,只能视为教学资源。它只是教师引领学生去认识历史和现实的一个载体,是教和学的一个依托。只有正确认识课标和教材,突破束缚,勇于创新,教材才能发挥出课程资源的作用,教学才能实现对教材的超越。

2.2 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作为历史课程资源之一的多媒体教学,以其信息量大,音画兼备,形象直观等特点,对于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非常有帮助,尤其是创设情境、展示材料等,因此,历史教学一定要重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何合理利用这一课程资源,很多老师存在了误区,以为有了新奇生动的课件,就能替代常规教学,课堂教学效果就一定能提高。其实不然。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条件、教材自身特点采用适当的多媒体网络资源,为教学锦上添花,而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一味地追求课程资源的广博、新奇而忽视其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如果从头到尾都是演绎课件,就容易造成学生视觉疲劳,在课堂教学中很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也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另外,多媒体展示时间过长,频率过快也不利于师生互动,学生的思考时间都被挤掉了,教学的有效性就大打折扣了。只有因地制宜,运用合适的教具,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就是一堂好课。

2.3 运用学生已有知识。

社会调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强化了书本知识与社会实际的联系,这样的实践调查使学生真切感受历史。

要慎重使用社会调查,要组织这样的活动就必须有明确的目标,突出老师的引导作用。社会实践式的教学比课堂教学方式要耗时,有些内容也不适合搞调查,也无需实践。

3. 改进教学方式,正确处理主体与主导的关系

课标明确指出:“普通中学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这是课改的重要理念。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是学生改进学习方式的前提,是为变革学生学习方式服务的。

历史课件范文第4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多媒体形象直观历史情境无意注意渐进性目标化

过与画面主题相关问"囊萤映雪"、"凿壁借光"、"头悬梁,锥刺股"自古以来被奉为劝学名言,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教育观。似乎只有苦学才是解决教育的唯一出路。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和发展,传统的教育观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减负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让学生从应试教育的压力下解放出来,变苦学为乐学几成共识。"一本书,一支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求,革故鼎新,代之以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教学法成为当今教育的发展趋向。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虽然多媒体教学在多数地区还没有形成整体规模,但其形象逼真的视听效果仍使不少教师乐此不彼。历史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注重历史本身的社会性,即历史人物或事件带给今天社会的思考。理性认识是它的突出表现。但理性认识是源自感性认识的,所以历史教学采用多媒体手段势必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为史学的理性分析打下坚实的基础。

比较而言,多媒体手段有着许多突出的优势,其形象、直观的特点是传统教学方式所望尘莫及的。

一、创设历史情境,建构形象课堂。

历史记录的是过去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场景,远离现在,因而与现实有隔离感、陌生感,使得传统的历史课堂无法摆脱抽象乏味的历史说教,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力,是求知的前提。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自我教育、自我实现的过程。学习不仅仅是一种认知活动,它还要求学习主体积极的参与。历史课堂要想获取学习主体全身心的投入,就必须创设优化的历史情境,诱导学生的历史兴趣,把学生带入形象的历史课堂,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势。

例如讲授《近代文化--杰出的作家和作品》一课时,我一改过去文化课"圈圈点点"(即只划出重点难点)的习惯做法,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指导学生进行分析性鉴赏。分析性鉴赏,是指以鉴赏文学作品的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而导引出对当时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的认识为目的的史学分析手段。通过图片资料和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热烈讨论,由此引发学生的想象、联想来补充和扩大作品的形象,经过画面形象进入历史情境,使学生以轻快的心态融入历史学习,于潜移默化里认识历史的真实。

1、历史的具象美是创设情境的前提。

人类发展的历史十分漫长,而中国又是文明古国,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数不清的历史财富,除了翔实的文字记载外,更多的是可观可感可触的历史实物,如古代墓群建筑,古代石窟艺术,战国编钟,古代钱币等等,它们都是活生生的历史。这些历史实物,正是我们了解历史、回味历史的宝贵资料。

2、创设情境,以美育人。

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再现生动的历史情景,营造浓厚的历史氛围,可以激发学生关心历史、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古今通贯,源远流长,其中不乏可资借鉴的道德和精神力量,诸如包拯的铁面无私,文天祥的碧血丹心,岳飞的精忠报国,林则徐的不畏列强。这些历史人物的高尚的情操,足可成为学生们人生追求的榜样。

不可否认,知识教学在历史教学中至关重要,它是历史课进行能力培养的基础和依托,但不能一味突出历史的知识性,而把历史教学的任务限制在传授历史知识这一狭小范围内。应该指出的是,除了德育、智育功能外,历史课还有美育功能。

历史不单是教科书上那一行行抽象的文字,更是一幅幅血火交融的历史形象,爱恨情仇寓于其中。作为历史教师,我们该做的不只是传授那些一成不变的历史知识和已成定局的历史评价,更应该注重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在健全和发展学生高尚人格上的良好导向作用。

二、导入无意注意,开发历史思维。

历史记录具有过去性,它既无法观察,更无法体验。众多生动的历史场景、鲜活的历史人物、复杂的历史事件只能依靠历史教师单薄的语言来描绘、解说,自然难以展现其全貌。因此形象化的信息是历史教学迫切需要的。

我们可以利用一些特征突出的新奇刺激物或学生熟悉而感兴趣的话题来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讲《近代文化--杰出的作家和作品》一课时可以这样导入。利用投影仪展示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如:大卫塑像,蒙娜丽莎画像,夸张的"唐·吉柯德"头像,《小人国》插图等。先由学生观察,然后提问:"这几幅图画的是谁?它们的作者是谁?"学生借助积累的知识很容易的得出答案,接着再问:"他们是哪个文化时期的艺术家?"回答是"文艺复兴时期"。由此引出导语:"文艺复兴,是14到16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自由发展与阻碍他们发展的封建制度发生尖锐矛盾冲突,而最终衍化成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其核心是"人文主义",即摒弃"神"中心论,强调"人"的发展。这里展示的一些作品突出的表现了这种进步倾向,同时也向我们预示了一种新的文化--资产阶级文化,即将在欧洲孕育而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正是文艺复兴带给我们的新兴文化--资产阶级文化及其产生和发展。"至此完成了从直观形象到抽象概念的过渡。用这种方式,可营造直观教学的氛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轻快的完成联想、记忆的教学目标。

教学实践表明,在教学中利用无特定思维目标的无意识心理活动,让学生去随意转化,融合他们所听到的、见到的、想到的知识,是促使学生加速学习进程的好方法。这种认识活动充分调动了暗示功能,实质上是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不自觉的转化过程。多媒体手段所具备的声、光、视、听等立体效果最易于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令学生陶醉其中。在相同的学习时段里,学生在不自觉中充分调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积极参与,加深了对历史知识、历史形象的理解。

传统的教学模式相对单一,抑制了学生的联想、想象等思维能力。因为历史场景的过去性特点,使得历史教学往往停留在教师的讲授、分析上,教学偏于知识花、抽象化、符号化,重历史逻辑,轻历史形象,造成教学过程的枯燥、呆板。而多媒体教学变劣势为优势,化语言抽象为直观形象,将学生引入一个积极思维的境界,借助声光渲染,视听刺激,使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重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机结合,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双向互补。

历史事件、人物,通过形象化的诠释,变得自然通俗、形象有趣,使学生更易于理解,也更乐于参与这样的教学过程。当学生在有声有色的历史氛围里一个又一个的解决原本抽象难懂的问题时,自然由此引发历史学习的自觉意识,培养其历史成就感。

三、优化教学观念,突出个性魅力。

多媒体教学以动态的方式扩大了教学的容量。历史教材虽然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图片资料,但其固化特点制约了历史的形象直观。而多媒体的连续性和动态感以及超强的人机交互能力,更使得历史再现其生动的活力。同时教学内容的课前制作,课内的有序展示,既扩大了课堂容量,也为课堂教学匀出了部分时间,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学生活动太少的矛盾。

多媒体课程因其准备时间较长,教师在准备阶段势必要搜集大量的历史材料,因而在备课、思考、制作课件的过程中,不但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扩大了视野,提高了个人的历史素养,也使课堂教学投入、发挥游刃有余,从而优化了教学过程。

此外,历史教师课堂教学情绪的张扬也能起到很好的感染作用。如,讲授"近代史--不平等条约"一章时,我们在借助画面、视频及声音渲染气氛,诱发学生爱国情绪的基础上,把握时机,适时穿插叙述、分析,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情感积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情绪化的表情及肢体动作来激发学生的热情,推波助澜,将爱国情感导引入历史思考。

把握多媒体教学中图示历史的"度"。

多媒体教学手段有着传统教学法所不可替代的优势和特点,其教学过程、节奏、容量也与传统教学有着很大的区别,所以要上好多媒体课,一定要注意处理好课堂的一些环节。

一、多媒体制作要突出重点、难点。

以"板书"的演示为例,图示要直观、简练,有较强的提示性、对比性、层递性。如将古代埃及这个金字塔国度的"奴隶社会阶级关系"如讲到"殖民主义罪恶"时,用下面的三角图示表现"三角贸易"。通过图示将复杂的内容制成简要的提纲,直观又有条理,突出了重难点。

二、多媒体制作的目标要明确,问题的设置要合理且有渐进性。

最大限度的发挥课本插图及多媒体手段的作用,在迎合学生兴趣心理的前提下,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为避免学生形象思维活动的随意性,可通题的设置、讨论和反馈练习等来宏观调控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三、实施形象课堂的目标化管理。

多媒体教学有形象化的优势,但学习主体的非理性心理,也有可能偏离学习的主导方向,而淡化教材的知识属性。所以历史教师要善于穿针引线,适时地归纳、总结,使课堂教学条理化、目标化。通过目标化管理将学生的形象思维有目的、有意识地导向历史逻辑思维。

此外,还要做好课后的反馈工作。在多媒体教学中反馈工作尤其重要,它对课堂教学内容有着非常重要的互补作用。

[参考文献]

《素质教育与教学改革》(宁德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历史教研组编)

高中《世界近现代史》(人民教育出版社)

历史课件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教学理念;备课;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9-183-01

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有目的、有计划的以教材为中介,通过教和学来共同完成预定任务的统一活动过程。教学方式的转变越来越倾向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应构建起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注重能力和方法培养为目标的现代教学模式。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学校教育要成为“活的教育”,成为真正培养人的教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对人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教育。所以,面对新课改、面对新教材,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是当务之急。作为老师,如果还是一味地认为学习历史就是为了考试,那就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如今,历史新教材的教学要求已不仅仅停留在考试的层次上,更多地是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联系历史,分析当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发生的某些事件的前因后果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素质,而不再是培养只会考试的“书呆子”了。要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首先要建立民主、平等互尊互爱的师生关系,形成和谐愉快的课堂。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相应的历史事实激发学生愤怒感、自尊心,使学生了解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其次要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史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结合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用简练生动的语言导入新课,提出新课内容、重点和教学目的是学生初步认识事件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引导学生升入了解事件的求知欲。

二、更新备课方式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历史新教材的特点,历史老师在备课时充分利用一些可以利用的素材进行备课,这些素材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教参和辅导资料了,更多的是利用网络资源,因为网络上的素材非常丰富。同时,教师的备课还可以备一些学生的活动,某些课中,可以调动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来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其实可以参考一下方法进行备课:(一)课前调查学生在本节课上希望学到什么知识,他们对本节课的哪些内容特别感兴趣。(二)利用互联网络,查找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三)改变以往手抄式备课为电子备课,这样不但提高了备课效率,也提高了备课质量。(四)加强集体备课,优化个人备课。同一级组组成一个备课组,备课组全体成员定期或不定期的集中在一起,对将要教的内容进行集体讨论,如:教学目标该如何制定,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制定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本课重点是什么,如何突破;难点是什么,如何排除;本课怎样导入效果较好,一开始就能激起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该怎样教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课后检测应怎样编写,编写哪些类型的题;在本课中,该给学生制定怎样的活动方案,等等。通过集体备课,得出本节课的施教框架,然后教师再根据个人和所教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集体备课基础上的二次备课。这样,备出来的一节课,既充分实现了教学目标,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体现了新课标要求的“活”字。

三、更新课堂教学的方法

新课程改革和新教材对课堂教学方法极为重视,明确提出要教师转变角色,教师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播者了,教师更多的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的合作者、探究者。学生的学习也要充分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理念。这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填鸭式”的课堂上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当今的教师应该多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更新课堂教学的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和在课堂教学中假设活动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两种较好的方法。 ①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教师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集图像和声音于一体,模拟展示当时的历史情景。这样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由感而发,认识历史、感受历史和分析历史,从而记住历史。这就是现代教育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使课堂变得更加形象生动,通俗易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 ②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活动情境常用的课堂活动形式,如:分组讨论、分组辩论、小组搜集资料竞赛、课堂表演及其它课堂活动形式。有时,还可以把几种活动形式结合起来使用,那样效果更佳。例如:在教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专题一的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时,就设计了一个活动内容:一场对是采用郡县制还是分封制的朝议的模拟表演。通过活动,不但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并作出分析、判断的能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加强了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改变了学生对历史课枯燥无味的看法,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