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培训课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从满足企业经营需要的角度讲,企业培训大致有四个方面的目的:
长期目的,即满足企业长期经营对人力资源的需要而采取的培训活动;
年度目的,是为了满足企业年度经营对财务管理需要而采取的培训活动;
再次是职位目的,管理培训是为了满足员工能高水平完成本职工作需要对职位所需知识、技能、态度、经验而采取的培训活动;
最后是个人目的,公司培训是为了满足员工达成其职业生涯规划目标需要而由企业提供的企业培训。
因此,企业在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时,就必须根据这四个方面的需求来进行策划,公司内训其具体步骤为:
最重要的一步:向财务咨询公司或财务培训公司进行财务咨询,咨询公司进行需求调查,即根据培训的不同目的,展开培训需求调查。
对于企业内训计划,需向总经理一级的领导进行咨询,通过分析企业经营战略、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和企业财务管理情况,确定相应的培训管理目标。
对于满足年度经营计划需要的项目,要向各部门调查,以面谈和分析部门年度工作计划的方式,确定各部门通过培训来配合和推动的项目。
对于满足岗位职业技能需求的项目,要向各级企业管理者和他的下级进行调查,以分析绩效评估表、进行技能项目需求调查表、重点人群的抽样面谈的方式,确定员工岗位技能差距和重点的技能培训项目。
对于个人职业生涯需求的培训项目,需向员工及其管理者调查,培训主管以分析职业生涯规划表、管理者与下级面谈结果的方式,确定培训方式。
在根据需求来进行调查后,可以开展以下几个步骤:
分析数据
总结差距和根源-也就是明确组织能力、员工素质技能与业务目标要求的差距;明确差距的根源及解决方法;
明确通过财务管理培训可以解决的差距及培训解决办法。
制定培训解决方案
步骤如下:
明确方案涉及的培训项目;
评估现有的培训资源;
人手、资金、课目、财务培训讲师等(在财务咨询公司聘请优秀的财务咨询专家或财务顾问至关重要);
确定培训重点项目和常规项目,确定培训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 高职 技能人才 培养 企业培训
从广东省部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来分析,有些高职院校在学生职业技能方面还是存在较多的不足。高职院校原有的人才培养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通过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无法培养出企业满意的人才,高职培养人才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趋势。因此,如何引入合适的的人才培养方式,成为我们高职学生教育管理者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因而高职教育需要改革和创新,其中将企业培训培训课程引入高职课堂,是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方式,目前在高职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企业培训课程引入高职人才培养的意义
将企业的培训课程引入高职课堂的主要目的是,是为了发展学生素质,将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作为重点,将优质的企业课程带入学校中来,将企业的优质培训课程资源整合到高职院校人才共育的过程中来,为培养本地区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
通过将企业培训课程引入高职院校课堂中来,可以使高职的学生和工作行进近距离的接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高职学生的整体教学质量得到大幅的提升,另外高职学生可以经过企业相关课程的培训,能亲身感受到企业工作实际需要的能力,能提前培养其职场适应性,锻炼学生的工作适应能力,另外由企业优秀的培训教师为学生上课,可以使学生学到工作真实所需各种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学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企业培训课程引入的原则
企业的课程在开发和设计时主要是针对企业当前发展需要而进行,因此,在引进企业课程时,要应据一定的原则进行科学的选择,要依据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企业培训课程引入高职课堂中来,引进课程时,要遵循以下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企业培训的对象主是企业的员工,基本素质与高校大学生相比相对差距较大,因此要求培训灵活多样,培训内容和方式更有吸引力,这对大学生来讲,无疑很有吸引力。但我们高职对企业培训课程的选择还是要有一定的针对性,要密切结合高职专业人才培育实际需要。要选择有实用性、技能性的企业培训课程,同时上企业培训课程的兼职老师也要有针对性选择,这些企业兼职教师要经过挑选,要能代表企业高的技能水平,其能力要适应我国高职教育发展需要,要能服务于高职院校专业的建设发展的需要。
2.实践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是指引入高职的企业培训课程必须企业优秀成熟的经过实践检验课程,并且要符合高职院校教学实际的需要,高职课程相关负责人必须到企业中去,要实际去调查、研究,要了解企业课程的优缺点,通过引进课程来解决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际问题。高校的人才培养一般都有具体的培养方案,对每个专业的学生都规定了具体的必修课、选修课的内容,与此不同,企业培训以各类技能实践为重点,技能的培养是企业更加重视的,特别是软性技能的培养,高职能对接企业相关的培训课程,对提高高职院校高技有人才培养质量极为有帮助的。
3.前瞻性原则。引入高职院校的企业培训课程要紧跟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相关课程负责人在引入企业培训课程时要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不仅要研究本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还要研究目前本专业的发展趋势和潮流,从而为高职企业培训课程引入和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提供依据,使引入高职企业培训课程能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
4.创新性原则。创新性原则是指入的企业培训课程在授课方式方面要有一定创新性,要尽量引入一些受高职学生喜欢的企业培训授课方式。目前广东大部分高职院校在教学方面仍然采取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急需改进,而企业培训方式就非常的灵活,企业培训课程在培训方式要比高职院校做得更为创新和多样式,学生可以在互动环节中进行体验和感悟,这要比从传统的传授方式学到的要深刻很多,通过体验来感悟知识,从而让相关知识内化于心,取得很好的培训效果。
三、高职高技能人才培养应借鉴企业培训的优势方面
从人才培养角度来分析,高职人才培养的专业化、系统化必然要优于企业培训,但从与社会接轨,提高高大学生技能素质的角度来看,企业培训课程的设计和开发也带给我们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一些值得学习的新思路。
1.应吸收企业培训课程设计的先进理念
目前在我国产业升级转型阶段,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应从培养专能人才向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培养转变,要及时更新人才培养理念,把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放到产业发展需求中来实现人才培养需求对接,这样才有利于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因而,将企业人才培养的理念引入到高职教育中来,比如高职要强深化“以能力为本”的企业培训理念,注重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高职学生的综合发展,要重点培训学生的专业技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
2.依据企业培训课程调整课程体系注重能力培养
目前高职的课程设计已经有了一套非常完整系统的体系,但从课程的规划话来分析,高职的课程仍是过于注重理论教学,实践环节不够,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学生的学习的极积性不高,大部分的学生都是一种被动学习,专心学习的不多。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不仅仅是懂得多少理论知识,而更注重人才的实际动手能力。因此,高职人才培养要着眼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要不断根据社会发展需要调整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来设置课程体系,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的结合起来。
3.参照企业培训方式调整教学方法改进教学形式
由于市场竞争的压力,企业会主动去受新的事物和理念,所以企业培训所采用的最新培训方式往往可以为高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带来新的动力。广东高职院校目前流行的教学形式依然主要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僵化教学的方式很难引起现代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不高,因此教学效果很差。在如今天互联网加的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多,对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有些教师教学内容多年不变,教学时互动性极差,难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学方式方法必须创新,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从而使高职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四、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发展,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也是教育部对新时期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高职高技能人才培养要符合高职教育科学规律,高职院校必须重新审视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审视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协同育人机制,要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围绕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体系,提高实践教学比重,构建高职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要从过去单一的教学方式中走出来,把企业培养课程融入到高职的人才培养系统当中来,突出培养高技能人才在办学理念中的重要位置,积极动用企业资源,来推进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喜超、谭淑娟、白莹,企业培训模式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探索[J]当代经济,2014(8):90-91.
[2] 粟慧龙、韩雪,基于PDCA循环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实践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6,8(1).
[3] 陈晔、林铿、孙忠梅,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高校科技,2012(4):45-47.
[4] 古广灵,协同创新视阈下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4(21):36-38.
关键词:培训师 人力资源管理 课程设计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和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实践操作的能力。为适应新经济形势下对高级复合型人力资源管理专门人才的要求,要根据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不同章节的内容特点,改进传统教学模式,引入职业课程,拓展学生视野,培养综合竞争力。
一、目前《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效果不明显。人力资源管理课程长期以来是“教师主导课堂、教材主导内容、课堂主导课程、考试主导考核”。这种教学,没有发挥老师的创造性,更没有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严重脱离学习的本性。
二是教学方法简单,学生积极性不高。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所占学时学分较少,加之普遍以大班授课为主,教师的注意力主要放到如何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计划、涵盖教学知识点上,缺乏改革的动力,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是教学内容以理论讲述为主,实践性较差。现在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以讲授为主并配以少数量的案例教学,理论授课占绝大部分比例,实践教学比例课时比重过低,学生很少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知识迁移能力差。
现有的培训模块的课程设计通常以介绍理论为主,突出培训的重要性,对于结合企业实际的培训涉及很少。培训师课程的引入,可以弥补现有课程对实践能力培养的不足,让学生了解实际培训需要和模拟真实培训情景。
二、基于培训师课程的培训课程模块设计
1.培训师及其课程体系设置
2002年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布了培训师的国家职业标准,把培训师的职业等级分为助理、企业和高级培训师三个级别,并对培训师做了如下定义:培训师是在任何类型的组织中,能够运用现代培训理念和培训手段,策划、开发、营销培训项目,制定、实施培训计划,从事培训教学、培训管理和培训咨询活动的人员。
培训师课程体系设置包含三个模块,一是知识,包括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二是职业技能,即培训师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程序和方法等;三是心理特质,即通过心理定向训练和对个性心理特征施加影响,促进培训师职业心理特质的稳定和成熟。
2.基于培训师课程的《人力资源管理》培训课程设计
(1)企培师课程的引入。引导学生对培训师职业进行系统了解,培训师是一个综合专家、教师、咨询师等多种角色的复合型岗位。在课程实施时,通过录像展示、资料搜集等手段,展现培训师课程讲授魅力,培养其职业兴趣。
(2)企培师核心能力课程体系。培训师核心的培训技能涉及培训方法、课程设计与研发、教育技术、演讲与表达、评价与反馈、教育科研方法、培训演练与实习等。课程实施时,可以通过各项活动设计将一系列的职业技能的培养贯穿其中。
3.基于企业内训师课程的培训课程设计与实施
针对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结合企业内部培训师课程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企业培训师考试的要求。引导学生对培训师与教师的区别进行思考,让学生了解其差异,进一步阐释培训师是培训活动的设计者、表达者和主导者。
设计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会培训技巧。设计上台演讲的体验分享和评价、表意练习、3分钟培训师等活动,按团队进行讨论。针对演讲过程中的紧张情绪控制、语言表达、仪态仪表等,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有效演讲的七大要点姿势。设计3分钟培训师活动,请各小组组织一次主题培训,并上台呈现。通过一系列活动的组织,让学生在竞赛的氛围中学习到培训师培训的关键技巧,掌握培训师对课程的组织和实施、课堂掌控和自我情绪管理的技巧。
4.课程考核
结合企业内部培训师考核的要求和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采取现场模拟授课的形式进行考核,要求时间控制在15分钟内,学生可根据其专业特点选择新员工培训、安全培训、企业文化和新工艺等内容进行现场模拟授课。课程考核形式即是模拟企业内部培训师的培训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职业培训师课程是在培训师已具备一定基础上开展的,对个人素质和技能储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现有的学生尚不能达到中高级培训师的要求,因此在课程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在此基础上着重培养核心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晓平,张敏.基于胜任力的培训师培养课程体系探讨.继续教育,2011,7
在企业职业培训课堂中,成人学员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大信息量的学习,要求他们具有较高的学习自觉性。苏联心理学家列昂夫认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动机是分不开的",所以,如何培养和激发成人学员的学习动机成为影响培训效果的关键。
与在校学生相比,成人学员的学习优势有很大不同,他们的工作经历和生活经历中蕴含了丰富的成功解决问题的经验,能够成为继续学习的基础和依托;他们具有独立自主的个性,渴望获得关注和鼓励,能够促使他们自主学习。当然,成人学员也存在内在心理状况不佳、目标设定较低、求知欲不强、兴趣不稳定、成就感不高、自信心不足等问题,也是造成他们学习不积极的关键性因素,这就为激发和培养成人学员的学习动机提供了切入点。
一、增强成人学员的学习需求和自信心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勒温的场地理论和甘斯的社会阶层理论,米勒认为个人愿意主动参与继续教育,说明其自身存在某种需求,而个人需求往往来自他们生活的社会结构和社会需要。虽然成人的学习动机很复杂,但动机都是由需求引发的。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职业技能的新要求使成人学员的学习需求逐渐增加,这就要求他们充满信心,进而产生稳定而强烈的学习动机。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的研究表明:学习之能量,永不停止,成人的可塑性和可教性仍大。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努力向成人学员渗透一个观点,即他们具有巨大的学习潜力,且由于具有工作经验的原因,学习能力更强,学习潜力更大,学习方法更为灵活。引导学员全面、正确地看待自己,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勇于正视自己的不足,从而增强其自我效能感和对学习的信心,增强其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教师还应根据学员的特点、兴趣、爱好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协助学员设定符合现实的、且能最大限度发挥自身学习潜能的目标,这也是帮助学员增强学习需求和学习信心的关键一步。
二、培养成人学员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瑞典教育家鲁宾森指出,成人学习动机的形成与期待有关,学习动机的激发和维持与价量有关。就好比人类从事某项工作,工作人员对其工作所期待的报酬与其在工作岗位上的卖力程度有密切的关系。这一观点说明成人学习动机的强弱与其能否成功参与学习活动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在充分考虑成人学员年龄、学历、职务、个性差异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想法设法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一)设置新颖、实用的课程内容
企业职业培训课堂中,成人学员渴望通过学习使自己更适应本职工作,渴望所学知识对工作能有巨大帮助。在教学中,课程内容应具有时代性、前沿性,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还应具有基础性、系统性,以帮助成人学员通观全局,宏观思考,理论指导实践。所以,教师在设计课程内容时,要关注学员的经验和兴趣,一方面要精选有利于促进学员发展终身学习能力所必备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要拓宽学员的知识面,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二)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面对不同程度、不同层析的成人学员,教师应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努力做到活跃课堂气氛,使学习不再成为一种枯燥乏味的事情,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呈现出活跃的师生互动交流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以对具体事实的观察和分析为前提、师生共同分析、讨论的案例分析法,以生动、具体的场景引起学员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的情境教学法,以任务为驱动、有指导性地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合作学习法等,使学习的内容真实并具有生动性,以激发学员的学习动机。
三、引发成人学员的愉受和成就感
加拿大成人教育家博希尔认为,成人的学习需求在于自我动机与外在环境的一致性,用公式表示为:个人变项+环境变项,个人变项指心理因素,环境变项指环境因素。这一观点说明愉快的学习氛围、良好的学习环境、美妙的成功体验会使学习动机匮乏的成人学员在职业培训中获得激励。
研究表明,有成功经历的人,更乐于学习,并且学习的持续时间会更长,在已有的基础上取得更大成就的期望更大。每个人都有抱负,都有一定的成就欲望。企业职业培训课堂中的成人学员,都具有一定的社会经验,更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更需要他人的赞许和鼓励。成功的体验对成就感的激发,对动机的唤起作用大于失败的体验。因而,教师要针对成人学员的特点,以自己渊博的知识、良好的教书育人能力和宽容、信任的态度感染学员,创设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同时多为学员创设一些成功的机会,课堂上以表扬为主,而且表扬要及时、有针对性。成功的体验和愉快的氛围使成人学员的学习动机更强,学习积极性更高。
四、引导成人学员的互动沟通和反馈
成人学员由于本职工作、社会活动和家庭生活的干扰,容易产生知识保持率低、遗忘速度快、学习效果差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对成人学员的反应不断做出反馈,同时引导师生、生生互动沟通,以巩固职业培训效果。
(一)建立及时有效地反馈机制
成人学员由于自身的心理特点,具有更强的荣誉感、自尊心和上进心的。让学员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效,能够进一步强化其学习的动机。反馈结果可以帮助学员掌握自己的学习进展,看到自己所取得的成绩,从而增添学习的热情,同时又能及时发现不足,激起上进心,以采用更合适的策略来完成学习任务,争取更大的进步。需要教师注意的是,反馈一定要及时,在注重全面的同时,应重点突出,抓住成人学员学习中的"瓶颈",对在学习中出现的关键性问题进行重点分析和指导。
(二)建立多方互动的沟通机制
成人学员具有独立自主的个性,渴望得到教师的理解和尊重,渴望与教师进行更多的沟通,渴望教师能够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师生之间的沟通是达成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基础;成人学员具有一定的社会经验,他们渴望与同辈他人交流经验,以求得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观点,以形成对世界、他人、自我的崭新理解和判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是互相交流、相互借鉴、形成合作性、转化性学习的条件。所以,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沟通机制,能够提高成人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动机。
当然,在企业职业培训课堂中,成人学员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还有其它很多层面。但是,成人学员既然走进培训课堂,就证明他们本身具有一定的学习动机,作为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他们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正确引导,以确保良好的培训效果。
参考文献
[1]牛丽娜.成人学习动机理论在网络远程教育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2004(9):34-37
关键词:校企合作 职业能力 三坐标测量 技能培训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c)-0190-01
随着苏州地区工业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伴随着众多制造业如汽车、机床及模具工业的涌现和大规模生产的需要,在加工设备提高功效、自动化更强的基础上,要求计量检测手段更加高速化、柔性化、精密化,而固定的、专用的、手动的普通计量工具大大限制了大批量制造和复杂零件加工业的发展,而平板加高度尺加卡尺的检验模式已完全不适用于现代柔性制造和更多复杂形状工件测量的需要,因而三坐标测量行业的发展越来越迅猛。对苏州地方高等职业院校而言,培养苏州地方企业需要的基于“职业导向校企协同”的三坐标测量技能型专门人才也是极其迫切的,三坐标测量技能培训课程是基于“职业导向校企协同”的三坐标测量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核心课程。
1 课程定位
基于“职业导向校企协同”的三坐标测量技术培训课程适用于高等职业学校三坐标测量方向专业,主要功能是使学生了解三坐标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具备使用PC-DMIS软件及操作三坐标量机进行产品检测、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的能力,能胜任企业生产、质量检测部门的三坐标测量员、三坐标测量机售后技术服务等岗位。该三坐标测量技术培训课程以《计算机绘图与机械制图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测量技术基础》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为学生后续学习《机械产品质量检测》等课程提供支撑。
2 课程设计思路
基于“职业导向校企协同”的三坐标测量技术培训课程是依据“三坐标检测技术”工作项目及其职业能力而设置的课程。课程内容的编排和组织是以思瑞企业为代表的行业专家对三坐标测量技术工作领域的任务和技能分析,在教学内容上以企业三坐标测量员、三坐标测量机售后技术服务等岗位工作任务为依据,同时考虑学生兴趣和认知规律选取教学内容。立足于学生检测岗位的实际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以产品三坐标检测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该课程的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产品三坐标检测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三坐标检测理论知识,发展三坐标检测的职业能力。该课程与思瑞企业校企合作共建,结合思瑞检测培训部门对客户培训三坐标检测技术的要求,选取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实用性、职业性的项目作为该培训项目课程的教学载体。项目设计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从单项到综合循序渐进。学生以模拟三坐标检测技术员的岗位角色进行学习,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实际操作技术与能力的训练,通过三坐标测量机的操作、零件检测前准备、基本元素的手动和自动测量、检测数据处理、CAD模型导入的测量等内容的学习和训练,学生能合理选用、操作、维护和保养三坐标测量机,能根据零件图纸检测要求设计合理的零件检测方案,会熟练使用PC-DMIS软件编制检测程序、处理检测数据,会对检测报告进行正确分析。教学中还将融合相关三坐标检测职业工作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素质教育。
3 课程目标
基于“职业导向校企协同”的三坐标测量技术培训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能运用理论知识解释三坐标测量机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会合理选用三坐标测量机型号,能熟练操作三坐标测量机,能合理维护和保养三坐标测量机。能根据企业实际案例的零件图纸检测要求设计合理的零件检测方案,能根据零件特征合理选择零件的装夹工具及装夹方式,能运用探测系统的理论知识合理选用零件检测用测针测座,能熟练安装及正确校对测针测座。会熟练使用PC-DMIS软件编制零件三坐标检测程序,能手动和自动测量零件特征元素,会熟练使用PC-DMIS软件处理零件检测数据,并正确输出三坐标检测报告,并会对正确分析零件的检测报告,会撰写零件检测分析报告。
4 课程内容和要求
三坐标测量技术培训课程是与思瑞企业校企合作共建,结合思瑞检测培训部门对客户培训三坐标检测技术的要求,选取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实用性、职业性的项目作为该培训项目课程的教学载体。项目设计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从单项到综合循序渐进。该课程的内容和要求是根据三坐标检测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确定的,如表1。
5 课程教学资源建设
“职业导向校企协同”,高职院校与地方企业合作开发实验实训课程资源。该课程充分利用该行业典型的企业资源,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践工学交替,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需求,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依据“三坐标检测技术”工作项目及其职业能力,课程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共同开发实验实训指导书和实验实训教材,课程课堂教学时充分利用企业提供的图纸、各类国家(国际)标准、三坐标测量机说明书。
6 结语
学院与思瑞公司协同共建三坐标测量实训基地,根据三坐标测量员的职业能力为导向培养的“思瑞三坐标订单班”开设了三坐标测量技术技能培训课程,并在实际的学生及企业人员的三坐标测量技能培训教学中获得了一定的经验。“职业导向校企协同”,高职院校与地方企业合作开发课程资源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应有不同的侧重点,“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并举,突出职业能力的锻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