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于亲情的感人故事

关于亲情的感人故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亲情的感人故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于亲情的感人故事

关于亲情的感人故事范文第1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都说世界上有一位最善良,最伟大的女性,她就是我们的母亲。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母亲节感人故事,供大家参考。

母亲节感人故事1每次,在我过生日时她早早买好礼物;每次,在我委屈时她都帮我擦去泪水;每次,在我感到寒冷时她都辛苦地织好毛衣。她天天看着我长大,眼角却泛起了鱼尾纹。她就是——我的妈妈。

在“母亲节”即将来临的时候,我心里一直在想,在我生日时,妈妈总是精心准备礼物送给我,要么给我买件新衣,要么给我买很多好吃的,这个“母亲节”,我一定给妈妈准备一个礼物。可是送什么好呢?这一下我可犯难了。思来想去,一个主意蹦入了我的脑海。最近妈妈老是唉声叹气,或许是工作压力太大,或许是生活的重担让她有点喘不过气来,我给她做个减压的快乐小木偶吧!说干就干,我找来一块没用的木板,拿出家里的工具:锤子、螺丝刀、锯子等,对着木板又敲又打,又割又钻。“咚!咚!”、“咔!咔!”、“咯吱、咯吱”各种声音就像是一支美妙交响曲。我弄得满身大汗才切下一小块长方体木块,把它做成了木偶的身体,接下来,又做好木偶的头和四肢,好不容易做好木偶,还要涂色呢!画出开心的笑脸,涂出漂亮的外套,还要加上天使的翅膀。

“快乐小人”终于做好了,就在这时,妈妈刚好下班回家,我就把“母亲节”的礼物送给她。她高兴极了,笑得比小孩还要开心。她仔细端详这个礼物,还得意拍了一张照片发到朋友圈炫耀。最后,妈妈小心翼翼把它放进桌子的抽屉里。我心里有点担心,怕损坏了我的小木偶。等妈妈走开后,我连忙打开抽屉,眼前的一切让我吃惊,妈妈的贵重东西和我以前送给妈妈的生日礼物:项链、贺卡、小玩具一个不落放在那儿,完好无损!

看到这一幕,我才深深地明白,妈妈为什么要把我的小木偶放在这里。在妈妈的心里,我送给她的礼物就像金项链一样,是那样的珍贵!她对我的爱无处不在,而我却时不时地给妈妈带来麻烦,惹妈妈生气,有时还顶嘴……想到这些,我忍不住抱紧妈妈,说:“妈妈,母亲节快乐,我爱你!”

母亲节感人故事2在刚刚开春这种乍暖还寒的日子里,今天却不同以往。太阳似乎忽然从清凉的天空苏醒过来,无情的照耀着大地,无聊透顶的我们——母亲、弟弟和我突然心血来潮,顶着头顶的太阳来到了“鸽子广场”。

我停住了脚步,用手遮住头顶的太阳,望望天空中不停的盘旋着的鸽子,再看看旁边的弟弟,他正伸着小手,张大嘴巴,痴痴地望着,我不禁“扑哧”一声笑了。回头,在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小路上却没见到母亲的影子。在原地等了好久,才看见她拖着疲惫的身子由远及近。唉,母亲刚上完夜班就带着我们出来玩,太不容易了。调皮的弟弟又撒开双腿向广场中央跑去,我不得不紧跟了上去。

原来他是瞟见了路边小贩卖的的水枪,赖在原地不走了。没办法,我只好掏钱满足了他的想法。广场上人山人海。我和弟弟就到水池边玩水枪。这时母亲走了过来,看见弟弟的身上弄得满是水,便一边抱怨我一边细心的、小心翼翼的给弟弟擦拭着衣服,眼神中充满了疼爱。水池边的身影,不正是广场上的一角风景?

好动的弟弟又要走“钢丝”。所谓的“钢丝”就是一根较粗的管子,弟弟年纪小,所以母亲只好扶着他一步一步的挪。看着母亲两眼无神,我便想替她一会儿,我来扶他。可她偏不让。弯腰牵手的身影,不也是广场上的一角风景?

母爱如一泓清泉,滋养了我们的心田;母爱如一支蜡烛,照亮了我们牺牲了自己;母爱如阳光,温暖了寒冷的冬天。

母亲节感人故事3五月,阳光灿烂,暖风拂面,那是因为在这亲情融融的季节里,我们又一次迎来了“母亲节”。母亲,多么神圣而纯洁的字眼。喊一声母亲,是那最纯真,最动人的原始蕴藏,那是我们对母亲最深切的呼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代诗人孟郊的一首传诵古今的道出了人世间最诚挚,最深切,最令人动容的母子情怀。都说世界上有一位最善良,最伟大的女性,她就是我们慈爱的母亲,都说人世间有一种最美丽,最温和的声音,那就是母亲对儿女的呼唤。,都说这个世界上有一个最伟大、最无私、最勤劳的人,她,还是我们的母亲!

从我们发出第一声啼哭,母亲便承受了人世间最揪心的痛楚,并赋予了我们生存的权力,从我们开始丫丫学语的时候,母亲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抚育我们成长,从我们迈入学堂的时候,母亲给予的是无尽的关怀与爱护;当我们走向社会的时候,母亲给了我们最真挚的思念,当我们受伤,跌倒的时候,母亲依旧是我们坚强的后盾,依旧为我们遮风挡雨,不离不弃。

看着母亲眼角渐渐爬上的鱼尾纹纹,那是岁月的沧桑不经意夺去了母亲的青春;握着母亲那布满丝茧的手,那是为生活奋斗的一双手;望着母亲日渐憔悴的面容,那是为儿女成长操劳了一生的见证。

母亲,用她那视儿女为生命的那双眼。注视着我们成长,献出了她生命中最凝重、最隽永的年华,成就了我们一条条前进的道路。母亲,经历了一场艰难的人生跋涉,给了我们平坦的人生旅程;母亲,穿过了一道纷杂喧嚣的生活迷雾,给了我们幸福的生活。

母亲节感人故事4记得孩提时,家境贫寒,父亲一人的工资要养活全家六口人,一日三餐仅粗茶淡饭,间以杂粮,衣服是缀满补丁的百衲衣,母亲平时靠打些零工以贴补家用,1天1元的工钱,生活很是艰辛。

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喜欢上了口琴,我曾哀求母亲给我买,但母亲都没有答应,直到有一天,我拿了全区作文比赛第一名,母亲不知从哪里拿出一把崭新的口琴,轻轻地放在我的手心。开心的我吹响口琴,当兴奋的气息化成美妙的音符在空中跳跃时,我觉得我成了世上最幸福的孩子,那一刻我融化在浓浓的母爱之中,但那一刻也成了我一生中的痛。事后我才知道,买这把口琴花了13元钱,母亲在给我口琴的同时,也把这份沉甸甸的爱放到了我的手心。父亲走后,母亲独自一人支撑起家庭,卖水果卖被面,走街串巷,风里来雨里去,祥子般的劳作,沈默地忍受着一切苦难,用微薄的收入,用中国女性特有的勤劳善良坚韧,以羸弱的肩膀为幼小的子女撑起了一片成长的天空。当我们完成学业,母亲也渐老去。每次望着母亲,我心中在想:妈妈,恩情无以为报,我能做的就是把您给我的那份爱放回到您的手心,用我的一生来呵护关心和侍奉……

时过境迁,许多记忆已淡出,但这些片段历久而弥新,它让我学会感激,心存感恩,学会坚强和努力。回首今日,我和母亲,儿子和妻,爱不是简单的重复,我不想把这份沉甸甸的爱放到儿子的手心,因为我不想让他像父辈一样在稚嫩的肩膀上承载太多的东西,只是希望他活得简单快乐,希望他有爱心,懂得爱护和关心身边的人。有一句话说得好: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够遇见!

母亲节感人故事5母亲节就快到了,我心里嘀咕着:该送什么礼物给妈妈呢?我想:妈妈辛辛苦苦地抚养我长大,从小到大妈妈无微不至地照顾我、关怀我,平时对我百般呵护。当我生病时,妈妈在我的身边陪我和病魔对抗;当我兴奋时,妈妈都在旁边仔细听我诉说快乐的事;我有不会的事,妈妈也会不厌其烦的教导我,直到我会为止;原来,妈妈为了让我好好地成长,每到暑假都为了帮我报补习班,顶着炎炎烈日东奔西跑……

母亲的爱是如此的无私、这麼的伟大,因此人们就将每年五月的第2个礼拜日作为“母亲节”,以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所以我要在母亲节那天送给妈妈一份最真诚的礼物。我不禁搜肠刮肚,考虑送什么礼物最好。对了!我可以亲手给妈妈做贺卡。于是我找来了彩笔、手工纸、剪刀等物品。我首先把手工纸折成两半,然后我在手工纸上画上妈妈最喜欢的图案,把边边角角用剪刀剪齐,最后我在贺卡里面写上了“妈妈,祝您母亲节快乐!”。贺卡终于完工了!

在母亲节那天,我打算悄悄地把它藏在妈妈的枕头底下,再蹑手蹑脚的回到我的房间。等妈妈回家后,我就突然跳到她面前说:“妈妈,祝你母亲节快乐!”然后再拉她到枕头旁请她自己寻“宝”。好期待妈妈看到我精心制作的贺卡时的表情。接着就是请妈妈享用我为她准备的“爱心大餐”——煎鸡蛋。等妈妈睡觉前,我还要帮妈妈洗脚。首先,我要先烧热水,等到水烧开了,冒烟了,再把它倒进足浴盆里。我想象着妈妈把疲累酸疼的双脚放进这热气腾腾的盆子里,这是多么美的享受啊!我的手,将会洗去妈妈脚上的尘埃,洗去妈妈一整天的疲倦,不,是这么多年以来的辛苦!

我们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孝顺父母和老人的传统美德,我们古人更有“百善孝为先”这句至理名言,我们一定要牢记在心,平时帮爸爸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吃完饭后帮忙刷碗筷,爸爸妈妈累了可以为他们捶捶背……这些都是轻松的事、平常都可以做得到的事,而不需要到母亲节或是父亲节当天才特意去做。

关于亲情的感人故事范文第2篇

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贯彻落实县委十三届九次会议精神,弘扬“团结向上、文明和谐、争当典型、奉献发展”的xx精神,我镇决定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目的

寻找“最美家庭”活动以群众自荐、互相学习、彼此借鉴、共同分享为宗旨,以最大限度地发动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吸引群众,最大限度地扩大群众的参与率和活动的社会影响力为手段,面向基层妇女和家庭,组织开展体现时代精神、契合家庭需求、群众喜闻乐见的寻找“最美家庭”活动,深入挖掘、选树和宣传群众身边的“最美家庭”及感人故事, 积极传承“夫妻和睦、尊老爱幼、科学教子、勤俭持家、邻里互助”的家庭美德,引导广大妇女和家庭在参与中接受道德教育,提升文明程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家庭文明和谐促进社会文明和谐,为加快xx“三个基地一个中心,努力争做四个示范”贡献力量。

二、活动方式

(一)宣传发动阶段

xx镇下达《关于在xx镇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的实施方案》后,各村(居)依托“妇女之家”、“老年协会”、“名嘴”等载体进行宣传,并设立广告牌、发放宣传资料、“三送”入户等形式,寻找和发掘身边“最美家庭”,使活动覆盖每个村、每户人家,激发大家致力营造“最美家庭”的愿望和热情。

(二)推荐评比阶段

各村在群众自荐、互荐、组织推荐的基础上,对名单进行筛选、评议、公示、审定后,按要求填报xx镇“最美家庭”推荐表,集中xx村和沙F村每村各报15户,其他每个村至少报5户,全镇将推荐上报的“最美家庭”进行综合评审,将推荐上报的“最美家庭”的基本情况和主要事迹在全镇范围公示,并授予xx镇“最美家庭”荣誉称号。

(三)表彰宣传阶段

制作宣传栏,把“最美家庭”的照片和事迹在全镇范围内宣传,发送宣传手册,在各村进行广泛的宣传,大力营造乡风文明的良好氛围。并择优推荐2户典型“最美家庭”参加上犹县“最美家庭”评选活动。

三、评选条件

1.爱国守法,明礼诚信

2.夫妻和睦,孝老爱亲

3.崇尚文明,科学教子

4.邻里融洽,友爱互助

5.奉献xx,热心公益

四。活动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寻找“最美家庭”活动意义大、要求高、时间紧,各村委会要充分认识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在推进家庭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做好“最美家庭”的遴选和推荐工作,引导广大妇女群众和家庭踊跃参与、自我教育、提升素质。使活动成为普及家庭道德规范的过程, 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

关于亲情的感人故事范文第3篇

一、 选取通俗化题材

微电影作为新时代的产物,其内容相对较为广泛,类型也较为复杂,有针对商业的,也有针对公益的,还有的是关于人们生活的,基于此,下面就选取贴近人们生活和社会现实的一类微电影进行分析。

(一)亲情友情爱情主题

家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亲情占据着人们感情生活的重要位置,也是维系社会关系的重要纽带。因此,文艺作品演绎的主题始终是亲情。[1]短小精悍、通俗易懂是微电影的特点,它的这个特点更能挖掘和表现出普通人之间的人伦亲情。微电影主要是围绕现实生活,反映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亲情,使故事情节平民化,让观众内心产生一种朴素的情感张力。而不是依靠传奇的故事背景、跌宕起伏的剧情设置、激烈尖锐的矛盾冲突让观众喜爱。如微电影《来信》中,生动描述了空巢老人艰难的现实生活处境,让人们认识到我们对家中年迈父母缺少关爱和漠视,告诫人们“时间不停留,珍惜身边人”。《生活相对论・舍》微电影中,讲述了发生在我们身边深深打动观众的故事。由于父母偏爱有音乐天赋的弟弟,遭到姐姐的嫉妒,因为姐姐年纪小不能理解父母的爱而摔坏了弟弟的琴,父母为了给弟弟买琴死于工厂。父母死后,姐姐承担了养育弟弟的责任,姐姐为了弟弟能够成功倾尽所有一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一个感情点,带给观众亲历其境的情感体验和无限扩大的情感张力。一个古老的话题爱情,微电影以爱情为主题满足观众的需求,成为微电影的主要舞台,但与传统的、高大上的爱情电影不同,它主要描述我们周围普通人的爱情故事,折射出普通爱情的观点、向往、追求、难言之隐的苦楚和困惑,可见,微电影演绎得爱情主题更适合广大观众,突出其特点:生活化、大众化、通俗化。[2]如微电影《我愿意》中,讲述即将大学毕业走出校园步入社会的情侣,面对现实和坚贞的爱情,他们左右为难,最后选择裸婚,让人们感受到爱情的力量和守护爱情的动力。

(二)青想的主题

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青春,都怀着自己与众不同的梦想,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青春和梦想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青春就像经典一样,不会随时间变迁而褪色,反而越说越新、不断变化,成为更受关注的话题。如经典微电影《老男孩》,一时席卷了整个网络,主要讲述里了两个失去青春的普通男人,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执着追求自己梦想的感人故事,以青春和梦想为切入点,抓住了观众的情感软肋,激起观众缅怀和追忆青春与梦想之情。影片中聚集了很多,如蛤蟆镜、老式录音机、传唱于大街小巷的流行歌曲《小芳》、83版《射雕英雄传》贴画等具有时代气息的符号,唤起了70后、80后的观众对自己青春和梦想的回忆,青春逝去,梦想依存,致使《老男孩》上映以来就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成为观众抚慰心灵的良药。我们在少年时代规划自己的青春和梦想;青年时期抓住青春,实现梦想;黄昏的时候追忆青春,感悟梦想。青春总会凋零,只要我们活着,追逐梦想的脚步就永不停止。

(三)贴近社会现实的主题

目前,网络上出现许多关于社会现实题材的微电影,这些话题虽然紧扣时代脉搏,能及时关注社会性的话题,但受能力和条件的限制,其对现实社会分析和挖掘程度不够,较为浅薄,他们注重了时效性,使该类作品给观众呈现出简单通俗的特点,最终导致影片的质量下降。不过,微电影紧跟时代的脚步,通过每一个镜头展示出复杂多变的人性、现实生活的图景和现代人的内心世界,为观众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想法,更加直观的认识自己。如微电影《干爹》中,讲述了拜金女腐化堕落的过程,揭示了现代社会人们内心世界的空虚和扭曲的价值观,呼吁大家重新思考和审视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二、 后现代化的叙事特色

不论是什么类型的微电影,其内容叙事的特点都是相似的,相对于商业和工艺的微电影,关于人们生活的微电影更为碎片化、细节化,其故事情节更为生动并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却又十分有创意,不显得那么庸俗。

(一)碎片化的叙事风格

首先,微电影的这种碎片化主要体现在“短”。“短”主要是指“时间容量”。百度百科说明,微电影时长通常在30秒到300秒之间(当然,有的微电影已经超出这个上限,几十分钟的也有,但和传统电影相比,在时长上还是“短小精悍”)。因为微电影让观众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影片产生浓厚兴趣,还要为一些广告宣传提供服务,从而达到营销上的病毒式传播。[3]这就给微电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选题上切入点要小、故事格局相对简单易懂以及巧设悬念、增加幽默元素和渲染情绪。

其次,微电影采用碎片化的剪辑手段。如:微电影《指甲刀人魔》,导演曾国祥采用快切镜头在影片开始的时候让观众产生一种错觉,误认为凶手就是“指甲刀人魔”,这就是导演在剪辑过程中故意设计的悬念。给观众设计这样的错觉,其目的是引起观众的好奇心,形成观影的兴趣。另外,很多微电影在拍摄过程中经费和剧本选择没有传统电影宽裕,所以常常以实景拍摄为主,但画面精美程度就存在很多不足。如微电影《李雷和韩梅梅》拍摄过程中,就是因为预算少,有很多场景都发生在小食杂店里。导演为了避免出现太多重复画面造成单调乏味,所以充分调动机位,使用多个机位进行拍摄,用技术手段来回避预算不足造成的缺陷。

(二)细节化拍摄

微电影在拍摄过程中由于预算少,不能和传统电影预算相比较,所以微电影和传统电影在摄制器材也不相同。135胶片在传统电影拍摄中最常见,但在微电影拍摄中几乎没有出现过。大部分微电影在拍摄过程中,多考虑一些便携易用、租赁成本、后期采集上的器材,选择性价比相对较高的DSLR。

微电影在摄影风格上与传统电影的拍摄也存在很多区别。在构图上,因为微电影的播出受到终端的影响,微电影的播出终端,通常是手机、平板电脑等小屏幕可移动载体。所以摄影师一般会选择比电影更小的景区取景。从观影体验上说,也需要用更小的景区,才能更好的看清演员的表演和场景的细节。所以,微电影在创作过程中,使用大量的特写和近景的镜头,往往比传统电影使用的高。其目的是注重细节的传达,使观众能更好的接受和阅读影片,也是微电影中重要的美学特征。

(三)有创意性的故事情节

在微电影《一触即发》拍摄过程中,导演为了体现轿车的优越性能设计了一场特工窃密和逃离的精彩桥段,影片的视效和故事架构上来说,不输给任何一部商业电影,影片上线后很快获得大量观众的积极转发。因为导演的优秀创意,才使这部影片受到观众的喜爱,从而就了这部优秀的微电影。从这个角度来讲,一个好的创意,基本决定了微电影的传播效果和点击率。

由此可见,微电影的“微美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叙事的碎片化、摄影的细节化、故事的创意性等。在细节中放大真实的生活,在故事中传达真情所在,微电影以小见大,以“淡墨”画“浓意”,这是微电影“不微”的美学所在。

三、 现实主义的人文精神

微电影传播于网络平台,更贴合时代语境,由于其制作周期短、灵活机动,能够快速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中,从一个小切口入手对社会问题进行探究,引起观众对时下社会问题的关注与思考,显示现实主义人文精神。比如微电影《微博有鬼》中,它是以微博中发生的真实故事为素材进行创作,主要以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平民化的视角、犀利的镜头,多角度地揭示了当今社会网络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和大众复杂多变的心态,时刻触动着现代人己经神经系统,呼唤人们思想意识、寻找丢失的精神家园。[4]《微博有鬼之私信》主要通过描绘现代女性在职场中面对激烈的竞争、权力与金钱的诱惑以及她们的努力、无奈与悲凉等现实情况,真实还原了她们光鲜亮丽的外包装下孤独落寞的内心,《微博有鬼之可以在一起》从当下社会的小角度切入,讲述一对正在闹离婚的夫妻,孩子为了阻止父母离婚让他们去参加学校活动而引发的故事,引起了人们对中国式教育、父母离异等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微电影擅长叙述微小故事的形态来展现真实的故事,挖掘平凡人现实生活中的责任、情感和命运,揭示他们内心精神世界的价值。微电影篇幅短小,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像传统电影那样详细地描绘故事情节,但微电影以一个微小的角度为切入口关注普通人的平凡生活,详细描绘出现实生活中普通人的感情生活。如微电影《交易》中,讲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妈妈病重住院,家中贫困,为了给妈妈筹钱治病,小女孩请求刚刑满释放的人贩子把她卖了,这部电影以简短的故事情节刻画出难能可贵的亲情,同时表达了生活在社会底层人们生活的艰辛与无奈。微电影《大雨》也是根据真实生活故事改编而成的,面对大雨给人们生活造成的困境,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用真诚语言和行动解释着简单的爱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在微电影《老男孩》中的两个老男孩、《灰机灰机》中的“小美”,《泡芙小姐》中的“泡芙”等都将叙事视角转向没有太多话语权的小人物描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现代社会普通人真实的生活画卷,展示出一种朴素而真诚的人文关怀。

结语

综上所述,微电影作为网络和电影的衍生物,它不但具有传统电影的美学共性和叙事方式,而且适应了新的传播媒介和碎片化的观赏需求,体现出题材选取通俗化、叙事策略后现代化、创作倾向现实主义等独特的美学特征。微时代的到来,微电影,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表现手法和播出渠道,对电影语言的创新、电影艺术的发展以及电影美学观念的改变都有着重大影响。随着微电影商业模式的逐渐成熟和艺术手段的不断创新,微电影将为影视界开启一个崭新的时代。

参考文献:

[1]王芳芳.“微文化”背景下微电影话语权力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12):58-59.

[2]龚军辉.中国微电影现有传播机制优劣分析[J].出版广角,2015(2):73-75.

关于亲情的感人故事范文第4篇

一、繁华落尽见真谛,铅华洗却见本真

学生在综合实践收获的研究成果和体验成果,它都来源于学生的真情实感,是对生命、生活的感悟,是一种原生态的成果。因此,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应注重过程体验,力求真情流露,回归学生的真性情。我校开展《今天,你吃三无产品了吗?》的综合实践活动展示中,一组珍贵照片的展示真切地分享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独特体验。

案例一:照片背后的故事

这是一组来之不易的照片。学校门口的一些流动摊位上经常会出售一些“三无”产品,为了对产品的种类、成分、害处等方面有更好的了解,我们去暗访学校外的这些小老板。不料却被他们发现,遭到了他们的阻挠甚至还遭到了严厉的呵斥。为了我们的健康,为了能让我们同学更好对日常生活中常喝的劣质食品有更深层的认识,我们绞尽脑汁,终于在多人的“掩护”下,在匆忙之中,取得了这些珍贵的照片。我们怎么也不忘记按下快门那一刹那间的兴奋与激动,我们怎么也不会忘记大家拥抱在一起的情景……

在学生娓娓地叙述中,我们仿佛又置身于当初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这组交流展示中的照片不单单是一组照片,更多的是这组照片背后所发生的感人故事。它分享了成功的喜悦,反思了失败的原因,总结了经验和教训。这一张张照片凝聚的是孩子们对活动的热情、智慧和全心的付出。正因为学生点点滴滴真性情的流露,表达了满满的生活意味和浓浓的生命体验,才使得成果展示环节不再虚浮,不再物化,才使得综合实践活动变得魅力无限。

二、不拘一格显个性,万紫千红总是春

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展示的形式因活动主题的不同而多姿多彩。在选择成果展示的形式时,应基于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尽可能选择能合理真切反映学生在实践探究过程中不同的过程、体验、发现、收获的形式,从而使得成果展示别有意味。

案例二:“感恩的心”伴我成长

三月,我们开展了以“感恩的心”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在活动展示过程中,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奏响了爱的旋律。

感恩调查组成员展示了一本本亲情账。以一笔笔浓浓的真实的亲情账目,让学生在惊讶中,深刻感悟到父母为我们付出的辛劳,而我们却索取得太多太多,我们学会了要懂得珍惜好回报;感恩行动组成员通过体验活动,分享了自己的体验日记,让学生在事实面前懂得了父母生活的不易,达到了活动的目的。一则学生日记深深感染着我们每一位――“今天是妈妈的节日三八妇女节。我为妈妈洗脚,这是我生平第一次为妈妈洗脚也是我第一次有机会这样近距离接触妈妈的双脚。当我的手触摸到妈妈的脚时,我哽咽了。原来妈妈的脚是那么的大,那么的粗糙,长满了茧,厚厚的老皮,已没有一点皮肤的弹性。这是我的妈妈吗?每天在我耳边唠叨的妈妈吗?总是整天学习学习,让我成为天下最苦的孩子……妈妈,从今天起,我要每天为你洗脚。”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教育的一种理想境界。通过活动,学生潜在的那颗感恩的心被唤醒了,相信那沉沉的亲情会在延续,更会久久地感动着孩子们的心……

在尊重学生个性和自主性前提下进行的成果展示,是学生内心对活动的感受的一种真实反映,更是一种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必然是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展示因这样的不拘一格而彰显魅力。

三、百花成蜜逸兴浓,牧童遥指杏花村

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展示指向多向交流,它是一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学生自身的多向互动、互相讨论和交流、互相倾听和沟通、平等竞争与合作、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的反馈过程。

案例三:龙游石窟我探秘

在开展“我为石窟来解密”活动中,其中“飞翔小队”汇报龙游石窟资料时,我及时引导该组变“机械介绍方式”为“由其他组员自由提问”。于是,其他组员就结合自己对石窟还存在的疑问纷纷提问――“龙游石窟到底是谁挖掘的?”、“挖掘石窟的目的是什么?屯兵?屯粮?”、“石窟中的水抽完后真的发现下面有鱼从别的地方逃到衢江了吗?”……此时的“飞翔小队”的组员们,俨然成了一个个小专家。面对其他组员的提问,居然不慌不忙一一作了解答。这样一来,成果展示过程中,学生之间那种互动的交流,思维的碰撞,令他们享受到研究的乐趣,并乐有所得。当然,很多未知状况也真实地摆在他们面前,他们还不能完全解答,此时,老师时时抛出问题――关于龙游石窟,还有很多秘密等待大家去探秘,激发学生再次探究相关地质和考古的知识,将成果展示变成了新实践活动的起点。

关于亲情的感人故事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生死观 岛国意识 物哀 武士道 佛教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2-0000-01

日本影片《入殓师》从一个特殊职业的人物视角出发,细腻巧妙地讲述了一个蕴含着丰富的人性内容与生命体验的感人故事。影片通过死亡,反观生存的价值。《入殓师》虽然是一部关于生与死的影片,但影片中在表现死亡时并没有用让大家感到恐惧、可怕、阴森和血腥的镜头,而是用很多反映生者与死者的亲情的温暖镜头呈现,让大家从镜头中感受到生者对亡者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

一、电影的故事情节

影片讲述的是:大提琴演奏家小林大悟因为乐团解散不得不携妻子美香回到故乡,正为今后出路发愁时看到报纸上一则招聘广告,便欣然前往应聘。录用之后才知道是一份入殓师的工作。无奈之下,大悟瞒着妻子开始了工作。期间,他假扮过遗体,接触过高度腐烂的尸体,遭受过死者家属的白眼与歧视,甚至遭遇朋友的误解以及妻子的离家出走。就在他决定放弃时,社长佐佐木一番富有哲理的谈话使他决定继续坚持下去,在社长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大悟逐渐爱上自己的职业,并赢得妻子和朋友的理解。最后,当他为多年未见的父亲进行入殓时,发现父亲还一直珍藏着小时候自己送的石头,心中的一切怨恨在瞬间化为乌有,影片由此达到感人的。

二、生死观在电影中的体现

入殓师,可以理解为殡仪工作者,用影片中社长的话说,就是“帮助他人踏上安稳旅程”的人。入殓师在生与死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让人们对生死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与理解。死亡是每一段故事的切入点,也是透析每一个人物生存状态的最佳路径。比方说男扮女装的小伙、无人认领的腐烂孤老、误入歧途的青春少女…每个逝去的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生命故事,那些冰冷的身体也曾焕发过生命的光彩。每个人都会成为送别之人和被送别之人,每一个故事都带给我们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启发。整部电影都在围绕生死观进行探讨:

当大悟在第一次工作中接触了高度腐烂的尸体,精神上遭受重创,正犹豫何去何从时,看到洄游的鲑鱼为了产卵拼命逆流而上,旁边却不断有死鱼被水流冲下,这样一幅生死交替的画面让大悟感到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明知是死亡还是那么努力呢?恰巧从旁经过的平田用平淡的口吻说道“是自然定理吧!它们天生就是这样。”虽然为繁衍后代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死的价值也正在这新生中得到了体现,生命得以延续。既然死亡是无法避免的,就要坦然面对。但是死并不是结束,而是新生命孕育的开始。

当大悟为父亲入殓时,老人手里紧紧攥着的小石头一下子击碎了30年来大悟对父亲的积怨,想到父亲多年来孤身一人在外漂泊,带着对儿子的深深悔意和默默牵挂孤老终身,不禁流下伤感的泪水。他将石头放在怀孕妻子的腹部的细节则象征着生命轮回、血脉相承以及爱的传递,也让观众在唏嘘惋惜之时又倍感欣慰。一块意味深长的石头已经说明一切,整个故事由死亡而起,以新生而终。一个新的生命旅程即将开始,影片的主题也由此得到升华。死亡与生命的承继关系巧妙地表达了出来。它告诉人们要正确看待死亡,坦然面对死亡,才能让活着的人更加坚强。

像这样探讨生死的场景还有很多,基于这种生死观,日本人认为活着就要做到超脱和坦然,必须在有生之年实现自己“生的价值”。

三、日本人生死观的形成原因

日本人的独特生死观是在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日本人的生死观表现出对生命的挚爱和对死亡的泰然,看轻生死、宽容生死、尊重生死,是一种日本人特有的,值得我们深究并尊重的生死观。

1、岛国意识和“物哀”的美意识

众所周知,地处岛国的日本,一方面集中着千姿百态的自然美景;另一方面,地震、火灾、台风等自然灾难频发,日本人常常目睹美好景致在瞬间化为乌有,这种生命的脆弱和生存的危机感使得日本人对于死亡具有独特的见解。换句话说,日本人天生就有很强的危机意识。这种危机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日本人特有的生死观的一部分。

日本人的生死观中存在着一种“瞬间美”的意识,即赞美“美之短暂”,他们认为樱花之所以美好就是因为它转瞬即逝的壮烈。日本人追求生命的一瞬闪光,企图在死灭中求得永恒的静寂。这就是日本人“物哀”的美意识。古代日本人更以樱花自比,将那瞬间美的观念转变为视自杀为人生之极点的行为。因此,追求生命的一瞬闪光,是物哀的重要特质。

2、武士道精神

武士道提倡“轻生死重然诺”。剖腹是日本人独有的自杀方式,它不同于一般的自杀,有比较正规、严格的方法和程序。剖腹,原本是一种血腥的残忍的自杀方式,却被日本人发展为一种崇高的死的仪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日本人在剖腹自杀的行为上看到的不是死的血腥、恐怖和残忍,而是尊严、气节和壮美。日本人的切腹、牺牲精神以及其转瞬即逝的物哀都源于武士道精神。樱花本为日本武士之花,武士爱樱花盛开时的鲜艳,尤爱其在春光里飘落地面时的安详。因为樱花从开放到凋谢整个过程就象武士出生入死的一生一样,或牺牲消失、或退隐无争,生命非常短暂。作为武士必须随时为主君、为信仰献身。武士们选择剖腹就是追求这种“牺牲之美”,生命不在于长久,而在于是否闪光。现在,樱花已经由“武士之花”成为日本的“国花”,从中也可看到武士道精神对于日本人的影响。

3、佛教的影响

给日本人生死观带来最大影响的是佛教。净土宗说“宴离秽土,欣求净土”,提倡的是尽早离开这个污秽的世界,寻求极乐净土。禅宗一派曹洞宗在日本的开山鼻祖道元,在其所著的《正法眼藏》里主张“生死由命”,认为不应拘泥于生死问题,死的时候要扔掉对生的追求,对死要悟彻,活的时候要为生奉献一切,每分每秒要尽力活好。江户时代中期,九州佐贺藩士在其关于武士道的《叶隐》一书中倡言:“所谓的武士道即视死如归”,它进一步强调了禅宗的宗旨,显示出这样一种想法,悟彻的死与完全的生是相通的。这就形成了日本人看轻生死的生死观。日本武士道死的觉悟还是受佛教的“无常观”的影响,在于武士对于“无常”、“幽玄”之美的感受。实际上,无常之死在佛教看来不是一种丑恶和可怕的事,甚至是当作一种完美结局――“超脱”来追求。日本的地理与气候使日本人易于接受“无常观”,在禅宗思想的影响下,不断“参禅”和“格物”的武士从中觉悟出死的“洒脱”,使生活在地震、台风频发环境中的他们更视“无常”之死为常理。

四、结语

作为一部描写死亡的影片,《入殓师》没有丝毫的阴森恐怖和悲观绝望,唯美的画面、人情的温暖、深邃的思想让我们不仅领略日本的风土人情,更能深入了解日本人的精神世界,并从中受到启发。通过这部电影我们看到,我们应该正确的面对死亡,而不应该恐惧死亡。死亡对于每个人来讲都是必经之路,活着的时候要快乐地度过每一天,当死亡降临时坦然的面对。活着的人需要尊重,亡者同样也需要尊重。而影片中的每个亡者在死后也得到了入殓师和家人们的尊重。

参考文献

[1]立川昭二.1998.日本人的生死观[M].东京:筑摩书房.

[2]小山薰堂.2009.入殓师[J].世界电影(5):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