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科技创新论文

企业科技创新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科技创新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科技创新论文

企业科技创新论文范文第1篇

1.1打造科技创新实施主体

(1)建立分层次的科技创新实施主体结合某供电局实际情况和主营业务,分三个层面建立“1+3+N”科技创新实施主体。具体涵义如下。“1”指试验研究所,定位第一层面,逐步建设为局的技术研究中心。“3”—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计量中心、信息中心,定位第二层面,建设为分业务领域的技术支持中心。“N”—输、变、配、营运行等其他直属单位,定位第三层面。主要开展新技术引进消化吸收、集成、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工程落点实施、职工技术创新等,满足日常生产经营需要,相当数量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探索打破专业界限,形成科研“大兵团”集中作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不断发展,专业技术分工的细入,综合运用各个学科,传统的以个人和小集体为单位的研究模式不能适应科技革新带来的变革,需要对企业科技创新模式进行改革。

(1)探索建立跨部门、跨专业联合攻关工作机制,促进了不同部门和专业的技能人才形成合力攻克技术难关。一是成立跨部门跨专业人才库,结合局部门专业设置、核心专业技术领军人才、在聘技术技能专家等成立跨部门跨专业人才库。二是以专家工作室为依托,组建联合攻关团队。三是通过建立宽松、自由的学术气氛吸引优秀的科研人才,培育原始性创新,最终引导科研人员实现科学研究上的重大突破。

(2)依托重点科技项目组建联合攻关团队[2]。对于科技项目,要求项目组成员,主要完成人必须有非项目承担部门、非项目负责人专业的人员(即联合攻关人员)。有效解决了科技项目规模小、课题孤立,缺乏整体性、系统性的问题,提高了科技人员的项目参与程度,使核心科技掌握在本企业人员手中。

1.2注重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1)举办科技业务管理培训班,加强对科技管理和项目实施人员经费预算、项目管理、成果管理等业务培训,提升其科研管理能力。

(2)鼓励和引导技术人员深度参与科研项目实施,如在合作项目中技术人员主导项目技术路线和示范应用,深度参与技术攻关和试验调试,锻炼提升技术人员科技创新能力。

(3)优化技术技能专家的选聘机制,加大技术技能专家的培养力度,建设专家工作室,强化在聘技术技能专家的管理。

(4)以项目合作、技术交流等形式,探索与科研院所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加强技术人才的培养和交流。如同科研院所深化战略合作关系,双方互派技术专家开展人才交流。

1.3加强内部科技创新基础管理(1)编制科技创新评价指标,推进科技创新工作量化评价和有效激励,指导各部门查找科技创新工作短板,提升科技创新能力[3]。(2)完善科技管理流程,形成闭环管理体系。在科技管理中坚持“制度化”和“体系化”的管理方式,将涉及科技管理的各项工作流程、工作标准经过梳理后,形成《科技项目管理指引》,加强科技管理的规范化和精益化,建立项目立项——项目实施——过程管理——项目验收——应用评价——成果应用——应用总结——项目立项,形成系统化闭环管理。(3)注重科技成果的评价管理和应用转化一是收集和梳理优秀科技成果,形成优秀成果目录。对科技成果进行统计分析,为企业业务支持和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二是编写成果推广应用分析报告,回顾成果应用效果,形成管理闭环。三是探索专利等知识产权转让、转化的工作机制,发挥成果效益。

1.4建立全方位的科技情报支撑体系

近两年来,逐步建立了电力情报专刊、微信、微博、网站、技术论坛等分层次、一体化的科技情报管理体系。成立科技情报工作组,广泛收集国内外各类科技期刊、杂志、报纸、网站信息,通过筛选和提炼,定期《电力科技情报》,建立微博、微信公众号,提供更加便捷的情报查询、、交流平台。拓宽了技术人员工作视野,支撑业务决策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2管理成效

2.1供电可靠性稳步提升

科技创新管理体系基于安全生产实际需求,能够起到引导解决生产问题的作用,项目的管理的闭环,推动了所有项目成果应用于解决生产中的安全问题和供电可靠性问题,从侧面促进了供电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和供电可靠性水平的提升。

2.2科技人才培养成果丰硕

全局中高级技术人才比例在全省地市级供电局中名列前茅,形成了由普通技术人员、高级技术人员、技术专家、领军人物组成的人才梯队,为今后的科技创新工作提供重要智力支持。

2.3全面支撑各类生产经营业务

科技创新管理体系中科技项目全面涵盖生产、营销、基建、财务、信息化、物流等各专业领域范围,对设备管理、状态监测、资产全生命周期等管理业务起到了有效的支撑作用。

3结论

企业科技创新论文范文第2篇

1.1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强化

一是企业在科研经费的投入上占主体地位。根据2014年11月公布的《2013年江苏省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结果与科技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3年,全省科研机构、大学、企业和其他单位的研究与发展活动经费支出达1450亿元,同比增长12.58%。其中,工业企业科技创新与研发经费投入1239.57亿元,占总投入的85.48%。二是企业在科研机构的建设和科技人才的投入中占主导地位。截至2013年底,全省共有各类科技机构19335个,拥有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37.67万人,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研发机构17996个,占机构总数的93.07%;企业拥有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33.22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88.18%。

1.2企业创新意识不断增强

一是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日益频繁。最近5年,全省各地有关于各类型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交流座谈活动不断增加,江苏省政府更是连续几年组织江苏省中小型企业科技成果展。二是企业的技术创新占主导。据调查,超过60%的企业正在或者准备投入资源用于提升企业生产技术的科技活动中。三是专利保护意识不断提高。随着企业参与国际贸易活动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专利保护的重要性。现在有很多企业已经拥有几百项专利,正逐渐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四是注重人才引进。目前江苏省各型企业中的科技人才已经占社会人才总数的90%以上,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人才加入到了企业中,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五是注重品牌的培育。现在众多企业开始培育自己的品牌,并加强品牌的保护工作,以便使自己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并逐渐开拓自己的市场,提升品牌知名度。

1.3企业创新环境不断改善

最近5年,江苏省各级政府都在大力推进科教兴省战略规划,从财政资金支持、税收优惠、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着手,积极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建立能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新环境。在城市创新环境问题上,60%以上的受调查企业对“十二五”发展规划、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以及计算机网络普及程度等都给予了较高评价;超半数的受调查企业对本地人才市场培育程度、城市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条件、网上人才市场发展程度等环境因素都给予了积极肯定。

1.4企业创新发展成果丰硕

2014年江苏省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六年排名全国第一。其中全省企业共申请专利26.1万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2014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57277.2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36%;完成出货值13232.9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44%。其中电子通信设备制造、新材料制造和智能装备制造占总产值的60%以上。全省按国家新标准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7703家。2014年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0277项,国家重点新产品151项。已建国家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133个,科学技术和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1.5民营科技企业正成为江苏省企业科技创新的生力军

随着企业注册资本限制的放开,越来越多的人陆续成立了自己的企业。在全省企业经济发展中,民营科技企业已成为最具创新活力、最具创业精神、最具创优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也使得民营科技企业成为经济发展中的新亮点。根据江苏省2012年度民营科技企业统计快报数据分析,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呈现了以下特点。一是企业数量持续增长。截至2012年底,全省民营科技企业达53687家,同比增长45.4%,其中苏锡常地区民营企业发展迅速。二是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升。截至2012年底,全省民营科技企业全年实现总收入35883.8亿元、净利润达2588.2亿元,为历年最高。三是高素质人才的积极参与。借助灵活的运行机制和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民营科技企业正不断吸引着大量创新人才的加入,尤其是众多高素质人才的引进使得民营科技企业科技创新人才储备不断增加。目前全省民营科技企业博士和硕士从业人员达1.1万人和7.4万人,并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在企业科技创新活动中正肩负着重要的任务。

2江苏省企业科技创新的主要问题

2.1大部分企业缺乏真正有竞争性的核心技术

尽管我省企业出现了如富瑞特装、常柴股份、江南电缆等自主创新的典型企业,但是绝大多数企业在核心技术方面主要还是依靠从国外引进为主,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还不足1%,有近八成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在技术含量较高的航空制造、软件开发和集成电路等领域,许多关键技术仍然被国外企业所掌握。这使得一些企业,尤其是刚成立的中小企业在发展初期,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买断或者支付国外公司的专利,甚至有些只能成为科技企业的代工厂,从事低利润、高成本的简单加工,难以进行科技创新等科研活动。

2.2大部分企业研发投入仍然相对不足

从国际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一个企业研发资金的投入一般不低于销售收入的5%。但是根据江苏省自主创新企业统计数据(2012),约20%的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不足2%,仅39%的企业这一比例超过了5%。所以从整体来看我省企业科技创新的发展还低于国际水平。一方面,众多的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缺少吸引优秀人才的条件。在企业性质、文化、科研技术条件、企业科技创新环境以及对个人发展前途等方面,多数企业不具备优势。所以很难吸引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所以更多的只能依靠企业的技工,长期依靠仅有的一些人才自我摸索和实践。另一方面,许多企业由于资金规模有限,仅有的一些资金难以引进先进的设备。装备水平不高阻碍了企业对新技术的引进和吸收,限制了企业的二次创新。

2.3企业融资渠道少,内部管理不完善

伴随着新一轮企业对外扩张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从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入手,规划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蓝图。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企业科技创新仍然存在着诸多限制。第一,融资难融资贵。由于部分企业规模较小,经营稳定性差,信用等级低和可用于抵押给银行的资产不足,这使得商业银行不愿意对这些企业发放贷款,这样就导致了企业不能从银行获取资金来用于自身发展。第二,管理思想和手段落后。许多企业规模已经扩大,人员已经增多,但是,在管理方式上仍然保留着创业时的方法,尤其是民营企业,许多重要的岗位大多被家族成员所占据,虽然从处理业务的角度依靠自己人较为可靠,但是从创新发展的角度,家族成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并不一定跟上企业的发展要求,直接成为企业发展的绊脚石。

3增强企业科技创新动力机制的建设思路

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为了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效率,需要建立一系列的科技创新动力机制来为企业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保障。

3.1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包括企业内部激励与外部政府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员工。为了充分调动员工开展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企业一方面要为员工提供展示自己技能的舞台,另一方面,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激励机制,对员工开展自主科技创新活动进行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使员工在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与此同时,政府也应积极准备,通过出台各项扶持政策和搭建一系列创新活动平台,为企业科研提供包括人才、资金、项目等在内的社会资源,推动企业科技创新的顺利进行。

3.2催化机制

随着我国的科技创新水平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单位甚至个人都取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我们现在专利申请量和商标申请量已经是世界第一。但是,如何将这些科技成果、专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当前的首要任务。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之一就是知识产权的市场化。通过明确科技成果产权人、利益分配等关键因素,使这些科技成果和专利能够为企业所用,并为社会创造价值。

3.3供给机制

企业的科技创新需要人力资本、技术资本、金融资本等众多要素的支撑。其中,人力资本最具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高素质、高水平人才的积累是企业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同时,应积极引导企业有效地引进和改造企业的生产技术,不断增加自身的技术资本的积累,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此外,发挥金融创新对技术创新的助推作用,培育壮大创业投资和资本市场,提高信贷支持创新的灵活性和便利性,形成各类金融工具协同支持创新发展的局面。

3.4竞存机制

市场经济,强者生存。随着企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企业如果不参与科技创新,不获取新的技术创新,就很难在这个市场上生存下来。当然,有竞争就会有合作,企业在自身的科技创新之中也需要与自己的竞争对手,与有供需关系的上下游企业、科研机构、高等科研高校等开展不同方式的合作,进行合作创新。在合作中取长补短,提高创新能力。

3.5需求机制

企业科技创新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科技园;企业;创新;发展;温床;围城;效应

我国举办科技园的政策在较大的程度上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并且极大地推动了区域性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可以说,科技园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绿色温床,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各种有力的支持,并且在政府、高校、企业、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的共同促进之下,科技园区快速发展,不断壮大,使之成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良好示范,在科技园区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各种要素高度聚集,各种创新创业要素处于一种被活化和激发的状态之下,可以使企业更好地自由选择和竞争。但是,我们也要意识到,科技园是一种技术创造和技术转移的社会实验,“温床效应”和“围城效应”并存,并非所有的科技园企业都能够获得创新绩效,还需要寻求适宜的、科学的组织战略,才能最大程度上发挥科技园的“温床效应”,调节科技园对企业创新的抑制性的“围城效应”。

一、科技园的概念及其功能

科技园是基于公司的赢利为基础而创建的,它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相结合和联系,推动和倡导以知识型产业为主导的企业建构和成长,并为技术和商业技能的传输提供有力的支撑和有效的管理。

科技园的正向影响功能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技术输送和支撑。科技园内有多种重要的资源,这些内部重要资源的配置方式有所不同,这就成为了企业创新发展的资源来源和渠道。在科技园内的交流技术研发经验、信息交换网络等不断溢出,成为了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二)资金支持。科技园为企业提供了风险资本金,并为企业成长提供了信用认证服务和资金支持服务,这些支持都极大地避免了企业创新发展的失败。(三)文化支持。科技园的人才聚集,也极大地激发出创新的思S和文化氛围,在优越的地理位置条件前提下,科技园通过自身良好的文化氛围,提供了园区内企业的形象,为园区企业吸引了极其广阔的社会关系。(四)市场支持。科技园的独特地理优势,还为企业创新提供了极其宽泛的市场环境,集聚和汇集了大量的社会市场信息,成为了企业创新发展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二、科技园对企业创新发展的“温床”效应与“围城”效应分析

(一)温床效应

科技园成为高新技术创业创新发展的绿色温床,其具有的“温床效应”具体如下:

1、科技园是企业创新发展的技术创新驱动平台。科技园建构了一个优化而完善的技术创新平台,在这个优化的系统和平台之下,企业可以获得极为强劲的创新驱动力,通过这个“政策工具池”,实现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整体衔接,在这个整体之中,它为不同的利益群体提供共享的知识创造机会和知识信息交换平台,极大地提升了科技园内企业创新的绩效性。

2、科技园为企业提供基础设施服务。科技园具有优越的地理便利性特征,它临近大学和区域性的研究机构,这就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基础设施服务的契机,科技园可以为企业提供极其便利的公共建筑、办公场所、图书馆、信息交流中心等资源,在这些基础设施服务的前提下,可以极大地提升企业的创新绩效。

3、科技园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服务。科技园为园区内的企业提供必要的、科学而系统的管理咨询服务,这主要是针对一些新的高技术企业尚缺乏足够的行业经验而提供的,它可以较好地使园区内的企业陷入到“新组织”困境之中,清晰地使园区内的企业界定自己的高科技定位,并在科技园的专业服务和管理咨询条件下,极大地提升自身的创新绩效。

4、科技园为企业提供了全新的文化环境。科技园在国家的推动之下,俨然是一种“社会性的符号”,它集聚了政府、高校、科研机构的各种资源,融合生成了一种全新的科技园创新文化和氛围,在这个和谐的、良好竞争秩序的合作创新商业环境和氛围之中,企业获得了创新发展的驱动力,并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创新绩效。

5、科技园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对接服务。科技园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特征,更容易使知识和技术产业化,而企业通过向消费者提供直接的产品和服务,更快地提升了知识和技术的溢出效应,并在良好的市场对接服务前提下,极为有效地拉近了知识创新与增值市场服务的关系,使科技成果产业化更为快速和高效,切实促进了科学技术的产业化落地,由此也提升了企业的创新绩效。

(二)“围城”效应

尽管科技园对企业的创新发展产生了绿色的温床效应,然而,也有部分研究学者看到,科技园的地理位置特征并没有完全达成企业的创新绩效,这种单纯的、地理上的位置拉近,并没有真正促进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互动和链接。研究认为,事实上,在科技园内的高校、科研机构、政府、企业之间的互动是受到一定因素的限制和制约的,它们并不是开放式的、自由的互动和交流,这就使彼此之间的交易成本增加。尤其是当科技园集群在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时,科技园集群会出现锁定和强化内部网络的意识和观念,这就使企业与外部的联系弱化,处于科技园集体思维的禁锢之下,无法实现自身的创新,这便出现了科技园对企业的“围城效应”,这种“围城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企业与外部网络的联系,无法打破在科技园形成的思维定势,抑制了企业的创新绩效性。

三、企业战略分析

(一)资源获取战略

科技园区的企业可以充分挖掘自身在园区内的地理位置优势,获取自身创新发展所需要的资源,以最大程度上减少自身在创新发展进程中所遭遇的技术创新风险,最大化地减少企业创新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在这种资源获取战略的有效运用之下,可以使企业明显地获得创新发展所需的资源,活跃自身的创新文化氛围,从而获得科技园对自身创新发展的“温床效应”,削弱外部组织网络联系的“围城效应”,还可以克服和防范科技园内部的交易成本增加的“围城效应”,进一步提升创新绩效。

(二)提升争力战略

科技园区内的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并主要从以下几个维度加以考察和优化,即:企业家战略决策能力、企业成本创新能力、吸收资源和技术的能力、网络信息能力。通过对这四种核心能力的提升,可以极为有效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极其有效地规避和防范科技园的集体行动所带来的限制,突破科技园内的群体性思维固有模式,同时这也是企业不断学习和知识累积的成长过程,它可以极其明显地提高和优化企业的创新绩效。

(三)品牌创建战略

科技园与企业的链接可以极大地提升企业的形象和社会声誉,科技园的各项有利资源可以为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吸引更多的关注者,并引发良好的评价和社会声誉,有利于企业品牌的创建,进而也可以极大地扩大企业产品的销售,提升企业的创新绩效。具体来看,科技园的管理咨询服务和创新文化氛围,可以较好地提升企业的社会声誉和品牌建设。然而,科技园所提供的市场对接服务则可能会对企业的社会声誉的创建产生一定的负向影响,这主要是企业的内生行市场行为,没有积极地向外开拓市场,而仅依赖于科技园管理委员会的市场对接服务,这显然对企业的社会声誉的创建不利。为此,企业应当积极地开拓外部市场,增强自己对外界的吸引力,提升自己的市场形象和声誉。

四、科技园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的渠道与举措

(一)充分挖掘网络平台信息,提供合作契机

科技园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加强政府间的科技合作,建立与国外科研机构或公司的科技合作与交流机构,获得相关的合作与交流信息,为企业建立良好、稳定而有价值的合作契机,要充分挖掘网络平台的各项信息,推动我国企业的创新发展,在技术引进和创新的过程中,最大程度上实现技术的转移和对接。例如:可以开展合作研究、技术座谈会、联合设计、合作办实验室和研究所等,推动科技园区企业的国际化建设。

(二)注重科技园内企业的技术互动与合作

科技园是一个具有强强联合的优势地理区域,在这个区域之内,企业可以进行交互式的合作与交流,例如:位于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同行企业等,这些企业可以从技术上、生产流程等方面,进行联合和合作,利用其地理优势和文化融合优势,更好地实现生产和技术的链接,为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奠定基础。并且,科技园还要完善自身的“组织协同”和“互利共生”机制和体系,使科技园区内的企业可以在体系的激发之下,更好地形成一个网络,达到最大化的激发效应和反馈效应。

(三)优化创建科技园金融服务平台

在科技园的资本驱动前提下,还要开发和优化科技园的金融服务平台,要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举措,更好地激发科技园区的企业创新发展。要通过设立研发成果奖励基金的措施和方式,对企业的技术开发成本、技术的先进性和科学性、技术增值能力、合法性、风险性等,进行监督和评估,并对研发成果良好的企业给予研发成果资金基金的激励,从而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研发能力。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科技园是企业创新发展的绿色温床,在设立科技园区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科技园对企业创新发展的推动作用,还要考虑区域经济集聚所产生的“围城效应”,要通过有效的举措和策略,规避科技园的聚集负向效应,从而提升企业的创新绩效性。

参考文献:

[1] 陈琦. 高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的路径探讨[J]. 湖南商学院学报. 2013(05)

[2] 苏屹,姜雪松. 高技术企业云创新系统构成主体与运行过程研究[J]. 科研管理. 2013(S1)

[3] 王伟浩,陶爱萍. 高技术企业分权损益经济学分析[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4] 蔡锐,何伟胜,王涛. 基于创新网络的高技术企业治理研究[J].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10(07)

[5] 陈琦. 高技术企业自主创新战略形成的一个理论框架[J]. 财务与金融. 2010(04)

[6] 杨震宁,吴杰. 不同功能分类科技园的资源供给差异研究[J]. 科研管理. 2011(09)

企业科技创新论文范文第4篇

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时后续保障措施不完善,不能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目前有些大学生想进行一些科技创新活动或是得不到经费及政策等方面的支持,或是由于教学计划的安排导致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时间很少,或是虽有想法但得不到老师指导而不知如何下手,或是传统的大学生评价体系和奖学金评定标准过分看重考试成绩,而科技创新活动的考核标准难以制订等,从而影响了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的积极性。这些都使得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的热情大减,影响了高校科技创新的发展进程。

发展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意义

学校的育人目标总体上是通过课内教学和课外实践“两个课堂”来体现和落实的。教学环节是主渠道,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业务素质,也培养学生的非业务素质;“第二课堂”——课外实践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重点,是教学主渠道的有益补充和拓展。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增强社会竞争力的需要,也是国家和社会发展对他们提出的更高要求。

1.发展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优良品格

大学生在科技创新活动中不断遇到问题和挫折,需要他们去解决和接受挑战,将使他们的身心都得到锻炼,能培养他们不怕挫折、吃苦耐劳、严谨求实、团队协作及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品格。这将会成为他们一生的财富,也为日后进一步的科研或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发展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将会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主观能动性

大学生通过参加科技创新活动能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加深了知识的理解程度。同时在活动中又会发现新问题和很多不了解的知识,进一步激发他们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实现学习与成长的良性循环,从而使得大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得到较大提升。

3.发展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将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在科技创新活动中会遇到很多问题,需要他们开动脑筋思考,调动所有知识并想出新的办法去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中使得他们的创新思维得到发挥、展示和锻炼,为以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做好准备。

4.发展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是国家和社会提出的更高要求

近些年,用人单位非常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如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吃苦耐劳能力等。在学生参加的科技创新活动中,他们相互讨论,集思广益,发现问题,并积极思考解决问题。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这些能力都得到了较好的锻炼,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从而使他们在人才市场上增强了竞争力,在就业竞争中掌握了主动权,也为未来国家发展培养了出色的创新人才。

发展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措施探讨

由目前中国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现状及意义可知,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整体发展还很不乐观,社会和国家对这种能力的需求缺口也很大,因而有必要探讨较为有效的措施来发展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对此,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改善措施:

1.学校和院系对科技创新活动的宣传、动员力度要加大

据调查发现,在制约从事科技创新活动的六大因素中,智力因素只占到3%,其余都是非智力因素,主要表现在:缺乏自信、缺乏开拓精神、不能自觉创造科技创新机会等。大部分大学生或是不知道有科技创新活动,觉得很陌生;或是觉得太难,离自己太遥远,没信心参加。因而学校、院系要发挥宣传和动员作用,积极利用校内的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介积极宣传科技创新活动。并对科技创新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典型人物和事例进行通报奖励,使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深入人心;通过召开表彰大会、举办优秀学生论文报告会等活动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示范和辐射功能,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来。

2.学校和院系对科技创新活动的资金支持、后续保障工作要到位

这方面主要体现在学校对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具体支持措施和对教师的激励考核上。(1)提供资金支持,开展多个创新平台。没有资金支持,再好的想法也不能较好地得到实现。因此,为了发展科技创新活动,学校可以在多个方面提供资金的支持。如:可以设立学生科技创新基金,为学生科研活动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允许他们申报各级创新性项目,学校组织评审并相应批准觉得可行的项目,尚有问题的项目可继续修改。在完成这种项目的过程中将锻炼他们的文献综述能力、[5]创新思维、创新设计及团队协作能力,将使他们的科技创新能力有较大的提升。还可以建立并利用好一些科技创新团体。这些团体通过参与科技竞赛、申报创新性实验项目、举办大学生科技节、各类学术讲座、大学生课外学术和科技成果展吸引大学生到各类科技创新的活动中,学校在这些活动中给予一定资金支持,扩大科技创新交流广度和提高科技创新素养。另外,为各种级别的科技创新竞赛或比赛提供资金支持。如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校级或院级的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竞赛、计算机知识与技能大赛、网页设计大赛等等。通过这些竞赛让大家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科技创新能力。(2)为学生设立科技创新学分要求及相应的奖励制度。为学生设立科技创新相关课时和要求,并健全创新的激励机制。每周设定几节课的创新课程编入课表,以便使学生有时间保证。对积极参与创新活动并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给予创新学分,可调动学生参加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对于创新成绩优异的学生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作为评优的一个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在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各年级大学生的个性特征、掌握知识的层次水平和知识经验情况实行有层次、分阶段的科技创新活动安排。(3)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对教师提出一定的指导学生要求。在对学生科技创新进行指导时要针对教师种类(如理论科研型、工程实践型教师)提出不同要求,明确指导老师的资格、职责、考核办法等相关要求。对指导老师给予合理的创新工作量和创新指导奖励,可使教师的工作和付出得到认可、激励。(4)多次邀请专家学者进行各种讲座,并及时通知学生。每年举行数次院士、专家、教授及企业家的讲座,并鼓励学生积极提问,锻炼学生的勇气,激发积极思考的动力。设立覆盖多学科的博士讲坛、创业论坛以及大学生科技创新论坛,营造氛围,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冲动,消除学生对科技创新的神秘感,吸引广大学生加入到科技创新的行列中来。

3.校企联合推动科技创新活动的发展

学校与企业可联合设立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基金。每年学校花费的科技创新资金由企业全额或部分出资,每年举行的科技创新比赛可以为企业冠名,扩大企业影响力,并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大学生可以到企业实习锻炼科技创新能力,以达到学校、学生和企业三赢的目的。

4.建立并利用好科技创新基地

科技创新基地可有效实现科技创新活动普及化的目标,发掘和培养骨干学生,发挥优秀创新人才的旗帜作用。根据兴趣爱好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研究团队,进行分组重点培养,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更多的大学生参与进来,以期提高高校的整体科技创新能力,产生品牌效应,赢得社会声誉,更有利于人才的培养。长沙理工大学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正在逐步得到提高,科技创新也越来越受到学校重视。以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为例,学院的大学生经常参加各种科技创新比赛。如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国机器人大赛、湖南省“挑战杯”创业设计大赛、校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院里举办的“华自杯”长沙理工大学校园电子设计大赛等。我院学子数次在这些比赛中获奖,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创新型大学生。学院还于2005年建成了长沙理工大学电子创新训练中心。它将原来分散单一的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和学科竞赛辅导转化为集中系统化的训练模式,每年吸引近300名大学生进入中心展开培训,为提高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提供了有效的平台。此外,学院目前已经与多个公司和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拥有2个校内实习基地、16个校外实习基地,其中湖南省电力公司为湖南省优秀校外实习教学基地。这些资源也在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也应该看到,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整体上尚有较大欠缺,取得较大进步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这就需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宣传和动员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尤其是后续保障制度的制订和实施要做好;还要考虑如何更好地与企业深度合作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

结论

企业科技创新论文范文第5篇

一、典型带动,项目攻关,营造创新创效良好氛围

**团委将创新创效活动作为**团组织的核心工作融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以组织优秀青年科技人员开展项目攻关为切入点,树立创新创效的青年典型,确立建功成才的正确导向,营造被企业认可、受青年欢迎的创新创效活动氛围。

1、寻题攻关,个人建功

在**青年中流行这样一句话,“项目不是‘等’来的,是‘找’来的”。**青年就是在一次一次寻找中,与课题结下了不解的情缘。在工作中我们主要把握好了三点:一是青年骨干提出的课题必须符合生产实际,同时还要具可操作性。我们要求基层团组织在立项时要从解决企业急需、最紧迫的现实问题出发,课题的选择定位为“小、实、新”,使攻关的课题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解决生产的“瓶颈”问题,为企业创造新的效益。二是在各二级单位团委成立青年科技者协会,对立项的课题定期进行跟踪、指导和考核。这样,不仅使课题的参与者有了压力,而且有了动力,进而保证了课题的有效运行。三是公司团委每两年组织评审一次,并在召开的“青年创新创效表彰会”上,并奖励优秀青年创新成果,评出青年科技创新成果一、二、三等奖和创新论文优秀奖,并按有关规定给予重奖,极大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在**,课题攻关已成为青年技术人员发挥作用,建功成才的有效途径。如热电厂电气车间验电发生器的使用情况不是很理想,团组织在开展青年创新创效活动中经过实施立项后,重点锁定验电发生器的试验,一举攻克了这一“瓶颈”难题,填补了该厂工艺的空白,使之成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2、培训交流,推动转化

我们作为“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全国百家试点单位之一,把单一的技术比武的模式改为技术培训与技术比武相结合的模式。以往开展技术比武轰轰烈烈,各单位往往派某个专业的技术尖子参赛,虽然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往往成了精英赛,大部分青年游离于活动之外。而开展青年职工技术培训则着眼于青年人力资源开发,更加切合青年成长成才的普遍需求。近年来,**团委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联合组织部等部门举办了多形式、多主题的培训活动。一是针对新入厂的“新手”开展导师带徒帮教培训。二是针对提高企业的技术骨干的岗位技术,举行各种专业擂台赛,如2009年开展了化工分析、钳工、铆工、电工等四个工种的青工技能擂台赛。三是以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开展的系统技术培训,如热电厂开办的“大专班”,电化厂开办的“周末课堂”。通过技术培训和技术比武,进一步开发了企业的青年人力资源,增强了青工学习科学技术的动力,一大批青工在学习实践中锻炼成长为技术尖子、行家里手。2009年6月份,公司团委组队参加团中央举办的全国首届“振兴杯”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获得团体第十名的好成绩。

3、论坛,成果共享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青年人越来越表现出对新知识、新技能、新思维的强烈需求。为了迎合青年的这种需求,我们把以往开展的一般的知识讲座改为了“青年创新论坛”活动,并且在资源配置上从以往的仅局限于公司内部变为放眼国内著名高等学府,大大提高了论坛活动的科技含量。多年来,我们根据青年创新创效活动的需求将论坛对应分三级,一级论坛是公司级的论坛主要外请与行业相关或者对青年的创造性思维有帮助的教授、行业相关的专家授课,近年来先后请了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吴晓波教授、浙大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陈劲教授、省经贸委基地办主任凌云等为青年上课、交流,主要以引导青年的创新意识为主。二级论坛是各单位的论坛主要针对本单位的行业特点,请本单位技术总工等讲课。三级论坛是车间的小论坛以攻关研讨为主,主要针对具体项目。各级论坛为青工们介绍企业技术、科研等各方面的前沿动态,使青年了解行业技术未来发展的脉搏和方向,有利于青工对成功的创新成果的进一步完善,使其在创新中少走弯路,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创新论坛上的交流,促进了成果共享,产生了“11>2”的最佳效应。

二、全员参与,岗位创造,掀起群众性创新创效活动的热潮

创新创效活动是一种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活动的主体是所有的青工,活动的着眼点在于推动青工立足本职岗位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创新是成才的途径,创效是建功的核心,**青年建功成才必须在创新创效的实践中才能实现。

1、“用心干好”,开展岗位创新立功竞赛活动

“用心干好”是**青年的基本工作理念。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青年立足岗位精心操作,大胆创新,追求完美。合成氨厂团委通过开展“青工创记录”竞赛活动,热电厂团委开展了“万步操作无差错”竞赛活动,切实加强了青工业务知识和劳动技能培训。在**青年中形成了人人用心干好岗位工作的良好局面,奠定了创新创效的群众基础。

2、“以软补硬”,开展总结操作法活动

**团委把引导生产一线有志向、有头脑、技术精、善思考的优秀青年总结创新操作法,作为在一线青工中开展创新创效活动的突破口。在各级团组织带领下,青工针对本岗位设备和工艺的具体情况,反复研究,不断实践,总结出了一批成形的青年操作法,如电化厂团委总结出了“孔冬梅操作法”,优化了岗位操作。操作法的摸索有效弥补了工艺等方面的不足,创新了生产技术,提高了生产过程控制水平,保证了产品质量,增加了经济效益。共2页,当前第1页1

3、“积少成多”,全面开展青年改进活动

**团委积极引导一线青年从小改小革做起,开动脑筋,大胆创新,以小的积累来孕育大的创造,做到“西瓜”要抱,“芝麻”更要捡。电化厂离子膜烧碱团总支的青年改进活动,从车间管理人员到刚进厂的青工全部参与,形成了一支名副其实的改进大军。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改进。他们敢于对美国进口设备挑毛病、动手术,在小改小革上下功夫,通过月月考、天天跟踪的办法,对改进活动进行全过程跟踪记录。青年改进活动为青工立足岗位成才搭建了舞台,铺设了道路,使一大批青工在小改小革中积累了经验,增长了才干,业务上得到了提高和锻炼,成为了技术和管理上的能工巧匠。几年来,全公司共完成群众性技术创新项目千余项,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三、三点体会

1、观念是创新的动力。观念是一切工作的先导。我们团委充分利用青年工作简报、创新创效大会、青年创新论坛等各种阵地,深入浅出地宣讲创新创效的意义,大张旗鼓地表彰创新创效先进个人和典型事迹,在青工中树立了创新的理念和创新的意识。

2、制度是创新的保障。要想将青年创新创效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建设完善活动的运行机制必不可少。创新创效活动能否取得实效,党政领导的重视支持是关键。为加强对创新创效活动的组织领导,**团委形成层层党政挂帅,层层团组织负责,公司团委牵头,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体系,为创新工作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