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写作方法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标题
题目有三个要点:一是选题要小;二是选题要专业;三是选题要新。
选题太大是很多同学失败的原因。小到什么地步:本科生,到一个具体条文的立法、司法或执法;硕士生也不要大于三个条文以内的立法、司法与执法。当然,也可以是法律条文中的一个概念。
但无论如何,本科生与硕士生不要来一个制度的设计。在一万字或五万字内完成一个制度的设计,一般而言,不可能。网络法律问题研究、公司资本法律制度研究等,是一本书的题目,太大。题目大了,就避免不了一大二空,就难以实在了。
社会问题与法律问题不是对应的,社会问题不能做论文题目。这就是选题专业的问题。如“人肉搜索”的法律问题研究,这个题目不专业,因为它涉及民商法问题如侵权责任、涉及刑法问题和行政法问题。选这种题目表明,你还没有确定你想研究什么,你还不知道其中法律问题的复杂性。在法学上,只有具体到部门法上的制度,才有可能成为专业的、详尽的研讨。你应当先将一个社会问题对应于某一个具体部门法制度。
选题最好在新的领域,因为从中容易发现新法律问题与新解决方案。新领域没有开发过,容易找到空白处,填补空白是最容易的事情之一了。诚实信用原则等选题,至少问题已经老了,你难以发现新的问题,也难以找到新的解决方案。容易开发的已经被人开发了。对新手而言,新领域的选择是很重要的省力技术。不过,老手不应当太赶热闹,东一枪西一炮、专门选热点问题去写,是很忌讳的事。老手可能更应当注重传统领域特别是主流制度的突破。
题目字数不能太多。所有标题都这样。如果多了,说明你提练得不够:你还没能简明扼要地表达你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二、摘要与关键词
摘要是文章的要点、亮点的摘编。
它与中心思想不同,因为可以是亮点与要点。与中心思想相同的是,它能够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本选题在当今形势下如何重要、本文将如何论述或论述什么等,不是摘要,只是选题的重要性与研究思路等,别搞错。
文章的标题相加,往往就是你的摘要。如果不是这样,要么是你的摘要不摘要,要么是你的标题缺乏连贯性。摘要为文章提供了框架和指导。老手往往是先写摘要再写正文的,因为只有这样,才做到了先理顺宏观思维,再展开细节。
关键词是文章讨论的关键性专业词汇,包括核心术语、制度与理论。
它往往在文章标题之中,如果不是这样,那么,要么你的标题不准确,要么你的关键词有错误。
关键词一般3-5个,多了说明你的文章太杂。注意,即使是创新很大的文章,也最好只有一个新术语和一个新理论。否则,太新了人家受不了。
三、提纲
其格式和内容一般如下:
一、什么现状与什么问题
(一)现状(存在弊端的现状)
(二)既有的文献(对策)及其缺陷
(三)本文拟讨论的问题与思路
二、分析问题(找出对策失败的原因并寻求破解)
三、解决思路(正面论证自己的模式或路线)
四、实施方案(立法、执法或适用的具体建议)
对此提纲,有几点说明:
任何人写论文,必须要遵守这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基本模式。日后熟悉了论文写作的方法,可以对此有所变化,但内在的思路总是这样的
反对没有问题就开始写作的做法。如今写教材也不能那样了。
提纲必须有直观性,即仅仅从提纲就能知道作者的核心思想、逻辑与写作进路。如果不能这样,提纲就失败了。
提纲必须具体,不要用“现状与问题”之类的题目,而必须写出具体的现状与问题,下面也是这样。论文的标题必须具有特别性,即不是别人能用的,不能用于其他论文的。有同学喜欢用“国内文献、国外文献”之类,这种标题任何论文都能用,是没有特别性的。
注意,将中外既有研究写入第一部分的文献综述中,不搞专门的比较研究,更不作为一大部分。如果你觉得中外研究太多,在文献综述中写不下,那不是写不下的问题,而是你所确立的问题不明确,以至于自己都不能把握什么是真正相关的文献。简言之,文献太多,说明选题太大,无法把握核心。里程碑式的文献是极为有限的!
四、文章第一部分:必须综述文献再提出问题
第一部分最前面,可以写一个选题的缘由。也就是选题的重要性之类。千万别在这部分说正文的内容,也不将这部分写得太长(200字以内,最好的50个字左右),也不要在此提出问题。这只是一个引子。
对新手而言,第一部分最好按如下顺序写:现实问题(如银行存款丢失)、作出的判决书或具体行政行为、相关法律制度(国内外)、关于某一问题的既有观点综述(国内外),既有观点的问题,本文想研究的问题,研究思路。
在以上内容中,要注意的是:
第一,现实问题不等于本文想研究的问题,对策(即文献)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才是真正的问题。很简单,很多现实问题已经有了很好的解决方案,至少你无法提出新的观点。再说,现实问题可以从社会学、经济学等其它学科去研究,你无意于此。
注意,现实问题不是真正的问题,判决与执法的问题不是真正的问题,法律制度的问题也不是真正的问题,只有既有解决方案的问题才是你真正的问题。银行存款丢失不是真正的问题,相应的法律制度有漏洞也不是真正的问题,判决书的问题也不是真正的问题。为什么?可能人家早已给出了上述三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往往如是!激动地发现了一个问题,可是这个问题已经被人家解决了,而你却发现自己没有可以超越他的新方案。
第二,必须有文献综述(即国内外既有观点、立法、适用等的述评),指出其不足,本文的真正问题才能产生,才有自己论文想阐述的问题。否则,无法得到本文所研究的问题。即使开始了研究,也可能毫无价值。文献综述最核心的部分往往是对现实与法律制度问题的既有解决方案。文献综述包括简述、评与转三方面。述,介绍其观点;评价,说出文献的发展脉络。述要简洁准确;评要说出后一个文献与前一个文献相比,观点的进步或退步之处。在评价的后面,要对所有文献作出总结,即转。这种转,往往是肯定其贡献,指出其不足,转向自己的想讨论的问题。
既有的司法、执法文件等,这是必须综述的。否则,你只是关注了现实问题,而没有关注它的解决方面的现状。
法律制度也是文献。这是立法现状与历史方面的文献。有人将国外的制度与观点放在后面的比较法研究之中,这是很多学生的做法,比较之后得出启发。这样是不好的。国外的做法也会有问题的,也是需要评述的,它不能直接成为我们的标准。
只有你发现了他人解决方案的问题,才找到自己真正的问题,才能开始真正意义上的论文写作。
文献综述是重要的,它可以避免重复劳动和狂妄。苏力曾经高呼法学论文应当注意尊重前人成果,要作注释。正是因为这样,学校往往将文献综述作为独立的附件上交。可是,这些年,我看到了很多无知无畏的做法:根本不作文献综述,或者根本不提出问题。这就太可怕了。试想,没有综述前人的观点,你的观点是什么呢?是前人没有的观点,还是重复?只能是傲慢与偏见啊。也有同学作了文献综述,但将之放在附件之中,而文章之中没有,这就无法理解了。还有些同学不作文献综述,直接提出问题,就开始写作,那也太可怕了。更有同学,根本不来文献综述和问题,直接像编教材那样写作,那就不是论文了。
在上述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你应当指出既有文献的问题,从中选出一个问题作为本论文的问题。恭喜你,你有了自己真正的问题,你的论文可以开始了。你应当说一下下文的研究思路,让人明白你是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于此再次强调,任何没有认真作过上述文献综述的人,他的所谓论文不是真正的学术论文。它无法区分于闲聊与酒桌上的议论。
应当说,任何正规的论文应当如上,但是,从高中的论文开始,我们就学会了横空出世,这确实是一个根深蒂固的恶习。我愿意告诉我的朋友、学生和后辈:不要那样,人应当尊重前人的观点,这是不自欺欺人的基本功,也是我们作为人生存的标志所在。
此后晚辈要讨论任何严肃话题,都应当知道,你先说别人有什么样的观点,他们的观点有什么好与不好,再谈你自己的观点,你不要将别人的观点暗暗当作自己的,你是一个独立的人,你应当有自己的观点。否则,去做点别的事情吧。
本科生很难指出文献的缺陷,也不太可能提出自己的观点?经常听到如此说。我不太赞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这是一种本能。只是现今的教育不重视这种本能的开发,才导致只会记忆。退一步说,局部性建议总会有吧?这也比横空出世好一万倍。
科斯曾经说,那些混乱抄袭之作,最好付之一炬。据说杜牧晚年刚刚生病,就将自己的诗作焚烧了大部分。
五、第二三部分:深入的论证
分析人家观点缺陷或失误的原因,特别是其后match理论基础的缺陷;提出自己的解决理论,进行论证。
这就是分析上一部分提出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理论(而不是具体方案)。
如果上文提出的问题足够准确,这两部分是容易把握的。
具体分析的方法应当找一两篇好论文来学习。
这两部分要注意:问题、分析问题、解决理论三者应当对应,不一定一一对应,但必须对应;要运用各种新的、具体的理论来分析和得出你的解决理论,例如程序独立性价值理论、刑法谦抑性理论、关系契约理论等,要从既有的法理学或部门法理学理论之中推理出你的理论,而不是简单的“我觉得”、“我认为”,也不能仅仅根据诚实信用原则等过于抽象的理论得出你的结论;最好在每一自然段前面或后面给出中心句;自然段之间必须环环相扣,不能有大的跳跃;从几个方面论证时,这几个方面的分类要周延,分类本身要有依据(为什么是这三个理由而不是另外的三个或四个?)
六、最后:具体解决方案
根据上文解决问题的理论,给出法律制度包括立法、司法、执法等上的具体解决方案,写出方案名称、内容、特点(与既有方案的比较)、与其它方案的关系(如与现有制度的关系,重新立法还是法律解释?)、方案的可行性等。这部分要具体。
七、论文的规范性
有注释且内容规范。作者、作品、所在刊物年期或出版社和时间、译者、页码等。注意查找文献时一次性记录下来。
文章内容必须具有可分性,即文章的内容或观点要么是自己的,要么是别人的,要能区分,反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风。
1、 您的论文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达,这一句话可以长一点,但是表达很清楚;我们可以把这话叫做中心句。
2、 论文的框架(纲要)可以很快地表达出来,框架就是中心句的展开;
3、 论文的框架可以简明扼要地画出框图,看起来逻辑清楚,在一个表达的系统中;
4、 根据论文的框架(纲要);可以展开成整篇文章;
5、 好象你在画画,一开始就考虑好整篇文章的意旨、布局、重点、点睛处,这样争取一次性就把文章写好;
6、 写的文章是有价值的,能给读者带来受用;文章写起来感觉是在介绍经验;一边写文章一边有自豪感;
7、 科技技术类的选题有特别的角度,一般能套在“新、难、重、特”里面;
8、 写之前用至少看过3篇相近选题的文献;最好是5至10篇;
9、 行文格式标准,(只要去看文献就知道自己有哪些差距)。
二、怎么写好论文
1、写论文的准备工作
考虑自己评职称时的方向;
自己的工作领域;
可以取材的工程项目、论文相关的案例、工作经验、经历;
初步选几个题目;
根据初选的题目查询文献;
对比看哪个论文方向写起来在价值、表达方便、与自己结合上更合适。
2、确定题目
前面所说的在于选择大的选题方向,到这里的时候,要具体考虑细的题目、重点、聚焦点,题目能不能用一句话表达出来,这时候就要考虑清楚,这一句话可以很长,但是一句话出来的东西一定是逻辑很清晰的。往往的结构是“XX的XX的XX”这样表达的时候,文章的领域、着眼点、新颖点往往就被表达出来了。
3、快速撰写论文
因为能够用一句话一表达题目或者中心,所以写论文的时候就会比较快。
快速的写法是:
先根据那一句话,展开纲要,大概是二级目录就差不多了,就是1.1这样的级别;
之后,根据二级目录,可以很快地组织内容。
4、要点突出
这个时候再来比较内容与题目是对应性怎么样?是一致吗?要对题目做出轻微的调整,还是对内容做出轻微的调整?
哪一个部分是重点,哪个部分是重点的重点?文章的篇幅够了没有,是太多了,还是太少了?要不要修,修哪里?
这里的原则就是突出要点,如同画家画树,冬天时,有枝干而无叶,仍然是树,反过来就不行的。
5、整理
根据突出重点的原则,在保证主干清楚的情况下,进行增减。
根据国际单位制,对单位进行修改;
根据行文格式,对字体、大小、图片、参考文献等进行修改;
对摘要和关键词进行设定。
6、润色> 对文章的创新点、系统性表述、逻辑清晰、文章的实用价值、可信度再行润色;
对语句的流利进行润色,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从头到尾出声地读一遍下来,边读边改,一定会好很多。
三、重点强调
1、选题
至关重要。
职称论文是要评职称用的,要和自己的所学专业、所从事工作有相关性,特别是与你所将要评的职称专业有较大的相关性。这点对于学历专业、工作经历多、跨专业评职称的人要特别注意。
选题是否有一定的新颖性、实用性,能体现出参评者的水平,体现出是参评者自己的文章。没有新颖性的文章,最少要有实用性,没有太大的实用性,也至少要与自己的工作完全相关,能够让评委看到你的工作的影子在里面。具备新颖性和实用价值的文章当然是首选。
2、表达系统性和逻辑性
系统性的表达。就是说一个东西的时候,你要把它说清楚,说全面。比如,你跟人家介绍自家的房子,你就要把厅、主卧、客户、书房、饭厅、、卫生间、阳台都说到,这样就叫系统。如果觉得内容太大,就光说客厅,那就要把客厅的四面、上下、中间都有什么说清楚;如果还嫌太大,光说吊顶,就把凡是光于吊项的风格、材料、做工、等等全部说清楚。这就叫做系统性。系统性的反面就是缺漏。
逻辑性的表达。就是说一个东西的时候,要先主后次,先上后下,等等,有一个符合那个东西的规律的表达。比如说家庭的成员,从老的到少的,从男的到女的,从直系的说到旁系的,一代说完再说一代,必要时配要图表来辅助,这就是逻辑性的表达。逻辑性的反面就是乱。
“The function of the abstract of a scientific paper is to provide an overview of the paper so that the readers know the main story and a few essential details of your work without reading the hole text of the paper. The abstract should make sense both when read alone and when read with the paper.” – URMSMJ
1.
摘要的分类:
摘要分为两大类:通报性或指示性摘要(indicative abstract)和报道性或资料性摘要(informative abstract)
1) 指示性摘要:只通报论文主题,不介绍研究的材料、方法和结果,一般用现在时表述。许多专业杂志在其目录页的标题下都有一个指示性摘要,特别是编者认为较重要的一些文章标题后。如:Free transfer of two undamaged fingers from a non-replantable left arm to a mutilated right hand in a 16-month-old boy is reported. (本文报道将一无法再植的左臂上的两个未受损伤的手指移植给一16岁男孩被切断的右手。)
1) 资料性摘要:告诉读者研究的总体情况,使他们了解研究的目的、材料、方法、结果、结论以及存在的问题。资料性摘要分为传统型或非结构式(non-structured)和结构式(structured)两大类型。无论何种形式的摘要,都应包含以下几个基本要素:
1)主题(Main topic as in title)
2)目的(Purpose of research)
3)方法(Methodology)
4)材料(Materials)
5)结果(Results)
6)结论(Conclusions)
非结构式摘要:段落不明,给编辑、审稿、阅读及计算机处理带来诸多不便。
1)全结构式(full-structured)摘要:
1974年4月,加拿大McMaster 大学医学中心的Dr R Brian Haynes首先提出建立临床研究论文的结构式摘要。在 Dr Edward J Huth创导下,美国《内科学记事》(Annuals of Internal Medicine)在国际上率先采用了全结构式(full-structured)摘要。
Haynes所提出的全结构式摘要包含8个要素:
1.目的(Objective):说明论文要解决的问题
2.设计(Design):说明研究的基本设计,包括的研究性质
3.地点(Setting):说明进行研究的地点和研究机构的等级
4.对象(Patients' participants or subjects):说明参加并完成研究的病人或受试者的性质、数量及挑选方法
5.处理(Interventions):说明确切的治疗或处理方法
6.主要测定项目(Main outcome measures):说明为评定研究结果而进行的主要测定项目
7.结果(Results):说明主要客观结果
结论(Conclusion):说明主要结论,包括直接临床应用意义与非结构式摘要相比,全结构式摘要观点更明确(more explicitness),信息量更大(more information),差错更少(fewer errors),同时也更符合计算机数据库的建立和使用要求。但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即烦琐、重复、篇幅过长' 而且不是所有研究都能按以上8个要素分类的。于是更多的杂志扬长避短,采用半结构式(semi-structured)摘要。
1)半结构式(semi-structured)摘要:半结构式摘要也称为四要素摘要,包括:目的(objective/purpose/aim)、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和结论(conclusion)采用何种摘要形式要根据各杂志的具体要求而定。目前国内许多杂志正从非结构式摘要向半结构式摘要过度。
随着高校英语教师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一部分教师开始尝试撰写实证性论文。所谓实证性论文,就是在实验室或自然教学环境中设计某种实验来检验某种假设,一般情况下要有实验对象。这类论文学术性较强,写作要求较高。这类论文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本研究的背景、意义以及预期解决的问题。有时需要对重要概念或术语进行简单的定义。
(2) 文献综述,其主要目的是向读者介绍与本研究有关系的现有研究。重点介绍以下内容:关于这个问题(指论文要研究的问题)前人已经做了哪些研究?采用了哪些研究方法?得出了哪些研究结论?关于这个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前人的研究存在哪些局限性?关于这个问题还有哪些争议或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3)研究设计:介绍本研究的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研究的问题、研究对象、实验过程、数据收集工具、数据分析工具等。
(4)数据分析与报告:报告研究结果并根据研究结果进行讨论。本章的写作要注意以下几点:要全面、准确、如实地报告研究的结果;要采用数据统计方法和分析方法(如t检验、卡方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考察数据差异的显著性,不能只是简单呈现基本数据(如平均数、百分比等);要充分利用图表的优势呈现数据。图表要清楚、准 确;要有必要的图例和说明;要充分利用数据,认真研究数据所反映的某种现象,从中有所发现。要对研究的结果进行必要的解释。可以把本研究的结果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作适当的比较。
(5)结论,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本研究的主要发现,本研究对语言教学实践的启示,本研究的局限性以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苏教版教材包括:必修课本5本,语文读本5本,选修课本21本,其中,选修教材,又可分为四类。
(1)“文学读本”类:《现代诗歌选读》、《现代散文选读》、《短篇小说选读》、《红楼梦选读》、《中外戏剧名著选读》、《鲁迅作品选读》。
(2)“古文读本”类:《选读》、《选读》、《唐宋家散文选读》。
(3)“古代诗歌读本”类:《唐诗宋词选读》。
(4)“实用文读本”类:《实用阅读》、《新闻阅读与写作》、《传记选读》、《语言规范与创新》、《当代语言生活》。
课本是取之不尽的素材库,课本中人物可引证、诗词可引用、事件可运用。
二、点面结合,学会分析
首先,要能从整体上安排文章结构,从宏观角度分析论题。常见的结构形式有:并列式、层进式、对比式、总分总式。
第二,从局部来讲,要学会对所使用的论据展开分析,避免以叙代议。常见的分析方法有如下几种:
1.因果分析法
这种分析法就是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具体说,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其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关联词语有“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或者单用“因为”“所以”“因此”等皆可。
2.假设分析法
这种分析法是假设材料中能达到的某种结果的条件不存在,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还可以同时与原条件下的结果进行比较,通过这种比较来论证论点的成立。(注意:对语段进行假设分析时,如果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就应从反面来假设分析;如果举的例子是反面的,那么就应从正面来假设分析。)
3.条件分析法
这种分析方法,就是分析论据存在的条件,从而揭示论据与论点的逻辑关系。如: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明代徐霞客年轻时立下走遍三山五岳的志向,后来虽历尽磨难,但一直旅行到生命最后一刻,完成巨著《徐霞客游记》。一个人只有立了志,才能坚持从事自已的事业,至死不渝。徐霞客就是立下了志,才取得非凡的成就的。(注意本段使用了条件分析法)
4.意义分析法
就是透过论据提供的现象揭示出事物的本质或所蕴含的意义,或予以高度评价,或揭示其要害、危害等,从而证明论点提出的看法和主张的影响、价值、效果等。
5.辨证分析法
分析论据时要遵循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一分为二的观点。
三、掌握方法,灵活使用
1.例证法
例证法也叫事例论证,是用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来证明自己论点正确的一种方法。它是议论文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事实强于雄辩”,在典型的事例面前,道理不言而喻。
2.引证法
引证法也叫道理论证,是通过引用名人名言、古诗文名句、反映科学规律的俗语谚语警句等来证明自己观点正确可信的一种论证方法。
3.喻证法
喻证法是用设喻来论证论点的方法。在议论文中,设喻可以使论点更易懂、更风趣、更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同。喻证法能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深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如《拿来主义》中鲁迅先生的喻证法运用得是很经典的。他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用“孱头”、“混蛋”、“废物”来批判三种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观点和态度;用“鱼翅”、“鸦片”、“烟枪、烟灯”、“姨太太”来比喻文化遗产的几个组成部分;用“占有”、“挑选”、“创新”来说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三个步骤。十分贴切,浑然一体,令人信服并不由得拍案叫绝。
4.对比法
所谓对比,就是把正反两方面的论点和论据加以剖析对照,达到否定错误观点,树立正确论点的目的。
运用对比要注意所选取的“对体”的正与误、是与非、新与旧的区别要非常明显,要有突出的互相对立的关系,必须要对所要论述的对象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可以是人对人、物对物,也可以是纵向比较或横向对照。
5.类比法
所谓类比,就是通过比较两种相似的事物,在其中之一成立的现象,在另一事物身上也应该成立的推理过程。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作者把邹忌受到不切实际的赞美即受蒙蔽的这一性质类推到了齐王的身上,生动地证明了“王之蔽甚矣”这一论点。
6.归谬法
当劝说受传者改正自己错误的观点或改变自己的不当行为而受传者不听劝时,不去正面劝说、批驳,而是顺着受传者的思路,把受传者的观点或行为推论到一个荒谬的结果,让受传者看到自己观点或行为的严重后果,他就会改变自己的主意了。
7.演绎法
演绎论证法是从已知的一般原理、规律出发,推知个别事物本质特征的论证方法。如果说归纳论证法是从特殊到一般,那么,演绎论证法则是从一般到特殊。
运用演绎论证法要求大前提、小前提必须真实、正确、一致,同时要求推论是合乎逻辑的,否则就会出现纰漏。如习作《坚持就是胜利》采用的就是演绎论证法,大前提是坚持就是胜利,小前提是狄更斯、爱迪生坚持了,所以胜利了,结论自然得出。
8.归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