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结构施工识图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in reinforced connections, joints stirrups, concrete strength, concrete cover thickness and other quality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and proposed control measures.Key words: frame structure; steel connection; construction; concrete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前言
近年来,伴随着设计和施工水平的提高,多层和高层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结构的形势发展很好,由于现浇施工的框架具有整体性好、围护墙体轻、抗震性好、施工速度快、布局灵活多样,在许多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由于施工人员技术素质存在差异,对操作规程了解较少,在施工中容易产生影响质量的现象,这些状况如重视不够或解决不及时,将会直接影响质量。本文就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容易形成的质量问题谈几点体会。
2、钢筋连接
大直径钢筋(φ≥28)可采用钢筋剥肋滚压直螺纹套筒连接新技术,即剥助钢筋纵肋后滚压直螺纹的套筒将预制的丝头待连接钢筋旋拧在一起达到钢筋连接一体,实现等强度连接的目的。
它的机理是:
利用滚压螺纹能使螺纹综合机械性能大幅度提高的特性,同时利用螺纹连接传力不均率与螺杆横截面积变化率相协调对应能够降低螺杆抗拉应力,改变连接过渡段内力曲线形状,降低变截面应力集中影响的特性来弥补钢筋剥肋和螺纹小径对钢筋横截面积削弱影响达到钢筋等强度连接。
技术特点是:
1.1接头强度高,连接质量稳定可靠。接头性能达到行业标准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96)中A级规定,实现与钢筋母材等强度连接。
1.2钢筋丝头螺纹加工精度高。使工厂加工的套筒与施工现场加工的钢筋丝头配合性好,保证了钢筋连接质量。
1.3由于钢筋端部的丝头是对钢筋柱体表面金属强化后形成的螺纹,钢筋芯部材质和机械性能不发生任何变化,接头的综合机械性能高,特别是接头的抗疲劳性能好,与钢筋化学成分无关。
1.4铜筋丝头加工过程中钢筋搬运次数少、操作简单,加工速度快。一次装卡即可完成钢筋剥肋、滚压螺纹两道工序。
1.5钢筋丝头加工设备投入小,易耗件损耗低,一套滚丝轮可加工丝头为0.8万~1.2万个。
1.6接头连接施工方便,质量容易控制。钢筋丝头用手即可旋入套筒,仅最后2~3扣时用管钳或力矩扳手旋紧,只要钢筋外露螺纹不超过1.5扣,即可保证接头的等强连接。
1.7 适用范围广。不仅适用于直径16~50mmⅡ、Ⅲ级钢筋在各个方向和位置的同、异径可旋转钢筋连接,还能适用于不可旋转或轴向不能移动钢筋的连接。
3、梁柱节点箍筋施工问题
3.1 一般施工做法的弊病
梁柱节点施工的复杂性主要表现为:节点构造复杂。钢筋分布密集,操作人员高空作业。施工难度大,特别是中间柱子钢筋纵横交错,箍筋绑扎不便,采用整体沉梁时节点区下部箍筋无法绑扎,致使梁柱节点部位不放或少放柱箍筋,留下严重隐患。部分施工人员意识到钢筋骨架整体入模后柱节点内箍筋绑扎困难,便采用两个开口箍筋拼台,然而在整个节点区均采用开口箍筋显然不符合规范规定。规范箍筋封闭和箍筋末端弯钩的构造要求,是保证箍筋对混凝土核心起有效约束作用的必要条件,但采用分层下箍法操作难度仍相当大。必须将节点部分侧模板拆除方能保证节点箍筋间距及绑扎牢固。若采用原位绑扎钢筋(即先安装梁底模,再直接在梁底模上绑扎梁筋、安装侧模板),其缺陷是:
3.1.1只安装梁底模、不安装侧模板。板的模板无法安装,造成整个模板支撑系统不稳定,易发生模板倒塌事故;
3.1.2在框架结构施工中,所有的钢筋均在施工楼层堆放和二次运输。在这种开放的模板体系上堆放和搬运钢筋极其不安全;
3.1.3支模和绑钢筋多次交叉作业。不利于施工组织管理,窝工现象较严重,工效较低。
3.2 改进的对策
近年的作法是将梁板模板(含侧模板)全部安装完毕后才安装梁板钢筋并整体沉梁。该施工程序的优点是钢筋堆放、运输及绑扎较安全,交叉作业少。支模和绑钢筋不冲突,工效较高。但若不采取特别措施,会出现节点箍筋少放或者箍筋间距无法保证的问题。对此,可采用如下措施解决:
3.2.1下料时每个节点增加若干根纵向短筋(可用细钢筋);
(2)柱节点区箍筋现场焊接在纵向短筋上形成整体骨架。再将整体骨架套入柱纵筋并搁置在楼板模板面上,穿梁钢筋并绑扎,为防止附加纵同短筋位置与柱纵筋冲突而造成套箍困难。附加纵向短筋应偏离箍筋角部约5cm。采用该法可保证柱节点箍筋的间距与数量,实施效果较好。需要说明的是,当结构较复杂时,采用该方法可能也会有困难,施工时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4、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问题
保护层厚度的规定是为满足结构构件的耐久性要求和对受力钢筋有效锚固的要求。保护层厚度太小,无法满足上述要求,太大则构件表面易开裂,因此,《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1992)第3.5.8条《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1――1988)第5.2.10条、《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第5.5.2条均规定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梁拄允许偏差为±5mm。
在框架结构施工中,由于楼面标高是一致的,双向框架梁同时穿越柱节点时,必然造成一侧框架梁面筋保护层厚度偏火(往往会超过40mm)。井字架梁节点也有同样问题,这些问题无法避免,但需注意:一是梁箍筋的下料问题,由于一向框架梁面筋需从另一向框架梁面筋底下穿过,若该向框架梁梁端箍筋按原尺寸下料,面筋无法直接绑扎到箍筋上,对粱骨架受力不利,因此梁端箍筋下料时高度可减小20~30mm(仪一向框架梁端需要)。二是施工时以哪一向为主,因保护层厚度增大,截面有效高度变小,正截面受弯承载能力减小(约5%),设计时是否考虑了这种影响,另一方面构件表面容易开裂。《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50010――2002)第9.2.4条规定:“当梁、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大干40mm时,应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对此须在设计时就明确以哪一向为主,并对保护层厚度偏大的一向梁端加铺一层钢丝网以防表面开裂。
5、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5.1 柱的“烂根” 和“夹渣”
现浇框架容易出现“夹渣烂根”现象,使根部混凝土漏浆,严重时出现“露筋”和“孔洞”。其直接原因是柱模直接放在楼地板上,预先没有在楼板上做找平层或加标准框浇出底面,更没有留清扫口。当层高>5m时中段未留浇筑口,进料从顶部直接下。自由落差>3m,在柱内钢筋阻拦下料使粗细料分离,另因底部板面不平且未堵缝。导致水泥浆流失掉,也存在底面垃圾未清除净、振动棒长度不到位等因素,造成根部夹渣,烂根问题。保证质量的措施应在框架柱接头外进行,即上次烧筑后加相同规格的方框,并浇平框面,继续上浇前支横模从板面开始,浇筑时在顶洒一层l:0.4的水泥砂浆。并铺l:2水泥25~30mm厚,在其上浇混凝土,可保证框架柱自然密实,不会出现夹渣或烂根的质量问题。
5.2 控制好混凝土质量
对配合比的控制不容忽视,再准确的配合比,现场不控制粗细骨料的含杂质量和称量,仍然会生产出不合格品。有的工地不做配合设计,而套用别人的比例。对已浇成品不保护,养护不及时,尤其是夏天气温高的地区需要保养,这是提高强度的重要环节。对混凝土框架柱的浇筑施工,必须遵守现行的施工规范,注意克服配料计量、拌和时间短,加水不控制,运距长摇晃离析现象,更要注意不允许二次加水重拌及振捣不密实、过振、漏浆、跑模、不清除残留木屑等现象。操作素质低下所产生的后果将削弱支撑件的竖向荷载,影响结构连接及降低抗震能力。只要有健全的施工操作标准,步步检验认证,按规范施工,框架工程质量就会得到保证。
6、结语
在建筑工程中,现浇施工的框架具有整体性好、围护墙体轻、抗震性好、施工速度快、布局灵活多样的优点,在工程实践中成为主要的结构形式,工程技术人员在施工中应严格按照图纸和规范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参考文献:
[1]朱永新、吕宏标.关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中的若干问题[J].科技咨询导报,2007 (14)
[2]刘永忠.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9)
【关键词】工民建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钢筋棍凝土构造物裂缝往往造成许多困扰, 轻则影响结构物外观,重则危及构造物安全。对混凝土裂缝的分析,不仅要明确裂缝的危害,分析裂缝产生的原因,更要求我们从设计上和施工过程中总结以经验预防裂缝的发生。
一、工民建中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表现形式
1、荷载裂缝
该种裂缝又被称之为建筑物结构应力裂缝,是结构受到外在荷载作用而形成的,其裂缝形态表现为较为明显的规律性,多数情况下,能够计算和分析出较为准确的结论。有以下几种常见的形态:
(1)简支梁受力裂缝。有些是跨中为正截面受弯裂缝,与梁轴相互垂直,呈现出上小下大的形状;有些是端部为斜截面的受剪裂缝,从支座出发指向梁顶位置的集中荷载。
(2)钢混凝土柱的轴心在受压荷载下出现的裂缝形态表现为沿着柱轴呈纵向上不均匀分布,中间部位稍微密点。
(3)牛腿受力裂缝,这种裂缝有两种:一种是受剪裂缝从集中荷载作用点出发,延伸方向指向牛腿外斜面与下柱面的交汇点;另一种是受弯裂缝从牛腿支承面与上柱面交汇点出发,延伸的方向斜向柱内。
(4)大偏心受压柱裂缝,该种裂缝主要集中位于最大弯矩所在处,受拉面裂缝都是呈现出水平走向不均匀分布,内小外大,与柱轴相互垂直。
(5)转角阳台裂缝,该裂缝的形态大多位于板面,从墙板的交界处出发,向外延伸时是以角点为中心呈现为米字形。
(6)屋面板张拉裂缝,该裂缝大多数是分布于板面,与长轴相互垂直,从板面开始向下延伸;也些裂缝在形态上纵肋预应力筋端部还有着局压裂缝的存在。
(7)现浇楼盖裂缝,这种裂缝在不同的部位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位于板面的裂缝呈现出环状,主要是沿着框架梁边分布;位于板底的裂缝呈现出十字或米字,主要集中分布于跨中。
2、温度裂缝
温度裂缝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最常见的一种裂缝,一般物质都有着热胀冷缩的性质,混凝土结构中的构件因热胀冷缩而发生结构温度变形,如果此时又有各种约束的作用,便会形成温度应力,结构在温度应力作用下,超过了抗裂强度范围,裂缝自然就不可避免了。
3、干缩裂缝
混凝土结硬过程中由于混凝土中存在多余水分,水分蒸发促进水泥的水化作用,进而促使水泥骨架不断地紧密,直接造成体积的减少,这一现象被称之为干缩,也叫收缩。在具体的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早期养护未能做到及时到位,致使混凝土的表面过快的干燥,产生了干缩裂缝。
二、工民建中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措施
1、设计过程中的裂缝控制
(1)在满足建筑平面造型的基础上,尽量简单设计。 如果平面造型较为复杂,就会带来结构扭曲的附加外力,增加裂缝可能性;
(2) 严格控制设计比例,如果长和高的比例过小,那么建筑刚性较大,抗沉降能力随之增强;
(3) 对于建筑物承重部分的受力情况,应在设计时做适当调整,将荷载力均匀布置,尽量减少受力过于集中。 如果地基受到不均匀重力,就很可能出现地基变形,产生裂缝。 因此,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阶段,应该对地基设计的埋深有所估计,提高设计的针对性,不同地基强度,选择的垫层厚度也有所不同,尽量选择可降低不均匀沉降的方式,提高基础强度。
2、施工技术控制措施
(1)前期预控
(a) 做好图纸会审工作。 在图纸会审过程中,重点注意设计中容易忽略且易造成裂缝的地方:一是构造设计不明确 、没有考虑结构收缩变形和后浇带、 伸缩缝设置不明或不合理、 后浇带无加强设计措施等。 二是设计中结构断面突变处或易导致应力集中处,而设计未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 三是设计构造钢筋配置过少或过粗,易出现楼板和墙板等薄壁构件 。四是大体积混凝土的配筋量小于最少配筋率,缺乏相应措施。
(b)科学合理地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时应充分体现钢筋混凝土施工工艺及控制措施,结合结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钢筋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2)过程控制
(a)首先是混凝土材料的控制 。混凝土材料的选择:水化热较低的水泥是首选,避免采用安定性不过关的水泥;选择粗骨料的标准是空隙小、 质地坚硬而且料粒合理、 无有害杂质;粗糙石要选择含黏土和砂粘岩片状不大于1% 的,最好是小于1% 的;细骨料则应该选择中砂,标准是粒径较粗、 空隙较小 、含泥量很小的比较干净的砂;还可以加入外掺料,比如膨胀剂减水剂 、粉煤灰等可以改良混凝土工作度、 降低其用水量、 降低开裂几率 、配比材料要合理。 材料的配合比应采取低水灰比的方式,降低用水量,让混凝土降低收缩开裂;在混凝土浇注的过程中,绝对不允许随意加水;对原材料的配料,一定要准确,搅拌务必要均匀 。钢筋在制作和加工时,要严格审核钢筋的品种、 质量规格、 数量等因素。 模板的质量决定了混凝土结构的外观质量。 模板构造一定要合理,务必预防模板变形、 松动等情况,要在混凝土水化热峰值过后,进行拆模,以降低因温度变化而引起的裂缝出现几率。
(b)加强施工控制和现场养护
砼的浇筑 ,浇筑进料砼拌合物不允许有离析现象, 振捣适度均匀, 严禁踩踏钢筋和任意扯拉钢筋 ,防止钢筋移位,确保钢筋位置的正确; 在气温高、 湿度低、 风速大的环境下要及时洒水养护 ,早期养护至关重要, 要延长养护时间。
(c)加强施工控制和现场养护
砼的浇筑 。浇筑进料砼拌合物不允许有离析现象,振捣适度均匀;严禁踩踏钢筋和任意扯拉钢筋,防止钢筋移位,确保钢筋位置的正确;在气温高、 湿度低 、风速大的环境下要及时洒水养护,早期养护至关重要,要延长养护时间。加强浇捣后的养护。 混凝土养护是整个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个环节,忽视对混凝土的养护,既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又易使其在硬化过程中失水得不到及时补偿而产生裂缝,尤其在高温下施工,更应经常浇水养护,这样既可减少温度产生的裂缝,也可降低由混凝土的收缩而产生的约束应力,有效控制裂缝同时,对水泥砂浆地面也要严格按施工顺序操作,并加强养护,经常使地面处于湿润状态,也能有效抑制地面裂缝的产生严格控制板面负筋的保护层厚度 。现浇板负筋一般放置在支座梁钢筋上面,与梁筋应绑扎在一起. 另外,采用铁架子或混凝土垫块等措施来固定负筋的位置,保证在施工过程中板面钢筋不再下沉,从而可有效控制保护层,避免支座处因负筋下沉,保护层厚度变化从而产生裂缝,板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大于1.5 cm。
预埋线管处的裂缝防治。 预埋线管,特别是多根线管的集中处容易出现裂缝。 当预埋线管直径较大,开间宽度较大,且线管的敷设走向重合时,很容易发生楼面裂缝。 因此对于较粗的管线或多根线管的集中处须加强 。
(d) 后浇带的养护
如果不能妥善处理施工缝及后浇带问题,也会产生混凝土裂缝一方面,控制施工缝,应该做好清理工作,润水后铺设比例相同的砂浆;应该注意两次混凝土的交接位置严格控制,避免出现夹渣;另一方面,后浇带的养护,应严格参照设计图纸要求,设置附加筋。 在后浇带的施工过程中不能提前拆除两边的支撑,否则梁板悬臂,可能产生变形。 在对后浇带进行施工时,做好接缝处的处理工作,在混凝土中掺入适当比例的膨胀剂,提高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钢结构 教学情境 实物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9—175—02
1 概述
钢结构作为一种新兴的结构,具有施工周期短、质量高、投资少、绿色环保的优点,近年的应用不断扩大。随之而来,钢结构施工的从业人员需求量也在逐步扩大。《钢结构识图与施工技术》作为一门专业技能课程,是施工员及相关岗位群职业技能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支撑,并且支持考取施工员、造价员、及其他相关岗位职业资格证书,通过该课程学习培养钢结构工程识图与施工综合职业能力。
按照钢结构建筑的典型的结构类型,在传统章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将教学情境分为以下五个:钢结构识图与施工技术基础、钢结构常用构件识图与施工技术、门式刚架钢结构的识图与施工技术、钢网架的识图与施工技术、钢框架的识图与施工技术。教学情境的设置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原则,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真实工作场景下学习,实现教、学、做合一,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其中有效的教学情境创设不仅能将知识系统化、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技能,为进入工作岗位前奠定坚实的基础。
2 钢结构识图和施工技术基础教学情境
钢结构作为一种不同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结构,其材料、制作工艺、图纸组成均有其自身特点,在接触具体的构件之前,必须先接触基础知识。考虑到钢结构识图和后续工作的需要,本情境中至少要包括以下内容:
(1)钢结构工程中常用型钢的表示符号、类型、主要作用。主要包括对于檩条所采用的C型钢、Z型钢理解不够,容易将C型钢同普通槽钢混淆。
(2)目前钢结构工程中门式刚架、梁柱一般均采用较多的H型钢。按照制作工艺可以分为焊接H型钢、热轧成品H型钢。例如在门式刚架中经常会使用成型H钢或焊接H型钢作为刚架梁和刚架柱。一般情况下,焊接H型钢因其用钢量小于成型H钢,故选择焊接H型钢的场合居多。但是随着H型钢生产线发展更新,目前成品H型钢的价格已经远远低于开始时的价格,因此目前出现成品轧制H型钢的场合也比较多。而两者在表示方法、生产工艺中均有较大区别,应重点讲述,特别要注意将H型钢同工字钢区分。区分的有效方法可以通过图片比较、并且进一步学生画出两种型钢的截面图加以解决。
(3)掌握钢结构工程中焊接连接方法的表示。焊接作为钢结构工程的常用连接方法之一,在钢结构工程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作为一种专业性较强的施工工艺技术,学生以前接触也比较少。首先需要掌握图纸中焊缝符号及其标志方法。其次根据钢结构工程实际施工技术与管理的需要,例如要求施工技术员提供焊接材料的型号,因此有选择性的要求学生掌握焊接常用焊条、焊丝、焊剂的型号、适用范围。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钢结构加工企业,实行现场观看的实物教学方法。
(4)特别注意图纸中对称符号等细节的表示。对称符号对于确定钢结构的构件重量和材料数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重点掌握。
(5)钢结构工程中的围护结构主要使用压型金属板和保温夹芯板。为保证后续教学情境的有效进行,需要掌握常用压型金属板的型号、规格、表示方法。
(6)熟悉钢结构防腐和保温所需相应材料类型。
(7)熟悉钢结构构件制作的基本流程和常用的设备。
本情境中牵涉了较多的材料种类,而学生以前接触较少。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加以解决。例如,可以通过布置学生完成相应的作业,通过网络、现场调查等多种手段确定相应型号规格的主材和辅材价格,从而进一步熟悉各种材料的类型。对于钢结构施工的基本流程和机械设备,则可以通过参观钢结构制作和安装的现场,加深印象。
3 钢结构常用构件识图和施工技术教学情境
常见的钢结构识图书籍一般没有单独划分出单个构件的识图,但是如果跳过此情境,直接让学生接触后续情境,跨度大,不利于学习。因此,在教学情境的设计中,加入常用构件的识图。该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首先熟悉构件的类型,常用构件分为主构件、次构件。主构件包括H型钢、刚架、梁、支撑体系,次构件则包括屋面檩条和墙面檩条、隅称、拉条。其次明确各种构件的作用、位置。最后通过现场教学,要求能在钢结构建筑中找到对应的构件位置。
对于上述情境的教学中,发现学生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由于先导课程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梁柱均为矩形,对于H型钢的截面形状和识图理解带来一些问题。
(2)对于隅撑、支撑等小构件理解较差。
以上两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会影响后期识图的进行。这两个问题产生实际源于平时学生对于钢结构构件见的比较少、而先期建筑材料课程中对于型钢部分重视不够。最有效解决的办法就是结合现场实物教学、观看钢结构制作视频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于钢结构基本构件的制作材料、外形的认识和理解。
4 门式刚架钢结构识图与施工技术教学情境
门式刚架钢结构作为目前常用的钢结构类型,广泛使用于工业厂房、体育娱乐场所、车站候车厅,准确识读门式刚架钢结构对于认识钢结构有重要意义,所以将其设计为第一个教学情境。门式刚架钢结构的主要构件为门式刚架,而门式刚架是由刚架梁和刚架柱通过梁梁节点和梁柱节点组成。本教学情境中,可以选择合适的门式刚架钢结构工程图纸进行学习,进行整套图纸的识读,重点要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识图顺序。
在该情境的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对于变截面的刚架梁和刚架柱理解难度大。可以通过画出截面图和制作实物模型得到解决。
(2)典型节点,柱脚节点、牛腿节点。例如梁梁节点、梁柱节点中采用的高强螺栓认识不足。高强螺栓属于钢结构制作安装中的特殊连接材料,标识符号、应用场合同普通螺栓区别较大,更重要的是在编制钢结构工程施工图预算过程中,高强螺栓属于计价主材。因此考虑到钢结构识图部分作为钢结构工程的基础技能,以及准确计价的目的,需要强调将其同普通的螺栓在表示方法、型号规格、处理方法上进行区分。
(3)对于构件平面布置图的识图中,容易将构件的数量读错。
(4)花篮螺栓的认识和理解有待加强。
上述问题可以通过现场实物教学得到很好的解决,同时要强调识图的严谨性,培养学生的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高度的责任感。
5 钢网架识图与施工技术教学情境
钢网架由多根杆件按照一定的网格形式通过节点连结而成的空间结构,具有空间受力、重量轻、刚度大、抗震性能好等优点;网架结构广泛用作体育馆、展览馆、俱乐部、影剧院、食堂、会议室、候车厅、飞机库、车间等的屋盖结构。本教学情境主要内容包括杆件和节点的识图和施工。
6 钢框架识图与施工技术教学情境
钢框架结构主要由基础、柱、梁、楼层梁、护、楼梯等构件组成。构件截面较小,因此框架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都较低。相对于前面的典型结构而言,钢框架结构基本组成部分识图内容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钢楼梯的识图。而楼梯部分的识图在钢筋混凝土识图部分已经接触过。因此本教学情境主要内容包括各种柱梁构件的识图,重点是钢楼梯的识图和施工。
7 总结
钢结构作为一种不同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结构类型,在现实中有着广泛应用。《钢结构识图及施工技术》课程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工作过程和岗位所需能力出发,分为五个教学情境进行学习。五个教学情境根据课程作用和结构类型进行分类,各情境之间互相联系,前面情境是后续情境的基础;而后续情境是对前面情境的总结和复习。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起到复结的作用,加深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考虑到《钢结构识图和施工技术》是一门基础课程,因此在实际的教学情境设计中,根据实际工作岗位能力的需要,有选择性的加入了后期专业课程所需钢结构工程的基础内容。例如教学情境中的部分内容的设计为今后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如《建筑工程预算》、《施工组织设计》、《建设工程技术资料管理》打下坚实基础。其次要引导学生注意到钢结构工程有着自己的特点,实际可以总结为典型构件+典型节点。因此只要掌握钢结构中典型构件和节点所用的材料类型、连接工艺,举一反三,才能适应钢结构市场的变化和发展。例如目前高层钢结构作为一种发展趋势,虽然本文的教学情境中并未直接出现,但高层钢结构的识图实际上仍然是构件+节点的理解和认识。因此,只要熟练掌握上述的五个教学情境中的内容,后续高层钢结构的识图和施工也不存在太大问题。最后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想和职业素质,强调培养识图和施工过程中要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注意强调钢结构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205—2001的相关内容。为突破学习中难点部分的理解,可以采用绘图结合实物模型制作的方法,提高效果。通过课程结束后的学习调查,参与本课程学习的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学生95%学生认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效果好。课程学习结束后,能够独立进行一套完整的钢结构工程施工图的识读,掌握钢结构工程施工的基本流程和工艺。因此,相关教学情境设计的内容能够满足实际工作岗位能力需求,同时为后期能力延伸和扩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平法识图;课程教学;反思
一、教学设计
对于高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毕业后不管是从事现场施工、工程监理还是工程造价等工作,钢筋永远都是主要的学习内容:在设计阶段,优化配筋既能保证结构安全又能降低造价;在投标阶段,准确计算钢筋是确定建筑成本的前提,提高中标率;在施工阶段,钢筋属于隐蔽工程,要严格按照图纸和构造要求进行施工,稍有疏忽就会留下隐患;在造价结算阶段,如果能精确计算钢筋用量就能更好维护委托方利益。尤其是平法诞生后,结构施工图采用标准化制图规则,图纸表达符号化、数字化,增大了识图难度,《混凝土结构与平法识图》[1]课程的设置就是适应学生就业岗位的需要,培养学生在钢筋方面的实际应用能力:第一,平法识图能力,在掌握平法图集知识的基础上能看懂施工图纸;第二,钢筋翻样能力,根据施工图、相关规范和图集和计算规则计算钢筋长度、根数,确定钢筋形状和排列图形;第三,钢筋制作能力,在钢筋识图和翻样的基础上,按照图纸要求准确制作钢筋。
本次教学设计是围绕“框架梁箍筋翻样与制作”实训项目开展。框架梁是框架结构的主要构件之一,要求学生在正确理解梁的钢筋平法规则和构造要求的基础上进行钢筋识图、钢筋翻样和钢筋制作,该项目在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高等职业学校工程造价、施工技术等专业学生所必备的知识,也为学生今后从事工程造价、施工、监理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反思
1.以学生为本,多采用鼓励、期望的教育方式
“以学生为本”的标语虽然我们平时老在提,但我们真正做到了吗?我们老师的教学任务一般都安排得很重,能够花在学生身上的时间比较少,但就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讲,学生如果能多受老师们的一点关注,学习的积极热情也会高很多,因为他们会相信他们的学习是受到赞赏的,这也许就是著名的“皮格玛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 “皮格玛利翁效应”留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皮格马利翁效应被总结为: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教学是以人的发展为目标的,是一项育人工程,学生在课堂中不单单是学会认知,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工作中具备的一些素质。这里我也深深地明白了,课堂中学生的问题就是我们探究的主题,教师在课堂上不是教书匠,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他重新认识自己、寻找到自信、并确立生活目标的一个过程。
2.注重从“学生”到“职业人”的培养过程,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
院校是一个对人才加工的场所,我们的产品就是人才,就是一个职业人。主要的内容就是从“学生”到“职业人”,进入学校时他还是一名刚毕业高中生,通过三年培养希望他成为企业的职业人。我们都认为高职院校应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这一点大家是有共识的,但是在高素质方面我们花的时间太少,比如教室的卫生,如果每名同学课后能把垃圾带走,那教室可以很长时间保持干净,然而有的班级上完课以后教室一片狼藉,教学楼也是随处可见随意丢弃的纸屑、瓶子之类。另外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集体意识也势在必行,我们学生往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愿意去学习别人的优点,有些自我为中心,这给我们提出了两点反思:第一,我们花了多少时间和心思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呢?第二,我们作为院校的成员,我们本身在日常工作里又表现出多少团队协作精神呢?还有我们的学生以后大多数都要从事建筑工程一线岗位工作,对工程质量不能马虎,在课堂中通过“瘦身”钢筋、浙江奉化居民楼等案例提高同学们工程质量意识。
学生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真的要通过任课教师的一言一行、学校生活的点点滴滴、所有教育工作者的齐抓共管、在校三年的坚持不懈,我们才能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三、教学改进
1.继续采用分组任务驱动教学法,“大载体”+“小任务”明确教学目标[2]
采用分组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一套完整施工图纸为“大载体”,并明确每次课的 “小任务”。在教学过程注意采用讨论式与启发式,采用“提出问题―讨论―解决问题―教师总结”这一模式,力争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坏境,让大家争着发言,激发学生思维,让大家从师生、生生交流对话的每一个细节感悟课堂,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大家的课堂。
2.对小组成员进行差异化目标培养,重视学生的需求
该课程教学目标其实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识图能力,第二个层次是钢筋翻样的能力,第三个层次是按图纸制作钢筋能力。对于不同的学生学习要求可以不同,对于接受能力好的学生要全面掌握这三个层次的能力,对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要重点考核学生识图能力并注重在课堂上对其进行关注和鼓励,他们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对他们要求而言,态度比能力更重要,我们的课堂要尊重他们的需求,给他们带来快乐。
3.精心设计课堂使学生能真正合作,让每名学生都体会到成就感
首先项目任务可以按任务的难易程度分层设计,这样可以照顾到个别差异,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事情可做。其次,需要在小组成员间建立积极互依的关系。教师可以给学生制订共同的目标(小组中每个人都达到了基本目标时,他们才能实现个人目标)、共同的奖分制(如果小组中所有成员都按标准完成了任务,每个人都可以得到同样多的奖励分)、给每个组员分配互补的角色(如:组长、总结者、检查者、记录者、提问者等)或组织小组间的竞赛等方式,在小组成员之间建立积极互依的关系。
参考文献
【关键词】重要性兴趣能力
《建筑识图与构造》这门课程是比较枯燥的一门学科,又是与建筑专业密切联系的一门学科。建筑产品的施工质量是与建筑业从业人员的素质特别是施工工人的技术水平密不可分的。在现代化生产中,一切工程建设的施工都必须具有设计图纸。图纸是用以表达和交流技术思想的工具,成为工程技术界的“语言”。建筑工程图表达了建筑物的建筑和结构设计的主要内容与技术要求,是工程施工的主要依据。因此具备一定的制图与识图技能成为建筑业从业人员最基本要求。建筑识图与构造是研究工程图的绘制与识图规律的科学。它从研究物和图的关系入手,以建筑物结构构造为研究对象,介绍建筑物在图纸上的表达方法和内容,是建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那么,怎么能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教师怎么样根据学生的情况提高教学效果呢?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大部分的学生刚入学的时候,都是从零开始,没有接触过这些课程,而且比较抽象。不清楚这门课程是干嘛的,对建筑专业是否重要,毕业以后能从事那些岗位以及怎么样学好这些课程等等,一系列的疑惑。教师就讲好绪论部分,同时意识到,学生年龄比较小,基础有高有低,其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也有差别。针对这些特点,教师除了向学生讲解课程性质、目的、要求、学习方法等等外,还要注重课堂上与今后工作的联系,生活中的密切关系,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随着教学的深入,根据技校学生的情况,在授课过程中,根据现场教学情况的不同可以分为:直观教学,实物教学,提问教学等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紧紧围绕教师授课的内容,去思考,去想象,去积极的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气氛下去学习这门课程。
在学生的作业中,出错是很正常的,学生的基础不同,教师在利用晚自习的时间要采取集中讲解,根据这门课程的特点,并在黑板上进行边画边讲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订正错误的题目,并经常表扬优秀作业,树立大家学习的榜样,对于进步的学生要及时的进行的表扬和鼓励,以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学习中遇到的死规定,比如“国标”等,教师先提出一些案例和题目或者题写问题,让学生带上这些问题自习,找出问题的所在,然后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教师讲解,这样的话,枯燥的死规定讲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也就意味着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二、加强读图能力的培养
每门课程都存在能力的培养。能力的含义比较多,有沟通能力、职业能力…总而言之,能力是改造世界认识世界的能力,人的活动是比较复杂的,一个人完成一项工作,要体现好多方面的能力。在建筑识图与构造这门课程中,主要培养学生:
1、熟练掌握绘图仪器和工具的使用,绘图方法和绘图技能;
2、掌握投影制图的基本理论和作图方法
3、以识图和民用建筑构造为主要学习内容,能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建筑工程图,掌握制图标准。
4、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图纸是工程施工中的技术依据,图中一条线的疏忽或者一个数字、一个小数点的差错,都会给工程建设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因此要培养学生树立为工程负责、为人民负责的职业精神。在学习中要理论联系实际,要多画、多识读,才能达到熟练与全面掌握知识的目的。
对于建筑施工图基本知识和建筑施工图的识图这两个部分,采用多媒体直观的教学方式,把建筑总平面、建筑平面图、建筑立面图、建筑剖面图以及其它详图联系起来进行讲解,增强学生的识图能力。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识图能力,要求学生通过手绘的方式将这些图纸表达出来,学生只有在画图的过程中,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一边及时的提出问题,教师及时的解决问题,以加深学生对图纸的理解,对于优秀的图纸要进行表扬,并进行设立奖项,让他们在学习中寻找快乐,寻找学习的乐趣。
对于民用建筑构造的部分,在课堂上的讲解过程中,多运用实例进行讲解,并结合一些图片。比如在讲解到民用建筑构造基本知识中,讲到民用建筑的分类,就可以结合学校的实物,学生熟悉的教学楼、宿舍楼来进行讲解,并在学生跟着老师的思维进行去思考,按使用性质、主要承重结构、建筑结构的承重方式,自己生活中见过哪些建筑,让学生分组讨论,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最后教师根据学生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拓宽一些,在工程中出现的安全事故方面的知识,以提高学生的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分,培养他们为工程负责的职业精神。
因此,对于技校类的建筑专业的学生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读图能力的培养,才能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