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技校毕业个人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7-188-01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随着2013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放慢以后,技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较为严峻,而且由于企业转型以及职业教育中存在的若干问题,使得技校毕业生的就业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新形势下我国技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各个部门都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力争技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稳中有升。
一、技校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我国目前对于技校毕业生的需求仍然较为旺盛,甚至在某些专业还存在着供不应求的现象,然而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技校毕业生对于自身就业的满意度仍然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技校毕业生对于薪资期望过高。技校毕业生对于工作的不尽满意主要表现在对于薪酬的不满,目前技校毕业生的实习薪酬一般集中于两千元左右,而技校毕业生的普遍心理期望值集中于三千元左右,这就造成了就业与心理期望之间的差距。
第二,技校毕业生的工作流动性大。目前技校毕业生的年龄一般集中于20岁左右,而这个时期也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时期,然而由于技校毕业生缺乏社会经验,在刚开始踏入工作岗位时往往受到一些外界因素的干扰,难以安心从事工作。这也是由目前我国技校毕业生的供求情况决定的,我国目前对于技校毕业生的需求量较大,而每年的毕业生数量有限,这就导致大部分毕业生有很大的选择余地。
第三,职业规划不清晰。在对目前的技校毕业生调查中看出,大部分毕业生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在选择工作时其首要目的是找到工作,然而对于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却缺少足够的重视,当然这也与当前我国的技校教育模式存在着的很大的关系。
第四,技校毕业生的心理素质普遍较差。目前的技校毕业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庭,从小就是温室中的花朵,在成长中很少经历挫折,因此导致技校毕业生的心理素质普遍较差,很难承受较大的挫折。以就业面试环节为例,存在着一部分学生一旦经历面试挫折,很长一段时间难以走出心理阴影,从而痛失大量的高质量就业机会。而还有一部分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极度的不自信和焦虑情绪,导致面试过程中发挥失常。心理素质的水平对于技校毕业生的就业具有直接的影响。
二、进一步提升技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对策
结合当前我国技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在新形势下为了进一步提升技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水平,本文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
第一,积极调整就业心态,摆正自身位置。在技校教育工作中,不仅仅是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教育,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大对于学生德育素质教育和就业指导。要鼓励技校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勇敢的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并且鼓励学生培养勤奋的学习态度和工作态度,让学生意识到就业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薪资待遇的水平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的相关的。同时,要给予技校毕业生积极的就业指导,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就业单位。
第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技校毕业生由于年龄的限制,往往缺少社会经验,因此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对于毕业生今后的发展和工作稳定性的至关重要的。具体而言,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对于事物评价的方法和准则,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工作中需要担负的责任。
第三,学生要培养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通过需要包括毕业生的目标、实现步骤以及具体的措施等多个方面。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毕业生的快速成长是十分重要的,能够让毕业生在发展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定位和目标,并且还会产生长期的激励作用,推动人生理想的实现。同时,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要有科学的指导,切记盲目而行,一定要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特点进行,只要这样才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
第四,提高技校毕业生的抗挫折能力。较强的心理素质能够保证技校毕业生在就业和今后的工作过程中具有良好的表现,具体而言,在就业的过程中毕业生要主要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心态,并且保持积极的就业观,同时可以通过勤工助学等锻炼自身的吃苦意志。面对失败,毕业生要勇于正视,并且不断进行总结,从失败中获取经验,在不断的实践中获得自我成长。
三、总结
技校毕业生的就业是我国职业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国职业教育的成败。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相关部门都要采取积极的措施,通过科学的教育和积极的引导,培养技校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专业水平,以更好的保证技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同时也更好的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王辉,舒琳.应届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06).
在目前就业压力巨大的背景下,各个学校都在努力抓好自身学校学生的就业工作,保障学生稳定就业,可以说,就业工作已经成为中职校和技校工作的重心之一。学生因一直身处学校,对就业形式,国家政策并不十分了解,这时,需要学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对学生的就业观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由此可见,技工院校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不仅是联系实习单位、举行招聘会等,更要对学生本身的综合就业知识、就业心理、就业技巧等方面进行全面教育全面提高,使学生本人顺利完成从学生向社会角色的平稳过渡。
1 开设就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实用价值和目标
1.1 就业指导课程的实用价值
随着我国经济步入转型期,我国社会就业压力日益增大,每年数以百万计的各类院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多,毕业即进入待业状态的青年群体给整个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压力,毕业生身心也处于来自方方面面的多重压力之下。在这种形势下,中职生及技工院校毕业学生的就业问题更加凸显。开展就业指导课程,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有利于学生从实际出发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有利于学生从学生角色向社会角色的平稳过渡,提高自身与社会及工作岗位的契合度。因此,就业规划及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能有效地解决当前学生就业中出现的方方面面的现实问题。
1.2 技工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设置目标
技工院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就是为了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修养,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引导学生了解就业政策、就业形势,掌握就业信息的获取途径和面试的程序技巧,提高学生的生涯规划能力及职业核心竞争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增强自身职业生涯管理的能力和就业的能力,促进中职及技工学校学生的就业。
2 技校学生就业规划及就业指导课程的任务
2.1 技校学生就业认识存在的问题
(1)不少中职学校、技工学校的学生对自身的学历层次和具备的技能缺乏正确认识,轻视体力劳动,不愿意吃苦,不愿意从基层做起,眼高手低,觉得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必须符合自己对薪水、岗位、工作性质的要求,而忽视个人对企业的贡献和价值。(2)缺乏危机意识,在学生时期听由任由家长和老师包办所有事情,面对突如其来的毕业难以适应,还是被动等待学校安置或者家人帮忙托关系找工作,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缺乏规划。(3)在找工作过程中产生自卑心理,对于自身的学历,掌握技能等不够自信,进而产生惧怕和逃避心理,影响面试及整个找工作过程的正常发挥。(4)综合素质综合能力偏低,中职学生、技校学生与其他高等院校毕业生相比,大部分自控能力,学习能力相对较差,心理不够稳定,情绪易波动,不能更宏观全面地分析问题。
2.2 技工院校开展就业指导课程的主要任务
就业指导课程的主要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正确引导,就业指导课程必须要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定位自我,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性格特征,以期找到与个人特征相匹配的工作。引导学生对当前所处的社会环境、行业就业环境进行客观分析,正确定位自己的职业方向。第二,提升技校生综合素质,增强核心竞争力,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反思能力,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和自我营销能力。第三,具备一定的就业知识,了解我国基本的劳动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掌握简历和求职信的制作程序和技巧,具备基本的礼仪修养,掌握求职面试技巧,掌握获取就业信息的基本途径,正确做出职业选择。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就业知识,才能把握机会,成功就业。通过就业指导课程的学习,能够使技校生对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形成正确的认识,能够有效适应当前的社会形势,同时,还能够使学生对求职技巧和求职方法有一个初步掌握,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求职能力。
3 创新教学方法,有力促进技校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真正有效达到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目标,解决技校生的就业问题。主要从几个方面来改进:
(1)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就业指导课程开设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就业,必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学生自己真正内化了正确的就业观念,自觉掌握了就业技巧才算这门课程教学的成功。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切忌不可搬照书本,照本宣科,脱离实践的教学。技工学校的特点就是注重学生实践教学,让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训、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及时搜集就业信息,认清自己的能力和不足,及时查漏补缺,提高技能,适应就业。
(3)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比如开展角色扮演模拟面试的活动,分组讨论技校生求职心理,增加案例分析教学,组织学生互评等形式,生动展现教材内容,让学生在参与的乐趣中总结学习。
一、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1.开展创业教育是培养小企业经营者及繁荣社会经济的需要。技校毕业生专业户、科技个体户,农场经营者都直接带动了周围群众致富,繁荣了社会经济。乡镇企业占了工业企业总数的90%,平均规模只有8人左右,作为技校毕业生如果具有创业能力,在哪里都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2.开展创业教育是培养具有创业能力的技校生需要,也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需要。当前我国正面临着就业高峰,每年将有大批大中专毕业生走向社会,农村劳动力要向城市转移,一大批职工已经下岗,国有企事业单位尚有大部分隐性失业人员。中小企业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小企业将成为我国就业的一个增长点。解决就业问题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技工教育理应作出自己的贡献。技校毕业生通过创业教育,毕业后或工作2~3年创办了小企业,不但空出了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而且能创造新的就业岗位。
3.创业教育是培养个人全面素质和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过去技工教育中没有强调学生创业素质培养,造成毕业生缺乏自主就业的心理准备和独立创业的能力。学生就业过分依赖家长和学校,即使获得稳定的就业岗位后,也很少表现出事业上开拓创新精神,企业对他们的评价是:“他们往往不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据对我校学生择业观的调查表明:67.8%的学生过分强调物质利益和自身价值,缺乏事业心与责任感,进行创业教育就是要改变这一现状。
4.加强创业教育是技校生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世界上创造最有价值,因为唯有创造才会有世界的发展,美国人最爱说的一个词是“try”(试),你也试试,我也试试,他也试试,试出了新思想,新方法。科技的日新月异,时代的飞速发展,就是在人类不断的“try”中实现的。在今天改革开放的年代,创业者的开拓精神、务实精神、奉献精神是时代的需要,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无论是否成功,都将成为社会赖以发展和前进的动力。因而,加强创业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同样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
二、创业教育的方法
1.克服不良心理,培养创业意识
技工学校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较好,家长送来上技工学校的目的是学习一门专业技术,有些家长将技工学校当做不使孩子流向社会的看护所,这将弱化学生的责任,与创业意识不相符。部分学生在经历挫折后过低地估计自身的价值,对创业缺乏勇气和信心,即便胸怀大志,想干一番轰轰烈烈事业,却担心社会经验不够,患得患失而放弃斗志。因此,在学校的政治课、班会课要将矫正学生的不良心理放在第一位,通过介绍伟人和平凡劳动者立大志成大业的典型事例,并举办多种形式的专题活动,让学生认清自己所担负的历史责任,正确评价自己,培养学生积极进取、艰苦创业的意识,树立战胜困难、开辟未来的信心。
2.寓教于学,教学结合
很难相信,对学习不感兴趣、怕苦畏难的人会勇敢地面对社会的挑战。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应落实在平时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之中,要把培养良好的创业品质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结合起来。在文化课和专业课的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是因为学生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待工作和事业的态度。努力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必然能使学生客观地、全面地、灵活地掌握知识,提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开创事业作好知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
3.提供创业途径,增强创业能力
【关键词】技校;班级管理;学生管理;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众所周知,在技工学校培养人才更注重的是专业技能的提高,培养的一般为实用型人才。其实技校学生的生源较为特殊,招收的学生大多数是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社会再就业人员三部分。他们的普遍年龄在15到20岁,有些甚至是大于20岁,处在将成人而又未成人的人生关键时期,大多数是没考取高中或大学,有些还是在初中就缀学未毕业的,还有一些是在外工作了几年二次返校学技术的社会再就业人员,而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是思维活跃、自制力较差、学习乏味的年纪,导致在学校时常出现上课睡觉、迟到、玩手机、早退、打架斗殴、早恋等现象。作为技校的班主任,应该用什么方法管理好这一批调皮的孩子呢?综上所述技校的大部分学生成绩是比较落后,自制力也是非常薄弱的学生,如何管理好班级及这些让人头疼的学生,在现如今国家面临缺乏技术人才的现实中,我个人觉得有必要研究和探讨技校现实中存在的特殊情况。如何制定好班级规范和对策,才能管理好学生显得尤为重要了。本人结合这几年的技校班主任经历,谈谈自己在工作中的班级管理和学生管理。
一、班级管理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角色,班主任、班干部、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就如同一把伞,班主任如同伞柄,班干部如同支架,而学生则如同于布,一个再好的伞柄如果没有支架的支撑和布的衬托是无论如何也撑不起一片蓝天空。班主任的工作必须是面面俱到,以“责任心”为首要,以“以身作则”为榜样!
1.收集班级学生信息,建立详细的档案
技校学生入校一般是在7月份,学生陆陆续续的入校,此阶段应把握好时机,家长带小孩过来报名时应把详细信息建立起来,特别是联系电话和家庭住址,及学生的性格和习惯。此阶段不抓紧后面联系家长就比较困难了。
2.班干部的确立
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左右手”是班级中的支架和核心,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班干部团队,一个班的集体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班干部决定的。班干部对班集体有着“以点带面”和“以面带面”的作用,故称他们是班主任的“左右手”。所以唯有慎重地选拔和培养干部队伍,班主任工作才能逐渐从繁重走向简单与轻松。
3.完善班规班纪
班规班纪可以促进班风的形成,俗话说“没规矩不成方圆”,一个良好的班风首先得从班规班纪中体现;班规班纪对于一个班级来说是很必要的,要形成良好的班风,必须制订相应班规班纪。
4.构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做为老师都愿意和自己的学生打成一片,有一种正常和谐且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介于传统的师生关系,性格内向点的,学生方面却始终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自己的老师关起情感的大门,性格外向点的,也是半开半闭。显而易见,老师如不能了解、不能贴近学生的内心世界,就会增加施教的难度,素质教育无形中就被架空了。
二、学生管理
技校的学生正是思维活跃、自制力较差、学习乏味的年纪,班主任对于文化素质不好、行为习惯差、思想水平不高的学生,应做到“多看”、“多跑”、“多总结”的“三多”政策和“细心”、“爱心”、“用心”、“耐心”和“责任心”的“五心”策略,树立好班主任的个人威信,选拔和培养好班干部,利用班干部管理学生。另外一点要经常对学生进行诚信和言行教育,提醒事情的该做和不该做。尽量主动,不能被动,在问题出现之前找到根源,避免问题的发生,正确引导。班主任应多从学生角度考虑问题,多理解、多鼓励,少批评。把学生看成是成年人甚至是自己的家人或孩子,尤其是针对高技生,他们有比较成熟的想法,他们不需要我们过多的说教,他们最需要的是我们的理解。当他们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的时候,就不要再批评了,否则,只能起到相反的效果。
三、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工作这么些年来有一个非常大的感受,从没有轻易的去开除一个学生,一直秉着“士兵突击”中许三多的精神,“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对待学生班主任一定要有五心——“细心”、“爱心”、“用心”、“耐心”和“责任心”。再玩皮的学生也是人心肉长的,他们一次又一次的犯错误,班主任得一次又一次的原谅和劝导。俗话说:“没有攀跃不了的高峰,也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这期间离不开学校和家长的帮助。教育学生时自己心中得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一定不能在违反学校的校规校纪的情况下去故息迁就和纵容学生,那样就适得其反了。
当班主任辛苦但当技校的班主任就更辛苦,很多时候都有始料未及的事情发生,这是我的一个最大感受。但是苦不怕,累不怕,为了管好班级,我绞尽脑汁想了很多办法,从教室到宿舍,从纪律到卫生,从学习到活动,好的方法就保留并记录下来,不好的方法就淘汰。总之,在学校的教育管理中,班级是最基本的管理单位,班主任所面对的情况是干差万别、千变万化的,这就要求班主任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程森,任教于深圳技师学院。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毕业。1992年至今,一直从事职业教育工作。2007年起多次担任国家高技能人才师资培训讲师,2008年承担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汽车维修专业预备技师培养方案的开发课题。
他扎根教学一线,不断学习探索一体化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并付诸于教学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2011年被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聘请为一体化课程改革指导专家。
记者曾经在一次一体化课程研讨会上与程森有过一面之缘,短短的几分钟闲聊里,幽默、健谈,洪亮的声音透着十足活力,这就是这位深圳技师学院的骨干教师给记者留下的最初印象。从传统教师到一体化教师、一体化课改方法专家,从他身上,我们可以解读出一个技校教师成长之路上的几个关键词。
反思
1992年大学毕业后,程森成为了一所职业学校的老师。那时,我国对职业教育的探索还没有全面开始,职校教师依然按着传统的方法进行教学。初为人师的程森也只能凭着感觉一步步去摸索。那个时候,他所能想到的也只是“将书本上的东西经过自己进一步的消化,转化成上课要讲的内容”。
就这样教了七八年,在专业领域,他已经相当娴熟,在教学中,也早已能信手拈来,将一堂课讲得深入浅出、妙趣横生。如果没有后来的追问、反思,程森的执教生涯也许就会如此重复一个又一个八年……
对职业精益求精的追寻让程森发现,很多经教师精心教导的学生毕业后的发展并不顺利,尽管该教师各方面的评价已经非常优秀。这之中的差距,引起了他的反思: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到底有着怎样错综复杂的关系?
职业:当时的反思让你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
程森:教师的重心不是自己如何讲课。不能让学生在学习时就像看电影,看时觉得精彩绝伦;走出影院时,刚刚的剧情已经完全被抛之脑后。教师的目标不是让自己强,而是让学生的专业强、学习效果好。一个优秀的老师,必须要想办法将自己要教的东西“刻画”到学生身上,变成学生自己的东西。否则,这样教学几年后,提高的最多也只有教师的专业水平而已,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难有真正提高。
所以,要真正让学生学有成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老师转变角色,从关注自己怎样教转变到关注学生怎样学,将眼光放在学生身上。要实现这种转变,除了教师自身的努力,还需要很多的外部条件,比如学校的政策、学习机会、同事间的互相促进等等。
职业:并不是每位教师都能有这样的反思,这背后有怎样的动因?
程森:技校老师一定要首先认识到,对职业教育,你不是一个旁观者。教育是门大学问,不只是你教的那个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只是职教教师的要素之一,如果能在教学中将自身对教师职业的觉悟提升到育人层面,探索教学规律,实践教学方法,就可以在职教领域有更大作为。技校老师大多来自企业一线,专业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若能意识到并且主动去提高教学能力,就更加难能可贵。
践行
从内地到深圳任教,平台大了,学习交流的机会多了,教研的任务也重了。也正是在这个平台上,程森有机会将之前的种种思考付诸实践。
2008年,程森承担了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汽车维修专业预备技师培养方案的开发课题。这个课题可以说是他职业生涯的一个新起点。因为这让他真正意识到:搞教育,不研究教育规律不行,“要埋头教书,也要抬头看路。虽然天天讲课,但是不研究教育规律,那么我们所得到的东西,永远只是一个方面、一个点,无法有质的提升。”
在这个过程中,程森面临的一大挑战就是观念的转变。因为这不仅是想法的转变,随之而来的是备课、教案、课程组织、教学材料、实训室建设等各个环节都必须同步转变。“改变”并不是一个让人舒坦的过程,但程森经常会警醒自己:我就这样糊里糊涂地教下去吗?所以,他没有对新观念、新事物说“不”,而是在一点点的摸索、转变中,不断思考、分析、实践着。
职业:任何事都是知易行难,尽管职教新思想、新观念已有不少,但真正要在教学中实现转变,却是一个难题,您是怎样做到的?
程森:首先,你得愿意转变,不是直接拒绝新理念,而是去思考这是否符合我们的学情。其次,就是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一个过程。
在实践中遇到了问题,促使我开始学习、探究职业教育规律,之后再在课堂上付诸实施。这时我发现在理论指导下探索教学规律,让我对职业教育的了解一点点深入,这比原来得到的一些零星的经验更有价值。同时,让我更明显地感觉到:“原来理论指导真的很有效!”反过来又促使自己再进一步地去学习职业教育的理论。也只有这样,专家讲座、理论著作才不是纸上谈兵。也就是在这样一个反复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实现转变。
职业:课改,常让教师感到千头万绪,无从下手,您的建议是什么?
程森:我觉得要用一种哲学的思维来对待课改。一是要抓住主要矛盾,也就是把握住课改的精髓,为了什么而改变,目标又是什么。二是方法运用要灵活,不能一刀切。因为职业教育是培养人的,所以培养思路、教学思路就不能简单化,一定是具体化的、灵活的。我发现有些老师就喜欢用模板套,这样,里面个性化的东西就没有啦。老师还是应该在懂得核心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去变化。
课改不能急功近利,要踏踏实实、一点一滴地把改变落到实处。要做成一个事情,不能只盯着结果说事,必须用其中的过程来保证结果。
质变
程森跟记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美国的教育交流代表团来华访问,作为交流的内容之一,中国老师在代表团面前上了一节物理示范课,老师准备非常充分,学生听得也很认真……下课后,学校领导请代表团提提建议,结果得到了这样的回答:“这节课学生没有问题,也没有意见,既然这样,上这堂课又有什么意义呢?”
在程森看来,这个故事描述的就是典型的传统教师和典型的传统课堂。传统教师关注的是自己在课堂上的教学发挥及专业展示,而对于一体化教师来说,除了注重教师素质之外,追求的是在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学和做,让学生牢牢掌握需要他们掌握的东西。程森打了一个很形象的比方,如果说传统教师更像一个演员的话,那么一体化教师则是导演,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展现自己。
从传统教师到一体化教师、方法专家,程森对此深有体会。谈到此,他的话匣子更是一下子打开了,“现在大家都意识到,技校教师动手能力要强,理论深度要有,这是一个很好的改变。但还远远不够。老师既能讲理论,又能有实践了,但教学方法还是老样子,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怎么培养得出来呢?所以,还是回到一个最根本的问题上来,老师懂得多、讲得好固然重要,但会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思考、动手实践、自我评价,从而实现成长更重要。这才是现代职业教育,也是对一体化教师的定义。”
职业:就您个人的经历来说,技校教师的成长应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程森:作为教师,当感觉到自己的教学像一潭死水,没有起色,并且开始觉得自己不光要懂技术,也应该在教学中优化教学方法的时候,就产生了第一个改变;有了这个想法,就会去搜集各方面资料,主动和别人交流,甚至在教学实践上进行一些小的改变,逐渐发现理论的指导能够产生效果,这个时候就又有了一次改变;第三是承担了一定的课题和压力,必须要去实践的时候,此时改变最大,从观念到行动、习惯都发生了变化,能总结出一些教学规律性的东西,能创新……这就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成长,离成为优秀的技校教师就不远了。
职业: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技校老师,您认为还需要进行哪些努力?
程森:一个是知识储备。现代社会获取信息的途径太多了,只要有意识地去学习,成长就会很快,关键还是在于心态。还有一点是不要把自己淹没于繁忙的教学工作中,有句话说得好,要埋头苦干,也要抬头看“天”,要经常跳出来看问题、看工作。
职业:一体化教学现在炙手可热,您对一线教师们有哪些建议?
程森:现在从上到下,开展一体化课改和教学的积极性已经被调动起来了,这个大平台已经有了。至于现在这个平不完美,这是另外一个层次的东西。首先是它有了,有了以后,技校教师们就有了可以“跳舞”的机会。老师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个平台,抓住先机,定能有所作为。第二,改革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不改,但也不能操之过急,在改革过程中,要注意经验积累与总结,形成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采访到最后,记者问了程森一个最简单但是也是天天萦绕在技校教师心头的问题:如何上好一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