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英语课程标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课程标准
目标
要求
教育部新近颁发的“英语课程标准”体现素质教育思想,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研究成果。课程标准的实施,必将推动学校、教师和社会教育观念的转变,促进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受益。下面笔者拟通过学习课程标准,谈谈自己的几点感想。
一、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是目标确定在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上,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和以能力为目标。保证课程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发性;强调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提倡“任务型”的教学思想,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课程资源的开放与利用,注重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课程标准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这五个方面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课程目标设定为九个级别,并以学生能够用英语做事情具体描述各级别的要求,以学生在某个级别“能做什么”为主要内容。各个级别均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综合行为表现为基础提出相应的具体内容目标, 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一目标的确定,改变了英语课程过分注重语法和词汇的讲解与传授,从仅仅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提高到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这样,学生既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又有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格,从而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突出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展现个性。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性,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发展策略,使学生的个性得到良好的发展,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学习的价值。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尊敬学生的个性差异”体现了现代教育理论的一个主要内容——教育个性化。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具备人文精神,承担人性化教学角色。所谓人文精神,核心应该是人,是对人的关切,也就是对人的发展与完善,人性的优美和丰富的关切。教师工作的对象是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是代表人类的发展和命运的人类群体中最富活力的成员。教育最神圣的使命就是充分地发展人的个性,充实个性,培养具有独特人格特征和个性特点的社会新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以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尊重学生,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让每个学生的天资、兴趣、爱好、专长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施展。
转贴于 三、关注学生的情感,更新教育教学观。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们的智力发展、思想、兴趣、爱好、才能、倾向,就谈不上教育”。积极健康的情感能使人们的思维敏捷深刻,想象丰富活跃,记忆力增强。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对文化、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得语言输入和语言使用的机会,有利于对已输入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和存储,提高语言活动质量。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始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把教学和情感教育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帮互学,发展合作精神;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地多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机会;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
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运用心理换位的方法,从学生的角度来理解学习过程。在讲授教学中,教师的讲不是直接地、单纯地讲授,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听和学。通过讲,引导和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主动、高效地获得知识,掌握方法。立足于把教师的“讲”自觉地、有意识地转化为学生的“学”,让学生在聆听中思考,在思考中聆听,把听与思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师应相信学生的潜能可以在他们自己选择的学习方式中得以发展。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和意见;想学生所想、所疑、所难、所错、所会、所乐,以高度娴熟的教育技巧和机智,灵活自如地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遨游。[1] 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师生关系是 “平等条约”,尊重和爱是其基本特征。“对人类的热爱和博大有胸怀、对学生成长的关怀和敬业、奉献的崇高精神、良好的文化素养、复合的知识结构、富有时代精神和科学性的教育理念、创造性的教育实验能力和研究能力、在踏上教师岗位后经多年实践凝聚而生成的教育智慧”[2] 这就是一个新世纪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
[注释][1]引自余文森:《课堂教学水平与境界》[2]引自叶澜:《重建教师的角色理想》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小学外语教学》,2001年第11、12期;2002年第1期。
2.朱向群:《学习有感》,《中小学外语教学》,2000年第8期。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英语教师 角色定位
为了顺应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培养适应新时代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江西省于2008年拉开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序幕,《全日制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施近五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笔者作为一名身处教学一线的高中教师,颇有收益。
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建立新的英语教育教学理念;建立灵活的课程目标体系;建立多元、开放的英语课程评价体系等。新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面对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的教育变革和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英语教师应做好理念的更新,进一步完成课堂角色的转换,从而符合新课标的需求。
一、注重学生的情感培养
古人说:“亲其师则信其言”,新课标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差异的统一。在高一的起始阶段,教师应以充分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情感为主,消除他们已有的学习顾虑,以一种和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积极引导学生培养积极的情感因素,提高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达到学习兴趣增强的目的。心理学上提到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就是一个创造学习神话的情感培养。
二、注重以学生的需求为已任
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从实用主义经验论和机能心理学出发,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的观点,他要求教师放弃向导和指挥官的任务,而转换成看守者和助理者的角色,教师应站在学生背后,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已任。教师应充分发挥导学作用,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潜能,激活记忆,创造一个比青少年任其自然时可能接触的更广阔、更美好的平衡的环境。
三、注重鼓励学生学习选修课程,并加强指导
选修课的设置是高中新改的一个重要举措。开设选修课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有多样化选择的余地和个性发展的空间。同时有利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与必修课程共同促进学生英语素养的形成。教师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充分考虑他们的学习现状,在充分调查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水平和需求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做到教学内容既多样性又有可行性,同时兼具地方特色。教师应注重鼓励学生等候课程,让他们理解这样做既是为了满足学习的需求,又是在学习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适时的指导是很有必要的。
四、注重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在新型的教学关系中,教师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样式,树立符合新课标的教学观念,充分运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就是拓展课堂,教学容易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英语的新渠道。以往教师“满堂灌”的方式难以适应新课标的教学需求,作为指导者的教师应合理利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的英语教学资源,如音像、课件、视频等,让学生产生全新的听觉和视觉的冲击,既丰富了教学内容,提升了教学方式,又极大地激励了学生的课堂学习,真正实现了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和英语教学的整合。
总之,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在新课程标准与理念的要求下,教师唯有真正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服务全新意识,才能真正地完成角色的自我转变,既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又能创造性地圆满完成新课标中的各项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一、新《标准》突出教学内容的人文性: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意识,确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新《标准》突出的“人文性”特点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强调教育平等化、民主化、个性化,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张扬每个学生的鲜活个性。教师应通过尊重、赏识、关爱等,把学生放在做“人”的主体地位上,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倡导和实践“尊重教育”。
尊重学生,要对学生一视同仁。要把学生看成一个独立完整的人,看成与自己有着平等关系的公民,爱“金凤凰”也爱“丑小鸭”。不管他们的经济地位和社会背景如何,不管他们的学习基础如何,让学生在平等、尊重的氛围中得到尊重,并学会尊重他人。同时把尊重和自我严格要求相结合,自我严格要求正是尊重学生的具体体现。教师要敢于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坦诚和求实精神,这种人格魅力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如乌申斯基所说:“人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教师的人格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最灿烂的阳光。
二、新《标准》强调学习过程的自主性:要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新《标准》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角色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教师要迅速更新观念,“吃透”新《标准》的实质内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增强服务意识,努力去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要让学生自我教育、自主发展,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爱、学有所思、学有所长,真正为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
三、新《标准》注重教育的情感策略:要求教师以学生的终身幸福为目的,积极影响学生,确立和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新《标准》不仅强调知识、能力目标,而且注重情感目标。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中的伙伴,与学生一起探索、一起反思、互相鼓励帮助,做到教学相长,努力开发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积极情感因素,开商,促进智商;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学习的原动力及学习的主动性和目的性。
美国心理学家戈尔曼认为:“情商是个体最重要的生存能力”,“一个人的成功20%取决于智商,80%取决于情商。”新《标准》强调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情感、管理与评价、认识、交际等学习策略的培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遵循学习规律,改进学习方法,加强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从而形成自主发展的良好学习习惯和有效学习策略。教师要注重师生情感交流,达成默契。让师生在课堂教学中达到认知与情感交融的最高境界,使课堂教学成为心灵净化、视觉满足和精神愉悦的活动体验。
利用作业评语加深师生情感交流是我一直坚持的做法。评语言辞恳切,切中要害:或热情鼓励、或委婉告诫……始终使学生保持清醒的头脑、强烈的兴趣、昂扬的斗志,激励并坚定他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信念。通过评语,教师尽可把祝福、问候、关切、激励、真诚、信任之情化作甘甜的泉水,去滋润学生的心田,引起师生教与学的共鸣,达到教与学两者的和谐与统一。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英语课程标准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08-02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研究的深入,90年代在理论上逐步成熟。《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称《新课标》)明确指出:"提倡任务型教学途径,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强调学生能用外语做事"。①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是对交际教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一、任务型教学法理念
美国教育家杜威(1859-1952)以实用主义的认识作为教育理论基础,提出了"学生中心,从做中学"的教育模式,他主张教学应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20世纪70年代,N.S.Prabhu进行了一项强交际法的实验(Bargalore Project),把学习的内容设计成各种交际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进行学习。Nunan (1989) 认为,"任务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法,具有结构性,它由教学目标(goals)、信息输入(input)、活动方式(activity)、师生角色(teacher/student role)、教学环境(setting)等要素组成。[1]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输入与互动假设(input and interaction hypothesis)(Ellis,1999)。
Skehan(1998)对任务有如下论述:意义优先,任务完成为主,评估基于任务完成与否。教育家 Littlejohn认为:"任务型学习活动"是一种以完成任务(即目标为导向goal-oriented)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真实地使用语言,即学生要使用他们掌握的所有外语知识和一切手段进行交流,以达到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目的。英国学者Thombury(2000)认为:在真实的语言交流中,倾向于用"词句库"中现成的词句进行交流。口语的流利程度取决于"词句库"中现成词句的贮存量,以及提取这些词句的能力。这样一来,学习者大脑中"词句库"的"建设"就成了英语教学所关注的问题。研究发现,通过学习脱离了上下文/真实语境(decontextuslised)的词语和句型无法进入到这一"词句库"中,因此也就无助于语言在真实场合下的有效使用。只有学习者在真实场景交际的情况下使用已经学过的语言,这些语言才能在"词句库"中贮存。因此,任务型学习的活动模式应运而生。
任务型教学法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效,既重视语言结构,更重视语言交际,通过有意义的交际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人为本",不但具有真实性和交际性,而且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内部学习动机。
二、 任务型教学在我国英语新课程改革中的适用性
1.从理论上看任务型教学的适用性
《新课标》》强调语言的功能,而不是语言本身的构成。它并不仅仅指交际功能。从外语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上看,有利于促进个人的发展。语言既是人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的重要交流工具,也是重要的思维工具。学习母语以外的语言,不仅能够拓宽交流渠道,而且有利于心智的发展,特别是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同时,《新课标》体现的语言学习观,就是不能把语言单纯看作一个知识体系来记忆和学习,而应该在活动中发展语言能力。英语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构建知识、发展技能、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和拓展视野的过程。
任务型教学作为交际教学法的一种,其教学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完成诸项语言任务;(2)调语言学习是一个从意义到形式、从功能到表达的过程,反对听说法对某种句型的反复机械操练;(3)鼓励学习者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4)完成语言任务的过程中,表达的流畅性重于表达的准确性(Ellis R. 2003)。Willis对"任务"的定义"是学生为达到某一交际目的,使用目的语来获得产出的活动(1996)。David Nunan(1989)认为:交际任务是知道自学系目的语的过程中领悟、使用、输出语言和互动的课堂交际活动。[3]它重点关注的是意义,而非语言形式。因此,我们看出任务型教学非常强调语言的实际运用。《新课标》如此重视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就是因为这一教学途径能够达到"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的教育目标。
2. 从教学实践看任务型教学的适用性
《新课标》明确指出, 英语课程提倡采用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发现语言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不断调整情感态度,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教育部,2011),《新课标》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设定设计课程总目标和各分级目标要求。要求教师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教师应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
任务型教学活动的核心在"学"。换句话说,我们必须把课堂的重心从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移。要做到这一转移,教师必须明确自己在课堂上的角色的变化。这种角色的变化需要我们的教师去认真地把握。教育家Scrivener(1994)要求教师能够了解:如何设计任务型的活动,知道何时使用它,如何使用它,谁使用它,以及掌握组织开展任务型学习活动的技巧,分析教师和学生在任务型活动中分别担任的角色和责任等等。
因此,总的来看,任务型教学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对我国新课程改革有着很强的适用性。通过教学实践,同时也证明任务型教学法对我国的英语教学改革起着举足重轻的作用,也为我国的英语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三、任务型教学在英语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及建议
通过调查发现,任务型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首先,对任务型教学法的概念理解是模糊的。相当部分人错误认为"任务活动设计"实际上就是语言操练。对整个教学活动的意义理解肤浅。甚至在一些西部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对任务型教学法了解甚少,对任务型教学法的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任务的设计和具体操作还缺乏正确理解和足够的认识。其次,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对课堂的准备不够,教师的语言基本功较差,灵活处理课堂能力较差,都会影响活动的实施。另外,我国特有的外语教学环境和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为任务型教学的实施增加了难度。如:评价制度、课时安排、班级大小等因素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根据调查的现状,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深化英语教学改革有所帮助。
1. 加深对"任务型教学法"内涵的理解
首先实施任务型教学要贴近不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能力,既要有适当的难度系数又要有可操作性。太难了学习者会产生焦虑,太易了会令人索然无味。关于任务型教学中的"任务"的难度,Brown etal(Peter Skehan,1999) 进行了实践性的研究,并进行过分类,其中一种是根据任务的性质(nature of task),包括静态任务(static task)、动态任务(dynamic task)和抽象任务(abstract task)。上述第一种只涉及视觉信息,用于单向的弥补信息差(information gap)。如向别人描述简单的事物等;第二种涉及信息因素的变化,比如描述车祸、讲故事等;第三种涉及非语境化的信息因素,比如发表一种观点意见等。针对不同的外语学习者的教学任务在设计上应有所变化。对初学者,可设计一些简单的静态任务,如描述简单事物或过程等;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应设计一些动态性或抽象性任务,如让他们用英语打电话、向旅行社订票、向老师请假、到超市购物等;或设置对话,让一方说服另一方,如"中学生上网好不好"展开辩论等。
2.加大语言教学与语言认知结合研究的力度
在我国英语实施任务型教学,由于缺少理想的语言环境,因此要兼顾意义与形式。既要注重任务的真实性、生活性和趣味性,又要有意识地为某些语言结构的使用提供机会,做到有些语言结构是可选择的,有的选择是唯一的,以此促使学习者语言信息的吸收、消化,帮助他们调整认知图式,实现他们知识结构的重新建构。[4]同时,教师在知识重构的过程中,应充当引导者和反思者的角色。教师在执行任务中对出现的错误应该进行适当记录,进行分析反思。因为学习者在语言运用中出现的错误能反映其语言习得的进展程度,显示知识建构的过程特点,暴露其认知图式的薄弱环节。老师可以觉察个体差异,对症下药。完成任务后要进行评估,要发动学习者积极参与评估,使他们成为主体,从任务的设计、执行到结果进行正反总结;对任务中有较强语用功能的语言结构,要适当进行演绎。
3.加强任务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的优势互补。强调任务型教学法,并不是说全部抛弃其他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法是吸收了多种教学法的优点而形成,它和其它的教学法并不排斥。从一种教学法过渡到另一个教学法是个渐进的过程。事物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一种教学模式的实施是个过程的连续体。在很多的教学环节上,将因人、因地、因时而异,采取不同的、更有效的方法。比如,中学生学习英语语法,可能用传统的方法比较好,因为他们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较好的母语基础,可以联想;而儿童学习英语就不同了,往往要结合儿歌、舞蹈、卡通图片,实行趣味教学,寓教于乐。
4.加快教材改编及重建教学评估体系的速度。英语教材是阻碍教师实施任务型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任务型教学为编写原则的教材一定要乐于被教师和学生接受,有利于课堂中主动而准确地实施这一教学模式。同时以考试为主要导向的评价方式是影响任务型教学实施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考试模式直接影响教师的上课模式。因此,在推广《新课标》的同时,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必须加快考试制度的改革。
四、小结
当然,任何一种教学方法产生和流行都有其哲学和心理学的依据以及社会文化的成因。每种方法既有其长处也有其短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有它自身的优势和局限,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够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不同,结合其他教学方法,灵活选择和运用,以使任务完成的效果更佳,使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得到更好地锻炼和培养;[5]大胆探索理性推行,做到有步骤、有计划开发适合本地区本学校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07.
[2]任务型教学法[EB/OL] . http: // / link?url,2013-10-11.
[3]李粟.《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实施以来任务型教学在我国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教学与管理,2012/09.
[4]周玉萍,吕卉.新英语课程标准下对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再认识[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2/08.
[5]吕京. 英语任务型教学法的有效实施[J].中国教育学刊,2010/06.
一、营造独特课堂氛围,培养英语学习兴趣点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阵地。通过课堂教学营造独特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途径。例如,在学习了“describing people”后,就可以开展分组竞赛活动。各组选一个学生对班上某个学生的样貌进行描述,其他小组成员猜测,哪个小组先猜出来就给哪个小组加一分。学生们的好奇心和好胜心都很强,在这一类活动中往往会积极思考,乐于表现。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听力及口语表达能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的课堂教学还可以运用于单词拼写、新单词词义的教授等环节中。
二、打造特色教学手段,激发英语学习兴趣点
好奇是青少年的共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青少年的活动常常受到兴趣和需要的支配,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1.简笔画的合理使用。
英语初级教学阶段,简笔画是一种最简便的直观教具。教师可以运用简笔画创设情境、介绍新语言,这既可以展示教师个人风采,捕获学生崇敬之心,又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2.多媒体课件的引入。
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创设情景进行教学越来越被广泛使用。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既能节省课堂时间,增大课堂容量又能提高教学效率。
3.游戏的调节作用。
为了能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老师可以在教学中适当的加入游戏环节。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变“厌学”为“乐学”。教学中通过精心设计活动,安排好教学步骤,恰当地运用语调、表情、动作等方面的技巧来感染和激发学生的兴趣,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shopping”这一课时,让同座之间互相充当店主和顾客,课桌上摆放一些学习用品。先向学生介绍:“This is my shop. It sells school things like pens, rulers, and pencils...”然后介绍如何用英语买卖东西。这样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寓教于乐,让学生感到英语的实用性很强。它代替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英语的表达能力。学生一学就会,课堂上学生们都积极要求参与到游戏之中,一堂难度较大的新知识就这样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掌握了。
三、创造个性化课外活动,保持英语学习兴趣点
创造个性化的课外活动,是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点的有效方式。实践中我们创造了“三六式”课外活动教学法。
1.初级英语水平学生的课外活动。
英语学习刚入门的学生,书写不规范,针对这一现象,可以开展有关书写练习的课外活动。例如,英语书法观摩、英语手抄报评比等等。听、说也是打好英语学习基础的关键,除了课堂练习以外,组织英语合唱团,举行英语朗读比赛,英语故事大赛等,对英语学习兴趣的保持都大有裨益。
2.中级英语水平学生的课外活动。
学生有了一定的英语知识积累,除了继续培养听、说能力以外,应当适当加入读、写训练。可以通过组建“英语课本剧社”。让学生在剧社里表演课本剧,锻炼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甚至可以鼓励学生练习创作自己的舞台剧本,提高英语书面表达能力。
3.高级英语水平学生的课外活动。
学生英语学习达到一定水平时,学校学习已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会根据个人的喜好选择学习的内容。这时,我们应针对这样的学生进行跟踪辅导,“English online”就是为这样的学生打造的。通过互联网老师们可以给学生答疑解惑,学生们可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使网络成为学生加强学习、交流思想、展示自我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