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书法字体

书法字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书法字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书法字体

书法字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包装设计;书法字体;创意法分析

书法是汉字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在包装设计当中进行书法因素的科学设计,能够很大程度上增强包装的设计质量,因此,很多包装设计团队都已经加强了对字体创意设计活动的关注。

一、创新书法字体的意义

书法技术在我国有着漫长的发展历史,书法作品应用于包装设计当中,不仅可以使包装设计的美感得到线条和点面的合理搭配,也能使包装的设计样式具备更强的艺术价值。此外,书法艺术虽然简单的由单一的色彩和线条组成,却能够形成同其它类型艺术作品相同的艺术价值和艺术感染力[1]。另外,书法技术不仅具备较强的美感,也能很好的对书法书写者的主观情感进行良好的表达,使书法艺术作品能够具备更强的生命力。包装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对参与设计人员的心理感受重视度较高,因此,书法艺术这种具备很强艺术感召力的艺术形式能够很好的进行字体艺术价值的提高,使包装能够的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比较高的重视。虽然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是书法不具备太高的使用性能,但书法作品强大的魅力依然能够对很多的人形成感染。此外,书法艺术相比于其它形式的艺术拥有较高水平的影响力,如果商品包装的书法字体设计具备较强的科学性,则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商品购买者的关注和认同,因此,书法艺术在提升商品竞争力方面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2]。另外,书法作品还具备较强的个性色彩,试想,如果雕牌洗衣粉或劲酒的书法只采用简单的楷体字,则很难在消费者心中形成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因此,在当前很多商品出现同质化竞争模式的情况下,使用书法对商品进行艺术性设计,能够很大程度上增强商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字体创意法的具体实施

(一)通过字体设计体现商品特质的创意

首先,书法字体的设计必须严格按照商品的具体性质进行研究处理,既要保证书法字体本身的美观性,又要注意对商品的特色进行展现,使所有的字体设计都能在书法艺术的展现之下凸显商品的具体特点[3]。另外,要对使用的书法字体进行基础性范围的设定,一般情况下,商品的包装所使用的书法字体往往为行书或草书。此外,商品的包装需要针对消费者的视觉需求进行书法整体形象的设计,作为商品外包装的美学点缀,书法字体需要以较为粗狂的线条作为字体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模式,使书法能够在应用的过程中具备更强的灵动性特征,并保证对商品的包装提供较为活跃的商业气氛。另外,在研究商品特质的过程中,可以将商品的具体年限作为一项重要考虑内容,如果商品的年代较为久远,则需要运用较为古朴的书法风韵进行外包装的处理,使商品包装能够呈现出更加贴近商品特征的文化意蕴。例如,在进行月饼外包装设计的过程中,要使用具备传统因素的书法风格进行包装设计,使包装能够同商品具备相同的文化意蕴。如果进行饮用水外包装的设计,则需要将书法风格设置得更加清新灵动,使书法作品能够运用艺术表现力进行商品商业价值的彰显,以便书法的字体可以更好的进行商品市场价值的体现。商品包装的书法字体还需要结合商品的应用特征进行处理,如果食品包装需要进行辛辣食物的包装,则可以将书法字体转变为比较粗重的形态,使书法作品中更多的豪放性文化特色能够得到有效的体现。

(二)通过书法字体设计体现消费者性格特征的创意

商品包装的设计最主要的商业动机就是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因此,根据消费者的个性需求进行书法字体的设计,能够有效增强商品的售卖灵活性[4]。首先,在针对儿童年龄段的商品包装设计过程中,要加强对童趣因素的关注,使用较为新颖的书法设计形式进行传统书法的包装,不能简单的照搬古典书法的形态和特征,使儿童商品的外包装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吸引儿童的关注。另外,在进行老年人商品外包装设计的过程中,要将风格豁达的字体作为书法字体的首选,使商品能够更好的获得老年人的喜爱。在进行隶书字体选择的过程中,要对传统的隶书字体实施现代化设计,避免隶书字体呈现出较为庄重的氛围,而是要利用隶书字体圆润、清秀的特征,对祥和温馨的气氛进行塑造,使书法字体的各类优势能够共同获得消费者的喜爱。

(三)通过体设计体现商品品名内涵的创意

商品的名称是提升商品销售额度,打造商品品牌的重要因素,因此,要从商品的品名研究入手,对书法字体进行调整,使书法字体的设计能够将商品品名作为核心因素[5]。此外,要从商品的包装分析入手,对全部的商品品名进行处理,以便商品可以通过品名获得内涵意蕴的有效处理,以便商品可以在使用的过程中更好的得到消费者的喜爱。可以使用自然因素进行商品内涵的设计,如果使用较为凶猛的动物作为外包装,则需要配以相应苍劲的书法字体。如果使用较为安详的字体作为商品包装的设计因素,则需要使用细线条的字体作为基础性设计因素,使商品的品名能够有效的展现商品特色。

(四)字体设计的变体创新方法

书法字体的设计要结合字体的创新需求进行处理,并保证书法作品能够呈现出更高水平的个性特征,另外,要从书法作品的内涵分析入手,对现有的书法作品进行必要的改良,保证书法作品可以在创新的过程中有效的结合多种字体的美学特征进行处理,使商品可以的创新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市场份额。要大胆使用新型计算机技术对字体进行处理,使传统书法艺术可以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带动下实现有效的创新。

三、结语

对书法字体实施科学的设计,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包装设计的质量,并且使包装的设计能够具备更高水平的亲和力,从字体设计的意义入手进行字体创意法具体实施方式的研究,对提升包装的书法设计质量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侯婧.书法字体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探析[J].枣庄学院学报,2015(03):129-131.

[2]谷李炜.包装设计中书法应用之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

[3]周红旗.字体设计与中国书法艺术相关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书法字体范文第2篇

一、书法艺术与字体设计之间的关系

文字是人类彼此交流的视觉语言,是记录语言的书面符号,中国的文字历经了数千年的发展,书法艺术也历经了数千年的发展,字体设计也历经了数千年的发展。从概念上看,书法艺术是以线条的组合和变化来表现文字之美的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线条组合等方式,进行造型和表现主体的审美情操。字体设计则是通过对字体结构和文字意义的理解,进行解构和再设计,使学生掌握文字的书写规律及韵律美感,目的在于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设计和书写能力,并将这种能力运用到今后的专业设计中。直观地理解,二者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只不过书法艺术更加注重书者的主观感受,字体设计则是注重外在形式美的同时,强调其实用功能。

在中国文字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各种字体,都有着各自鲜明的艺术特征,而各种内在美的艺术形式,都能为现代设计所用。当我们用一种“敬鬼神,畏天命”的态度开始书写甲骨文时,书法之美便已不知不觉地融入到我们的血脉之中,刀刻所产生的挺劲朴拙的图形化文字,殷商巫术礼仪文化的时代风貌充分地得以展现。当文字发展到金文时期时,人们已开始有意识地将文字作为艺术品,强化对形式美的追求,从不自觉的行为,逐渐变成自觉的行为。秦灭六国后,以李斯为代表的一些人,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在以秦文字为标准的基础上,整理出书写更加简单的小篆,成为官方文书通用的字体。小篆线条挺劲圆润,且富有立体感,结构整齐对称,将庄严凝重与舒展自如统一于崇高肃穆的气度之中。以上三种字体古朴典雅,都有很强的装饰和图形化色彩,但在识别性上都很弱,在现代设计中,很难作为信息传递的工具使用。但很强的图形化特征,却可以作为其他文字的有益补充,去表现那类历史沉厚的设计课题。

隶书产生于秦代,大量使用于汉代,因为小篆结构的繁琐,笔画减少、化圆为方、书写速度加快的隶书便应运而生。隶书古朴厚重且便于识别,在现代设计中非常适宜于传统题材的表现。楷书始于西汉,魏晋盛行,盛于唐代;行书兴于东汉,是最为实用的字体;草书得名于草稿,从章草开始,唐展到一个高峰时期,至此不再有新书体出现。楷书、行书的定性化字形呈长方形,为现代美术字(印刷字)之基础,且风格多样、个性各异,在现代设计中被广泛使用。草书线条优美、灵动顺畅,有很强的韵律感,虽然识别性不强,但在现代设计中仍可以作为图形化语言使用。

综上所述,传统书法艺术和现代字体设计有很强的血缘关系,可以说过去的时代,当某种书体为官方所认可时,便成为该时代时尚的、实用的字体,书法家也自然就成了该时代的字体设计师了。

二、如何将书法艺术融入到现代字体设计教学中

在字体设计教学中,如何将书法艺术所蕴含的美感融入其中,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笔者在课堂教学中也作了一些探索性的尝试。

1.理论讲解。在理论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让学生了解文字即中国书法的发展史,认识书法艺术中所蕴含的审美取向。随着学生认知及思维的拓宽,教师便可以利用一定的方法来强化这种概念。如:教师可以在介绍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取向及发展规律的同时,对有代表性的书法作品进行一些字体特征的分析,引导学生去认识时代审美风尚和实用要求的制约对书体形式的催生作用,从而能够启发和明晰对字体设计原质及方法的认知。

2.原型解析。教师尽量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有设计风格特点的书法(特别是传统书法)作品进行临摹练习,目的在于通过具体感性地对字体结构及点画特征进行摹习,激发灵感,去发现、探索具有个性特征的、新的字体形式。由于其目的不是去写好、掌握某一名帖,因此对于字帖的选择,临习的方法与时间的安排,都应当与传统的临摹有所区别。如:字帖不一定强求名帖,只要是风格特征明显,具有个性,甚至是字体发展过程中的不成熟形态。由于其自身具有形式的倾向性和可生发性,反而可以成为我们观察、研究的资源;另外,一些非主流的书家,其独特的字体形态相对于传统审美,或许伤于乖张,但倒不失为字体设计中具有启发性的素材;再者,周期要短,原因在于我们不追求技巧上的熟练,而重点在于对其形态特征的解析;临习的手段与方法上,形似并非首要的追求,可更多地强调感受,强化对形态特征的夸张,主动把握内在组合及符号化局部点画的规律。而且,更进一步的是对于审美特征的把握、梳理,当然,从审美特征角度的运化、升华,需要更深层的文化审美的底蕴,但这正是从传统艺术角度进行探索的原动力与目的所在,自然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3.案例分析。教师需要收集一些以书法艺术为基础的字体设计典型案例,做专题讲解,具体可从三个方面切入:第一,直接借鉴传统书法形态而进行的单纯的字体设计案例;第二,以书法的形态特色、审美风格为基础而展开的设计应用,如:以传统书法为元素的标志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等,经典的例子包括:2008北京奥运会的一系列视觉设计,靳埭强的设计作品等;第三,可以尝试从日本的字体设计中汲取营养。日本也是一个东方国家,日本文字又是从汉字中分离而来,其文字设计就是在鲜明的现代风格基础上,融入了个性独具的东方文化元素,在审美取向上,是东西方结合的很好范例,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很好的启示。在专题分析的基础上,再可以安排学生各选择几组自己感兴趣的字或词,结合书法艺术和现代元素进行多种形式的尝试设计。

4.综合实践。有了以上的基础后,教师便可以结合某些主题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如:教师可以寻找一些适合用传统元素去表现的实践性课题,结合主题,让学生去完成字体设计部分。

经过以上四个阶段的学习,学生对书法艺术在字体设计中的实用性、艺术性及时代性上,都会产生一定的认知,丰富字体设计的内涵,在今后的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也自然会做到融会贯通。

书法字体范文第3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汉字;印刷字体;书法字体;版式设计;美感

中图分类号:J201文献标识码:A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和进步,视觉传达设计的疆界被不断拓展,作为主要视觉要素的图像和文字的表现手段也日新月异。20世纪80年代,我国研制成功汉字激光排版系统,完全解决了汉字处理的计算机化,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80年代后期,计算机排版首先在各大报社印刷厂使用,90年代在各大书刊印刷厂使用。到20世纪末,计算机排版已在全国普及,这是中国印刷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也是汉字进入信息化时代的标志。印刷汉字字体的设计可以通过计算机完成,计算机字体库空前丰富,由楷、宋、仿宋、黑体一统天下的印刷字体时代彻底终结。与此同时,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使用,极大地拓展了二维设计空间的视觉边界,字体选择多样化、表现个性化、媒介数码化改变了普通出版物和其他数字媒体的图文面貌。

一、印刷字体中的名家书体

选用当代名家书体用于印刷字体,在宋、元、明、清各代都有例证,这种字体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在计算机排版字体中,较早出现的是方正舒体、方正康体、方正启体等。这些近当代书法家的字体引入印刷字体,有利于丰富版面的艺术效果。随时间推移,一些专业的专业的字体字形设计开发机构开始挖掘富有个性的书法字体,在方正公司的字体样本上,我们可以看到黄彰任的黄草体、冯金城体,曾正国楷体,张灏硬笔书法体,敬伟硬笔行楷体、吕建德行楷体,书体的原创作者可能在书法艺术影响力方面不及历代名家,甚至从创作者身份来看,算是跨界合作了。比如,2007年4月,方正公司了影视明星徐静蕾的手写体。政治人物字体也已经开发出来,并开始在网络媒体上大量应用。若不是版权归属问题的羁绊,以及字体盗版导致字体开发者无法获得预期收益等问题的限制,我们能够看到的新计算机字体恐怕需要用“雨后春笋”来形容了。如今专业的中文字体字形设计开发机构已达18家之多。但令人尴尬的是,使用者在计算机书法字体的应用方面却应十分谨慎,本人在版式设计教学中,关于字体,首先告诉学生的不是该用什么字体,而是谨慎使用什么字体。而最需谨慎使用的字体就是一些书法字体,这些字体对使用环境和氛围要求较高,一般以文本为主的期刊和报纸的正文部分不使用书法字体,这主要是基于易读性的考虑,同时,现代版式设计的审美倾向于网格化的视觉效果,规整的经典宋体、黑体及其变体强化了“方块字”的特征,正好契合版式的整体效果的需要。

二、书法字体的美感缺失

对书法字体的使用应持谨慎态度,除因为书法字体使用环境的制约之外,笔者更多关注的是字体本身美感的缺失,下面以现今使用较广、影响力较大的书法字体为例,谈谈书法字体在由书法作品向计算机字体转化过程中书法美感的缺失。

1.笔墨肌理感和整体气韵的缺失

“具有四性,即多偏旁性、多笔画性、多间距性(字与字的间距)、多符号性的‘第一形式’的汉字,仅仅是升华为‘第二形式’的书法的物质材料,它们要实现艺术的升华,还要靠书法家的审美再造和心灵渗透,而这种再造和渗透,又离不开中国书法的独特工具——笔。”①毛笔这一原始的书写工具,看似简单,却是中国书法发展的一大契机。用兽毛毛束成的笔柔软而富有弹性,笔毫具有毛细作用,可以摄住墨汁,不使它任意旁溢。“惟笔软则奇怪生焉”,东汉蔡邕早就指出毛笔写出能刚能柔的字,是使书法艺术具有莫大魅力的重要因素。

笔与墨的结合所创造出来的变化多端的肌理效果,是难以精确量化的,区别于用规矩绘制出的标准化图形。而计算机书法字体则是将书法字体标准化,通过辅助设计软件,将手写书法字体以图形导入其中,并对文字原稿进行修改和“润色”,字形风格统一,笔划形态标准化。这就使得同一种字体用在不同环境和媒介中是同一个面孔,毫无“意外”的只有大小和色彩的区别。笔墨纸三者造就的飞白,笔划的肥瘦、粗细、方圆、疾涩、藏露、浓淡、枯湿变化被减弱或者消失。

对用于一般印刷媒体对字体的使用而言,要求做到印刷字体字与字之间具有书法作品的气韵生动显然要求太高了,但是不意味着对单个文字的设计制作到应用可以轻松随意,因为一种书法字体从设计到制作、修改到完善直到应用的周期和“铅与火”的时代相比大大缩减了。计算机技术提高了新字体开发的效率,但往往是以牺牲字体的美学价值为代价的。基于这种考虑,我们也应该谨慎对待新字体的创造和使用。

2.对书法原作者字体特点的夸张与扭曲

书法大家自有大家的风格特点,启功书法结体严谨精确,笔画清朗刚健,布势轻重有别,风神俊秀且雅俗共赏,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方正公司开发的启功字体比较自然地再现了启功的书法特点,但在字形上不像原作般修长高挑,笔划的粗细对比被有意减弱,强调均衡多于变化。(图1)

而同为方正公司开发的舒体字则没那么乐观了,舒体为当代书法家舒同书体浑厚洒脱,苍劲朴拙,舒朗开阔,气势磅礴,特征鲜明,自成一格。而计算机舒体字是笔者特别提醒学生慎用或不用的字体,因为它改变了原书体的气质,不适当地夸张了原书体的字体构成特点,使其文字在表情上显得滑稽,呈现出一种“卡通化”的视觉效果,这种卡通化的视觉效果实际上是因为不适当地夸张了原书体的情态,在舒同书法字帖中,可以看到舒体有字右肩上翘的特点,文字的重心轻微前倾,这一特点在方正舒体字中被夸大了,产生了文字在跑动的动势(图2)。对比可见,书法舒体中字形整体构架较为方正,方块字的特征较为明显,用笔收放有度,确保文字处于动态的平衡状态,而计算机舒体字则有意强调文字的不稳定感,字体的轮廓有明显的圆形的特征,圆形的字体轮廓又会让文字产生滚动的趋势。这种滚动的不稳定的字体和现代版式设计的审美大异其趣,很难使用。方正公司在其后的新舒体中对原舒体字进行了矫正和优化,就单个文字的形式美感而言有较大改善。

书法字体范文第4篇

【关键词】书法艺术;变体美术字;审美原则;作用;关系

变体美术字是在基本美术字(黑体、宋体)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其富有装饰性,能表达强烈的意念,使人精神上得到享受,富有感染力和生命力。电视中新奇的广告画面,奇特的产品包装,各类电子刊物、报章杂志……都有新颖独特的变体美术字,使人们过目难忘。另外,变体美术字对学生来说尤如玩文字游戏,其刻意求新、求变,学生们可以借助“变化”来抒感。作为文字存在的各种基本字体,经过漫长的文化传播与积淀,已经形成了约定俗成的传统模式,而这种模式又是那么日臻完美,那么系统“老套”,以至近乎成为千年不变的经典,令后人无法越雷池一步。但是,时代在发展,世界在巨变,文字作为文化的载体,也随之变得丰富多彩,文字表达的外延也在不断拓宽。文字作为设计的主要手段也在发展,并逐步超越了书写概念的层面,展示空间得到大大拓展。因此,本人认为书法艺术所蕴含的审美特征,是字体设计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了解和研究书法的发展、演变过程及其蕴含的时代特征,让学生感知到我国不同时代书法艺术所具备的审美特征,才能对现代字体设计(特别是汉字字体设计)的审美特征有所把握,才能设计出符合我们这个时代审美取向的字体。

一、变体美术字设计的审美原则及作用

(一)审美原则

1、思想性。要求“文体相符”,即要从内容出发来对文字进行加工,使之生动、概括,突出表现出其精神含义,以增强宣传效果。美术字多种多样,但因内容部同而情调不同,所以要求字体和形式以及色彩也不一样。有的需要严肃庄重(党代会、人代会、追悼会等),有的需要结实有力(政治运动、动员大会、大型活动等),有的需要活泼秀丽(幼儿园、娱乐场所等)......。

2、可读性。美术字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是否全部都是美的还不一定。如果不该夸张的夸张,不该装饰的装饰,或者歪曲字形,或者出现错别字,甚至主观造字使人不认识,那就失去了美化的意义和文字的作用。所以,我们不能过分的变化字形结构,随意删减和改变字形笔画。

3、艺术性。要求“美观舒服”。美术字与其他艺术作品一样,要有艺术特色,吸引读者和观众。这就要求我们,不仅每个字要美观醒目,而且整幅、整篇的文字,都要整齐划一,均匀稳定,达到整体美观协调的效果。

(二)变体美术字的作用

1、变体美术字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宣传工具之一。比如,政治标语,经济广告等。

2、变体美术字的艺术感染力起着美化人民生活的作用。比如,人们在生活中,根据精神需要书写的中堂、对联、大门上的福、寿、喜字等,都给人以精神享受。书写变体美术字应该运用的工具古字或作画,讲究“文房四宝”。也就是文人墨客写字、写文章或作画所必备的工具---笔、墨、纸、砚。写变体美术字也离不开这几类工具,只是名字和质地的不同而已。

笔---也就是书写用的笔。现代一般常用的有钢笔、铅笔、圆珠笔、毛笔、排笔、粉笔、水彩笔等等,还有的自己制作适合自己用的书写笔,比如用一块海绵绑到一块木板上可以当作排笔用,特别是写黑体字特别出效果。

墨---也就是书写用的颜料。现代一般用墨汁、广告色、水彩水粉颜料、油漆颜料、油画颜料等等。

纸---也就是书写用的对象。现代一般用宣纸、板纸、色纸等,还有的在即时贴、木板、有机玻璃板或墙壁上书写。

砚---全称叫砚台。是用来磨墨块和润笔、蘸墨用的石块,是一种颜料工具。现在一般练习书法,也经常用到。但由于使用颜料的不同,颜料存放的工具也很多。如,色彩盒、色彩板,有的直接用大瓷碗、小水桶。

由于书写的对象不同,书写变体美术字的工具也要随之变化。比如,有的需要打地子,有的不需要。有的需要打草,有的不需要。如果打草就必须根据书写的质地,准备好尺子、橡皮、黑板擦或湿布一类的工具。初学者,一般要先打草,甚至反复修改,满意后再上色。待练习熟练后,可直接书写。

二、书法艺术与变体美术字之间的内在关系

变体字设计是文字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和书法有着不解之缘。中国悠久的历史、丰厚而独特的书法艺术,为变体字设计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根据具体的广告、包装、书籍、展示设计等来考虑书法的适用性,运用得当能创造别致新颖的视觉效果。从概念上看,书法艺术是以线条的组合和变化来表现文字之美的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线条组合等方式,进行造型和表现主体的审美情操。变体美术字则是通过对字体结构和文字意义的理解,进行解构和再设计,使学生掌握文字的书写规律及韵律美感,目的在于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设计和书写能力,并将这种能力运用到今后的专业设计中。直观地理解,二者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只不过书法艺术更加注重书者的主观感受,变体美术字设计则是注重外在形式美的同时,强调其实用功能。

在中国文字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各种字体,都有着各自鲜明的艺术特征,而各种内在美的艺术形式,都能为现代设计所用。当我们用一种“敬鬼神,畏天命”的态度开始书写甲骨文时,书法之美便已不知不觉地融入到我们的血脉之中,刀刻所产生的挺劲朴拙的图形化文字,殷商巫术礼仪文化的时代风貌充分地得以展现。当文字发展到金文时期时,人们已开始有意识地将文字作为艺术品,强化对形式美的追求,从不自觉的行为,逐渐变成自觉的行为。秦灭六国后,以李斯为代表的一些人,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在以秦文字为标准的基础上,整理出书写更加简单的小篆,成为官方文书通用的字体。小篆线条挺劲圆润,且富有立体感,结构整齐对称,将庄严凝重与舒展自如统一于崇高肃穆的气度之中。以上三种字体古朴典雅,都有很强的装饰和图形化色彩,但在识别性上都很弱,在现代设计中,很难作为信息传递的工具使用。但很强的图形化特征,却可以作为其他文字的有益补充,去表现那类历史沉厚的设计课题。

隶书产生于秦代,大量使用于汉代,因为小篆结构的繁琐,笔画减少、化圆为方、书写速度加快的隶书便应运而生。隶书古朴厚重且便于识别,在现代设计中非常适宜于传统题材的表现。楷书始于西汉,魏晋盛行,盛于唐代;行书兴于东汉,是最为实用的字体;草书得名于草稿,从章草开始,唐展到一个高峰时期,至此不再有新书体出现。楷书、行书的定性化字形呈长方形,为现代美术字(印刷字)之基础,且风格多样、个性各异,在现代设计中被广泛使用。草书线条优美、灵动顺畅,有很强的韵律感,虽然识别性不强,但在现代设计中仍可以作为图形化语言使用。

综上所述,传统书法艺术和变体字设计有很强的血缘关系,可以说过去的时代,当某种书体为官方所认可时,便成为该时代时尚的、实用的字体,书法家也自然就成了该时代的字体设计师了。

三、将书法艺术融入到变体字教学中的方法

在字体设计教学中,如何将书法艺术所蕴含的美感融入其中,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本人在课堂教学中也作了一些探索性的尝试。

1、理论讲解。在理论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让学生了解文字即中国书法的发展史,认识书法艺术中所蕴含的审美取向。随着学生认知及思维的拓宽,教师便可以利用一定的方法来强化这种概念。例:北师版五年级下册《爆炸的信息》一课,在上设计广告词这一教学环节时,我就要求学生利用大家熟悉的广告语的结构特点,创编广告用语,并使用变体字来设计。首先介绍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取向及发展规律的同时,对有代表性的书法作品进行一些字体特征的分析,引导学生去认识时代审美风尚和实用要求的制约对书体形式的催生作用,从而能够启发和明晰对字体设计原质及方法的认知。

2、原型解析。教师尽量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有设计风格特点的书法(特别是传统书法)作品进行临摹练习,目的在于通过具体感性地对字体结构及点画特征进行摹习,激发灵感,去发现、探索具有个性特征的、新的字体形式。由于其目的不是去写好、掌握某一名帖,因此对于字帖的选择,临习的方法与时间的安排,都应当与传统的临摹有所区别。如:字帖不一定强求名帖,只要是风格特征明显,具有个性,甚至是字体发展过程中的不成熟形态。由于其自身具有形式的倾向性和可生发性,反而可以成为我们观察、研究的资源;另外,一些非主流的书法家,其独特的字体形态相对于传统审美,或许伤于乖张,但倒不失为字体设计中具有启发性的素材;再者,周期要短,原因在于我们不追求技巧上的熟练,而重点在于对其形态特征的解析;临习的手段与方法上,形似并非首要的追求,可更多地强调感受,强化对形态特征的夸张,主动把握内在组合及符号化局部点画的规律。而且,更进一步的是对于审美特征的把握、梳理,当然,从审美特征角度的运化、升华,需要更深层的文化审美的底蕴,但这正是从传统艺术角度进行探索的原动力与目的所在,自然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3、案例分析。教师需要收集一些以书法艺术为基础的字体设计典型案例,做专题讲解,具体可从三个方面切入:第一,直接借鉴传统书法形态而进行的单纯的字体设计案例;第二,以书法的形态特色、审美风格为基础而展开的设计应用,如:以传统书法为元素的标志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等,经典的例子包括:2008北京奥运会的一系列视觉设计,靳埭强的设计作品等;第三,可以尝试从日本的字体设计中汲取营养。日本也是一个东方国家,日本文字又是从汉字中分离而来,其文字设计就是在鲜明的现代风格基础上,融入了个性独具的东方文化元素,在审美取向上,是东西方结合的很好范例,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很好的启示。在专题分析的基础上,再可以安排学生各选择几组自己感兴趣的字或词,结合书法艺术和现代元素进行多种形式的尝试设计。

4、综合实践。有了以上的基础后,教师便可以结合某些主题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如:教师可以寻找一些适合用传统元素去表现的实践性课题,结合主题,让学生去完成字体设计部分。

经过以上四个阶段的学习,学生对书法艺术在字体设计中的实用性、艺术性及时代性上,都会产生一定的认知,丰富字体设计的内涵,在今后的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也自然会做到融会贯通。

书法字体范文第5篇

美观;结构;观察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9―0089―01

写字是最基本的语文素养,古人云:“字如其人。”正确、美观、工整的书写,无疑会令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汉字的书写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写字姿势要正确,要有良好的书写习惯。汉字的书写能力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正确,二是美观。怎样做到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动点脑筋。

一、正确地书写汉字,避免错别字的出现

1.利用造字法来分辨字形。如,在辨析“遐迩闻名”、“自顾不暇”、“瑕不掩瑜”三个成语中的相近字时,可以结合造字法的知识来分辨。“遐”跟距离远近相关,自然用“辶”旁;“暇”跟时间相关,自然用“日”旁;“瑕”跟玉石相关,自然用“王”字旁。

2.通过准确理解词义来辨析错别字。如,“川流不息”的“川”是“河”,这里属名词作状语的用法,是说人特别多,像河水那样不停地流,写成“穿流不息”自然错了。兰州电视台曾有过一个很有地方特色的节目叫“xuān关”,这个“xuān”字不少人会写成“喧”。其实这是典型的错别字,正确的写法应该是“暄”。“暄”的本意是“太阳温暖”,“暄关”的“暄”来自“寒暄”(见面时谈天气冷暖之类的应酬话)一词。因此,学生可以通过准确地理解词义来辨析错别字。

3.通过分析短语结构来辨析错别字。如,很多学生写“山清水秀”时容易错写成“山青水秀”,这是因为学生没有理解这一成语的构成方式。这一成语是将“清秀”一词拆开,用互文的方式组成的,意思是说山水清秀。明确了这一点,学生自然不会写错该成语了。同类成语还包括:察言观色、通情达理、急功近利、伶牙俐齿、貌合神离、闲情逸致、名门望族等。

4.结合成语的来历判断字形的正误。如,“名列前茅”的“前茅”是古代行军时,前哨部队的士兵手里拿着茅草,遇有敌情就举起茅草作为信号,所以不能写成“名列前矛”;“班门弄斧”的“班”是鲁班,自然不能写成“搬门弄斧”;“破釜沉舟”中的“釜”是指项羽军队煮饭用的铁锅,当然也不能写成“斧”;“墨守成规”的“墨”指墨子,古代墨子善于守城,后世就称善守者为“墨守”,跟“沉默”没有关系。

二、工整、大方地书写汉字,提升汉字的美观度

现在有许多学生不注意汉字的书写,一个班的学生字体好看的不多,而字迹潦草、字体不规范的却为数不少。教师在批阅作文时,常常因为学生的字迹潦草而不能专心批改,即便学生的作文内容写得好,也往往因为字迹不美观而无法耐心阅读。相反,如果学生的字迹工整规范(清秀规范更好),文面清清爽爽,就能轻而易举地吸引教师的注意,给教师带来一定的好感。而好感往往会形成“感情分”,也就是说教师在感情上喜欢学生的作文,这种好感在考试作文的批阅中十分重要。因此,汉字的书写不能马虎,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争取每位学生的汉字都能写得美观、工整。

1.尽量把字写得大一点,写满整个方格。不少学生,特别是女学生,习惯把字写得像芝麻一样小,一个田字格里甚至能装下四个字。这种过于小家子气的书写方式,无疑为教师的批阅增加难度,往往不受教师喜欢。

2.不用那种笔迹极细、极淡的笔。学生在选择写字笔时应该费些心思,尽量不用那种写出来笔迹极细、极淡的笔,笔迹极细、极淡,会使教师看起来吃力,影响文面的整体美观度。

3.注意字的结构。字的结构把握好了,字就好看了。譬如,上下结构的字“雪”、“雷”,上面的雨字头应该写得稍大一点,把下面的部分盖住,这个字就会好看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