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明礼仪策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电影是一种融语言、声音、图画、摄影等艺术形式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正如有学者所言:“电影是一种画面和声音形结合的艺术,具有聆听性、综合性、通俗性和无注性的特点,所以不同于单纯以文字形式出现的文学题材,如小说、散文等。”(钱绍昌,2000)与单一的艺术形式带来的单一感受不同,电影不仅可以给观众带来身体感官上的整体艺术享受,还可以给观众带来心灵与精神层面的震撼与冲击。正因为如此,观看电影已经成为当下中国男女老少休闲娱乐的时尚选择。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与世界的深入接轨,大量的西方电影被引进中国,越来越多的中国观众有机会观赏外国电影。
面对众多不同类型的西方电影,中国观众在观影前必须进行比较与选择。对观众的观影选择影响巨大的首先当数电影片名。电影片名就是一个文化意象符号,是激发观众的观影兴趣、引起观众的心理共鸣、符合影迷的观影期待从而促使其走进影院的主要因素,具有一定的“导视作用”(阮红梅、李娜,2006)。恰到好处的片名翻译可以使一部好电影锦上添花,反之则可能会让其黯然失色,甚至是票房惨败。本文将从文化意象的角度探讨电影片名的翻译,尝试提出片名翻译的几个处理策略。
二、文化意象与电影片名翻译
电影电影个客观物象在不同文化中可能存在不一致、甚至是文化意象是“一种文化符号,它具有相对固定的独特的文化含义,有的还带有丰富的意义,深远的联想,人们只要一提起它们,彼此间立刻心领神会,很容易达到思想沟通”(谢天振,1999:84)。它是某一地区、某一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生活经验、智慧的结晶,反复地出现在这一民族的文学、宗教、传统习俗、价值观念及思维认知等方方面面,是整个民族对于某一特定事物的集体无意识的文化感知。文化意象一个重要特点是其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色彩。由于不同民族所处的地域特征、历史传统、语言思维、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巨大差异,中西方文化呈现出较大的差别。这就导致中西方在文化意象层面上的不对等、缺失甚至是错位的现象。这一文化意象的差异则很可能会导致中西方在理解、沟通方面的困难,从而使得文化交流、传播的目的无法达到。
而文化意象的处理对于电影片名翻译的成功,乃至对整部电影的文化传播目的的实现都具有决定性作用。从其功能本质而言,片名就是整部电影的标签、名片或代言人,具有一定的文化意象内涵或能唤起观众对某一文化意象的联想。作为好的电影片名,其所隐含和传递的文化意象必须符合观众的文化期待、激发观众的文化想象、引起观众的文化共鸣,从而让观众走进剧院观影。如果一个电影片名所呈现的文化意象让观众感到困惑、不解甚至引发误解,观众很可能就不会选择观看,从而使得电影的文化传播目的无法实现。因此,面对中西方文化不同导致的某些文化意象的不对等、缺失、错位现象,译者需要谨慎对待英文电影片名中的文化意象,采取有效的翻译策略进行处理,使之既提纲挈领又符合我国文化环境,从而实现电影的跨文化交流、传播目的。
三、电影片名翻译中文化意象的处理策略
尽管学界目前已经有不少学者都对英文电影翻译中的文化意象进行相关的研究,但鲜有系统谈论片名的文化意象翻译。由于观众对电影的第一感知来自于电影片名,而观众对片名的认知与接受具有瞬间性,一旦电影片名传递的文化意象无法在第一时间为观众接受,观众的观影选择将受到影响。因此,片名翻译中的文化意象处理就显得格外重要。有鉴于此,本文提出英文电影片名翻译中对于文化意象的三大处理策略:文化意象补充、文化意象修饰及文化意象重构。
(一)文化意象的补充策略
英文电影片名其中一个重要的特征是短小精悍、简明扼要,通过一个精选的物象呈现具体的文化意象,从而传达影片的故事梗概与文化内涵。由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某些电影片名在翻译过程中如果不加任何的信息补充,译名很可能会造成观众的困惑,让观众对于电影需要讲述的故事与传达的意义有一种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此时,译者就要根据电影的具体故事与内涵对片名的文化意象进行相关信息的补充,让观众能够通过片名对电影有更好的认知、想象与期望。例如由美国新线电影公司制作的电影Seven是一部具有宗教色彩的犯罪、悬疑片,主要讲述的是罪犯以上帝的身份自居,按照天主教教义中的七种原罪(贪食、贪婪、懒惰、欲、骄傲、嫉妒和愤怒)制造七起谋杀案,而最终也被警察抓捕归案的故事。七这个数字在西方具有很强、很神秘的宗教色彩,例如上帝造人用了七天。而七在电影Seven也是频繁出现,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例如影片故事一共发生在七天、影片一共下了七次雨。西方观众在看到Seven这个片名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就会联想到它特殊的宗教文化内涵。然而,如果直接翻译成《七》作为电影片名,中国观众不可能产生与西方观众类似的文化联想,因而无法对片名的文化意象形成正确的感知与认识。然而,中国版正式译名进行相关的信息补充,最终定为《七宗罪》。经过对片名的文化意象的补充策略运用,观众不仅可以了解电影的犯罪片类型,更可以感知电影的故事梗概和宗教含义,从而更好地激发观众的观影兴趣。文化意象的补充策略能够让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更好地传达电影的故事内容与文化含义,让观众对电影有正确、良好的观影期待。这一策略的应用已经产生了很多的优秀电影片名翻译,例如《怪物史克莱》(Shrek)、《机器然九号》(Nine)、《斯巴达三百勇士》(300)等。
(二)文化意象的润饰策略
由于中西方语言、文化的差别,许多的英语电影片名能够给西方观众呈现一个具有丰富联想与深刻内涵的文化意象,但这一类片名如果不加任何处理直接翻译成汉语,其文化意象的联想将会受损,从而降低观众对于电影的期待值与好奇心。电影片名翻译的润饰策略的目的就是让片名传达的文化意象在译语中更丰满,更具文化联想力。例如,首部进入中国的英文片The Fugitive,如果直接翻译成为《逃亡者》或《逃亡人》也不可谓是不够准确、忠实,但是这一翻译带给观众的文化意象略显苍白无力,留给观众的想象空间也是十分有限。幸运的是,电影片名最后的翻译是《亡命天涯》。这一翻译对原片名的文化意象进行了恰到好处的润饰,使得片名的文化意象由静态转变为动态,意境跃然纸上,使得电影逃亡主题得到凸显;同时,观众的想象空间得到极大提升,极大地吸引观众的眼球,引发观众的好奇心,观众看到这一片名禁不住都会设想主人公被人追杀的危情、逃亡的艰辛、最后是否会成功等。此外,好莱坞出品的-man系列电影是文化意象润饰的成功例子。Batman、Spiderman、Ironman等片名都没有直译为《蝙蝠人》、《蜘蛛人》、《钢铁人》,而是经过文化意象润饰后翻译为《蝙蝠侠》、《蜘蛛侠》、《钢铁侠》。“人”与“侠”的一字之变,使得片名中传递的文化意象顿时充满丰富的内涵,引发中国观众对于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锄强扶弱、急人所难、匡扶正义的侠客英雄的无限联想,激发观众走进影院一探究竟的好奇心。当然,采取润饰策略而广受好评的片名翻译例子众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三)文化意象的重构策略
所谓重构,是指“将源语的深层结构转换成目的语的表层结构,将源语中的文化内涵用译语的词汇来阐述说明”(郭建中,2000:67)。电影片名中的文化意象重构,是指当原文化意象不为译语观众所熟悉或与其现有的文化联想相冲突的时候,译者对于原文化意象按照译语观众所熟知的意象或思维方式重新构建新的文化意象。重构的目的是促进观众对影片的文化感知,从而激发观众对其恰当的文化联想与观影期待。例如2013年上映的美国影片Olympus Has Fallen,若不经文化意象重构,其译名则为《奥林匹斯的陷落》。初看这一片名,观众首先联想到的是希腊的奥林匹斯山及传说中居住在此山的希腊诸神,接着会猜想这是一部有关希腊诸神争斗的奇幻电影。其实,Olympus在影片中是美国特情局对白宫――美国总统官邸的秘密代号,影片讲述美国白宫遭受恐怖激进分子袭击、占领,最后这一阴谋被男主角破坏的美式英雄大片。因此,结合中国观众更熟悉的文化意象“白宫”,译者最终将Olympus Has Fallen进行意象重构,翻译为《白宫沦陷》。这一译名不仅点名了故事发生地,而且很好地表明了影片类型与故事梗概。采取文化意象重构策略翻译成名的诸多英文电影片名就包括《魂断蓝桥》(Waterloo Bridge)、《廊桥遗梦》(The Bridege of Madison County)、《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等。
弘扬中华美德,文明礼仪教育是学校德育的基础工程。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创建文明校园,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使学生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为学校德育工作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
二、活动内容
1、以三月“学雷锋”活动为契机,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从而学会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2、以“三八”妇女节“我爱妈妈”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促使学生尊敬长辈,孝敬父母,让学生在活动中回报自己对妈妈的“爱”,学会感知亲情,回报亲情。
三、活动时间及要求
1.宣传发动阶段(2月25—3月5日)各班充分利用夕会课、班队会课在班上宣传发动,做到人人知晓,营造浓厚的教育氛围。结合学校总方案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实施方案。
2.方案实施阶段(3月6日——3月25日)各班切实按学校、班级制定的方案做细、做实文明礼仪教育活动。
(1)各班要把主题教育活动作为“德育作业”告知学生及家长,发动家长配合学校开展各类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把文明礼仪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把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与学科教学活动有机结合;把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有机结合。
(2)“爱妈妈”主题教育活动以班主任为主牵头实施;“学雷锋”主题教育活动以辅导员为主牵头实施,也可班主任辅导员协商共同策划。
(3)各班充分利用夕会课、班队会课、周日晚德育活动课和周六、周日设计各类实践体验活动,通过实践体验,培养学生的礼仪情感,激发学生对礼仪的认同感,不断强化礼仪的成就感,感受到礼仪的乐趣,从而自觉地实践礼仪,形成高尚的品质。
3.成果展示阶段(3月26——4月10日)
(1)各班认真总结活动开展情况(3月26——4月3日)。做好“德育活动开放周”的相关准备,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活动开展情况,师生共同策划展示形式。
二、活动目的:
为迎接祖国母亲六十华诞,提高我班团员的服务意识以及参与文明建设,充分发挥团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提倡文明从我开始,响应学校主题团日活动的要求,我班团总支策划开展以“树文明新风,昭爱国之心”为主题的团日活动,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在青协校外辅导队的积极努力下,能感染浴化小朋友的思想和行为,让他们认识到自己作为华夏未来花朵理应继承和发扬的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希望能进一步地提高我校学生的文明素质,塑造文明形象,以文明的举止,良好的形象和一流的素质,为祖国华诞增光添彩。
三、活动时间:20xx年10月下旬~11月上旬
四、活动地点:xxx第一小学
五、活动对象:给排水091团支部全体团员、青协校辅队
六、活动内容:
(一)活动负责人
(二)活动人员:给排091全体团员及青协校辅队
(三)活动步骤:整个团日活动分为校内和校外两大部分,校内为本校的文明礼仪宣传活动,包括横幅签名活动和图片展。校外为滨江中第一小学的文明礼仪宣传活动。
(四)活动准备:
活动前期准备:
1. 召开班干部会议,讨论活动计划,初步确定活动方案。
2. 召开班级会议,广泛收集同学们对活动方案的意见和建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3. 与校辅队沟通协调,共同商讨,最终确定活动计划。
4. 活动宣传:
负责人:给排091班宣传组
活动后期工作
团日活动结束后,班干应分工合作,收集好资料,为制作团日活动的电子版本做准备。要求班上的同学写活动感想,加深同学们的活动经历,负责制作材料的同学及时跟进班上的团务信息,把做好的材料准备好,以便参加评比。
(五)活动实施(总负责人:xxx)
校外活动(滨江中小学的文明礼仪宣传活动):
负责人:
活动内容:
a.深化认识(ppt讲解)
1.先强调自古以来文明礼仪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示例以传统的文明礼貌(孔子的礼授课)。
2.反映当代现实生活中的不文明现象,形成对比。抽小学生提问反映身边日常生活中不文明的现象。
3.展示现代剩余文明的现象,只是并非现代生活主流,违背了传统的美德,故引导小朋友更应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继续延续并发扬传统的文明礼仪。
b.引领(情景剧场)(15分钟)
正所谓言教不如身教,让小朋友参与实践当中才能立竿见影。这个环节主要是现场小话剧表演。让小朋友参与表演,深化认识。
例:(情景)校辅队员扮演公车上等候的老奶奶或老爷爷
小朋友扮演公车上坐着的小乘客
(对话)有打印好的小剧本
c.互动环节(时间会酌情安排)
1.教拍手歌(有关文明礼仪的以拍手来打节拍的儿歌)(10分钟)
2.教简单的手语(用手语来表演简单的日常礼貌用语)(10分钟)
d.轻松圆场(10分钟)
进行有奖问答游戏环节
问答内容:关于环保、爱国、礼仪,亚运,防甲流的小知识
奖品:卡通人物小礼品、动画人物卡片、礼仪小徽章等等
校内活动(签名活动和教学楼底的图片展):
签名活动:
时间:11月4日
地点:昌生超市前
活动内容:
邀请过往同学在印有“树文明新风,昭爱国之心”的横幅上签名,并向他们宣传文明礼仪方面的知识。
图片展:
负责人:给排091班宣传组
地点:教学楼底
开学第一天主题班会策划
活动目的: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在新学期到来之时,通过班队活动,让同学们进一步认识到应该以新的姿态、饱满的精神投入到新学期,努力去完成学习任务,在新学期中,展现自我。
活动过程:
一、播放歌曲《校园的早晨》营造气氛
欢迎新同学
1、先由老师介绍新同学;
2、学生自由提问,互相了解;
二、以小组竞赛的方式来说一说假期生活(看谁说得最精彩、口语表达最流利)
三、教师随机总结:
同学们,新学期刚刚开始,老师送大家一句格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祝你从第一课开始就抓紧学习。这个道理是很简单的。有一个“吃烧饼”的笑话:一个人肚子饿了,吃了一个烧饼没有饱,再吃一个还没有饱,吃到第三个才觉得饱了。
他说:早知道吃了这个烧饼就能饱,我就不吃前面那两个了。你一定会觉得他说的是傻话,没有前面那两个烧饼垫底,光吃最后一个烧
怎么能填饱肚子呢?
可是,同学们当中有没有这样的人呢?平时,特别是新学期的开始,什么也不在乎,等到快考试了才着急起来,拼命开夜车,学习成绩当然不理想。这样的同学,不是有一点像那个重视最后一个烧饼的人吗?
四、激励环节: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学习用品分发给学生,并用简洁的话语强调新学期的学习要求。
开学第一天主题班会策划
(一)教学目标:
1、 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
2、 在学习和生活中注意人身安全,饮食安全,交通安全等。
3、 进行预防灾害,预防突发事情的教育。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列举出生活中的安全事例。
2、 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a、公路上、公共场所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是因为有的人安全意识不强。 b、 班级举例:学校发生的事故及后果。
c、 国家、政府狠抓安全教育工作。
d、 目前学校抓的几项工作。
(三)、中学生应注意安全的地方:
1、 学生讨论。
2、 集体归纳。
(1)人身安全,在校园内或公路上不追逐打闹,不爬围墙,不爬树,不接近有电等危险地点,劳动时,注意安全,不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课外不玩火,不玩水。
(2)交通安全,在公路上不追逐打闹,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交叉路口要注意行人车辆,骑自行车宁慢勿快,切勿双手撒把。上、下坡要下车,通过公路要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
(3) 财产安全,保管好自己的物品、钱财,如有遗失或遇偷盗、敲诈等应向老师及时反映或报警。
(4) 饮食安全,不饮生水,不吃不卫生的食品,不吃有病的鸡肉、猪肉等,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霉变或过期食品。
(四)、学生自查哪些方面未做好,今后要加强注意。
(五)、教师小结
小结内容:
同学们好!
今天是新学期开学后的第一个星期一,新年里同学们又长高了许多,也更懂事了,为了今后能更好地学习、生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些中学生应该记住的一些安全知识。
人们常说:“安全工作重于泰山。”同学们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平安是吉祥,健康是幸福,良好的身体才是学习、工作、生活的本钱。我们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珍爱生命,珍惜幸福的学生生活。”我们一定要牢记以下几点:
第一、做好课间活动的安全。楼梯口是我们的重点安全防范部位,不少学校都发生过楼梯拥挤造成的安全事故。在课间休息时,教室里、走廊上、楼梯间到处都是走动或者站着的同学,如果追赶打闹,一是可能由于跑的速度过快而使自己扭伤手、脚、腰或跌得头破血流;二是可能撞倒其他同学,造成意外事故,或引起同学间的矛盾纠纷。
第二,做好劳动活动时的安全。学校或班级都要组织一些公益劳动和打扫卫生的劳动,这是十分必要的。但在劳动中,也极有可能出现一些危险,同学们要注意了解劳动场地的特点,做好安全防范;注意劳逸结合,累了就休息一会再劳动;不要在高空和有危险的地方劳动;不要在劳动时间打闹嬉戏。
第三,注意交通安全。马路不是游戏场所,不能在道路上玩耍;不仅自己要遵守交通规则,还要互相提醒,相互监督,相互照应,当一名维护交通安全的“宣传员”;不坐“三无”车辆;过马路时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靠右行;在城市里还要注意走斑马线,走人行道。
第四,提高食品卫生安全和自我防范意识。不在路边小摊点、无证无照的商店买东西,不买“三无”过期变质食品,不暴饮暴食。在校外不能随意的相信别人,碰到有人问路时我们只能指路不能带路,不能和不熟悉的人一起玩,遇到坏人时应及时告诉家长和老师。
第五,要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遵守学校各种规章制度。不迟到早退旷课,不违纪,按时作息;严禁翻越学校围墙和大门,不进“三厅两室二吧”;不参加结伙斗殴、盗窃、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不早恋,慎交友,;严禁购买、收藏、携带管制刀具;爱护学校财产,不损坏公物;配合门卫人员的管理工作,保证校园的安全。
第六,注意增强“防火防盗”意识,随时做好防火防盗工作,要保管好自己的钱物,防止各种事故的发生。如果发生安全隐患要及时报告老师。
新的学期,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我们的学习创造一个更好更优良的环境!
开学第一天主题班会策划
今天的主题班会,我们就来一起讨论关于崇德尚礼,文明礼仪的话题。首先,我们有请这节班会的主持人班长杨娟和副班长李小伟,掌声有请!
女:今天这个班会课我们又有一个新的主题活动,大家想知道是什么吗?
男:我们今天的内容就是关于崇德尚礼,文明礼仪的。
女:文明礼仪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用到,已经是滚瓜烂熟了。
男:在家里,学校里,,马路上,大厦上,网上,电视里……随处都可以看见这个词。
女:但是在生活中我们有的人却不怎么注意崇德尚礼,文明礼仪,今天我们首先就这个话题选出崇德尚礼,文明礼仪做得最好的人,每组选出一名代表来参加竞选。
男:在竞选途中,不能有违反纪律的表现,否则我们将给那位同学扣分,请大家注意好自己的文明礼仪。
女:好,那我们请各位代表走上讲台,用一两句话做一个自我介绍(5分钟左右)
男:现在每一位同学拿出一张纸,讲台上站着的正是我们文明礼仪做得较好的同学,请大家进行评比,只能选一位做得最好的。
女:请大家注意,要公正选举,这次选举不是一个组为单位,而是以个人为中心。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我就不必多说了,开始选举吧!
男:好,请组长把纸收起来,我们看看哪一组最迅速!这一次我们将选出三名品德素质较高的同学,将会有小小的奖励。
女:我们黑板上是8位同学的名单,我们看看谁的票数最多。
(请三人记票)
男:第二个环节是“校园文明大家谈”,有请同学们谈谈我们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礼仪呢:
(自由发言)
1、(学生1): 尊师的礼仪:尊重教师是每一个学生的起码礼貌。路上或不同场合见到老师要点头示意问好,或微笑行注目礼。进老师办公室要轻轻扣门或喊报告。在课堂上要注重礼仪,回答问题要自然大方,声音要清晰,做好上下课与课中的礼仪。
2、(学生2): 学生的形象礼仪:中学生正处于求学阶段,着装方面应朴素大方、活泼整洁为主。校内以校服为主。女生发式以简洁易冲洗梳理为宜,不烫发、染发。男生的发型要保持整齐、干净以富有朝气的短发为主。不留长发、不染发。平时不留长指甲,女生不化妆、不涂指甲油。
3、(学生3): 对同学的礼仪:相互尊重与帮助。要坦诚相见,相互沟通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宽容理解,善为人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人处事要胸怀要宽,度量要广。同学们之间讲究礼貌。多用敬语,养成良好习惯。
4、(学生4): 家庭礼仪:上学、放学或外出回家,都应向长辈打招呼;客人来访,要热情地接待。客人告辞时,应起身相送。长辈休息时,不要轻易打扰他们,长辈病了,要勤问候、多问候。
女:相信经过我们的介绍,同学们一定了解到了“什么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了”那就是素养和礼仪,这是我们的第一身份证。
女:是啊!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用知识和品德描绘出人性的美,这样的美,才是真正的美,是伴随一生的美。
(学生活动、自由发言)
女:刚才我们通过讨论,大家都对这些校园不文明现象表示反对,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与笔,在纸上写下你自己的一些不文明行为,有多少写多少,这不用太多的考虑,给你们半分钟的思考。写好了放在桌上面,我也请同学起来念一下自己的不文明行为有哪些,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缺点的,包括我自己。(学生活动)
(一分钟后)
男: 好的,有没有哪位同学毛遂自荐的?或自告奋勇的?来勇敢地向大家坦白一下自己,没的话我就点名,(学生念好了,给予积极的鼓励,如敢于承认错误,心胸宽广等)
现在我请最后每列最后一桌的同学把纸张都收上来放讲台上.
女:现在你们差不多把所有的不文明行为或现象都“放在我这里”了,等下我要把“放在我这里”的不文明行为们“装在垃圾袋里扔掉”,希望这些不文明的行为、现象会随着纸片的“消失”而永远的“消失”。
(学生鼓掌,庆祝这极具象征意义的举措!)
(记票结果己出来)
女:我来宣布,获得“文明之星”最高荣誉奖的是一等奖是,二等奖是,三等奖是.大家鼓掌祝贺,我们并给他们进行奖励————每人奖励月考评积分5分.
男:今天的第三个环节是对我们班这个月行为规范最差同学进行评比,请同学们每人拿一张纸写上他们的名字。
女:他们是…………(不宣布)
但是这些行为己成为过去,我们班从今年开学以来,全班同学制订了《望直港中学二(1)班一日常规管理办法》以来,同学们都自觉地按照《一日常规管理办法》的要求约束自己,课内、外纪律明显好转,文明习惯不断养成,许多同学到现在止一分未扣,不文明的同学越来越少,班上学习风气浓了,尊敬师长,见了老师主动问好的人多了,互相帮助的行为多了。因此,我将这些票丢倒垃圾篓里,就是说我们相信他们以后一定会改掉这些不文明的行为的……
一、不机械灌输――用儿童的眼睛解读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首先要让他们分析社会生活的现象,使他们懂得讲礼仪的重要意义,了解言谈、行走等方面的具体礼仪规范,从而让行为养成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因此,我们努力营造宣传、学习礼仪规范的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知、认同。
开展“画说‘八礼’”活动,即根据“八礼”的基本要求,发动学生创作儿童画,将相关条款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图画,再择优在教室里、班级QQ群中展示。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创作过程以及浏览其他同学的作品,在奇妙的构思、绚丽的色彩、独特的想象中感知“八礼”。
每周一国旗下讲话,由上周评选出的“最美中队”围绕一周礼仪教育重点,用情境表演、儿歌吟唱、故事讲述、实例剖析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对全校师生宣讲,生动形象,易于接受。
要求学生定点观察,如校门前、楼梯旁、食堂里,仔细观察他人的言谈举止,再与仪表、行走、餐饮等礼仪规范对照,在对比中发现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引起反思。
这一系列举措,让儿童在情境中用自己的眼睛解读礼仪规则,让规则变得鲜活立体,富有生命力,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了良好的熏陶。
二、不急功近利――用水磨的功夫落实
没有水磨功夫,鹅卵石难成其圆润。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绝不是一蹴而就,必须关注细节,长抓不懈,才会取得成效。
我们根据学校、学生实际情况,拍摄礼仪系列微视频,让学生在观看中学习模仿。如行走之礼,我们就从四个方面着手拍摄。一是上学进校园时,家长送达指定地点,学生主动说再见后迅速通过学生通道,进入校园;二是上下楼梯时,靠右侧行走,逐级台阶踩稳,不上蹿下跳,不三三两两并排行走,不大声喧哗,不长时间逗留,主动避让不推挤;三是课间在走廊上,靠右行走,不多人并排行走,不勾肩搭背,不奔跑、打闹;四是放学排路队时,铃声一响,迅速整队,做到安静、有序、迅速,路长持路牌按规定路线开始离校,行进时做到一条直线、一声不吭、一直到点(接送点),且注意靠右行,速度适中,不掉队,与其他班路队相遇时,路长要及时调控队伍,做到停靠避让不争抢。
我们成立了“寻美小队”,要求队员们留心捕捉身边稍纵即逝的美德镜头,用文字将其放大定格,再利用晨会时间,通过红领巾广播台宣读、表扬,从而让学生在鲜活的生活情境中明白“细节”的动人魅力,真切感受小行为的大影响,也播下了“让文明在细节中闪亮”的种子。
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做或是应该避免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跟前。一旦你把他们熟知的人的榜样指给他们看了,同时说明了他们为什么漂亮或丑恶,那种吸引或阻止他们去模仿的力量,是比任何能够给予他们的说教都大的。”因此,我们还定期评选“礼仪之星”,在校报《小公民报》上登载,将他们的照片在校园内的电子显示屏上循环播放,用身边的榜样引领学生成长。
三、不硬性强制――用多彩的活动演绎
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仅凭说教是不可能实现的,更重要的是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反复练习、不断体,才能使学生做到知行统一,让文明礼仪成为自然的、一贯的、稳定的行为习惯。一学年来,我们精心策划了一系列活动,为学生的践行体验搭建了多样的平台。
1.给小区把把脉。学生利用双休日时间,约上小区里的两三个小伙伴,一起用“火眼金睛”检查自己居住的小区,当一回“医生”,看看能发现哪些“病毒”,并想想有何危害。当我们将学生搜寻到的“病毒”集中起来展览时,竟然有近三十种,他们震惊了!随后,我们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这些“病毒”存在的源头,在七嘴八舌中挖出“病根”,并制订“治疗方案”,形成文本,派学生代表向有关社区负责人汇报,请他们拿出“整改方案”。这一活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去经历、去感受,在实践过程中,“遵守秩序、爱护环境、善待景观、恪守公德”等礼仪规范都得到了直观强化,有力地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主人翁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2.孝心推销送温暖。重阳节前夕,我们指导学生选购一些适合送给老人、富有意义、能让行人怦然心动的商品,去街头推销,宣传孝亲敬长的美德,再用推销所得给自家的或社区的老人买一个小礼物,送上一份惊喜、一份温暖。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朴实的话语自然地流进了街头行人的心窝里,悄然拨动着他们的心弦,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就这样通过童稚的行动在人群中传递,温和地浸润着人们的心灵,而孩子们自己也在购买、推销、送礼等行动中践行着言谈之礼、待人之礼,并感受着赚钱的不易、关爱的美好、挑战的快乐。
3.“大成仪礼”系列活动。我们精心策划了由“开笔礼”“成长礼”“毕业礼”组成的“大成仪礼”系列活动。“开笔礼”上,来宾、家长、老师为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朱砂启智”,校长生动形象地讲解“信”的来历,教育学生学圣贤,读好书,做好人;“成长礼”上,汲水洒水的神圣仪式,校长深入浅出的“问水”微课堂,言说恩情、放飞梦想的动人时刻,让学生在情境中懂得感恩,学会分享,明白了做人就要做水一样的真君子;“毕业礼”上,各班用不同的形式汇报喜人成长,校长主讲的微课堂“你好,时间!”让学生带着母校的嘱托迈进初中的大门。
4.校外拓展训练。六年级全体学生在长少年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开展了为期五天的拓展训练:“队列内务”训练,提高了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我是特种兵”,让孩子们体验了军旅生活,磨练了孩子们的意志品质;知味园里的“农家乐”活动,让孩子们在锅碗瓢盆的碰撞中,体味到了劳动的快乐和父母的辛苦;惊喜刺激的“拓展园训练”,锻炼了孩子们的胆识,增强了他们团结协作的意识;优雅的“礼仪教育”,让孩子们明白了礼仪的重要性;“丝网花制作”“刻喜笺”等活动让孩子们深切领悟到“说易行难”的真谛……在这些新颖的活动中,一个个如花的生命在长江之畔显露出勃勃生机。
四、不各自为政――用协同的力量共进
礼仪教育要取得整体效应,就要使全校教师心往一处想,就要让家庭教育影响与学校教育取得一致,从而整合各种资源,凝聚各方面力量,形成教育合力。
1.学科融通。我们要求各学科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如课堂中的倾听、发言、讨论时的姿态,去室外上课时排队、行走,在同伴展示、表演时的反应……从点点滴滴入手,持之以恒地进行礼仪渗透。
2.环境育人。校园环境本身就是课程。我校门前有悠悠泮池水,园内有巍巍大成殿,我们就让学生在大成殿前轮流诵读,拥抱晨曦,开启新的一天。清晨的诵读与傍晚大成殿内的鼓乐齐鸣,连成了让我们大家都非常向往的“晨诵暮鼓课程”。我们还着力开创了系列主题空间文化,论语广场、成语大道、书树丛林、生肖石刻、启明书卷、馆校图书馆(联合市少儿图书馆,设置全国首家户外开架图书馆)……这些因地制宜、依形据势开发的主题文化空间,是厚重积淀的文化传承与蓬勃生机的思维启迪。
3.角色转换。学校开辟了学生管理课程,“将学校交给学生管理”。即每周在老师的指导下,由一个班级全面、全程参与学校的管理和评价。在这里,学校化管理过程为学习资源,进行学习角色换位。具体呈现为“六化”并举:参与管理全员化,课程设置特色化,管理人员自主化,管理范围覆盖化,问题纠正及时化,能力培养全面化。“管理一周,影响一生”!
经过充分实践,学校形成了一个重要的校本课程――来自家长的综合素养课,旨在让不同职业、不同背景的家长参与到课程建设中来。该课程分为六大类,按不同年级有序推进:儿童c自己、儿童与生活、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儿童与科技、儿童与世界。变换的是执教教师的身份,但不变的是“以儿童为本,为生长而来”的理念。
4.家校共进。学生当“小小讲解员”,向家人解说“八礼”的规则,并在家庭中举行“亲子挑战赛”,通过抢答、演练、创编文明礼仪童谣等形式,比比谁记得牢、做得好,这样“小手拉大手”,实现家校协同教育。我们制作了文明礼仪记录单,请家长及时记录孩子在家中、外出时的突出表现或不足,各班任课老师不定期查看,并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随机访谈,了解本班学生的真实表现,再进行表扬、点拨,引领学生不断反思前行。我们还以礼仪为专题编印了《小公民报》,刊登家长们撰写的引领孩子学礼仪的育子心语和学生倾诉自己学礼仪的心得感受,促进了反思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