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美术课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构建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美术课堂模式,课堂分为两大板块,前半节教师示范、讲授,后半节由学生绘画或制作,这种“教师讲授――学生制作”的课堂模式实际就是“灌输――接受”。这种课堂模式单一呆板,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学生与教师之间也不够融合,更谈不上课堂能“活”了。在实践中,我们摒弃了原先不够合理的教学模式,运用“引导.体验.创新.想象”这种开放性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注重愉快教学、明显调动学生积极性。例如:在教学《鸟语花香》一课时,在“引导”这环节,努力运用优美的语言、优美的意境、美丽的花和鸟,培养学生兴趣,陶冶他们的情操。让他们闭上眼睛欣赏《苗岭的早晨》,展开想象,鸟儿在花丛中互相说些什么?之后,让学生体验小鸟各种飞翔的姿态,然后引导他们发现制作花鸟头饰的制作步骤;接着让他们欣赏大量的示范作品,启发想象,让他们创作出有特色、创意的花鸟图案,最后让“花儿”与“鸟儿”对话,表演做游戏,使课堂达到,充分体验愉悦的感觉,这样的美术课谁不喜欢。
二、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
过去美术课堂的教学方法一味地采用讲授的方法,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造成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在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中主要运用引导发现法、问题法、实践探索法等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设置用引导发现教学法,启发学生开动脑筋,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应答反应更快。如:在上一年级的《数字变变变》这节课时,因学生本身就对这一课题感兴趣,可以采用竞赛的形式引导他们去发现数字与美术之间的奥秘,在大量的示范作品欣赏之后启发由数字可以联想到其他什么形象,然后让他们用绘画、剪贴等综合的形式表现出来,比一比、赛一赛,谁的想法最新奇,谁的作品最漂亮。
在具体应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外,还应采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才能激活课堂。如在课堂上运用电视、录像、范画、故事、儿歌、游戏等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形象感受力和想象力。
三、师生互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教学过程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适应,才能激活课堂。过去美术教学过程当老师动时,学生静;而当学生动时,教师静,显得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不够融合。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是沟通学生与美术的桥梁。师生之间应建立民主、平等的互动关系。教师与学生要坦诚相见、平等相处。特别是教师应放下权威的形象,带给学生亲切、和蔼的面孔。教学形式应根据不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采用相适应的组织形式,创设出充满美感的美术课堂氛围。教学过程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要以自主、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为主,有便于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有便于学生参加各项美术活动。在新课程美术教学中,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为出发点,为学生提供学习、积累美术的广阔天地。例如:在学习《变脸》中,应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会“变脸”的折纸方法,然后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自我创作出不同的变脸形象,最后让孩子们表演变脸的形式,让课堂气氛达到,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四、让美术课堂走向综合
关键词:贵州民间美术资源 引进课堂 引进策略
中国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张仃先生在“中国贵州民族民间美术全集”的序言中是这样描述:“中国是一个工艺美术十分发达的国家。贵州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尤其发达的省区。表现为不同的刺绣、挑花、陶艺、木雕、漆作、剪纸,世代相传,这样的遗产实在万分珍贵。趁现在这些东西还存在着,趁我们对这个问题有所认识,应该去做一些抢救性的工作……不同地区的人就可能看见这些精美的工艺品。想想他们都是出自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劳动者之手,都是出自那些从来没上过学堂,受过正规教育的民间艺人之手,却又是那样的精美,那样经得起任何审美法则的和尺度的挑剔,我们都会心存感动……”。而今受到现代信息不断的冲击,贵州少数民族传统的文化艺术正在逐渐消失,贵州省委、省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不断呼吁保护贵州的少数民族文化传统。贵州的现代美术教育如何妥善保护和传承贵州民间美术,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贵州民间美术资源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
地域偏远、交通不便使贵州民族民间文化保持着相对的完整,一些民族工艺仍保存着古朴原始的自然生态与和谐风貌,民间美术资源遗存相对完好。但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贵州民间美术的生存环境已面临诸多问题:
首先,传承关系上,许多民间艺人的年龄在60岁以上,青少年中有兴趣并愿意专门学习传统技艺的人越来越少,后继乏人使本地的一些民间美术品种产生了传承的危机。
其次,民间美术在很多人心目中丧失了地位,通常当我们提到“民间美术”常常会听到“太俗气了,难登大雅之堂”之类的言论,其实只要是真正了解欣赏民间艺术的人,都能感受到它质朴而强烈的艺术魅力。艺术的发展离不开传统,蕴涵民族性的艺术创作更具感染力。不理解、不欣赏,不爱好,甚至不屑,形成审美观上的一种偏见,这是民间艺术在现代人意识上的一种较普遍的反映,这种意识严重地影响到民间艺术的生存与发展。
第三,民间美术的教育缺失,目前中小学的课程安排中,与民间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所占的比例非常小,而涉及本地传统文化的课程更少。许多学生在整个中小学学习过程中,就没有通过课堂接触过民间传统文化,甚至有的高校亦未涉及当地民间美术的教学。
另外,对这一学科的理论研究很少,重视程度不够等等。这些都是造成贵州民间美术衰败乃至消失的重要因素。如不重视和抓紧抢救保护,脆弱的文化生态环境会在现代工业文明中迅速地消失。保护民族美术文化要从教育人手,要使民族民间文化得以生存、传承和发展,必须使民间美术进入课堂。
二、贵州民间美术资源进课堂的实施策略
首先,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地方学校不可能有现成的民间美术教师,一是通过短期培训、边学边教或选派热爱民间美术专业、事业心强的骨干教师专门进修。鼓励美术教师承担民间美术研究的课题,专心钻研备课,承担基本的教学任务。另外,聘请当地民间艺人到学校兼课、举办讲座或作技艺表演。早在上世纪初,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就曾经邀请民间艺人来校为师生授课,把民间美术引进课堂教学。积累了丰富经验。
第二、加强地方高校美术专业的和非美术专业的民间美术教学。美术专业学生民间美术课程可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内容可为:贵州民俗文化和民间美术概论、贵州民间美术作品赏析、民间美术工艺品的设计制作等。如蜡染、陶艺、剪纸等都可进入课堂教学。对民间美术有浓厚兴趣的专业学生还可以进行选学,内容为:贵州民间美术采风考察、民间美术创作设计。对非美术专业的学习可列选修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为:贵州民俗文化和民间美术概论、贵州民间美术作品欣赏等。
一、通过白板教学的直观演示――助学
教师采用白板辅助教学,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再现情境,把教材、教师所讲和学生思维融合在一起,可以帮助学生使其受阻思维顺畅发展,把抽象复杂的教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以达成对事物的深刻理解。如在教学《家乡的老房子》一课,学生只看到家乡现在的变化,对以前的家乡面貌知之甚少,所以如果要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老房子,就必须让学生事先到各街道中寻找残留的老房子,去探索考察、参观实践。但由于时间、地理条件的限制,这一教学方案很难实现。为此,教师可用电脑展示老房子图片。在欣赏建筑物静态的外观或内部构造时,教师还可以做动感演示,让建筑物旋转活动起来,通过再现建筑物的多个侧面,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真切地感受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空间的老房子的建筑风格。学生沉浸在老房子的古朴意境中,情感处于最佳状态,结合娓娓动听的语言启迪,拓展了视野,提高了他们的认识能力,为学生的绘画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电子白板辅助下的美术教学,图解鲜明、音乐动听,有效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积极活动,扩大直观范围,丰富直观内容,强化直观效果,从而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新知。
二、运用白板教学的人机交互――激学
人机交互是白板教学的显著特点,通过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可以立即反馈这样一种交互学习,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在电子白板交互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合作学习,能够真正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力量和智慧,便于整合学习成果。比如教学《星空的联想》一课时,茫茫的宇宙令人神往,美丽的星空让人遐思无限。课前让学习小组的每个成员分头收集某一方面的资料,学生课前查询资料了解宇宙特点。课堂上结合欣赏科幻片,开拓学生思路。然后综合资源,让学生分成甲与乙两组,在电子白板上相互交流自己对星空的理解与想象,比一比谁了解的知识多,谁的想象力丰富。然后白板展示米罗的作品《星空》与梵高的《星空》对比。再观看利用高科技捕捉到的宇宙更真实的面孔,运用科技知识积极指导学生探索宇宙的奥秘,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在课堂上把丰富的教学资源组织起来,为学生创造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真正体会到艺术所给予的愉悦,大大地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利用白板呈现主题信息资源――促学
一、用游戏激发想象
美术课上最多的就是画画,时间长了容易沉闷而又乏味。特别是让学生根据书现成的作品“复制”作品,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如果在这时加入游戏环节对学生会更有吸引力,在课堂教学中多运用一些游戏活动,能够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我经常设计新颖、独特的游戏,不露痕迹的把教学内容融入到游戏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悟,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培养。
例如:在教学第六册第20课《形形的人》的时候,本来学生对画人没有多大的兴趣,我通过课件设计一个卡通人带着大家一起坐车去公园,因此在车站看到许多的人,其中有一位中年妇女,面带愁容,好像在琢磨什么事情。我让学生学着观察,并说一说,你从哪些方面看出这些特点的。接着在卡通人的带领下。又来到公园,在这里有老人,也有小孩,他们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区分出老人和小孩的不同之处。就这样在卡通人的带领下,接着还来到餐厅、马戏团、医院,看到了厨师、小丑和医生,学生兴致勃勃的边看边说,完全忘记这是课堂,感觉自己就是卡通人一样,到处游玩观赏,还认识了许许多多的人。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掌握了各式人群的特点,抓住人的外形特征。这时候再动笔画,学生觉得很容易表现出人物的特征及动作。我让学生们把自己画出来的人物,用剪刀沿着边缘剪下来,在人物的脚底留了一块纸,向前或向后折一下,然后用胶水粘在准备好的纸板上,这样一个站立的人就做好了。学生喜欢这样的游戏活动,觉得好像这个人物是自己一样,有的高大,有的瘦弱,有的很胖,穿着的衣服也各不相同,一个个异常兴奋、活跃。因为这个游戏让学生始终处于兴奋之中,想象出各式各样的人物,都想让自己设计的人物变成焦点人物,课堂气氛分外活跃,每个学生的想象力都得到了最大的发挥。
其实课堂中的学生是最容易满足的,一个简单的游戏,就可以把师生间的距离拉近,一句简短的对话,就能唤起他们想象的热情。
二、贴近生活拓展想象
新课程改革要求美术学科不仅仅要反映和传递人类文化信息,还必须密切结合现实生活。贴近生活的课堂,让每个学生体验到美术课的乐趣,多角度、多感官进行丰富的想象,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培养他们的创作欲望。来源生活的知识更能丰富美术课堂内容,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美术创造活动。
例如:我在教学第六册《老房子》一课时,因为知道学生对这些房子不太感兴趣,所以我利用了两节课时间,一课是在在课前收集大量的资料,首先让学生通过图片了解中、外老房子的知识,以及各名族、各地区老房子的建筑图片。还对本地的老房子拍了许多图片做成课件,让他们对图片讨论各国、各名族老房子的特点,讨论之后引导他们欣赏一些老房子的写生作品,并为下一课的写生做好铺垫,提问:1、你喜欢哪一幅写生作品,为什么?2、你喜欢哪种表现形式,如果让你来画,你准备如何表现?有了第一课的准备工作,第二课的时候,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老房子写生,知道学生学会从远处观察,观其整体结构;从仰视的角度观察,观其细微之处……让学生逐步对老房子有初步的认识,有了自身的体验与观察,学生的写生加创作老房子表现得相当出色。走出教室同样是绘画活动的好课堂,身边的事物更能为他们开启了想象的大门,练就他们善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眼睛。
三、合理评价促进想象
美术课堂应该如何高效,一直以来我都在思考、实践和摸索。如何既能完成美术课这一特殊课程的课堂要求,又能把高效课堂与美术联系起来,做到真正的事半功倍?以下是我结合实际经验和学科特点总结的自己的几点想法。
一、因材施教的小组合作
在这里,我不得不提出,高效课堂最好的帮手就是小组合作,以往,作为美术老师,同仁们在一起讨论最多的就是高年级的美术课比较难上,一是领域很深,二是学具准备不足。小学阶段,五到六年级的孩子由于年龄特点,已经有了自己浅显的世界观、社会观,自尊心逐渐强烈起来,而由于每个孩子从一年级开始打下的基础都不同,这样一来,班级里就会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一部分同学专业能力较强,展示作品的欲望也很高,而另一部分,因为绘画基础比较差,容易害羞,怕别人嘲笑,不爱上美术课,也不爱展示,甚至在课堂上捣乱。为此,我头痛不已,一直在摸索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而小组合作恰好帮助了我,正常来说一个小组是6个人,由两个正副组长和四个组员组成,而每节课的时间对于独立完成课堂内容的孩子来说多少有些仓促,而如果改成小组合作的方式,时间就充足多了。一方面,组员们可以准备自己可以准备的教学工具,做到组里资源共享;另一方面,美术基础好的同学和基础较差的同学结成小组,共同完成教学内容,起到了先进带动后进的作用,而最后的展示环节,可以推荐组长或者组里比较擅长语言表达能力的同学,而争得的荣誉是属于组里每个人的。这样一来,课堂上没有了闲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要完成,我也就不用为上高年级的美术课头疼了。
二、抓好课前预习
我记得在第一节课快结束时跟学生说,下节课我们学习哪课,大家回去搜集资料预习一下。一部分学生在下面小声地说,美术也预习啊!是啊,美术还需要预习吗?不就是老师画,学生学吗?那是以前旧的教学模式了,美术课堂要想提高课堂效果,仅仅停留在字面上是不行的,我们要敢于突破旧的教学模式,尝试新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