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体育课教学反思

小学体育课教学反思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体育课教学反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体育课教学反思

小学体育课教学反思范文第1篇

一、对现代体育教学的认识

结合新课标理念和课改精神,我们认为,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要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个体需求,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要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多考虑他们的需求和感受;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运动的快乐;并给予学生充分发挥的自主空间,提倡“玩中学、玩中练”;让小学体育课堂回归学生的生活,在师生教学互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体育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他是一种在室外进行的教学双边活动,学生需要通过各种身体练习,达到思维与活动紧密结合,体育知识和技能紧密相连。其次小学生的注意力、意志和情绪等心理活动的变化各不相同,教师要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根据不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采用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教学。

二、教学技能在教学中提高

1、理解是师生关系的新起点

课堂不仅是建构知识的平台,也是人际交往的场所。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有强烈的欲望,有积极的情绪,有充沛的精力与体力;良好的学习氛围还可以使学生思维活跃,迸发思想火花,产生奇思妙想。建立平等、友爱师生关系,营造融洽、和谐的运动环境,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首先必须开阔心胸去理解学生,然后再敞开胸怀去关爱学生,这是进行小学体育教学的首备条件。教师要利用生动亲切的语言渲染课堂环境,“蹲下身”和学生在“同一个高度上”活动,逐步将自己融入孩子们中间,像一个和平使者用智慧传递知识技能,用爱心连接学生之间的情谊。你给孩子一份理解和关爱,他就会对你产生依赖和信任!作为体育教师就应该敞开胸怀爱学生,用自己的行动去感召他们,他们会逐步接纳你,更加尊重你。这样的例子经常发生,我总是把握时机,与孩子们走近,与他们成为朋友。

2、玩耍是课堂教学的切入点

玩是儿童的天性,课堂教学中抓住小学生这一特点,为了让孩子喜欢体育课我总是以“游戏”为“家常饭”,以“竞赛”为“家常菜”,力图让小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练、在玩中乐。同一教材,但教师的教学方法是灵活多变的。只有抓住了学生玩耍的天性,那么学生的身体和身心就会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发展

3、自主是教学互动的发生点

给孩子们空间自主选择内容,是体现课堂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也是师生互动的出发点和生长点。其一是给学生自主练习的空间。低年级小朋友年龄虽小,但兴趣广泛,并有了一定的自主能力,教师应考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打破以往低年级教学中一切都由教师组织,师生一起做同一活动的做法,而多给学生有选择性的自由练习空间,使学生找到练习的乐趣,发现自己的特长,为终身学习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其二是给学生自主表现的空间。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练、自己去学,就给了部分学生表现的良机,就如有的学生很想成为运动员,就大胆邀请老师参与他的活动,通过表现来实现他的愿望;有的学生想当小老师,就组织一些有共同爱好的同学一起来练习,培养了组织能力;有的学生在练习时想出了新花样,得到了老师的肯定,那劲别提有多得意了。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实际需要考虑,放开手脚,把课堂还给孩子。

4、期待是教学成效的增长点

体育与其他科目一样,学生存在先天体质、能力和心理上的差异,要清楚地认识到体育“后进生”才是最需要体育和多参与锻炼的人。教学中要想方设法来弥补或消除“后进生”的缺陷。对一些学有困难的学生,我们可以简化要求,使其在初步体验成功的基础上,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树立信心。特别要提出的是,对个别因为身体因素不能达标的学生,可以选项测试,防止发生因测试不合格而对体育课产生心理阴影,久而久之他们会远离体育活动与课堂。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当学生稍有进步时,当学生顺利完成某一动作时,一颗为学生着想的心,一个充满肯定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会心的微笑,总能让其体验到进步的愉悦和成功的乐趣,倍感自信,激情满怀。

5、开发是教学素材的生长点

课堂教学不能与生活割裂开来,特别是小学体育教学更应该使学生与生活有机融合。体育教学素材的组织、教学内容的设计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在学练知识技能的同时,将学生与大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校园、学生与家庭及自我的关系融入课堂教学,在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的同时,形成对待生活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小学体育课教学反思范文第2篇

在实际英语教学中,每个英语教师应不断地思考,教师的言语是否是多余的?教师设置的问题是否有效?教师的课堂教学及学生的学习是否能达到最佳的效果?由此可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存在许多无效的或低效的教学行为。为此,教师应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的教学行为,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行为,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并十分关注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和能力的发展。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但没有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一、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

1.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英语课堂教学基本上还拘泥于教材所传递的信息。开放型的能激发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和发散思维的课堂教学还是比较少。在课堂中,有时缺乏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部分课时过于注重讲授,没有以精讲精练的要求正确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导致教与学不和拍,忽视对学生的基础、能力的关注。

(2)课堂教学不能针对学生的实际。课堂教学不能针对学生的实际,缺乏“备学生”、“备学案”这一必要环节;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仍然拘泥于教材,没有进行有效的取舍、组合、拓展、加深;课堂教学没有真正做到对学生原有的知识及时、适时地活化。

(3)在课堂教学中依赖教学资料。在课堂教学中依赖教学资料,缺乏对资料的精选与整合,忽视教师自身对知识框架的主动构建,课堂教学缺乏对学生英语知识体系的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

(4)课堂设计缺乏适当的教学评价。在课堂上不能及时得知学生有没有收获、有多大收获等学情;课前设计“想教什么”、课堂反馈“学生学到什么”和课后反思“学生还想学什么”三个环节没有得到最大程度上的统一。

2.学生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课堂教学中以上问题的存在,学生的英语学习出现了许多问题。

(1)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在英语课堂上不积极参与,缺少主动发言的热情或根本不愿发言。

(2)学生对英语课堂知识的掌握不实在、理解不全面。课外花的冤枉时间多;而大部分学生对书本知识不够重视,找不到英语学科复习的有效载体,不能有效地利用课本,适时地回归课本,英语复习缺乏系统性,英语学习缺乏主动性。

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有效的对策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要面向全体,不是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一样的发展,要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不要简单地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是教学的问题,而是要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是教学的资源,教学中要充分、合理、艺术地利用这一资源,使学生之间产生实质性的互动,这是实现教学增值,也是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保证。

那么,如何在有限的45分钟内既夯实双基又培养能力,还能愉悦情感呢?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三个要素。在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课堂里,这三个方面整和的角度和切入点不同,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有机整合。这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为考试而损害三者的和谐发展。知识点和技能要抓核心,有的知识点思维价值和情感价值比较丰富,这就需要挖深、挖透,要根据知识的不同点来整合思路。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教师要有课堂效益意识

有效的媒体手段有助于课堂容量、密度和速度的提高。尤其是在复习课堂上适当地使用多媒体手段,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更能提高学生的参与面,短、频、快的大容量课堂节奏能有效地吸引并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从而最终提高学习的听课效益;其次,课堂效益意识还体现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为学而教,以学生如何有效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标准来设计教学。课堂设计要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有助于他们有效内化知识与信息。在复习过程中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渗透中考的信息,拓宽教学内容。

小学体育课教学反思范文第3篇

【关键词】幼儿师范学校;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

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提高幼儿师范学校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有效的主动学习

兴趣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内部动力,是学生积极认识事物,积极参与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兴趣越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越高,掌握知识就越快。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运用恰当有趣的例子,活跃课堂气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添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地将注意力集中到授课内容上来,以便更好地掌握这些内容。

要让学生学得好,学得生动有趣,作为教师,就必须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学生一旦对英语感兴趣,就会乐于接受它,变“苦学”为“乐学”。英语作为一门外语,不同于其它学科,学生很难像学汉语一样轻松自如地掌握。所以,要求学生在课堂中要高度地集中注意力。外语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在课堂上保持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如何能一上课就将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只有生动,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泼,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一切方法,只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都应该采用。但又必须根据课堂上学生的知识反馈和思维活动情况灵活选择教法,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不但要注意知识的讲授,更要密切注意学生的思维进展情况。

二、尊重学生的实际水平,保证有效的知识掌握

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我们就不能按照自己“教”的思路进行教学,而应按照学生“学”的规律进行教学。即:学生“应该怎样学”,我们就“应该怎样教”。所以,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要以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前提,教师设计的教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周密地考虑到学生存在“已有知识经验和思想方法基础”的事实。学生的这个基础与教材的编排顺序有关,但与学生自身的学习水平与生活环境关系更大。我们应根据这一特点来确定教法,力争达到教与学的统一。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教材所提供的知识内容有可能是学生所没有经历的。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及时对教学进度、难度进行调控,才能保证学生掌握知识的有效性。学生的学习准备状态有时并没达到教师的期望,学过的东西学生并没有掌握好,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随时随地关注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的反应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宁可不讲,让学生先放松一下,活动一下;学生没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一般也不往下讲另一个问题。

例如JEFC Book II Lesson 73,在Part II的对话中出现了we’ve never been there before这个句型,根据教材的要求是理解这个知识点,不要求掌握。在备课的过程中,我考虑到have been to和have gone to的区别是以后学习的重点,因此,我适当的补充了have been to和have gone to的区别,按照教学设计,在讲解了两个词组的区别之后,用一些例句进行操练,然后进行对话的操练和巩固――自己编相似的对话,把课本知识应用于实际交际中。但是学生却是一脸的迷惑,怎么会有been这样的单词呢?gone又是什么意思呢?面对学生的迷惑,我改变了自己的教学计划,简单的讲解了现在完成时态,告诉他们动词还有一种形式:过去分词,学生似懂非懂。趁热打铁,我通过练习的方法进行更深入的讲解。同时,在一些练习中,有意无意的渗透现在完成时态,慢慢地,学生的迷惑减少了,他们理解了为什么。虽然在这堂课中,我没有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但对学生而言,他们却收获了很多,我没有让他们带着疑惑走出课堂。

三、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节奏,保证教学过程有效

小学体育课教学反思范文第4篇

关键词:自信心 传统文化 反思

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焕发出活力,令人欣喜,叫人振奋。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仍然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

一、语文课堂教学必须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遇上磨难和挫折,哪怕一丁点儿的磨难和挫折,就丧失信心,这是人之通病。上天是很公平的,它在给我们关上这扇门的同时,一定会给我们打开另一扇门。所以,我们永远不要绝望,永远要对自己有信心。我近期研读苏轼的《赤壁赋》和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对比他们的遭遇,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苏轼和柳宗元都遭遇到了人生的沉重打击:一个由官居二品的皇帝“秘书”直降为黄州团练副使,行动不得自由;另一个则由红极一时的改革人物贬至永州司马,永不“量移”。两个人在仕途上的落差如此之大,但他们不仅没有被压弯、击垮,反而是另辟蹊径,活出了别样的人生。苏轼在黄州团练副使任上参禅悟道,吟诗作赋,创作出了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样的不朽名篇;柳宗元则在他的谪居之地永州与大自然对话,与天地际会,为后人留下了“永州八记”和多篇寓言故事。他们两人也因此而奠定了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显赫地位。

纵观历史,因政治失意而畏惧、胆怯,而丧失斗志,以致终生碌碌无为者比比皆是,何以独独苏轼和柳宗元等有限的几个人能够熠熠生辉呢?以人之常情而揣测,苏轼和柳宗元在跌入人生低谷的时候,大概也会像一般人那样悲伤过,迷茫过,甚至绝望过吧?但是与一般人不同的是,在厄运面前,他们都有坚忍不拔之志,都有宁折不弯的傲骨,都能忍常人所不能忍。有执著的追求,就不会被环境左右;有铮铮傲骨,就不会轻易低头;能容忍,灵魂就不会堕落。磨难和挫折是什么?其实,它们就是上天送给我们的机遇,可以让我们有脱胎换骨的机遇,关键看我们能否抓得住。苏轼和柳宗元都抓住了这个机遇,所以他们的灵魂得以升华,所以他们创造了不朽。然而有些人在机遇面前却是畏首畏尾,失了方寸,乱了阵脚,以致在厄运的泥淖里越陷越深,最终难以自拔。有些人之所以屈服于磨难和挫折的,是因为他们少了一份从容和淡定;而之所以少了一份从容和淡定,又是因为他们舍不得放下。如果他们懂得“与我皆浮云”的道理,毅然决然地放下心灵上的重负,还会患得患失吗?还会因为失去而悲观绝望吗?

因此,在磨难和挫折面前,我们不但要学会“忍”,更应该知道放下。唯有放弃机遇的“这扇门”,上天才肯给我们打开“另一扇门”。

二、语文课堂教学必须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

语文课堂中有许多体现传统文化的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传统文化的美,学习传统文化所弘扬的精神。

司马迁对信陵君的评价是很全面的,真正体现了他的“不溢美,不虚恶”的史家良心。在信陵君身上,一方面,司马迁既表现出了他作为“战国四公子”之一而具有的礼贤下士、能急人之困的优秀品质,同时又不放过他居功自傲、得意忘形等人性弱点,评价中肯,不偏不倚。塑造信陵君这个人物形象,司马迁基本上运用了他塑造人物形象的一贯做法: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比如为了表现他的礼贤下士,司马迁先让他进行了一系列自我表演――给侯生留了车子左边的一个上座,拉着辔头,亲自到夷门迎接侯生。当侯生穿着破衣服,戴着烂帽子,径直登上车子毫不谦让的时候,司马迁写他“颜色愈恭”;当侯生做大睥睨,故意拉住他的朋友说个没完的时候,司马迁让他“色终不变”。然后司马迁又借助两个人物对信陵君的礼贤下士进行了烘托渲染。侯嬴何以竭忠尽智,献计献策以死相报?朱亥何以义无反顾地跟随单车匹马的信陵君奔赴晋鄙大军?这两个人的献智献力、忠心不二,为的就是表现信陵君的礼贤下士。当然,有了这两个人物的着力烘托,信陵君的礼贤下士的特点就更为突出了。

另一方面,在表现信陵君能急人之困的时候,司马迁也是沿用了同样的做法,既让信陵君自我表演,又加上两个配角予以辅助。与上文略有不同的是,司马迁在这里表现出了更大的灵活性。在两场戏里,司马迁给两个配角的戏份是不一样的。对侯生和朱亥,他给了他们比较多的“亮相”的机会。尤其是侯生,司马迁让他充分地展现了自我,他的故事有头有尾,有始有终。这一方面是因为礼贤下士是信陵君的主要性格特点,必须着力塑造,而另一方面按照司马迁塑造人物的“互见法”,侯生、朱亥在其他篇目里不再出现,所以对历史上的这两个值得尊重的人物必须有一个完整的交代。正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司马迁才给了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至于平原君和赵王,因为在其他篇目里还有他们的故事,所以在表现信陵君能急人之困的时候,司马迁只给了赵王一句台词“自古贤者未有及君者也”,也只让平原君背着箭囊诚惶诚恐地给信陵君做了一回引路先锋,又来了一句也不知道是他自己说的还是别人说的“平原君自此不敢自比于人”的话。可以说,司马迁在塑造信陵君这个人物上既有固定的手法,又有灵活多变的策略。

司马迁是有情有义的,所以他欣赏有情有义的信陵君。可是如果站在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立场上来看信陵君的话,我们还应该看到信陵君其实还是有里通外国的卖国贼嫌疑的。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丢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这个大原则。总括全文,司马迁塑造了一个丰满的、立体的、栩栩如生的、活在历史长廊中的信陵君形象。

在新课程的语文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只有不断地深入学习,冷静地思考,不断地反思,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地走进新课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潮下,我们要不断反思,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张晓宏.中学语文教学法探究,2002(2).

小学体育课教学反思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数学课堂;低效;问题;反思;对策

问题一 一味地追求自主探究, 少讲、不讲就是有效吗?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把探究学习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已经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它对促进学生的求知欲,独立思考和培养创新意识有明显的作用.但是,新课改中最大的误区之一是只图课堂气氛活跃.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把主要精力用在了如何让课堂气氛“热闹”上.在数学教学中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以“少讲少练”、“不讲只练”代替“精讲精练”,让学生自己探究,教师不讲或不引导学生学习.如苏科数学八下“三角形中位线”一课:引出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定理,教师先让学生动手多画几个三角形,同时画出它们的中位线,然后教师让学生测量出每个图形中的一组同位角的度数和一组对边的长度,最后教师让学生观察一下测量结果,问学生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很容易就发现一方面同位角相等,另一方面中位线是第三边的一半.

反思1:在教学中,我们过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主动学习上,忽视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深度的把握,特别是忽略了对学生的参与的实际可能性的分析,以为只要给学生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学生积极探究,就会主动掌握知识.忘记了教师在课堂中的“指导者”的角色.刚才的案例里,个人认为这样的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思维没有积极的展开,学生不明白操作的目的,不知道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操作,学生只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机械的进行操作,整个操作过程思维的主动性没有体现,只是在最后一步对操作的结果有所思考.

对策1:鼓励学生主体参与,教师主导,实现教学实效性.

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过程中,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和教师作用的降低.教师不是等待,不是观望,教师应是参与其中,及时点拨,适时调控.在具体的课堂中,教师要根据知识结构,选择合理的学习方式.“探究”重要,但一定的“精讲精练”还是必须的.教无定法,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材、不同的课题,而且不同的上课时间,授课方式和知识的呈现方式都会有所不同,不能用一个固定的探究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讲得少,学生讲得多,并不一定是可取的.

问题二 动辄热热闹闹的合作交流就是“高效课堂”的体现吗?

许多教师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分成小组,一起讨论或交流就叫合作学习.有的教师,刚布置“下面各小组进行讨论”,没有足够时间,就安排各小组汇报结果;还有的合作学习成了少数优秀生的“包办、独断、一言堂”,其他学生都是他们的“陪衬”;有的合作学习,教师自己暂时从课堂中游离了出来;有的合作交流,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其背后更多的是随意与低效,学生在合作学习这幌子下逃避学习.这说明,我们在对合作学习的本质把握上还存在偏差.

反思2:小组形式的学习必须基于一定的条件才能称其为合作学习.在我们的一些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化,次数多,效益低、缺乏实质性.如,组织不力,小组长作用的发挥、小组内成员的分工、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要求不甚明确等都直接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合作前缺少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学生的参与度不够,还有的合作,它的内容没有探讨的价值,本不需讨论的问题,也组织起来讨论.合作学习是为了把小组中的不同的思维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因此,没有了独立思考的时间,没有了一定时间的保证,内容没有了一定的难度,讨论就只是一种形式,它已失去了原本的面目,更不会产生合作的效应,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难以真正养成.

对策2:有效组织,适时运用,发挥合作交流服务性.

解决合作学习低效的方法,先是不能忽视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合作需求的探究.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要调动学生本身固有的合作心理需求,要激起合作学习的欲望,更是一个参与者、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其次,合作学习应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而且是个体难以完成的内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换意见.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三是教师要明确要求,充分发挥好组织、管理、协调等作用;四是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同时加强教师的及时引导和指导,确保学习任务的完成.

图1

例 已知:如图1,C为线段AB上一点,ACM 、 CBN是等边三角形.证明:AN=BM. 可以探究:(1)点C的位置的变化;(2)等边ACM 、 CBN与线段AB相对位置的变化;(3)三角形图形的变化,如变化为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或变化为等腰三角形等;(4)从有公共顶点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到任意正多边形的旋转变化等.(5)还可以从上述各种情况的组合上进行变化,探究其对题目结论的影响.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也就是说教师必须选择在恰当的时机进行合作学习,并不是每一节课都需要合作学习.还有,合作要有缓冲时间.数学,一定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学会分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