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传统课堂

传统课堂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传统课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传统课堂

传统课堂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课改;传统课堂;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4-020-01

作为一名准教师,我仔细研读完新课标后有几下几点感想,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落后的教学方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收集数学信息,体验生活离不开数学。要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

生形成“猜想―归纳―证明”的严谨的思维习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认识这是这次新课改的核心理念。

我在这里简单的谈谈新课改课堂模式与传统课堂模式的对比与合作。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材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学生成绩是教师教学水平的反映,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 。它的精髓在于“课堂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教师将教材上的内容作为现成的结论性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不是培养学生挖掘、探索相关知识的过程。所以在传统教学中往往有学生厌学,不能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学生接受学习的效率比较低。

新课改的教学模式,新课改是时代的需求,它以特有的课程形态突出了以学生为主题的模式,优化了课堂教学方式,从而导致学生转变其学习方式、教师相应的转变其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在这场改革中,“教师不仅是知识传授者,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自由、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

一、教师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教师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合作的空间,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和学生之间建立起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从而在教学中营造出积极的学习气氛。

二、教师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教师的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探究的辩证统一”。“一个教师首先应该是学生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做好进一步探究所需要的知识准备工作,引导学生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

三、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以教师为中心、居高临下、注重表演的知识传授者变为构建积极学习氛围的合作者,因此教师要打破‘教师中心’的旧思想,在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引导学生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究,教师要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从居高临下的权威中走向平等中来。”

四、新型师生关系

传统课堂中,师生之间的关系往往是“畏惧”,学生害怕老师,至今有教师体罚学生的事例发生,虽然很多教师的出发点是正确的,但是不注重心理辅导,只能让学生的厌学情绪更加严重。新型课堂中,教师已逐步改变以前的师生关系,由原来的畏惧变为尊敬,更多的学生愿意和教师进行交流,教师也更容易融入到学生中去。

五、新课改对传统课堂的改良鉴于传统教学的一些弊端,新课程改革给予了很好的改良

1、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传授,教师是“传道者”。而新课改注重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教师最重要的使命是创设来自生活的教学情境,而不是传授知识,教师要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学科知识的逻辑性,而新课改模式重视课程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索取、探究与培养学生的能力。

3、传统课堂模式要求学生认真听讲、记好每一节课笔记、进而回答问题等,属于接受式学习方式。而新课改提倡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在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爱学习、想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让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培养学生探究、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和交流合作的能力。现在的教学更注重学生的个人需求和尊严,尊重学生的差异和对生活的热情,帮助学生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

4、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为准,而新课改中教学活动随着教师教学方式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课堂教学不再是要求学生适应教师,而是让教师适应风格不同的学生。

传统课堂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传统课堂;高效生物课堂;措施

高效课堂是指教师要利用较少的时间来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打造高效课堂成为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成为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高效课堂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精心编写导学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在预习新课的时候要以教师精心编写的导学案作为依据,把握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便于学生更快地掌握新知识。其中导学案被分成了自主探究、自主测评两个部分。自主探究要求学生要归纳基础知识,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划出来,然后让学生研究讨论教材中的内容,了解到学生是否已经完全掌握了基础知识;自主测评是教师让学生有选择地做其基础测试题,从学生的答案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按照这种方式,引导学生预习新课,必然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二、精讲难点,引导学生不断思考

精讲就是要准确、详细地讲解,让学生更容易了解难点知识。比如,当老师要讲解“遗传”内容中遗传物质传递的时候,教师首先要精讲DNA、RNA之间的联系以及区别,还要讲解它们是如何传递信息的。在精讲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启发学生,为学生留下足够多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能力。

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求知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智能水平出发,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来选择教学内容,并且教师要确保自身所提的问题难易适中,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每节课结束之后,教师要给学生留下几个问题,让他们在课下相互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做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也有利于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四、合理利用教具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

生物学的知识具有抽象性,因此,学生在理解这些知识时存在一些困难。如果单单依靠教师用语言来进行讲解,是无法解决这些困难的,对此,教师就需要合理利用相关教具,以此顺利解决难点问题。

例如,在讲解“我国的珍奇植物”时,教师借助多媒体将关于珍奇植物的图片展示出来,从图片中学生可以准确地了解到珍奇植物的生存环境特点,然后教师再让学生找出这些珍奇植物濒临灭绝的具体原因。通过多媒体,既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五、不断优化教学语言,解除学生的疑点

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的讲解。教师自身要准确理解教材中的内容,利用幽默的语言将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讲解出来。如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那么课堂效果就不言而喻。比如,当老师要讲解tRNA作用的时候,可以做这样一个类比:假如某人在美国的时候只会说汉语,而美国人只会说英语,这该怎么办呢?学生会异口同声地回答:“找一个翻译。”此时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tRNA的作用与这个翻译作用是相同的。”通过这样的讲解,加深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力,促使学习效率得以提高。

总之,教师不能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要不断优化教学环节,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来让学生认识到生物规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积累教学经验,提高生物课堂的效率。

传统课堂范文第3篇

一、微课与传统课堂录课的概念区别

1.微课的定义

微课是由美国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在 2008年秋创造的。他指出微课是指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形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从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微课是以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它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工具,而是一种新的学习理念,而这种理念是建立在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之上的,它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建构,并且为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服务提供资源。在我国,微课开始被倡导是由胡铁生先生提出的,他认为微课程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

2.课堂实录

课堂教学实录应是一堂完整的教学课。拍摄要紧紧把握教师和学生课堂教学活动,记录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课堂实录在录制过程中使用摄像设备,运用专业知识,完整反应课堂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情绪和气氛,全面反应教学的效果,成为教育教学资源。

课堂实录务必要真实、客观地表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体现教学的重点、难点。要完成这一目标,不仅需要执教教师的主导作用,还需要摄制人员的再创作。所以说课堂实录需要教师、学生和摄制人员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一件完美的作品,达到教育教学效果。

二、制作手段与传播途径的异同

1.课堂实录的制作与传播

优质的课堂实录应该是摄制人员与授课教师、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拍摄人员事先应与教师沟通,了解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及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过程,然后进行策划。合理布置机位,安排好摄制景别。一般课堂实况采用两台摄像机进行拍摄,在拍摄技巧和后期剪辑上需要专业知识。一堂优秀的课堂实录需要复杂的前期计划,需要专业的拍摄知识,在制作上费时费工。

90年代,为了传播优质教育资源,往往将优秀教师的课堂案例录制成视频资料,刻制成光盘,供大家学习和观摩。随着科技的发展,进入到网络流媒体的时代,借助当时的网络技术,开启终身学习,电视广播大学依托网络,建立了新的广播学习时代的特点。它们将课堂内容录制成视频资料,依托网络平台,建立网络终身学习的机制,受到学习者的欢迎,网络教学视频资料如一夜春风般出现在互联网上,形成了一个重要的教育产业。

2.微课的制作与传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新技术逐步渗透到教育领域。从早期的幻灯、投影到多媒体计算机,到现在的电子书包、iPad,在教育领域起到越来越多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成果。近年来,在Web2.0环境下,带有“微”字样的新媒体不断涌现,“微信” “微博” “微电影”,教育研究者看到了这一点,希望通过“微”形式助力我们的教育。微课应运而生,它不仅成为了重要的教学和学习资源,同时依托网络平台和移动设备,也为构建学习型社会提供了可能。这一点我们从微课的概念中就可窥见一斑。

在微课的制作上,更具有开方性,具有很多传统录课不具备的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微课”的时长一般在10分钟以内。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5分钟的教学实录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

(2)教学内容少:相对于传统课堂,“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的教学,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简练。

(3)资源容量小: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只有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主要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主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学习者可在线观摩,查看辅助资源;也可灵活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4)录制手段多种多样。网络的发展为微课提供了强大的制作技术,不论是制作软件和制作方法上,人们都可以免费获取。

(5)制作人员。在微课的制作上,因其短小和制作工具的原因,可以说任何一个教师都可以成为微课的制作者,这在很大程度上,为微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三、微课和传统课堂实录建设中教师存在的问题

1.观念问题

教学一线的教师,在我国课程改革的10多年时间里,主要接触的还是课堂实录这样的教学资源。微课现在还处在摸索阶段,许多老师对微课的态度很模糊。观念还停留在微课的“短”、“小”等外部的特点上,对于微课建设所需“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考虑不周全,即和传统的教学相比只是把录制的时间缩短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发掘“微课”的理论优势。

2.技术问题

传统课堂范文第4篇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2―0090―01

一、再现历史辉煌,点燃学生的爱国之情

初中语文课本中安排了许多介绍我国历史文明与奇迹的文章,如《三峡》《黄山记》《钱塘江观潮》等一些课文。学习这类文章,我们不能将教学的重点仅仅放在理解字词句上,这样似乎违背了编者的意图。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劳动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结晶,以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如果让学生单从文字去感受,一定有许多困难。所以学习这类课文时,老师和学生都需要去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历史背景,有条件的则可以利用网络、背投,直观地显示场景、画面,让学生知道三峡、黄山、钱塘江潮等都是中华民族文化身份的象征。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理解了文本,也扩展了视野,了解到了与之相关的更丰富的内容,这样不但把课堂与课外结合了起来,也把教材和历史有机联系了起来,从而使青少年在自觉与不自觉中激发起自己的民族自豪感,使青少年的爱国感情在学习中自然地得到培养和强化。

二、走进民俗文化,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为了帮助学生感受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的多样性,课文中还出现了一些反映地方风俗的文章。如《芙蕖》《荔枝图序》《桃园与沅洲》等一些课文。这些课文只是我国丰富的民俗文化的一个小小的缩影。编排在教材中,其实仅仅是为了抛砖引玉,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了解地方文化的欲望。在教学这类课文时,老师的目光就不能局限于一处,而是引导学生去了解各个地方的文化、生活、特产等,也可以延伸到自己的家乡,从中挖掘更多、更深的文化内涵,使学生真正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记得我在教学《桃园与沅洲》《敕勒歌》两文时,提前准备了许多有关沅州、草原风光的图片资料,课前布置学生也要查阅资料。课堂上,学完课文,师生共同交流了各种资料,使学生了解了大量有关沅州、草原的知识,产生了游览的欲望。在学完课文后,我还专门设计了一堂“热爱家乡”的综合实践课。学生通过当地民俗文化的挖掘,了解到霍去病将军的故事,知道了家乡“酒泉”的来历;通过家乡风景图片及特产的展示,感受了家乡的魅力;通过“葡萄美酒夜光杯”、“西出阳关无故人”等古诗词的吟诵,知道了自己的家乡曾经孕育的灿烂文化;通过导游解说词、广告词的设计创作,产生了宣传家乡的欲望……这一活动的开展,超越了文本,使教材得到了拓展延伸,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感悟诗词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和审美情趣

传统课堂范文第5篇

关键词:微课模式;微课程;传统课堂教育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微博作为传播媒介代表,以短小精炼作为文化传播特征的“微时代”悄然而至。而在微时代特色的引领下,信息资源形态的开放化、主体化、碎片化等发展趋势在教育领域不断凸显,以教育资源移动化、教学设计微型化、教学方法多样化为特征的微课模式应运而生。然而,新教育模式的兴起必然对传统教育带来相应的挑战,要改变广大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沉淀下来的传统教学模式仍较为困难。但微课模式的兴起并逐渐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必将成为教育教学领域新的发展方向。因此,如何更好的把握微课的核心理念,更新、优化传统课堂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促进传统课堂教育向微课模式过度、发展,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重要课题。

一、借助微课模式的资源整合优势,优化课堂教学资源

微课模式以视频为主要教学载体,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撑下能够将与教学主题相关的素材课件、练习测试、教学反思、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综合性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并充分借助偶发性、碎片化的非线性排列组织形式将传统单一线性的资源组织模式打破,实现综合性教学资源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一个主题式、结构化的资源单元环境,形成一个小容量、多资源的教学资源组织模式。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传统课堂教育应充分借助微课模式的资源整合优势,以优化课堂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是构建微课程资源生态环境。微课,即微型视频课程,主要是在微型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构建以微课件、微教案、微习题、微反思以及微反馈为主的微课程资源生态环境,将教与学过程中的所有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一定的结构关系,进而构成一个主题鲜明、重点突出、结构紧凑的微型“主题单元资源包”。因此,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中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模式的开展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多资源的精细剪辑编排,彰显优质课堂特色。

二是构建生动的课堂教学资源。微课模式下,微课视频制作途径具有多样化特点,包括动画视频软件制作式、拍摄设备外拍式、录屏软件内录式及多种途径混合式等,形成一个开放性、网页化、情景化的资源动态和教学交互应用环境,从而极大的丰富了课堂教学资源的呈现方式, 促进生动课堂教学资源的构建,以更符合学生的视觉驻留规律和认知心理,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三是构建灵活的课堂教学资源。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过重的认知负荷是降低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而微课模式下通过对课堂资源的适当排序和合理选择,能够设计合理的信息序列,以实现降低认知负荷,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二、借助微课模式的多元化设计模式,丰富课堂教学方式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是通过系统、细致的讲解来向学生传输掌握大量知识,其教学形式比较单一,教学方法呆板,极大地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而微课是基于学科知识点而构建、生成的微型课程资源,在微课模式的设计过程中通过图表、影像、PPT、flash等多元化信息技术手法的应用,在优化课堂教学资源的同时,也极大的丰富了教学组织方式。目前,以“颠倒课堂”“、翻转学习”、“移动学习”等为代表新的教学方式正在微课模式下逐步推广。

颠倒课堂,即翻转课堂、翻转学习。传统课堂教学总体分为两个阶段,即先予以知识传授,再予以知识吸收(知识内化);而颠倒课堂则是先予以知识吸收,再予以知识传授。其核心理念在于将知识传授的过程安置于教室外,让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识;而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安置于教室内,以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答疑解惑。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一方面,颠倒课堂能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在课堂外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在课堂内合作交流、互相启发,提高学习效能,进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颠倒课堂教学方式下,通过教学视频,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对学习进行安排和计划,通过亲身体验,主动获取知识和信息,进而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移动学习,即在移动设备帮助下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开展的学习活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完全围绕教师和学校而组织,教学内容被强加到学习者身上,不能自主选择。而微课模式下的移动学习,在结合课堂和网络教学优点的基础上,利用手机、MP4、IPAD等移动设备开展微课移动学习,从而能够摆脱电脑的地域束缚,具有其便捷性、随时随地、学习内容碎片性等优势,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三、借助微课模式的同步性,提高课堂教学反馈的及时性

听课评价是教研活动中教学反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传统的听课评价模式是由任课教师讲解完毕之后,听课教师予以点评,再反馈给任课教师予以改进。而这种评价反馈模式的主要缺点在于授课和评价反馈不能同步进行,后期评价过程中对授课教师一些细节性的缺憾容易遗漏。而微课模式下,听课教师可以将已拍摄好的微课视频为评价对象,于授课教师的任一时段、任一画面进行暂停,予以同步评价,提高课堂教学反馈的及时性、准确性及客观性。同时,较之传统的听课、评课活动,微课模式下的听课评价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授课教师的心理压力,促进授课老师更好的展示出其教学技巧和教学素养。另外,微课模式下,视频课件的制作效果也是影响教学评价反馈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应不断加强微课程资源制作新技术、新理念的学习,更好的把握微课教学理念和资源建设思路,优化微课教学体系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福城,肖安庆,李通风. 微课小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讨――以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为例[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