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爱国主义教育计划

爱国主义教育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爱国主义教育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爱国主义教育计划

爱国主义教育计划范文第1篇

爱国主义是民族自强的巨大精神力量,尤其在今天为实现提出的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更需要有为国效劳,为国献身的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必须从青少年抓起,从小学生抓起。其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渗透”。渗透在日常教学之中,渗透在各项活动之中,渗透在人际交往之中。而这种“渗透”的基本途径,有赖于努力激发学生爱国的情感。爱国是一种情感,要善于运用一切可激发学生爱国之情的情素,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浸润,要充分发挥祖国五千年文明古国所提供的爱国教材的作用,更要善于运用社会主义祖国的无数光辉事例、英雄人物、身边先进人物事迹去感染学生,去熏陶学生,培育爱国情感。然而爱国情感的培育,光靠一、二次活动是难以成功的,学校的责任在于有强烈的教育意识,有明确的长远教育计划,且能适时地、因地制宜地、经常地进行讲求实效的教育,只有教师具有真实的爱国情感,才能激起学生的真情。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要充实、生动感人、形式要活、感情要真,充分运用当地现有的各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反映当地乃至全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的生动史料,让学生看得见、感受得到,要充分发挥班队作用,组织多种卓有成效的活动,从低层次到高层次,循序渐进,努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在当前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我们可作多方位探索,通过“系列教育”达到某一方面教育的成效,将“系列教育”的成效融会贯通,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可以通过一个个为国捐躯、英雄献身的先烈们可歌可泣的业绩来激励学生,开展踏着先烈的足迹前进的活动,还可以将一些为祖国建设事业流血流汗、无私奉献的英雄们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尤其在近年反暴力恐怖活动十分艰巨的情况下,用身边的反恐典型事迹和先进人物教育学生,激励学生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情感。在“学英雄、学雷锋”的活动中,我校曾多次组织师生开展“情系我的兄弟姐妹”捐资助学活动,为本校的贫困学生献爱心活动,以及为身边的小伙伴分忧解难,每年五月借民族团结教育月为县敬老院的孤寡老人送温暖等。通过“国情系列”教育,使学生在了解基本国情以后,深入浅出地讲清个人与祖国的关系,“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的道理,确立长大以后要报效祖国的观念。通过“成就系列”教育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访问,了解家乡的发展史,特别是近几年的新气象,激励学生增强努力学习、练好本领的紧迫感。学校还利用学校特有的教育素材进行教育,即开展“校史系列”教育,培养学生从小爱他人、爱集体、爱学校、爱国家的情感。由此可见,抓住有利时机,有的放矢开展各项活动,努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是十分重要的。

二、积极引导爱国的行为

爱国主义教育应是学校一项常抓不懈的德育工程,积极引导学生爱国的行为,应根据学生的特点,抓好系统性、层次性、传统性、制度性、机遇性、多样性。抓住系统性,就要通过各学科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因素,系统全面地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注意层次性,就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选取不同的教育内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力求生动、形象、具体,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突出传统性,就要抓好重大的纪念日、传统节日教育。坚持经常性、制度性,就是要重视每周的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红领巾广播站、班队墙报的评比,并重视各种系列活动的开展。抓住机遇性,就应抓住教育的一切机遇,更好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如在抗击各种自然灾害中,让学生亲眼看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学生中开展“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活动;开展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的活动,使学生得到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力求多样性,就是要做到专题教育与渗透教育相结合、外在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有形教育与无形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这样,才能使活动丰富多彩、有声有色,以达到积极引导学生爱国行为的目的。

爱国主义教育计划范文第2篇

一、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增强民族自豪感

通过主题活动,丰富“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美德”教育。(1)读书活动。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系列读书活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通过推荐学生阅读爱国主义教育题材作品,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文笔。(2)图片展示活动。举行“弘扬民族精神”图片展,生动的图片,可从不同方面向学生展示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优良传统。学生通过参观图片展对民族精神有了充分了解,为开展实践活动奠定基础,最终达到知行统一的目的。(3)组织演讲比赛。开展“宣传民族精神,培育良好道德”演讲比赛,把民族精神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4)举行《民族精神代代传》读书征文活动,传统美德经典格言收集活动,爱国诗词诵读活动等,让民族精神悄然在学生心中扎下了根。

二、结合重大纪念日开展教育活动

妇女节期间,组织了“母爱行动”的孝道教育计划,每天帮妈妈做一件有益的事情,进而强化学生的家庭团结意识。“六一”节期间,组织针对爱国主义内容为核心的歌唱演讲比赛。“八一”建军节期间,开展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为主题的教育系列活动,通过听报告、写感受的形式,确保学生感受民族精神的强大感染力,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十一”国庆节期间,全体师生共同组织升国旗、奏国歌系列活动,通过讲述国歌、国旗、国徽的历史,教育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

三、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学校或班级可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参加主题鲜明、形式丰富、层次分明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体现民族精神的点滴小事,民族精神不只是体现在电视、课本、英雄人物身上,民族精神时时刻刻就在我们身边。

学生可以以小课题活动的方式,对本地民俗进行研究,收集了大量的图片、影像资料;制作了内容丰富的展板;将各项资料、作品装订成册;把学生的书画作品编辑成册。他们通过以点带面,从学校向社区辐射,对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和良好的社会效应。

四、以弘扬爱国主义为题材的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对于师生的精神生活具有极大的影响,对于师生思想道德行为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要完善学校制度文化,注重提升学校环境文化建设的水平,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重点,打造精品,突出特色。结合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造有品位的校园文化生活环境,确保师生拥有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氛围。此外,通过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五、注重学校主体精神的铸造

形成具有时代特征、学校特色的主体精神。如“团结奉献、开拓进取、追求卓越”的树人精神。

六、开发校本德育课程,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

德育始终是基层学生教育教学的核心内容,通过推荐学生阅读爱国主义题材,诸如推荐《了不起的中国人》《浅吟低唱诵名篇》等,丰富了学校的课程资源,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创造一个有效的载体。

七、建设校园文化阵地,营造良好的弘P和培育民族精神育人环境

在传统的环境教育的基础上,挖掘自然环境的人文因素,师生一起设计班级明信片;校园宣传标语;选取校园植物挖掘精神内涵,找出具有象征意义的代表人物,开展读书活动,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供了新鲜经验。学校通过铸造德育培育的环境,开发了相关系列教材,建设校园文化阵地和营造良好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育人环境。

八、坚持以学生自我为核心的教育教学主体性内容

强化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区教育与社会教育力量的整合,构建“四个相互结合”的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生活化、社会化、制度化,进而增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实效性。

九、要建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评价机制

学校通过以上系列教育活动,总结经验,受益匪浅,实践经验证明,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情怀是一个系统体系,需要全社会、全面、全视角的广泛支持参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需要优化育人环境。良好的育人环境包括以社会、学校、家庭为三结合的育人网络,社会机构协调各方面的精神形成有凝聚力的内涵。

因此,只有全社会有识之士共同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搭建一个促进教育优化的平台,才能够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观念,推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在内容、途径、方法、手段和机制创新,才能够做好这一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参考文献:

爱国主义教育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思修》教学 学生管理 实践

众所周知,学生安全和学校稳定是高校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对于高职院校来说,由于高职学生的一些特殊性,学生稳定就显得更为重要。因此,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管理工作的要求就更高,更要有效果。大一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思修》课),是高校政治理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使学生尽快适应高职生活,明确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进而给学生以大学阶段的学习动力,最终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如何让《思修》课程生活化,走进学生的现实生活,贴近时代,贴近学生,是我们长期研究并要高度重视的问题。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尝试了让课堂延伸到课下、延伸到学生生活、延伸到社会,《思修》课成绩与学生的平时表现相关联的做法,收到了较好效果。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将《思修》课堂教学与学校的“学生教育计划”有机结合。几年的学生管理实际,我们探索形成了“五靠”抓管理的学生管理模式,即靠教育、靠教学、靠制度、靠活动和靠服务抓管理。基本形成了全员重视并参与学生管理的良好氛围,我们也尝到了这一管理机制的甜头,建校近十年来没有发生一起学生死亡的安全责任事故。在工作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在“五靠”这一学生管理工作模式中,最重要的应该是靠教育,即正面的教育引导。因此,学院通过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制定了“山东服装职业学院学生教育计划”,分年级、分阶段确定教育主题,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如对大一新生在9月份重点进行校史系情教育、专业教育、法制安全和校纪校规教育,通过报告会、专题讲座、主题班会、参观展览、学习《学生手册》、入学教育考试等形式,向学生介绍学院建设发展历程、办学定位、办学理念、校史校训、培养目标等内容,使新生树立自信心,自觉学习,增强学生热爱学校、热爱专业意识,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在10月份重点进行感恩教育和责任意识教育。组织新生开展“亲情与成长”讨论活动,通过学生与家长的交流互动,让学生理解家长的艰辛和苦心,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家庭责任感和自立自强的责任意识。如对二年级学生在11月份重点做好文明养成教育。坚持开展学生礼仪、礼貌知识学习活动,深化和丰富“文明礼仪之星”评选活动内容,广泛发动,积极参与,切实提高学生个人文明修养,让每个学生成为“讲文明、讲礼貌”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在12月份重点进行诚信教育。通过广播台“诚信”专题、宣传板报、发动“诚信为本”倡议活动、主题班会、签订《诚信考试协议书》等形式,结合考纪考风相关制度的学习,督促广大学生认真复习,积极备考,严格自律,诚信考试,拒绝作弊,让诚信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学院规定每周二下午两节课为学生集中思想教育时间,任何人不能占用,从时间上给予保证。《思修》课老师则是这一活动的导演,他们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制定全院学生教育计划的实施方案,提前给各辅导员和班主任进行培训,发挥班主任的主力军作用和学生干部的生力军作用,配合学生处检查监督教育的执行情况,并将各系学生思想教育考核情况纳入年度考核,避免思想教育流于形式,保证教育效果。

2.重视《思修》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在实践中教育学生。要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目标,必须让学生走进现实中去,在实践中感悟和升华,最终达到知行统一,这也是《思修》课程开设的目的和归宿,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和策划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育的设计理念是要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我们安排了五方面的实践教育内容。一是爱国主义教育。配合学校主题教育活动,利用“清明节”、“一二•九”等重要节日到烈士陵园、革命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缅怀烈士、聆听革命老人讲述战斗故事,切实加深学生对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强化爱国主义情感,进一步坚定热爱祖国的信念。二是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有两种方式可以选择:①配合学院开展的“学雷锋,树新风”等活动,邀请“感动泰安”十大人物为学生做“人生•成才•奉献”等励志报告。②通过观看央视播出的《震撼心灵的故事》、《领着妹妹上大学》关于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洪战辉的电视短片,让学生写出听后感或观后感,配合教材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内容,让学生通过成功人士的故事,感受人生奋斗的历程,加深对生命及人生价值的理解,进一步明确人生目的,端生人生态度,确定奋斗目标。三是道德教育。组织学生观看“2007年全国道德模范颁奖晚会”――《道德的力量》专题片。通过观看全国道德模范感人至身、催人泪下的故事,让学生谈感受、写体会,在主题班会上开展热烈讨论等,加深对道德内涵的理解,感受道德的力量,从而将所学理论内化为知识,外化为具体的道德行动。四是职业道德教育。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请企业老总、劳动模范、优秀毕业生校友做有关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报告,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企业对职业道德的要求,加深对具体职业岗位道德规范的感受和理解,从而确定正确的职业道德操守,并结合自身专业实际进行职业生涯设计。五是法制教育。组织学生到监狱参观、到法院旁听、组建模拟法庭或举行法制报告会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法制观念的教育,强化学生对“依法治国,建设法制国家”基本方略的理解,使学生从实践中感悟,在感悟中认知,从而使法制观念在大学生心目中生根发芽,强化学生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行为。

实践教育环节的良好运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爱国主义教育计划范文第4篇

一、中小学影视教育蓬勃发展

早在2008年,国家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文化部、广电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开展中小学影视教育的通知》,要求在全国中小学开展影视教育活动。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要求“将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纳入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计划”“加强农村和学校数字电影院线建设,确保每个学期为中小学放映两场爱国主义教育影片”。

2010年4月,陕西省中小学爱国主义影视教育正式启动。这项活动实施四年来,全省影视教育普及率达到95%以上,观看优秀影视作品成为每个中小学生每学期的“必修课”。同时,作为学生观看影片的延伸和扩展,影评征集评选、演讲辩论会、经典台词朗诵、影视夏令营等活动也在各地有声有色地开展。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普遍热情高涨,语文能力得以锻炼和提高。

二、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重难点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既是一种能力培养,也是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上,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

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除了语文知识的传授外,学生的成长环境、阅读能力和思维水平等也需要重点关注。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视野是否开阔,阅读的数量及广度如何,并随之达到的理解力、表达力和想象力水平等,使不同学生在语文素养上呈现出很大的个体差异性。如何在这种差异之上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除了家庭教育而外,教师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语文素养培养中的地域差异是需要攻克的难点。城市学生接触面广,但干扰因素也多,网络游戏、攀比享乐等让一些孩子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变得不爱学习;农村孩子条件制约相对较大,见得少、读得少,想得也较少。如何在这种地域差异之上体现出教育公平,缩小城乡学生语文素养的差距,也是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

三、影视教育与学生语文素养相结合的意义

在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中,注意与影视教育相结合,将更能促进两项工作和谐发展,互利共赢。影视教育在激发兴趣、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思想升华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这些优势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来说,又恰如一支强效催化剂,助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一)语文与生活联姻并相互扩充

“大语文观”的思想精髓是语文教学与生活的结合。正如我们在哲学中所学的“一个人既是自然的人又是社会的人”一样,生活在社会中,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社会。也正如文学中所感悟的“文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一样,语文离不开生活,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也必须放在社会生活这个大环境下来进行。

(二)推进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课程改革工作已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十余载,修正了认识上的一些误区,也解决了一线教学中的许多弊端,在新课程改革指导下的当前课堂教学也呈现出科学高效、灵活生动的特点。如何更进一步丰富教学形式,融入更多时代元素到教学之中,已经成为许多教师课程改革研究的方向。

人体所获得的信息,80%来自视觉,因而有“百闻不如一见”之说。在视觉信息中,视频所包含的信息量无疑是最大的,也是最贴近于直觉感官的。影视教育走进语文课堂,能让大家喜闻乐见的影视媒体发挥育人功能,既是对教育形式的补充和完善,又顺应了学生的认知需要,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内化,从而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效率。

(三)促进城乡教育公平均衡发展

影视教育活动有“三统一”的特点,即遵从各级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有着统一的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具体由各县教育行政部门在辖区统一实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接受同样质量的优秀影片的熏陶,共同参与影评征集、影视演讲和辩论等相关活动。在笔者所在县举办的此类活动中,农村孩子由于热情高、准备足,获奖率反而超过了城区学生,令人倍感欣慰。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影视教育活动虽然已历时四年,但在与语文教学结合,推动学生语文素养培养方面尚处于研究阶段,问题在所难免,简要归纳为如下几点:

(一)重视不够

影视教育是一项公益性的活动,各级主管部门都做了大量工作,从政策支持、资金和人力投入等多方面提供保障,但在具体实施中,仍有一部分学校在认识上存在误区,仅仅将其当作“看电影”来对待,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影视教育的育人功能,更谈不上与学科融合提升学生的素养了。所以,进一步提高学校师生对影视教育的正确认识是这项活动能更深入开展的重要保障。

(二)组织不够

因为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所以在具体实施中,一些学校就出现了组织不到位的情况,表现在教师不与学生共同观影,学生进出无秩序,观影后相关活动未及时开展等方面。特别是语文老师若未能与学生一起观看影片,就无从指导学生写影评,谈收获,更无力将影视教育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相结合了。

爱国主义教育计划范文第5篇

当今社会,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的多样化已经成为发展的重要趋势,信息技术、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学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继承人,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做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成为了高校需要重点解决的难题。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在大学生成长和成才过程中扮演着教育者、管理者、服务者、引导者等多重角色。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发生了显著改变,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对工作进行创新,切实做好高校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

一、紧跟时展,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新时期的辅导员工作应该对工作载体进行创新,针对学生实际需求开展工作。可以积极拓展学生专业实践和见习基地,探索校企合作的渠道,建立完善的学生创业和就业孵化基地。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学生日常学习和社会实践中,并借助多方力量,实现高校和社会有效对接,这样做即为社会人才招聘提供凭条,也为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提供就业实践方向指明道路。同时,还应该充分发挥大学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通过和谐校园文化熏陶以及让大学生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使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和信念,改正自己错误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使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与其专业学习有效结合。要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载体,全面调动大学生的创造性。此外,活动还应该依托学生实际生活,保证活动既能够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又能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真正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到实处。

二、树立为大学生成长服务的意识

高校辅导员过去的主要职能作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而在新时期,除了上述职能,督导员还应该做好大学生的服务工作。随着高等教育蹄部不断改革,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加强,学生对各个方面的需求也在加强,大学生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消费者,而辅导员就理所当然的成为大学生群体的服务者。新时期,辅导员做好大学生服务工作,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为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提供思政政治方面的教育和指导,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其次,还要不断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主动创新的意识,这样能够为学生今后顺利的就业和工作奠定坚实基础;最后,还要做好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通过完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断调整学生的择业观,保证学生更好就业,此外,还要建设一个优良班集体,加强大学生心理障碍的疏导工作。而要做好这些服务工作就需要辅导员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保证自己与时俱进,在学生群体中数量良好的权威和形象,更好促进的辅导员服务工作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