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课堂

大学课堂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课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课堂

大学课堂范文第1篇

一.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标,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这似乎是一个老生长谈的话,但是又有多少教师真正做到了?以前写文章讲究龙头,猪肚,豹尾由此可见一个良好的开头才能带动后面机制的进行。引入的方法要根据课时的内容和任务以及学生的年龄和心里,做灵活掌握。中学生的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引入呢?本人结合自己的实际提出几点方法:

1.用视频引导法,这种方法最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比如人教版Unit 6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第一课时主要是用be going to结构谈论自己及他人理想职业,我截取了一段视频歌曲《最美中国人》,引入新课,学生兴趣很浓,课堂气氛进入一个小,通过谈论歌中最美的教师,最美的医生,最美的老师等自然地引入其他的职业。

2.音乐引导法。当代学生酷爱音乐,更能引起学生的关注.比如新目标Unit6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首先播放几种类型的音乐,如轻音乐,摇滚乐,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等,问: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 like?导入新课定语从句:I like music that I can sing along with. I like music that is not too loud. I like music that is quiet and gentle.等很多类似的句型。使课堂充满活力,把定语从句这一很难理解的语法很容易使学生理解并运用。

3.通过创设问题导入法。9年级Unit3,可以根据本校的校规问:Should teenagers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 Should we be allowed to get ears pierced? Should teenagers be allowed to drive? What should parents allow us to do at home? What should we be allowed to do at school? What do you think of our uniforms? How do we study well? 这些问题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并且许多学生都抱怨一些校规和家规,所以他们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从而引起学生积极思考,回答这些问题,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课堂讨论的气氛很活跃。

4.小组比拼引导法。还如Unit 6 关于职业那个单元,把学生分为两个组,每组一名同学去黑板上写出职业名词,本组其他成员补充,看在有限的时间内,哪个组写得又多又准。每个学生都不甘落后,课堂探究,讨论的气氛非常浓。这样每个同学都熟悉了这些职业的名词,为下一步句型做好了铺垫。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然而让学生信其道的第一步就是在开头留下一个好印象

二.过程才是课堂的重点。

原来的课堂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而大课堂要做到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要灵活运用大课堂的优势,采用双向互动和小组比拼的方法(但要明确一点,大课堂的主人是学生,教师只是催化剂)

1.发散思维,真挚卓见

教师应鼓励学生说“say No”,从而让学生辩证地思考问题。在课堂活动中,教师作为教学的催化者,应经常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积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用自己的独特见解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展开热烈讨论,形成百家争鸣的场面。对于大胆地提出问题的学生,应该及时表扬,即使是错误的。

2.幽默风趣,课堂不死

中国有句古话叫“家和万事兴”师生之间建立融洽的关系就是“班和成绩兴”幽默风趣的语言就成了师生之间的粘合剂。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以小笑话的方式来引出每堂课的新知识点,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理解语言。这样的的课堂学生会感到很轻松,对英语老师的兴趣就会转移成对英语的兴趣。

3.深入反思,培养能力

想学好任何一种学科都得学会反思。我经常跟学生强调每天写反思,开始他们很抵触,但时间长了就把反思当成了一种习惯。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白天的课程学生是无法完全吸收的,或是有的学生只能听个大概其,每天进行反思能深化白天没理解的知识,也能把反思变成自身的一种能力,以后在生活中遇到难题就会不自主的进行反思,寻找优点,缺点。试想想一个善于思考的人还有什么问题能难倒他呢?所以说我们为人师的传授的不应该全是知识,要有长远的眼光------为社会培养人才.

4灯光音响,魅力无限

以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创新型教学手段,具有直观性、交互性、生动性等特点。很多教师都是在自己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我认为这种方法只能体现一种风格,时间长了学生会产生一种心理疲劳,大大影响课堂效率,我本人本着简单的放手小组,难点自己抓的原则,让学生发挥创意,这样不仅练习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避免了教师制作风格单一问题。

三.精彩的结束才是最完美的一课。

大学课堂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大班课堂教学;主体;主导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著作《大教学论》中第一次论证了“班级授课制”,为班级授课奠定了理论基础,使得其后直到今天班级组织成为学校教育的最主要教学组织形式。目前由于高校扩招,我国大部分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大都采用大班+小班授课制,即听说小班上课,读写译(综合课程)实行大班制。这意味着在上综合课时,至少有两个自然班合在一起上,这就形成了大班的规模,此时,大班的人数大都在60-100人,有的甚至超出100人。这种大班授课的形式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挑战和问题,比如,人数太多,教师大多采用讲授式教学为主,学生参与机会少,交互练习的机会少,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开小差,聊天,看课外书,睡觉,逃课,玩手机等违纪现象很严重,而教师无暇顾及,难以对课堂秩序进行有效管理。同时,人数太多,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师无法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个性化教学。在100人左右的大班,老师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很困难,对那些通常坐在教室后排或角落,学习主动性较差的同学更是难以照顾全面。另外,人数过多,老师批改作业负担加重,给学习效果的检测、评估和反馈增加了难度。大班课堂的负面、消极暗示和压力使得有些老师身心疲劳,极易产生职业倦怠,影响教学质量,形成教学的恶性循环。因此大班教学受到了多方批评与质疑,但在中国,大班教学是不可避免的现实。

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到,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今后在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同时,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还提到了改革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逐步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新的教学模式应有利于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尤其要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因此,教学模式的改变不仅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化,而且是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思想和实践,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语言知识与技能,更注重培养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思想和实践的转变,也是向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导向的终身教育的转变。

从以上提及的大班教学的问题来看,改善大学英语大班课堂教学,关键在于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主要因素,而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也强调这两个方面,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大学英语大班课堂的效果,需要调动教师和学生这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角色和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角色,就需要澄清认识,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使课堂教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准确定位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organizer)和参与者(participant),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发展交际能力的促进者(facilitator),学生语言学习动力的鼓舞者(inspirer),学生语言学习的咨询者(consultant)和评价者(assessor)” (沈银珍,154)。

具体说来,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改进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如何对学生施加影响、 怎样把学科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形成一定道德品质和素养的具体的手段。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钟有添)

讲授法是大班教学中教师最多采用的方法,是典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控制课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据中心地位,而学生很少参与。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剥夺了学生参与的权利,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要改变这种状况,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就要综合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增加学生互动,增多学生活动的时间,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把课上活。因此,教师必须精心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加强师生,生生互动。

问答式是课堂教学最常用的互动方式之一,包括师问生答,或生问师答,但在大班环境下,很有可能有的同学一个学期也得不到问或答的机会,另外教室过大,声音的传播也受到限制,因此,这种教学方式不应在大班英语课堂占据主要地位。

小组活动和分对练习应该是大班英语教学的合理选择,它改变了教师“一言堂”的格局,提供学生更多主动参与课堂的机会,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培养语言能力,体验合作学习,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

Nunan论及课堂活动时曾提到,“teachers develop their own preferred classroom practices based on what works best for them in their own particular situation and circumstances(教师应按照各自特定的环境和情况选取最恰当的课堂活动方式)”,但他又补充说, “if you are teaching large classes, it may not be feasible to do much pair or group work, no matter how highly you think of them(如果是大班课堂,不管你多么推崇分对活动或小组活动,大量的分对活动或小组活动仍不太可行” (10, Nunan). 这对于人数众多的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老师来说,不免令人沮丧,但实践证明,如果我们精心设计,注意细节,也可以提高分对活动和小组活动的效果。

比如,在分对活动时,不需固定对子伙伴,可以左右搭配,前后搭配,甚至可以交叉搭配,除了对话,可以进行信息差、角色扮演、讨论、纠错等活动,以使对子活动多样化。而小组活动则更需注意细节。首先,在小组活动时一定先将要求讲清楚,每组成员3-5个,讨论时间限定好,讨论问题要明确具体,不能太笼统,必要时老师给出例子或提示,这样学生才能知道应讨论哪些方面。同时,每次小组讨论前必须确定三个角色:head, secretary, 和speaker。这需在第一次小组活动时先交代清楚,使学生形成惯例。Head来组织本小组讨论并使讨论顺利进行,确保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发表观点;secretary负责记录本小组各成员讨论的要点(老师应训练学生记录的方式,以关键词的形式快速记录要点,,不能是句子,不能是汉语,以便speaker代表本小组发言时作参考);而speaker的职责就是代表本小组发言,提出本小组而不仅仅是他本人的观点。当然,还需注意的是尽量强调要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每次小组活动中充当不同的角色,以锻炼综合能力,特别要关注那些口语表达能力较弱的同学担任speaker的机会。

同时,要强调教师在分对活动和小组活动时的监控作用。教师可以适当走动以随时控制课堂,提供帮助,指导有效讨论,制止不利讨论的因素(如汉语交流,闲聊等),参与某小组的讨论,记录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并总结纠正。最后,讨论、发言结束后,老师的总结、评价和反馈特别重要,因为这不仅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所讨论的问题,更有利于激发学生以后积极参与的信心和愿望。

当然,还有其它一些互动活动,如report, brainstorming, debate, game-playing等,可以将它们融入到分对或小组活动中,使课堂教学灵活多变,更能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的意识。

另外,大班英语课堂可以加强人机互动,充分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改变教师讲授的单调性,激发学生兴趣,改进教学效果。但在利用多媒体时,教师切忌不要成为现成的多媒体课件的“播放员”,必须对课件内容有所选择与增减,并对课件进行加工,使教学要点得到强化,同时,要根据大班教学环境科学合理设计版面,正确运用图文信息,特别要注意文字的大小、颜色、字体、背景等要保证后排的学生能后看清楚。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提供学习策略和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根据学习者在学校过程中为促进学校而使用的具体的行为步骤或技巧。(沈银珍,159)语言学习策略包括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情感策略等。元认知策略指的是自我管理策略,包括确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对学习进行自我监控、自我评价等;认知策略指的是学习策略,指为了有效学习而进行的活动或采取的措施;而情感策略则是指学习者的情感状态是否有利于语言学习。

大学英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教会学生如何获取知识的能力,正所谓“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这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学习能力的前提条件。由此看来,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就特别重要。因此,在学生升入大学的第一堂英语课,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训练,告诉学生大学英语学习和中学英语学习的不同,大班英语学习的特点、要求和方法,使学生对大班教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形成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

同时,教师可以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大班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如课下谈心,了解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并加以指导,对学生进行英语学习优劣势的分析,帮助学生制订英语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案,包括英语学习的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提供学习资源以及找到学习资源的途径,特别强调录音、外语广播台、图书馆、计算机、互联网的作用,并介绍英语学习的网站,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英语学习社团或俱乐部、英语营地、英语文化节、大学生英语竞赛、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减少对教师的依赖,形成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真正做到英语学习自主。

3. 激发大班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的内驱力,是学习成功的关键。外语学习中的动机是指学习者学习外语的愿望和推动力。(徐锦芬,141)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动机可以分为内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和外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内部动机指人们对活动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内而不在活动之外。如有些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获取英语知识,对英语学习感兴趣,从英语学习活动本身就能得到满足。外部学习动机指学习者学习英语是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如通过考试、获得物质奖励、得到晋升或受到表扬等。(邹琼,12-13)

因此,学生意识到为什么学习语言十分重要。考试本身不足以激励学生学习;意识到自身的需求和目标有助于全面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完成日常学习任务的积极性。我们一定要重视内部动机的作用,使学生对获得知识本身发生兴趣,而不是为了赢得学业成就以外的各种奖励。

同时,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沈银珍,158)。因为学部分取决于学生的情感,从学习语言的原因到如何应付每一堂课、课堂活动、家庭作业、考试以及其他。教师可以利用简单的方式了解学生的情感,并在教学中加以考虑。比如,让学生写学习日志,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因为学生会感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从而激发对英语学习积极的情感态度。

山东财政学院与英国龙比亚大学合作研究项目《英语学习与教学文化研究》在对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反思中,探讨了以下问题:如果做到以下几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更大吗?

――如果在班上按照他们的能力进行分组或者把他们分在不同的组里?

――如果在开学之初对学生的需求进行调查?

――如果学生发现自己的建议在课上得到采纳?

――如果学生能更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如果能涉及课上讨论的材料或题目?

――如果看到自己的英语真正进步了?

根据大班课堂的环境,我们可以尝试处理上述问题,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 改变评价(或评估)方式,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

教学评价(或评估)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评估是终结性评估为主,最后的考试决定一切。这种评估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水平和学习成效、学习能力等。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到,形成性评价是“教学过程中形成的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估,即根据教学目标,采用各种评估手段和形式,跟踪教学信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由此看来,过程性评估注重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因此,我们需要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比如学生的成绩可以由以下几部分组成:期中、期末和平时,而平时成绩又包括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口语等。这需要教师真实而详细地记录学生的各项成绩,特别是平时各项成绩,真正做到公正、公开。这样的评价方式才能有效促进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也才能保证教师获取准确反馈信息,改进教学,保证教学质量。

以上几点正是笔者在反思大学英语大班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顺应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真正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Nunan, David. Practical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 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 2004.

[2] 沈银珍. 多元文化与当代英语教学[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3] 徐锦芬. 大学外语自主学习理论与实践[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大学课堂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英语教学法;英语课堂;RICH

Abstract:InnovationsofEnglishclassteachingmethodsareconsideredcrucialintheimprovementofEnglishclasseffectiveness.Manyapproacheshavebeenpracticedtowardsthatgoal.TheessaymainlydiscussestheissuefromthenewRICHperspective,intendingtosparknewthinkingaboutinnovationsofEnglishteachingmethods.

Keywords:collegialEnglish;teachingmethods;Englishclass;RICH

关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的革新的重要性已有很多阐述,归根结底,就是改善并提高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和效率。尽管很多大学英语教师为此付出了不懈的努力,也进行了各种尝试,但不得不承认目前国内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整体现状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学生与教师很难感受到大学英语学习本身的乐趣。有些人认为目前传统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的局限性源于客观教学条件的限制,例如,并不是所有的大学英语课都能在多媒体教室进行,缺少网络教学辅助手段等等,这些是不利于改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些客观原因,但并不是根本原因。毕竟,提高英语课堂效率并不意味着将教学内容简单转换为幻灯片,或干脆增加视频或音频教学材料。英语学习是一种语言学习,而语言学习要求学习者的主动参与,这一点完全可以由英语教师在普通英语课堂上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得到满足。此文探讨的正是传统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的革新,因为一切大学英语教学方法都应该回归到英语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和本质上。

1什么是RICH

RICH是一种创新的英语教育视野,是浙江师范大学的一群英语教育先行者十多年来进行的全新英语教学方法的尝试。美国已故教育哲学家CliffSchimmels,生前曾任浙江师范大学外籍教师,将这一回归英语语言学习基本规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体系形象地概括为英文单词“RICH”,表面意思为丰富的,实际代表了这种教学视野的四个要素,即研究性学习(Research-basedLearning)、整合性课程(IntegratedCurriculum)、群体学习(CommunityLearning)和人文素质发展(HumanisticOutcomes)。(CliffSchimmels,2001)

RICH的核心思想强调英语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对英语学习者的人文关怀。语言学习有其自身的规律,是一种自然发展,循序渐进的过程。英语学习同样遵循这一规律,学习者应该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中逐步提高。RICH视野主张学习者是自然的人,并不是简单的信息接收者,也不是机械记忆的机器。教师同样是自然的人,应该全心全意为自己的教学行为负责。教师并不是一本教材的奴隶。(CliffSchimmels,黄爱凤等)的确,每一位英语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大学英语教师应该重新思考自己的教学行为。它应该回归到单纯自然的英语语言学习本质上,但不应该变得简单,简单到把学生变成被动的听众。教师的教学行为其实又是复杂的,是关注学习者人文素质发展的活动。

教学行为的复杂性在RICH视野中就体现为它的四个要素。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将学生培养成自主学习的自然学习者,并不是在强迫中被动学习。整合性课程则要求教师摆脱一本教材的束缚,根据英语语言学习各个环节、层面的规律编排教学活动。群体性学习并非散漫学习或自由学习,教师同样应仔细设计群体性学习的目标、过程并进行评价。学习者的人文素质发展是对教师教学行为提出的最高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的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人文关怀,关注学习者本身的发展。

2RICH与大学英语课堂

RICH教育视野将教师和学习者都视为自然的人,关注教学过程中学习者人文素质的发展,因此,如果将RICH引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那么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将不再像一个录音机那么简单,学生也不应该只充当听众的角色。教师和学生应该形成一个和谐的学习群体。其实,在RICH视野影响下的大学英语课堂中,传统的教师和学生的概念的界限并不是很明显。

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上,英语教师是课堂的完全主宰,一切的教学活动都由英语教师一人安排,从朗读课文,讲解篇章内容到课堂分组讨论和各种所谓的课堂表演活动,学生只能做被动的学习者。如果学生不能参与到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设计中来,那么他们在单纯的英语语言学习中也不会有显著进步。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学家,例如柏拉图、孔子、杜威等,都首先是单纯的思想者。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是这样一种角色,简单而普通。如果教师和学生都能找到各自原本的角色,那么学习的原始动力就会重新回到大学英语课堂中,而以英语语言技能和交流为学习主体的大学英语课堂正需要这种原始动力。[2]因此,RICH是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革新中极具前瞻性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大学课堂范文第4篇

摘要: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本文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功能进行了探讨,提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成功的标准是学生获得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兴趣;环境;资源;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不断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同时尽可能地帮助学生将学习外语的工具性动机转化为融合性动机,即对英语及英语文化本身的兴趣。一方面因为这样的兴趣更加持久,容易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另一方面因为后者很有可能会影响应试学习的倾向,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最终影响外语学习的效果。那么,课堂教学如何达到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呢?

(一)教师的个人魅力

学生往往因为喜欢一位教师,进而喜欢他所教的课程。教师的专业水平、知识能力、教师的语言艺术、行为举止,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对教师来说,最成功的教育莫过于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

新颖的教学活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的热情。教师应该在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的基础上,结合阶段性教学目标来计划和安排课堂活动。课堂活动一方面要遵循有利于语言学习的原则,即主要以语言活动为主,另一方面要符合学习者不同阶段的心理、生理、认知等方面的特点,使他们在愉快、放松、自然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

(三)学生学习的成功体验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积极创造机会,如竞赛、表演等,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建立一个全面合理的评估机制,及时反馈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二、为学生创造语言环境,提供学习资源

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在课堂中得到的是非常有限的外语输入输出。长此以往,学生对语言学习的本质产生了误解,认为语言学习就是一个学习语言知识、记忆语言规则的过程。这实际上也是造成一些学生外语学习高分低能的一个重要原因。

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语言应该成为学生模仿和学习的重要样本,在课堂上,老师和同学用外语进行真实的交际活动,就是学生最重要的语言学习实践。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不应仅限于教学活动的组织、语言技能的操练和语言任务的完成,而要注重用外语与学生进行思想的交流和信息的沟通。

课堂学习不是外语学习的全部,课外学习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和补充。为了提高学生课外学习的能力和效率,课堂教学要为课外学习做适当的准备,包括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良好的学习条件,例如外语图书、报刊、广播、影视、网络、自主学习中心等。对学习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教师要对学生做出明确的要求和指导,检查督促,并在课堂上提供机会,让学生展示课外学习的成果,进一步激励学生。

三、文化传授与道德教育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教师在课堂上对西方文化的介绍,并有计划、有选择地向学生讲解中西深层的文化和思维差异,能促使学生利用更加得体的英语进行交际,英语作为在本土意义上的国际语言,植根于英语使用者的本民族文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不同文化只存在差异,没有优劣之分。了解外国文化是为了更好地认识本民族的文化,并在对外交流中致力于传播、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

在进行语言文化知识传授和语言应用技能培养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把道德教育巧妙地穿插在外语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为人师者的一份责任与义务。

四、答疑解惑与教学相长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经常对学生进行需求调查和分析,针对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困难,提供及时的帮助辅导。外语学习受个体差异的影响很大,外语教师应该本着对每一个学生负责的精神,帮助学生分析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与学生一起制订个性化的学习方案,确定有别于他人的阶段目标和长期目标。

从外语教师的角色变化来看,课堂教学已不再局限在教师“提供知识”的层次。外语教师在课堂上除了担任知识提供者、管理者、监控者,还应该扮演示范者、辅导者、学习促进者的角色。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外语教师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所以,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五、指导语言学习策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研究表明,成功的外语学习者往往是成功的学习策略使用者,他们是积极的语言实践者和运用者,对语言使用有强烈的愿望,并能创造性地学习。学习策略主要包括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前者通常指查字典、背单词、记笔记、进行听、说、读、写、译的训练等具体的学习步骤和行动;后者则指学生计划、安排、调节和评估自己使用认知策略的能力,这对外语学习的成功更为重要。实验证明,通过学习策略的培训,学生,尤其是原来外语基础不太好的学生,能有效地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因此,帮助学生了解并使用符合个人特征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是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总之,让学生有一种使用学习策略,尤其是原认知策略的意识和习惯。所谓间接的方式,就是把策略的培训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在提出学习任务、布置课外作业时,提出对方法的要求,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获得学习策略。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主观能动性的个体,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潜能,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提倡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其全面发展为宗旨,以改变学生单纯地、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知识的学习方式为着眼点,创造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理解个人问题或社会问题,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并应用于实践的机会”。

总之,教学模式的改变不仅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化,是教学理念的转变,而且是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思想和实践,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语言知识与技能,更注重培养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思想和实践的转变,更是向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导向的终身教育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束定芳.外语课堂教学新模式刍议[J].外语界,2006,(4).

大学课堂范文第5篇

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社会学理论及方法在大学教学领域发展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在大学教学研究没有融入社会学理念,偏重于结合哲学、教育学以及教育心理学进行教学研究。近年来,虽然有很多学者在进行大学课堂教学的社会学研究,但是,实质上所研究的问题也是偏重于哲学、心理学等领域的;另一方面,基于社会学领域的课堂研究所研究的对象也较为狭窄,主要是以中小学为研究对象,缺乏对大学课堂的研究。基于此,从社会学视野下对高等院校课堂教学进行研究意义重大。

1 大学课堂构成要件的社会学研究

大学课堂主要是由大学教育内容、大学教师以及大学生三个要件构成。

1.1 大学教育内容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过多次教育改革之后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内容产生了重大变化,教材所承载的知识趋向于更深、更高的角度发展。同时,大学教育是针对学生就业的专业化教学,基于此,大学教育内容与社会有着紧密联系。

1.2 大学教师

大学教师担负着科学研究以及培养人才的双重任务。其作为一个社会人,收入水平、职业声望以及工作态度决定着整体的教学质量。

1.3 大学生

大学生基本上进入心理成熟期,在大学期间会进行各种社会交往,各种行为会受到社会的影响。在大学所学的专业决定着大学生未来的就业领域,大学生在进行专业选择时会针对自己对社会的了解而选择专业,或者根据所选择的专业有针对性地了解社会,进而适应自己的社会角色。

大学课堂的构成要件之间有着密切联系,教学内容决定着大学教育的专业化进程,是教师及学生之间的连接点,教师在大学课堂中起着主导者的作用,而学生则是主要参与者。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主动传授者,而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在社会学视野下的大学课堂,教师于学生应该是平等的地位,他们都是大学课堂的主体。基于此,大学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允许并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提出质疑,师不必强于学生,学生不必不如师。

2 社会学视野大学课堂教学原则分析

从社会学视角看,大学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交流以及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人际交往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教学中发生互动,这种互动不是盲目的,而是具有一定社会性的,因而需要遵循一定的社会原则。

大学课堂教学互动中,学生主要遵循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智能发展与知识积累相结合、实践与理论相联系原则;而教师需要遵循统一标准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科研与教学相促进、整体性与阶段性相结合的原则;而学生与教师共同遵循的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原则。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大学课堂教育中遵循上述原则才能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与学生之间才能通过互动而增进理解,师生之间相互适应以实现大学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进而建立特定的大学课堂教学规范。

3 社会学视野下大学课堂教学改革

3.1 转变大学教师的教学观念

新课程标准要求,大学课堂教学不仅要实现理论教学,同时要实现学生价值体系的建立,因而大学课堂教学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兼顾学生的道德以及责任教育。换言之,大学课堂教学应注重人文教育,以人文教育引导大学生学会独立学习、学会与他人协同合作、学会与尊重他人,更要学会如何独立生活。人际交往是大学生必须要学习且要掌握的特殊活动,是大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大学生整体素质重要方法,同时也是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本质上来说,大学课堂教学中的交往,主要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学互动的过程。教学互动通过课堂教学的主体,通过教学内容的链接,以完成双向反馈活动。基于此,大学教师必须要转变大学课堂教学观念,尽可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此外,作为教师必须要主动了解学生,以学生个性为基础,一视同仁、因材施教。

3.2 改变大学课堂教学的时空结构

3.2.1 改变大学课堂教学的时间结构

大学是由大量的个体组成的组织,其有序运作需要制定精确的时间安排表。对于大学课堂的上课时间结构主要是由大学教师安排,教师走进课室开始宣布上课,并决定课间休息时间以及下课时间。这样往往会造成学生心理时间与教师安排的时间不相适应,学生往往是在教师宣布上课后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进入到课

转贴于

堂状态。因而,应该改变课堂教学的时间结构,从传统的教师掌控型转变为教师与学生共同控制,实现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在课堂教学中保持一致,使课堂气氛趋于平和状态,给予学生更大的自由以及选择机会,学生根据价值观选择是够学习、学习什么,并通过自我选择过程而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2.2改变大学课堂教学的空间结构

广义的大学课堂空间结构,是指大学课堂的宏观物理环境。而狭义的大学课堂空间结构,是指参加大学课堂教学活动的人际组合而成的空间结构。社会学家、教育家沃勒认为,大学课堂的空间结构对课堂中的人际交往有巨大的影响作用,其认为传统课堂的“秧田型”空间结构更有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讲授并能有效掌控大学生的课堂活动;而马蹄形的空间结构以及分组型的空间结构则更有助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教学中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实现高效的课堂互动,二者的主体性必须要得到完整体现,使师生之间的平等、协作、互动以及自控关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

3.3 改变大学课堂教学的社会学模式

大学课堂教学的社会学模式是社会系统在大学课堂中的体现,该社会系统应该是由教师、学生以及相应因素组成。传统的大学课堂教学的社会学模式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主导与知识接受关系,而经过研究及实践发现以平等、协作、民主的大学课堂教学社会学模式更有助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在该模式中教师所扮演的是同伴角色,而不是领导角色,而大学生则扮演的是合作者,这样能有效实现师生之间的教学交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