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项目审计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项目概况
圣荷塞市水资源预防处理控制项目办公室(以下简称水控办)为市环境服务局下设机构,通过检查、抽取样本、指导监督活动,监督检查461户厂家,核实其执行预处理标准情况。其目的是限制工业污水排放总量,强制执行联邦法规,帮助污染控制中心达到国家排污系统所规定的排污标准,从而有利于保护环境。水控办由3个处组成:法制处,负责指导对厂家污水进行检查和取样;检查处,负责收集污水样本、监控污水排入污染控制中心状况,指导监督检查厂家;教育处,负责公布信息资料,组织教育活动。2000~2001财政年度,职工人数34人,经费预算为297万美元。
审计目标是评估内部控制制度对水控办的功用。包括:水控办资源充分利用的程度;设备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水控办检查活动是否存在违规情况。审计范围包括大型厂家和一般厂家设备1998年至2000年上半年的信息数据资料,以及水控办的检查报告。审计方法主要是获取了一份最新的控制跟踪大型厂家及一般厂家的设备信息数据库备份,并且对它完成了许多分析性测试,并将上述数据库与其它来源的信息资料包括环境服务局实验室的样本资料、向地方水质委员会呈送的年度报告、执行日志、车辆油料耗用日志以及水控办的档案文件进行了对比核实。还检查了数据库中的工作量信息,主要是检查和取样的事件。还审阅了计划检查日志、溢出反应日志和联邦法规,并且会见了地方水质委员会代表,以此阐明水控办提出的调整要求。但没有对数据入口的充分控制进行测试,包括密码和数据访问。
二、审计发现的问题
经过审计,发现水控办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水控办人员过多、效率低下、内部资源没有充分利用。综合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水控办相对于工作职责检查员与技术员过多。水控办对每户厂家抽检时没有执行联邦法规和年度报告中规定的抽检频率,他们执行的是一个内部规定,要求每年对每户厂家进行1至12次的抽检,是水控办年度报告中规定的抽检频率的3倍。在1999~2000年,水控办只需4个检查员和4个技术员就可以完成地方水质委的抽检频率,但水控办实际拥有21个检查员和7个技术员。
2、水控办超额检查工业用户设备和采集水样。1999年,水控办对工业用户在排污没有违规的情况下实行了400多次不必要的检查和500多次不必要的取样。比如,1999年,水控办对1家大型厂家进行了25次检查,实施了28次取样合计抽取样本39个。同时,水控办超额实施监督工作且效率低下。1999年,水控办收集了1 824个监督样本,仅发现5个违规排放,发现违规率2.9%。而且,水控办对五分之四认为有重大违规问题的工业用户没有进行任何监督活动。
3、水控办目前干线取样水平是低效的,检查员是大量闲置的。水控办基本上在干线上每周收集2次样本,结果超过了700个干线样本。同时,水控办的干线取样在发现污染源方面非常有限。而且,在1995年,干线取样本应是技术员,但最终指派的是检查员,而一个检查员每年的花费比一个技术员每年的花费要高出3.5万美元。另外,检查员实际检查和取样工作时间仅为他们可用工作日的43%左右,他们完成一项检查项目将耗去他们实际执行检查工作日的一半左右。比如,一个检查人员在9个小时工作日内仅有36%的时间进行检查,并且在那些天内,花费了59%的工作时间才完成一个检查。
4、水控办检查员所做的检查工作,仅仅不过是读表和采样而已。审计人员审阅检查记录时,发现检查员经常是在观察点查看PH表和收集样本,很少根据程序和指导去执行检查。厂家通过例行公事的《自我监测报告》提供上述信息,或者一个技术员在取样时能够收集上述信息。另一方面,检查员又执行了其它一些与检查无关的工作。审计发现每个检查员轮流执行日常电话值班、3个检查员从事数据库分配。而且,检查员进行某些许可的应用软件计划检查,要求顾客花不必要的行程到詹克路上的污染控制中心接受检查。
5、环境服务局每年可以削减水控办人员经费170万美元及其他相关费用。水控办实际发生的费用240万美元减去根据有效地执行地方水质委规定而测算的费用64.4万美元,总额超过170万美元。因此,在2000~2001财政年度水控办与达到国家排污系统规定比多花了170多万美元。同时,水控办的超员导致了不必要的车辆费。根据对1998年9月至1999年10月车辆使用的分析,发现15个法制处的检查员平均每部车辆每年行驶仅5 069英里。尽管车辆总体利用不足,但在1999至2000年,水控办还购置5部新车花费了9万美元。审计认为,水控办将28位检查员和技术员裁减到8位,环境服务局可以转出20部车给其他市属部门,因此可以节省36万美元新车购置费。最后,水控办过度取样导致环境服务局不必要的实验费。
其二是水控办在处理违法违规事件方面没有一贯地执行合理的处理措施。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1998至2000年期间,有18%至25%的强制处理行为存在错误。通过分析1998年至2000年上半年强制处理行为数据,发现有18%至25%的强制处理行为没有执行《强制处理反馈计划》规定。如审查1999年的220项强制处理行为发现有39项(18%)没有执行《强制处理反馈计划》规定。而且,1998年、2000年上半年审查的样本中分别有25%、24%违反项目程序。检查员使用主观判断是造成许多强制处理错误的原因。
2、并没有对所有认为违法行为按规定执行强制处理行为。1999年,水控办对违规排放和PH值超标处理了341项。另有32起违规排放和PH值超标案件没有处理,占上述确认案件的9%。另外,在1999年,水控办对13起严重违规事件没有根据规定召开整改会议,占要求开会总数的22%。由于没有适当的处理,我们发现上述一些生产厂家后来仍有违规。
3、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水控办主管审查过检查员的报告和违规案件。水控办缺乏监督管理,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有主管或者其他管理者审查过检查报告、或者一贯地审查处理行为。其结果是,强制处理违规行为往往存在不一致或不适当。在他们的检查报告中、实验结果以及生产厂家自我监测报告中,存在一些没有发现的不规范的问题。而且,难以确保水控办检查员遵循本单位的程序。
4、执收罚款不够规范。一是没有对圣特卡啦拉违反工业废物规章收取罚款的设备进行准确规定。如水控办通知圣特卡啦拉市对一些不应该收取罚款的生产厂家执行了罚款,并且当那些生产厂家已经整改纠正后,没有通知圣特卡啦拉取消向这些设备收取罚款。从而,不必要地多收了用户下水道罚款2.1万美元。二是合计有2万美元行政罚款没有执收。三是将违规排放收取的民事罚款10.7万美元存放到水污染控制中心基金中,而不是存放到圣何塞市下水道服务和利用基金中。
三、审计建议
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圣荷塞市审计局具体提出了18条有建设性的、可操作性的且对被审计单位触动较大的审计建议。包括:
1、为确定是否符合标准,对大型用户和一般用户设立一个检查和取样的最小合理频率数;调整水控办的工作程序,并确保水控办的人员执行上述工作程序。
2、为监督取样和干线取样确定一个稳定和合理的取样频率,使得能够满足联邦规定;设立相应的程序和方法,使水控办人员执行规定的监督和干线取样频率;必须建立一个系统,能够客观公正地确定合理的设施监督内容。
3、认真安排水控办检查和取样的行程,使水控办职员的工作时间和资源最大化利用。
4、制定一个书面程序和管理报告,允许对监督活动和水控办的工作进行充分地监督和审查,并确保始终坚持水控办检查的目标、程序和频率。
5、评估解除或削减顾客到污控中心进行的关于油脂拦截机计划检查的提议事项;要求水控办主管答复电话咨询;重新让3个从事数据跟踪的检查员回到检查的岗位上。
6、规定水控办的使命、目的、宗旨和工作活动。
7、规定水控办实际的必需的工作量,编制一个能够满足国家污水系统许可要求又能高效使用检查员和技术员的职员安排计划。
8、根据建议1、6、7向市议会提交一个调整预算草案。
9、根据水控办人员裁减的情况,对汽车总量进行合理地调整。
10、我们建议市议会执行委员会:将审查市五年汽车更换项目纳入到市审计局2001~2002年的审计工作计划中。
11、根据水控办修正后的工作量,对水控办的支持服务如实验服务,进行合理地调整。
12、确保水控办检查员在处理违规时一贯性和执行水控项目程序。
13、建立和实行合理程序,确保所有确定的违规问题一贯地根据水控办程序进行处理。
14、制定成文程序和管理报告,确保主管领导对检查员的活动包括检查报告和处理行为进行充分地监督。
15、与环境服务局共同努力,制定和实行成文程序,确保执行市议会批准的行政引用计划。
16、建立和实行相关程序,确保圣特卡啦拉市正确地及时地得到通知:罚款项目的设备;罚款项目清单中应删去的设备。
17、向市议会财政和基础建设委员会提交一份关于圣何塞市违反工业废物规章行为实行罚款的可行性报告。
18、确保今后任何通过圣何塞市政编码15.14.720项下估定的民事罚款存放到541基金。
今天,我们召开县(市)区、市直各有关部门及部分企事业单位参加的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工作会议,其主要任务是:安排和动员2005年度省级、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工作;提出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的具体要求。稍后,计划处的同志还将对2005年度省级、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工作进行具体的安排布置。下面,我就做好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工作讲三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要重视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工作
科技计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也是政府管理科技工作的基本职能,是政府通过资金运用和政策调控,直接引导,促进科技进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效办法和必要手段,体现了政府发展科技和经济的意志。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委、市政府愈加重视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特别是财政资金对科技投入的逐年增加,为我们更好地开展科技工作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我们必须在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上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发展经济的指导方针,围绕全市经济发展的大局,切实管好、用好科技经费,真正使科技经费在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从而树立科技工作的良好形象。科技项目申报工作是做好我们工作的有效载体,因此,我们一定要在思想上重视科技计划项目的工作,按照科技项目申报的要求,确保此项工作按时完成。
二、要发挥科技计划在配置科技资源中的导向作用
充分发挥科技进步与创新在我市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具有的支撑作用、引领作用和导引作用,是新时期对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准确定位。目前,我市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不够紧密的问题还较为突出,科技成果的数量虽然不断增加,但其质量提升不够,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成果却很少,这个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因此,我们要很好地发挥科技计划在配置科技资源中的导向作用,充分体现政府目标、政府导向,使第一生产力有大的解放和快速发展。在2005年全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工作中,要突出以下重点:
一是要突出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是,发达国家及新型工业化国家的鲜明特征。坚持以企业为核心,组织产学研联合创新,可以发挥相互间的优势和资源集成,完善创新产业化链条,以形成技术突破和实现产业化。科技计划项目,要重点支持企业参与,产学研紧密结合的项目,要大力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承担科技计划项目。
二是要突出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是我市科技进步的重点,这是由我市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所决定的。当前,我们正在按照"实施工业技术创新''''2662''''和农业技术创新''''5212''''2项计划,打造制造业信息化、科学数据资源、农村信息化3项重点工程,构建科技管理、信息数据资源共享、农村科技信息、技术成果交易等4个科技服务平台,抓好科技计划管理、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基地建设、农村信息化建设、科普工作等5项重点工作"的思路开展工作。这些工作的开展,将会有力地为企业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环境,为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条件,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三是要强化县(市)区科技工作。县市科技工作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单元,是区域创新体系的基础环节,加强县(市)区科技工作至关重要。去年以来,国家科技部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地方科技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精神,国家科技部和省科技厅,都已列出专项对县(市)区科技工作给予支持,并要求省辖市科技局,也要给予一定的匹配。今年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扩大部分县(市)管理权限的意见》为县(市)区争取上级支持,做好科技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各县(市)区,特别是巩义、新郑、新密、登封和荥阳5个扩权市科技局一定要借此机会加大力度,做好科技计划管理工作,要选择技术含量高、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形成产业规模,有利于产品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共性关键技术,开展科技攻关,做好科技成果推广,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三、要切实保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质量
组织好科技项目申报是做好科技计划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把好的项目挖掘出来,才能为科技计划顺利实施,打下坚实基础。为了搞好与省厅科技计划的衔接,提高工作效率,从今年起,我市的科技计划工作将与省厅同步实施,一是有利于财政资金尽快地用到科技攻关项目上来;二是利于企业能够更加主动地争取上级的各类科技资金;三是有利于我们拿出更多的时间,加强对科技计划项目中、后期的监督与管理。
2005年度在继续做好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等科技基地建设和重大专项的同时,我们将逐步加强对科技计划项目,特别是重大项目管理,拟建立郑州市科技计划项目信用制度,通过现代信息手段,加强对项目的中、后期管理,对信用等级较差的单位,将采取有力的制约措施。
今年我们还将对计划项目工作,进一步进行改革:一是拿出350万元左右的资金,对2-3项课题进行招标;二是继续完善重大项目遴选机制,使真正优秀的项目能脱颖而出;三是对拟支持的重大项目实施运行监测;四是改进和完善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按要求组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建成通过验收后,挂牌运行,并给予经费的支持。鼓励已建、在建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提升运行水平,创建为省级中心和实验室。
同志们,今年省科技厅对重大科技项目将全部采取招标方式进行。同时,还设立了数额每年200万元连续支持三年的重中之重科技攻关项目,希望在座的各位要认真筛选项目、推荐项目,力争把好的项目尽可能地挖掘出来,积极争取省厅科技经费的支持。对于我市企业争取到省重大项目的工业、农业项目,我市在经费支持上也将重点地给予考虑。
第一章 研究概述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目标
第二节 研究的内容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数据来源
第五节 研究结论
一、市场规模
二、竞争态势
三、行业投入的热点
四、行业项目投入的经济性
第二章 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总论
第一节 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背景
一、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名称
二、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承办单位
三、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主管部门
四、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拟建地区、地点
五、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和法人代表
六、研究工作依据
七、研究工作概况
第二节 可行性研究结论
一、市场预测和项目规模
二、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供应
三、选址
四、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工程技术方案
五、环境保护
六、工厂组织及劳动定员
七、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建设进度
八、投入估算和资金筹措
九、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财务和经济评论
十、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综合评价结论
第三节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第四节 存在问题及建议
第三章 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投入环境分析
第一节 社会宏观环境分析
第二节 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相关政策分析
一、国家政策
二、垃圾无害化处理行业准入政策
三、垃圾无害化处理行业技术政策
第三节 地方政策
第四章 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第一节 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提出的背景
一、国家及垃圾无害化处理行业发展规划
二、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发起人和发起缘由
第二节 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发展概况
一、已进行的调查研究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及其成果
二、试验试制工作情况
三、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四、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建议书的编制、提出及审批过程
第三节 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现状与差距
二、发展趋势
三、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四、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第四节 投入的必要性
第五章 垃圾无害化处理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 国内生产企业现状
一、重点企业信息
二、企业地理分布
三、企业规模经济效应
四、企业从业人数
第二节 重点区域企业特点分析
第三节 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一、产品竞争策略
二、价格竞争策略
三、渠道竞争策略
四、销售竞争策略
五、服务竞争策略
六、品牌竞争策略
第六章 垃圾无害化处理行业财务指标分析参考
第一节 垃圾无害化处理行业产销状况分析
第二节 垃圾无害化处理行业资产负债状况分析
第三节 垃圾无害化处理行业资产运营状况分析
第四节 垃圾无害化处理行业获利能力分析
第五节 垃圾无害化处理行业成本费用分析
第七章 垃圾无害化处理行业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
第一节 市场调查
一、拟建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产出物用途调查
二、产品现有生产能力调查
三、产品产量及销售量调查
四、替代产品调查
五、产品价格调查
六、国外市场调查
第二节 垃圾无害化处理行业市场预测
一、国内市场需求预测
二、产品出口或进口替代分析
三、价格预测
第三节 垃圾无害化处理行业市场推销战略
一、推销方式
二、推销措施
三、促销价格制度
四、产品销售费用预测
第四节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一、产品方案
二、建设规模
第五节 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产品销售收入预测
第八章 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建设条件与选址方案
第一节 资源和原材料
一、资源评述
二、原材料及主要辅助材料供应
三、需要作生产试验的原料
第二节 建设地区的选择
一、自然条件
二、基础设施
三、社会经济条件
四、其它应考虑的因素
第三节 厂址选择
一、厂址多方案比较
二、厂址推荐方案
第九章 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应用技术方案
第一节 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组成
第二节 生产技术方案
一、产品标准
二、生产方法
三、技术参数和工艺流程
四、主要工艺设备选择
五、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
六、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方案
第三节 总平面布置和运输
一、总平面布置原则
二、厂内外运输方案
三、仓储方案
四、占地面积及分析
第四节 土建工程
一、主要建、构筑物的建筑特征与结构设计
二、特殊基础工程的设计
三、建筑材料
四、土建工程造价估算
第五节 其他工程
一、给排水工程
二、动力及公用工程
三、地震设防
四、生活福利设施
第十章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第一节 建设地区的环境现状
一、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的地理位置
二、地形、地貌、土壤、地质、水文、气象
三、矿藏、森林、草原、水产和野生动物、植物、农作物
四、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以及重要政治文化设施
五、现有工矿企业分布情况
六、生活居住区分布情况和人口密度、健康状况、地方病等情况
七、大气、地下水、地面水的环境质量状况
八、交通运输情况
九、其他社会经济活动污染、破坏现状资料
十、环保、消防、职业安全卫生和节能
第二节 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一、主要污染源
二、主要污染物
第三节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拟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
第四节 治理环境的方案
一、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对周围地区的地质、水文、气象可能产生的影响
二、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对周围地区自然资源可能产生的影响
三、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对周围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等可能产生的影响
四、各种污染物最终排放的治理措施和综合利用方案
五、绿化措施,包括防护地带的防护林和建设区域的绿化
第五节 环境监测制度的建议
第六节 环境保护投入估算
第七节 环境影响评论结论
第八节 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一、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的分析
二、职业安全卫生主要设施
三、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机构
四、消防措施和设施方案建议
第十一章 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
第一节 企业组织
一、企业组织形式
二、企业工作制度
第二节 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一、劳动定员
二、年总工资和职工年平均工资估算
三、人员培训及费用估算
第十二章 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第一节 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实施的各阶段
一、建立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实施管理机构
二、资金筹集安排
三、技术获得与转让
四、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
五、施工准备
六、施工和生产准备
七、竣工验收
第二节 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实施进度表
一、横道图
二、网络图
第三节 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实施费用
一、建设单位管理费
二、生产筹备费
三、生产职工培训费
四、办公和生活家具购置费
五、勘察设计费
六、其它应支付的费用
第十三章 投入估算与资金筹措
第一节 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总投入估算
一、固定资产投入总额
二、流动资金估算
第二节 资金筹措
一、资金来源
二、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筹资方案
第三节 投入使用计划
一、投入使用计划
二、借款偿还计划
第十四章 财务与敏感性分析
第一节 生产成本和销售收入估算
一、生产总成本估算
二、单位成本
三、销售收入估算
第二节 财务评价
第三节 国民经济评价
第四节 不确定性分析
第五节 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分析
一、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影响
二、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与当地科技、文化发展水平的相互适应性
三、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与当地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相互适应性
四、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与当地居民的宗教、民族习惯的相互适应性
五、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影响
六、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的国防效益或影响
七、对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的影响
第十五章 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不确定性及风险分析
第一节 建设和开发风险
第二节 市场和运营风险
第三节 金融风险
第四节 政治风险
第五节 法律风险
第六节 环境风险
第七节 技术风险
第十六章 垃圾无害化处理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一节 我国垃圾无害化处理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我国垃圾无害化处理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二、促进垃圾无害化处理行业发展的对策
第二节 我国垃圾无害化处理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三节 垃圾无害化处理行业投入机会及发展战略分析
一、垃圾无害化处理行业投入机会分析
二、垃圾无害化处理行业总体发展战略分析
第四节 我国垃圾无害化处理 行业投入风险
一、政策风险
二、环境因素
三、市场风险
四、垃圾无害化处理行业投入风险的规避及对策
第十七章 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结论与建议
一、对推荐的拟建方案的结论性意见
二、对主要的对比方案进行说明
三、对可行性研究中尚未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
四、对应修改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提出修改意见
五、对不可行的项目,提出不可行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
六、可行性研究中主要争议问题的结论
第二节 我国垃圾无害化处理 行业未来发展及投入可行性结论及建议
第十八章 财务报表
第一节 资产负债表
第二节 投入受益分析表
第三节 损益表
第十九章 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投入可行性报告附件
1、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位置图
2、主要工艺技术流程图
3、主办单位近5年的财务报表
4、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所需成果转让协议及成果鉴定
5、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总平面布置图
6、主要土建工程的平面图
7、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摘要表
8、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投入概算表
9、经济评价类基本报表与辅助报表
10、现金流量表
11、现金流量表
12、损益表
13、资金来源与运用表
14、资产负债表
15、财务外汇平衡表
16、固定资产投入估算表
17、流动资金估算表
18、投入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19、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估算表
20、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
今天,我们召开县(市)区、市直各有关部门及部分企事业单位参加的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工作会议,其主要任务是:安排和动员2005年度省级、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工作;提出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的具体要求。稍后,计划处的同志还将对2005年度省级、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工作进行具体的安排布置。下面,我就做好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工作讲三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要重视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工作
科技计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也是政府管理科技工作的基本职能,是政府通过资金运用和政策调控,直接引导,促进科技进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效办法和必要手段,体现了政府发展科技和经济的意志。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委、市政府愈加重视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特别是财政资金对科技投入的逐年增加,为我们更好地开展科技工作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我们必须在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上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发展经济的指导方针,围绕全市经济发展的大局,切实管好、用好科技经费,真正使科技经费在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从而树立科技工作的良好形象。科技项目申报工作是做好我们工作的有效载体,因此,我们一定要在思想上重视科技计划项目的工作,按照科技项目申报的要求,确保此项工作按时完成。
二、要发挥科技计划在配置科技资源中的导向作用
充分发挥科技进步与创新在我市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具有的支撑作用、引领作用和导引作用,是新时期对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准确定位。目前,我市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不够紧密的问题还较为突出,科技成果的数量虽然不断增加,但其质量提升不够,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成果却很少,这个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因此,我们要很好地发挥科技计划在配置科技资源中的导向作用,充分体现政府目标、政府导向,使第一生产力有大的解放和快速发展。在2005年全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工作中,要突出以下重点:
一是要突出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是,发达国家及新型工业化国家的鲜明特征。坚持以企业为核心,组织产学研联合创新,可以发挥相互间的优势和资源集成,完善创新产业化链条,以形成技术突破和实现产业化。科技计划项目,要重点支持企业参与,产学研紧密结合的项目,要大力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承担科技计划项目。
二是要突出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是我市科技进步的重点,这是由我市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所决定的。当前,我们正在按照"实施工业技术创新''''2662''''和农业技术创新''''5212''''2项计划,打造制造业信息化、科学数据资源、农村信息化3项重点工程,构建科技管理、信息数据资源共享、农村科技信息、技术成果交易等4个科技服务平台,抓好科技计划管理、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基地建设、农村信息化建设、科普工作等5项重点工作"的思路开展工作。这些工作的开展,将会有力地为企业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环境,为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条件,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三是要强化县(市)区科技工作。县市科技工作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单元,是区域创新体系的基础环节,加强县(市)区科技工作至关重要。去年以来,国家科技部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地方科技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精神,国家科技部和省科技厅,都已列出专项对县(市)区科技工作给予支持,并要求省辖市科技局,也要给予一定的匹配。今年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扩大部分县(市)管理权限的意见》为县(市)区争取上级支持,做好科技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各县(市)区,特别是巩义、新郑、新密、登封和荥阳5个扩权市科技局一定要借此机会加大力度,做好科技计划管理工作,要选择技术含量高、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形成产业规模,有利于产品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共性关键技术,开展科技攻关,做好科技成果推广,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三、要切实保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质量
组织好科技项目申报是做好科技计划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把好的项目挖掘出来,才能为科技计划顺利实施,打下坚实基础。为了搞好与省厅科技计划的衔接,提高工作效率,从今年起,我市的科技计划工作将与省厅同步实施,一是有利于财政资金尽快地用到科技攻关项目上来;二是利于企业能够更加主动地争取上级的各类科技资金;三是有利于我们拿出更多的时间,加强对科技计划项目中、后期的监督与管理。
2005年度在继续做好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等科技基地建设和重大专项的同时,我们将逐步加强对科技计划项目,特别是重大项目管理,拟建立郑州市科技计划项目信用制度,通过现代信息手段,加强对项目的中、后期管理,对信用等级较差的单位,将采取有力的制约措施。
今年我们还将对计划项目工作,进一步进行改革:一是拿出350万元左右的资金,对2-3项课题进行招标;二是继续完善重大项目遴选机制,使真正优秀的项目能脱颖而出;三是对拟支持的重大项目实施运行监测;四是改进和完善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按要求组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建成通过验收后,挂牌运行,并给予经费的支持。鼓励已建、在建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提升运行水平,创建为省级中心和实验室。
同志们,今年省科技厅对重大科技项目将全部采取招标方式进行。同时,还设立了数额每年200万元连续支持三年的重中之重科技攻关项目,希望在座的各位要认真筛选项目、推荐项目,力争把好的项目尽可能地挖掘出来,积极争取省厅科技经费的支持。对于我市企业争取到省重大项目的工业、农业项目,我市在经费支持上也将重点地给予考虑。
自2002年起,在UNICEF的资助下我省开展了3次拉网及高砷水源筛查工作,主要在西部平原地区开展工作。已对4个市的9个县(市、区)的2063个自然村进行了筛查,共检测水样40536份,查出超标水样2598份,超标率为6.41%,超标水样波动范围为0.05~0.5 mg/L之间,超标水样分布在283个自然村中,根据病情调查结果,认定我省地方性砷中毒病区41个自然村,均为轻病区,其余的242个自然村为高砷区。
2 地方性砷中毒防治宣传工作
2003年末,我们共分发宣传画、折页、课程表等防治地方性砷中毒宣传品共计23000张,覆盖全省10个县(市),30个乡(镇),900个村(屯),病区人口30余万。会同当地的领导及防疫人员,深入到病区及高砷区,讲解有关地砷病的危害和防治知识,使病区群众受益匪浅,主动配合搞好地砷病的筛查及防治工作。
3 饮水型砷中毒地区新生儿畸形率调查工作
该课题2003年开始设计,2004年初在吉林省通榆县进行选点,对选定的3个乡(镇)的14个自然村进行了先天畸形横断面调查,包括8个地方性砷中毒病区自然村、2个高砷区自然村,以及4个非高砷区自然村(对照点)。对1976年以来诊断的新生儿畸形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
3.1 先天畸形横断面调查结果 在病区及高砷区共调查652户,调查人数为2094人,其中男1083人,女1011人,查出不同类型的出生缺陷共14例,占调查人数的6.69‰。在非高砷区共调查379户,调查人数为1317人,其中男694人,女623人,查出不同类型的出生缺陷共3例,占调查人数的2.2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3.2 出生缺陷回顾性调查结果 调查砷中毒病区及高砷区1652名妇女,出生数为3634人(包括活产、死胎、死产、引产、7 d内死亡者),确诊先天畸形23人,畸形率为6.33‰。调查非高砷区528名妇女,出生数为1214人,先天畸形5例,畸形率4.12‰。
通过上述两种方式的对照调查可见,病区及高砷区组出生缺陷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说明高砷可能对孕妇及胎儿会有一定的影响,但通过对患者母亲砷中毒情况及其饮用水源砷含量的追踪调查, 并未发现明显的相关关系。可能是由于吉林省病区的饮用水源均是近10年改建的手压井(之前水源砷含量不超标),且饮水砷含量超标不严重(均在0.05~0.5 mg/L之间)所致。
4 饮水高砷区成人砷中毒病情调查工作
我们在以往资料的基础上,2004年对吉林省西部已发现有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及高砷区的洮南市、通榆县、双辽市开展了成人砷中毒病情调查工作。对已经确定为高砷区的20个自然村进行调查,其中洮南市调查10个自然村、通榆县调查5个自然村、双辽市调查5个自然村。调查对象为所有18岁以上成人。
调查结果:20个自然村中18岁以上成人总数为4685,本次共调查3870人。占总人数的82.60%;查出砷中毒患者为129人,主要分布在14个自然屯中,其中洮南市6个、通榆县3个、双辽市5个。总患病率为3.33%;其中轻度患者为111人,占86.05%;中重度患者为18人,占13.95%;男患者为64人,占49.61%;女患者为65人,占50.39%;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在手脚掌跖部角化皲裂,部分患者并存非暴露部位的色素脱失和色素沉着;病情与水砷暴露呈正相关关系。
5 项目的作用和意义
本项目的开展,使我省进一步发现了新的高砷区及病区;通过病情调查新发现砷中毒患者近200例;通过健康宣传工作,使广大的病区群众了解了地方性砷中毒的危害;通过开展课题的深入研究,我们对高砷的危害、病区分布、病情情况及防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为今后地方性砷中毒的防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6 存在问题及对策
6.1 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急需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业务人员。希望多举办全国性的现场培训班,重点培养已发现有高砷区存在的基层专业人员,以提高其认症能力及检验水平,这将有利于全国的地方性砷中毒的防治工作深入开展。